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端庭院景觀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英利獅城花園;住宅;綠化設計;植物景觀
現代住宅小區人居環境設計時應體現 “以人為本” 的設計原則, 且在設計布局和具體景觀表現手法上一定要得體和適宜;一定要有利于實現人和園林的親和, 滿足人們對回歸自然的渴望;一定要有利于人居環境由于自然生態景觀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態美;一定要滿足人居或人的各種戶外活動小氣候環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將自然生態園林景觀類型和諧、 得體地應用于現代人居環境 , 尚需要園林景觀設計師從設計理念和表現手法上做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
1、 項目概況
英利獅城花園所在的石盤河商務區,誕生于兩江新區腹地,成為一張嶄新名片,時代機遇與城市夢想在此交匯,將注定石盤河商務區成為重慶首席經濟門戶。未來,政府大手筆商業布局的石盤河商務區,將重點引進總部金融、文化創意、高端商業商務等第三產業,完成區域的形象升級,將重點引第三產業,布局商務辦公、商貿服務為主,兼有居住、濱水公園、文化娛樂、醫院、學校配套的城市新中心。而項目將為此商務區提供高端優居生活。 英利獅城花園,雄踞石盤河商務區核心位置,規劃中的9/10號線于此接駁,數十條暢達全城的公交線路環繞,交通網絡覆蓋全城;項目囊括高端洋房、品質高層及精品商業,以新加坡人居理念為藍本,將花園國度干凈、陽光、自由的居住氛圍原味引入,致獻全城精英一座新概念異域品質住區。
2 、設計指導思想
“以人為本” 的綠化設計理念, 充分地體現在每一組團景觀綠化中。保護居民身心健康和維護自然生態過程, 作為景觀綠化的主要功能。兼顧視覺環境的美觀, 即美的創造, 使英利獅城花園小區成為舒適、優美、健康的綠色藝術環境。
3 、總體規劃設計與風格定位
3.1 總體規劃設計
園林設計時要把園景的組成部分及其線條、形體、色彩、體量等性狀合理安排配置,使之成為一個和諧美觀的整體,同時, 結合本地區的氣候特點,選擇適宜的植物品種。提倡規劃多層次、自然型、立體、環保的植物品種分布格局,喬、灌、花、草、攀援植物、水生植物合理搭配,落葉樹與常青樹自然結合,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景觀配置內涵豐富,品味獨特,巧妙利用住區周邊環境和自然地形,使營造出的園林景觀與欲表現出的建筑主體與特色相得益彰、 統一和諧。
3.2 風格定位
目定位為宮廷格調、典雅浪漫、皇家風情。在植物上結合水景、 山、石、 地形等景觀突出植物生態性和空間舒適性、 并營造出層次豐富的植物林相 , 通過生態密林 、 孤植樹、 疏林草地、 各色花帶以及模紋來營造新加坡混搭的典雅生活
4、 綠化設計原則
4.1樹種本土化,強調鄉土樹種的運用,以本土樹種為綠化骨架和主體樹種,體現樓盤的原生態的地域特色。
4.2季相分明化,通過植物本身的形態、色彩、質感及特質群落的美感進行有效的組合搭配,形成豐富的植物空間。
4.3功能人性化,利用植物進行空間分割視線引導,在植物選擇上以無毒、無刺、無污染、無刺激性氣味的植物品種,同時考慮遮陰,隔離和保健等實際功能。
4.4成本合理化,以鄉土樹種為主,選擇抗污染、抗病蟲害及易于管養的植物。
4.5布局區域化,充分利用優勢的外部資源條件, 植物空間布局與大小山林相呼應,形成獨有的尊貴山林莊園。
5 、分區體系植物景觀設計
在植物景觀設計構成中,結合項目景觀的設計主題,重點突出皇家風情,采用規則與自然結合的方式,營造出一英利獅城花園整潔、尊貴、大氣和浪漫的獨有的氣質。植物景觀構成設計元素,規劃式種植花鏡、綠籬、密林、疏林草地。依據景觀功能分區,將植物景觀為如下個區域入口區、商業區、中心庭院區、宅間庭院區。
5.1入口區
空間特性:規劃的公共開放空間
植物特性: 延續一期的入口植物配置形式 , 采用大規格喬木陣列作為主景 , 尊貴大氣
植物品種:銀海棗、桂花、香樟、叢生楊梅、黃桷蘭、紅葉石楠、蘇鐵、紫薇、金葉女貞、佛頂桂、花葉鴨腳木等。
5.2次入口
空間特性:公共開放空間
植物特性:采用群落式種植
植物品種:香樟、杜英、天竺桂、紫葉李、楨楠、紅梅、木芙蓉、大花梔子、棕竹、鳶尾、腎蕨、南天竹、小蒲葵等。
5.3商業街
空間特性:公共開放空間
植物特性:使用疏朗通透、簡潔大氣,色彩明艷的樹陣式種植方式。
植物品種:銀杏、黃葛樹、紅葉石楠、金葉女貞、紅花繼木等。
5.4中心庭院水景區
空間特征:公共開放空間
植物特性:用大小喬木、灌木形成半開敞空間, 用棕桐植物局部點綴開放空間
植物品種:銀杏、桂花、老人葵、銀海棗、美麗針葵、垂柳、紫薇、睡蓮、千屈菜、水生鳶尾、迎春、水生美人蕉、花葉蘆竹、海芋、迎春等。
5.5步道及其他
空間特性:適宜尺度密林空間
植物特性:與豐富的豎向地形空間相結合, 形成背景林, 林下布置花鏡
植物品種:天竺桂、杜英、水晶蒲桃、紅葉李、千層金、紫薇、白玉蘭、廣玉蘭、花石榴、西洋鵑、滿天星、花葉良姜、金邊玉簪、紅葉石楠等。
5.6宅間庭院區
a與入接區域
空間特性:公共開放空間
植物特性:作為入口景觀背景處理, 賦予清晰的色彩變化及空間層次。
植物品種:銀杏、欒樹、天竺桂、香樟、山杏、木芙蓉、紫薇、山茶、花葉鴨腳木、花葉良姜、鼠尾草、紅花繼木、金葉女貞、滿天星、腎蕨等。
b宅間庭院
空間特性:半私密小尺度空間
植物特性: 局部點綴觀賞喬木, 形成有特色的區域小尺度密林空間, 結合地形采用多層次的種植形式, 強調花灌木及草本植物的運用突出法式元素的浪漫色彩
植物品種:樸樹、水晶蒲桃、欒樹、國槐、桂花、楨楠、紅梅、碧桃、山茶、臘梅、黃花槐、紫薇、日本紅楓、紅葉李、春鵑、西洋鵑、小蒲葵、海芋、吉祥草、夏鵑等。
6 、結語
住宅區域的景觀設計有別于一般的景觀設計, 它更強調以人為本的人性化原則。無論從它所追求的基本主題, 即最高目標和藝術的終極追求, 還是它的最終落腳點, 都不能離開人, 并且是眾多的平常人, 即社區群體, 這樣, 我們的住宅區域的景觀設計就會在健康地發展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酒店;景觀;中庭景觀設計
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與世界接軌。加入世貿組織后,經濟和科技發展更加迅速,我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人們也從簡單的物質最求上升到更強烈的精神和物質雙需求的高度。在緊張的工作之余,人們更多的是選擇放松心情、轉換空間,去體驗自然來調節自己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旅游,“自駕游”“驢友”“跟團游”等等紛紛出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旅游酒店企業的發展。另外,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經濟迅速發展,各種高端“峰會”紛紛在中國召開,各種體育、旅游、經濟、選美等大賽在中國舉行,這也讓各國友人源源不斷地來到中國旅游、開會、公務、參賽、投資等,而這些外國旅人的到來也促進了中國各地經濟的發展,如旅游、文化、酒店等企業快速地發展著。然而,經濟的發展帶來各種競爭,中國各地的酒店紛紛發展自己的特色,出外學習其他地方酒店企業的優點為己用。我國的酒店企業形成了一種良性的競爭趨勢,各種賓館、酒店都努力地提高自己酒店的建筑風格設計、室內裝修上的地方特色、酒店室內共享空間的綠化景觀等酒店的硬件設施。在酒店的軟件設施上,酒店提高自己酒店的管理水平,提高酒店服務水平,讓硬件和軟件結合起來,提升自己酒店的層次,抬高自己酒店的競爭力。
中庭在提高酒店的檔次和美化酒店的環境上起到重要的意義。在酒店內部的共享空間里,中庭空間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庭空間由于位置和作用的原因,它的設計往往是酒店室內裝飾設計的精華所在,它的設計往往可以營造酒店的氣勢和特色,從而提高酒店的經濟效益。中庭空間是酒店內部的一體共享空間,它集合建筑內部的交通、指引、觀光、休息、聚會等功能。當旅人們結束一天的行程,入住酒店,來到酒店的中庭里進行休息,在這個大型的共享空間,休憩、觀景、喝茶、聊天,也可能是從這里匆匆地經過,但無論怎樣,你都能感覺到這個空間里的自然景觀。這也形成了一句經典名句,“我在這里看風景,而看風景的人在看我”――我們在欣賞這個空間的景觀設計,而身處在景觀里人們也看著人來人往忙碌奔波中的路人,“動中看景,景中看動”。
酒店里,中庭景觀設計的發展是經歷著很長時間的演變而慢慢發展過來的。酒店的中庭是通過各種中庭經過漫長的過程而產生的,最早的中庭在西方可以起源于古羅馬時期的中央庭院,在東方則是由中國最早的庭院發展過來的。而現在酒店中庭的興起卻產生于約翰?波特曼(John Portman)設計的海亞特攝政酒店,在1976年建筑落成,這個酒店中庭設計的完成代表著中庭空間的設計在酒店室內空間設計興起。經濟與科技的發展,現代的建筑形式,建筑結構,建筑材料不斷地發展與提高,更加合理化地設計建筑形式,使其建筑風格的設計不斷變化。同時,這也使中庭的設計應用在更多的建筑共享空間中,商業類的酒店建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酒店的中庭景觀是酒店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庭里景觀的設計裝飾能決定酒店的整體風格。酒店中庭景觀的設計會使酒店室內的風格變得更加活潑性,更好地表現出酒店功能性。在這篇論文中,筆者將深入研究“五星級酒店中庭景觀設計”和重點研究“五星級酒店”的中庭景觀。筆者在仔細查閱資料和實際考察之后,發現“五星級酒店中庭景觀設計”會涉及建筑學、室內設計、空間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等幾門學科領域的理論知識等。在我國也在逐漸重視酒店中庭景觀設計,把這一部分設計作為提高酒店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充分體現出這篇論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酒店有很多部分組成,其中,中庭是一個很重要的共享空間,它是人們進入酒店后首先接觸的大型公共空間。所以,中庭是酒店各個共享空間中重要的共享空間。中庭空間中有很多綠化景觀,其中,包括植物、山石、水體等,設計后會使人感覺置身于室外自然景觀中――“酒店空間室內景觀室外化”,讓人們在酒店中庭空間休息時親近自然,享受清新、清透自然氣息的機會。酒店達到五星級時,中庭空間里空氣、溫度、濕度、景觀調節影響著酒店各個方面的設計。空間層次的豐富變化、酒店里強烈的商業氣息、大堂空間為酒店的重要交通樞紐區、連接著各種空間的中庭、生態環保綠化的調節、使用空間更加舒適、各種的宣傳廣告、組織各種不同的活動,形成了酒店休閑空間里中庭的主要功能。很多五星級酒店都利用玻璃頂棚和玻璃木墻來增加酒店的采光,使酒店引入更多的天然光或者太陽能,通透的玻璃也利于酒店的內、外景觀相融合和呼應。同時,設計者們往往還引入了室外景觀“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如假山、流水、小橋、低矮灌木林等元素用在酒店的室內景觀設計中,給了人們置身于廣闊的大自然中、臨山近水的親近感。中、外園林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在中國大陸的酒店中庭設計中,很多設計師會把國外園林景觀的設計概念和設計手段用到我國酒店的設計里,這樣的設計方法巧妙地結合了中國傳統的設計元素與國外的西方園林設計元素,形成了獨特的一種設計風格,一種不同的設計手法。現代酒店的設計有很多元素都是發自于西方的建筑園林設計理念,如廣闊明亮的天窗、大量的玻璃鑲嵌拼接為酒店內的植物和一些設施提供充足的陽光與動力。同時,去掉了奢華的吊頂燈,營造中庭空間自然、親切、愉悅的快樂氣氛。很多酒店因為技術上的提高,將中庭設計成熱帶植物與陽光風情的主題,寧靜的熱帶樹木配上流水瀑布的涼爽,中庭間大理石雕刻的立柱顯得莊嚴,這種元素的結合讓我們感受到了萬里之外異國他鄉的美景。現代室外園林景觀的重重設計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室內共享空間的設計里。
在國內五星級酒店的中庭景觀設計中,有好多僅僅有簡單的植物布置,設計單一。例如,沈陽市五星級酒店萬鑫、萬豪的中庭空間設計,里面僅僅布置了些綠色植物和花卉就應用,里面涉及道理功能性原理、美學性原理、地域性、文化性、生態環保性的各種理論,算是中庭景觀的設計了,這是嚴重不足的。我們的中庭景觀設計需要幾門學科的共同結合,這些種種要求設計師必須掌握這些知識,整體運用,具體地細致設計,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考慮設計的方案,從而調節酒店的空間、結構、景觀、環境、人類心理的設計因素。做到“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使酒店的中庭設計能與景觀、人、生態環保結合起來,研究酒店中庭的景觀設計,為未來中庭空間的景觀設計提供借鑒。
如今,我國的五星級酒店越來越多,中庭的景觀設計也漸漸得到了重視。酒店中庭景觀的設計發展將更加完善,更多地考慮到地域文化、美學和生態環境幾個方面,并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酒店中庭景觀設計則日趨走向成熟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李振杰.濱海度假酒店環境景觀設計的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0.
[2] 孫韜.度假酒店建筑公共空間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05.
海口天利萬豪酒店項目位于海口市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用地西北部。距離海口市中心區約25min車程。距離海口機場約40min車程。北側緊鄰瓊州海峽。地理位置優越。
項目定位為集豪華酒店、餐飲會議、度假別墅和休閑健身于一體的、具有世界水平的濱海休閑度假勝地。整個項目由五星級酒店、SPA別墅、餐飲、后勤服務區等幾部分組成。建筑規模7.7萬m2。客房數約400間。
2、設計原則
作為高端休閑度假酒店。項目在設計上以創造獨特的顧客體驗為核心原則。通過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環境資源。挖掘地域文化的特征等設計手段。體現這一核心價值。
自然環境特色方面,項目地處中國唯一的熱帶氣候地區海南省,同時遠離海口市區,場地視線開闊,沙灘平緩,海水清澈,自然景觀環境優越,是度假型酒店的理想環境。人文環境特色方面,熱帶濱海氣候、優美的自然環境、多民族共生的人文環境。使海南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文化特征。這些特征隨著歷史的積累與傳承。形成當地獨特的建筑風格和特點。既是對建筑功能需求的特殊性表現。也是對氣候特點的適應性體現。
3、總體布局
通過對基地及周邊環境進行深入調研。方案試圖在有限的用地上,以景觀為核心。將酒店的多種復雜功能有機組合在一起。做到既各自獨立。又完美融合。達到功能與形態的高度統一。
設計上,酒店整體布局以最大程度利用海景為設計原則,采用面向海面的環抱型分散式布局,6棟客房樓依坡就勢,高低錯落。爭取了最大的觀海角度。主入口從15.00m標高進入。向下最低到達8.00m海灘層。客房采用單廊式設計,客房及主要公共空間均有充分的景觀面。
建筑的南側面向城市,強調公共性,主要設置建筑入口空間、宴會空間、走廊空間等公共,通過南向界面,將較為嘈雜的城市環境隔絕。建筑的北側面向大海,強調私密性,通過動靜的明確區分,保證了酒店核心景觀資源的高品質。在總體格局上使客人產生先抑后揚、由動至靜的空間體驗。
大堂布置在建筑中間位置,為了達到更加充分的觀海感受,大堂比海平面高出7m。經過茂密的樹叢和一個高于海平面的區域后,客人進入大堂,這里設有酒吧和休息設施,由此穿過一個波光粼粼的水池,大海景觀便撲面而來。設計中希望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一個能聽到自己腳步聲的地方。到達區高達16m,酒店客人可通過這里方便到達其他區域。通過水池、石墻和景觀對空間的裝飾,創造出一個愉悅的、夢幻般的空間體驗,使整個大堂空間充分與大海相融合。大堂吧北側的無邊水池也更加拉近了大海與顧客的空間距離。
酒店的全日餐廳、特色餐廳、中餐廳、酒吧等設置在海灘層。可以充分地與酒店中心景觀相融合。同時這里也是客人主要的室外活動區域。作為酒店的一個主要餐廳場所,這個區域的各個餐廳經過精巧的設計,使之便于欣賞海景和水景。同樣,游泳池也處于這個高度,使客人在享受舒適環境的同時可以很容易地到達沙灘。
酒店宴會區位置相對獨立,位于用地東南角,鄰近會展中心。此位置的選擇主要是為了減少宴會區對酒店的干擾。另外便于以后與會展中心的綜合利用。
后勤服務區是酒店功能的重要部分,位于建筑底層的南側,沿建筑水平方向展開,通過東西貫通的后勤走廊將整個酒店串聯起來,并做到后勤流線與公共流線互不交叉。
區內交通組織在注意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力求通達便捷。盡可能減少對客人的干擾。在酒店區主入口臨主要干道一側設地下停車場,主要用于外來的度假客人和酒店自用辦公車輛停靠,區內交通則由電瓶車解決,便捷又環保。道路布局最大化地保護海岸的優美景觀。為客人提供自然美景。主要機動車道路均避開海灘。機動車在用地入口處就可以進入地下停車場,地上僅設少量特殊停車位。
4、建筑的空間與造型
根據海南四季氣候宜人的特點,建筑采用了全開放式的空間設計,所有公共空間在平時使用中均采用開敞形式,使客人可與大自然接觸,享受廣闊的海景。大量開放空間的產生充分促進了空氣的對流通風,避免了熱帶地區較為炎熱的氣候給顧客帶來的不適感。營造了宜人的環境氛圍。
4.1 客房空間設計
客房設計是顧客體驗最為重要的部分,高端度假酒店在客房設計的要求上并不是以傳統意義的奢華程度來判斷其檔次的高低,如何營造輕松舒適的環境氛圍,使客人體驗優美的環境,才是設計重點。
在天利萬豪酒店的客房設計上,采用了5m×10m的大面寬標準房設計,這樣的尺寸在目前在建的頂級度假酒店中并非最大。但此種規格應該說是最為經典的。既可以使客人感受到客房的寬敞感、舒適感。在室內空間布局上也存在較強的靈活性,又不會因客房尺度過大造成客人居住的空曠感,也避免了面積的過大浪費。同時每個客房都帶有180°海景的景觀陽臺。使客人在房間內有融入環境的舒適感覺。
衛浴空間的設計是增強客戶體驗的關鍵環節之一,設計采用了臥室空間與浴室空間一體化的設計概念,通過活動隔斷將浴缸與臥室連為一體。再通過開放的陽臺。使客人在享受沐浴的同時也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4.2 建筑造型設計
整個項目的建筑造型強調地域性和文化性,通過不同體塊和材料的組合,并加入傳統地方建筑的構件,塑造與眾不同的文化特性。使得建筑既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又區別于海南現有的度假酒店。
酒店作為該區域的標志性建筑,設計上著力打造一個挑戰酒店設計業的雕塑品和藝術品,最終成為一組相互交迭的圍合建筑。創造出任何角度都各不相同的體量。正立面主要采用仿木質建筑元素。如柱礎、柱頭、欄桿、雀替、飛檐、屋脊、寶頂等建筑構件,外窗也充分運用傳統花格窗,使客人憑欄眺望海景時,有一種流連于傳統與現代、自然與人文之間的感覺。
建筑的山墻體是無窗的涂料墻,旨在創造一個簡單的側面。建筑面山一側的建筑語言則主要是水平木構架隔柵和明凈的玻璃,影子會根據陽光的方向變化,光影豐富。落地窗式走廊帶來絕妙的步行體驗,營造強調親近自然、休閑度假的整體氛圍。
為了加強項目的戲劇化效果,在建筑北側創造了諸多的人工水景(疊落水池、泳池),為夜晚生活帶來夢幻的光影反射。從海面一側望過去。建筑輕盈、通透、錯落有致,酒店從海口眾多沿海酒店中脫穎而出。卓爾不群。
4.3 建筑的細部設計
細節是體現建筑風格和人文意蘊的重要部分,建筑細部設計充分挖掘了海南地區人文地域特色。許多建筑構件結合海南文化特色進行了特殊的設計,如采用了黎錦樣式的鏤空裝飾隔柵、鋪裝,在用材上采用木材、火山巖石材等具有典型海南特色的裝飾材料,室內畫卷形式的電視墻,具有中國畫元素的地毯等。景觀中設計具有當地特色的石雕、木雕等均充分體現了建筑的獨特個性,在為客人提供優質環境資源的同時提供了更高層次的文化體驗。
5、綠化與環境設計
景觀環境是度假酒店可以為顧客提供身心愉悅的最大特色。是提升酒店品質的重要保證。項目地處熱帶地區。植被及自然景觀條件十分優越,設計主要強調對于原生態的強化和保護,并通過景觀手段修復項目建設對原生態的破壞,將建筑與自然有機聯系在一起。具體手法如下:
(1)采用360°景觀概念。即客人到達的各個區域均可以體驗到獨特的景觀環境。
(2)立體化的景觀設計,即在建筑不同標高均進行景觀設計,使景觀層次多元化、立體化。
(3)采用疏密結合的景觀處理手法。根據不同區域的氛圍需求采用不同的處理手法。如大堂區。為了實現與大海最為充分的聯系,景觀設計采用無邊水池的手法,強化了空間的開敞感,達到一覽無余的氣氛;在庭院、spa等區域的景觀設計中種植較為高大茂密的樹木,營造安靜、私密的空間感受。
(4)采取巧于因借的大景觀設計手法,將大海、群山、綠樹的景觀都納入到項目中。使景觀在人們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且與建筑主體形成呼應。
(5)在用地內部則以細膩、簡潔的手法處理建筑周邊小環境。使得植物及小品的布置方式、位置、大小各有不同。移步異景。別有洞天。
項目用地內還設置了大面積的泳池、景觀水池、庭院水景。高低錯落,動靜皆宜。人工水景設計與大海景觀互為補充,也增加了度假客人的親水樂趣。
6、結語
總體來說,海口天利萬豪酒店的設計以創造獨特的顧客體驗這一核心設計原則為導向,通過充分挖掘地域資源的方式,體現了高端度假酒店設計中的各種典型要素。從而實現了高品質客戶體驗的要求。
建設地點:海南省海口市
項目業主:海南天利度假酒店有限公司
總建筑面積:76793m2
地上建筑面積:57721m2
地下建筑面積:19072m2
設計時間:2010-2011年
項目狀態:建設中
項目經理:杜松
設計人員:解鈞、唐佳、張昕然、魏長才、林嶸、王競、燕燕
合作設計:美國WATG設計公司
關鍵詞:城市綜合體 景觀定位 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b)-0173-02
1 引言
1.1城市綜合體簡介
城市綜合體是將商業、辦公、居住、酒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交通等城市功能之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多元化的建筑群落。其具備完整的街區特點,成為建筑綜合體向城市空間巨型化、城市價值復合化、城市功能集約化發展的結果。它所具備的主要特征有:(1)城市交通網絡發達,城市功能相對集中,擁有與外界聯系緊密的城市主要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2)擁有城市的多種功能,包括商務辦公、居住、酒店、商業、文化娛樂消費等;(3)建筑的高度及外觀具代表性,屬于城市的標志建筑群。城市中心由于所處的位置和龐大規模,注定其一定會成為城市名片,成為建筑、文化、旅游的標志性項目。
1.2 房地產城市綜合體類型
目前房地產綜合體項目一般分為以下幾種。
(1)城市綜合體。一般位于城市中心,總建筑面積在10~30萬m2左右,一般以大型商業Shopping-Mall、星級酒店、高檔寫字樓為主要組成部分,住宅所占比例相對較少。
(2)郊區綜合體。一般位于城市郊區,總建筑面積在30萬m2以上,以大型住宅小區、商業(購物中心)、公寓為主要組成部分,一般沒有酒店或寫字樓的配置。
(3)產業綜合體。一般位于城市郊區,總建筑面積在30~50萬m2以上甚至更大,一般以專業市場、配套住宅、商業為主,配有物流、倉儲等設施,與當地優勢產業有關。
1.3 紅星地產的城市綜合體
紅星國際廣場是中國家居品牌—— 紅星美凱集團全資獨創的商業綜合體開發模式,將國際領先的家居行業的經營理念融入綜合體開發中,以國際“夢想”為城市綜合體市場樹立新標準。作為城市運營商的紅星地產,堅持創新發展的一貫作風,從中國家居品牌的紅星美凱龍家居模式到主流城市品質住宅,率先創建了同步國際的商業復合地產開發模式。依托紅星美凱龍集團的雄厚實力,自身專業化的操作、科學化的管理和穩健務實的經營,紅星地產開發項目已遍及上海、天津、成都、昆明、沈陽、福州等13個主要城市,啟動或正在建設了15個城市綜合體,為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本人在紅星地產領導和各專業同事的支持幫助下,作為紅星人在近三年的工作過程中,對城市綜合體領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愿意能和各位同仁分享該方面的一點經驗和成績。
2 城市綜合體自身特點分析
城市綜合體的開發是最為復雜、鏈條最長、環節最多的開發領域,它更重要的是要專心專一的整合資源,形成強大的外包經營和離岸經營體系,而非全鏈條獨立運作。H(hotel)酒店、O(office)辦公室、P(park)公園、S(shopping mall)購物中心、C(congress)會所、A(apartment)公寓,組成了一個新的合生詞—— HOPSCA,即為城市綜合體的六大業態。HOPSCA基本具備了現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稱為“城中之城”。
3 天津紅星國際廣場綜合體規劃與景觀案例分析
天津紅星國際廣場是紅星美凱龍“紅星國際”城市綜合體產品系之一,延續集團產品系戰略要求的國際化現代城市綜合體,將“可持續的家居文化”引入綜合體運作,引導天津人品質生活、綠色、環保的健康居住理念。紅星國際廣場緊鄰中心城區,連接濱海新區的主軸線津濱大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規劃中的地鐵4、5號線在項目附近設站。紅星國際廣場總占地300余畝,總投資100億元,建筑規模90萬m2。采用當今世界最時尚的HOPSCA規劃模式,將建設成家居、百貨雙MALL。
紅星國際廣場規劃了20萬m2的晶品高層住區,10萬m2花園疊墅住區,同時還規劃了兩條相互交錯的步行街,與周邊的酒店、寫字樓、SOHO及公寓等實現無縫鏈接。面向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打造國際品質、高端時尚的商務新地標。
3.1 整體規劃和景觀定位
天津紅星國際廣場分為了4個地塊,分別為1#地購物中心、2#地家居廣場酒店式公寓、3#地花園疊墅洋房、4#地晶品高層住區。通過對該項目規劃建筑資料和營銷策劃的分析,本人在編寫《景觀設計任務書》階段提出如下概念。
3.1.1 購物中心
針對項目總體,從大商業、大交通、大廣場、大文化等方面對景觀整體規劃。貫徹“底商步行街區”的設計理念,在景觀設計主題中加以體現,營造整體商業氛圍;同時考慮到項目開發的階段性,提出了總體控制性概念,為景觀方案整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操作平臺;以規劃為先導,充分分析和了解項目現場情況的基礎上,從購物中心商業與城市的連接界面、連接節點、景觀軸線入手,將項目整體景觀元素的運用手法與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結合,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
3.1.2 家居廣場酒店式公寓
紅星美凱龍家居自1986年創業以來,至今已二十幾個年頭,開發模式已非常成熟,依照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合理組織交通流向,鋪裝設計簡潔明快,入口區域要有一定的引導性。外環境構筑物不能遮擋顧客出入口,不能影響建筑外墻廣告及建筑外立面的精彩部位。考慮廣場空間過大,避免因過量空曠導致“一覽無余”,應適當借用景觀、小品、綠化等因素,達到視線的遮掩、吸引、過渡,以營造空間層次感。
3.1.3 花園疊墅洋房
花園疊墅洋房區的景觀設計不同于以往的小區,普通的小區由于居住人口密度大,設計需最大限度的滿足大眾的喜好,更強調的共性、共享。而花園疊墅洋房區建筑、人口的密度較低,私密性、個性是設計中追求的重點。私密性空間的打造確保了洋房區景觀環境的高端定位。處理好中心景觀與宅間景觀的主次關系,在強調中心景觀的同時,也需將宅間景觀的豐富性、多樣性表達出來。洋房的庭園設計也是景觀一大重要因素,庭園設計必須與其周邊環境相協調,與住宅和場地現狀相適應,同事也應該展現其特性,如簡潔、和諧等。
3.1.4 晶品高層住宅
高層住宅區在很大程度上景觀都是由高點向下觀景,所以在進行設計時不但要考慮地面景觀序列沿水平方向展開,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垂直方面的景觀序列和特有的視覺效果,采用立體景觀和集中景觀布局形式。總體布局可適當圖案化,既要滿足居民在近處觀賞的審美要求,又需注重居民在居室中向下俯瞰時的景觀藝術效果。由于高層住宅區人員比較密集,對功能性場所的要求以及人們可參與性與可滯留性的要求較高。
4 設計亮點
4.1 屋頂花園
屋頂花園為紅星美凱龍城市綜合體一大特色,一般位于家居MALL樓面上,為酒店式公寓住戶提供優美的景觀空間。天津紅星國際廣場屋頂花園位于紅星美凱龍家居MALL六層樓面上,家居MALL西南角為一棟酒店式公寓,主要為小戶型,針對年輕一族的客戶群。整個屋頂花園景觀打造的面積約4000m2,大致分為休閑區、運動區、兒童活動區。運動區包括半籃球場、網球場、高爾夫推桿練習場,為保證住戶安靜的居住環境,運動區遠離塔樓單獨劃分區域。休閑區由一些停留小空間、特色景墻、小品雕塑、景觀廊架、木平臺及陽傘座椅組成,為人們提供了滿足不同需求的互動場所。種植上由于屋頂覆土及荷載的限制,盡量以地被類及灌木為主,配以小喬木營造綠化層次,從花園的肌理、色彩,植物的擺動和外觀上的季節變化提高了景觀環境質量,協調了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聯系,使自然植物與人工建筑物有機的結合和相互延續,從而增加了人與自然的緊密度。
4.2 北美風情商業街
商業街位于3#地塊(花園疊墅洋房)北側,屬沿街商業,與1#地塊的購物廣場相鄰,商業街的打造更好的銜接了1、3#兩個地塊,延展了商業空間。商業街在設計時分為了三層空間:人行道綠化空間、休閑停留空間、商業展示通行空間。該設計以“挖掘地域特色、人性化的設計、宜人的尺度”為原則,以景觀意境為出發點,尋找適宜的尺度,通過空間變化的重組,營造出一條具有北美風情的特色商業街。通過鋪地、雕塑、水景、花池等景觀元素,來解決商業街的標識性。因商業店鋪的集中而形成購物、休閑、餐飲等功能空間,基于商業街的店鋪特色,每隔一段空間增設供人休憩的停留空間,在購物的同時也可以享受別樣的景觀。
4.3 藍色的海洋花園
本項目在對晶品高層住宅進行景觀打造時以藍色的海洋花園為主題,強調突出其大體量的水體,從入口處的長條形景觀跌水池過渡到轉折節點處的人造淺灘,往里延伸至中心區域的泳池,打造一種臨水而居的景象。周邊的景觀節點代表了水中的漣漪,連接各個景觀節點的景觀道路好似水中的波浪。因而,此地塊的鋪裝及植物相應地被設計為波浪和漣漪圖案。同時也彰顯出新藝術風格設計中的有機形式和曲線感。水的主題提升了本項目景觀設計的靈魂,帶來新鮮、恬靜、純凈和整潔的感覺。
4.4 植物配置
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的不同,本項目在植物品種的選擇上可考慮到耐鹽堿、抗風沙的植物。入口處景觀,其擴展的空間,明快的布局形式,選擇高大挺拔的植物或者樹型干凈、簡潔的喬木強化入口的道路軸線關系。街道景觀是入口區域的延伸,沿路兩旁有規律的種植綠色行道樹,有很好的引導效果,目的在于創造一個舒適愜意的通道。商業景觀,主要以灌木和草坪的簡單形式呈現,另外,喬木和開花植物的搭配不僅軟化了大面積的硬質景觀,同時也更好的烘托出該區域的商業氛圍。庭院景觀主要展現其寧靜的植物空間,其配置手法多以常綠喬灌木組成復層林,并配以花灌木錯落栽植其間,形成一個四季郁郁蔥蔥的綠色屏障,在植物的圍合里,使人感到封閉安全、寧靜安逸、簡單舒適而又富于變化的景觀空間。水岸景觀則引用一些柔和或自然形態的灌木以加強水岸景觀的自然風貌,多干喬木、開花喬木或成叢或獨植也可為水岸邊提供宜人的樹蔭及景致。
5 結語
城市綜合體在發達國家已擁有一套成熟的市場分析、市場策劃、招商引資、規劃設計、物業管理的運作模式。近年來國外先進的地產開發模式在中國得到實驗,北京、深圳、廣州、上海等一、二線城市已開始大力開發城市綜合體,且大部分獲得了成功,并日趨成熟。未來中國房地產發展的主流模式就是區域開發模式,是大規模的區域開發,其核心點就是解決綜合配套的問題,商業、酒店、休閑娛樂等一系列的配套問題。城市綜合體已成為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解決了規劃設計建設難、開發節奏把握難、國外成功案例結合本土文化難、招商營銷難等問題后,中國的城市綜合體的發展必將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J].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導則.中國建筑工業.
本項目建設地點位于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南線進山口的旅游服務基地,距進山口約7km,用地南鄰進山公路,北至山腳下,東鄰博鰲影視建設用地,西側為華宇集團建設用地。建設場地內部與南側進山公路形成環形車道。建設場地北高南低,落差較大,整個地勢向西南傾斜。中部水系將建設場地分為南北兩大部分,水系北部為度假酒店區,包括主體5層的國際度假酒店和最北側2棟總統套房,南部為25棟自由式布置的獨棟貴賓樓。酒店區主入口設置在建設場地東側。五臺山國際度假酒店項目是集大型會議、住宿、餐飲、休閑娛樂和獨立式貴賓樓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端度假酒店。總統套房位于度假酒店最北面,有獨立的服務通道與酒店餐飲會議中心相連。五星級度假酒店主入口位于東側,主入口前設有入口大平臺,平臺四周設有回廊,將主入口環抱形成圍合的院落,南面與水系相接,平臺下部設有停車庫。度假酒店由5層主樓和1層裙房組成。西部餐飲會議中心共1層,并與次入口相接,設有大小會議廳和大小宴會廳,廚房部分有獨立的貨物出入口及卸貨區。獨立式貴賓樓位于用地的南部,大部分臨水而建,共有25棟均為2層或3層建筑,中式院落風格,類似小型會所,內設有臥室、會客、書房等房間。獨立式貴賓樓共有A,B,C,D4種套型,套型建筑面積分別為1000m2,500m2,300m2及1200m2。
2設計指導思想和特點
生態和諧: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真正做到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和諧統一。項目與當地的資源條件相結合,體現天人合一的規劃設計理念。新型度假體驗:在場地內分成兩大組團,五星級度假酒店組團及獨棟貴賓樓組團。由北向南貫穿跌落水系一氣呵成統領整體建筑群。五星級度假酒店組團及獨棟貴賓樓組團分開布置,獨棟貴賓樓的概念為私人會所性質,以住宿為主,兼可提供休閑娛樂,讓客人體驗不同的度假感受。五臺山國際度假酒店項目充分利用項目所在地的區位優勢及五臺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及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采用全新的規劃設計理念,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做好項目所在區域的統籌規劃,突顯高標準、高品質、高層次的定位,為中外游客創造出一組現代的、中國的、典雅的,具有鮮明時代感和高品位審美的度假酒店。五星級度假酒店的規劃布局,其空間關系上的起承轉合,所表現出來的軸線關系,是五臺山宗教建筑文化的現代詮釋。而在獨立式貴賓樓區域內規劃則力求以一種現代方式重新表現山西晉商大院文化的精髓。我們從傳統的院落建筑中吸取靈感,力求體現一種現代休閑度假會所的生活方式的空間構成,創造一種既有私密性,又有公共性的空間形態。
3綠化系統與景觀規劃
1)總體構思
系統性與生態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整合外部空間,結合整體布局與組團規劃,本規劃以跌落水景主軸為設計重點,以帶狀綠化為主要布置形式,結合步行系統規劃,有機聯系各組團綠地,使各個綠化連為一體,增強戶外空間連續性。綠化環境設計在強調組團空間個性化的同時,更為注意整體意境,將酒店戶外環境書寫成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詩篇。
2)景觀系統
把酒店外部的景觀設計提高到藝術設計的高度來進行綜合規劃,規劃尊重自然和人文環境特點,力圖體現酒店與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環境的密切聯系。運用園林景觀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對室外環境進行研究和處理。通過對景、借景手法將室內外等公共建筑、綠地水景、道路廣場有機的結合起來,并借鑒我國傳統造園手法,步移景異,通過不斷變化的景觀序列形成“田園”風貌。水景景觀規劃以錯層水面為核心,形成貫穿場地南北的視線通廊。在通廊方向安排親水平臺、中心噴泉、雕塑及小品,保證室外各主要景點有通透的視線聯系,再由一系列的空間變化及景觀序列的推進,將酒店入口前區景觀與外界緊密結合,同時也將酒店建筑本身造型美景通過親水平臺引入水景倒影,相映成趣,形成建筑物本身與室外空間的對話。貴賓樓組團內部道路自由曲折,形成豐富的道路景觀,水流時隱時現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沿路獨棟貴賓樓建筑錯落有致,小廣場、建筑空間開合有序,形成該組團的主要景觀界面。貴賓樓組團綠地通過水面、綠化、小品、鋪砌和花木合理組織搭配,形成開闊、明快、活潑的休閑空間。組團綠地由建筑圍合成規整幾何形,布置草坪、灌木、柱廊、坐凳、花壇,令客人享有穩定、平和、高雅的休閑環境。同時,以獨棟貴賓樓為單位構筑不同主題的活動空間,以水系、花壇、樹木分隔空間,或大或小,或分或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半公共空間。在建筑物單體設計中,建筑形式以坡屋頂為主,利用坡頂的大小不同,長短變化或互相穿插的組合,錯落有致地勾勒出豐富的“天際輪廓線”。同時院落間也采用相互變化的色調,配以裝飾處理和綠色的樹木、蔚藍的天空共同形成統一變化的有機整體。環境小品的內容廣泛,從指示標牌、休息亭廊、水池、雕塑、燈柱、燈具、圍墻、花壇、座椅到一些市政設施等,它們的設計融功能性、裝飾性、趣味性為一體,對酒店外部景觀的形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建筑單體設計
1)設計構思
五臺山國際度假酒店項目,包括五星級度假酒店組團和24棟獨立式貴賓樓組團。這兩部分內容在規劃設計上相輔相成,相互應和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五星級度假酒店的規劃布局,其空間關系上的起承轉合,所表現出來的軸線關系,是五臺山宗教建筑文化的現代詮釋。而在獨立式貴賓樓區域內規劃則力求以一種現代方式重新表現山西晉商大院文化的精髓。我們從傳統的院落建筑中吸取靈感,力求體現一種現代休閑度假會所的生活方式的空間構成,創造一種既有私密性,又有公共性的空間形態。
2)平面布局及功能布置
五星級度假酒店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式園林景觀設計,平面布局運用軸線手法以庭院園景和周圍的山嶺景觀作為原點來組織空間結構,既苦心經營內向私密性較強的庭院空間,圍繞內院組織各種功能空間和流線,又最大限度的力求將基地周圍的自然景觀引入每一間客房。總統套房位于場地最北側,增加其私密性,安全性。度假酒店設有大堂、餐飲中心、客房、宴會會議中心、休閑中心等。1層設有酒店大堂、晉商文化博物館、餐廳、咖啡廳、室內游泳館、溫泉庭院、休閑療養室、健身中心及美容沙龍、獨立式觀景餐廳;2層~5層為客房。度假酒店設有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共設置有11部電梯,2層及3層端部客房均有層次的退縮使得酒店立面錯落有致。獨立式貴賓樓建筑單體平面的設計,強調其類似于休閑會所的特性,以“O”形、“U”形或“L”形等各種不同型式圍繞內庭院展開布局。將車庫、入口門廳起居餐飲、辦公書房或會議等較公共性的功能空間布置在底層,和庭院景觀相結合。根據不同戶型種類,將臥室等私密性較強的功能空間布置在建筑的2層、3層,以最大限度的爭取南向的日照和周圍的景象。廚房,衛生間等服務用房也都以自然通風和采光為原則。
3)造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