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闌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闌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闌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闌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闌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路徑; 闌尾炎; 圍手術期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path on patients with appendidtis operation TAN Xi. Shijie hospital, Guangdong 52329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path on patients with appendidtis operation.Methods Randomly divided 140 patients with appendidtis operation into two groups, of which one group formed of 70 patients was observed and control group. While, observed group would be appli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path, control group would just take normal education, and then compared 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the complication rate, and hospital stay.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as studied.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the complication rate and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of observ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path; Appendidtis; Pefioperation

闌尾炎是普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因其術后并發癥較多,造成術后康復時間延長[1]。為減少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縮短術后康復時間,加強對闌尾炎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及護理顯得至關重要。健康教育是住院患者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促進患者疾病和心理的康復,對預防疾病復發、減少并發癥、提高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3]。健康教育路徑是指為了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在循證護理和臨床路徑理論基礎的指導下制訂的健康教育路線圖或表格[4],比傳統的健康教育更具科學性和系統性。本研究制訂了闌尾炎患者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路徑,并將其實施在70例闌尾炎手術患者中,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行闌尾切除術患者140例,男82例,女58例;年齡26~67歲,平均(45.6±3.7)歲。職業:工人74例,干部48例,農民18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1例,初中42例,小學46例,文盲4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病情程度、麻醉方法、手術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從入院開始采用制定好的健康教育護理路徑表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徑表由科主任、護士長、高年資醫生、高年資護士查閱文獻,結合臨床經驗制定而成,并隨時根據患者的病情及需要對路徑進行持續評價和不斷完善。健康教育路徑表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內容包括:入院宣教、各項檢查及用藥的目的和注意事項、疾病相關知識、飲食指導、心理護理、術前準備、術后宣教(、飲食、活動及常見并發癥處理)、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并囑其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通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天數、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于出院時給每位患者發放自制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恢復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天數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發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疼痛3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1%;對照組發生切口疼痛7例,切口感染5例,腹腔膿腫2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0%(6/30),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出院時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觀察組掌握相關知識、遵醫囑行為及對護理工作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對健康知識需求不斷提高,健康教育對疾病的發展、轉變、預后的作用和重要性日趨突出,尤其是對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良好的健康教育至關重要,是手術成功和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的關鍵[5]。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傳統的健康教育隨意性大,不規范,大大降低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已不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健康教育路徑是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患者制訂的健康教育路線圖或表格,按照表格內容,從入院到出院有系統、動態連續而又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從而幫助患者了解、掌握與自身疾病相關的醫療知識,提高其醫療依從性,并促進患者養成對疾病恢復有益的飲食、起居等健康的行為,消除患者不良精神反應,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6]。

本研究制訂了闌尾炎患者的圍手術期健康教育路徑表,并應用于70例闌尾炎患者,結果發現,觀察組的恢復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天數均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參 考 文 獻

[1]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9-250.

[2] 陳鋒,陳玉華.應用臨床路徑對急診科住院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實踐.中國醫院管理,2004,8:38.

[3] 林珠華,康榮宜.影響健康教育評價的因素和對策.現代護理,2005,18(11):1553.

[4] 戴紅霞,成翼娟.臨床路徑一科學、高效的醫療管理新模式.中華護理雜志,2003,38(3):208-210.

[5] 袁瓊蘭.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現代臨床醫學,2008,34(4):297.

闌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 心理護理 術后護理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臨床上以轉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壓痛點為主要特征,一旦確診應急診行手術治療。而在手術前及手術后的護理對患者恢復有重要作用,應重視護理工作,包括心理干預、健康教育、術后并發癥的護理等,可有效地減少或杜絕術后并發癥,讓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減少治療費用。我院近年來對108例急性闌尾炎實施全程護理,取得一定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我院外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0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18~56 歲,平均年齡(28.6±12.4)歲;發病入院時間為4h~5d,平均(35.3±8.3)h。表現為腹痛患者94例,惡心患者76例,嘔吐患者72例,典型右下腹壓痛、反跳痛患者58例,右下腹肌緊張患者46例,體溫38.5℃以上患者58例,37.5~38.4℃患者44例,66例患者伴有白細胞及中性分類明顯升高。

1.2 方法 回顧性選取我院外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0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急診條件下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行闌尾切除術,然后進行了術前及術后護理相結合的護理措施。

2 結果

本組108例患者經手術治療全部治愈出院,隨訪3~13月,未現異常。

3 護理措施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因急腹癥的患者發病急、變化快,大多數是在緊急條件下進行手術的,沒有給患者思想考慮,導致患者及家屬的心理上造成較大的恐慌,增加其心理負擔,不愿接受手術治療。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護士要做到鎮靜,忙而不亂,及時從精神上予以安慰和鼓勵,使患者消除恐懼心理,配合手術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1]。此外,在進行術前準備時,可向患者介紹手術醫生和科室在開展此類手術的效果,介紹同類患者治療經驗和效果,從而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焦慮心理。

心理護理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配合治療、促進身體早日恢復健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相當一部分患者有強烈的自卑感和憂慮心理。這就要求我們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心理支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之所痛,通過有聲或無聲的姿態溫暖患者,使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讓病人感到被理解和接納,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早日康復。108例患者均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3.1.2 術前相關準備

叮囑患者應術前禁飲食,為患者手術區準備皮膚,查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常規心電圖檢查;建立靜脈通路,一般在左手行靜脈置管術,術前30min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神志和腹部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的變化。一旦病情加重,應急診手術[2]。

3.2 術后護理

3.2.1 術后切口處護理

術后2~3d體溫持續升高或下降后又再次升高,患者感覺傷口腫痛或跳痛,切口周圍皮膚有紅腫觸痛,則提示有切口感染[3]。切口感染多因手術操作時污染,壞疽或穿孔性闌尾炎尤易發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術前未進飲食,術后禁食,患者營養不良,抵抗力降低,從而造成膈下、腸間、盆腔、切口感染率增高。護理人員可以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并隨時關注切口情況,一旦發現切口出現紅、腫時,拆去縫線擴大切口排除膿液清除異物并充分引流。

當炎性滲出物不多時,可以使用促進肉芽組織生長藥物,加快切口愈合,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負擔。

3.2.2 腹腔引流管的護理

對出現腹膜炎及闌尾穿孔癥狀的患者,切除闌尾并在腹腔內放置引流管。手術后要觀察患者的引流管是否通暢,順向擠壓引流管,防止血凝塊阻塞引起感染。注意引流物的顏色、量、性狀等,出現問題時及時通知醫生解決[4]。

3.2.3 術后便秘護理

患者在術后3~5d出現便秘時,不可使用強瀉劑和刺激性強的肥皂水灌腸,以免增加腸蠕動,導致闌尾殘端結扎線脫落或縫合傷口裂開,可口服輕瀉劑來治療[5]。

3.2.4 術后疼痛的護理

手術后患者多會出現手術疼痛,對于高齡患者而言,術后疼痛可增加高齡患者的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等病的發病率,通過采用鎮痛藥能降低心肌缺血和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率,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6]。

3.2.5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在患者術后治療期間,應當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制作多媒體等形式對其開導教育工作,使患者不但能學到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培養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其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實現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7]。急性闌尾炎患者遵醫程度的高低關鍵在于健康教育,直接影響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和轉歸。通過健康教育, 病人對急性闌尾炎防治知識有顯著提高。做好急性闌尾炎患者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 有利于提高其自我遵醫行為,從而提高治愈率。做好患者出院指導,建立建全訪視及聯系制度。

3.2.6 飲食護理

術后要等到排氣后,才能進流質飲食,以米湯、果汁等富含纖維素食物,之后改為半流食及軟食,如雞蛋羹和魚肉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飲食原則,每次間隔l~2h,或感覺口渴時交叉進食米湯、面湯、蘿卜湯、白菜湯等清淡飲食。

3.2.7 術后并發癥

①腹腔內出血:常發生于術后24~48h內,闌尾動脈出血均因闌尾系膜結扎線脫落,病人多表現為面色蒼白,伴有腹痛、腹脹、脈急速、全身冷汗及血壓下降、休克等癥狀,應立即平臥,鎮靜、吸氧、抗休克、升血壓等靜脈輸液,同時抽血作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準備手術止血。②腹腔殘余膿腫:常發生于術后5~7d,病人表現術后持續高燒,感覺腹痛,腹脹,有里急后重感,隨后出現中毒癥狀。應采取半臥位引流,使分泌物或膿液流入盆腔,減輕中毒現象,加強抗生素治療,控制感染,如果感染未能控制,建議做引流手術。③糞瘺:闌尾殘端結扎線脫落或手術時誤傷腸管等,均可導致糞瘺。糞瘺通常為結腸瘺,形成時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腸周圍,無彌漫性腹膜炎的威脅,體溫不高,營養缺失亦不嚴重。應用抗生素治療后大多能自愈。④粘連性腸梗阻:由于手術損傷或闌尾周圍膿液等因素,導致術后發生粘連性腸梗阻,一般經非手術治療可痊愈,病情嚴重者需手術治療。

3.2.8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后要堅持功能鍛煉,病情許可時可適當增加活動度,避免急速行走或賽跑。發現有感染或不適癥狀時,及時到醫院就診,出院后應定期門診復診,及時修訂康復護理計劃,保證治療的連續性和康復鍛煉的最佳效果。

4 體會

總之,闌尾炎手術在普外科最為常見,由于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因此,不易引起醫護人員對術后護理的重視。但近幾年來,通過闌尾炎術后并發癥患者的觀察及護理,我們認識到,對于急性闌尾炎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無論是手術前或手術后都要重視,要消除麻痹思想,做到勤觀察、勤思考、勤動手、勤動口,加強巡視,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8]。協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及時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及術后并發癥的護理。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從而減少術后并發癥和醫療糾紛的發生,讓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減少治療費用。

參 考 文 獻

[1]于獻,何艷生.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護理體會[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08,3(12):93.

[2]李云芬.急性闌尾炎病人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09,17(3):100.

[3]林巖,譚永芳,盧玉友.實用手術護理學[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136.

[4]沈艷華.200 例急性闌尾手術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5):172.

[5]閆秋玲.76 例急性闌尾炎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藥應用,2009,39(16):158-159.

[6]郝姝睿.180 例急性闌尾炎術后護理[J].中外醫療,2009,(12):140.

闌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手術;臨床護理路徑;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264-01

急性闌尾炎是指闌尾發生的急性炎癥反應,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1]。其發病后以早期手術治療為主。我院普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將入院的86名急性闌尾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現將方法及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選擇在本院住院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單數為對照組,雙數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均需排除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其他器質性疾病方可入圍。年齡,性別經統計學比較,均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傳統護理方法。患者入院后由當班護士完成入院評估,術前準備、相關指導,交待術后注意事項及相關護理措施等;術后治療,住院費用,出院時間因每個醫生習慣不同,暫無法告知患者準確信息。

1.2.2 觀察組 患者入院后由醫生根據患者的情況,在排除其他相關疾病后,由醫生根據科室統一制定的臨床路徑醫師篇開出臨床路徑管理的醫囑,該患者既進入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程序,而當班護士則根據科室統一制定的臨床路徑護理篇,對照表單上的內容,逐項對患者進行宣教,包括入院評估、介紹,飲食指導,解答醫療政策,術前準備、相關指導,專科護理,術前、術后注意事項,健康教育等,術后治療,住院費用,出院時間可明確告知患者。同時發放病友篇給患者,內容包括每天的檢查、治療、飲食、活動、安全指導、醫療、護理活動。

2 結果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臨床護理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整體護理模式,以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間內的成效護理作為標準值,其功能是應用圖表形式提供有序的和有時間性的照顧[3],其能指導護士主動地、有預見性地工作,也能使患者自覺參與到治療護理過程中,降低了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提高了滿意度[4]。

臨床路徑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醫院各部門,多科室的相互合作,密切配合。我院在業務部的統一協調、規劃下,院內所有科室對于路徑管理患者開通綠色通道,使患者入院后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術前所有的檢查和準備工作,接受手術治療。明顯降低了患者術前焦慮和恐懼感。

術后治療、護理工作有章可循,根據醫師篇,護理篇,即使是剛參加工作的醫生、護士,日常工作也能有條不紊的進行。避免了以往由于醫生個人習慣的不同,對于術后用藥和切口換藥的時間也不一樣,由于患者住院期間會相互比較,雖未影響治療效果,但出院時費用相對較高,住院時間較長時,患者的滿意度會明顯下降。本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均P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照組的健康教育是管床護士根據病情隨機進行的口頭宣教,往往存在隨意性,無嚴格的時間規定,對于相關宣教內容,可以今天講,也可以明天講。管理者對其工作的考核也無法量化。而觀察組的健康教育內容已明確細化到每一天并有宣教者的簽名。既增強了護理人員工作的自律性,也方便管理者對其工作的考核;同時患者的病友篇也明確注明護士每天的工作內容,同樣對護士起到提醒和監督的作用。通過實施臨床路徑管理,不僅規范了患者的健康教育內容,使健康教育工作有預見性、計劃性、針對性,使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完整、連續的健康教育效果。本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

通過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明顯提高了護士工作責任感和積極性,在日常工作中,護士不再是被動、機械地執行醫囑,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和健康教育。避免了以往治療、護理過程中醫護口徑不一時,患者對護士的健康教育置若罔聞,因為醫生沒說,所以不重要的誤區。這種以主動護理取代被動護理的轉變,使護理人員主動學習專科護理知識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明顯提高,護士的成就感和自律性也同步上升。由于護士的付出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其專業價值得到體現和認可,護士的幸福指數上升,這對穩定護理隊伍,促進專科護理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4 結論

綜上所述,對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不僅規范了護理過程,減少不同護士的護理差異,也實現了護理活動的程序化和標準化,讓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主動參與到護理計劃實施中。同時,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提高了健康教育知曉率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49.

[2] 徐萍,QC小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結果[J].現代臨床護理,2010,9(9):66

[3] 雪麗霜,日本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2):547-549.

[4] 盧媚媛,陳勉珊,歐陽山。臨床護理路徑在結腸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7):50.

闌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臨床護理 老年 闌尾炎 腹腔鏡切除術 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024-01

目前為止,闌尾炎的臨床治療還是以手術為主,而在手術方式的選擇中,開腹手術和腹腔鏡切除術兩者都作為主要的手術方式在臨床上應用。開腹闌尾切除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存在切口感染、傷口疼痛、腸粘連、腸梗阻、術后腸道恢復慢等問題使其慢慢的過時。因此,腹腔鏡切除術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越來越受到患者的接受。其在切口感染率、術后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時間、術后并發癥、美容效果等有著顯著的優勢,并同樣的安全可行。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94例行闌尾炎腹腔鏡切除術的老年患者,其中化膿性闌尾炎15例,單純性闌尾炎64例,穿孔性闌尾炎15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7例,對照組與治療組都是男23例,女24例,年齡都為60歲以上,并且兩組的性別、年齡、闌尾炎類型等方面比較均無明顯差異,為不需要考慮的不變量。

1.2 方法

兩組患者都進行闌尾的腹腔鏡切除手術,對照組的患者均給予常規的護理服務,其中包括心理護理、疼痛護理、感染護理預防、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等等。

而治療組則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方法。方法如下:一定要對相關人員進行臨床護理路徑的相關知識方面的專業培訓,并且,要求責任護士主要的職責是每天都以患者為主,通過其護理的手段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結果。同時,要制定一個臨床護理路徑表。該表主要由臨床護理路徑負責小組的成員共同商量之后制定,也是圍繞著患者,以患者為主,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確保護理的安全,根據闌尾炎患者入院前的資料,結合闌尾炎患者手術期間的護理常規,嚴格規定好時間,為闌尾炎患者入院后的每天設定護理路徑,當然,在患者病情發生變化時,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

具體的實施方法如下:在確定患者需要并且可以接受臨床護理路徑時,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臨床護理路徑的具體內容,并且讓患者和他的家屬能夠盡量的配合臨床護理路徑的工作。之后,責任護士將會按照臨床護理路徑的流程進行患者護理的操作,例如:術前檢查、診療、護理、觀察病情、飲食、活動指導、健康教育等。責任護士應該記錄著病情的變化情況,認真的對自己的病患按照臨床護理路徑的流程進行臨床護理,努力使病情恢復到預定的路徑。

并且,通過滿分為五分的滿意度來對本次護理進行打分,最后的得分為評分標準。

2 結果

通過對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的住院時間進行比較:治療組比對照組減少了60%左右的時間。

通過對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的住院總費用進行比較:治療組比對照組減少了30%左右的費用。

通過對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比較:治療組比對照組的滿分率多了30%左右。

3 結論

闌尾炎屬于外科中一種比較常見的急腹癥,而且居各種急腹癥的首位,并且,其具有發病急、患者疼痛感明顯的特點。由于開腹闌尾切除術存在著一些問題,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并沒有像開腹闌尾切除術一開始那樣被推薦,有許多人在反對,現已經證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有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疼痛少,切口感染少,術后恢復正常工作早等優勢。因此腹腔鏡手術越來越被患者需要。

一個多世紀以來,由于外科技術、麻醉、抗菌藥物治療和護理的改進,絕

大多數患者得到治愈,病死率已降至0.1%。雖然,很多人認為闌尾炎手術是最小的手術,只需一個小切口就可以解決,但是急性闌尾炎發病的過程中可以出現非常復雜的變化,所以不能單純的認為闌尾炎只是一個小病,闌尾切除術雖然是小手術,但是,就算是小手術也是手術,凡是手術,都有其一定的風險性,因此,必須提高對闌尾炎手術的重視,從而提高治療質量,盡量減少術后并發癥和后遺癥的情況發生。

闌尾炎目前臨床上采用的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方式,其治療的效率都非常高,而且,治療的關鍵是在手術過程中的護理,因此,可以說提高護理效果就是為了提高治療的效率。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患者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醫務人員不僅僅需要為患者提高全方位的醫療服務,還需要讓患者盡早的恢復健康,并且盡可能地減少患者的醫療支出,還要盡可能地為了滿足患者所有和理的需求而不斷的努力。隨著人們對該護理模式越來越了解,人們也逐漸的意識到臨床護理路徑的意義,知道了其可以通過促使醫務人員按照路徑所預定的標準程序最大程度的進行護理服務工作,這不但避免了個人因素造成的護理工作的疏忽,而且,還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護理差錯事故之類的情況發生,也是保證了護理工作未來的發展,更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保證了病患的安全,提高了病患恢復健康的能力。

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可以使患者得到預知性、有序性和連續性的護理,從而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的效率,如術后六小時對患者進行主動翻身、抬臀和活動四肢等護理方法,并能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因為,早期下床活動能促進胃腸蠕動,可以早點排氣、早點進食,既是增強了患者的體質和自信心,又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由于患者和家屬能預知所接受的照顧,因此,此護理能夠提高患者恢復健康的速度,提高病人對自己恢復的參與意識,讓病患對自己的身體更有信心,由此可見對此,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臨床護理路徑最為顯著的特征是縮短了平均住院的時間,而且降低了患者住院的費用,這是站在病患的角度考慮,并且能夠規范診療的行為,節約衛生的資源等等。同時,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的存在能夠激發護士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極大的提高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這樣,護理的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也使護理工作變得更具有科學性,也為護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奠定了基礎。

4 結語

在該研究中,治療組的患者接受了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而對照組的患者作為對照則接受了傳統常規的護理,其結果可以明確的看出治療組住院的天數和住院的總費用明顯的低于對照組,而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的高于對照組。

由此看來,臨床護理路徑在闌尾炎切除術患者護理過程中具有很多優點,因此,筆者認為,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病患的安全度,提高了病患恢復健康的效率,因此,臨床護理路徑很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秀芳,孫敏,于麗芳, 腹腔鏡手術對患者循環和呼吸系統的影響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50-52

闌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關鍵詞:系統化護理干預 闌尾炎腹腔鏡手術 胃腸功能恢復 腹脹

外科臨床上,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疾病,患者以腹脹腹痛為主要表現,嚴重的還會引發穿孔、腹膜炎等并發癥,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威脅,需要引起高度重視[1]。目前,治療闌尾炎患者主要的方法為手術,伴隨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已廣泛應用在闌尾炎患者的治療工作中,但實踐發現患者的術后創傷、腹腔殘留氧化碳氣體等因素會給患者胃腸功能造成影響,因此加強在緩解腹脹、維護胃腸功能的護理工作非常重要[2]。本研究現選擇2018年入我院進行手術和護理的50例闌尾炎患者,分析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入患者為我院2018年全年收治的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共計50例。患者入院時經診斷均符合闌尾炎診斷標準[3],確診為闌尾炎患者,且具備腹腔鏡指征,排除手術禁忌癥、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以及不配合研究的患者。結合患者應用的不同護理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為25例。觀察組患者,男15例,女10例,患者年齡20~62歲,平均(44.2±4.3)歲,發病時間3至47h,平均(18.9±5.2)h,包括化膿性闌尾炎14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7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患者年齡范圍為21~65歲,平均為(46.1±4.5)歲,發病時間范圍為4h至45h,平均為(18.3±5.0)h,有15例化膿性闌尾炎、7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和3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通過實施常規護理干預開展護理工作,內容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健康教育、胃腸減壓等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以系統化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干預。強化護患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與理解能力提高溝通效果,向其灌輸闌尾炎的疾病知識和應用腹腔鏡手術的實施要點,特別要告知患者更多治療的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負性情緒,給予患者信心,同時也提高依從性與配合度。(2)疼痛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耐心告知患者產生疼痛的原因和機制,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疼痛,同時以掌心為支撐,按順時針方向幫助患者按摩切口周邊,每天按摩兩次,每次持續20min,達到緩解疼痛,促進恢復的效果。(3)活動護理干預。告知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對其早日康復的重要性,配合康復師制定不同患者的康復計劃,協助和監督患者完成。如早期以放松肌肉為主,逐漸開始上下肢伸展和屈伸的活動,待身體條件允許后進行床旁和下床的活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增大運動量。(4)護理干預。在患者術畢回病房后,根據麻醉要求安置。麻醉解除、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協助患者定時改變,預防腹部切口牽拉引發疼痛。(5)飲食護理干預。指導患者排氣后可食流汁,如米湯等,第二天半流汁,逐漸過渡至普食。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腹脹情況(1)無腹脹。(2)輕度腹脹:患者有輕度腹脹感,切口處無疼痛。(3)中度腹脹:患者腹部可見膨脹,切口有疼痛感,能夠忍受。(4)重度腹脹:患者腹部有明顯膨脹反應,切口疼痛感強烈,甚至無法忍受。護理人員為兩組患者詳細記錄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等胃腸功能恢復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腹脹情況

觀察組患者腹脹發生率為16%,低于對照組的6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腹脹情況對比(n=25例/%)

2.2 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排氣時間、排便時間等時間指標均比對照組患者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對比(例/h) 

3 討論

伴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臨床手術中的廣泛應用,如今這一微創手術得到越來越多醫療人員和患者的認可。在闌尾炎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后,盡管具備了切口小、恢復快的優勢,但也有可能引發一些并發癥,系統化全面護理必須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有研究顯示[4],系統化護理干預拓展了傳統護理的內容,從患者術后多方面開展護理干預工作,對于闌尾炎手術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有很好的作用。

本研究中應用系統化護理的患者從心理干預著手,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解除對疾病的疑惑,消除負性情緒,同時告知患者術后正確減少腹脹的方法,積極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重拾康復信心。同時配合腹部按摩、肩部按摩等手段,讓患者機體更好地吸收手術過程中殘留的二氧化碳氣體,也減少直接對膈神經產生的刺激,減少腹脹情況的發生,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盡快恢復[5]。本研究采用系統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術后腹脹發生率為16%,明顯比單純應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68%的腹脹發生率低,P<0.05,而在患者排氣、排便和腸鳴音的恢復時間等胃腸功能恢復指標方面,觀察組患者的恢復也比對照組更快,用時更短,P<0.05,該結果與羅夢琴在其論著《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6]中的研究結果相似,再一次證實將系統化護理干預應用在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闌尾炎患者可積極提倡應用系統化護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腹脹癥狀,促進胃腸功能更快恢復,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庾慧敏,梁妙英,袁艷芳.系統化護理干預在提高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中的作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8,25(11):1563-1565.

[2]史媛媛.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并發癥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12):151-152.

[3]郭秋蘭,羅漢媚,林靜華.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9):834-836.

[4]索桂敏.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41):235-2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坛市| 石河子市| 积石山| 淳化县| 曲水县| 沈丘县| 四平市| 松桃| 蚌埠市| 四川省| 滦平县| 玉溪市| 英超| 东丰县| 扎鲁特旗| 横峰县| 遵义市| 拉孜县| 微博| 西乌珠穆沁旗| 昭平县| 甘泉县| 柯坪县| 嘉义县| 石景山区| 丽水市| 黄山市| 福州市| 南丰县| 通山县| 宜良县| 三亚市| 万源市| 永川市| 蕉岭县| 冷水江市| 百色市| 赤峰市| 松桃| 平顶山市| 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