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談小學語文的教學評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528.28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09-0110-0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提出“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課堂設置問題是課堂上師生交流最普遍的方式”,它對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起著重要作用。
一、適時評價答問于動態生成中
新課程的課堂不再是完全預設“計劃”的課堂,而是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識的需要,以及課堂學習的實際情況,隨時做出富有創意的調整,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答問進行適時評價。對于那些容易得出結論或答案較單一的問題,可以運用即時評價,另外兩種情況則應運用延遲評價。
第一,對于有多種答案的問題要延遲評價。例如,在閱讀課《老師領進門》中,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是l尢心的嗎?”有的說是“無心”,有的說是“有心”。這時,教師并不急于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在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把握好評價的度。記得,一位學生說:“用老師對每個學生傾注了愛,他能是無心的嗎?這樣說,只是表現了他的謙虛,更能說明他是位了不起的老師。”分析得多么有深度,教師上接他的話評價:“你能體會到這點,你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學生!”這既是對答問的肯定,也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更是對學生的肯定。
運用延時評價,能讓更多的同學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產生更多的創新靈感,使個性思維和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揮。
第二,當學生有能力自我完善答案時要延遲評價。學生更準確、更完整的答案可能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思考之后產生。也可能在聽老帥的繼續講解或聽其他學生的發言時產生,適當延遲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條理陛和深刻性。學生住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自主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二、客觀評價答問于體驗提升中
在課堂設置問題中,教師考慮教材的內容和知識點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學生所做出的應答也就有差異。有的回答可能比較正確,有的嘲答不夠準確甚至是錯誤的。不論是哪種情況,只要學生運用了語言,體驗了語言,教師首先都應該作出肯定性的評價。對于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時給予精辟恰當的“判決”,從而使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有一個科學正確的估計,進而明確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對于前者,我們除了在學術上做出肯定外,還要給與一定的贊賞,如“回答得非常棒”、“你真的很聰明”等等;對于后者,應更多地贊賞學生付出的勞動,贊賞他們良好的學習方式,并客觀地指出其回答中存在的問題,并啟發誘導,幫助其朝正確的方向思考問題。在得出正確的答案后,我們仍要表揚學生能進行積極的思考。
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各種表現應給客觀的評價,既要肯定其優點,也要指出其錯誤,尤其是表述的規范性以及文法方面的錯誤。如果害怕指出學生的錯誤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實這是一種因噎廢食的做法。只要教帥的評價是客觀合理的,而且評價時體現了一種師愛、一種民主、一種和諧,即使是指出學生缺點的評價,學生也是會樂意接受的,這樣就能培養、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大膽探索,不怕挫折的學習精神,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但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必須探究語言機智,“教師的評價應根據教學進程隨機引發,并以親切的語調、溫和的表情、寬容的態度來調控評價過程,使學生從中受到鼓舞,并且更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興趣。
三、多元評價答問于互動共進中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課程評價豐體上,要注意將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面對同一個問題,學生看問題的方向不同,對問題認識層次不同,同答也是多方向的。教師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要真正發揮教學民主,鼓勵學生自我評價或者相互評價。只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罔,學生才會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壓力,才會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觀察和思考,才會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從而使其創造得到淋漓盡斂地發揮。
一、在師生交流中評價
新的語文教材注重各方面的交流(包括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學生只有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使自己能認識別人,也讓自己被別人認識。對于教學中的交流環節,教師不能獨攬大權,做“一言堂”的“堂主”,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第十一冊的《向命運挑戰》一文中,要求學生進行模擬練習:采訪霍金先生,提幾個問題。一開始,我并沒有向學生講明要求,只要求他們各抒己見,結果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1、霍金,你為什么要向命運挑戰?2、霍金先生,請問當您知道自己被醫生判了刑后,您當時的心情如何?3、霍金先生,請問在您奮斗的這么長的日子,您最要感謝的是誰?為什么?您認為自己是上帝創造的一個奇跡嗎?……甚至還有學生問了如此的問題:霍金,你是怎樣吃飯的?霍金,你是怎樣穿衣服的?如果按照以往,這些問題一出現,提問的這個學生注定要挨一頓批評了。但在注重學生發展的今天,學生的每一點發現都會獲得肯定,而他們的發言權更是得到保護的。因此,聽了這些問題,我并沒有馬上進行評價、篩選,而是讓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同位互評、小組評價,最后是全班評價,對這些問題從“采訪的要求、問題的流暢、問題價值的取向”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在全面參與評價的過程中,不但能夠增強自主學習的興趣,而且能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整和自我鼓勵。這樣的評價方式,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更重要的是尊重了學生的差異,特別是發展存在差異的學生,在交流中評價,既肯定了他們的勞動成果,又保護了自尊心。
二、在老師的導向中評價
在《草船借箭》一課教學中:我一開始引導學生讀題,然后說說“借”的意思,找找有哪些詞可以替換“借”。學生很興奮,找出很多的詞:取、拿、搶、搬、偷等,我再要求學生評議: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其中一個學生這樣認為:“搶”字也未必不好,因為根據課文內容來看,諸葛亮的這種行為跟搶沒什么大區別?只在于一個是“巧搶”。我馬上抓住這個“巧”字眼,再順著問:你為什么說他是“巧搶”而不說成“明搶”或“豪搶”?學生回答完了這個問題也就能真正體會機智人物身上表現出來的神機妙算了。導向中評價,教師要把握反問的尺寸,一定要創設一個臺階,讓參與評價的學生能自圓其說。我曾經在《荔枝》一文中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荔枝是那么香甜可口,令人“日啖三百”而不厭,可是文中的荔枝在作者的口中嘗來卻是“酸、甜、苦、辣”俱全,知道是為什么嗎?然后學生細讀課文,品味。結果學生找到了“我得知母親臨終前吃不上一顆荔枝”時那酸酸、澀澀的心情,就代表了荔枝的酸味;而“母親搬出沙果招待客人”時,我臉上那火辣辣的感覺就是荔枝的“辣”。教學中提出問題,給學生指引不同導向,讓學生自己順藤摸瓜,抽絲剝繭,總比老師生套硬塞好。因為問題的導向具有多元價值,每一個價值取向都不盡相同,只要學生能根據此問題作出自己的理解、評議就行了,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會得到提高。
三、在總結中評價
小學語文高年級更要注重知識整體性的評價,不但要掌握知識,還要掌握知識來源的正確方法,也就是讓學生評價:我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想?這方面的評價我一般在作文教學中和綜合實踐中運用較多。作文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自己改自己的作文,或者改他人的作文,改好后引導他們進行反思:你(他)的這次作文最突出的地方在哪?有什么不足?建議今后要在哪一方面加強?讓學生取長補短,逐步總結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在綜合實踐中,我根據第十一冊的兩個《讀寫例話》——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文章談體會、感受,每寫完一次,我都會要求學生自行給自己打分,寫寫為什么值這些分,其實這就是通過學生自己的總結反思,再一次把知識深化。
四、延時評價
一、轉變觀念,“厚實”評價內涵 完整的課程實施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構成的,作為教學雙方的主體,教師與學生理應都是課堂評價的主體。然而傳統的評價只局限于教師對學生單一知識技能的評定,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發展,更忽視了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現行語文課堂所呈現的評價,更是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缺乏了智慧火花的碰撞,缺乏了課堂應有的生氣。新課程標準下的評價觀要積極地“厚實”評價內涵,關注人的生長和發展,關注評價的過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實現課堂間師生的平等對話,使評價成為一種雙向甚至多向的活動,讓課堂教學在“自評、互評”的融洽氛圍中開發智慧的潛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評價的實效性,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二、激活思維,“豐實”評價手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改進師生的教與學,改善課程設計,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語文課堂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和激勵功能,營造寬松愉悅的評價氛圍,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評價,將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有效結合,通過“豐實”評價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看到自己成功前進的足跡,進而增強課堂學習的信心和力量,讓語文課堂成為最活躍、最有生氣的課堂。
心理學告訴我們,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人的智力能有效發揮,個性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氛圍中,才能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產生智慧火花。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話,都是對學生及時評價的有效手段。但課堂上更需要思維的碰撞、頓悟的靈感,而學生往往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許多獨特、新穎的見解就停滯于思維的后半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多采用延時性評價,著力于展示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欲,從學生的各種思路中捕捉創新思維的火種,讓課堂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殿堂。
比如推薦讀《趵突泉》,我并沒想到會有今天的意外精彩,這個發現體現了學生的思維活動,也進一步揭示了文本的篇章結構。如果起初我就對每個學生的發現做及時點評,就有可能束縛學生的思維,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方向“一錘定音”,這樣就不會再有后來學生無限蔓延的思維火花。“青山縈繞疑無路,忽見千帆影映來”,恰當使用延時評價,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會不斷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三、立足實踐,“敏實”評價主體 如果把課堂比作土壤的話,那么評價就是滋生于課堂土壤中的樹苗。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探索知識、參與評價應是積極而靈動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評價時,要讓學生增強積淀、培養感悟、培育創造。只有學生積淀了一定的“量”時,才能作為終生“反芻”的食料。
1、拓寬評價渠道,鼓勵學生樂評。學生作為課堂評價主體之一,是否積極參與、熱情投入,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教師在課堂中應擯棄少數優生“包打天下”、多數學生一旁陪聽的局面,積極擴大評價參與面,采用小組交流、同桌討論、主題點評等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參與評價的空間,將學生積極引入評價主體中。同時,在語文課堂中要將學生的評價參與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初讀課文評價朗讀,學寫生字自我評價,研讀課文補充評價,伙伴合作互評互進,使學生從讀、聽、說、寫等多方面進行評價訓練,評價自己,評價同學,評價老師,從而優化參與效率,使課堂教學呈現一派生動的全程參與的局面。
2、實現平等對話,激勵學生敢評。教師的教學評價牽動著學生的學習方向,你怎么評,學生就怎么學。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功能,就會使學生在參與評價中束縛手腳,不敢越雷池一步,從而產生課堂上的消極評價。因而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實現平等對話,激勵學生敢評。在評價內容的選擇上不宜過難或過易,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評價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于批判,自信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評價對象上,可選擇一個主題或問題開展集體評價,讓更多的人參與評價中,產生評價的“共振效應”。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評價體系 優化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雖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依然不能適應教育體制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過分關注學科知識體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這樣,就必然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發展始終徘徊不前。因此,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已經迫在眉睫。而且無論是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進步,還是對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及全面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筆者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實際,深入探討教學評價的重要意義,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意義
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對于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發展進步、培養學生的個性特征及全面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一般情況下,就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而言,不同的評價目的和評價體系,都會有著不同的評價標準、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方式。但總體上來看,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無非就是總結性目的和形成性目的兩種。總結性目的主要在于證明學生實現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程度,區分評價對象的優劣,并以此分級鑒定。而形成性目的則主要在于通過分析、判斷等來改善和優化課程設計。逐步完善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進而達到有效促進小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在這兩者中,形成性目的是最根本的主要目的。這是因為,小學語文課程的目標任務就是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就是服從和服務于這一教學目標任務的。這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語文的素養,而不是為了判斷小學生的優劣和對他們進行分級鑒定的。但是,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認識這種本質與規律的話,就有可能隨意顛倒了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兩種目的的輕重與地位,勢必就會導致過分重視和追求評價的結果,嚴重挫傷小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也同時使得了很多家長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最終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嚴重的后果。
二、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探討
1.著力優化評價內容
優化評價內容,是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關鍵。以前,在評價內容方面,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存在著明顯的片面與不足,諸如重視學科知識體系而輕視語文綜合能力培養,重視智力素質而輕視習慣態度等。這樣,不僅不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提高與發展,而且也使得了小學生難以發揮自己的潛在優勢,很難形成和發揮自己的專長,必然嚴重影響制約了小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和全面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為出發點,不斷明確和豐富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具體內容,應當包括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綜合學習等內容。對此,要全面地評價小學生的這些能力,就需要從形、音、義的結合等方面評價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對小學生默讀、朗讀、精讀、略讀以及閱讀文學作品、課外讀物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重視小學生對語文常用知識進行學習、了解與把握。重視評價小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等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要綜合評價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選擇寫作材料與修改作文的能力。要對小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評價,促使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進行這些評價,我們可以很好地對小學生各個方面發展情況作出科學合理與準確的評價,促使他們發揮優勢,樹立信心,激發興趣,產生動機,進而促使他們全面健康發展。
2.全面優化評價標準
全面優化評價標準,是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評價標準作為我們進行教學評價的重要衡量尺度,也是進行教學評價的前提和基礎。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離不開評價標準的優化。過去,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由于受到傳統落后教育體制的影響,同其他學科教學評價體系一樣,都過分追求一元化的價值觀,都把小學生放在了一個共同標準之下進行評價,而且都是用評價者認可的標準統一要求學生。這樣,小學生的個性差異無法體現出來,其積極性必然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教學評價的科學性以及激勵作用也受到嚴重影響而大打折扣。可見,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標準,勢在必行。這就需要我們靈活掌握評價的具體標準,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并在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中努力實現多元化。
3.不斷改進評價方法
改進評價方法,是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客觀要求。我們知道,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是實現正確評價、靈活掌握評價標準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們要積極改進評價方法,堅持以定性評價為主,努力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結合。一般情況下,定量評價主要是對小學生學習情況進行量化的評價,以評比小學生在班級中的具置。而定性評價則是檢查評定小學生學習表現與既定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但是,定量評價比較容易造成小學生內部產生激烈的競爭,進而發展為兩極分化,不利于全體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以及全面健康發展。對此,我們根據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階段與特點,并根據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并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實際上,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需要我們積極倡導教學活動和評價體系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只有積極引導小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來,才能不斷形成小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相互結合的評價機制與氛圍。
4.積極發揮教師作用
積極發揮教師作用,是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必然要求。一般而言,教師的任務是教,學生的任務是學。但是,建立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并充分發揮作用,而且也可以給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評價與研究,不僅關系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發展方向,而且直接影響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水平。因此,必須積極發揮教師作用,并建立針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體系,科學合理評價教師的教學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只有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活動的關鍵,才能建立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體系,最終達到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評價
英國教育學家羅素說過:“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開始。教育語言應當是導火索、沖擊波、興奮劑,要有啟人心智,激人思維的功效。”可見評價的重要性。一則富有情感、充滿美的語言撥動學生的心弦,可起到為學生助跑、加油的作用。在教學中適當的運用評價,這就像滋潤學生心田的春雨是激發學生前進的原動力,又是學生成長進步的階梯。
一、語文教學中教師課堂評價用語的分類
1.知識性課堂評價用語
教師課堂評價用語是客觀地針對學習內容的正確與否而做的,它是“超越表揚與獎勵”的評判。是帶有問答性質的,在此類課堂評價用語的使用中教師可嘗試客觀的、不帶感彩的評價。其中包括:糾錯性課堂評價用語。新課程理念強調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但學生的“體驗”并不都是完美的,學生的多元反應也并不都是正確合理的,他們對生活價值觀的體驗可能是消極的、不健康的。學生的“體驗”偏離了課文的價值取向,學生固然需要鼓勵,但很多時候,那種缺乏準確性的流行評價語,反而會把他們引向思維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維誤區。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不只為這節課,還要為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奠定根基。因此,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任務,教師的教學評價要重視這方面的導向。
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擔負的是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肯定性課堂評價用語。這類評價用語是針對學生問答環節中所作的正確答案給予肯定的評價用語,既是肯定學生所作的答案,也是幫助學生掌握、鞏固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例如:“你讀得真流利、富有感情”“你說的對 、”“你寫的句子真漂亮”“你的想法有創意”等等。
2.情感態度性課堂評價用語
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優秀表現,教師要以鼓勵者的姿態及時送上鼓勵性的評價用語。但鼓勵不應僅以“優秀”為準繩,要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標準。在實施“層次目標教學”的基礎上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肯定。對此可分為1)贊揚性評價用語。這種評價用語是針對學生的突出表現所做的。適當的贊揚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個性發展。比如:“對/很好/不錯/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聰明/你真會動腦筋/你頭腦真靈活/你的接受能力真強/你真有膽量,不簡單/這位同學思維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真是巧思妙香/這位同學真是勤奮好學,”但是,在使用中應當注意慎用,切忌濫用而造成“上癮”、“不公”、乃至“吹捧”。2)鼓勵性評價用語。這種評價用語是以學生個人的發展水平為尺度,尤其對于掌握知識較困難或調皮的學生,只要他們付出了積極的努力,就應當給予鼓勵性評價用語。比如:“聽你朗讀是一種享受,你不但讀出了聲,還讀出了情。”老師的一句富有激情的評價激發學生學語文的信心;當學生理解不夠全面需要深化時,老師評價:“對這位同學的理解,你們有沒有什么看法?”教師這誘導性、鼓勵性用語是激發學生思維深化的興奮劑;當學生錯誤理解需要幫助或糾正時,尊重、幽默和委婉尤其重要。“你的目光告訴老師你理解了,但一時說不清楚,你先聽聽其它同學是怎么說的,好嗎?”沒有責難和冷漠,創設輕松愉快的氛圍,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讓孩子感激和信服,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地開展。3)組織、引導性課堂評價用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其組織者與參與者的特殊身份,在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的同時加以引導,以保證教學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有效、有序的進行。比如:特級老師孫建峰老師在教學《最大的麥穗》一文時,孫老師有這樣一句精典的評價語言:“讀了幾遍后,你們基本上明白了文章所講的道理。有時,讀文如看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比如大學者蘇格拉底教育學生有什么獨特之處?他的弟子如此學習,對你有什么啟發?”老師的這一導向性評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與文本對話,擁有了更多更美麗的收獲。所以好的導向性評價,將起到畫龍點睛、總結學法、深化認識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使用課堂評價用語應注意的事項
1.教師的評價一定要及時
教師應注意把握時機,及時、恰當地使用課堂評價用語。特別是在使用知識性評價用語時,既要及時肯定知識點、指出錯誤,又不能“抓住不放”。及時的評價才能有效的讓學感受到問題,或是表揚、或是批評,都要讓學生在第一時間能夠獲取老師的公正地評價。以便學生有效的強化自己的學習行為。
2.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明確
切勿出現那種不置可否、模棱兩可的評價。這樣容易造成孩子內心的茫然,讓其找不著方向。也容易誤導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學情況出現錯誤的判斷。
3.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是有價值的
這里的“有價值”就是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評價。通過評價,促進學生進一步地深入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生的語文素養、思維水平。這樣的評價是最有效的評價。
4.顧及對象的心理感受,促進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