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icu護理措施

icu護理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icu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icu護理措施

icu護理措施范文第1篇

1控制院內感染的護理管理

1.1提高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

加強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由于護士對院內感染及其危害性認識不足,缺乏控制院內感染意識;通過培訓和學習,從思想上使護士充分認識到控制院內感染的重要性,認識到院內感染與己有關,真正明確自己在院內感染中的責任和義務,規范履行護理行為[2]。

1.2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重癥監護室無家屬陪護,多數病人意識不清,護理工作大多一人完成,那就更要求護士加強責任心,有人無人在一個樣;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各項護理技術操作,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

1.3建立健全的醫院管理制度,做好監控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進入icu應更換隔離衣、更換鞋,戴口罩和帽子。醫院院內感染科,護理部不定期對科室進行督查指導,規范護理措施;及時發現管理中的問題。科內成立質控小組,定期檢查護理質量;正確指導護士各種消毒液的配制,按時監測消毒液的濃度,定期分析院內感染發生情況,發現異常及時查找原因,及時處理。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是防止院內感染的根本保證,也是防止微生物傳播疾病最有效措施[3]。

1.4預防手的交叉感染,嚴把洗手關

醫護人員的手是造成院內感染的直接途徑。因此規范洗手切斷感染的傳播途徑,是防止院內感染既簡單而又最重要的措施。護理人員在接觸病人前后,以及做任何護理操作前后,都應認真做好六步洗手法。當護士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時,在戴手套前及脫手套后,都應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洗手液洗手。不要因為戴了手套而忽略了洗手。護士長不定期進行檢查。洗手不僅對病人負責,也是對護士自身的保護。加強護士自身防護知識教育,健全自我防護的各項措施的落實也至關重要。

1.5加強進修人員、護生、護工的管理

做好進修人員,護生院內感染培訓和帶教工作;指導和檢查護工工作,檢查洗手情況。

2控制院內感染的護理措施

2.1加強患者的皮膚護理

保持床鋪的清潔、干燥、整齊。如有污漬及時更換。使用氣墊床,病情許可下,每1~2小時翻身一次,觀察受壓部位皮膚情況,防止壓瘡發生。保持患者皮膚清潔,每日進行溫水檫身二次。保持保留導尿管通暢及會的清潔干燥,每日消毒液清潔尿道口二次。對于大便失禁患者,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干燥,觀察臀部和肛周皮膚情況,如有皮膚發紅可涂氧化鋅油。給不同患者操作時,洗手或戴手套。測好血壓后可以將袖帶放松,需要量時再綁上。

2.2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

保持口腔清潔,因患者多為昏迷,長期禁食,吞咽困難不能進食而需要鼻飼流質的病人易發生口腔感染。故需每日用3%碳酸氫鈉口腔護理二次,口臭明顯病人選用3%過氧化氫溶液口腔護理,經口氣管插管病人口腔護理,需有二人操作,先檢查氣囊充盈,一人拿注射器把生理鹽水對口腔進行沖洗,一人及時吸引,反復操作。

2.3加強呼吸道護理

呼吸系統是院內感染最常見并發癥部位,積極促進患者排痰。未使用呼吸機患者,鼓勵患者翻身,叩背,使痰液及時充分排出。每日更換氧氣濕化瓶,并進行嚴格消毒,干燥保存。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使用一次性霧化吸入器,一人一用。使用呼吸機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加強氣道護理。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及時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時先吸氣道內,再吸口鼻腔,吸痰管分開使用。現臨床應用的一次性密閉式吸痰管,對于使用呼吸機患者效果滿意;在不脫機的情況下吸痰,既防止患者缺氧,又防止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呼吸機管路,濕化罐內加入無菌蒸餾水,做好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的常規護理。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吸痰前后洗手。

2.4加強病室的消毒管理

保持病室清潔,安靜,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定時開窗通風,每次20~30分鐘。保持適宜溫濕度,溫度18~22度,濕度60~70%。三氧消毒機空氣消毒每日三次,每次2小時;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三次;含氯消毒液檫試病人床,床旁桌等物品表面,使用中的各種儀器表面,病歷車、治療車、基礎護理車、醫護辦公桌、門把手、病歷夾、電腦鼠標和鍵盤,電話機表面物品等每日一次。拖把實行嚴格分區使用,用后分開消毒,清洗,懸掛,晾干;使用一次性抹布,做到一桌一布,用后放在感染物品垃圾袋中集中處理。必要時每季度病房徹底清掃及空氣消毒,每月進行空氣培養,并做好登記。所有含氯消毒液每天更換1次,準確配制消毒液濃度,保證良好的消毒效果。每月定期對無菌物品及消毒液進行采樣監測。

3小結

醫院內獲得性感染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非常重要。我院ICU通過狠抓控制院內感染護理管理力度,落實護理措施,在控制院內感染方面收到滿意效果。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直接關系著病人的生死,護理工作是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重要環節,也是檢驗護理質量的標準。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要時刻繃緊控制院內感染這根弦,自覺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各項護理措施,加強監測力度,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抗感染意識,來嚴格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從而降低ICU院內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蘇燕、楊愛珍、楊愛玲.院內感染的預防措施.包頭醫學,2005:29,(4).

[2]賴玉香.臨床護理潛在的院內感染問題探討.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5(5):459~460.

[3]支紅梅.院內感染的預防護理進展.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8:4(2):(70~71).

icu護理措施范文第2篇

臨床上危重患者常出現高血糖,應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應激性高血糖對機體既有益處,又有危害;其益處在于早期的高血糖狀態給病變部位炎癥組織和組織修復提供能量的底物,促進抗感染和病變的愈合,保證機體防衛和生命活動功能的正常進行;其危害是高血糖與患者病情惡化、營養供給不足、感染、各種并發癥發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病死率等增加密切相關。認真分析高血糖的原因,及時處理,合理的檢測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本院ICU患者出現的高血糖的原因以及護理措施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ICU收治患者中發生高血糖癥186例,發生率為15.05%。其中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62例(33.33%)。其中男94例,女92例;年齡12~70歲,其中60歲以上82例(44.10% )。

2 原因結果分析

2.1 原因結果詳見表,從表中可以看出,高血糖的發生率在性別間無統計學意義,但與年齡有關,年齡高于60歲的發生率較高。與腸道外靜脈營養具有相關性。而且與是否發生器官衰竭相關,合并器官衰竭的發生率高。合并感染的高血糖的發生率高于非感染者。

2.2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護理對策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空腹血糖濃度范圍定為 6. 1~7. 0mmol/L 和餐后為8. 1~11. 0mmol/L ,高于此上限者為糖尿病性高血糖。無糖尿病的患者在應激狀態下出現的高血糖 ,被稱為應激性高血糖( stress hyper2 glycemia) 。應激性高血糖的經典定義為血糖 ≥ 11. 1 mmol/L。事實上 ,對應激性高血糖水平仍沒有一個明確的限定。其非常嚴格的定義為:入院后隨機測定 2 次以上其空腹血糖 ≥6. 9 mmol/L ,或隨機血糖≥ 11. 1 mmol/L者,即可診斷為應激性高血糖[1]。

3.1 理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危重癥患者在遭受感染、創傷或存在嚴重的呼吸、心、腎功能不全時會出現糖代謝改變,糖的生成率超過糖的消除率是出現應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不明原因的高血糖是感染或炎癥反應的信號。微生物在高糖環境中生長繁殖迅速,其易感性增加。從統計結果中發現合并感染者中高血糖的發生率高,年齡與高血糖發生率相關,結果發現在年齡超過60歲老年人更易出現高血糖。同時危重患者血糖升高程度與病情的輕重預后有很高的相關性。筆者也發現合并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發生高血糖的發生率高。還有腸道外營養和腸內糖的攝入過多可引起高血糖,有研究顯示葡萄糖輸注速率超過4 mg/(kg•min)的患者有50%可能發生高血糖,因此對于高齡、危重癥、合并多臟器衰竭者、腸道外營養的患者檢測血糖顯得尤為重要。

3.2 做好血糖的控制 首先嚴格檢測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內。目前末梢血糖是臨床上快速、首選的方法。由于對患兒損傷小,而且快,大約從操作到結束1 min內可以完成。畢惠敏[2]研究顯示,不同的手指指端血糖值存在差異,采血一般選擇左手無名指尖兩側指甲角皮膚薄處為最佳。進針2~3 mm,自然流出血為佳,防止血糖有較大的偏差。但是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血糖值過高時測定是不可靠的。正確使用血糖儀為嚴格控制血糖提供可靠的保障。

3.3 合理應用胰島素 胰島素是控制血糖的首選藥物,在改善預后方面具有獨到的作用。Van den Berghe等[3]發現胰島素強化組治療組的病死率明顯低于常規治療組,特別是住ICU時間超過5 d及合并嚴重感染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死下降更為顯著。胰島素可以皮下和靜脈注射,維持血糖在7.0~11.5 mmo l/L,每小時測1次血糖,直到穩定,減少到每2小時測1次,如果血糖在理想范圍4 h后改為每4 h測1次血糖。如果胰島素輸注速度改變,則要重新改為每小時測1次血糖。如果血糖變化迅速或在嚴重范圍,如20 mmol/L,則需要30 min測1次。但關于血糖控制范圍有很多爭議,蔣惠芳等[4]研究發現,無論患者有無糖尿病史,都應加強胰島素治療,將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4.4~6.1 mmol/L。但持續靜脈給予胰島素,不可避免的會提高低血糖的發生率。有學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法,發現強化胰島素治療組與常規治療組比較,低血糖發生率有所增加,但并無統計學意義。因此應用胰島素的同時,應注意血糖的檢測,減少低血糖的危險。

4 小結

ICU患者即使無糖尿病病史,在應激狀態下常伴有高血糖,高血糖可以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使感染的易感性明顯增加,影響其預后。故應對危重患者進行有效血糖控制,并對其進行正確監測,合理使用胰島素治療,防治低血糖等并發癥,對高血糖的控制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Or ford NR.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septic shock.Crit Car eResusc,2006,8 :230234.

[2] 畢惠敏,來桂英,蔣蘭芬,等.快速血糖儀測定不同指端血糖值差異性研究.護理研究,2002,17(12):649.

icu護理措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神經外科;護理風險;防范

      護理風險指醫院由于在患者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一切可能的不安全事件。NCU因搶救的患者都是以各種神經外科重癥為主,由于患者病情危急,變化快,護士常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在護理工作中易發生臨床風險事件。因而,了解NCU護理風險的種類及特點,能夠極大提高NCU護士的防范意識,更加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1-2]。對天津西青醫院收治的654例NCU患者護理風險的種類、原因、處理措施等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對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4例NCU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腦出血314例,腦挫傷96例,頭部外傷84例,腦腫瘤45例,顱骨骨折27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6例,硬膜下血腫25例,硬膜外血腫21例,腦膿腫8例,腦血管畸形5例,頸髓高位損傷3例。

2 NCU常見的護理風險

2.1  非計劃性拔管:由于NCU患者受制于多種監護儀器,且身上有多個管道,在進行翻身或護理時可能出現管道的脫落,甚至可能出現患者自行拔管現象。在654例患者中,出現自拔氣管插管6例,自拔胃管5例,自拔腦室及創腔引流管4例,自拔導尿管5例,自拔靜脈插管2例。非計劃性拔管占3.36%。其中,氣管脫落或拔出的風險性最大。由于氣管脫落后需要重新插管,患者表現出缺氧煩躁情緒,會加大氣管插管難度,容易造成氣道損傷;由于患者自行拔管時因導管斜面的刺激,加上腫脹的氣囊,患者無一例外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損傷,嚴重者會引起較大血管出血。因而,重新插管引起的一系列問題不僅給患者增加了醫療費用,并發癥的加重還會給患者又一重創。

2.2  NCU護士應變能力低或責任心不強:一些NCU護士由于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專業知識,無法對危重患者進行正確的評估。如腦出血患者術后突然出現尿量增多,每小時250 ml以上,此時,護士應該盡快報告醫生是否會有尿崩,以便盡早采用垂體后葉素,防止尿崩加重[3]。

2.3  院內感染:危重患者由于免疫力低,在治療時侵入性操作多,一些醫務人員的無菌操作觀念還不強,沒有貫徹落實消毒隔離制度,不合理的消毒隔離設施等,使得患者出現院內感染。在654例患者中,出血顱內感染5例,肺部感染17例,尿路感染9例,院內感染發生率為4.74%。

2.4  窒息:NCU患者大多是昏迷患者,無法進行咯痰,當氣管插管患者吸痰不及時、痰痂堵塞、誤吸嘔吐物等都會引起窒息的發生。在654例患者中出現氣管插管半堵塞4例,經及時吸痰處理后,未造成窒息。

3 預防措施

3.1  減少和防止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如果患者神志清醒且比較配合,護理人員應耐心對其講解人工氣道正常的不適反應,以及氣道處理與機械通氣的必要性;如果患者比較煩躁,不配合或神志不清,護理人員要隨時關注患者的情緒,防止患者亂抓亂拔,在必要時遵遺囑采用鎮定劑。除此之外,在對患者進行治療與護理時要注意防止管道的脫落,并檢查管道是否固定在位[4-5]。

3.2  加強NCU護士的責任心與專業知識培訓:應嚴格教育NCU護士嚴格貫徹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要以患者為中心,認真配合醫生做好各項治療與護理工作,讓患者順利度過危險期。對NCU護士進行定期的專業知識培訓,使其對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常見病癥的觀察注意點與方法以及重癥患者的搶救技術等能夠熟練掌握。在需要對病情危急的患者搶救時,護士需要有熟練地急救技術與沉穩的心態以緩解患者家屬的緊張情緒。

3.3  防止院內感染:嚴格貫徹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嚴格遵守操作程序。每個患者使用過的器械如:呼吸機、霧化器等均應進行徹底消毒后用于另一患者;為防止交叉感染,給每一位患者治療完后均需徹底洗手后才能給另一位患者進行治療。

3.4  防止窒息發生:盡量讓患者嘔吐時頭偏向一側,并及時將嘔吐物清除,在床邊準備好吸引相關物品如吸引器、吸引物。氣管插管以及氣管且開患者需要將氣道充分濕化,以防止形成痰痂,注意翻身時要扣背,使痰液易吸出。

4 小結

由于NCU患者的特殊性,且NCU護士處于臨床第一線,精神狀態長期高度緊張,在護理工作中易發生臨床風險事件,因而掌握此類風險的種類,特點以及防護措施對提高護士的防范意識以及患者護理的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NCU護理面對的對象特殊,要求護士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扎實的專業知識[6]。因此,要定期對護士進行規章制度的加強與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其熟練掌握相關的急救技術與儀器操作要點,將患者安全牢記心中,提高其觀察患者病情的能力與緊急應對能力,防范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

5 參考文獻

[1] 李曉惠.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8,40(5):375.

[2] 錢淑清.ICU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與護理防范[J].護理研究,2007,19(3):69.

[3] 金  燕.重癥監護患者氣管導管滑脫原因分析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9,19(3):532.

[4] 祝敏芳.淺談新形式下護士的自我保護[J].護理研究,2006,17(3):301.

icu護理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ICU;護理

隨著現代社會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高血壓的人群越來越多[1], 高血壓腦出血是晚期原發性高血壓的最常見并發癥之一,該并發癥發病率高,病死率較高,死亡率高達50.0%~67.7%[2],幸存者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喪失勞動能力,嚴重者甚至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3]。做好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對于提高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治愈率、減少后遺癥及降低致殘率有著重大的臨床意義。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對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療的53例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護理措施與方法進行總結,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53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CT或者MRI確診,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標準《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要點》中關于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4]。其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齡46~86歲,平均年齡(63.28±10.46)歲。

2 護理方法

2. 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創造安靜的住院環境 嘈雜的住院環境會引起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情緒上的煩惱與不安,導致大腦處于緊張狀態,容易引起再次出血。因此,在對ICU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尤其是神志清楚的患者,操作時做到走路、說話、操作及關門等“四輕”。另外,在腦出血的急性期杜絕探視,限制陪護時間,以便患者在安靜的環境下臥床休息。

2.2 觀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呼吸、脈搏、神志及瞳孔的變化 神志是判斷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病情變化及臨床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之一。在昏迷加重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血壓升高、脈搏增快、呼吸不規則、病側瞳孔散大或對光反射消失等癥狀,這提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可能出現腦疝,隨時有生命危險,立即報告醫生并緊急處理。如果患者各種反射消失則提示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如果患者雙側瞳孔散大則提示病情危急。因此,在護理工作中,注意觀察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呼吸、脈搏、神志及瞳孔的變化,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2.3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絕對臥床休息 不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多少,病情的輕重,患者均絕對臥床休息4~6周,頭抬高30°,避免不良刺激影響患者情緒,避免搬動患者。

2.4 保持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大小便通暢 由于長期臥床及飲食少等原因,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現象。大便不暢時,可給予開塞露、甘油灌腸劑、番瀉葉及腸清茶等保持大便通暢。尿失禁時,嚴格在無菌操作下留置導尿管,同時觀察尿液顏色、質及量。

2.5 嚴格交接班制度 高血壓腦出血由于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所以在護理工作中,嚴格交接班制度。做到當班護理人員熟悉所有患者的病情,與接班人員做好交接工作,告知下班護理人員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本班工作中出現的情況,保證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護理與巡視及時到位。

2.6 注意飲食護理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多半有咀嚼或者吞咽困難,因此,緩慢進食及進水,必要時行鼻飼,以免誤吸。飲食結構上,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及高維生素流汁食物。對鼻飼的患者,進食前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少量多餐,每隔2小時給食,每次用量不超過200ml,當進食時感受到高阻力時,檢查原因,不可一味強力注入,同時應該嚴格限制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鈉鹽的攝入,以低鹽、低膽固醇飲食為主。

2.7 預防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現并發癥 加強球?麻痹、肺功能差及長期臥床患者的口腔護理,及時清除口腔內的分泌物,防止嘔吐物誤吸入呼吸道。嚴格無菌操作,對留置導尿時間長的患者,每天用0.32%慶大霉素500ml膀胱沖洗。保持床鋪干燥、平整,定時翻身,主動及被動活動關節,及時更換受污染床單,防止褥瘡的發生。安裝床擋,必要時使用保護帶對患者進行約束,防止患者墜床或者摔傷。

3 結果

經過上述護理措施,53例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轉出院,病情惡化5例自動出院,死亡3例,治愈好轉率為84.91%。

4 討論

本研究發現:經過上述護理措施,53例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45例患者好轉出院,病情惡化5例自動出院,死亡3例,治愈好轉率為84.91%。這說明我們的護理措施是有效的、成功的。這提示:我們在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加強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對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及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延長患者的生命,減少其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 葛錫泳,胡一河.蘇州市居民腦卒中流行現狀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1, 25(11):77-79.

[2] 張群飛.臨床觀察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方法及效果[J].中外醫療.2011,26:79.

icu護理措施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間收治的68例ICU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齡在21至85歲間,平均年齡57.85±6.68歲。患者出血部位:皮質下10例、全腦室5例、丘腦12例、基底部23例、腦干10例、顳葉下8例。

1.2 一般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要與醫院簽署知情同意書。由護理人員對患者年齡、胃管留置、肺部疾病、意識障礙等狀況進行統計。

其中年齡超過60歲的患者38例,不超過60歲的患者30例;有意識障礙者25例,無意識障礙者43例;留置胃管者45例,未留置胃管者23例;有肺部疾病者35例,無肺部疾病者33例。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經研究得知,在68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感染率為36.8%。ICU腦出血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年齡、意識障礙、留置胃管、肺部疾病。如下表所示,從下表中可得知,年齡超過60歲的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幾率明顯高于年齡小于60歲的患者,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患者肺部感染危險因素(表1)

經研究得知,真菌是最主要的肺部感染病原菌,所占比例為24.3%。隨后依次是銅綠假單胞菌7株、大腸埃希菌6株、金黃色葡萄球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糞腸球菌3株、陰溝腸桿菌1株。

兩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況(表2)

3 討論

ICU腦出血患者在住院期間,若護理不當,極易出現肺部感染,患者發生肺部感染后,便會加重病情,增加疾病治療難度。從本次研究中可看出,常見的肺部感染危險因素主要有年齡、胃管留置、肺部疾病、意識障礙。

3.1 肺部感染危險因素

3.1.1 留置胃管

留置胃管會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風險,患者留置胃管后,咳嗽反射能力下降,易出現吞咽困難的情況,對胃腸道功能造成的影響非常大,且易對咽部造成刺激,使局部黏膜受到損傷,細菌會長期停留于咽部[2]。腦出血后,通常會使用制酸劑,導致患者胃內PH值上升,增加胃內細菌定植,易誘發肺部感染。

3.1.2 意識障礙

若患者存在意識障礙,吞咽反射與咳嗽反射均減弱,患者痰液排出困難,再加上腦出血患者常因顱內高壓,引發嘔吐癥狀,對于有意識障礙的患者而言,此時極有可能產生誤吸的情況,引發吸入性肺炎。

3.1.3 肺部疾病

有肺部史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現肺部感染,因患者抵抗能力弱,心肺代償功能較差,且因腦出血,長期臥床,甚至處于昏迷狀態,呼吸道內存在大量分泌物,并積壓于患者肺底,此時誘發肺部感染的風險非常大。腦出血患者主要因肺功能差、大量痰液分泌等影響,易發生肺部感染。

3.1.4 年齡

肺部感染患者多見于老年人,年齡超過60歲的患者防御功能、免疫力已經逐漸退化,患者器官老化,發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因患者呼吸道內中大量分泌物無法及時排出,且活動受到限制,可能會產生墜積性肺炎。

3.2 護理方法

3.2.1 護理

取患者正確,降低誤咽、誤吸發生率。腦出血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時,舌后墜可能會阻礙呼吸道,導致患者缺氧,發生誤吸、誤咽的可能性較大。良好的護理可降低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取患者平臥位或側臥位,將其頭偏于一側,放低口角位置,為引流分泌物提供條件[4]。在進食過程中,取半臥位,盡量不要說話,以免出現誤咽、誤吸狀況。

3.2.2 飲食護理

患者在住院期間要通過靜脈補液保持體內營養的攝入,當患者意識恢復后,要指導進食,患者需食用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可予以鼻飼,在鼻飼前,觀察胃內是否留有胃管,控制鼻飼的溫度與速度,鼻飼后,在短時間內,不能將患者隨意搬動,盡可能降低吸痰率,否則可能會誘發反射性嘔吐,從而導致吸入性肺炎的形成[5]。

3.2.3 清理痰液

咳嗽有利于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與其他異物清除,是預防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指導患者咳嗽,將痰液排出。若患者存在意識障礙,則需采取刺激吸痰措施,在吸痰過程中,要注重操作方法,若操作方式錯誤,會損傷患者的喉部黏膜。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時,護理人員也要觀察患者呼吸道通暢狀況,了解吸痰指征。

3.2.4 機械通氣護理

患者行機械通氣時,護理人員要完全掌握無菌操作與吸痰技術,對于吸痰管的選擇非常重要,氣囊與氣管套管被拔除后,要將口腔與氣道分泌物充分吸收干凈,不能留有殘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山县| 丹阳市| 将乐县| 固始县| 阳原县| 墨玉县| 原阳县| 台东市| 抚顺市| 理塘县| 宜都市| 米脂县| 汾阳市| 崇仁县| 岳池县| 罗城| 苏尼特左旗| 太仆寺旗| 赫章县| 大安市| 渑池县| 沈丘县| 泰安市| 罗源县| 栖霞市| 阳山县| 融水| 二连浩特市| 东丽区| 多伦县| 高邮市| 泾阳县| 新野县| 张掖市| 贡嘎县| 开阳县| 开平市| 静安区| 缙云县| 中西区| 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