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德育的基本功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智能化開關柜;結構;功能;方案
智能化開關柜的概念“智能化開關柜”與計算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傳感器技術、網絡通信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等的發展密切相關,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智能化開關柜作為基本元件,是電網運行自動化、工廠自動化(FA)、過程控制自動化(PA)、智能大廈等自動化系統的組成基礎,由此形成的供電系統是自動化供電系統,即智能化供電系統。
一、智能化開關設備的發展
1.智能化低壓開關設備380V、660V的智能化斷路器是目前比較成熟的產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其智能控制單元可以包括以下功能。
(1)監測電網的運行狀況。
(2)監控負載:當運行電流超過整定值時,可按反時限特性發出。
(3)故障記憶功能:記住斷路器分斷時的狀態。
(4)自診斷功能:當分斷次數或溫度超過設定值時,可發出報警信號。目前,相對低壓設備本體而言,具有上述功能的智能控制器價格比較昂貴,大多數生產廠家都將各功能分開,制成相應模塊,用戶可根據需要自由選擇。根據對用戶的調查,“監控負載”是最感興趣的功能。
2.智能化高壓開關設備(110kV及以上)高壓開關設備(110kV及以上)的智能化近年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帶有智能單元的SF。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簡稱GIS),已經在很多變電站投入使用。出于運行環境的考慮,目前高壓開關設備的智能單元仍局限于收集各種信號,通過接口與變電站微機監控系統進行通信,以及實現GIS內的斷路器與其同一間隔內的隔離開關、接地開關、故障關合接地開關的可靠聯鎖。
二、智能化開關柜的特點
智能化開關柜是在常規開關柜上安裝一個控制/保護智能單元,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現代傳感器技術,實現測量、計量、保護、控制、記錄、顯示、通信、開關柜狀態在線監視與故障診斷。
開關柜應具有與變電站監控系統、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或智能配電系統進行通信的功能。將開關柜控制/保護智能單元的通信接口與上位計算機相連,應用現場總線技術,可組成分布式、網絡化的智能配電系統。
智能化開關柜技術目前尚處于研究開發與應用初期階段,有些技術難點尚未很好地解決,特別是開關柜在線監測的傳感器技術有一定難度。目前,能達到應用水平的智能化開關柜主要是開關柜二次功能的微機化替代常規的二次設備。
三、智能化開關柜的結構
目前的智能化開關柜主要是用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控制/保護智能單元(或稱為分布式自動裝置)取代傳統二次回路,并配備相應管理系統軟件的開關設備。其共同點是用微機完全替代常規二次設備。它簡化了二次接線,提高了安全可靠性能,易維護,功能強;具有通信接口,為實現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和無人值班提供了基礎。
控制/保護智能單元一般都以單片微機為核心,加上模擬量輸入通道、開關量輸入通道、脈沖量輸入通道、開關量輸出通道、液晶顯示屏幕、操作鍵、通信接口以及電源等。
1.模擬量輸人通道
直接與一次電流互感器TA(0—5A)和電壓互感器TV(0—100V)接口。電流電壓變換采用專用高性能的小TA、小TV,強電的電流0—5A、電壓0—100V通過小TA和小TV轉換成0—5V電壓信號(或4—20mA電流信號),通過低通濾波器和采樣保持器,送人A/D轉換器。采用交流采樣技術,利用合適的算法算出電壓、電流的初相角、幅值及頻率,派生計算出P、Q和功率因數等參數。
2.開關量輸入通道
采用光電隔離等抗干擾技術,來監視開關柜各種位置信號及斷路器狀態信號、操動機構儲能信號及操作閉鎖信號。
3.脈沖量輸入通道
采用光電隔離等抗干擾技術,供脈沖電度表電度計量用。
4.開關量輸出通道
采用光電隔離技術供斷路器分、合閘操作用,并具有控制回路斷線操作、操作電源失電信號的發生功能。
四、智能化開關柜的基本功能
1.測量功能。
(1)電網電壓;
(2)線路電流;
(3)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素、電網頻率等;
(4)有功電度計量、無功電度計量。
2.保護功能。
(1)線路保護速斷、過電流、接地、重合閘、低頻等保護。
(2)電力電容器保護速斷、過電流、接地、過電壓、低電壓、不平衡電壓、不平衡電流等保護。
3.信號斷路器分、合閘位置;小車(高壓開關柜)或抽屜單元(低壓開關柜)位置信號;彈簧操動機構儲能狀態;接地開關分、合位置;閉鎖信號、重合閘閉鎖;閉鎖控制回路失電及斷線等。
4.控制斷路器的分合閘控制。
5.故障錄波記錄故障前后2s(可選)內各相電壓、線路電流、零序電流波形,并具有讀出功能。正確讀出每一時刻的幅值及相互關系。
6.遠動通過通信網絡,實現遙測、遙信、遙控、遙調“四遙,功能。
五、智能化開關柜的設計方案
1.硬件系統總體結構
智能化開關柜是在常規開關柜上安裝一個控制/保護智能單元。控制/保護智能單元由單片機系統、模擬量數據采集系統、開關量輸入朋出、串行通信接口、硬件時鐘與自復位、人機對話及電源等模塊組成。
單片微處理器(單片機)系統是控制/保護智能單元的核心,它由CFU和砌M、EPROM、E2PROM等擴展芯片構成。
對于智能型開關柜,可采用8位或16位的單CPU結構,國內目前大都采用16位CPU。由于測量和保護的數值計算量大,并要記錄故障發生前后的波形,所以外擴一片RAM 6264。E2PROM 2817A用于存放保護定值和裝置運行控制字等信息,可就地或遠程調整修改。
2.模擬量輸入通道
控制/保護智能單元要采集的信息包括交流模擬量和開關量。模擬信號來自電流互感器(TA)和電壓互感器(TV),但這些互感器的二次電流和電壓量不能適應模數變換器(ADC)的輸入范圍要求,故需對它們進行變換。同時,智能單元還要與強電系統隔離。模擬量輸入通道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隔離變換和電壓的形成一般采用各種中間變換器來實現。但是,常規的變換器體積較大,控制/保護智能單元通常要使用多個這類變換器,這對于要安裝在開關柜儀表門上和開關設備小間隔內的智能單元來說,顯然體積太大。可以采用一種微型互感器。對于電流測量的隔離變換與電壓形成采用微型電流互感器。微型電流互感器小巧輕便,能直接焊接在印制電路板上;全樹脂密封,隔離度高;輸入電流范圍一般為0-60A,輸出電流范圍一般為0-60mA。用于保護的微型電流互感器與測量用互感器的要求不一樣,前者的輸入電流是電網故障電流。電網故障電流是一種暫態量,不僅數值大,而且含有非周期分量。這就要求互感器在承受額定電流10-20倍瞬時沖擊電流時不飽和,波形不發生畸變。保護用微型電流互感器可在輸出端并聯一個電阻即可把電流輸出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模擬量輸入電路的采樣保持、多路開關和模數轉換環節可采用一塊電子芯片,它是單電源、多量程,有多路輸人帶內部采樣/保持和多路開關、時鐘、基準電壓的數據采集系統,轉換時間很短。采用電子芯片能大大簡化電路。
3.開關量輸入/輸出電路
開關量輸入包括兩類,一類是斷路器等開關元件的輔助觸點和繼電器的接點狀態,以檢測這些設備的工作狀態(開還是合);另一類是智能單元裝置本身的一些接點狀態,例如開關量輸出回路的繼電器的接點和裝置面板上的切換開關的狀態。開關量輸出包括斷路器跳閘出口以及信號出口信號。
4.通信接口電路
控制/保護智能單元應有通信接口,可采用RS一485。RS一485為半雙工通信,其最大通信距離為1200m,此時的數據傳輸速率為100kbit/s;如果通信距離為120m,則數據傳輸速率可達到1 Mbit/s。
為了簡化通信機制,智能電器與系統機之間的通信可采用只有2條信號線的最簡型連接。系統機(PC機)一方只使用標準RS一232C接口上的4個引腳:串行輸入RXD、串行輸出TXD、數據終端準備好DTR和請求發送信號RTS。系統接口電路,整個通信系統可由單片機部分、RS一232/RS一485接口轉換部分和系統Pc機構成。單片機輸出的1TL邏輯電平通過光電隔離后,可由MAX485芯片轉換為RS一485電平,再由RS一232/RS一485光電隔離接口轉換器轉換為RS一232電平,輸入PC的RS一232接口,反之亦然。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開關柜智能操控裝置功能將更加強大,它將更以一體化布局配套于開關柜,簡化開關柜的面板設計,美化面板布局。除具有動態模擬指示、帶電顯示及閉鎖、溫濕度顯示及其控制、驗電核相、二次回路電壓值顯示、人體感應帶電提示及柜內照明、語音防誤提示、時間日期顯示、遠方/就地操作、遠程通信等功能外,還將具有電力綜合參數測量功能,測量參數為:三相電壓、三相電流、功率因數、有功功率計量、無功功率計量等功能,使開關柜進一步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
參考文獻
[1]段明江.高壓智能開關柜的前景[J].廣東科技2011(08).
[2]鄭曉津.數字集成化與低壓成套開關設備[J].太原科技,2010(06).
[3]黃銳,胡毅亭,馬炳烈,陳網樺.開關柜內部電弧故障產生力和熱的計算模型[J].爆炸與沖擊,2009(02).
[4]劉軍.10kV開關柜、環網柜引進中有關絕緣方面問題[J].甘肅科技,2008(16).
Abstract: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quality cost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cost analysis and process capability; a quantitative representatio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algorithm are provided.
關鍵詞:工序能力;質量成本;方法
Key words: process capability;quality cost;method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2-0054-01
1質量成本系統分析
1.1 產品質量成本產品質量成本是企業為確保規定的產品質量水平和實施全面質量管理而支出的費用,以及因為未達到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而發生的損失的總和。
產品的質量成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第一,預防成本;第二,檢驗成本;第三,廠內、外損失;第四,外部質量保證成本。前三類是顯見成本,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有形損失,并且必須得到補償。第四類是隱含成本,是實際發生但并未支付的無形損失。
1.2 產品質量成本關系對于可控成本,通過其增減變動對產品質量的第三和第四類成本產生影響。第三和第四類是結果成本,是因質量達不到既定要求而造成的廠內和廠外損失,它受可控成本的影響。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產品質量水平與質量成本中的可控成本和結果成本是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產品質量成本水平與可控成本呈相同方向變化,與結果成本呈現反方向變化。
1.3 質量成本管理的目標產品質量管理,就是通過適當增加可控成本的支出,減少結果成本的發生,實現以“預防為主”的質量管理要求,達到降低總成本的目的。同時,借助成本優化,提高產品質量。
研究產品質量成本的分析方法,是要保證質量成本費用發生的經濟性和合理性,處理好質量成本與產品質量、功能等方面的關系,尋求質量成本的最佳值。
2最佳質量成本的確定
2.1 產品合格率與成本關系產品質量的提高會受到一定條件下成本的制約。合格品率的變化會從兩個方面影響成本的升降:一方面,合格率的提高,使廢次品損失減少,成本下降;同時,由于合格產品增加,也間接影響成本降低,與合格率的增減成反比關系。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合格率,需要更嚴格的預防控制和檢測手段,就會使預防檢驗費用增加,從而使成本上升。
2.2 最低成本合格率的數學模型設F為每件廢品造成的損失,P為不合格率,(1-P)為合格率。則每件合格品負擔的損失費用是y1=F•;每件產品的預防檢驗費用(y2),它在其它條件不變前提下,要同不合格率與合格率之間的比值,即,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的值越高,即合格率越高,y2也越高。用y2=k•表示每件產品預防費用的函數關系,k是y2隨合格率與不合格率的比值而變化的系數,它與產品工序加工能力有關。
3工序能力評價
3.1 評價指標統計資料表明,質量數據分布的規律呈正態分布。
①工序廢品率。設Tu為產品質量要求的上限標準;Tl為產品質量要求的下限標準;Pu為產品質量超上限標準的廢品率;Pl為產品質量超下限標準的廢品率;X為產品質量特性抽樣值的均值;S為產品質量特性的標準偏差;P為工序或母體的廢品率。計算
Ksu= (1)
查標準正態分布表,可求得Pu。
Ksl=(2)
查標準正態分布表,可求得Pl。則P=Pu+Pl。
②工序能力指數。用產品質量要求標準范圍(機械制造業中可用公差帶表示)與工序的加工精度的比值來反映工序的能力。
當產品質量要求標準范圍中心與抽樣質量分布中心重合時,其計算公式
CP==(3)
當產品質量要求標準范圍中心與抽樣質量分布中心不重合時,其計算公式
CPK= (4)
當1≤CP≤1.33時,工序處于正常生產狀態; 當CP≤1時,工序能力不足,廢品率上升,產品成本上升;當CP≥1.33時,工序能力過剩,產品成本上升。
3.2 工序能力指數與成本的關系系數K可以用來表示,則
P0= (5)
這樣,廢品率和工序能力以及最低質量成本聯系起來,將(5)代入(1)得
Cmin=2 (6)
可根據企業的實際生產狀況,確定質量成本控制標準序列。對于價值鏈系統或整個生產過程的評價,可以用多階段優化的方法求解,以最小工序能力工序。
4結論
以上對質量成本進行了系統分析,建立了工序能力與質量成本分析的聯系,提出了定量的表示和優化方法,提供了有關參數的便捷算法。拓展了質量成本分析的領域和層次,分析研究所定義的參數或變量,可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又莊,衣延章.質量成本與質量責任會計[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1995.
關鍵詞:圖形;函數;getpixe;putpixel
中圖分類號:TP311.1
C語言具有匯編語言的功能,便于直接控制計算機顯示器等系統硬件,又能完成復雜的處理和運算,因而適合于開發圖形軟件。目前使用的C語言提供了豐富的圖形函數,利用這些庫函數可以開發出各種實用的圖形系統。
在字符界面下的圖形軟件必須運行在圖形模式下,該模式下,屏幕是由像素陣列組成,每個像素在屏幕上顯示一個點,左上角的位置為(0,0),X軸坐標值從左到右遞增,Y軸坐標值從上到下增加。C語言的圖形處理函數包含在庫文件graphics.lib中,有關的函數說明和符號常量在頭文件graphics.h中定義。C語言的圖形函數可以分為七類,分別是圖形系統控制函數,繪圖及填充函數,屏幕管理函數,圖形方式下的文本輸出函數,顏色控制函數,錯誤處理函數,狀態查詢函數。C語言下實現的基本圖形功能包含光標顯示函數,圖形復制函數,圖形移動函數,圖形清除函數。
1 初始化圖形系統
在C語言下要進入圖形系統,就要設置圖形工作模式,將圖形系統初始化,即將當前位置,調色板,顏色等復位為系統規定的缺省值。為此必須調用庫函數initgraph(),它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或自動檢測與之相關聯的視頻適配器,選擇相應的驅動程序和設置圖形工作模式。該函數的原型為:void far initgraph(int far*graphdriver,int far*graphmode,char far *pathtodriver),其中graphdriver是一個整形指針,用于指定要調入的圖形驅動程序,參數graphmode也是一個整形指針,用來說明用戶指定的圖形顯示方式,參數pathtodriver說明驅動程序的路徑,下面就是一個圖形初始化函數。
void initg(){
int driver,mode;
int back=1;
struct linesettingstype, saveline;
driver=DETECT;
initgraph(&driver, &mode, “\\bgi”);
getlinesettings(&saveline);
setlinestyle(0,1,1);
box(0,0,639,479,15);
setlinestyle(saveline.linestyle,saveline.upattern,saveline.thickness);
setviewport(1,1,6638,478,1);
setbkcolor(back);}
2 光標顯示函數
void xhairs(int x, int y)
{ int i;
for(i=x-8;i
putpixel(i, y ,getpixel(i,y) 12)
for(i=y+8;i>=y-8;i--)
putpixel(x, i ,getpixel(x,i) 12)
return;}
getpixel()函數從指定坐標位置取得原屏幕顯示像素的顏色與整數12(淡紅色)異或,以保證像素的可見性,成為putpixel()函數在同一位置顯示像素的指定顏色。
3 圖形復制函數
void copy(int startx, int starty, int endx, int endy, int x, int y)
{int i,j;
int start1,start2 ,end1 ,end2;
char c;
start1=startx
end1=startx>endx?startx:endx;
start2=starty
start2=starty>endy?starty:endy;
for(;start1
for(i=start2 ,j=y ;i
{c=getpixel(start1,i,0);
putpixel(x,j,c);
}}
該函數用于將屏幕上指定部分的圖形復制到屏幕上的任意指定位置,由函數getpixel點取得指定區域的像素顏色C,作為putpixel的指定顏色在要復制的位置上逐點顯示。
4 圖形移動函數
void move(int startx, int starty, int endx, int endy, int x, int y)
{int i,j;
int start1,start2,end1 ,end2;
char c;
start1=startx
end1=startx>endx?startx:endx;
start2=starty
end2=starty>endy?starty:endy;
for(;start1
for(i=start2 ,j=y;i
{c=getpixel(start1, i);
putpixel(start1,i,0);
putpixel(x,j,c);
}}
在copy函數中增加清除原圖形區域語句,即增加putpixel(start1,i,0)語句,由于指定顏色為背景色(0-黑色),故消去原區域中的圖形,完成了移動圖形功能。
5 清除圖形功能函數
void erase(int startx, int starty,int endx, int endy)
{int i,j;
int start1,start2,end1,end2;
start1=startx
end1=startx>endx?startx:endx;
start2=starty
end2=starty>endy?starty:endy;
for(;start1
for(i=start2,j=endy ;i
{getpixel(start1, i,0);
putpixel(start1, i,0);
}}
將move函數中的putpixel(x,j,c)語句去掉,即可實現指定區域圖形的清除功能。
6 結束語
C語言的圖形庫函數功能強大,如果靈活使用,將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尹彥芝.C語言常用算法與子程序[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供電企業;基本技能;現場測試
作者簡介:劉祥仁(1960-),男,浙江紹興人,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紹興供電公司,工程師。(浙江 紹興 312000)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6-0202-02
近年來,隨著電網的迅速發展,供電企業將生產崗位的技能培訓主要集中在新技術、新工藝和高技能的培養上,使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培訓逐漸缺失,同時,生產任務日益繁重和新員工的不斷加入等因素,也加大了技能隊伍基本功的退化趨勢。紹興供電公司通過檢查分析發現,一線員工在執行一些最基本的操作任務時,由于操作流程、操作要領和操作工藝不規范,使設備缺陷增多、操作時間延長、習慣性違章屢禁不止,甚至責任性事故和障礙時有發生。為此,紹興供電公司以基本技能為切入點,引入以現場測試為核心的培訓模式,制訂了《生產崗位基本技能測試工作暫行辦法》,并從2008年起,在主要生產崗位中開展了兩年一輪的現場基本技能測試工作,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紹興供電公司在主要生產崗位所開展的基本技能測試有:變電運行工的倒閘操作、識圖、一般缺陷處理,線路運行工的更換熔絲、橫擔,變壓器檢修工的滲漏油處理,繼電保護工的繼電器校驗,以及配網營業工的裝表接電等等。以變電運行崗位倒閘操作第一輪測試為例,簡述開展基本技能培訓的思路與方法。
一、性質與定位
倒閘操作是變電運行工最主要的基本任務,須由一名監護人和一名操作人共同完成,具有十分嚴格的操作流程與操作紀律,稍有疏忽輕則延誤用戶供電,重則造成誤操作事故。測試的目的在于規范監護人和操作人的每一操作行為,提高操作的安全與效率。測試任務應定位在簡單而具代表性上,測試過程必須體現嚴格、細致與公平。
二、測試的組織
為保證測試工作有序進行,公司成立由各有關部門組成的基本技能測試領導小組,下設若干專業組和專責人,變電運行專業小組對倒閘操作項目的主要組織工作有三個部分。
1.制訂實施方案
按照安全工作規定,結合公司生產實際,制訂為期兩年的《變電運行崗位倒閘操作現場測試實施方案》。該方案包括:
(1)測試對象。為體現公平性和針對性,確定對象為已取得副值班員以上資格的值班工,同時對在兩年內獲得過公司級以上“先進生產工作者”、“安全標兵”稱號和獲得過公司級以上技能比賽獎項的員工予以免試。
(2)測試場地。按實戰訓練的要求,確定運行中的變電站為測試現場,且須滿足工作安全、運行方式可靠、潮流分布合理、設備完好和具有代表性等條件,其中設備的代表性主要是指涉及的一、二次設備和防誤設施等操動方法具有廣泛代表性。最后確定測試現場為某110千伏變電站的110千伏線路備用間隔(母線閘刀與母線的連接線已拆除)。
(3)測試任務。按照能反映的基本要領最多、涉及的操動設備最全和重復的動作最少的原則,確定操作任務為110kV某某線由“運行改為線路檢修”與“由線路檢修改為運行”兩種。
(4)安全措施。現場測試嚴格按設備間隔停電檢修的流程管理,應采取的安全措施有:辦理第一種工作票、設專職監護人、隔離運行設備區域、制訂安全風險預案和配備應急檢修人員等。
(5)獎懲措施。方案明確,凡測試成績進入前十名者,給予崗位工資晉一檔的獎勵,對于測試成績不合格者給予崗位工資降一檔處理,對補測仍不合格者按公司有關制度實施離崗培訓。
2.制訂評分細則
作為測試的標準,評分細則按電力系統技能等級鑒定標準和公司系統有關的倒閘操作規定,將“六要八步”要求細化到兩個任務的每一步驟中,相應的現場評分表包括了填寫操作票、接受操作命令、唱票與核對、各類設備的操作與檢查、操作用時、嚴重違章等20項要素。
3.制作培訓錄像
專業小組成員在實訓基地,分別以監護人和操作人的身份,演示倒閘操作“六要八步”的規范動作要領,并制作成簡明的培訓錄像。
三、實施過程
測試工作共分四個階段實施。
1.前期培訓
在確定現場測試日期后,專業小組將實施方案和評分細則提前兩個月下發到各變電操作站,并在局域網上“六要八步”示范錄像,幫助全體值班工有充裕的時間,通過多渠道進行自習。同時,要求各變電操作站組織開展現場預測等培訓。
2.現場測試
這一階段時間長、任務重。在嚴格落實各項安全措施的基礎上,從以下三方面力求做到評價的嚴肅、細致和公正性。
(1)公平性的體現。在組合方式上,由抽簽決定操作伙伴與角色、停復役操作任務種類和測試順序,對于執行復役操作任務的增補驗電的單項操作;在現場評分環節,由五名專業小組成員組成評委,對監護人和操作人實行全程環繞式的跟蹤打分,最后由五評委的平均分計入測試成績。另外,還設專人嚴格分離待測人員和已測人員,封閉評分信息。
(2)場景設置。變電站內運行設備與測試區域嚴格按運行規程和第一種工作票的要求布置安全措施,測試任務中所有的操作步驟無虛擬的情節。
(3)測試過程。被測人員先集中完成操作票填寫任務,再按抽簽所定順序依次開始實操測試。在評委向兩被測者交待完運行方式并確認無疑,以接到“調度”預令到監護人向測評組報告操作完畢為實際測試時間,評委自始至終按照標準嚴格打分并記錄扣分原因,其中對接令、設備核對、操作要領、打勾等環節實行加權評分,并將驗電、梯子布設和裝拆地線作為危險點嚴密監控。
3.分析與報告
在每階段的測試全部完成后,專業小組對現場評分表進行全面的匯總和分析,最后形成變電運行倒閘操作基本技能測試類的“三表一單”,即“成績匯總表”、“違章統計表”、“技術分析表”和《工作報告單》,并分別送公司領導、主管部門和各變電操作站。
4.后續工作
各變電操作站圍繞“三表一單”,繼續開展補課式培訓。專業小組在完成不合格員工的現場補測后,將該輪測試最終結果和考核建議報公司人力資源部。
四、總結與分析
變電運行倒閘操作第一輪現場測試分兩個階段跨年完成,相關的統計數據見表1。
由表1可見,該項目共測試305人,在地點、內容和標準相同的情況下,隨機產生的兩組被測人員具有不同的測試結果,第二階段的各項指標明顯好于第一階段,其中平均成績提高15分以上,完全達到標準的員工占比從12%上升到38%,嚴重違章人次數由4降為0。這一結果主要得益于第一階段客觀公開的測試報告和與之對應的補課培訓。隨著第二輪測試的繼續進行,測試成績進一步提高。公司安全稽察組的定期檢查與抽查情況表明,變電運行崗位在倒閘操作中的習慣性違章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表1 第一輪倒閘操作基本技能測試統計分析
基本情況 統計數據 主要技術指標 實 績
第一
階段 第二
階段 第一
階段 第二
階段
應測試人數 200 105 全部滿分率 12% 38%
實際測試人數 200 105 操作票滿分率 97% 100%
測試天數 7 3 接令滿分率 94% 98%
完成倒閘操作步數 8 8 準備工作滿分率 89% 95%
涉及設備和裝置種類 10 10 斷路器操作滿分率 94% 98%
要求完成時間(min) ≤20 ≤20 隔離閘刀操作滿分率 88% 91%
平均實際用時(min) 19 15 驗電接地滿分率 90% 97%
測試通過率 90% 98% 核對設備滿分率 88% 98%
平均成績(分) 75.3 90.5 嚴重違章人次 4 0
五、引發的思考
從2008年至今,紹興供電公司共完成14個崗位多輪共4102人次的測試培訓,使主要生產崗位的基本技能得到了系統全面的規范,也為近年來企業的持續無責任事故打下了基礎。由此引發了以下幾個思考:
第一,基本技能測試是必要的。對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僅憑上崗前的培訓和師帶徒的傳承方式,往往存在著基礎不實、容易蛻化等問題,定期開展針對性的培訓與測試,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技術措施。
第二,基本技能測試是持續可行的。紹興供電公司的測試工作自始至終得到了最廣泛的支持和參與,取得雙贏效果是基于科學合理的定位、評價方法和考核機制,因此,這樣的培訓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從變電運行崗位的測試統計表可見,第二階段的測試成績,雖比第一階段有明顯的提高,但仍沒有達到100%的正確規范,諸如閘刀的操作規范性更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一狀況在其他生產崗位上也同樣存在;同時習慣性違章的頑固性、新人員不斷加入等因素,更需要這樣的機制長期存在,并且必須用創新的理念不斷改進測試內容和方式。
第三,工學矛盾的解決。基本技能測試工作面廣、量大,必然帶來一定的工學矛盾,為此可以從多方面著手將矛盾降到最小程度: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生產“淡季”組織培訓。如安排在“雙夏”期間或穿插在工程間隙里進行。二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在確保對關鍵性基本技能的全員測試前提下,合理確定其他基本技能的項目和測試周期,將重點放在低技能、轉崗和新進員工中,就可將測試工作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第四,現場選擇與安全。選擇在運行環境下進行基本技能測試,最能集中全體人員的精力,最能反映培訓對象的真實水平,也最能體現企業培訓工作的綜合效果,這是實訓基地所無法取代的。由此,對類似倒閘操作等項目的培訓,首選地點應為變電站。只要嚴格按照在電氣設備上工作的有關規定,縝密布置安全措施,就可達到事半功倍又萬無一失的目的。
電視購物(tv shopping),是一種“以電視為媒介,集宣傳、組織銷售為一體的社會商業活動”[2];具體而言,就是指“借助電視這樣一個平臺,通過電視的藝術手段,生動詳細地宣傳、推銷商品,觀眾可以通過電視屏幕上顯示的聯系方式進行電視預購、銀行轉賬、電子付費等,賣方將商品通過物流配送達到消費者手中的便捷銷售方式”[3]。
在上述概念的表達之外,從電視購物的歷史演進中,我們還可以看到:1982年,世界上首家電視購物公司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創辦。接下來的卅年間,被稱為“零售業第三次革命”的電視購物,在全球范圍拓展開來,并于1990年代中期出現在我國電視屏幕上。時至今日,雖然伴隨著政策監管與社會輿論的諸多質疑與非議,但是電視購物作為中國廣電產業的第三大收入支柱(另外兩個是廣告與有線網絡),它的地位與作用決不能為業界、學界所忽視。
不能忽視,那又該如何重視呢?純粹道德、倫理層面的評說、指摘,或者規制、政策層面的解讀、研判——在筆者看來,已然汗牛充棟,但卻隔靴搔癢。它們解決的只是“應然”層面的問題,而在“實然”層面卻難有突破。于是,筆者在此結合特定案例(東方購物),就其展開質化調研(主要是訪談與觀察),以期進入動態、具體的生產情境,從而對電視購物的本質、機制、功能做出初步的闡釋,并基于此,在轉型中國與媒介化社會的大格局中,審慎反思若干可能出現的問題。
電視購物的本質
在新媒體、全媒體、媒介融合等趨勢性話語及其實踐中,電視,作為一種典型的傳統形態,總似尷尬與被動。但正如一位資深業者所說,“所謂新媒體,不應該僅僅是指互聯網媒體,重要的是能夠從自身定位出發,探索實現新型媒體功能”[4]。如果把這句話放入電視媒體的討論語境,我們可以發現對其定位與功能的重新認知,將再造出另一塊陣地、另一份生機——電視購物,就是這樣一塊陣地,這樣一份生機。
根據筆者所獲數據,smg旗下的東方購物在2009年的銷售總額是28億元人民幣,2010年達到了50億元。先來看28億,在2009年,東方購物以此成為中國電視購物行業的銷售冠軍,位列其次的是快樂購(21億),排名第三的是此前幾年的“老大”橡果國際(19億);再來看50億,smg全集團2010年總收入是110億元,這也就是說,東方購物占據了集團近五成的收入——誠然,數據在很多時候不能反映“真實的故事”。不過,從訪談中,筆者發現,雖然自豪于這些“漂亮的數字”,但smg相關高管也清晰認識到“我們不追求純粹的利潤率增長,相反,利潤率的下降才是當前目標。當利潤率的增長超過一定數值時,我們就會通過各種方式回饋消費者與供應商,提升服務體驗,并非一味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這樣或許才是一種健康、透明、可持續的發展路徑”[5]。
基于上述數據與話語,先來探討一下電視購物的本質:究竟是什么?以及,究竟為什么?
首先,在一個媒介化社會的大格局中,民眾的消費興趣、習慣及行為,很難脫離媒介—社會的架構。媒介組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渠道開拓他們的各種能動性(其中就包括消費能動性),并通過這種開拓獲得利好。這種利好,既有社會效益層面的,也有經濟效益層面的。但更重要的是,這種利好,必須是相互的。事實上,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熒屏里無數的“一錘子買賣”以及“忽悠總動員”已經使得電視購物與觀眾之間利好的相互性岌岌可危。而東方購物等機構正是因為看清了“究竟是什么”的本質,從而走向了良性的互動發展道路。
其次,電視購物,既是一種消費行為,也是一種媒體行為。于是,在銷售收入、收視效果的量化訴求之外,更要多問幾句“觀眾為什么要通過電視來買東西”、“電視臺為什么要通過節目來賣東西”。如果買東西買回了牢騷,賣東西賣完了口碑,那么,這種買賣行為的意義在哪里?當然,前文已經強調過,不能只從“應然”層面提問、回答。可是,“實然”層面的思考如何進行呢?以筆者通過觀察,“設身處地”是一種并非終極卻可不斷修訂的法則。比如,在東方購物,有這樣幾個細節:為了讓呼叫中心(call center)普通員工有更好的工作狀態,沒有將辦公樓層設在一樓,而是特意放在三樓,為的是陽光好、空間感足,讓這些處于比較底層、進行簡單重復工作的員工有一種“被認同感”,他們的這種“被認同感”將直接通過電話傳遞到觀眾一端;而為了讓觀眾放心購物且安心收貨,東方購物在上海地區的送貨員都選用本地人,在不同區域也會固定人員,這樣送貨與被送貨的人之間關系建構,在語言使用(上海話)和熟悉程度上就更加到位——無論是接線員與送貨員,這里都體現出一種“設身處地”的意味。
節目生產的機制
電視購物的主要承載,還是節目。但對于購物節目的理解與解釋,不能只停留在熒屏上,而要有意識地進入到熒屏背后,探究其具體的生產機制。在一定的媒介—社會情境中,如若從機制的視角切入闡釋,那么,就要觀察“有方法的過程”,也要知曉“有過程的方法”。
電視購物的節目生產,與常規節目的生產不同。在與東方購物部分業者交流時,筆者獲得的一個印象是“既是電視臺的,又不是電視臺的”——很多節目線的工作人員,都是從電視臺傳統崗位過來的,他們會有一種先天的歸屬感與認同;但由于做的是購物內容(大部分還是直播),節目隨時與作為潛在消費者的觀眾發生著實打實的商品關系,于是,一種公司意識、銷售思維也在具體的生產情境中彌漫。
在東方購物的頻道駐地(復旦大學新聞學院—smg演播中心),這里的生產節奏比一般節目稍快一些。650 m2、400 m2、250 m2三個演播室每天錄制、搭拆景的頻次很高。特別是自2010年4月,東方購物頻道正式開播(之前是占用兄弟頻道的某些頻段)以后,直播大幅增長,每天超過10個小時。在直播節目中,主持人需要在實時狀態下展示、測試產品,這里就有兩個在機制層面的有趣細節:其一,正是因為實時,所以可能會出現意外,比如有產品會因為種種原因(并非質量問題)產生不理想的實驗效果,可能也就直接播放出來了。但若細想,這種小概率的意外,其實正好反映了節目、節目中產品的真實與可靠。因為,在某些直銷類電視片中,電視觀眾看到了太多完美、乃至超越完美的熒屏呈現;其二,也是因為實時,感興趣的觀眾會打電話進來,向接線員具體詢問某產品的某些指標、屬性。這時,接線員就會通過耳機把觀眾“所惑”報告給主持人,接著,在現場的主持人要就觀眾“所惑”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惑”。
除了主持人要解決把產品“說得明白”、“展示明白”的問題,一檔購物節目的幕后團隊更要把產品“拍得明白”——在具體的制作環節,東方購物自2004年創辦以來,通過六年多的時間,從自己摸索入門到學習合作方韓國cj[6]的整套模式(format)再到根據本地觀眾進行二度調改……在今天,同樣一件產品,上海區域推出時,可能會夾雜幾句上海話或者“上海普通話”;而在其他區域[7]推出,可能就會針對當地習慣,在話語表達、展示重點方面做一些微調,比如在成都,若涉及到燒菜環節的展示,那就要多放油與辣椒。
電視購物節目,必須具有充分的觀眾意識。這里的觀眾意識,與其他的常規節目不同,并非體現在收視率等抽樣指標上,而更多地體現直接的購買行為上。為了做此次調研,筆者也較長期地收看了上海東方購物頻道的節目,就發現:除了主持人、模特以及產品自身的展示,若干熱心觀眾(前提是真實的熱心觀眾,而不是“托兒”)也愿意上節目“現身說法”,告訴電視機前的其他老百姓,某款產品用起來究竟怎么樣。在與業者的交流中,筆者也了解到,目前的購物節目一般還沒有帶現場觀眾,以后還會在這一方面拓展空間。
社會功能的實現
在傳統意義上,媒介組織及其生產的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告知(to inform)、教育(to educate)以及娛樂(to entertain)方面。電視購物的社會功能,最顯而易見的是售賣功能(to sell)的延展。不過,基于筆者的調研,可以發現:在其社會功能的具體延展中,還有若干有質感的細節值得思考。
首先,在商品的售賣之外,更有一種理念層面的引領。比如在東方購物賣出名氣的“雙立人”牌刀具。上節目之前,這一品牌由于昂貴的價格,基本上難以打開中國市場。但通過東方購物的平臺,強調了“現代家庭刀具分類使用”的生活理念[8]。這種生活理念,在節目中通過具體而微的諸多環節得以展示,深入心中。又因為電視購物的價格相較市場上更便宜,“雙立人”逐漸在銷售方面得到利好。類似的案例,還有面包機、無煙鍋等。那么,從東方購物的角度來看,通過這些具體的產品,它也逐漸在觀眾心中變成一位生活理念及方式的媒介引領者,而非簡單的商品售賣者。
其次,東方購物通過多年的生產實踐,成為一個與中高檔商品良性互動的傳播平臺。除了黃金、房產、汽車、裸鉆等大宗商品之外,在東方購物,更常見的是數碼產品、家庭用品等方面的中高檔品牌。一方面,它通過幾近嚴苛的qc(質量控制)部門與每周舉行的產品評鑒會,擋住了只是廉價訴求乃至信息“注水”的商品,只留下了具有品質保證的商品;另一方面,正是因為東方購物的嚴格篩選,能夠留下的商品在售賣時先天擁有了一種觀眾信任度。而這種觀眾信任度,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夠產生一種微妙的廣告效應。于是,良性的互動產生了:由于擁有一定的廣告效果,上節目的品牌在價格方面又會讓出一定的空間(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優惠、送禮);而價格空間的出現,自然又會讓觀眾更加認可東方購物這一平臺及其中售賣的商品。
再次,由于東方購物逐漸通過合資公司與落地牌照的方式,在全國其他區域開播節目。計劃經濟時代全國公認“上海貨,質量好”的思維通過大眾傳播渠道得以延續(事實上,目前在東方購物平臺熱銷的許多產品,在其他平臺上也賣得很好)。于是,基于電視購物的一種區域社會經濟文化互動,也在熒屏上通過看節目、打電話、買賣商品得以達成——這一特殊的傳播效應,目前雖不明顯,但具有持續關注的意義。
最后,由于東方購物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顧客管理系統,擁有300萬顧客的實名數據。這些數據,除了對媒介組織節目生產及業務拓展具有極大的助益之外,還能夠與社會經濟大環境相互對比、分析,并詳盡獲知廣大民眾的消費興趣、習慣及行為模式。如若進一步開發此間的潛力,電視購物作為一種特殊的媒介形態,就不只是“在電視上賣東西”而已,或將會成為民眾日常生活與社會經濟大勢之間一道通暢的“信息走廊”。
若干問題的反思
smg副總裁張大鐘認為:東方購物,在接下來十年中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總額;在整個中國,電視購物將很快超過有線網絡,成為廣電行業的第二大收入支柱;而放眼全球,在整體走向疲軟(歐美大型電視購物公司出現倒閉、變賣資產情況,臺灣東森出現負增長)的產業環境下,中國大陸的市場潛力極大,將可能成為“世界電視購物大國”[9]。
筆者將上述話語看作是一種“理想愿景”,事實上,東方購物也已經建構起一套與全球其他同業不一樣、走中高端路線的“中國模式”。但是,畢竟我們還在通往愿景的路上,所以應該對若干問題做出學理反思。在文末,簡要提出若干反思問題。
首先,上海的案例在全國是否能夠成功復制?眾所周知,上海這座城市,在社會、文化、媒介等方面的前沿性,特別又在商業、金融、消費習慣等方面的領先度,讓東方購物有了一個很高的起點。身處社會—歷史情境中的任何媒介組織,它的節目、產品必然會受到大格局與具體環境的影響,而非簡單的商業或節目模式復制。
其次,電視購物的觀眾是“女性、45歲及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初高中教育程度群體、個人月收入在1401~2600元之間的中等收入群體和以家庭主婦為代表的無固定職業群體觀眾所占的比例較高”[10]。那么,如何使愛上網購物、不愛看電視的年輕觀眾建立電視購物習慣?或者說,如何讓他們建立在電視購物主導的全媒體平臺上的購物習慣?
再次,目前中國的電視購物,在生產機制及傳播形態上,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購物節目的模式、類型,主持人的專業性、名望,各種電視化手法的使用,特別活動的創意,觀眾參與的深入……都還有待提升。
最后,電視購物如果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社會零售渠道。那么,它與國內外經濟格局、企業生產行為的互動是否能夠更加深入?以及,當面對不利局面的時候,又能否拿出恰切的應對措施?
以上的反思問題,并不全面,也沒有“應然”的答案。唯有通過具體情境、具體時期的審慎思考與務實踐行,以一種漸進的方式,完成或部分完成“理想愿景”。
[注釋]
[1]本文為國家廣電總局2009年度重點項目“中國電視購物發展與政策監管”的成果之一。
[2]《2010中國電視購物行業研究咨詢報告》,中研普華咨詢公司,第1頁。
[3]同2。
[4]牛文文:《卷首語》,《創業家》創刊2周年特刊,第1頁。
[5]根據筆者與smg副總裁張大鐘的訪談,2010年12月24日。
[6]smg與韓國cj家庭購物株式會社在2004年合資成立上海東方希杰商務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前者占51%。目前的股權情況發生了變化,smg占45%,韓國cj占30%,同方股份占30%(按2010年數據)。
[7]東方購物生產的節目,可以在本地的東方購物頻道(24小時),外埠的南京信息頻道、成都每日購物頻道(24小時)、成都影視文藝頻道、杭州生活頻道、昆明經濟頻道、甘肅經濟頻道、蘇州圖文購物、無錫圖文購物看到(按2011年數據)。
[8]根據筆者與smg副總裁張大鐘的訪談,201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