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

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范文第1篇

環境損失計量是企業根據環境污染狀態進行環境損失的實物量化與貨幣化,并對貨幣化的環境損失按照會計的要求進行確認與記錄的過程。

環境損失計量應以環保部門公布的環境監測數據和企業從環境交易或事項中取得的環境狀態數據為基礎,其概念構架包括四類變量:環境污染狀態、環境污染導致的實物型損失、實物型損失的貨幣化、實物型損失的確認與計量。以這四類變量為基礎,逐漸形成三個計算過程:①根據環境污染狀態計算環境污染導致的實物型損失;②將實物型損失貨幣化;③對貨幣化損失進行確認與計量。需要指出的是,這四個變量和三個計算過程均具有時變性,即:環境損失的發生時間及其計量過程具有時序性與動態性特征,發生空間、表現形式與計量方法具有多樣性與變化性特征。

二、環境污染計量的四類變量

1.環境污染狀態。①以污染物排放量形式表現的變量,如廠區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氣體的濃度、污染物產生速度等;②企業權責范圍內的污染物排放量,如“三廢”的排放量等;③企業權責范圍邊界的污染物流出量與流入量,如環境責任主體因污染破壞造成的影響程度。污染狀態變量決定了企業因為環境污染導致的實物型損失變量的大小與權責份額,是環境損失計量的起點。

2.環境污染導致的實物型損失。①急性實物型損失,如有毒液體的排放導致的森林樹木毀壞、有毒氣體的排放導致的人員傷亡和野生動物滅絕等;②慢性實物型損失,如濃度較低的有害氣體和液體,由于長時間的排放導致的水土流失、氣候惡化、土質改變等;③尚未完全確認的實物型損失,如地表下陷、氣候惡化等導致歷史文物的毀損和風景資源的破壞等。其中①、②類大多是具有可視性或者是可測性的顯形損失,能夠而且必須計量;③類是可視性和可測性較低或很低的隱性損失,不容易準確計量。

3.實物型損失的貨幣化。其在內容上包括傷害型損失、防御型損失等;在價值構成上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在計算方法上可以采用現實市場價格法;在計量模式上可選用名義貨幣或一般購買力計量單位,選用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凈值與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計量屬性。

4.實物型損失的確認與計量。實物型損失的確認:要求在企業的環境責任與經濟效益范圍的基礎上,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以及可定義性、可計量性、可靠性與相關性等標準進行初始確認與再確認。實物型損失的計量:要求在對其確認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計量方法與計量模式,按照可定義性、可計量性、準確性、一致性、有用性、可靠性與效益性等標準對引起環境損失的交易或事項進行貨幣化與分配,它具有間接性、異質性、模糊性、差異性和可驗證性的特點。

三、環境污染計量的三個計算過程

1.根據環境污染狀態計算實物型損失。污染破壞程度一般是用污染物濃度來反映的。該計算過程的關鍵是建立污染物濃度與導致各種實物型損失之間的函數關系。這些函數關系的類型取決于環境污染的三種主要形式:①扇式影響,即一種環境污染產生多種影響,使函數表現為疊加型;②鏈式影響,即一種環境污染產生的影響沿其因果鏈依次傳遞,使函數表現為關聯型;③網式影響,是扇式影響與鏈式影響的綜合,使函數表現為關聯疊加。

2.實物型損失的貨幣化。實物型損失的合理貨幣化是保證環境會計信息可靠的又一重要環節。該計算過程應重點考慮污染可能造成的價值損失,如水污染會造成農田污染損失,農田污染又會加劇水污染的損失。實物型損失的貨幣化函數應用十分廣泛。

3.貨幣化損失的確認與計量。企業應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等原則的要求對貨幣化損失進行確認與計量。其日常賬務可用待攤方法和預提方法進行處理:①待攤方法。在企業發生污染損失金額較大且受害期較長時,按總損失扣除殘料價值、可收回的賠償款后的金額,借記“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環保賠償款”、“應交環保稅”等科目;分期攤銷時,借記“環境損失-污染損失”科目,貸記“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科目。②預提方法。逐期預提環境損失支出時,借記“環境損失-污染損失”科目,貸記“預提費用”科目;實際支付時,借記“預提費用”、“應付環保賠償款”、“原材料”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企業還應在期末或至少每年年終,對環境污染造成的生態資源、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等減值計提準備。

四、環境污染計量模型

1.環境污染治理模型——外部負效應分析。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外部負效應是指一個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對另一個經濟主體造成了額外的成本。換句話說,如果行為的實施者造成了額外成本,由此產生的就是外部負效應。

假定某社區有一大型重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造成該社區居民健康受到損害,醫藥費用開支增加,如果將這種費用開支的外部負效應計入企業的總成本,它的生產量就會減少,同時污染也會減少。外部負效應產生一個外部邊際成本,產品產量越大,造成的污染越嚴重,外部成本也越大。這時,整個社會為生產該產品所花費的社會邊際成本應等于該企業的邊際成本與外部邊際成本之和。因此,該產品的有效率的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應由社會邊際成本與市場需求狀況決定。顯然,企業不計算外部負效應時將過度生產,從而造成嚴重的污染。

2.限制污染排放模型——最優排放量分析。環境污染并不是工業化、城市化的必然結果。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就是為了保持城市的環境目標值,將排入城市環境的主要污染物控制在環境容量所能允許的范圍之內。

我們可以用邊際分析法來確定污染物的最優排放量。一般來說,各種污染產生的邊際損害是遞增的,即污染越多,其邊際損害也越大,而社會的邊際收益則因污染的排放而遞減。污染的最優排放量由其邊際損害和邊際收益變化曲線的交點所確定。當污染排放量低于最優排放量時,社會的邊際收益超過邊際損害,污染排放就是符合標準的;當污染排放量高于最優排放量時,污染的邊際損害大于其邊際收益,污染排放則是有害的。

3.環境綠化管理模型——外部正效應分析。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外部正效應就是指一個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對另一個經濟主體造成了額外的收益或好處。換句話說,如果行為的實施者造成了額外的收益,使得其他經濟主體(廠商或個人)無償地獲得額外的好處,由此產生的就是外部正效應。

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范文第2篇

1簡要敘述環境工程和環境適應性的具體內容

1.1簡述環境工程的具體內容

環境的適應性主要指的是產品在使用壽命周期內應對儲藏和運輸中的各種極端環境狀態下,實現自身功能的一種性能。另一種簡單的說法就是不產生不可逆損壞和能正常工作的能力。通過環境試驗,充分反映出產品設計、研制以及材料選用等方面的環境適應性問題,并技術改進這些問題,以此提高產品的環境適應能力。

1.2簡述環境適應性的具體內容

環境工程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環境的污染問題及提升環境質量的技術研究,環境工程中涉及到了很多的學科,例如生態學科、環境醫學和環境物理學、環境化學等,但是無論涉及到了多少學科,環境工程最為核心的工作重點就是對環境污染進行有效的治理。環境工程不僅研究防治環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探討可利用資源技術、生產工藝以及按區域環境來調整進行運作和管理,以此獲得更大的環境效果和經濟效益,這也是環境工程未來發展的方向。

2簡要敘述環境適應性和產品可靠性的差異性

環境的適應性是檢驗產品可靠性的重要方式,但是在進行檢測的過程中,環境的適應性也會對產品產生一定的影響。通常意義上講產品環境適應性不合格,說明產品不能正常使用;而產品可靠性高低,則只表示產品故障發生率的高低,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環境適應性不同于可靠性。這就是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看似不明顯,但是很重要。

3簡要敘述環境工程對于環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現階段的保護環境免受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的減少可能污染環境的污染物的排放。我國目前最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因素就是工業污染物的排放。工業污染物包括三種,它們分別是:第一種工業廢水;第二種工業廢氣;第三種工業廢渣。這三種主要的工業污染物沒有進行徹底的加工,工業的原材料和生產的產品沒有完全的進行利用,這樣的工業污染物對于環境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正是因為這樣,我國現在要求工業企業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要進行嚴格的生產管理,對于生產的工業流程要進行徹底的改進和創新。在這一個方面工業企業要嚴格的按照政府的相關政策和法規進行,投入經濟和人力進行這方面的建設,改善現在的工業企業對于環境污染的程度。防止工業企業對環境進行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有效的對工業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進行規范;同時要不斷的促進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突破,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緩解環境的污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對于環境的污染是很難給予防治的,所以環境工程最為重要的工作任務就是要有效的控制住外界對于環境的污染。環境工程中有很多的課題,但是大氣的環境污染是環境工程中最為重要的課題之一。本文就具有針對性的講述環境工程對于大氣污染的防治。環境工程對于各種范圍內的大氣的質量要求是不一樣的。環境工程中規定:相對于空曠的地域,大氣的環境質量應該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對于城市的控制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但是對于污染源相對集中的個別城市區域的空氣質量的要求相對較低,但是也不能夠危害周圍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更不能危害他們的身體健康。大氣污染的危害表現主要有三種:第一種表現是降塵量的增加;第二種表現是降低了周邊的能見度;第三種表現是導致周邊的樹林生長異常。但是最為嚴重的危害還是有可能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環境工程中對于大氣污染的污染源的認識是,礦物燃料的燃燒造成了大氣污染。燃燒使得大量的有害氣體排放,嚴重的污染了周邊的大氣環境,同時給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大氣污染物主要有五種:第一種是煙塵;第二種是一氧化碳;第三種是二氧化碳;第三種是碳氫化合物;第四種是二氧化硫。大氣污染現階段的最主要防治措施有兩點:第一點是植樹造林;第二點是進行城市綠化。通過這兩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的凈化空氣。環境工程中防治塵土擴散的方法是建立防風林。但是參照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創新程度,改善大氣污染的主要措施還應該是在新型能源上下功夫,盡量采用無污染的能源來進行使用,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時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也要有一定的改變和創新。生產設備的創新有助于煙塵的排放,工業燃料的有效利用同樣也可以減少空氣污染物的排放。目前世界上已經在進行汽車燃料的創新工作,但是經過了大量的調研和研發后,這個項目目前還在研究階段。大氣污染防治的最后一個步驟是廢氣的處理。煙氣中的粉塵可以通過過濾、洗滌、靜電沉降等方法與氣流分離。去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將石灰石粉末吹入燃燒室,與二氧化硫化合成灰分,這樣能夠降低二氧化硫氣體對大氣造成的污染;還可以用堿性物質吸收二氧化硫。本文上面簡述的內容都是關于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的治理內容,但是要想最大限度的實現大氣的污染治理就需要將環境適應性和產品的可靠性相結合,只有這樣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平衡,才能夠相互促進。

4結束語

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范文第3篇

        一、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

        目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文明建設的步伐和農民的生活。我國農村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

        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后產生的生活污染。

        3.鄉鎮企業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產生的工業污染。

        4.畜牧養殖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

        二、農村環境污染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目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仍在加劇,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已經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農村水環境質量惡化。

        2.農民生活質量下降,發病率增高。

        三、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

        我國目前環境污染問題形成的原因較多,有環境管理體系、有財政資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國環境管理體系難以適應農村污染問題的治理。

        2.財政資金短缺,導致污染治理不力。

        3.農村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尚未建立。

        4.農村污染治理模式單一,套用工業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管理手段落后。

        6.農民的環保意識差。

        四、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議

        目前,農村環境污染主要包括:農藥、化肥、農業廢棄物和畜禽糞便等農業自身污染,以及工業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兩個方面。對農業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勢在必行,為此,提出以下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議。

        1.完善農業環境保護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要加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立法,完善有關法律制度。根據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世貿組織規則,修訂相應的農業和環境法規,建立健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實施保障體系,修訂和完善農業環境標準體系,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執法監督,切實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各項法律制度得以實施。必要時可以出臺單獨的農業環境保護法及其實施辦法,以利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

        2.提高各級政府對農村環境污染的戰略認識。 

        各級政府和各級領導應當轉變觀念,把治理農業環境污染,保護農業生產環境,提高農產品安全性和市場競爭力,作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長期戰略。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隨著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越來越重,要求越來越高。當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是,防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整治鄉鎮環境;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維護農村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確保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

        3.加大農村環保治理資金投入力度。

        農業科研部門應當把發展農業清潔生產技術作為今后農業科研工作的一個重點領域,加強力量,增加投入,通過技術攻關、項目招標引進吸收等方式,盡快推出一些技術上成熟、經濟上可行、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好的技術項目,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各有關部門應當在政策引導、項目規劃、管理措施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證。同時,各級政府應通過政策引導,擴展農業環保資金的來源渠道,改變環保投資分配體制,提高投資效果。在支農資金或環境資金中劃出一定的比例專項用于農業環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國政府和國際機構的贈款和貸款,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環境保護的投資增長機制。

        4.明確農業環境保護的管理職責,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權限。

        建議成立由各省(市)領導牽頭,政府有關部門共同組成的農業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農業環境治理的領導和協調工作,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權限。

        5.發展生態農業。

        堅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生態農業是必由之路。必須樹立農業發展的科學生態觀。必須高度重視農業生態,并以新的全面、協調、和諧、可持續的農業生態觀為指導,促進農業的生態建設。

        6.加強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體和大氣環境質量。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監督,抓緊制定相關的法規和標準,嚴格控制養殖廢物的排放。對于新建、擴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場(廠),必須按照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規定,督促建設單位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對于“三河”、“三湖”等國家和地方明確劃定的重點流域和重點地區、以及大中城市周圍的中等以上規模的集約化養殖場(廠),必須進行限期治理。

        7.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創建生態文明村鎮。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應積極開展村鎮環境規劃。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縣城、鄉鎮和新村,必須編制環境規劃,并與城、鎮建設同時實施;對已有的縣城、鄉鎮和村莊,應結合城鎮改造逐步加以實施。要通過規劃、引導鄉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強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鎮污染處理設施的建設。

        8.加強農村環境隊伍建設,提高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水平。

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范文第4篇

關鍵詞:遼寧省;外商直接投資;環境效應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6-0-01

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區域,對外開放的步伐比較大,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一同增長,同時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已經嚴重影響遼寧省的居民生活質量和經濟發展了。如何協調好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問題,成為了專家和學者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國內外的學者已經做過一些外商直接投資與環境污染的關系的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通過對兩者之間存在的雙向作用的研究,使兩者協調發展提供理論準備,使之能達到促進遼寧省的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本文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資的環境效應,接著又研究了環境的反饋效應,通過對雙向作用進行分析,來找到協調發展兩者有效途徑,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建議。

一、遼寧省外商直接投資和環境污染的現狀

1.遼寧省FDI的現狀

遼寧省地處環渤海灣,有良好的自然資源基礎,土地肥沃,工業化水平高,人力資源雄厚,便利的交通設施,城市化水平也處于前列,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許多外商直接投資進入了遼寧省的各個產業,促進了對當地資源的開發力度,并有效地促進了遼寧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近些年來,遼寧省憑借這優厚的資源和地里優勢以及國家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力扶持,讓大量的外資主動進入。經濟增長與FDI的循環,讓遼寧省在最近幾年經濟增長大大加快。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889家,新批協議外資284.5億美元,實際外商直接投資為201.3億美元,增長1.1%。新批以及凈的增資在200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項目215個。由以上數字可以說明遼寧省近年來經濟增長的速度。

2.遼寧省環境污染的現狀

遼寧省的經濟增長是伴隨著環境污染的增加的。文章用學界比較流行的“三廢”即廢氣、固體廢棄物、廢水等污染指標來展現遼寧省環境污染的變化程度的。這些污染指標自1992年以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增加比較顯著的是工業廢氣,從1992年的20230.6標立方增加到2011年的46859.7標立方,增長近一倍。截止到2011年底,遼寧省的工業粉塵排放量已經達到了23-12萬噸。同樣,工業廢水也是在穩步增長的。總表現來看,“三廢”的排放量是在不斷地增長的,而且在趨勢上與FDI是一致的。

二、遼寧省FDI與環境的效應分析

1.技術效應

當遼寧省引進大量外商直接投資時會伴隨著大量比較先進的技術引入,通過擴散的方式會對遼寧省的環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這種FDI技術擴散會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就稱為技術效應。正效應表現在:一是一些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通過采取更環保的生產和處理污染的技術,提升了遼寧省的環境管理;二是FDI能提升遼寧省的技術水平,從而提供生產率,減少了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

2.結構效應

結構效應主要表現在外商直接投資在不同行業和不同地區會對投資所在環境產生相應的影響。若FDI主要投資從服務行業轉向制造行業,會對環境產生更小的環境壓力,這樣的結構效應是積極的;若該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主要出于工業化的初始階段,FDI將投資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重化工業,結構效應就表現為消極的。

3.規模效應

FDI的大量涌入會在提升該國或者當地的經濟規模的同時會增加環境污染的排放,這種FDI導致的環境效益稱為規模效應。在論證FDI的規模效應方面有著名的“環境庫茲列茨曲線”理論,該理論表明人均收入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表現為正相關關系,當人均收入達到了某種水平之后,兩者表現為負相關關系,總的污染物排放將隨著經濟發展先上升后再下降。

三、協調好遼寧省FDI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建議

1.創建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

我國即將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紅利不再是我國吸引外資的主要因素。目前,FDI被吸引的主要因素還是政治穩定。投資軟環境的不斷完善和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加強法制建設,創建規范、透明的政策和法律環境給外商投資企業。政府在自身職能方面加強建設,增強工作上的透明,建立良好的服務意識,規避政府部門人員的尋租行為,從而保證引進外資的質量。

2.合理優化產業結構

關注FDI投資規模和強度向關注FDI產出效益和稅收貢獻份額轉變,從追求FDI引入的數量進一步向追求FDI項目的質量轉變,從引進FDI工業項目為主向同時引進FDI工業、現代服務業和企業研發機構、總部經濟轉變。

3.完善環境法律和標準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的經濟快速發展,但在生態環境方面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各種要素資源短缺的發展的瓶頸凸顯。在此背景下,遼寧省政府加強了對環境的規制,采取了一系列的環境處理措施和辦法,形成了綜合的污染防治和可持續發展態勢。但是,遼寧省仍有許多環境標準遠遠不如發達國家嚴格。因此,省委省政府應盡快讓這些標準與國際接軌,以免國外限制的一些高污染產業乘虛而入,減少不必要的環境污染。

參考文獻:

[1]管陵.外商直接投資與環境污染[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07(08):22-27.

[2]劉榮茂,張璐.FDI 對環境污染的實證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理論探討,2007(12):43-44.

[3]李靈稚.FDI對環境福利的影響及對策[J].利用外資,2007(06):54-57.

環境污染的主要表現范文第5篇

關鍵詞:流域水環境;污染防治;源頭控制;綜合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存活動也都離不開水。但如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我國流域水環境的污染范圍不斷擴大,污染程度越來越嚴重,對人們的正常生產活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雖然,我國針對水環境污染采取了各種防治措施,但是沒達到預期效果,水環境污染導致的問題不斷出現,沒有得到有效、持續的改善。所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從源頭上控制污染來源,從流域綜合管理上加強對水環境污染范圍和程度的控制,營造良好持續的水環境。

1流域水環境污染的綜合防治現狀

1.1缺乏流域水環境污染治理全局戰略

水環境污染問題涉及范圍很廣,主要涉及有流域地形特點流域土地利用開發狀況及行業類別等,必須要加強流域尺度的水環境管理。我國在流域水環境污染治理上主要是以區域污染控制為出發點,對流域全局的管理措施存在不足。而歐美一些國家主要強調的是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治理,要注重與流域內水質有關的所有問題,確保流域水生態的完整性。

1.2對污染來源的復雜性理解不夠

流域水環境污染治理關注較多的是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及重金屬等水質指標,嚴重忽視了在水質監測指標中表現不出的毒性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多環芳烴)。這些污染物通常都難以降解,能在水環境中存留較長時間,在水的遷移會嚴重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態平衡。

1.3對不同區域污染特點研究力度不夠

我國江河湖泊眾多,同一流域不同區域的環境差異較大,針對各個流域的不同區域進行水環境特征的檢測分析,同時也沒有開展污染因子及干擾因素對水生態系統的影響作用關系的研究,如果盲目采取同樣的防治措施的話,會無法準確判斷流域水環境的具體情況,難以達到預定的防治效果。

2我國流域水環境污染的原因

我國流域水環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一定客觀程度上加劇了中國流域水環境的污染程度。人類活動加劇,污水排放增加,因此造成嚴重的水體污染。其次,我國水資源的缺乏及不合理利用。我國水資源南北區域分布不均勻,我國北方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的63~64%,而水資源量卻不到20%,相比之下,南方地區的面積約占全國的37%,而水資源量卻高達80%;隨著我國水資源開發程度的不斷提高,由原來的1000億立方米供水量增加到5000億立方米,但是我國的農業、工業城鎮仍存在嚴重缺水,在全國688個城市當中約有400多個城市存在缺水問題。水資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污染的形勢,另外水資源的價格設置不合理以及節約用水意識淡薄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據統計,我國75%~80%的用水量為農業用水,平均用水利用率僅為30%左右,這與發達國家級的用水利用率差距較大;在工業用水方面,其重復利用率在50%以內,而發達國家的工業用水重復率在80%以上。最后,粗放型生產方式、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以粗放式為主,工業和農業的生產結構不合理,生產工藝水平也比較落后,使得污染物的排放難以降低,同時,城市污水處理系統以及排污管道的建設也較為落后,種種因素都加劇了水環境的污染程度[1]。

3流域水環境污染控制與管理對策

3.1將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控制的治理策略

針對工業生產方面,要引進新的技術設備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通過采取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模式來有效降低能耗和物耗,以降低排污量,實現經濟與環境協同持續發展。針對農業生產方面,在流域生態特殊區域實施人口控制和糧食補給政策,同時,增大有機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面積,有效控制化學性肥料的使用;嚴禁土地的胡亂開發和植被的破壞,快速推動“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以減少水土的流失[2]。

3.2對相關水環境污染物進行分類控制

在進行流域水環境污染防治的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污染物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通過對不同污染物的形態特征以及危害程度等,對水環境污染物進行合理分類,例如,根據水污染物質的特征情況,可將其分為無機物、有機物以及金屬物質等等;抑或根據水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分為常規污染物、優先控制污染物等等;所以應該根據污染物的不同類別進行相應地控制。

3.3對水環境實施分期保護原則

對水環境的分期保護主要采取季節性劃分和年度性劃分兩種分法。季節性劃分的目的主要是顯現控制中的水期差異性,而年度性劃分是為了實現目標與措施的分階段實施。通常我國在對流域水環境采取控制措施的過程中,主要以枯水期的水文條件來當作水質安全的水文條件,來制定相應的水污染控制方案。而實際應用中,這種方法并沒有充分考慮到水污染的差異性,因此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時水污染的危險期還可能不在枯水期,比如遼河流域它的污染最嚴重的時段是在豐水期,所以,在水污染防治實施分期保護原則時應該結合流域的具體情況進行實施。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流域水環境污染的范圍和污染程度都在逐漸增大,因此,應該及時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加以防治。在進行流域水環境污染進行防治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不同流域區域的水質環境,充分考慮水環境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加強實施力度。

參考文獻:

[1]李勝,陳曉春.基于府際博弈的跨行政區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12):2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英德市| 松阳县| 岗巴县| 龙山县| 九寨沟县| 珠海市| 沅陵县| 南投县| 怀集县| 布尔津县| 武夷山市| 防城港市| 宁化县| 龙门县| 台江县| 南皮县| 焦作市| 金华市| 平度市| 达日县| 绵阳市| 桐乡市| 通化县| 伊通| 北碚区| 德兴市| 天津市| 息烽县| 沛县| 双江| 崇左市| 宣武区| 会同县| 裕民县| 垦利县| 留坝县| 嵊泗县| 乌兰县| 克什克腾旗|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