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社交媒體輿情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云計算 數據 服務平臺
中圖分類號:TP3
長期以來,互聯網輿情是人們所關注的重點。通過網絡所、傳播、共享的輿情信息,是展現廣大人民群眾心態、體現政府能力和信心的重要手段。隨著當前社交網絡、移動網絡等新型互聯網平臺的出現,目前對互聯網輿情服務的要求正在日益增強。
現有的互聯網輿情監測評估系統在語義處理上采用基于關鍵詞的技術,其在網頁處理上直接的局限表現在不能有效地進行實體識別,影響了主題定義的質量,導致系統在熱點追蹤、文本分類等核心功能的實現質量不高;在數據處理能力方面,由于系統運行在能力有限的物理分割服務器上,導致海量輿情數據的分析能力不足[1]。本文引入語義計算[2]、云計算[3]、主題檢測等技術,為輿情分析提供了強大的數據采集、存儲和處理能力,可以依據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不同的輿情分析能力和服務。
本文所提出的針對互聯網中出現的新型移動平臺、社交平臺、輿情數據海量化等新興狀態,采用云計算技術、社交網絡分析技術、語義計算技術、文本流主題檢測技術、垂直搜索引擎技術等在內的多項新型技術,針對多樣化和海量化的輿情數據展開監測和評估,并通過云計算所具備的全新計算架構,針對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按需計費、可定制和可彈性管理的商業服務模式,最大程度上契合用戶的需求并降低用戶的使用費用,通過空間、虛擬機和輿情評估模塊定制等跳過用戶自行投資信息化硬件建設的成本,為用戶提供低價優質的全新輿情監測與評估體驗。
1 整體方案
下面,本文將分別從輿情檢測技術、云計算平臺架構、輿情傳播分析技術等三個方面闡述本文所提出平臺的技術方案。
1.1 輿情檢測技術
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1)信息采集:主要完成網絡輿情信息的采集工作,用戶可以通過指定站點、頻道、時間范圍等對這部分功能進行定制。信息采集主要通過Crawler對網頁進行采集,或者通過專用DB導出工具,直接掛接到站點的服務器上實現輿情信息的高效采集。(2)用戶接口:允許用戶采用專門需求對自己的評估監測需求;允許用戶專業特點、應用體驗對系統的功能重新進行定制;完成輿情監測評估的報告的反饋呈現功能。(3)輿情監測評估控制:對監測評估需求進行語義解析,并據此調度監測評估程序庫的程序,來完成監測評估結果,而后將結果以圖形、表格、文字報告等形式反饋給用戶。
1.2 云計算平臺
云計算平臺主要分為四個層次:基礎資源服務層(即IaaS層)、數據服務層(即DaaS層)、平臺服務層(即PaaS層)和軟件服務層(即SaaS層)。在這四個層次中:(1)IaaS層:基礎資源虛擬化、基礎資源動態負載平衡、超大規模高速網絡聚合帶寬技術、云安全控制。(2)DaaS層:基于ETL的海量輿情實時信息處理、大規模輿情信息文本流分類管理、海量輿情數據安全防災管理。該層中將通過結構化數據庫(Oracle)和非結構化數據庫(HBase和Hive)等同時管理存儲數據。(3)PaaS層:標準接口管理、異構數據交互與轉化、服務部署、任務分配與平衡。該層中將部署節點控制器、集群控制器等實現平臺管理。(4)SaaS層:統一訪問門戶、輿情采集、管理與分析挖掘應用部署。
1.3 輿情傳播分析技術
當重點聚焦當前輿情傳播中的用戶社交關系的分析和處理:(1)用戶社交關系路徑獲取與分析技術:實現不同ID情況下用戶身份的統一識別和認證;繼而對用戶的網絡社交關系、社交圈等進行記錄和分析,從而獲取用戶對于每一個輿情主題的傳播路徑等。(2)用戶社交關系的計算基礎技術:該技術為用戶社交關系、社交圈、社區身份等信息提供可計算的邏輯基礎,從而使每一個用戶的社交關系、身份信息等具備可定性或定量計算的可能。(3)用戶關系在輿情傳播中的路徑和影響力預測技術:該技術可計算并預測不同程度和性質的用戶關系可能會導致輿情主題的傳播方向,傳播對象和傳播群體;同時可針對不同用戶關系,預測這些關系和路徑對輿情主題傳播可能產生的附加影響力。
2 關鍵技術
本文所提出的輿情數據服務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核心技術。
(1)大規模網頁信息采集、網頁信息抽取、文本實體識別技術:通過構建云計算平臺,利用云計算技術實現計算資源整合,并進一步利用虛擬機動態分配、網絡節點分布式計算等實現大規模網頁輿情數據的爬去的采集;利用語義計算、垂直搜索引擎技術、文本過濾、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等實現了網頁信息的抽取與文本實體識別,最終完成輿情信息的采集、分類、抽取等功能。
(2)基于云計算的大規模、分布式輿情信息分析處理能力:在云計算平臺下,劃分出專門的虛擬機,通過云平臺下MapReduce并行算法,完成輿情信息的漢詞切分、語料分析、主題提取和分類、輿情情感計算,最終實現輿情信息的分析處理功能。
(3)基于社會關系的移動社交網絡(微博等)信息輿情傳播模式分析技術:依據互聯網媒體平臺中用戶的社會關系,對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等媒體中所出現的輿情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利用用戶社會關系實現對輿情傳播模式分析,最終完成主題傳播跟蹤、輿情影響力評估、輿情預測等功能。
(4)大規模輿情文本流主題檢測分類技術:針對互聯網大規模文本流輿情數據,利用在線輿情文本進行主題建模技術、在云計算平臺進行自動的非監督學習,對輿情文本進行分類、檢測等。
3 結語
本文提出一種以云計算、語義計算、用戶關系計算、文本流主題檢測等技術為基礎,克服了傳統輿情檢測系統僅僅依賴于關鍵字、詞頻等統計手段的缺點,同時涵蓋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等不同傳統和新興網絡載體,以面向服務的互聯網輿情監測評估系統作為主,并向行業應用以及個人應用服務。
參考文獻
[1] 鄭魁,疏學明,袁宏永.網絡輿情熱點信息自動發現方法[J].計算機工程,2010,36(3):4-6.
[關鍵詞]情報學;大數據管理;輿情分析;課程建設
1情報大數據管理前沿問題研究課程的組織
情報大數據管理前沿問題研究作為現代情報學的核心課程之一,把適合軍隊信息化發展的網絡輿情研究新理論與實踐成果融匯到教學內容之中,能夠架構起深度的教研內容體系,是培養情報學高級專業人才的重要方式。
1.1建設理念與設計思路
情報大數據管理前沿問題研究課程,建有情報研究方法與情報整編、信息管理和大數據挖掘、信息建模和社會網絡分析、信息內容安全與保護技術、情報獲取理論與輿情采集系統研究、情報分析理論與輿情處理系統研究、情報檢索理論與輿情服務系統研究等專題。該課程是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情報管理研究方向研究生的重要專業課。根據軍隊信息化建設和我國情報管理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該課程對培養學員信息管理工作理論素養和信息技術,加強學員情報管理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依據我國圖書情報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專門情報管理人才為目標,遵循課程教學規律,貫徹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思想,堅持因材施教,突出教員主導、學員主體,改變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實施啟發式、研討式、案例式和能力訓練等多種教學方式,實現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有機結合。設計思路是深化情報學教學改革,認真貫徹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內容,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系,既要充分講透教材,又要擴充前沿內容,把網絡輿情分析與信息技術的理論與實踐成果融匯到教學內容之中,架構合理的教學內容體系。實現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統一;創新教學方法,積極實施研討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充分調動學員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提高教學質量。
1.2課程目標與內容標準
數字環境下情報管理正在經歷從宏觀層次的文獻向微觀層次的情報、知識和信息轉換。情報管理越來越關注信息獲取、信息分析、網絡信息管理、數據庫和信息內容安全等方法和技術,也越來越關注信息管理系統、情報網站系統、輿情分析系統等的研究。本課程圍繞情報管理的總目標,介紹情報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專門情報與情報整編研究、信息管理與情報技術研究,重點研究網絡輿情的情報獲取、分析和服務。精選代表性論著和專題核心文章布置研究生認真研讀,選擇部分專題進行研討和技能訓練。按照培養需求,不斷完善專題內容,以進一步加快研究生適應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內容標準就是通過情報大數據管理前沿問題研究的教學,要求研究生對情報管理方法有一個比較系統的高層次理性認識,從研究和應用的多個層次上了解和熟悉情報管理的先進設計和先進技術。學習內容分為以下8個環節:情報管理前沿研究概論;情報研究方法與情報整編研究;情報工作中的信息管理和大數據挖掘;情報工作中的信息建模和社會網絡分析;情報工作中的信息內容安全與保護技術;情報獲取理論與輿情采集系統研究;情報分析理論與輿情處理系統研究;情報檢索理論與輿情服務系統研究。
1.3教學實施方案
依據內容標準制定的8個環節,給出以下實施方案。教學要求總體是:教學內容緊跟發展趨勢;以教員課堂講授、經典文獻導讀、交流討論和課外閱讀研究為主,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為:①情報管理前沿研究概論。掌握情報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前沿研究;理解和掌握學重點是涉情報報管理理論前沿的基本問題。②情報研究方法與情報整編研究。掌握情報研究方法的基本要素;理解情報研究方法在軍事情報研究中的應用;熟悉軍事情報整編的研究。③情報工作中的信息管理和大數據挖掘。掌握情報管理的基本技術;理解情報工作中的大數據挖掘問題。④信息建模和社會網絡分析。理解信息建模的基本原理;掌握社會網絡分析的一般方法;了解情報工作中的信息建模和社會網絡分析。⑤信息內容安全與保護技術。理解信息內容安全與保護的一般技術;了解情報工作中的信息內容安全與保護。⑥情報獲取理論與輿情采集系統研究。掌握涉情報報獲取的基本原理;理解輿情采集系統的建設和功能;理解輿情采集系統的實現機制。⑦情報分析理論與輿情處理系統研究。掌握輿情情報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解輿情處理系統的建設和功能;理解輿情處理系統的實現機制。⑧情報檢索理論與輿情服務系統研究。理解和掌握涉情報報服務的基本原理;理解輿情服務系統的建設和功能;理解輿情服務系統的實現機制。
1.4教學組織與論著研讀
通過基本著作閱讀,編寫教學實施計劃,制作多媒體課件,設計能力訓練方案等工作,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組織采用講課和研討為主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把課堂講授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做到教學相長、雙向互動,提高研究生開發和管理信息數據庫、輿情分析系統,以及掌握相關應用技術的能力。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課余時間,有計劃地組織研究生對有關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操作和分析;個別專題內容按任務和對象需求進行調整和選擇;課程進行期間組織學員進行研討;圍繞教學,組織好討論、答疑等活動,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輿情應用系統的開發。授課教室具備現代多媒體教學條件,原型系統研發具備網絡連通的教學條件??己藘热葜饕茄芯繄蟾鎸懽鞒煽兒推綍r成績。基本閱讀著作,教材是筆者所編著的《網絡輿情分析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版)。參考文獻主要包括張曉軍《美國軍事情報理論著作評介》、劉慧等《軍事信息資源管理理論與方法》、王能斌《數據庫系統原理》、薩師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3版)》、周榮庭《軍事信息管理概論》、傅會民等《軍事信息技術》、馬費城等《信息管理學基礎》、肖占中《軍事信息管理》、劉繼賢《軍事管理學》、黃曉斌《網絡信息挖掘》、史忠植《人工智能》、劉瑞挺《信息管理實用技術教程》、翟延富《數據庫與網絡技術》、樊月華《Web技術應用基礎》、方興東《網絡輿情藍皮書》等。
2情報大數據管理前沿問題研究課程的實踐
情報大數據管理前沿問題研究課程,實踐環節系統地探研涵蓋網絡輿情采集、網絡輿情處理和網絡輿情服務的情報大數據管理技術,并構建其演示訓練系統,力求在學術上拓展情報學科領域的研究空間和深度,提高相關知識和成果的利用水平。該課程實踐方法的核心之一是深度融入網絡輿情分析技術,以下闡述相關教研內容。
2.1能力實踐綜述
主要研究互聯網上主題輿情的分析技術,以網絡環境下信息組織理論體系和信息智能處理技術為基礎,將國內外先進的知識技術運用于網絡輿情智能化分析的全過程,促進圖書情報界在網絡輿情采集、處理和服務方法與技術領域的深入研究。一是網絡輿情的智能化采集。網絡輿情情報規劃與獲取研究,主題網絡輿情的語義特征抽取研究,輿情網頁內容和鏈接相關性的判定研究等;二是網絡輿情的智能化處理。主題網絡輿情的本體構建研究,語義層的輿情信息聚類和分類研究,基于情感本體的輿情傾向性分析研究等;三是網絡輿情的智能化服務。輿情事件網頁內容的詞匯關聯分析研究,基于網絡論壇的輿情話題追蹤研究,網絡輿情檢索系統中的查詢主題分類研究等。
2.2課程實踐之一:網絡輿情的信息采集
網絡輿情的信息管理。包括:①網絡輿情的信息采集。網絡輿情的采集方法、搜索引擎的研究進展、網絡信息的分類及其抽取。②輿情話題的搜索技術。話題搜索的基本原理和技術、主題爬行的實現。③網絡輿情的信息處理。網絡輿情的處理方法、網絡輿情的信息內容分析。④網絡輿情的內容分析與服務。知識技術及其應用、主題輿情內容分析框架。⑤基于社交網絡的輿情傳播動力學性質。網絡輿情信息抽取和整理。包括:①輿情網頁的結構特征與分塊處理。話題標記和頁分塊、內容分塊、布局分塊、結構分塊。②基于主題爬行的輿情網頁分塊。網頁的預處理、網頁分塊的特征提取、輿情內容塊的整合。③主題網絡輿情的語義特征抽取。網絡輿情語義的特征、特征抽取及其改進、網絡輿情的情報獲取與整合。網絡輿情的情報價值與情報支援;網絡輿情情報支援系統。
2.3課程實踐之二:網絡輿情的信息分析
輿情網頁與話題相關性的判定。包括:①內容相關性的判定方法。元數據方法、鏈接標簽數據方法、鏈接結構分析方法、頁面語義信息方法。②鏈接相關性的判定方法。、主題鏈接上下文信息提取、基于語義相似度計算的鏈接判定。③輿情網頁內容相關性的分析。主題特征的選擇、待識別網頁模型的建立、話題文本識別算法的選擇。④輿情網頁鏈接相關性的分析。基于信息鏈接關系的分析、增加主題分析的改進算法?;诒倔w的網絡輿情分析。包括:①通用本體構建的幾種方法。②基于本體的主題網絡輿情知識模型。輿情的本體知識源、本體的主題輿情構建策略、知識模型中的本體庫架構。③主題網絡輿情本體的實現方案。本體構建的規則、本體的實現步驟、一個輿情事件的本體實例。基于情感本體的網絡輿情傾向性分析。包括:①網絡輿情的傾向性分析。②網絡輿情傾向性識別方法及比較?;谖谋痉诸惖膬A向性識別、基于語義規則的傾向性識別、基于情感詞的傾向性識別。③情感本體的構建方法。領域語料的情感概念選擇、基于情感本體的領域語料整合多情感概念的情感本體構建、本體話題構建。④基于情感本體的主題輿情傾向性分析。特征詞情感傾向度、增加程度級別的特征詞權重、基于情感本體的傾向性分析。⑤網絡輿情傾向性分析實驗與結果分析。
2.4課程實踐之三:網絡輿情的信息服務
筆者每每最愛讀袁道唯博士的卷首語,透過袁博士在服務體驗過程中的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學會從客戶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獲取服務的過程中思考管理問題,在管理的過程中換位思考,從客戶感知來完善服務。
記得2011年11月刊中袁博士以《社會化客戶接觸新紀元》注1 為主題的卷首語中說到:隨著互聯網時代更多的權力向客戶轉移,客戶服務不再是企業單一主體的事,其結果更多會和特定人群以及平臺有關,客戶與客戶間的自服務、互服務更為普遍。如今這些話正在一一應驗,社交媒體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溝通平臺,上海聯通客服中心也在2011年的11月成立了多媒體客服中心并先后開通了3G視頻客服、在線客服、掌上客服、微博客服、百度知識庫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服務模式,在拓展自助服務、互動服務上付出了諸多的努力。其中掌上客服實現10010客服熱線IVR可視化查詢、業務在線咨詢、訂購一站式服務、人工語音交互服務,結合手機同步推送音頻、視頻等功能,并及時對接集團全國知識庫提供檢索服務,力爭將“掌上客服”打造成為客戶3G智能手機終端上一項具備全業務服務功能、自動和人工服務兼具的熱線服務新渠道;微博客服則以積極主動、開放誠信的態度融入到用戶之中,對用戶通過微博發起的各類咨詢投訴30分鐘內給予響應并處理。同時通過開展輿情監控對用戶的潛在需求提供主動服務,對負面不實言論予以澄清說明。另一方面,微博客服還將用戶的聲音及時客觀地傳遞到公司管理層,通過每周要情分析、每月輿情分析持續推動服務流程改進。如今官博活躍粉絲比例超過 90%,獲得各類微博表揚600余條,其中萬粉名博表揚50余條,逐漸成為一個與用戶真誠溝通的平臺。此外上海聯通率先在聯通集團內試點基于百度搜索的“聯通百度知道企業平臺”,打造準行業知識庫。具體來說,就是利用搜索引擎極大的客戶覆蓋范圍將業務信息傳遞到客戶手中,同時利用企業平臺在線實時回答客戶提問、實現服務交互。
還有,《思考大數據時代的數據信息管理》注2 一文中“改善客戶生活工作的一系列新型應用一定是建立在客戶行為洞察基礎上”的觀點與我們管理者的戰略不謀而合,在今年,上海聯通客戶服務中心開始探索智能語音分揀系統,將熱線服務錄音轉化為結構化的索引信息,不僅為問題分析和運營改善提供數據支撐,同時更為公司決策提供有價值信息。今年3月起,我們邀請廠商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完成多次智能語音分析系統軟件的POC測試,包括客戶來電原因、重復來電、超長電話、市場活動等專題分析,突破性地嘗試通過客戶的主觀感受和關鍵字索引來進行識別分類,從而得出影響客戶服務感知的主要因素并據此優化和完善業務流程,為提高客服中心運營能力和服務質量提供了大力支持。
其實在《客戶世界》中還有太多太多精彩的文章、論點帶給我們新視野、新想法,它們猶如燈塔般為客服中心的發展引航指路。在這個平臺中,大家抱著將呼叫中心產業做大做好的一片赤誠之心互為分享經驗,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十年時光,從而促使這個行業緊跟時代步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最后,再次祝賀《客戶世界》十周年慶典,祝?!犊蛻羰澜纭纺軌蛟睫k越好!
以手機網民為代表的新媒體網民可以隨時隨地在微博、QQ、論壇等平臺和瀏覽信息、發表和分享意見。移動互聯網絡使得網民利用生活中碎片化時間參與重大輿情互動成為現實,并且使得廣大農村地區人民群眾跟進和融入網絡輿論話題成為可能。近年出現的“隨手拍”活動,把移動互聯的功效發揮得較為充分。如影響較大的“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活動中,各地網民紛紛將疑似乞討兒童照片上傳至微博。同時移動終端在突發事件中具有其他媒介難以比擬的“現場直播”優勢。如在“7?23”動車事故中,手機微博在第一手事故信息及時發出和交流中起到重大作用。另外在在上海“9?27”地鐵事件中,相關部門和救援人員利用手機傳播現場資訊,同時官方微博“上海地鐵”(粉絲112萬人 )及時配合相關信息,對于事故的妥善處理和輿論澄清起到積極成效。
(三)社交服務網站(SNS)日益在突發公共事件中推波助瀾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Milgram于1967年創立了“六度分割理論”,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后來有人根據這種理論,創立了面向社會性網絡的互聯網服務,通過“熟人的熟人”來進行網絡社交拓展,即社會性網絡服務(SNS)。根據艾瑞咨詢網民網絡行為連續性研究系統iUserTracker數據顯示,2012年Q3社區交友類服務用戶規模達到4.22億人,不斷保持平穩增長。目前社交服務季度覆蓋人數遠超新聞資訊類服務,與搜索、視頻和即時通訊三大網絡服務相當。艾瑞咨詢分析認為,社區交友類服務已經成為中國網民最常用的服務之一,社區交友類服務進入穩定發展的成熟期。社交網站具有大眾傳播和私人通信的雙重特性,信息只在個人圈子里流轉,具有較強的私密性,不便于站方和政府部門監管。因此在突發事件當中,在其他開放式傳播的站點中屏蔽相關信息后,社交服務媒體將成為信息的主要傳播陣地。
艾瑞咨詢分析[2]認為,社交網站網絡暴力事件越來越多,許多人通過社交媒體促成大規模集體活動來表達自己的政見,其原因在于社交網站覆蓋廣,傳播快,并且事件爆發后能夠輕易逃避責任。如從2011年英國“倫敦大騷亂”到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到西亞北非“茉莉花運動”。在國內社交服務網站同樣具有其他媒介難以具備的信息傳播通道隱蔽性。如2011年5月呼和浩特市“街頭騷亂” 和大連PX“集體散步”事件中,各網站和搜索引擎對此事件相關信息進行了屏蔽,但大量的信息卻在社交網站中得到了廣泛傳播。
(四)博客深度分析優勢猶存,輕博客仍待發展
隨著人們快餐式生活和工作方式的發展,博客由于其寫作的“費時費力”、互動的單一性和大量簡單復制粘貼帶來大量重復垃圾信息的堆砌,博客的議題和傳播功能有不斷弱化趨向。同時微博也存在信息過于碎片化及大量信息含金量不高,造成介于博客與微博之間的產品,取消了字數限制的輕博客走進我們的視線。在國外,美國輕博客網站Tumblr 2012年10月的頁面瀏覽量已經從年初的150億增長到200億,其月頁面瀏覽量的年增速超過30%。近年國內輕博客網站的數量一直在迅速增加,然而諸多輕博客網站一直難以得到大家的公認,例如輕博客網站博游吧、盛大許朝軍創辦的點點網,以及盛大網絡富微博社區“推他”,無論是從用戶體驗上,還是從功能上,都難以達到微博和博客的綜合優勢的標準,讓用戶并沒有體會到興趣愛好和交友為一體,不被廣大網友所認知,這是所有輕薄客急需解決的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等待市場的考驗和廣大網友的認可。
(五)論壇/BBS在突發公共事件輿論表達中逐步弱化
幾年之前,“芙蓉姐姐”、“天仙MM”等網絡紅人相繼現身論壇,“賣身救母”、“饅頭血案”、“虐貓事件”等熱點事件點爆BBS,BBS成了新聞“猛料”的集散地。然而從2010年開始,隨著微博時代的開啟,BBS在新聞熱點曝光方面的功能就已開始弱化,網民爆料與傳播首選微博。尤其是近年作為BBS主力的校園BBS的境遇可見一斑,2011年底復旦大學BBS “日月光華”(網絡論壇)的66個版面因人氣低迷被列入關閉考察名單,同時上海交通大學的“飲水思源”、同濟大學的“同舟共濟”等BBS站點也都面臨著用戶人數縮減的局面。2011年10月發生的“湄公河中國船員遇害”事件,國內最先是由網友在天涯社區爆料,隨后微博上對該信息進行大量轉載并形成熱議,而尋找新聞事件素材的也多從論壇轉入微博追尋,而對于天涯社區最先披露這一事實則較少提及。BBS影響下降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用戶的媒體使用習慣變化;另一方面在于BBS所使用的telnet網絡協議是開發較早的一種網絡系統,其功能較為有限,界面的方便、美觀程度也無法與當前基于瀏覽器的論壇、微博、SNS網站相比,同時其不能顯示圖片,文字內容的容量亦有限定。當然,由于論壇/BBS所具備的深度分析、挖掘和溝通等優勢,能對紛繁雜亂的輿論進行梳理和價值導向,以及使用習慣等因素,BBS還會繼續發揮其短期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隨著其自身的不斷升級完善以及微群等應用的發展,今后可能出現新的“并存、融合、互補、創新”局面,因而出現融合BBS和微博特性的新的媒介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錦旗.中非制度化公民參與的邏輯[Z].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2] 王慧嫻.艾瑞視點:2011年社交網站成澳大利亞主要網絡暴力平臺[DB/CD]. http://,2012-04-13.
走下“神壇” 接上地氣
活動發出后,數十家央企陸續通過微博和微信加入到“賣萌”行列,為了“比萌”也是“蠻拼”的:中石化成了“小石頭”;寶鋼是“小寶”;神華集團叫“小神龍”;五礦集團叫“小達”;三峽集團是個萌妹子,閨名“小微”……并用甄體、藍精靈體、聚美優品體、元芳體等網絡流行文體,甚至方言公司動態,談論公共話題,更有甚至還推出了自家的清新可愛的卡通形象,網友直呼“萌翻一片”。
一向“高大上”的央企為何開始賣萌了?
活動的舉辦者――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賬號是“國資小新”)稱,在國資、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國資系統亟待甩掉背負已久的諸如壟斷、高薪等標簽,贏得公眾的信任與尊重,同時,也需要以容易被接受的方式來輸出他們改革創新的成果。
從名稱到語氣,從前的“大哥大”們投身于賣萌事業并將其拓展到各項領域。不久,航天科工在其官方微信了《九天攬月―嫦娥玉兔歷險記》,這是香港科學館“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展”的開場動畫片,該片造型逗趣、語言詼諧,在微信上被廣泛轉發。
隨即,中國南車動畫《高鐵的前世今生》,用幽默的語言、網絡的畫面解析高鐵,網友認為這一舉動很好地改變了“鐵老大”的呆板形象,“漲姿勢”、“萌萌噠”!
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做了一組漫畫《供電歐巴的時間去哪兒了?》,講述一線供電工人一天的辛勤勞作,兩天時間就被轉發2000余次,被很多網友點贊。
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蘇桂鋒表示:“國企和老百姓的距離太遠了,通過新媒體的傳播,國企漸漸脫去‘高大上’的外衣,和公眾真誠、平等地溝通?!?/p>
央企創新“代言人”
“今年夏天,清風起吟,荷香四鄰,我們都是小新,我們一起清新,一起創新……”“國資小新”的這條微博在網上掀起了“小新體”熱潮。
作為國資監管者的國資委,其官方微博“國資小新”也是一個萌角色并受到網友喜愛。“國資小新”執行團隊負責人、國資委新聞中心網絡處處長閆永介紹,他們要努力將“國資小新”人格化,貼上“有血有肉、親民、真誠、專業、清新自然、勇擔責任”的標簽。
國資小新也遇到過挑戰。去年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在被宣布接受調查的幾天里,“國資小新”的每一條微博后面,幾乎都有網友問及“蔣主任”?!爸魅伪蛔チ税捎H?”“你們老大被抓了,有啥感想?誰會是繼任者?”“求證你的老板的事?”“小新你好淡定啊……”
閆永說,“在這些問題上,我們失聲是不對的,公眾是有期待的。我們必須主動發聲,不主動馬上就變被動,這很關鍵?!?/p>
眼下,國資、國企遭遇多種質疑論調,包括高薪論、私有化論、壟斷論等。在這種情況下,國資委以及各大央企開通微博、微信,希望能更好地和公眾溝通、為用戶服務、受社會監督,構建陽光國資、透明國資。
“我們一手抓內容,一手抓安全。內容上講究有用、有趣。安全方面,我們的微信內容要經過層層審核。賣萌要有度?!蹦辰鹑谘肫笮旅襟w負責人稱。
“平常要多說,出了事也要說”
近兩年來,國資委新聞中心組織央企召開了多場輿情分析例會、新媒體培訓,引導央企用好新媒體。比如在培訓中會現場布置作業,針對某個事件寫一條微博,然后請專家點評?;蛘?,分小組進行微信公眾號整體解決方案的設計,再互相PK。甚至還會教授央企如何在國外社交網站,如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上宣傳自己的品牌。
“我們鼓勵央企多說,平常要多說,出了事也要說。平常多說為了培養公信力,關鍵時刻才能發揮作用?!眹Y委新聞中心網絡處副處長李紅茹說。
根據輿情監測,2013年涉及國資監管、央企、國企的報道,其中負面報道占比12.82%,但絕對值達到80多萬條,而且其穿透力、破壞力遠大于正面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
央企負面輿情集中于腐敗、虧損、安全事故、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產品服務質量、壟斷暴利等領域。正面輿情則關乎社會責任、科技創新、公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