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范文第1篇

關鍵詞: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構建

在如何更好的進行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這一問題的探討中,多數學者都將構建財務預警體系作為了主要選擇。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經營發展進程中將會面臨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與風險,風險本身并不可能被完全消除,而相關的預警體系確立則顯得尤為重要。現代企業財務危機的爆發可能也會與企業內外部環境直接相關,特別是在最新一輪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下,企業財務危機的類型越發多樣且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也逐漸攀升,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如何進行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也需要進行及時確定并付諸實際。

一、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概述

財務危機一般是指企業明顯無力按時償還到期的無爭議的債務的困難與危機。財務危機是導致企業生存危機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針對可能造成財務危機的因素,采取監測和預防措施,及早防范財務風險,控制財務危機。財務危機在當前已經呈現出了新特點,其具體內涵也明顯擴大,出債務的困難與危機外,財務管理上面對的諸多風險也可能最終演變成財務危機。由于財務風險同一般風險一樣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當代企業財務危機也無法通過特定手段予以消除,對于企業財務危機最為有效的處理便是通過一定的預警機制予以進行針對性防范。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也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所產生的,其通常是指企業為了更為有效的對于財務風險進行應對而進行的財務危機預警活動及相關措施的總稱。

二、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構建的常見問題

(一)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構建受重視程度低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在構建中存在著的首要問題是當前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構建的受重視程度極為低下,這一問題在國內中小企業中體現的極為明顯。在中小企業中,管理在思想意識層面并未對于財務風險給予充分的重視與考量,這也使得中小企業存在著明顯的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缺位現象。在企業管理層面出現的對于財務危機預警體系重視程度不足更是導致其在財務危機預警與防范上都顯得極為被動,系列財務危機預警與防范措施的缺位實際上也導致了企業自身財務危機爆發的可能性逐漸提升。

(二)財務信息失真現象嚴重

國內企業在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構建中也存在著財務信息失真現象嚴重的狀況,國內企業對于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大多關注于財務工作的客體管理,在財務人才培養上則并未給予過多關注。國內企業家族式管理現象明顯,這造成了國內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獨立性相對較低的狀況,部分中小企業中財務管理工作甚至會受到管理層的直接干預。此外,財務人員在專業能力與職業道德上存在的系列問題也導致了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難以保障。財務危機預警本身要依靠相對真實的財務信息來進行,而企業內部財務信息失真則會使得相關預警體系在構件時難以順利。

(三)財務指標體系不健全

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依然處于發展中的初級階段,整個市場經濟體制也存在著諸多不完善與不健全之處,國內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實際上也存在著財務指標體系不健全的具體狀況,這是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在企業內部具體構建時面臨的威脅之一。由于財務指標體系不健全,國內企業在進行企業內部財務評估時往往只關注成本支出及利潤獲取,而對于資金周轉比例,現金比例及盈利能力等卻不會進行過多關注。這一狀導致企業在開展財務風險確認與分析時會走入誤區,部分財務風險無法在短時間內被發現,其長期累積在企業財務系統內也容易使得企業財務狀況積重難返。

(四)財務管理機制作用低下

企業在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構建的進程中實際上會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機制有較大依賴,國內企業存在的財務管理機制作用低下往往也使得財務危機預警體系難以在企業內部真正發揮出效用,這也是部分企業即使確立了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卻無法對于財務風險進行有效預警及預防的原因之一。國內企業在財務管理上大多不重視制度建設與機制建設,這也使得財務管理機制在企業內部的地位十分尷尬,其更是難以對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開展進行規范與指導。而在這樣的財務管理氛圍及背景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也難以迅速確立下來或充分發揮作用。

三、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構建的具體建議

(一)提升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構建的受重視程度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迅速構建需要提升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在國內企業的實際受重視程度。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受重視程度的提升最為重要的是轉變國內企業管理者的財務風險管理及財務風險預警及防范意識,自上而下的形成對于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全面了解與科學認識。此外,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構建受重視程度的提升也需要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人員在意識上和具體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進行轉變,真正的將危機意識及預警意識應用到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開展之中,從而使得財務危機體系的構建能夠具備良好的基礎,確保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實際效用能夠充分發揮。

(二)保障財務工作的獨立性與科學性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正常構建需要保障財務工作的獨立性與科學性,從而使得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得到保證。財務工作的獨立性保障需要企業內部財務工作的開展由專門的部門和人員來進行,企業管理層不應過多的干預財務工作,賦予財務工作更高的獨立性也是保障財務信息準確完整的基礎。此外,財務工作在開展上也需要保持較高的科學性,財務工作科學性的提升需要從企業內部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與職業道德培養這一層面進行,通過定期培訓的方法來使得企業信息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得到保證。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構建也需要與企業財務信息進行更好的聯系,依托財務信息的變化進行具體的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調整。

(三)健全企業內部財務指標體系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構建要注重企業內部財務指標體系的關鍵作用,企業自身也需要注重對于內部財務指標體系的健全與優化。首先,企業財務工作在開展上需要進行適度調整,在進行財務風險排查,財務危機確定時將多種財務指標進行確定并形成會計記錄。在財務指標的選擇上需要與企業內部財務工作實際相結合,對于容易引起財務危機的關鍵節點予以特別關注。健全企業內部財務指標體系需要對于除成本與利潤外的財務指標進行覆蓋,使得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能夠更為科學并與企業實際更好的貼合。健全企業內部財務指標體系同樣也能夠實現財務預警體系更為詳細化,系統化與全面化,從而使得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在危機預警及防范上更為有價值。

(四)重視財務管理機制的構建與作用發揮

在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構建進程中需要一套相對健全與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更是需要現有的財務管理機制能夠充分的將指導財務管理,規范財務管理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財務管理機制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企業建立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通過制度化財務管理的具體做法來實現財務機制在地位上的提升與作用上的充分發揮。此外,財務管理機制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企業管理者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進行定期評估與監督,對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特別是與企業自身財務管理制度及機制要求明顯背離的財務管理方式方法需要進行徹底杜絕。

四、結語

現代企業進行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構建十分緊迫,國內外市場需求的逐漸萎縮與當前融資環境的不斷惡化都使得企業財務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大為增加。國內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相對低下是不爭事實,依托財務危機預警體系進行風險的預警與方法也是新時期企業更為健康穩定的發展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紅朝.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探析[J]. 中國市場,2016,03:142+162.

[2]于建.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相關探討[J]. 時代金融,2016,18:117+122.

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范文第2篇

關鍵詞:財務危機 預警系統 指標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現代企業面臨著許多風險,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充滿著變數,又由于企業本身總是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各種各樣的隱患,以及人們還不能夠完全把握包括市場經濟環境在內的企業外部條件的變化,因此企業財務危機時有發生,并且財務危機是無法絕對避免的。

一、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功能及特征

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是為防止企業偏離正常經營軌道而建立的報警和控制系統,它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利用數據化管理方式,通過對各種財務分析數據資料的分析,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存在的財務危機及早警示,對潛在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為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其靈敏度越高就越能及早地發現問題并告知企業管理者,就越能有效地防范與解決問題、回避財務危機的發生,所以,一個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它通過收集與企業經營相關的產業政策、市場競爭狀況、企業本身的各類財務和生產經營狀況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是否予以報警。

當財務危機征兆出現時,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不僅能預知并預告,還能及時尋找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源,使管理者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財務狀況的進一步惡化,避免財務危機真正發生。

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不僅能及時回避現存的財務危機,而且能通過系統詳細地記錄其發生緣由、解決措施、處理結果,并及時提出改進建議,彌補企業財務管理及企業經營中的缺陷,完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從而既提供前車之鑒,又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

對于企業來說,絕大多數財務危機都是可以預測的,而且都有一個從潛伏到爆發、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財務危機預警要對這些信息進行監測、識別、報警以及預控。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監控的范圍主要包括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資產運營能力、現金流量情況、資本結構以及成長能力等方面。

二、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應做的工作

為使危機預警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發揮,企業應建立健全相對獨立的預警組織機構,其日常工作可由企業現有的某些職能部門承擔,如財務部門、企管、企劃部門;建立信息收集和傳遞機制,只有對大量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才能抓住每一個相關的財務危機征兆。高效的預警分析機制是關鍵,通過預警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對財務影響小的風險,從而將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財務風險上,有重點的分析其成因,評估其可能造成的損失。在財務危機原因分析清楚后,應立即啟動處理機制,制定相應的預防、處理措施,盡可能減少財務危機帶來的損失。

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必須以大量的信息為基礎,這就要求強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預警系統提供全面的、準確的、及時的信息。耍建立信息管理組織機構,配備必要的專業人員,要明確信息收集、處理、貯存到反饋各環節的工作內容和要求以及信息專業人員的職責,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三、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建構

不可否認企業財務危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財務風險處理不當,因此,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體系尤其必要。

(一)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由于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現金用于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于經營穩定的企業,由于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于凈利潤。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別重要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為能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二)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獲利是企業經營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

資產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二指標是企業財務評價的二大部分,而經濟效率高低又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對企業發展潛力方面選擇銷售增長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一般采用經改進的功效系數法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業財務狀況。

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范文第3篇

關鍵詞:企業集團 財務危機 預警指標 因子分析 Logistic方法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企業集團是以一個實力雄厚的企業為主體,以產權、產品、技術、經濟、契約等為紐帶,形成的由多個成員企業組成的具有多層次組織結構的經濟聯合體,企業集團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企業集團成員企業之間存在的關聯性以及經營和管理的復雜性,財務風險是其所面臨的重大風險之一。因此,為增強企業集團抵抗風險能力,構建企業集團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國外就對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的相關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初。例如Fitz P(1932)和Beaver W.H(1966)構建了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的單變量模型[1],Altman在1968和1977年分別提出了Z值判定模型和Zeta模型[2-3],以Ohlson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采用條件概率模型對財務危機進行預警,包括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等方法[4]。隨著研究的深入新的方法被引入,Kim H C(2002)以及Shin KS(2005)等運用支持向量機方法對公司財務危機預警進行了研究[5、6]。國外對財務危機預警的研究呈現多角化發展趨勢。國內關于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主要針對一般性企業的財務預警問題展開的研究[7-14]。迄今為止,國內外針對企業集團財務危機預警方面的研究還十分鮮見。本文以滬深A股企業集團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將財務危機企業集團界定為因財務問題而被特別處理即被ST的企業集團。本文第二節在基本財務指標基礎上引入企業集團的3類特征指標和6類公司治理類指標建立了由28個指標構成的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第三節對預警初始變量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作為預警變量。鑒于Logistic回歸方法的自變量不用服從多元正態分布的假設使其有更廣的適用度和其運用的成熟度,本文在第四節中選取Logistic回歸方法構建預警模型,對預警指標體系進行了檢驗。

二、預警指標與研究樣本

(一)預警指標選取

企業財務危機是由初步萌生到程度惡化的過程,且其財務危機的跡象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在一些敏感性財務或非財務指標的變化上反映出來[15]。本文根據預警指標滿足客觀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敏感性的原則,選取這些敏感性指標作為預警財務危機的預警指標。除了選擇五大類基本財務指標之外,本文根據企業集團規模龐大、涉及行業較多、投資多元化以及關聯交易頻繁等特征,以及結合國內外對公司治理與財務危機關系的研究,在五大類基本財務指標基礎上引入企業集團特征指標(關聯交易次數,關聯交易金額占總資產比重以及涉及行業個數)和6個公司治理類指標,共選擇28個初選指標構建出企業集團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見表1)。并為了進一步分析引入的特征指標和公司治理類指標對預警模型的作用,根據預警指標體系劃分了三類預警初始變量:一是在企業集團基本財務指標基礎上引入特征指標和公司治理指標的預警初始變量;二是僅引入特征指標的預警初始變量;三是僅含基本財務指標的預警初始變量。

(二)樣本選取

本文選取了2004年至2010年被“ST”的企業集團和根據研究期間一致、行業類型相同或相近、資產規模相當和上市時間接近的原則與其配對的財務正常的企業集團各50家,其中剔除由于數據嚴重缺失或不合理的公司以及兩年內就被“ST”及因其他狀況異常而被“ST”的公司,研究樣本共計100家。其中把2004年至2007年的70家樣本作為模型估計樣本,2008年至2010年的30家樣本作為模型檢驗樣本。

由于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進行“ST”處理的依據為最近兩個會計年度審計結果顯示的凈利潤均為負值,所以本文采用的數據為企業集團上市公司被“ST”前三年的會計年度的數據。本文的研究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和CCER數據庫。

三、預警初始變量的分析處理

(一)預警初始變量的因子分析

本文為了去除預警初始變量間的相關性和減少預警變量個數便于模型的構建,分別對三類預警初始變量進行因子分析,以提取的公因子作為預警變量。

通過因子分析,對三類預警初始變量分別提取出10個公因子F1、F2、F3、F4、F5、F6、F8、F9、F10,7個公因子F1*、F2*、F3*、F4*、F5*、F6*、F7*和6個公因子F1**、F2**、F3**、F4**、F5**、F6**,其累計貢獻率分別為76.21 %、75.43 %、75.1%。進一步對其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這三類公因子反映了企業集團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方面能力、現金流量能力和發展方面的情況,同時在關聯交易、行業規模和公司治理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二)預警變量的統計性描述

本文以提取的公因子作為自變量,在構建模型前,先對三類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檢驗財務危機與財務正常的企業集團在發生財務危機之前,財務狀況是否就存在著顯著差異。采用t檢驗比較均值差異,統計結果見表2、表3和表4。

從表2、表3和表4可知:顯然對ST企業集團上市公司與財務正常的企業集團而言,三類財務危機預警變量的t檢驗都存在著顯著差異,說明在企業集團陷入財務困境之前,財務危機企業集團在財務狀況上就與財務正常的企業集團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因此,這些公因子包含著預警財務困境的信息,因此可以運用這些因子建立預警模型。

四、基于Logistic回歸方法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構建與檢驗

本文以由因子分析得到的公因子作為預警變量,因變量f為二元變量,對三類樣本進行Logistic回歸,回歸分析結果見下表5、6和7。三類因子變量在5%的置信水平下均較顯著,說明它們有顯著的解釋能力。三類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分別見下式:

將檢驗樣本代入所構建的模型,計算f值。選取0.5作為財務危機發生的臨界值,當f>0.5時,判定該企業集團為財務危機企業;當f<0.5時,判定該企業集團財務狀況正常。檢驗結果見表8。

五、結束語

本文在財務指標的基礎上引入企業集團特征指標和公司治理指標構建企業集團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并運用logistic方法建立企業集團財務危機的預警模型,進而對指標體系進行檢驗。從效果上看,預警準確度令人滿意,且引入企業集團特征指標和公司治理指標的預警準確率高于不引入的模型情況,說明企業集團的特征以及公司治理等指標包含了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危機預警的大量信息。因此,本文所構建的企業集團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與應用價值。

資助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70971015)

[參考文獻]

[1]Beaver W.H.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in 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Selected Stud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6,5(7):179-199

[2]Altman E.I.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6(9):589-609.

[3]Altman E.I.Hadelman R.G.,Narayanan P.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 9(1):29-51.

[4]Ohlson J.A.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980,9(15):109-131.

[5]Kim H C,Pang S,Je H M,Kim D,Bang S Y.Pattern classification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ensemble[C].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ICPR’02).2002,(2):278-289

[6]Shin KS,Lee TS,Kim HJ.An application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n bankruptcy prediction model[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5, 1(23):127-135

[7]周首華,楊濟華,王平.論財務危機的預警分析-F分數模式[J]. 會計研究,1996,8(6):8-11.

[8]陳靜.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測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1999, 4(9):31-38.

[9]陳曉,陳治鴻.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困境預測[J].中國財務與會計研究,2000,3(9):7-15.

[10]肖智,張志恒,黃海生.粗糙集理論在財務危機預測中的應用[J].決策與參考,2004,3(7):48-53.

[11]熊志斌.運用遺傳神經網絡模型對我過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預測[J].決策與統計,2008,14(3):32-34.

[12]楊毓,蒙肖蓮.用支持向量機(SVM)構建企業破產預測模型[J]. 金融研究,2006,10(1):65-75

[13]宋新平,丁永生.基于最優支持向量機模型的經營失敗預警研究[J].管理科學,2008,21(1):115-121

[14]董霞.基于公司治理結構的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機制研究[J]. 商業經濟,2010,11(9): 82-85

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范文第4篇

一、生存分析的參數法、非參數法和半參數法的原理

生存分析方法主要可分為參數法、非參數法和半參數法,目前關于生存分析的研究也都是圍繞這三種方法展開的。

1.生存分析的參數法原理。參數法是假定生存時間服從于某一特定的參數分布,如指數分布、Weibull分布等,然后根據已知分布的特點對影響生存的時間進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指數分布法、weibull分布法、對數Logistic回歸分析法和對數正態回歸分析法等。根據已知生存時間符合的分布特點,將相應用分布置函數帶入似然函數中,然后通過最大似然法對參數進行估計得到生存率的估計值,對于兩組及以上的樣本,可根據參數估計對其進行統計推斷。

其優點:①可以估計生存函數;②可以比較兩組或多組生存分布函數;③可以分析危險因素對生存時間的影響;④可以建立生存時間與危險因素之間依存關系的模型。其缺點:需要事先知道生存時間的分布。

2.生存分析的非參數方法原理。非參數法是指對總體分布不能用有限個實參數來刻畫,只能對它作一些諸如分布連續、有密度、具有某階矩等一般性進行假定的一類方法。非參數法是生存分析領域中研究最早的方法,其特點是不論資料是什么樣的分布,只根據樣本提供的順序統計量對生存率作出估計。估計生存時間分布特征時,在沒有適當的模型并需要擬合理論分布之前,非參數方法是較為有效的方法。對于兩個及多個生存率的比較,其無效假設也只是假定兩組或多組的總體生存時間分布相同,而不對其分布形式及參數做出推斷。非參數模型針對觀測樣本的大小,分為乘積極限法和壽命表法兩種。

其優點:①不需要事先知道生存時間的分布;②可以描述生存過程;③可以比較兩組或多組生存過程。其缺點:①無法分析危險因素對生存時間的影響;②無法建立生存時間與危險因素之間依存關系的模型。

3.生存分析的半參數方法原理。半參數法是對總體的模型有一定的先驗設定,在此基礎上,對某些參數性條件進行放寬的一類方法。半參數法兼有參數法和非參數法的特點,主要用于分析影響生存時間和生存率的因素,屬于多因素分析法。半參數法不需要對生存時間的分布作出假定,但卻可以通過一個模型來分析生存時間的分布規律,以及危險因素對生存時間的影響。其典型方法是Cox模型分析法。

半參數法兼具了參數法和非參數法的優點,又有效的彌補了兩種方法的不足,其優點:①可以估計生存函數;②可以比較兩組或多組生存分布函數;③可以分析危險因素對生存時間的影響;④可以建立生存時間與危險因素之間依存關系的模型;⑤不需要事先知道生存時間的分布。

二、生存分析的參數法、非參數法和半參數法的比較研究

生存分析方法的使用者在選擇與應用各種方法時,方法的生存過程、樣本含量的確定、模型效率的高低以及方法的應用范圍是四個不容忽視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生存過程、樣本含量、模型效率、應用范圍四個方面對參數法、非參數法、半參數法進行比較。

1.生存過程。參數法的生存時間要符合一定的參數分布,運用指數分布、Weibull分布進行參數方法的生存過程描述,分布參數檢驗進行參數方法的生存過程比較,相應的指數回歸、Weibull回歸進行參數方法的影響因素分析與預測。非參數法的總體分布不能用一個具體的實參數來刻畫,所以不能進行影響因素的分析與預測,但可以運用Kaplan-Meier、壽命表、平均存活期進行非參數方法的生存過程描述,用對數秩(log-rank)檢驗、趨勢檢驗進行非參數方法的生存過程比較。半參數法是一種多因素分析方法,既可以做生存過程的描述與比較,又可以用來進行影響因素分析與預測。

2.樣本含量。參數法在做生存分析的影響因素分析及預測時,按照傳統經驗的估計,樣本含量要求非截尾例數至少為變量數的10倍。非參數方法無法做生存分析的影響因素分析和預測,但是可以做生存過程描述。在進行生存過程的描述時,不涉及到樣本含量的確定問題,如果樣本較大,采用參數方法中的壽命表法(Life-Table Method)。如果樣本較小,采用乘積極限法,又稱卡卜蘭—邁爾(Kapfan-Meier)法。半參數法在做生存分析的影響因素分析及預測時,按照傳統經驗的估計,樣本含量要求非截尾例數至少為變量數的10倍。

3.模型效率。參數法當截尾數據較多時,參數模型效率比非參數模型高。截尾數據多是生存分析的一個特點,所以在實際應用中,參數模型的效率往往是高于非參數模型的。Prentice等(1979)在討論兩樣本問題時指出,當截尾數據較多時,非參數法存在方差過大現象,因而效率不高。當截尾數據較多時,半參數模型效率比非參數模型高,效率一般漸近于參數模型。

4.應用范圍。參數方法的應用條件是要知道生存時間的分布類型,然而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生存時間的分布類型是很難得到的。因此,參數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范圍非常局限。生存分析非參數方法屬于單因素分析方法,然而在實際的研究中,影響因素往往不止一個,因此,非參數方法的應用范圍也很局限。生存分析半參數方法兼具了參數方法和非參數方法的優點,又有效的彌補了兩種方法的不足,不僅可以分析各種自變量對生存時間的影響,而且對基準風險分布不作任何要求,尤其是幾乎所有的統計軟件都可以實現Cox回歸的分析。因此,在實際應用中,Cox模型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三、基于生存分析的財務危機預警應思考的問題

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是一個逐步形成、逐漸發展并不斷惡化的動態過程。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發現,生存分析方法能夠很好的從企業生存時間段來描述企業財務風險的變化。然而參數法、非參數法、半參數法在財務危機預警中的應用又各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以下從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效率三個方面,分析三種方法的適用性。

1.研究目的。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選用的生存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描述與比較公司財務危機狀況研究中,可以采用參數法與非參數法;如果可以預測出公司生存時間的參數分布,參數法就比較適用;反之,無法預測生存時間的參數分布的情況下,非參數法比較適用。因為非參數法無法做影響因素的分析與預測,所以在進行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影響因素分析與預測的研究中,只能采用參數法與半參數法;如果可以預測出公司生存時間的參數分布,就可以采用參數法;如果無法預測公司生存時間的參數分布,就只能用半參數法。然而,在實際的財務危機預警應用中,生存時間的分布類型很難得到,所以參數法在實踐中的應用非常局限。

2.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確定,對于所有的財務危機預警研究都必不可少。在用生存分析進行財務危機預警時,都需要比較大的樣本量,一般情況下要求危機公司的樣本數量應至少為自變量數的10倍以上。并且,在選取樣本的時候,非財務危機公司的樣本比例不宜超過70%。如果非財務危機公司的比例較大的話,財務危機預警的準確性會大大下降,并且隨著非財務危機公司的比例的增大而不斷下降。

3.研究效率。在進行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時,模型效率的問題無疑是方法使用者最關心的問題。在運用生存分析方法時,如果樣本中非危機公司的比例比較大的情況下,非參數法就會存在方差過大的現象,此時的效率不高,明顯低于參數法和半參數法。所以,在準確度要求較高的研究中,就應該選擇參數法和半參數法。

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范文第5篇

【關鍵詞】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機制;經營風險

企業財務預警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被提出來,國內外的相關學者圍繞著企業財務預警開展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大部分都是將上市公司作為研究的樣本,在此基礎上確立了財務預警體系模型,使財務預警能夠融入到企業制度建設與創新中來。由此,將現代化的企業制度當作目標,在企業現代化的管理制度中融入財務預警能夠使我國現代化企業走出特色化的經營道路。

一、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設計

1.企業財務預警體系設計目標導向與“剛性約束”

(1)構建出企業財務預警體系設計目標導向

企業財務預警管理是圍繞著固定目標開展的,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指使用現代化的財務預警方法、技術對企業財務危機進行監測與評價,使企業以及與企業相關的部門或者機構能夠真實的了解財務危機信息,進而提出治理方法,增強企業對抗財務危機的能力。具體方法有:及時對企業內部、外部的財務變化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加強對變動信息的了解、分析,不斷從眾多的信息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對企業內部管理的波動性變化或者是錯誤的信息進行監測,并提出正確的應對策略。

為了確保企業財務管理能夠更好的結合上述目標開展,可以對設計目標進行確定,將目標總結為:在總結相關管理經驗現狀以后,構建出一個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預警體系,使體系建設與財務預警目標之間能夠相互作用。

(2)企業財務預警體系設計的剛性約束

財務預警必須體現出預測性。企業財務預警要具有最基本的企業未來價值的預測能力,就是指能夠依據企業經營與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總結與分析相關數據資料以后,分析出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并不是光依靠企業過去以及當前的經營成果做出的隨意性的評價。為此,財務預警體系設計具有前瞻性是最基本的,只有具備這種前瞻性才能真正發揮預警功能,企業才能依據這些內容制定出發展策略,成功規避財務危機。

動態性。財務預警系統的設計不僅要能夠具有預測能力,還要具備企業經營趨勢的分析能力。具體就是指將企業過去的發展情況與未來的發展情況聯系到一起,使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連成一個動態的整體,分析過去、掌握未來,實現預警的動態串聯效果,使靜態風險成功轉移。

2.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理論框架構建

(1)做好預警體系構成要素的識別

財務預警信息收集、傳遞、共享是企業財務預警工作開展的最基本內容,能否將收集到的信息提煉準確、具體是決定財務預警體系高效運行的關鍵。企業財務預警管理信息分為外部信息監測與內部管理信息的監測。外部信息收集的準確度是決定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關鍵,而外部環境的變化則能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較大的波動性影響,要盡量減少外部環境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不斷增強企業抵御外界危機的能力。

(2)財務預警信息分析與處理

借助財務報表信息或者是從外界收集來的其他信息能夠對企業財務預警信息做出分析與處理,可以使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對各類風險做出合理的歸類、整合、加工,進而發現風險點。預警信息分析與處理能夠將諸多零散的信息或者數據轉化為危機預控信息,借助科學分析方法能夠將企業財務危機逐漸縮小,進而對重大財務危機形成的因素起到抑制作用。在對財務風險出現的原因有一定了解以后,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對危機進行有效的治理。

二、企業財務預警運行機制

1.企業財務預警運行機制的作用機理

一般來說,企業財務預警運行機制的作用包含三個層次,具體如下圖所示,第一層是內側的小圓圈部分,能夠表示出財務預警運行機制的各個要素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個“蛛網”狀的系統結構。在整個系統中,財務預警組織機構是最為核心的一個部分,能對財務預警信息機制、預報機制以及監督機制等產生較大的作用;一個有效、科學的預警組織機制能夠將三者的運行結合起來,發揮監督與約束作用。第二層是第二個圓圈內中公司財務預警的內生要素,這些要素處于財務預警運行機制的邊界位置處,通過整體的財務預警運行機制能夠對各個部分的財務預警要素造成不同的影響,從而達到運行機制平穩運行的效果。第三層各個圓圈表示的是影響企業財務預警機制運行的外界因素,這幾個因素都會對企業財務預警機制運行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并與其他各層有密切聯系,為此,企業的財務預警機制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2.企業財務預警運行機制的實施保障

(1)企業管理人員要樹立起危機防范觀念。因為危機的客觀性較強,并且是企業不能完全預測的,有一定的突發性,任何企業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財務危機,管理者只有沉著應對,才能制定出系統性較強的策略來化解危機。為此,企業相關管理人員要將財務危機的防范觀念傳遞到每一個部門,從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構建、危機數據的獲取、預警報告的制定等方面做好有效的保障。要引導各級員工積極參與到危機的防范中來,提高危機的辨別能力。

(2)企業財務預警體系要想穩定運行要依靠一個靈活、高效的管理系統作為支持,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完整、系統的經營資料或者數據。預警體系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多,并且系統運行的前提是對信息的加工與處理,由此,只有準確、靈活的信息管理系統才能保障財務預警體系的高效運行。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就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主要有會計管理信息及經營信息收集分析系統等。會計管理信息系統是基于企業會計制度形成的,能夠為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而企業經營信息收集分析系統則能夠更為真實的反映出企業財務運行情況,為企業發展提供依據。

(3)正確處理企業財務預警體系與其他管理體系間的關系。財務預警體系要將企業財務信息作為核心,在預警目的基礎上,做好對企業經營業績的評價;利用預警信息可以為相關生產環節、銷售環節以及采購環節提供動態監測,并能夠及時將預警信號發出。而財務信息則是企業各項經濟成果的集中反應,直接決定了企業經營、資金運轉、經營措施的制定等內容。為此,財務預警與企業經營間是相互作用、相互相應的,也能減少經營風險發生的幾率。

三、結語

本文主要對我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設計、財務預警機制等內容進行了分析,可見,要想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更為順利、防范財務危機的出現就要對財務危機預警做好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在旭,宋杰鯤,張宇等.一種基于支持向量機的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新模型[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0(4):132-136.

[2]徐孝民,王智寧.基于希金斯可持續成長模型的企業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2(6):57-62.

[3]黃曉波,高曉瑩.基于神經網絡的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研究--以制造業上市公司為例[J].會計之友,2015(5):30-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台安县| 五原县| 临邑县| 遂川县| 韶山市| 错那县| 苏州市| 桂平市| 平安县| 彭水| 四子王旗| 怀远县| 浏阳市| 江油市| 水富县| 庆城县| 黄龙县| 教育| 灵石县| 五原县| 夏河县| 瓮安县| 牟定县| 贵定县| 赤壁市| 福建省| 兴宁市| 新邵县| 英超| 永昌县| 平武县| 邳州市| 北辰区| 荔波县| 敦化市| 延寿县| 綦江县| 高青县| 韩城市| 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