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白色污染的防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塑料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是一種較為新型的工業材料,由于它具有質量輕,耐腐蝕、強度高,容易加工成型,且價格又低等優勢,所以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塑料進入了廣泛實用階段,塑料的問世,深受世界歡迎,它迅速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斷地被制成碗、杯子、方便袋、編織袋、盆、桶、管等。由此塑料被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譽為白色革命。隨著塑料產量不斷增大,成本越來越低,我們用過的大量農用薄膜、包裝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拋棄在環境中,給環境和景觀帶來了很大破壞,由于塑料包裝物大多是白色,它們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據有關部門統計,僅以一次性塑料膠泡沫快餐盒為例,我國全年消耗量達4億至7億個。
“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管理和處理,對環境造成的“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兩種負面效應。
1.“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物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如散落在自然環境、鐵道兩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
2.“潛在危害”是指塑料廢棄物進入自然環境后難以降解而帶來的長期的深層次環境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常用塑料餐具,影響人體健康
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當溫度達到65℃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我們現在用來裝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后,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癥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癥。
2.2使土壤環境惡化,影響農作物生長
農田里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不但長期不腐爛,而且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水分的流動,從而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2.3焚燒廢舊塑料,造成二次污染
如果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還會釋放出多種化學有毒氣體,其中有一種叫二惡英的化合物,毒性極大,它進入土壤中,至少需要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即使在攝入量很小的情況下,也能使鳥類和魚類出現畸形和死亡,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對人也有很大危害。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2.4占用大面積地,污染周圍環境
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場地由于地基松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水體,危害周圍環境及飲水安全。另外,塑料易成團、成捆,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設施、城市設施故障。
2.5任意儲存堆放,構成火災隱患
白色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燃物,如果天然堆放就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一遇明火或自燃,極易引起火災,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2.6使臭氧層變薄
“白色污染”經過太陽的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世界各國面對“白色污染”各出奇招
歐洲的很多國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購物袋的辦法控制購物袋的使用量,事實證明,運用經濟杠桿應對“白色污染”是個有效的辦法。
美國的舊金山是美國第一個封殺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國舊金山市議會通過一項法案,限令舊金山超市、藥店等零售商店,分別在6個月和一年內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實施這項禁令后,每年將節省45萬加侖的石油,也省卻了1400噸垃圾填埋的麻煩。韓國政府從1999年起要求全國商場超市不在免費提供塑料袋和紙質購物袋。法國將從2010年元旦起,在全國范圍內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亞的超級市場將分階段停止使用塑料購物袋,這項計劃將于2008年底前開始實施。
2.為了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又該如何防治“白色污染”呢
2.1強調全民行動起來,響應號召,盡量減少或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超薄塑料袋。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由于質量輕,難以洗干凈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難以有效利用。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由于使用面非常廣、很薄等原因造成環境中污染物隨處可見,回收困難。所以我們可以考慮改用溫馨可愛、結實耐用、可長期使用的環保布袋。
2.2強調廢舊塑料的回收、分類、加工,使有限的資源循環利用
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廢塑料并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清潔的廢塑料制品,可重復使用、造粒、煉油、制漆、做建材等。如果從垃圾場重新分類揀塑料制品,則費時費力,因此一定要在塑料制品進入垃圾場之前,將其分類、回收。廢塑料回收后,在進行分類、清洗后再通過加熱、熔融,重新加工成為制品。目前,在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由于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3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地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
增強全民環境衛生意識,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把“白色污染”防治作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的重點內容來抓,并利用新聞媒介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危害,使人們能夠積極參與廢塑料的回收,提高全民的環境衛生意識。
關鍵詞:白色污染 塑料 防治
所謂的“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是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廢棄量十分驚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顯、最令人頭痛、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頭的廢舊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據有關部門統計,僅以一次性塑膠泡沫快餐盒為例,我國全年消耗量達4億至7億個。
一、“白色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
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于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游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污染”。在城市、旅游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2)“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后,由于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于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污染”問題,而對于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二、對于危害嚴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國的態度如何
世界各國已經被難纏的“白色污染”困擾多年,對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歐洲的很多國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購物袋的辦法控制購物袋的使用量,事實證明,運用經濟杠桿應對“白色污染”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應對“白色污染”的官方舉措。美國的舊金山市是美國第一個封殺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國舊金山市議會通過一項法案,限令舊金山的超市、藥店等零售商分別在6個月和1年內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該法案規定,超市和藥店零售商只允許向顧客提供紙袋、布袋或以玉米副產品為原料生產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嚴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罰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棄使用塑料袋。實施這項禁令后,每年將節省45萬加侖的石油,也省卻了1400噸垃圾填埋的麻煩。
韓國政府從1999年起要求全國商場超市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和紙質購物袋。為推行和宣傳這項措施,韓國政府當時在全國張貼了10萬張宣傳畫,分發了20萬份宣傳冊和6.5萬個環保購物袋。新加坡也從去年開始舉辦“自備購物袋日”活動,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國206家超市就會以非強制性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國家也醞釀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遏制“白色污染”。法國將從2010年元旦起,在全國范圍內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亞環境、遺產和藝術部長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亞的超級市場將分階段停止使用塑料購物袋,這項計劃將于2008年底前開始實施。
在我國,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護好城市生態環境呢?有關專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將“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目前,國家對此末專門立法,廣大群眾希望有關法規盡快出臺。
(2)制定中長期治理規劃。非降解塑料制品從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人們應當有個緊迫觀念,為其做兩種準備,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時間表。有關部門要在根治污染、減經污染、預防污染三個層次上規定任務、明確責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驟、有目標、有期限地穩妥展開。
(3)重視“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綠色”替代產品的研制、生產、銷售和使用。
(4)增強全民環境衛生意識,把“白色污染”防治作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的重點內容來抓。
(5)狠抓污染源頭治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和省資源化、再資源化原則。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強調“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沖鋒號已經在全球吹響,公眾、商家、政府一個都不能少。
三、結語
隨著白色污染問題的不斷惡化和人類對其環境的重視,消除白色污染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產成本太高,用途難以進一步擴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殘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產物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確。如何解決目前的環境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強調廢舊塑料的回收、分類、加工,使有限的資源循環利用;其次是強調全民行動起來,響應號召,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溫馨可愛結實耐用可長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白色污染物從我們身邊永遠消失不見……
參考文獻:
[1]長安,當代環境問題新特點[J].學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環境問題: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兼與《該怎樣談論“環境問題”》一文商榷[J].學術月刊,2002,(02).
看到了這些,但有人會問:“什么是白色污染?” 其實,白色污染就是大量的廢舊農用薄膜、包裝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統稱為塑料包裝物)在使用后被拋棄在環境中,給景觀和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由于廢舊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
防治“白色污染”刻不容緩,這是現實發出的警告。有專家認為,防治“白色污染”,國外減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辦法可以采用。但要實施,必須制定有相關法規,要加強市場和市容管理,要用政策鼓勵、扶持環保的發展,要使公民確立環保意識,約束自身行為。以塑料袋、塑料餐盒為例,若大家都能少用或重復使用并按規定處置,就能達到減量和回收利用的目的。但當不少人還缺少這種自覺時,輔之以經濟懲罰手段限制使用則是完全必要的。產生塑料廢棄物的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沒有責任感,沒有相應付出,沒有回收、利用、處置的壓力,是“白色污染”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對此必須采取行之有效措施。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越來越多地充斥著不易降解的食品包裝袋和快餐盒,這樣下去,城市的美景將被白色垃圾所污染,風光不再!消滅“白色污染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其實,我們去買菜的時候可以用竹籃。竹籃又干凈,又實用,用它買菜最適合不過了。那么飯盒我們可以用鐵的飯盒,鐵的飯盒可以保溫,也可以壓做扁鐵循環再用這樣不是很好嗎?同時我建議面包店只采用一次性紙包裝,取消二次性塑料袋包裝面包的做法,減少不必要的污染。
四年級(三)班
汪家明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活的大花園,并為我們提供了如此美麗的環境。但是,在生活中,垃圾的產量正在逐步增加,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大花園就會被垃圾包圍。
現在最大的垃圾種類是白色廢品,又稱白色污染。所謂“白色污染”是指由農用薄膜、包裝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統稱塑料包裝物)的丟棄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由于廢舊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稱之為“白色污染”。這些都是一些很難溶解的廢品。所以,是我國環保治理三大重點之一。
白色污染危害很大:第一、占地過多。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占了大量農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煙頭、羊毛織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第二、污染空氣。垃圾是一種成份復雜的混合物。在運輸和露天堆放過程中,產生惡臭,并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機揮發氣體達100多種,這些釋放物中含有許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紙屑和粉塵則隨風飛揚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體。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經雨水沖入地面水體,在垃圾堆放或填坑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堿性有機污染物,同時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垃圾直接棄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則會引起更嚴重的污染。你看:秦淮河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樹枝上掛著的塑料袋、面包紙等,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不僅會傷及健康,甚至會死亡。
第四、火災隱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災、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造成重大損失。
第五、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也是傳染疾病的根源。
怎樣預防和減少污染呢?我覺得首先不要隨手亂扔垃圾,其次是少用一次性塑料制造物。
因為現在回收利用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袋等可以重復使用,但有些地方衛生管理不行,如風景旅游場所、交通干線等處,回收困難,對環境造成污染。
政府教育我們,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要大力開展環保教育,全社會都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現在到商場購物時,沒有贈送的塑料袋了,如果需要,就要花錢買,我看見許多人都自己帶了袋子,這樣全社會使用的塑料袋就會大大減少,而且我希望人們可以多用環保袋,或者把買東西剩下的塑料袋反復使用。
。
關鍵詞:白色污染;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0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09)014(c)-0144-01
我國“限塑令”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即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一、白色污染的現狀: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作為新型材料的塑料制品,因其具有成本低、質輕、防水、便利、生產技術成熟等特點而在全國廣泛應用,給人們帶來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們對廢舊塑料造成的環境污染缺乏足夠的認識,將用過的廢舊塑料制品隨意丟棄,給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年產出量達一億噸,并且正以年增長率10%以上的速度遞增,其中塑料垃圾占相當大的比重。從地區范圍來看,白色污染也已經變的相當嚴重。據報道,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9萬噸。天津市每年廢舊塑料包裝物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料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總體來說,近年來由于塑料業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淡薄,白色污染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環境。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一)塑料制品的難降解性對環境的危害。塑料制品的難降解性是它對環境所造成危害的主要方面,也是白色污染之所以比較難改善的根本原因。由于它本身的特性對環境造成的直接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侵略土地過多、污染空氣、污染水體、火災隱患、白色垃圾可能成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們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而其中的殘留物也常常是傳染疾病的根源。(二)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損失很大。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因包裝廢物污染環境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40多億元,而因包裝廢物可以利用但未得到回收利用所造成的資源浪費損失每年高達100億元之多。在我國生產或銷售的包裝產品種,每年就有70%左右的包裝物是在一次性使用后即被隨意拋棄。
三、白色污染的環境經濟學分析:(一)外部性影響。假設一個塑料廠的一部分業務是生產一次性用具,而它生產的產品就地賣給當地居民使用。而當地居民由于使用這些一次性塑料,導致了白色垃圾過多,又恰好采用掩埋的方式解決這些垃圾。這種做法恰好傷害到了當地農民,導致當地農民收入下降,直接影響到了很多農民的切身利益。因為塑料廠生產的一次性用具越多,影響的農民就越多,對農民造成的影響也越大。(二)白色污染的負外部性分析。由于現階段塑料處理技術不高,再加上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低,白色污染難免會越來越嚴重。塑料制造商對于白色污染的現狀可能會采取兩種措施:一是廠商投入資金、提高技術水平,改變塑料制品本身的特性,使其對環境不再產生危害;二是放任自流,不予理睬,違法經營。受利潤最大化動機的支配,為了避免私人成本的增加,生產者一般會采取第二種做法。但是,這種做法將直接導致白色污染情況的加劇,污染加劇會使環境中的其他人受到傷害,增加了額外的社會損失,導致社會成本的提高。由于生產廠商自私的選擇,節省了私人成本,而導致社會和環境或者其他人付出了額外的社會成本,也就是說私人成本社會化。這種做法甚至導致引起的額外的社會成本遠遠大于私人成本,這種做法,嚴重違背了帕累托最優標準。四、解決白色污染的對策(一)管制手段的實施。管制手段主要是指直接對其進行的一種金錢或者制度上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只要能夠不打折扣的實施,效果明顯。1.頒布法令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禁止可以采用罰款方式。最好的辦法就是制定一套嚴格的法令,明文規定不可使用一次性難降解塑料包裝物。現在國內已經有很多地方采取這類措施,像杭州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杭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2.頒布法令強制回收利用。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重復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標本兼治的好辦法。(二)征稅和補貼。白色污染另一個好的解決辦法是對生產廠商征稅(或補貼)。從社會角度看,污染控制的目標是要達到能使社會收益最大化的控制水平,這也就是開發高新技術來防治污染的費用等于污染損失成本的地方。如果廠商選擇不予理睬的措施的話,政府可以考慮采取征稅(或補貼)的辦法。1.建立環境消費稅制度。白色污染有全民化的特點,以排污費制度或其他行政制度管理不易、低效。針對此情此景,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領導指出,只要每個一次性塑料袋加二分錢,一次性塑料袋的銷售量就會減少80%。現行稅法規定,消費稅是對特定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征收的一種稅。白色污染等生活污染問題主要由消費不當、過度引起,要減少白色污染,促成綠色消費、有度消費,消費稅就是現成的法寶。2.建立科技補貼制度。針對一些自愿增加私人成本進行科技水平創新的廠商,國家可以考慮適當的給予一些科技補貼,以刺激廠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科技補貼不可盲目,一定要謹記實現社會最優的大前提。(三)提高環保意識。政府應該多播放一些環保和禁止用一次性包裝物的公益廣告。只有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上面的手段和措施實施起來才能事半功倍達到預期的效果。
結語:實行“限塑令”之后,我國的白色污染狀況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一些技術或者執行中的一些問題,白色污染并沒有想象中改善的好,所以,如何真正的解決白色污染問題,達到社會最優,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