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icu的基礎護理

icu的基礎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icu的基礎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icu的基礎護理

icu的基礎護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腦出血;重癥監護病房;觀察及護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58

腦出血主要是由于高血壓引起的腦底小動脈發生破裂, 從而引起出血, 發病后患者主要表現為昏迷狀態。該疾病病情發展較快, 若不及時救治, 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危機患者生命安全[1]。在臨床上治療腦出血多采用手術治療, 在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合理科學的護理干預是治療的關鍵步驟[2, 3]。本文主要研究腦出血術后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腦出血并在icu進行觀察患者60例, 按護理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30例。實驗組男16例, 女14例, 年齡40~70歲, 平均年齡(55.0±8.6)歲, 病程1~5個月, 平均病程(3.0±1.2)個月, 對照組男17例, 女13例, 年齡42~72歲, 平均年齡(57.0±7.4)歲, 病程2~6個月, 平均病程(4.0±1.5)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均在ICU進行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 實驗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針對性個體護理其中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專科護理及健康教育。

1. 2. 1 心理護理 腦出血患者術后在ICU進行觀察說明其病情較嚴重, 在患者意識清醒后, 家屬在進行探視時應多關心患者, 護理人員應支持和鼓勵患者, 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 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緩解患者焦慮絕望的情緒, 也可以講述一些治療后癥狀好轉的案例, 穩定患者情緒, 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1. 2. 2 飲食護理 腦出血患者由于存在意識障礙, 可以給予鼻飼流質飲食, 要溫熱清淡, 營養豐富, 隨著病情的逐漸好轉, 飲食逐漸向半流質或普食過度。增加維生素的攝入。

1. 2. 3 專科護理 護理人員時刻嚴密的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瞳孔的變化。昏迷患者應去枕平臥, 且頭偏向一側, 防止發生嘔吐導致窒息, 意識清醒患者將頭部抬高, 防止發生顱內壓增高的現象。患者要保持大便通暢, 避免患者發生咳嗽、便秘等, 防止顱內再次出血。給予患者口腔清潔, 防止細菌滋生感染, 長期臥床的患者, 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常翻身更換, 防止發生壓瘡。護理人員在30 min的探視時間內, 有效的指導患者家屬進行肢體的按摩, 舒活脈絡, 加速血液循環。

1. 2. 4 健康教育 給予患者家屬進行腦出血健康知識宣教, 告訴患者發生該疾病的原因, 注意事項。患者要嚴格控制血壓, 防止高血壓的發, 同時注意保暖, 防止受涼引起血管收縮。家屬應多關心和鼓勵,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焦慮及抑郁評分、神經功能改善情況。護理效果評定標準:顯效:神經功能恢復, 且術后無并發癥;有效:神經功能恢復, 且術后并發癥發生較少 ;無效:神經功能無改變, 且術后并發癥發生較多;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隨機問卷調查神經功能評分:70~100分為痊愈;50~70分為好轉;30~50分為惡化;總恢復率=痊愈率+好轉率。根據文獻判定焦慮及抑郁評分, 分數越低越好[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經不同護理干預后, 其臨床癥狀均有所緩解, 實驗組患者顯效18例(60.0%), 有效11例(36.7%), 無效1例(3.3%);對照組患者顯效13例(43.3%), 有效10例(33.3%), 無效7例(23.3%);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6.7%高于對照組的76.7%(χ2=5.192, P

2. 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經不同干預后, 神經功能均有所好轉, 且實驗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總恢復率高于對照組(P

2. 3 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 經不同護理干預后, 患者情緒均有好轉。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為(42.35±3.12)分, 抑郁評分為(43.25±4.34)分, 對照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51.24±3.54)分、(54.36±2.15)分,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 腦出血的發病率逐漸上升, 導致腦出血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高血壓。腦出血主要是由于腦底小動脈收縮, 形成大小不等的血塊, 又引發了腦水腫等疾病[4]。大多數患者發生腦出血是在戶外活動時突然發作, 來不僅救治, 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腦血管疾病。腦出血發生的臨床特點包括惡心嘔吐、意識障礙, 嚴重時可能會猝死。所以在臨床上治療腦出血是臨床醫生的一項重要的研究任務。在治療腦出血的整個過程中, 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是關鍵。在本文中, 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術后的臨床效果較好。該護理方式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 減輕了患者痛苦, 改善臨床癥狀, 增強信心, 提高治療效果, 促進了神經功能的恢復,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經大量實踐證明, 該方法對于腦出血術后患者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行性[5]。

綜上所述, 應用綜合護理干預,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癥狀, 促進了早日康復, 提高了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彭曉紅, 丁雪茹, 席建宏, 等.集束化氣道護理在高血壓性腦出血術后機械通氣中的應用.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1): 3055-3058.

[2] 朱成秀. ICU腦出血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其肺部感染的影響.廣州醫科大學學報, 2016, 44(2):113-115.

[3] 徐福琴, 葉德琴, 張秀芳, 等. ICU高血壓腦出血96例術后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7):90-91.

[4] 范小明, 張鳴. ICU內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清除術后的護理體會.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 13(13):41-42.

icu的基礎護理范文第2篇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摘 要】目的:研究護理技術對ICU 病房內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3 年7 月至2014年9 月收治的252 例應用留置導尿術的ICU 患者進行研究,利用隨機數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26 例。對照組實施一般導尿術護理,觀察組除實施一般導尿術護理外,還需實施留置導尿過程中的護理,對患者感染率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中發生尿路感染患者70 例,對照組發生尿路感染患者44 例,觀察組患者尿路感染率34.9% 明顯低于對照組55.6%,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留置導尿過程中的護理可降低患者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發生率。

關鍵詞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護理;留置導尿術;尿路感染臨床表現

留置導尿管術是在導尿后,將導尿管保留在膀胱內,引流尿液的技術[1],在搶救危重、休克患者時正確記錄每小時尿量、測量尿比重,以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2]。與此同時,泌尿系統逆行感染的發生率也很高,且其中90%為導尿管相關的尿路感染[3]。本文對ICU病房內患者出現的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進行研究,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 年7 月至2014 年9 月收治的252 例應用留置導尿術的ICU 患者進行研究,利用隨機數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26 例。觀察組男性46 例,女性80 例,平均年齡(41.2±11.2)歲;對照組男性54 例,女性72 例,平均年齡(44.6±7.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之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對照組實施一般導尿術護理,即保證實施導尿術過程中為無菌操作,實施導尿術前洗手消毒,做好患者會清洗及消毒工作,保證導尿管的清潔無污染。對觀察組除實施一般導尿術護理外,還需實施留置導尿過程中的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保持外部清潔

ICU 患者一般病情較嚴重,對于自己的生活無法自理,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處理患者的排泄物,并進行消毒處理;保持患者會、尿道口周圍及床鋪的整潔、干燥,防止出現尿路逆行感染。并且插管后應保持每日清潔患者會,并用0.1%的碘伏對尿道口及外陰消毒2 到3 次,尤其女性患者,更應做好清理工作。

1.2.2 保持導尿管通暢及密封

留置導尿期間避免導尿管與收集裝置扭曲、打折,以保證尿液流出通暢;患者移動或搬運時應保證夾閉導尿管,并保證集尿袋低于患者膀胱水平;避免頻繁分離集尿袋與導尿管的連接處,收集尿液標本時,應使用無菌注射器抽取,避免細菌進入,產生逆行感染。

1.2.3 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

留置導尿期間注意對患者膀胱反射功能的訓練,以促進恢復膀胱的正常功能。

常規訓練方法采用每2 小時開放1 次,夜間酌情延長的方法,膀胱反射功能的訓練是使膀胱恢復自主排尿、盡早拔管的重要手段。縮短導尿管的留置時間是避免尿路感染的重要方法。

1.2.4 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盡量避免抗菌藥物的預防性使用,避免造成正常菌群失調或細菌耐受,增加細菌感染的幾率,必要時應根據毒性及藥敏實驗結果來選擇抗菌性藥物。

1.3 感染評定標準

患者尿檢白細胞男性≥ 5 個/ 高倍視野,女性≥ 10 個/ 高倍視野,且患者出現尿路刺激癥狀如尿痛、尿急、尿頻等,或腎區叩痛、下腹觸痛,不伴有或伴有發熱。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進X2 檢驗,以P<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按照置管時間的不同,每一組之間觀察組尿路感染患者例數均少于對照組,觀察組合計患者尿路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本次研究中,采用專業護理的觀察組中,各置管天數的尿路感染率均小于一般護理的對照組,且置管天數越長,其患者的感染率越高,因此說明感染率與導尿管留置時間具有一定關系。本研究證明,留置導尿過程中的護理對患者尿路感染率有影響,留置導尿過程中的護理具有臨床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小敏.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防控[J]. 實用臨床醫學,2012,13(5):83-84.

icu的基礎護理范文第3篇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漢陽醫院重癥醫學科

摘    要:

目的 分析精細化護理在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隨機將所在科室科ICU收治的患者59例分成兩組,給予對照組29例ICU患者實施基礎性護理,給予觀察組30例ICU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對比兩組ICU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頻率、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肺功能指標、ICU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ICU患者(P <0.05)。結論 針對ICU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對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較為顯著的作用,能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礙,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利于患者預后及康復。

關鍵詞:

精細化護理 ICU患者 呼吸功能 護理滿意度 肺功能 有效性

Application Value of Refined Nursing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Improvement of ICU Patients

WANG Huan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uhan Hanyang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refined nursing in improving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CU. Methods 59 patients with ICU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9 patients with ICU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basic care, and 30 patients with ICU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fine nursing car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respiratory frequency, respiratory function improvement rat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nursing satisfa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and ICU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 Carrying out intensive care for ICU patient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breathing disorder,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error events,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word:

refined nursing; ICU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effectiveness;

ICU屬于醫院收治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患者最為集中的場所,ICU患者由于自身疾病較為嚴重[1]、免疫力低下、長期臥床接受治療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導致呼吸功能障礙及受損的現象出現,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將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2-3]。現階段ICU患者中多數存在呼吸方面的問題,基礎的護理措施無法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針對ICU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促進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4]。為了分析精細化護理在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應用價值,我科ICU針對收治的59例患者進行了護理觀察與對比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科2019年1月—2019年6月ICU收治的患者59例分成兩組,對照組29例ICU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7:12例,年齡21~76歲,平均為(45.52±3.62)歲,其中多發傷患者5例,重癥胰腺炎患者6例,重癥肺炎患者3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5例,其他疾病患者10例;觀察組30例ICU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8:12例,年齡20~77歲,平均為(45.50±3.65)歲,其中多發傷患者6例,重癥胰腺炎患者8例,重癥肺炎患者4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29例ICU患者實施基礎性護理,主要對患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測,給予患者病情變化的護理、對癥護理、定期的翻身護理操作、用藥護理等基礎性的ICU護理措施。給予觀察組30例ICU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具體如下:(1)精細化導管護理: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臨床癥狀、治療方案及計劃等為患者提供精細化的護理計劃,注意對患者實施護理操作的過程中及時檢查及管理好患者的導管,避免導管異常現象的出現。此外還要求ICU的護理人員積極參與相應的ICU精細化護理培訓學習,強化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與理論知識基礎,最大程度上提高ICU的護理質量。(2)精細化無菌護理:強化護理人員在實施ICU護理過程中的無菌理念,要求其在為ICU患者實施吸痰、注射、導尿等處理過程中嚴格無菌、及手衛生等,減少感染現象的出現。(3)精細化心理疏導:ICU清醒患者由于長時間處于與外界失去聯系的狀態中,無法及時的見到自己的親人,加上ICU病房內各項醫療設備等陌生環境會導致患者出現較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心理評估結果積極開展個性化的心理疏導,給予患者鼓勵、支持與安慰,向患者轉達家屬向其說的話,制定ICU病房的限制式探視制度,滿足患者的精神需求及情感需求,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促使患者能全身心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操作。(4)精細化呼吸功能的鍛煉:針對ICU清醒患者應及早的實施呼吸功能方面的護理及鍛煉,由于大多數ICU患者需要長期進行機械通氣,會導致患者呼吸道粘膜出現干燥現象,使得痰液難以咳出,形成呼吸道阻塞現象,不利于患者正常的呼吸。因此護理人員可以給予濕化劑加溫處理的方式保證患者吸入的氣體溫度,達到濕化患者痰液及呼吸道黏膜的效果。此外護理人員還應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鍛煉,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多數術后患者由于疼痛會出現不敢呼吸的狀態,不利于患者預后。護理人眼可以指導患者仰臥在床上,放松自己的腹肌,緩慢的用鼻子深呼吸。其次是縮唇呼吸,采用坐臥利用鼻子吸氣,利用縮唇的嘴巴呼氣,讓氣流緩慢的排出口腔,提高氣道內壓強,增加氣泡的通氣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頻率、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肺功能指標、ICU住院時間等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不適用χ2檢驗,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兩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表1所示。

2.2 呼吸頻率、肺功能指標、ICU住院時間

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頻率、肺功能指標、ICU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ICU患者(P<0.05),數據見表2所示。

3 討論

精細化護理主要是指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體現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模式,重視護理水平的提高[5],對護理文化、服務理念及護理質量等各個環節進行關聯、相互促進、僅僅相扣,整體協調一致構成相應的護理模式,不斷的規范及科學護理服務措施[6]。臨床報道顯示[7],針對ICU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重點對患者的呼吸功能方面進行護理,龔翠苗認為應對ICU患者開展相應的細節化護理。

在ICU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實施精細化護理指在通過創建護理文化以轉變傳統護理觀念為先導[8],通過精細化護理的管理對ICU護理工作流程進行改進、針對以往護理過程中的不足環節進行相應的改善,深化專科護理內涵[9-10]。本次觀察過程中針對ICU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主要通過開展精細化導管護理、精細化無菌護理、精細化心理疏導及精細化呼吸功能的鍛煉等多元化的護理措施優化患者的呼吸功能[11],改善患者的呼吸頻率,促進患者恢復正常呼吸,減少由于長時間應用呼吸機呼吸導致的呼吸障礙及感染現象,提高ICU護理的整體質量與水平[12-13]。通過精細化的護理措施能最大程度上增進護患溝通,減少護理過程中差錯及意外事件的發生,提高ICU治療效果,促進患者預后及早日康復[14]。本研究顯示,實施精細化護理的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頻率相對于實施基礎性護理的對照組ICU患者來說明顯更優,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ICU患者;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肺功能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ICU患者;且觀察組ICU患者護理后的ICU住院時間護理差錯發生率低于對照組ICU患者,說明在ICU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實施精細化護理的效果較為明顯,利于患者預后及康復,這一結果與周月紅等[15]在針對ICU患者實施舒適護理中所得結果具有一致性。

表1 兩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功能改善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滿意度[例(%)]  

表2 兩組ICU患者護理后的呼吸頻率、肺功能指標、ICU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對ICU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中的護理效果較為顯著。

參考文獻

[1]鄒鳳.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心理醫生,2017,23(3):245-246.

[2]文英花.護理干預在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51例中的應用分析[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15,35(3):96-97.

[3]胡立莎.護理精細化管理在綜合性ICU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25(20):111-112.

[4]符蓉.研究護理精細化管理在綜合性ICU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臨床醫刊,2017,17(1):45-46.

[5]劉玉英,江珊娜.有創動脈監測配合精細化優質護理在ICU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11(9):85-87.

[6]薛倩茹.精細化優質護理對ICU膿毒性休克患者有創動脈血壓監測的護理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8):133-135.

[7]龔翠苗.對ICU收治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進行細節化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20(23):128-130.

[8]張杉杉.華生人性關懷理論的細節護理干預在急診IC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7,26(11):11-13.

[9]曾麗清,陳遂華,莫川川,等.細節思維護理對ICU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內科,2018,13(6):114-115.

[10]徐月紅.護理精細化管理在ICU的感染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醫藥前沿,2016,6(5):242-243.

[11]歐紅梅,張琳,喻斌.細節思維管理方法應用于ICU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30(14):55-56.

[12]黎艷,唐芳華,鐘小紅,等.運用Maslow需要理論探討ICU意識清醒患者護理需求的質性研究[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7,22(2):99-102.

[13]陳金妹,楊學瓊.人性化護理服務在ICU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4):30-31.

icu的基礎護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基礎護理 ICU 護理質量

基礎護理是既涵蓋豐富的科學知識又具有操作性的一門技能,護士必須將知識、智慧、技術技能結合并用才能完成高質量的基礎護理。ICU收治危重癥患者,實行24h特別護理制度,患者病情及護理等級都要求高標準,高質量的基礎護理,不僅在治療、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醫護患間的和諧與融洽。因此ICU高質量基礎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義。

一、高質量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

基礎護理質量體現護士職業責任心,護士的職業責任是“保留生命,減輕痛苦,促進康復”。在護理工作中需護士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員提供的每一項技能操作都必須謹慎,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己任,本著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為目標進行的,充分體現了護士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護士才會無論有人或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自覺自愿的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護理,充分體現護士的“慎獨”精神。在業余時間虛心好學、刻苦專研,積極參加繼續教育,重視“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四新(新業務、新理論、新技能、新知識)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業務技能,提供高質量護理,更好為患者服務。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是對護士履行職業責任的客觀評價。

二、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樹立護士形象

護士在患者及家屬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完成基礎護理的質量,尤其在ICU無陪護的情況下,當護士為患者剃胡須、剪趾甲、洗頭、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時,不但增加了護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覺的護士“不是親人,勝是親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潔”(頭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頭發、口腔、皮膚、指(趾)甲、會陰、床單位清潔),使家屬安心、放心,同時樹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護士形象的樹立正是在優質的基礎護理過程中自動體現。[1]

三、高質量基礎護理體現豐富科學內涵

基礎護理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內涵,涵蓋了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臨終關懷、書寫護理文書等護理工作,對病人康復、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關重要的。走向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每位護士,不論學歷、職稱,基礎護理技能為不可忽視的基本功。

1.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個體化,在不影響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異,如心理護理,因患者的文化層次、身份背景、不同而不同。

2.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專職化,護理危重病人的護理責任重大,經過專業培訓過護士才能勝任。在英國,政府撥出專款用于培訓重癥監護護士及其重癥護理助手(CCAs),專門為后者建立了2年NVQ培訓課程,由SouthBanK大學最終貫徹。

四、高質量基礎護理能營造良好工作環境

1.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創作良好醫療氛圍,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患者及家屬易出現恐懼、焦慮、易怒,通過高質量基礎護理使患者身體清潔舒適,心情放松,對護理工作人員充滿信賴,有利于增進情感交流,治療工作開展。

2.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在ICU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千差萬別,需要護理組織及時快速的做出反應,不斷調整服務策略,改進護理質量,為患者提高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而這僅靠一、兩個護士是遠遠不夠的,需護理人員緊密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發揮團隊精神。有對ICU護理人員調查發現,85%護士希望與其他護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護理。

五、高質量基礎護理是患者基本需求

1.ICU的患者大多為生活無自理能力,需要幫助翻身扣背、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給予營養支持、肢體功能鍛煉、生命體征的測量、靜脈輸液、中心靜脈的維護等等,這些都是護理病人的根本,生活無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

2.基礎護理工作是連續性的,不間斷的,隨時存在的,無論醫學科技如何高速發展,患者的低層次需求都永遠存在的,需護理人員來幫助滿足的。[2]

六、治療離不開高質量基礎護理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體現了基礎護理是治療的根本,患者治療過程中許多動態信息需要通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問題,結合扎實理論知識、豐富臨床經驗來提供的,如顱腦外傷患者的意識、瞳孔觀察,注意“兩慢一高”,術后患者24小時生命體征檢測,引流液形狀、量、顏色觀察等等,為醫生治療、診斷、護理提供了依據。昏迷患者營養支持,需注意鼻飼液溫度、速度、濃度,進食及營養支持效果觀察,并發癥防治;各種疾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都離不開基礎護理,如果沒有掌握熟練的基礎護理,則無法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會產生不利于患者的嚴重后果。[3]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與治療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基礎護理質量不僅與患者康復息息相關,而且也體現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因此作為ICU護理人員應在護理學習園地中不斷充實自己,在護理科研領域中不斷創新技術,在護理工作中做到“真心、細心、愛心、用心、耐心”,為危重癥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基礎護理。

參考文獻:

[1]喬暉 王欣然 ICU基礎護理重要性的研究進展 現代護理 2005,11(17):1397-1398

icu的基礎護理范文第5篇

ICU收治危重癥患者,實行24h特別護理制度,患者病情及護理等級都要求高標準,高質量的基礎護理,不僅在治療、康復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醫護患間的和諧與融洽。因此ICU高質量基礎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義。

1 高質量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

基礎護理質量體現護士職業責任心,護士的職業責任是“保留生命,減輕痛苦,促進康復”。在護理工作中需護士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員提供的每一項技能操作都必須謹慎,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己任,本著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為目標進行的,充分體現了護士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護士才會無論有人或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自覺自愿的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護理,充分體現護士的“慎獨”精神。在業余時間虛心好學、刻苦專研,積極參加繼續教育,重視“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四新(新業務、新理論、新技能、新知識)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業務技能,提供高質量護理,更好為患者服務。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是對護士履行職業責任的客觀評價。

2 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樹立護士形象

護士在患者及家屬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完成基礎護理的質量,尤其在ICU無陪護的情況下,當護士為患者剃胡須、剪趾甲、洗頭、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時,不但增加了護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覺的護士“不是親人,勝是親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潔”(頭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頭發、口腔、皮膚、指(趾)甲、會陰、床單位清潔),使家屬安心、放心,同時樹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護士形象的樹立正是在優質的基礎護理過程中自動體現。

3 高質量基礎護理體現豐富科學內涵

基礎護理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內涵,涵蓋了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臨終關懷、書寫護理文書等護理工作,對病人康復、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關重要的。走向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每位護士,不論學歷、職稱,基礎護理技能為不可忽視的基本功。

3.1 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個體化,在不影響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異,如心理護理,因患者的文化層次、身份背景、宗教信仰不同而不同。

3.2 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專職化,護理危重病人的護理責任重大,經過專業培訓過護士才能勝任。在英國,政府撥出專款用于培訓重癥監護護士及其重癥護理助手(CCAs),專門為后者建立了2年NVQ培訓課程,由SouthBanK大學最終貫徹。

4 高質量基礎護理能營造良好工作環境

4.1 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創作良好醫療氛圍,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患者及家屬易出現恐懼、焦慮、易怒,通過高質量基礎護理使患者身體清潔舒適,心情放松,對護理工作人員充滿信賴,有利于增進情感交流,治療工作開展。/

4.2 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在ICU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千差萬別,需要護理組織及時快速的做出反應,不斷調整服務策略,改進護理質量,為患者提高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而這僅靠一、兩個護士是遠遠不夠的,需護理人員緊密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發揮團隊精神。有對ICU護理人員調查發現,85%護士希望與其他護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護理。

5 高質量基礎護理是患者基本需求

5.1 ICU的患者大多為生活無自理能力,需要幫助翻身扣背、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給予營養支持、肢體功能鍛煉、生命體征的測量、靜脈輸液、中心靜脈的維護等等,這些都是護理病人的根本,生活無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

5.2 基礎護理工作是連續性的,不間斷的,隨時存在的,無論醫學科技如何高速發展,患者的低層次需求都永遠存在的,需護理人員來幫助滿足的。

6 治療離不開高質量基礎護理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體現了基礎護理是治療的根本,患者治療過程中許多動態信息需要通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問題,結合扎實理論知識、豐富臨床經驗來提供的,如顱腦外傷患者的意識、瞳孔觀察,注意“兩慢一高”,術后患者24小時生命體征檢測,引流液形狀、量、顏色觀察等等,為醫生治療、診斷、護理提供了依據。昏迷患者營養支持,需注意鼻飼液溫度、速度、濃度,進食及營養支持效果觀察,并發癥防治;各種疾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都離不開基礎護理,如果沒有掌握熟練的基礎護理,則無法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會產生不利于患者的嚴重后果。【3】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與治療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基礎護理質量不僅與患者康復息息相關,而且也體現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因此作為ICU護理人員應在護理學習園地中不斷充實自己,在護理科研領域中不斷創新技術,在護理工作中做到“真心、細心、愛心、用心、耐心”,為危重癥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基礎護理。

參考文獻

[1]喬暉 王欣然 ICU基礎護理重要性的研究進展 現代護理 2005,11(17):1397-13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裕民县| 长宁区| 长寿区| 邳州市| 新龙县| 西贡区| 闽清县| 永福县| 嵊州市| 安义县| 抚州市| 永仁县| 小金县| 康乐县| 大同县| 十堰市| 安仁县| 大埔县| 贺州市| 汨罗市| 罗田县| 南乐县| 固镇县| 巴林右旗| 霍林郭勒市| 房产| 北川| 酉阳| 桃江县| 微博| 祁连县| 巫山县| 宜春市| 平山县| 吉林省| 平原县| 临城县| 桑植县| 屏东市| 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