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消防工程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靜脈穿刺前準備
1.1 良好的環境是穿刺成功的首要因素 穿刺室光線要柔和明亮,自然光最佳,在陰雨天或夜間要借助燈的作用。光線的強弱及照射角度要適宜,且操作者要注意不要遮擋住穿刺部位的光線。良好的周圍環境可緩解、穩定穿刺者的情緒。要盡量減少小兒的哭鬧聲、家長的嘮叨聲等,可通過哄、逗等方式及與家長的良好溝通來減少影響穿刺成功的干擾信息。
1.2 情緒是穿刺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 小兒頭皮輸液一般用于小于3歲的嬰幼兒,家長往往會過分心疼小兒,有的甚至會不忍心而在旁哭泣,有的家長一來就會要求護士一針見血等等,這些都會加重護士的心理負擔。
護士心理壓力大直接影響穿刺技術的發揮。護士自身的情緒控制依賴于良好的心理素質及過硬的穿刺技術。護士在平時的工作過程中要善于總結經驗,提高業務水平。護士要學會用心理學的知識進行自我心理平衡,放松自身壓力,在無壓力狀態下穿刺的成功率要遠高于壓力狀態下的穿刺成功率。
2 穿刺過程中的要點
2.1 血管的選擇 選擇合適的血管是進行穿刺的第一步。頭皮靜脈常用的有額正中靜脈、顳淺靜脈、耳后靜脈,此外頭顱沿額縫、冠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選擇血管時可使用一看二按三摸的方法:首先看色,較寬粗的靜脈呈青色,細小的呈暗紫色;當患兒哭鬧或有濕疹等膚色變紅變深難以識別血管時可使用按的方法,即用拇指稍用力按壓皮膚來確定血管走向;當皮下脂肪多,血管印記不清時,可用拇指在靜脈的解剖位置橫向滑蹭,摸到凹槽,再上下來回滑蹭可看到凹槽走向即為靜脈走向,當凹槽不明顯時,可將兩手平放在其兩側并同時向凹槽痕跡推擠,可出現一條突出的線痕即為靜脈走向。
2.2 穿刺局部的處理 小兒由于毛發較多,易致血管暴露不明顯,及穿刺后固定膠布受影響,宜剔除穿刺部位周圍3 cm的皮膚毛發,并避開受損、感染及骨隆突處皮膚。按壓目標區靜脈8~10 s,按壓靜脈后人為地阻斷了回心的血液,使血液在阻斷處積聚,按壓處壓力降低,積聚處壓力增大。停止按壓后,積聚的血液快速向低壓處流動,沖擊血管,使血管明顯擴張。穿刺者左手拇指與食指分開以“C”形繃緊血管兩端皮膚,食指按壓穿刺點上方以便血管充盈。
2.3 穿刺方法及手法 穿刺方法常見的有直接進針法與間接進針法兩種。筆者主張在距離靜脈最清晰點后0.3 cm左右平行刺入針頭,稍挑起針頭沿靜脈走向徐徐刺入至回血。
持針手法對于小兒頭皮靜脈的穿刺有著尤其重要的影響。傳統的手法是右手拇指與食指分別持針柄的上下兩面進針,此手法易穿破血管不易成功。若采用右手拇指與食指持針柄的前后面,指尖頂到針柄的根部執針法優于傳統執針法,易成功穿刺。雷明認為三指持針法即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針柄呈一等腰三角形,該手法適合小兒頭皮靜脈的解剖特點,且針頭平穩、省力、靈活,縮短了穿刺過程,使穿刺一氣呵成[1]。
對于肥胖患兒及長期輸液者,穿刺較多的靜脈易呈暗灰色,靜脈不易暴露,使用逆行靜脈穿刺,即進針方向為離心方向,可拓寬穿刺渠道,增加途徑提高穿刺成功率。
張維珍等在臨床應用靜脈穿刺引導儀[2],能清楚地顯示靜脈,并能區分靜脈是否破損、硬化等,能區分頭皮靜脈與動脈,避免誤入動脈,有效地提高了頭皮靜脈的穿刺成功率。
2.4 準確判斷穿刺成功的方法 穿刺后見回血是判斷穿刺成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對于一些較粗較充盈的血管一般回血比較容易,對于嚴重嘔吐、腹瀉等回血慢者,為增加回血,可二人合作,一人捏皮條,另一人穿刺,針頭進入皮膚后即松開皮條有助于回血;目前臨床還有用一次性空針抽吸生理鹽水接輸液頭皮針,進入皮膚后助手回抽靜脈血。有研究認為將輸液袋與患兒心臟平齊或低于心臟位置進行穿刺,進入皮膚后打開調節器,當針頭進入血管即有回血,此即低瓶高調法有利于回血[3]。采用負壓原理穿刺的方法改良了傳統的2名護士操作,且穿刺后不需再接輸液器,避免了微量氣泡進入血管,解除了家屬的顧慮。
3 穿刺后良好的固定是穿刺成功的保證
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固定針柄于頭皮上,拇指墊于針柄下方,右手取第一根膠布將針柄貼牢,取第二根膠布將針頭貼牢固,第三根膠布交叉于針柄根部,第四根將皮條打彎,第五根將皮條固定于小兒耳朵或衣服上。目前臨床應用“S”型固定效果比較好,具體方法為第一、二條膠布同常規,第三條一端貼無菌棉球于針眼處,另一端同時貼頭皮針塑料管,將頭皮針塑料管固定于針柄左側或右側,第四條膠布一端重疊貼于第三條膠布固定頭皮針塑料管處,一端貼于頭皮針向下彎曲塑料管于頭皮上,此方法將頭皮針塑料管形成兩個彎曲,緩沖力大,固定點多,針頭穩定性好。如果小兒出汗多,膠布不易固定,筆者建議用膠布在針頭上沿頭圍固定一周,用繃帶代替膠布可避免粘連小兒頭發,取下時可減輕患兒疼痛,且透氣性好,不過敏,能重復使用。及時有效的抱姿宣教能減少輸液腫脹的發生,減少再次穿刺的可能,能增加患兒家屬的信任度。
總之,輕松的穿刺環境,良好的心理素質,過硬的穿刺技術,穩定的固定方法是提高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的幾大因素。一針見血的穿刺可減少患兒的痛苦,提高家屬的滿意,減少護患矛盾的發生,有利于和諧醫院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雷明.三指持針法行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的效果觀察.護理研究,2006.11.20.(11):3054.
論文關鍵詞:訪問工程師 雙師型 商務英語專業 高職高專院校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院校擔負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不僅應精通本專業的理論知識,更應具備本專業所要求的實踐操作技能。實施“訪問工程師”制度,是加快“雙師型”教師培養,促進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的有效途徑。
高等職業教育具備鮮明的高教性、職業性,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不僅應精通本專業的理論知識,更應具備本專業所要求的實踐操作技能。由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過渡,才能滿足目前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為了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建設,江蘇省教育廳了“關于實施高職高專院校訪問工程師項目”的通知(蘇教師[2008]15號),要求每年選派一批高職高專院校教師作為“訪問工程師”深入大中型企業或科研院所實踐鍛煉。現結合我院實施該項目三年來的成效,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訪問工程師”實施細則,以加快培養更多的高職雙師型教師。
一、高職專業教師參與“訪問過程師”實踐的背景
(一)高職院校的專業定位要求專業教師具備企業實踐背景
高職教育著重培養適應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掌握高等技術應用能力的實用型人才。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專業定位是培養適應涉外企事業單位需要的從事對外商務聯系、談判和管理工作的專門應用型人才。同時,高等教育司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實行“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在專業教育的課程中,學生的學習重點不是美國、英國文學,也不是英語的語言學,而是如何將英語熟練的應用在處理涉外商務領域的實務工作上。因此,在課程以及授課內容設計上,要求專業教師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以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運用英語進行對外商務交流的技能。實踐教學內容如何設計,不是專業教師閉門造車能解決的,要求教師有涉外企業一線實踐的經歷作為基礎。
(二)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在實踐技能上存在不足
目前大多數高職專業教師在校學習期間,受“知識體系”教學模式影響,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工作。他們沒有實踐工作經歷或實踐不長,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和必需的專業操作技能。由于對課程教學中所涉及的實際情況沒有切身體驗,教師在講授時,難免會浮于表面,無法深入。通過進入企業鍛煉,教師看到并親自動手操作了原來只是從理論上熟悉的儀器和設備,掌握了其操作方法,熟悉了整個生產流程,獲得了從書本上無法得到的知識和能力。
(三)“訪問工程師”項目的實用性
高職教師進入企業實踐的做法已實行多年,但成效并不顯著。關鍵在于開展專業教師進入企業進行短期參觀實踐的項目,雖能讓教師初步了解企業生產工藝,但對一線員工的操作技能重點,新員工所面臨的技術問題了解不深,且對于所授課程的技能在整個生產流程中的位置,以及與其他課程的技能如何融會貫通缺乏整體認識。因此,有必要落實專業教師深入企業進行長期實踐,“訪問工程師”項目應運而生。2008年6月23日,省教育廳了關于實施高職高專院校訪問工程師項目的通知[蘇教師(2008)15號],發文中強調,為加快“雙師型”教師培養,江蘇省將實施高職高專院校訪問工程師項目。每年選派一批高職高專院校教師作為訪問工程師深入大中型企業或科研院所實踐鍛煉,跟蹤了解企業一線最新技術,參與技術攻關和合作研發。選派對象為高職高專院校從事專業課、實踐課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和從事產品研發與技術改造的科研人員,訪問期限一般為3-6個月。
二、“訪問工程師”項目是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的有效途徑
(一)通過“訪問工程師”,專業教師可以增強實踐操作技能
訪問期間,教師的工作崗位在生產一線,工作重點是熟悉專業操作技能。通過五個月以上長期實踐,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筆者曾在某進出口公司進行外貿實踐,完整參與了出口業務流程。通過兩年多的實踐,筆者對于外貿業務操作流程有了系統的認識。
1、教師在實踐中能迅速熟悉相關行業的語言風格。從事外銷業務,有時要對相關行業產品進行英文介紹。英語教師在講語句結構時會條理清晰,但面對一份電子產品英文宣傳或一份列有電子產品詳細要求的詢單時,可能會感覺困難。教師因為缺乏對于行業英語的了解,總覺得行文晦澀,舉步維艱。通過實際操作,專業教師熟悉了基本行業詞匯和語言風格,翻譯、寫英文信也更加地道。
2、通過實踐,專業教師可以迅速將所學知識融匯貫通,“紙上來的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在對外業務中,不僅需要相關的行業知識,還需要將商務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如《外貿函電》中講解信用證這一章節只是涉及格式、用詞,在實際業務中必須首先和客戶確定用哪種結算方式、開立的信用證有哪些具體要求,檢查信用證所填內容是否和有關合同一致、付款保證是否有效等。這一系列環節是非常完整協調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方能熟練操作。
(二)通過“訪問工程師”項
目專業,教師了解企業文化和需求
企業自身的傳統和文化氛圍決定了對人才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將學生關在教室中被動的學習理論知識,約束其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應該主動學習和了解企業文化,掌握企業需求,并將其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筆者在講授商務英語函電時,反復強調“行文需運用專業詞匯和句型,應定時查看郵箱及時回復郵件”。在與公司負責人交流時,他們多次談到新來的畢業生有的專業基礎不扎實,有的缺乏嚴謹的紀律觀念,具體反映就是做事拖拉不嚴謹。在爭取業務的時候,稍有遲疑就與機會擦肩而過。同樣,新人會犯的低級輸入錯誤等,能給公司造成極大的損失。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將所了解的信息帶入學院,以便學生盡快適應角色。
(三)通過“訪問工程師”項目,專業教師可以更合理的進行教學安排和課堂設計
通過“訪問工程師”系統的實踐,教師不僅對于專業技能了然于胸,更對學生未來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有了全局的認識,了解工作任務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根據需要對所授課程內容進行重新編排,重點講解工作任務中的難點、重點,設計學習實踐任務。 轉貼于
以《劍橋商務英語》課程為例,課程體系以畢業生的工作歷程為載體,通過對具體的工作任務的實踐,體現真實的工作過程。課程布置了“基礎積累、求職應聘、職場新人、溝通交際、簽約訂貨、品牌與營銷、銷售業績總結、公司年度報告”八個學習情境。在課程設計中,每個情境不僅強調工作任務的完成,更強調能力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突出該課程的時代性和實踐性。
三、“訪問工程師”項目實施過程的建議
(一)學院加強扶持
學院應多渠道籌措資金,保障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經費來源和相關待遇。對于參與企業科技開發與相關項目技術改造的科研項目,并對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與發展做出明顯成效和貢獻的教師,應給予教師本人一定的獎勵。
學院要積極爭取企業的支持,充分依靠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企業,拓展校企合作的內容和形式,建立起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穩定渠道。應關心教師在企業的學習情況,做好溝通、聯絡工作。經常到企業了解教師在實踐期間的有關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踐中的相關問題。
(二)強化院校與企業的聯系
高職院校大部分教師雖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很強的科研欲望,但由于缺乏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很難開展科研工作。通過“訪問工程師”項目,強化了院校和企業的聯系。一方面教師熟悉了企業的最新技術,從企業中搜集實際案例來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把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知識引入到教學,使教學內容與技術發展同步。另一方面教師在企業指導教師的幫助下,通過參與企業的合作研發、技術改造、技術服務、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幫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訪問工程師”制度有助于推進學校與企業單位的合作交流,實現產學研結合,增強專業教師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如我院化工系與相關企業長期合作,企業信任教師的能力,教師開展工作更加順暢,能夠參與科技攻關,甚至帶領學生一起做項目。
(三)教師不僅要去學習,更要給企業帶去實際效益
教師下企業鍛煉,可以對員工進行培訓或組織員工到學校培訓機構接受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專業教師還可以為企業的生產和市場營銷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提高企業領導的科學決策水平。專業教師還可以借助學校較強的科研力量,積極為企業提供服務,參與企業產品的開發和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的技術攻關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
四、結論
“訪問工程師”項目的實施使高職高專院校教師深入大中型企業或科研院所實踐鍛煉,跟蹤了解企業一線最新技術,參與技術攻關和合作研發,真正意義上加快了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大幅度地促使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融合,從而長效地、穩健地拓展高職教育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訪問工程師”項目實現了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過渡,是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梁麗紅.淺析訪問工程師經歷在高職高專商務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學咨詢,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