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規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孕產婦; 健康教育; 母嬰保健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440-02
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 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 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認識危害健康的因素。孕產婦的健康教育是婦幼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孕產婦的規范化健康教育是對孕產婦教育做到系統化、科學化、專業化,充分調動孕產婦自我保健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遇到健康問題時有能力做出抉擇, 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 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為,提高母嬰健康質量。
孕產婦的規范化健康教育是指從即將妊娠前至產后42天為孕母、產婦和胎嬰兒所進行的一系列、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的健康教育。
1 孕產婦的規范化健康教育操作流程:社區專職婦保人員從新婚隨訪開始,對新婚隨訪中即將準備懷孕的育齡婦女開始進行規范化健康教育的宣傳講解。對了解此內容后,自愿接受的夫婦可根據健康教育知識內容表,選擇自己需要的健康知識,然后社區專職婦保人員根據選擇的健康知識及孕婦本人實際情況,開始制定適合的規范化健康教育流程表,包括健康教育的內容及講座班次、時間安排等。
2 規范化健康教育的形式: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到婦幼保健機構專職婦幼保健醫務人員共同參與到全程,并分階段的負責各期重點知識的培訓。各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專職保健人員負責孕前、孕期、哺乳期的較淺顯的保健知識的宣教以及全程督促和管理; 婦幼保健機構的專業人員負責孕期、分娩期、產褥期較專業的知識宣教并根據妊娠不同階段的保健要求,連貫地安排教育內容,各級機構均采取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孕婦年齡、文化程度的差異,理解及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可開展小班互動式講課;根據孕周、個人興趣、需求相同的孕婦15~20 名組成大班,集中授課;建立全程分期教育,把孕前、孕期、分娩期、產褥期、哺乳期幾個階段的主要重點內容編寫成專題講座課,利用多媒體授課的方法,每周定期安排好授課時間表,并循環講解,孕婦就某一門課程重復學習直到掌握,把孕婦的需求作為教學目標,按需施教,注重技能訓練,讓孕婦感受到人文關懷。其次一些小內容,容易理解接受的可采用印制宣傳單,宣傳冊、建立宣傳欄,另外電話咨詢、面對面講解、家庭訪視等其他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可同時采用。
3 規范化健康教育的內容:從妊娠前、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哺乳期的相關內容編制成表冊,由孕婦本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所需教育內容,再由社區婦保專職人員安排受教時間及班次,制定適合孕產婦本人的規范化健康教育的具體操作流程表。
具體健康教育內容包括:
3.1妊娠前教育:如何預防畸形兒的發生、葉酸補服方法、孕期用藥安全、健康的飲食
3.2護理:孕期的變化、孕期的清潔及按摩、的護理、的支托、哺乳期的保健與護理
3.3孕早期的健康教育:定期產檢的要求、推算預產期、常見的妊娠劇吐、先兆流產等疾病防范常識及護理措施的宣教
3.4孕期的健康教育:妊娠的生理過程及孕婦的心理變化、孕期常見癥狀、指導孕期營養與保健、胎兒自我監護方法、妊娠期貧血、妊娠期常見合并癥和并發癥
3.5孕晚期:孕婦下腰痛、產后抑郁癥的認識與預防
3.6臨產及分娩知識宣教:詳細講解臨產的先兆、胎膜早破的識別與處理、分娩方式的選擇、產程的分期與時限、配合要點、以及如何減輕分娩陣痛的技巧、正確認識自然分娩與剖宮產
3.7產褥期的教育:會陰護理指導、產后飲食指導、積極提倡科學“坐月子
3.8產后康復與保?。盒陨詈陀媱澤笇?/p>
3.9新生兒的健康護理:新生兒哭聲及大小便的觀察、新生兒常見的特殊生理現象及病理現象如黃疸、紅臀、濕疹、鵝口瘡、臍炎、新生兒腹瀉的觀察及護理、臍部護理、嬰兒沐浴、新生兒扶觸的好處及方法、新生兒預防接種常識、新生兒心理護理
3.10母乳喂養:宣傳母乳喂養的優點、進行母乳喂養的時間和意義、母乳喂養的正確示范、擠奶手法、飲食指導促乳汁分泌
小結: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及社區衛生醫療的發展,健康教育已成為新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一項主要內容,同時也成為系統化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1]。孕產期健康教育是一項投資少、收效高的預防保健措施,對孕產婦及家庭實施全面系統化、規范化的健康教育,能顯著提高其保健知識知曉程度,能幫助孕婦及其家庭了解有關孕產期母親及胎兒健康的知識,了解妊娠分娩過程中發生不良結局的危險因素,培養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增加其自覺主動接受保健的意識。使孕產婦在妊娠和分娩過程,產后衛生和新生兒護理的每個階段及時了解和掌握健康保健知識,及時改變一些舊的、不科學的傳統習慣和觀念,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護理能力,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從而保證母嬰安全、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產兒死亡率及畸形兒、低體重兒的出生,提高孕產婦保健水平,實現優生優育。因此,在社區醫療衛生、婦幼保健機構及接產醫院形成三級健康教育保健網,使孕產婦分階段的系統化、規范化的健康教育成為常規內容,是實現孕產婦保健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社區孕產婦;規范化的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650-02
健康教育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醫療體制的改革, 健康教育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通過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孕產婦保健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包括社區開展多種形式的、系統的、規范的婦幼保健知識講座,以提高孕產婦自我保健意識,全面提升婦幼健康教育水平。
1 健康教育的內容及方法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不同學歷孕婦首選健康教育內容均為新生兒護理⑴,而孕婦對孕期營養和保健、孕期胎兒監測、母乳喂養知識、孕期用藥的關注度也非常高,特別是產前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消除孕婦的恐懼心理更增強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促進產婦順利分娩⑵.由于流動人口衛生保健知識缺乏,自我保健意識淡漠 ,故強化健康教育服務對促進婦幼保健工作的安全性更為重要⑶。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市我社區孕產婦449例,包括常住、暫住以及流動人口,從確診妊娠起到妊娠結束之后的42天。將其中自愿接受規范化健康教育的180例作為研究組,將因各種原因無法接受或不愿接受規范化健康教育的269例作為對照組。研究組中孕婦年齡21-41 歲 .初產婦108例,經產婦 72例; 對照組中孕婦年齡19-38 歲, 初產婦161例,經產婦 108例。兩組從年齡結構,產孕經歷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孕產婦系統管理的辦法,自領取結婚證后,新婚夫婦納入社區跟蹤管理。如發現女方懷孕后納入社區孕產婦系統管理。對照組采取常規定點孕檢 自主入院生產。研究組采取孕產婦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社區專職婦保人員的督促管理下,并根據孕婦情況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教育以電話咨詢、 上門服務、集中授課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使孕婦定期接受各階段的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 孕產婦健康管理的操作流程、日常注意事項、營養和保健、胎教、孕期胎兒監測、新生兒的護理、母乳喂養知識及技巧、分娩方式的選擇等。并與妊娠晚期或入院時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問卷答題,分娩后醫院將產婦及新生兒相關資料轉交回社區中心,由社區中心的專職婦保人員跟蹤至產后42d。
1.3 效果評定
兩組均于妊娠結束后統計孕產婦生產結局,圍生兒死亡情況以及新生兒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 統計軟件進行相關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進行兩獨立樣本χ2檢驗,等級資料進行兩獨立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 α=0.05。
2 結果
2.1兩組孕產結局及出生兒比較
兩組中無孕產婦死亡,對照組中有一例31周引產,其再無死胎、死產。研究組中低體重出生兒、畸形兒、圍產兒死亡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P
2.2孕產婦及母嬰保健知識知曉率情況
對兩組孕產婦在入院期間,進行保健知識問卷調查,結果對照組問卷知曉率明顯低于研究組P
3 小結
規范化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孕產婦的自我保健意識。研究組的孕產婦在接受規范化、系統化健康教育后, 知曉了整個孕前、孕期、產期、產后及新生兒護理等相關保健知識,最大限度地滿足其身心需要, 使其在遇到健康問題時有能力做出抉擇, 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有效降低了圍產兒的死亡,避免了畸形兒、低體重兒的出生,從而達到促進母嬰安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金紹輝,賈本君,劉理力.孕婦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年12月第7卷第23期.
[2] 肖洪鑫.接受產前健康教育對孕婦分娩結局及效果的影響.健康教育,2011年5月第49卷第14期.
[3] 廖紅萍.社區流動孕產婦系統管理狀況分析,第11 期.
【關鍵詞】規范化健康教育;心內科;效果評價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愈來愈迫切。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展現了護理工作的又一功能,即“促進健康、加強預防”[1]。對患者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減輕心理負擔,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護理,減少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避免疾病復發。2012年1月――2012年5月,我們對486例心內科住院患者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將2012年1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486例患者按住院號碼末尾數的單雙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243例,男112例,女131例,年齡45-83歲,平均67.5歲。試驗組243例,男118例,女125例,年齡47-81歲,平均66.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方法,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及出院當天給予相應的疾病健康知識宣教,以口頭宣教為主。試驗組采用規范化健康教育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2.1入院當天給予入院指導,并評估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1.2.2住院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與方法,利用不同的時機,根據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項目實施單的內容為患者實施個性化的全程健康教育。
1.2.2.1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項目實施單的運用實施單上的項目內容包括入院介紹、疾病知識指導、用藥指導、飲食指導、活動休息指導、檢查指導、心理指導、特殊指導、出院指導等,根據患者需求個性化安排教育計劃,對已宣教的內容由施教者在相應項目下打勾簽名,并及時評價效果,未掌握的予以強化指導。護士長及質控小組成員對科室所有患者健康教育實施情況每周督查一次,在督查者一欄內簽名,并將督查結果及時反饋給責任護士,對存在的問題予以改進。
1.2.2.2采用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與方法我們針對心內科常見疾病編印了健康教育卡片,根據患者所患疾病發放相應病種的健康教育卡片,責任護士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一對一的教育指導。對患同一疾病的患者集中起來進行小組式教育,開設健康教育講座,配合模型、幻燈片進行宣教。根據患者文化層次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宣教方法:口頭宣教、書面宣教、形象教育等。另外每月一期板報宣傳、每日醫院廣播宣教、科室刊物閱讀欄等多種形式,使患者可以從不同途徑獲取自己需要的健康知識。
1.2.2.3利用不同的宣教時機進行教育指導,避免患者一次接受過多內容難以消化掌握如在發放口服藥、換接輸液瓶、做治療時做好相關藥物指導,在患者用餐前加強飲食指導,在下午治療完成后進行活動休息指導,在為患者進行特殊檢查和護理操作時給予相應的指導。
1.2.3出院前1-2天由責任班護士做出院指導,包括服藥、休息、飲食及復診時間等,讓病人了解疾病的復發或再發的誘因等知識。
1.2.4出院后由科室選出溝通能力好、專科知識豐富的高年資護士作為“回訪天使”,對出院三個月以內的患者予以電話回訪兩次,包括了解患者康復情況,指導正確服藥、休息與運動,約定復查時間,指導患者季節性保健常識等。
3討論
3.1規范化健康教育能促進患者更好的掌握健康教育知識健康教育項目實施單的運用使護士能按照健康教育計劃循序漸進地實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且利用不同的時機階段性地進行指導,逐項落實,避免了宣教內容的遺漏,也避免了采用填鴨式方式將健康教育的內容一次性灌輸給患者而患者不易掌握的情形。其次,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與方法增強了患者的學習興趣,且健康教育卡片交患者自己保存,可隨時復習宣教內容,可以使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加深印象、強化記憶,避免了單一口頭宣教時患者不易理解宣教內容且過后容易遺忘的現象,從而保證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健康宣教的達標率[2]。
3.2規范化健康教育顯著提高了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實施全程的、連續的健康教育增加了護士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機會,密切了護患關系;護士耐心、細致的講解使患者獲取到更多有益于己的康復、保健知識,滿足了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緩解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增強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
4小結
通過對患者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教會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能,改變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促進了疾病康復,降低了疾病復發率。規范化健康教育使護士接觸患者的時間更多,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高血壓作為機體慢性病癥,目前對癥方法、對癥藥物的使用雖可起到病癥緩解的效果,但難以達到治愈標準,即患者若存在高血壓癥狀,應遵循終身治療的準則。然而,在實際治療期間,若患者健康意識、疾病認知度相對較差,往往會出現終止治療和擅自更改治療方案的行為,導致高血壓整體治療療效受到影響[1]。鑒于此,筆者50例高血壓患者納入研究,分析規范化健康教育對提高高血壓患者疾病認知度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50例高血壓患者納入研究,隨機選擇25例患者為參照組;余下25例患者,即為試驗組。參照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小年齡為28歲,最大年齡為85歲,年齡中位數為(55.2±3.3)歲。試驗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最小年齡為30歲,最大年齡為83歲,年齡中位數為(56.2±3.2)歲。各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中,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傳統健康教育,即常規血壓測量、用藥監督;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和相關禁忌;按時隨訪調查等[2]。試驗組患者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即包含以下幾點內容:
首先,擬定教育方案。按照《基層醫院規范化健康教育標準》相關規定,對健康教育方案予以科學擬定,對醫護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加強其對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疾病知識的掌握度。特別針對醫護人員溝通能力的培訓,“以老帶新”的培訓模式,提高新入職護理人員的工作經驗。其次,對現有高血壓患者予以調查,結合基礎知識問卷的方式,對其疾病認知度予以全面掌握,以便為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創造條件。即患者入院時,醫護人員應將健康教育方案擺放至顯眼位置,促使患者能夠充分掌握教育流程及規范的前提下,提高治療依從性。再次,依據規范化健康教育小組的建立,對教育工作內容、方法、落實情況予以監督,通過組員和患者間的協調溝通,明確其需求點,切實提高高血壓疾病健康教育的意義。例如:患者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情況下,應由醫護人員對宣傳冊內容加以宣讀;利用專家會診和知識講座等手段,對患者詳細說明高血壓相關藥物、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最后,結合患者病情的思考,對具體治療方案予以說明,如藥物使用劑量、使用方法和服用時間、副作用、緩解措施、日常注意事項等,以此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度[3]。
1.3 ?u價標準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各組患者疾病認知度予以評價。而在問卷內容中,包含獲取途徑(>4種)、鍛煉項目(>2種)、高血壓臨界值、持續用藥優勢、鹽攝入量、致病因素(>2種)等[4]。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數據加以處理討論。其中,涉及的計數資料選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數據采用卡方檢驗;涉及的計量資料選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組間數據采用t檢驗。若各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則P
2 結果
試驗組患者高血壓疾病認知度顯著高于參照組,即各組患者高血壓疾病認知度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4種)為90.00%,鍛煉項目(>2種)為85.00%,高血壓臨界值為95.00%,持續用藥優勢為100.00%,鈉鹽攝入量為97.50%,致病因素(>2種)為92.50。
3 討論
高血壓即為機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常伴有心腦腎器官功能障礙、器質性損害等病癥,作為慢性病的代表,是危及機體生命安全的關鍵。同時,在致病因素探討中,可知遺傳因素(30-50%高血壓患者存在遺傳背景)和精神因素(長期處于激動、健康或焦慮的精神狀態)、環境因素、年齡因素(40歲以上患者是高血壓發病的主要人群)及生活習慣(膳食結構不合理)、藥物影響(避孕藥,刺激性藥物、消炎止痛藥等)、其它疾?。ǚ逝?、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均是誘發機體高血壓的主要誘因[5]。
如果對高血壓疾病予以有效控制,建議可從規范化健康教育的角度入手,逐步提高其疾病認知度。例如:高血壓疾病雖具有可防、可控性的特點,130-139mm Hg、85-89mm Hg是其正常高值,若患者存在超重肥胖、高鹽飲食或過量飲酒等現象,應立即施以強制性健康教育,定期體檢,做好相關危險因素的控制工作;若患者已表現為高血壓,則應定期測量血壓,特別為清晨血壓管理工作,輔助針對性治療工作的開展,能夠在降低靶器官損傷的前提下,避免心腦腎并發癥、致殘和致死等問題的滋生[6]。
一、規范辦園行為政策出臺的背景和原因
(一)宏觀背景
1.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所謂科學發展首先就是要遵從科學規律,做到規范、有序地發展。學前教育只有遵從自身的發展規律,以幼兒為本,按照幼兒身心特點進行保育教育,才能實現科學發展。我省在2008年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全面調研,覆蓋所有市,涉及上百所不同類型幼兒園,發現不少幼兒園教育逐漸變味,并非以幼兒為本,而是片面迎合家長,違背幼兒身心特點,進行小學化教育,這些顯然不是科學發展,急需要從省級層面出臺政策,加強宏觀管理和引導。
2.貫徹國家方針政策的要求。
一是教育部2009年5月在山東召開了規范辦學行為專題會議,全面部署基礎教育規范辦學行為工作,我省認為學前教育屬于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理應同步規范。二是教育部早在2000年2月就在《關于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中明文規定,幼兒園不得使用幼兒教材和用書,這一文件是遵從學前教育規律,保障幼兒身心健康的正確規定,應該嚴格執行。
3.遵從幼兒園教育規律的需要。
《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對幼兒教育的任務、目標、原則有明確規定,有幾個關鍵點值得注意:一是幼兒園的任務: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實施啟蒙的素質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而不是重片面重視智育的教育。二是幼兒園的教育原則: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而不是單純的教育,更不是單純的、系統的知識教育。三是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歸納起來大致包括體質、習慣、興趣、智力、能力、情感、態度、性格、心理等方面,是全面的、多維的目標,而不是片面強調智力提升和知識教育的目標。四是實現保育教育目標的手段:因為目標是多元的,手段必須多元,就是遙通過幼兒一日各項活動,主要包括生活、游戲、運動、學習等來實現,“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不可能通過“紙、筆、黑板、教鞭”來實現,不可能通過紙質教材、書面作業、測驗考試來實現。
4.教育行風建設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教育系統行風建設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幼兒園亂用書、亂辦班、亂收費、亂命名等行為成為媒體聚焦、家長反映、領導批示查處的熱點,社會各界迫切希望采取措施,加強幼兒園管理,規范辦園行為。
(二)直接原因
1.小學化現象令人擔憂。
小學化現象在民辦園、小學附屬園、學前班表現得尤其嚴重。一是一些幼兒園片面強調文化知識學習,提前教授小學的識字、拼音、算術、外語等,有的雖沒有分科教學,但舉辦學習知識的所謂興趣班、特色班、實驗班,教學內容與小學相差無幾,有的難度超過小學一年級,有的布置書面作業,有的甚至舉行單元測驗等。二是一些幼兒園活動室環境嚴重變味。有的幼兒園桌椅像小學一樣擺放,擺著書包、作業本,墻上貼著拼音表、加減乘除算式、甚至英語單詞和句式,渲染應試教育,活動材料、教玩具卻少得可憐。三是小學化對孩子身心健康損害嚴重。孩子們的小手肌肉還沒有發育好,就不得不費力地寫漢字、英語單詞,有的回家急得哭。短暫的童年在“紙筆和書本”上痛苦度過,從小就被關進了應試教育的牢籠。
2.幼兒教材四處泛濫。
很多幼兒園使用多種幼兒教材,如《蒙氏數學》、《階梯英語》等,有的孩子一學期要用10多本教材,書包重量不亞于小學生;有的教材打著“操作材料”名義,蒙騙家長,其實仍是紙質課本;使用教材和課本,老師像教小學一樣授課,孩子們卻被禁錮在紙筆上,埋頭認字、計算,過早地充當了“小學生”,無法游戲和快樂;同時,大量使用幼兒教材也抬高了幼兒園收費,有的孩子一學期教材費上千元,有的英語教材一套價格達2800元。
3.保教秩序比較混亂。
一是有的幼兒園熱衷于舉辦特色班、興趣班、實驗班,如蒙氏班、外語班、珠心算班、掃盲班、神童班、拼版、識字班、彩虹屋、邏輯狗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大多都帶有推銷教玩具、教材、賺取培訓費、加盟費的目的,如:蒙氏教玩具每套兩萬元,加盟一次需另繳加盟費一萬元,蒙氏班已異化為賺錢的工具;有的英語興趣班每個孩子費用達一萬多元(超過一個人正常從小學直至上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的費用總和)。幼兒園亂辦班加重了幼兒負擔,加重了家長的負擔,也使幼兒園精力分散,不是用心在正常保教上,而是想方設法創收。二是有的幼兒園不具備舉辦雙語、藝術教育的條件,卻紛紛打著“雙語”、“藝術”的旗號,有的甚至打著“三歲掃盲”的所謂智能訓練中心旗號,夸大宣傳,誤導家長,抬高收費,一時間,幼兒園名稱五花八門,名不副實,嚴重損害了學前教育整體形象。三是有的幼兒園置政策文件于不顧,不按規定收費,把教材、辦班、參演等各種不符合規定的費用作為提高收費標準的理由,擅自提高收費標準,損害家長利益。
4.教師素質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