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甲狀腺術后的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20-0107-02
據相關文獻統計,在我國結節性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大約為5%,其中大約有8%的甲狀腺結節為惡性結節,而且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變化趨勢[1]。臨床上早期發現病灶性質關系到結節性甲狀腺疾病患者治療方案的有效選擇及其預后,早期發現甲狀腺良性腫瘤的存在,并及時進行切除手術,可以防止甲狀腺結節惡化,術后護理是否得當對于促進甲狀腺良性腫瘤切除后患者的痊愈有著重要的意義。選取2012年1-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男26例,女34例;年齡26~76歲,平均(40.5±10.5)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常規護理組和綜合護理干預組,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組 采用一般常規臨床護理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1.2.1.1 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甲狀腺良性腫瘤切除術前應當指導患者配合治療。術前一晚對患者予以鎮靜催眠藥,使其身心處于接受甲狀腺良性腫瘤切除手術的最佳狀態。護理人員在患者術前應當進行常規檢查,測量患者出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必要時對患者心肺功能和肝腎功能等指標進行相應的檢查,并對其功能狀況作出判斷。護理人員在患者術前應當對患者行頸、胸透視或DR片,了解患者氣管是否有受壓和移位的狀況。護理人員在患者術前1~2 d遵醫囑給予患者抗感染藥物,并進行普魯卡因過敏試驗和術前備皮、配血。術前一晚護理人員應告之患者家屬盡量避免各種刺激因素,使患者在術前得到充分睡眠和休息[2-3],囑患者術前晨起禁食。
1.2.1.2 術后護理 護理人員在術后指導患者采取平臥位,患者全麻清醒或者血壓平穩后改換高坡臥位,以保證患者術后呼吸通暢和引流的方便。護理人員在術后指導患者家屬保持患者頭部和頸部的舒適,在變換時減少對患者頭頸部的震動[4]。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的生命體征變化和呼吸、引流變化,若發現異常應當及時通知臨床醫生采取措施。
1.2.2 綜合護理干預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術后心理護理干預、術后出血護理干預、術后神經護理和并發癥護理干預。
1.2.2.1 術后心理護理干預 由于甲狀腺手術的位置比較特殊,部分患者在術后會因為擔心切口瘢痕影響痊愈后的美觀而產生焦慮或恐懼的情緒,嚴重者會影響患者飲食休息,影響患者的痊愈。護理人員應當主動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舒緩壓力,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使患者能夠正確認識切口愈合過程,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5]。
1.2.2.2 術后出血護理干預 由于甲狀腺組織的血液循環比較豐富,手術部位較為特殊,甲狀腺良性腫瘤切除手術是一項風險較大且存在潛在危險的手術。術后24~48 h可能發生危及生命的術后出血。若患者出現術后出血,護理人員應當立即通知主管醫生拆除患者傷口的縫線,盡快清除淤積血塊,并仔細止血。為防止患者術后出血,對甲狀腺術后24~48 h內患者護理及觀察還應嚴密觀察患者有無頸部皮下淤血和頸部腫脹,以防出血造成的血腫壓迫患者氣管引起患者呼吸困難,甚至發生窒息[6-7]。
1.2.2.3 術后喉返神經護理 甲狀腺良性腫瘤切除中切斷、縫扎、擠壓或過度牽拉等通常會造成患者喉返神經的損傷,血腫壓迫或瘢痕組織的牽拉也會造成患者喉返神經的損傷。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術后喉返神經的損傷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加強護理,若患者表現為失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狀況,護理人員應及時匯報臨床醫生盡早對患者進行手術。對于短暫性的損傷,可以在臨床醫生指導下,對患者進行針刺和理療配合營養神經的藥物進行治療,直到患者痊愈。
1.2.2.4 并發癥護理干預 喉返神經和低鈣血癥甲狀腺良性腫瘤切除手術后的并發癥,低鈣血癥是甲狀腺手術后的嚴重并發癥。在甲狀腺良性腫瘤切除術后的治療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手足麻木、口唇麻木、手足抽搐等癥狀,若有應當立即通知臨床醫生,并迅速采取干預措施。
1.2.2.5 飲食護理干預 甲狀腺良性腫瘤切除術后應避免食用含磷較高的食物。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口服鈣片或靜脈補充鈣劑,必要時可以加用維生索D3,以促進鈣在患者腸道內的吸收。
1.3 評價標準
分別于實施24 h后,評價兩組臨床療效。術后患者經護理24 h后無化膿感染等術后并發癥發生為有效,反之為無效。患者滿意度根據筆者所在科室自制量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總患者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綜合護理干預組治療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3%,綜合護理干預組護理滿意度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護理后臨床療效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組別 有效 護理滿意度
綜合護理干預組(n=30) 28(93.33) 29(96.67)
常規護理組(n=30) 19(63.33) 23(76.67)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吉林省長春市 130000
【摘 要】目的:研究甲狀腺腫瘤術后實施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我院選擇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間診治的144 例甲狀腺腫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將所選的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的72 例患者實施常規的術后護理措施,觀察組的72 例患者在上述護理措施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操作,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結果:所選的患者均順利康復出院,在術后住院期間未見有護理糾紛及護理意外出現。但通過對兩組患者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而且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甲狀腺腫瘤術后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夠促進患者恢復健康,而且舒適護理能夠對每個患者的不同需求進行了解,為患者提供創造性和主動性的服務,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的身心舒適程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舒適護理;甲狀腺腫瘤;臨床觀察
近些年,隨著內分泌系統紊亂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外科實施甲狀腺腫瘤手術的例數也在不斷增加,大部分為女性,假如沒有采取積極有效治療方法,很容易導致甲狀腺功能惡變以及甲狀腺亢進[1]。現今,臨床上主要通過切除甲狀腺腫瘤實施治療。隨著醫療模式的不斷轉變,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運用舒適護理來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減輕患者的痛苦至關重要。我院選擇2013 年5 月~2015 年5月間診治的144 例甲狀腺腫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觀察護理措施對其產生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我院選擇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間診治的144 例甲狀腺腫瘤患者,其中38 例為男性,106 例為女性;年齡在26~73 歲之間,平均為(48.2±2.6)歲;病變范圍:90 例為單側,54 例為雙側;腫瘤類型:30例為甲狀腺囊腺瘤,38 例為甲狀腺腺瘤,76 例為結節性甲狀腺腫。將所選的患者均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具體為:(1)飲食護理。實施手術后患者吞咽功能減低,頸部腫脹疼痛,盡量緩解患者的吞咽疼痛。術后6h 可指導患者進食流質或者半流質飲食,逐漸恢復到正常飲食[2]。(2)護理。患者術后應采取平臥位,頸部不可劇烈活動,術后6h 改為半臥位,有助于呼吸及引流通暢。(3)咳嗽護理。術后6h 應對患者常規的霧化吸入,將呼吸道內的痰液稀釋,教會患者正確的咳嗽,促進痰液排出。(4)心理護理。對于情況明顯出現異常的患者應對其進行心理指導,及時解答患者的問題,給予心理安慰和鼓勵。(5)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的傷口有無感染、滲血、呼吸困難、聲音嘶啞、肢體麻木以及窒息的癥狀,發現異常立即向上級醫生報告。
1.2.2 觀察組
患者在上述護理操作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為:(1)制定詳細護理方案:術后向患者詢問服務需求情況,可根據患者的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主要目的是緩解患者的身心不暢,促進身心愉快。(2)護理實施。依據制定的計劃,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適當的幫助患者變換,在據科學、營養的前提下為患者提供喜愛的飲食,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適當的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3]。(3)服務反饋。每天晚上完成工作后進行一次調研,詢問患者對當天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以及提出自己的建議,根據患者病情的康復情況,對護理操作進行及時調整,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
1.3 統計學方法
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5.0 系統軟件,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所選的患者均順利康復出院,在術后住院期間未見有護理糾紛及護理意外出現。
但通過對兩組患者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7.0±1.7)d,對照組為(8.4±23.6)d,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短;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3.4±0.6)分,對照組為(2.9±0.5)分,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甲狀腺腫瘤是常見的頭頸部腫瘤,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患者會出現聲音嘶啞、呼吸不暢、吞咽困難等癥狀。假如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出現惡變。臨床上通過積極有效的護理方法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這對疾病的治療至關重要。過去的護理模式主要是針對護理人員開展的護理服務,現今應用的優質護理模式則是以患者為中心,實施規范化的護理服務,讓患者達到滿意[4]。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護理人員可以從生理及心理上達到所需的護理目的,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為患者提供一個更好的治療環境。
綜上所述,甲狀腺腫瘤術后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能夠促進患者恢復健康,而且舒適護理能夠對每個患者的不同需求進行了解,為患者提供創造性和主動性的服務,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的身心舒適程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通訊作者:劉立宏)
參考文獻
[1] 黃素瓊. 支持性心理干預對于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價值[J]. 中外醫療,2011,24(08):145-146.
[2] 李艷玉, 李淑云. 舒適護理在甲狀腺圍手術期的應用[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0(25):785-786.
【關鍵詞】 甲狀腺;術后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277-01
近幾年來,隨著醫療的不斷發展和醫學器械的更新,甲狀腺腫瘤手術的方法日趨多樣化。然而在甲狀腺腫瘤的手術中,術后嚴重的并發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類似喉返神經損傷、手足抽搐等并發癥治療不及時將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此,本文作出以下研究,特選取50例施行甲狀腺手術患者,給予術后精心護理,回顧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取的50例甲狀腺患者,均是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調查和服從所有準則)。其中,男患者有20例,女患者有30例,齡為21~65歲,平均年齡為(41.5±1.5)歲,其病程為1~3個月,平均病程為(1.5±0.5)個月。單純性甲狀腺腫患者21例,甲狀腺腺瘤患者15例,結節性甲狀腺腫者9例,其余5例為甲狀腺癌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檢測的結果顯示,都沒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1.2 方法
1.2.1 術后出血 術后出血多數會發生在手術之后的48h之內,是較為危急的一種并發癥,發生原因一般是術中止血不徹底或者因為結扎線脫落。對于此種并發癥,醫護人員需要做好完善的術前準備,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術后24h避免頸部活動,嚴格止血,對于較大的血管我們需要采用雙重結扎。嚴密觀察患者的頸部有無增大,切口的輔料是否滲血等,如發生上述狀況應立即報告給醫師。
1.2.2 甲狀腺危象 該種并發癥一般出現在術后的12―36h之內,原因是術前準備不充分、手術應激反應,主要臨床表現為高熱。對此,我們建議術前應給予心理護理,以緩解和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焦躁心理,適當的時候采用鎮靜劑。術前讓患者服用盧戈液,心率比較快的患者則需使用普納洛爾,同時加強術后的監測。
1.2.3 喉返神經 喉返神經的解剖變異和移位,是造成甲狀腺腫瘤手術喉返神經損傷的主要原因[1]。喉返神經的解剖變異比較大,常常發生在右側。對于腫瘤比較大的患者,手術之前他們有過局部敷藥的治療史,原來的解剖層次已經有所改變,不是很清晰,組織間有所粘連,這些因素會引起喉返神經的移位。在施行手術的過程中建議充分暴露喉返神經,直視的情況下手術更安全,能夠有效減少神經損傷的幾率。在手術時我們要講究動作輕柔、緩慢細致,在處理甲狀腺的下極時,防止強力向內側牽拉甲狀腺。手術實施者需要熟悉喉返神經的解剖流程,掌握專業的解剖知識。
1.2.4 手足抽搐 手術過后的1―3天的時間,因為旁腺功能缺乏,血鈣過低,存在發生手足抽搐的危險。因此,我們需要在術前測定患者的血鈣、尿鈣、磷含量及血中堿性磷酸酶含量,檢查腎功能及系統檢查有無尿路結石。如有脫鈣患者需要接受X線檢查,并囑咐患者臥床靜養,防止出現病理骨折。醫護人員必須嚴密監測患者的血鈣、磷的變化情況,同時使用10%氯化鈣予以靜脈注射,口服維生素D3。由于患者缺乏甲狀旁腺素,手術過后應該注意尿量。如果尿量過少甚至無尿,醫師應該給予患者靜脈輸液,以改善癥狀。另外,還要囑咐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出現感染等。
2 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預防和護理,我們發現50例施行甲狀腺手術的患者中,主要并發癥情況為:術后出血1例,甲狀腺危象者1例,喉返神經損傷者2例,手足抽搐者1例。后經相關治療恢復情況良好。
3 討論
甲狀腺腫瘤作為頭頸部最為常見的腫瘤,一般以女性患者居多。根據甲狀腺種類,一般將其分為良性和惡性。甲狀腺良性腫瘤是在甲狀腺腫瘤中是最為常見的。一般占據了1/2的比率[2]。當患者患有此病時,在前期沒有明顯的癥狀,不過當患者的腫瘤逐漸增多時,患者的氣管和食管將會遭受到壓迫。另外患者也會出現呼吸困難,吞咽困難以及聲音嘶啞等癥狀。目前手術切除是治療甲狀腺腫瘤的主要方法。本文通過對50例施行甲狀腺術的患者的觀察和臨床護理的研究,發現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傳授健康指導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保障作用。除外術前要做好準備,給予心理護理,如護士需要定時巡回訪視病房,以熟悉患者的病歷。同時掌握患者的一般情況,比如有無過敏史、合并癥,并檢查術后患者經各種實驗室檢查的結果,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評估,觀察其心理變化。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甲狀腺結節 細針穿刺術 護理
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行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術患者30例,現將其術前后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行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患者30例,男2例,女28例;年齡22~53歲,平均37.5歲。重復穿刺1次以上2例(15%),超聲引導下穿刺28例(93.3%)。電話隨訪有16例患者在穿刺后接受了手術治療,占細針穿刺患者總數的53.3%。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細胞病理診斷結果:①良性病變29例(96.7%)。②可疑惡性1例(0.03%)。有16例患者穿刺后進行了手術治療,術后病理檢查顯示,14例為非腫瘤疾病,1例為甲狀腺癌,1例為甲狀旁腺腺瘤。
穿刺用具:選取10ml負壓注射器、22G或25G 11/2英寸針頭、載玻片、標本瓶、95%乙醇、75%乙醇、膠布、無菌手套、無菌紗布、無菌棉簽、檢查床。
穿刺方法:護士協助患者平臥于B超檢查床上,用枕頭墊高肩部,充分暴露頸部,B超醫師在B超下定位后,醫生(術者)仔細進行甲狀腺觸診后,用75%乙醇消毒2次,負壓注射器連接22G或25G 11/2英寸針頭,術者戴無菌手套,先觸摸到甲狀腺內結節,用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右手持負壓注射器,穿刺針經皮快速刺入甲狀腺結節內,來回穿刺2~4次吸取細胞成分自動進入到注射器內,然后拔出針頭,將吸出物均勻涂在載玻片上,立即置入裝有95%乙醇的標本瓶中固定,行HE染色,之后在顯微鏡下閱片。對甲狀腺囊性病變,可在穿刺過程中將囊液盡可能緩慢抽盡。穿刺結束后局部以無菌紗布壓迫10分鐘,觀察半小時患者無不適后方可離開。
護 理
術前準備:在預約穿刺時告知患者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方法的目的、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除簽署知情同意書外,還為患者提供書面的穿刺注意事項:①穿刺日請帶齊病歷資料、血常規檢查結果及繳費單;②不要穿高領內衣并吃好午飯;③穿刺結束后需觀察半小時以上方可離院,穿刺當日勿進食過熱飲食;④穿刺后3天由病房護士通知患者結果;⑤同時與患者互留電話以防止各種突發事件和便于隨訪。通過不斷完善穿刺前的準備工作,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通過細致的健康宣教,增強了患者對穿刺的信心,穩定的情緒亦可降低穿刺的反應,使穿刺的時間縮短,成功率明顯提高。
術中配合:協助患者擺好,告知患者觸診甲狀腺時可能會引起刺激性咳嗽,屬正常反應,不用緊張。囑患者穿刺過程中不要講話、比較敏感的患者囑其深呼吸緩解緊張情緒,做吞咽動作或咳嗽,穿刺期間仔細觀察患者變化,詢問患者感受,盡量使患者放松。囑咐患者如有明顯不適舉手示意停止。
術后護理:穿刺后患者自行按壓10分鐘,術后觀察30分鐘,有些患者會感到疼痛,不需做特殊處理,或者口服止痛藥對癥處理。當日患者不要進食過熱飲食,避免引起局部內出血。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防止感染,次日揭掉紗布,觀察有無皮下血腫發生,如有血腫發生勸慰患者不要緊張,及時采取局部加壓止血,也可進行冷敷,血腫會1~2天內自行吸收。
討 論
許多超聲提示甲狀腺結節的患者為了明確結節性質而進行了不必要的手術,而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是目前術前鑒別結節性質最有效的方法,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及診斷準確率高于B超、CT、ECT等檢查手段。然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也有其局限性,由于細胞學診斷是以特征性細胞形態學改變為診斷依據,無法探查病變組織總體概況以及病變組織與周圍正常組織關系,因此細胞學檢查結果不能完全等同于組織學檢查結果。
甲狀腺癌多起病隱匿,許多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又與良性結節相類似,部分結節患者為了確診而進行了不必要的活檢手術,給患者帶來了經濟負擔和痛苦。
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的未診斷率與細針穿刺者的操作技術水平有關,同時,患者的積極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護理人員通過有效的術前宣教,減輕了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提高了穿刺效率,縮短了穿刺時間。同時,重視隨訪患者。對可疑惡性的患者和惡性腫瘤手術后的患者密切隨訪,通過臨床觀察及超聲檢查等,做到及時發現腫瘤和復發的腫瘤,從而積極進行治療。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雖然是微創檢查,出現感染、出血、血腫等并發癥的可能極小,但穿刺點要壓迫10分鐘,術后注意觀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使患者更加輕松、安全地進行花費時間較少且費用低廉的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檢查。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8517(2009)12-0159-01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科自2004年8月~2006年12月對88例甲狀腺手術的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年齡最大的58歲,最小的22歲,手術均為局部麻醉。
1.2手術患者的心理分析①憂郁心理:患者得知手術時心情緊張、憂郁,每次醫生談及手術時患者很恐慌,問這問那,常出現自身臟器的損失感,以及對手術后腺體功能恢復和頸部刀口美觀的擔心,擔心術后復發。很多病人在手術前夜,偷偷哭泣,患者表現消極心理,對今后的生活沒有信心。②恐懼心理:擔心麻醉效果不好引起疼痛,擔心術中大出血,總之,沒有安全感,所以手術時精神高度緊張,常不止,不痛也痛,病人的依賴性增加。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③由于患者的經濟狀況不同,醫藥費的支出成為許多病人的負擔,特別是一些農村患者,擔心醫護人員對自己另眼看待,不給認真檢查手術不徹底,更擔心自己的病情給子女、家庭帶來負擔,繼而產生自卑、消極心理。④多慮、猜疑心理:擔心疾病的性質、害怕自己身患“絕癥”,擔心醫生水平,擔心疾病能否治愈。
2護理內容
2.1術前護理手術前一天看望病人,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方法和手術大約所需時間,讓患者更多的了解病情,預后及手術醫生的技術水平。并與家屬談話,利用家屬的良好心理進行信息傳遞,使患者增強自信心。并與患者交談,解答病人疑問、取得病人的信任,消除顧慮,使患者以坦然的心情迎接手術。
2.2術中護理迎接病人,幫助病人適應手術室的環境,在手術等候期可與病人親切交談感興趣的人和事,使病人精神松弛,情緒穩定,術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了解病人感受,努力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并滿足病人的信息需要,及時傳遞良性消息,如手術時間較長可幫助患者按摩受壓問位,使患者充分體會到我們醫護人員是值得依賴的。使手術順利完成。
2.3手術護理手術結束后,護送病人回病房,并向病人及家屬講解手術自身護理及注意事項,術后2~3天手術巡回人員看望病人,與病人交談,了解術后恢復情況,對病人的反應要耐心解釋并適當指導,把病人的信息及時反饋給病房護士,使病人早日康復。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