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近現代農業發展

近現代農業發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近現代農業發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近現代農業發展范文第1篇

一、新時期寶雞農業綜合開發的特點

(一)實現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縣區的全覆蓋。寶雞有7個縣區先后進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縣,占全市縣區總數的58%。2009年陜西省設立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縣的政策出臺后,寶雞有兩個縣區進入農業綜合開發縣行列,2011年又有3個縣區進入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縣行列,實現了全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縣的全覆蓋,為寶雞發展現代農業創造了條件。

(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類型較為齊全。項目類型涉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丘陵山區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項目、產業化貸款貼息項目、世行農業科技,省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農業、林業、水利部門農發項目等。2011年共實施各類農業綜合開發項目37個,其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32個,包括土地治理項目8 個;產業化經營補助項目4個,貸款貼息項目12個;農業部門項目2個;水利部門水土保持項目4個,水利部門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1個;新型合作示范項目1個。實施省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5個,其中土地治理項目2個,產業化經營補助項目3個。

(三)農業綜合開發投資大幅度增加。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涉及財政資金12451.40萬元,較上年9786萬元同比增加2665.4萬元,增長27.2%。其中,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撥款11755.4萬元,較上年9103萬元增加2652.4萬元,增長29.1%;市級財政預算安排370萬元,較上年增加44萬元,增長13.5%。實施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資金總量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開創了寶雞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局面。

二、寶雞農業綜合開發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創新點

(一)堅持競爭立項,集中連片開發。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從申報、評估、審批到實施,嚴格按照競爭立項的原則,從積極性高的鄉鎮村組中選擇,公開競爭,互相比對,擇優立項。立項時把集中連片作為首要條件,盡量減少土地插花分散。村組競爭立項的首要工作是調整插花地,通過土地流轉等多種措施,調整好農業綜合開發地塊和作物種植茬口,做到集中連片開發。陳倉區先后在釣渭、天王、八魚、虢鎮、陽平、周原、慕儀、賈村、橋鎮、千河、蟠龍等鎮實施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和產業化項目,累計改造中低產田45.01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5萬畝,實施產業化項目18個,累計投資25021.6萬元,其中財政資金15844.56萬元,銀行貸款1161.2萬元,群眾自籌和投工投勞折資8015.83萬元,占總投資的32.03%。項目區大面積集中連片,為發展現代農業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

(二)堅持硬件先行,配套措施跟進。水利、農業、林業等基礎設施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硬件工程。寶雞農業綜合開發把硬件設施建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優先立項,優先設計,優先施工,確保工程質量。通過農、林、水等硬件工程建設,不僅使項目區從整體形象上達到 “渠相連、路相通、林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結構優、村整潔、戶安居”的標準,而且使項目區在資源配置上更加優化。與此同時,與之配套的各項措施緊密跟進,確保硬件工程發揮最大效益。千陽縣從2003―2011年,先后在寇家河、草碧、水溝、城關、柿溝、張家塬、南寨鎮改造中低產田8.1萬畝,新打井114眼,維修機井5眼,襯砌“U”型渠道377.1公里,埋設輸水暗管80公里,砂石硬化農田機耕路150.15公里,營造農田防護林8000畝,改良土壤5.5萬畝,多項配套措施同時跟進建設,建成田成方、管成網、路相通、工程配套好、綜合治理成效大的農業綜合開發區,使農業生產條件明顯高于非項目區。

(三)堅持“一村一品”,兩類項目配合。寶雞農業綜合開發圍繞主導產業開發,注意把土地治理項目和產業化項目結合起來,以土地治理項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以產業化項目促進土地治理項目實施和專業化生產。兩類項目的同時實施,加快了一村一品優勢產業發展的步伐,提高了拳頭農產品的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岐山縣農業綜合開發將土地治理優質小麥種植與優質面粉加工、方便面加工、岐山優質掛面加工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扶持岐山秦風掛面廠,以加工廠為龍頭,帶動一大批加工專業戶,年產手工空心優質掛面3300噸,僅此年產值達到2600多萬元,安排了3000多名勞動力就業。以華祥和城北方便面等企業為龍頭,年加工方便面3500多萬箱,年產值達2.5億元,解決3500多人就業問題,并帶動了一大批板紙、紙箱等生產企業。如華祥方便面廠年產碗裝方便面5000噸、袋裝方便面3.5萬噸,年加工轉化原糧小麥4.7萬噸,帶動生產板紙3萬噸、紙箱2000萬套,年產值1.38億元,利潤676.5萬元,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67萬元,高出全縣水平1600多元。岐山掛面、方便面及岐山臊子已成為岐山縣的拳頭產品和享譽全國的品牌產品。與此同時,農業綜合開發還打造出一批一村一品專業村,先后在農發項目區的故郡、鳳鳴、雍川、祝家莊、益店、蒲村等鄉鎮建立40個塑料大棚瓜菜生產專業村,面積由2000年的10多畝發展到6萬畝,年生產反季節優質瓜菜18000萬公斤,平均畝純收入超過6000元,年總純收入3.6億元,成為岐山農民種植業收入的支柱產業。

(四)堅持機制創新,推行六項制度。寶雞農業綜合開發從項目管理、資金管理等多項制度的機制創新入手,在前期立項、項目實施、建后管護等多個環節上,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先后推行土地治理項目公示制、村組項目競爭立項制、工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縣級財政資金報賬制、大宗物資集中采購制等六項制度,使農業綜合開發管理機制日臻規范,既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又切實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實施。眉縣從1996年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以來,共改造中低產田21.3萬畝,總投資達到10277萬元。在項目施工中,縣上嚴格按照要求,對節水灌溉中如地埋管、水泵等支出較大的工程項目,實行工程招投標。縣財政局采購中心在網上招標信息,公布招標內容,并聘請縣上有關專家組成評標小組,邀請縣內外有資質的工程隊參加招標大會。通過招投標,選擇出資質較高、價位合理的施工隊伍,既保證建設用材質量,又節約開發資金、降低開發成本。

三、寶雞農業綜合開發助推現代農業發展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建設糧食高產示范田,促進全市糧食連續九年大豐收。2011年全市糧食總產達到142.52萬噸,實現糧食生產“九連豐”。10個縣區去年開展小麥高產創建,建立百畝攻關田17個、萬畝示范方21個,2012年夏田水地百畝攻關田平均畝產達到612.9公斤,萬畝片平均畝產558.1公斤,分別較上年增產3.03%和3.1%;旱地百畝攻關田平均畝產450.5公斤,萬畝片平均畝產379.8公斤,分別較上年增產13.96%和9.93%。項目區5個旱地小麥百畝攻關田和兩個萬畝示范片刷新了上年全省紀錄,其中千陽縣南寨鎮大寨村旱地百畝攻關田畝產達到491.12公斤,超過上年全省紀錄9.5%。

(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提升了全市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和農業科技貢獻率。在全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建設農業園區15個,其中省級農業園區5個、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園9個、國家級交易中心1個,目前正在申報省級農業園區26個,認定命名10個。這些農業園區圍繞畜糧果菜四大主導產業,主推13項農業實用技術和11個農業經營模式,使農業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以上。

(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推廣適度規模經營,特色產業形成了產業化經營的格局。寶雞今年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新建千畝以上連片果園示范方26個,面積30210畝;千畝以上連片高山蔬菜示范方3個,面積3700畝;建設百畝以上設施蔬菜示范方24個,面積5600畝;建設千頭奶牛場17個,畜牧小區476個,發展規模養殖戶8700戶。全市奶牛存欄超過20萬頭,蔬菜種植面積達到82.2萬畝,蘋果、獼猴桃面積分別突破100萬畝和50萬畝,渭北塬區百萬畝優質蘋果、秦嶺北麓60萬畝優質獼猴桃、川塬城郊百萬畝時令瓜菜和千隴及渭河川塬20萬頭良種奶牛四大產業帶基本形成。

近現代農業發展范文第2篇

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融合,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左右。今后五年,我國糧食生產對農業機械化的需求將保持剛性增長趨勢,糧食作物耕、種、收類機械,特別是田間管理機械需求不減,水稻、玉米和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發展空間巨大。同時,隨著農業生產呈現規?;?、集約化、產業化、標準化的發展趨勢,對大中型農機作業需求旺盛。

由于農機化能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為擴大生產規模創造了條件,正在成為人們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重要投入手段。與此相關的新型農機逐步成為人們首選。隨著一些農民從生態高效農業、農業結構調整中嘗到了甜頭,加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和艱苦創業,部分農民具備了二次創業的經濟實力。其中一些有實力的農民正在加大投資,爭做產業化發展的龍頭,對農機也提出了質優、成套、高效、實用的要求,表現出明顯的層次性和多樣性?,F代農業推進了農機行業的新發展,市場對農業機械提出了新要求。

水果生產相關機械。如挖坑、栽植、施肥類機械,果園耕耘、果樹修剪機械。隨著開發性農業的興起和基本農田保護意識的提高,現在興建果園大都以緩坡地為主,適應這一條件的中小型機械比較受歡迎,目的在于提高效率、減輕勞動強度。隨著經營者規模擴大和果品成批產出,果品加工機械成為需求熱點。如果品的分級、清洗(清選)、包裝、保鮮機械及設備大受青睞。果汁、果醬、果酒、果飲料及其系列產(食)品等的成套加工機械與設備也將有巨大的市場前景。

牧草機械與秸稈養畜機械。隨著退耕還林還草力度加大,建設生態農業提升了可持續發展能力。草地建設方興未艾,牧草種籽的收獲、播種和牧草的收割、撿拾、打捆機械出現了巨大需求。另外,隨著近年來科技宣傳力度加大和環保意識增強,人們開始認識到農作物秸稈是巨大的經濟資源,加之國家加大了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機械的補貼力度,農民購機熱情高漲,正在形成一個新興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由此引發了相關機械需求。特別是與秸稈養畜相關的配套機械,如秸稈擠絲、揉搓、切碎機,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秸稈收割、撿拾、打捆機械,秸稈青貯、氨化、微貯養畜的機械與設備等。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困擾著農業。一方面我國農業嚴重缺水,另一方面農業用水的利用率僅有45%,而以色列農業用水的利用率高達80%以上,這說明我國農業節水潛力巨大。近年來隨著科學發展觀在農業領域的全面落實,節水灌溉機械及設施備受關注。如旱作農業區的水窖蓄水及抗旱灌溉機械,尤其是坐水播種機,保證一播全苗,不誤農時,深受歡迎。果園、茶園、菜園、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的滴、滲、微灌機械及設施,在缺水地區,經濟作物微灌及滲灌設施可節水90%,創造作物生長良好的小環境,使其產量和品質大大提高。節水設施投資僅為150元/畝左右,一年即可收回投資的高效實用的短、平、快機械及設施農民需求迫切。

優勢農產品的粗加工及精深加工機械設備。我國加入WTO近10年來,很多農民瞄準國際市場,調整生產結構,緊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的茶葉、水果、蔬菜、花卉、畜產等產業,擴大生產規模,進行精、深加工,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大大提高了收入。因此,農民渴求相關機械及設備,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如茶葉采摘、炒制、成形、精制、保鮮、包裝機械;蔬菜速凍脫水及保鮮機械和運銷機械;畜產屠宰、分級及產品無菌化處理和包裝機械,具備冷藏保鮮功能的運銷機械;食用菌的生產、加工機械等。目前脫水蔬菜國際市場需求大,經濟效益好,農民要求掌握相關信息求購相關機械設備的也很多。

農村城市化及新農村建設機械。在農、畜、果、加工一體化的生態農業中,農業廢棄物能生產沼氣,解決一部分生產生活能源問題,沼氣副產品又可用于肥田、養畜,加工后的副產品再做沼氣原料,實現生態良性循環目標。這一生態系統相關的機械設備具有高效、節能、環保的綜合功能,農民很歡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的需求增加,相關的生產、加工機械和設備以及配套技術成為“熱門”。與城鎮化建設相關的小型、成套建筑機械、裝修機械、用秸稈生產裝飾板、結構板、包裝板(紙)的專用機械在農村需求旺盛。在結構上以小型、成套、符合農戶或聯戶投資能力的設備尤其受農民歡迎。冷藏、保鮮、鮮活農產品運輸等特種用途的運輸機械需求上升。

近現代農業發展范文第3篇

1.農業產業化在現代農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1.1農業產業化為現代農業提業支撐 農業產業化通過第一產業與第二、三產業的滲透、聯合,打破傳統農業生產、加工與流通相對分割的格局,形成相互促進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從而夯實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通過突出地域特色,優化區域布局,科學整合資源,培育和壯大優勢產業,進而優化產業結構;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推進農業企業向優勢農產品集中的區域聚集,可以實現規模效應,促進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

1.2農業產業化為現代農業提供組織支撐 農業產業化推動著農業產業組織形式的變革以及農業經營模式和分配機制的完善。農業產業化實行“基地+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企業”的經營發展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把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進行專業化、標準化、規?;a;龍頭企業以收購、加工和銷售農產品為主,上連農產品銷售市場,下連千家萬戶的農業生產,可以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帶動農業商品化生產。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穩定的經濟契約關系,結成經濟利益共同體,從而促進形成企農利益合理分配機制。

1.3農業產業化為現代農業提供經濟支撐 建設現代農業,既要靠國家和各級政府扶持,也要靠農業自身積累。農業產業化的推進,為建設現代農業提供了財力保證與經濟支撐。一是壯大地方財政。農業產業化通過發展龍頭企業,可以大幅增加地方的經濟產出和稅收;二是促進農民增收。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農民除了農業收入,還可以通過勞動力轉移獲得工資收入,或直接分享加工、銷售、服務等環節的部分利潤,從而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進程。農業產業化通過三個產業聯動,達到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促進過去用于工業和城市的投資轉移到農業和農村。

1.4農業產業化為現代農業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農業產業化有利于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技術,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農業產業化有利于打破農村的局限性和封閉性,使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為農業現代化吸引人才;農業產業化可以推動三個產業的整合,使一批農村建設人才在實踐中成長起來,提升農村勞動者的整體素質;農業產業化通過促進農、工、貿、技、科、教等各部門、各行業的聯動,成為現代農業產學研結合的有效載體,從而促進農業生產技術和設備現代化,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

2.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措施

2.1以工帶農,壯大龍頭企業 要瞄準建設農產品加工轉化大縣的目標,把擴大加工轉化作為推進產業化建設的首要環節、農業增效的重要內容來抓,納入新型工業化體系加以扶持,做強龍頭企業。要依托龍頭企業帶動,重點扶持標志性旗艦企業,要引導中小企業進行資源整合,避免同類競爭原料和市場;提升科技含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辦法,大力引導企業提高科技競爭力,通過建立自己的科研機構或與科研機構加強合作的方式,推進產學研結合,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2.2科學規劃,打造特色產業 要堅持“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把基地建設與主導產業的形成緊密結合起來,抓好單體成規模、總體成區域的優勢產業發展,建立各具特色的產業開發帶。

近現代農業發展范文第4篇

1 基本情況

石嘴山市惠農區聚和農機服務有限公司于2010年三月份注冊成立,注冊資金150萬元,占地面積為5000,建筑面積560m2。現有資產430萬元,擁有大中型拖拉機21臺,配套農機具32臺(套),是一個集農機作業、維修、技術培訓、信息服務、油料供給為一體的農機服務公司。主要圍繞中糧集團制醬番茄生產基地,開展全程機械化作業等服務。

2 主要做法

2.1 因地制宜、創新農機服務組織新模式

在農牧、農機部門和鎮黨委、鎮府的支持下和幫助下,2009年在原聚寶農機合作社的基礎上組建了以聚寶、尾閘、和平3個村集體投入為主體,并吸納周邊農機大戶參與的尾閘聯村農機合作社,與中糧屯河惠農農業高新農業開發公司簽訂了2.1萬畝的作業合同,經過一年的運營,效果良好。

2010年,尾閘鎮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重點,緊緊抓住中糧公司入駐惠農的機遇,在尾閘聯村農機合作社的基礎上組建了聚和農機作業公司,將原有的拖拉機折價入股,同時團結、下莊子、西河橋等3個行政村,各籌資20萬元作為股金投入到聚和農機作業公司,同時募集社會資金150萬元,新購置大中型拖拉機15臺,配套農機具21臺套,在為中糧惠農制醬番茄基地提供服務的前提下,不斷擴大服務領域。

2.2 探索尾閘“農機服務模式”,實現農民、村集體雙贏

聚合農機作業公司是由政府引導、部門支持,支部牽頭、干群參與成立的股份制農機服務公司;它引進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采用聯村合股、公司運營,訂單作業、滾動發展的機制,引領了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方向和前景,對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3 創新管理運行機制,增強服務能力

按照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積極開展以制醬番茄、牧草、玉米、小麥等作物機械化作業等服務。

2.4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營造發展環境,規范公司管理

為推動公司正規化建設,投資120萬元,新建了公司辦公室、培訓室、配件室、維修車間、庫棚等基礎建設。圍繞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及發展規劃,加大扶持力度,推動我區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在數量上增加、質量上提升、制度上規范、機制上創新,擴大發展集群,提升服務功能,增強帶動能力。

2.5 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效益

在為中糧服務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農機服務領域,促進農民收入和村集體收入穩步增長。

2.6 加強信息中介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通過農機作業公司這個載體,搜集和整理農機作業需求信息,為其它農機合作組織,農民、農業生產企業、種植大戶,提供技術信息和市場作業信息服務,積極組織開展小麥跨區作業,逐步探索向玉米、薯類、飼草等其他農作物作物跨區作業,提高農機利用率,解決家庭承包經營和機械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

3 取得的成效

3.1 提升了農機發展水平,提高了農機作業的組織化程度,推進了現代農業發展。

隨著農機作業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農機作業公司服務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寬,農機經營服務內容也擴展到糧食、脫水菜、飼草生產加工等農作物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環節,從而形成了農業規?;洜I和集約化生產,促進了服務效益穩步增長。

3.2 整合了農機資源,提高了農業機械利用率。

聚和農機作業公司是由3個行政村帶機、3個行政村籌集資金成立的股份制作業公司,它創新并完善了農機合作組織的管理運行機制,科學合理地配置農機資源,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高農機作業組織化程度。

3.3 發揮規模經營優勢,壯大集體經濟

根據農業生產需求合理安排配置拖拉機和配套農機具比例,合理安排作業任務,有力地提高了單機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該公司成立近2年多來,實現作業收入 萬元,獲利 萬元。6個村集體經濟實現年收入 萬元。

4 主要存在問題

表現在;

(1)引進購置大中型農機具和推廣新機具及發展資金缺乏。

(2)農用柴油價格一度攀升,增加了機械作業的成本。

(3)公司的管理人員水平較低。

(4)公司成員技術素質較低。

(5)農機信息化程度低,配套設施不齊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對落后。

5 今后的發展建議

近現代農業發展范文第5篇

現代農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F代農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對于改善當前農村的經濟狀況和農民的生活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后需要進一步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通過科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F代農業發展的內涵中包含著技術創新的內容,現代農業就是需要通過科技創新改善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的發展?,F代農業生產中的科技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作物品種的創新??萍紕撔率峭苿愚r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當前的農業生產中開發的新品種日益增加,像新的雜交水稻,抗蟲棉等等農作物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不僅僅提高了生產量,同時也增加了經濟效益。二是農業生產方式的創新能力。農業現代化生產中逐漸采用機械化生產,傳統的耕作方式既影響了生產效率,同時也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通過技術創新和機械化生產,現代農業生產中大量的人力資源得到解放,能夠更好地投人到農業生產管理中,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三是農村信息化建設。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機,農村發展中需要進一步重視信息化建設,通過網絡技術的運用,有助于促進農產品的銷售,加強農村與外界的聯系,更好地實現農業的信息化建設?,F代農業的信息化建設同樣也有助于生產技術的推廣,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更好地適應農業生產效率和水平。現代農業發展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和農業生產知識,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3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效率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現代農業生產重視農村環境的生態化建設,注重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產中需要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F代農業的發展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不僅僅需要促進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同時還需要重視資源的節約利用?,F代農業生產中一方面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土地資源在農業生產中占據著最重要的位置,土地資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一旦破壞將會導致整個農業生產的停滯,農業生產中需要制定出相應的土地管理規范,針對一些浪費土地資源或者是土地資源開發不當的行為進行嚴厲懲處。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需要提高其有效利用效率,減少資源的浪費現象。對耕地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實行農作物的交叉種植,保護耕地資源的肥力。另一方面豐富農作物的品種。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業種植作物比較單一,這種單一的經濟結構不僅僅不利于經濟效益的增加,同時也不利于農村生態環境的發展。通過豐富農作物品種可以有效地改善當前的經濟結構,同時也有助于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現代農業生產注重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注重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現代農業生產中需要不斷調整農產品結構和農業生產結構,通過發展養殖業,種植業等等經濟形式,不斷完善農村的經濟結構,實現現代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4結論

相關期刊更多

氣象研究與應用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

寶石和寶石學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教育部

化學分析計量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黔江区| 宜川县| 辛集市| 永兴县| 乌海市| 海伦市| 屏南县| 许昌县| 宜阳县| 许昌市| 长海县| 林口县| 桐乡市| 乐昌市| 宜阳县| 金山区| 汝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钦州市| 朔州市| 拜泉县| 万荣县| 沽源县| 南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吴桥县| 台江县| 长葛市| 宝坻区| 宜都市| 乐清市| 古交市| 柳州市| 衢州市| 彩票| 罗甸县| 潢川县| 襄汾县| 蕉岭县|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