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傳承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城市文化;符號;基因;傳承;保護
城市的文化基因像是一種意象的符號,體現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具有價值的自然遺跡、文化現象中,如建筑造型、時事人?物、文字組合、圖形圖像、思想文化、傳說等。城市文化基因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并能夠代表該城市文化特征的,它是區分城市之間不同靈魂的名片,體現城市的品牌形象,更是具有傳承價值的。例如,北京的故宮、長城、天安門;上海的東方明珠和外灘;西安的兵馬俑;洛陽的龍門石窟;紐約的時代廣場;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等等都是他們所在城市的一個基因符號。
以視覺傳達的視角來分析,城市文化基因清晰的、有序的以其獨特簡約的語言傳達出城市復雜的多元信息。它決定了城市文化內核和深層結構,即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重要建筑、知識結構、道德風俗、人物事件、藝術、信仰以及城市人們的學習能力和生活習慣等。人們通過感官接收著城市所承載的最核心的歷史脈絡,感受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所在。城市標志性的事物往往是城市文化基因的主要表達內容,讓人印象深刻并且引以為傲,如,四合院屬于北京的城市文化基因;濃厚的商業氣息是上海作為通商口岸的城市文化基因;的故居成了韶山的文化基因;河南的少林寺;香港的紫荊花;臺灣的夜市等等。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是城市發展壯大的動力之源。他們隨著歲月的流逝沉淀著、堆積著,慢慢成為城市最具影響力和說服力的代言人,是區別于其他城市的靈魂和形象,是城市品牌文化的升華,也是這座城市所散發出來的獨特氣質。城市文化基因在更大的程度上,體現的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是一座城市本身的內涵與底蘊,更是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在當今全國城市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提升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成了城市之間競爭的重要手段。想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就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城市的文化基因,使之成為城市持續發展的強有力的后盾。
以大連這座城市為例,大連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在上千年的歷史變遷中,沉淀并積累了大量珍貴的城市文化基因,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財富資源以及寶貴的遺產。如今的大連是一座科技感非常強的、充滿熱情與活力的現代化城市,擁有“浪漫之都”“東方巴黎”的美稱,顯然已被列入中國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但是在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連的文化定位、文化內涵、城市精神、人文氣韻卻逐漸的模糊不清了,大連也面臨著“千城一面”、缺乏個性的危機感,這正是城市文化基因丟失的體現。實際上,大連丟失的并不是它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而是丟失了一雙發現的眼睛。所以,發現、挖掘、挽救、整理、保護已被遺失的城市文化基因,對于大連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畢竟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決定因素不是提升城市的生產總值,而是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約瑟夫?奈在《權力大未來》中寫道:“控制力是‘硬實力’,影響力是‘軟實力’。硬實力是對一國經濟、軍事與資源要素的控制力和擴張力,軟實力是一國文化、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如果一個國家可以使他的立場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或者一個國家強化那種鼓勵其他國家以尋求共存的方式來界定他們的利益的國際制度,那么他就無須擴展那些傳統的經濟實力或者軍事實力。”由此可見,文化是決定一個國家、一個城市興亡的關鍵所在。
在全球,世界城市有很多以文化發展極其突出的城市始終成為全球焦點。比如柏林,作為德國的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無論是從文化、政治、傳媒還是從科學、藝術、音體、育上講都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級的城市。柏林以崇尚自由的生活方式而成為藝術家們青睞的圣地,隨處可見的古老教堂、后現代主義的波茨坦廣場、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申克爾劇院、巴洛克風格的弗里德里希廣場、著名的音樂劇目“巴黎圣母”,國際上重要的柏林電影節等等都成為了柏林這座城市重要的文化基因。作為一座國際化的大都會,柏林以熱情開朗、快樂奔放的性格美每年吸引著數百萬的游客來此觀光,它自我塑造了一個無人能取代的城市文化。雅典,希臘的首都,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擁有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背景。希臘最聞名于世的莫過于它是哲學的發源地,以及關于神、英雄、自然和宇宙的希臘神話。雅典這個名字的由來正是出于希臘神話中智慧與正義的戰爭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單從名字來看這座城市就充滿了浪漫神秘的傳說色彩。還有并稱為“希臘三賢”的在諸多領域里都留下了廣泛著作的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亞里士多德;還有它是作為希臘運動中心的城市等等,這一系列的城市文化基因都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也奠定了雅典作為世界城市的寶座。文化發展極其突出的城市還有哥本哈根、羅馬、墨爾本、開羅等,這些城市都擁有獨特的文化歷史基因,他們重視城市的歷史文化發展并把它加以很好的發揚傳承至今,因此才會在世界上大放異彩。
保護文化重要性名言【精選篇】
1. 文化成就未來,遺產不容忘懷。
2. 弘揚文化遺產,構建文明世界。
3. 保護歷史文化,啟迪現代文明。
4. 手牽手保護文化遺產,心連心共筑精神家園。
5. 保護文化遺產,珍藏歷史精華。
6. 留住歷史天地間,再現華夏五千年。
7. 中國的文化,世界的遺產。
8. 保護文化遺產,彰顯文明中華。
9. 文化傳承文明,遺產不再遺憾。
10. 文化遺產,讓中國更有魅力。
11. 文化遺產是個寶,社會發展離不了。
12. 群策群力保護文化遺產,同心同德構建精神家園。
13. 遺產是傳家寶,文化是宣傳機。
14. 攜手歷史文化,愛我錦繡中華。
15. 傳承文明,弘揚文化,立足本國,面向世界。
保護文化重要性名言【熱門篇】
1. 傳統文化播神州,華夏文明永流傳。
2. 傳圣賢道、授大成業、解精神惑。
3. 博學助君明志,篤行助力致遠。
4. 借助先賢成就,打造現代經典。
5. 學古人文化,成今人圣德。
6. 授古人之德,開今人之風。
7. 國學經典智慧,創造美好人生。
8. 傳承華夏文明,引領立志修身。
9. 知儒道孝易,看學苑汶林。
10. 傳承弘揚文明,鼎立世界中華。
11. 傳東方智慧,品華夏文化。
12. 珍愛優良民族傳統,傳承民族文化精髓。
13. 修身齊家有道,汶林學院傳教。
14. 集古人智慧,創當代精英。
15. 傳播東方智慧,文化潤澤心靈。
16. 傳播東方智慧,重塑中國精神。
17. 習四書五經,修德蘊之人。
18. 傳播東方智慧,共享華夏文明。
19. 承圣賢之德,解天下之事。
20. 傳華夏文化,通古今未來。
保護文化重要性名言【經典篇】
1. 揚傳統文化 做有道德的人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3. 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 仁愛和平 誠敬謙祥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5. 莫以善小而不為 莫以惡小而為之
6. 溫良恭儉讓 仁義禮智信
7.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8. 德不孤,必有鄰。
9.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1. 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12.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13.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14. 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1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猜你喜歡:
1.保護傳統文化議論文800字
2.保護傳統文化倡議書
3.保護文化的名人名言
4.保護傳統文化的倡議書
關鍵詞:新媒體;傳承;傳播;文化;戲劇
一、新媒體的重要性
隨著時展,古代民間的藝術,即戲劇戲曲藝術,已經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戲曲戲劇藝術淵遠流長,到了現代卻已經丟失了大半,很多人只知道戲劇戲曲卻不知道具體代表什么。而古代的傳承和傳播也是非常的困難,都靠口口相傳與圖畫書本的形式一代一代傳下來。且很多地方,由于流派、方言等限制,一樣的戲劇戲曲卻有很多的唱音、唱法和在舞臺上不同的表演動作等,因都是以口口相傳及書上的圖畫這樣的方式傳承,很少有手把手的傳授,導致很多地方流派的唱法、唱音及其舞臺上表演的動作都已失傳。
而古代戲劇里面融入了歌唱、舞蹈、音樂等表演,演出是融合了多個方面的綜合性質的藝術,它包括了文學方面與民間戲曲方面的同時,還有音樂方面與舞蹈方面的藝術,一個戲劇要完整的演繹,不僅要有劇本,同時還應有表演人員在舞臺上的演出。
所以戲劇要真正意義上的完成,不僅僅是要有劇本,還需要演員在舞臺上長時間的排練。而我國地域廣闊,人口也非常的多,各個地方語言與當地的音樂也是非常的繁瑣,再加上地方表演人員在舞臺上表演不同,效果也是不一樣。所以我國的戲劇是非常駁雜的,而表演人員在臺上的表演動作、音調以及表演的技巧都是靠書寫與畫圖來實現的,其中有很大的理解難度,而且還不準確----猜測就占了一部分,因此靠著書籍作為主流的傳承方式,弊端很大。但是到了現代,新媒體的出現讓這種情況出現了轉機,完全改變了古代的傳承方法,結合現代科技,就有了現在的戲劇影音、戲劇錄音這些形式,而靠著錄音與錄制電影等形式,能將戲曲、戲劇完整的保存下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開端。在此戲劇舞臺有了長足發展的空間,而且表演后都有影音的設備來儲存,正是符合傳播的需要,有了現代科技的電子儲存設備的鋪助,使傳播古代、現代戲劇具有了不失真的效果,可以非常完整的流傳,而且還可以在互聯網上方便地下載,大大的增加了戲劇的傳播機會,減小了時代上傳播的差距。新媒體的重要性在于與現代科技結合,讓古代戲劇藝術與現代藝術戲劇能廣為流傳,這是歷史性的轉變。
二、戲劇的意義
戲劇與戲曲是一個國家的國粹,一個國家的發展寫實,通過戲劇內的一段表演與語音或者文字、動作等都表達的是一個時期或一個時生的重要事件,這是一個國家記憶真實的象征,每個國家都有象征歷史性的戲劇,正是這些戲劇一直隨著人類的發展,一同進步,一起印證國家發生的事情。在戲曲戲劇的世界里,人類創造了輝煌壯麗、宏大璀璨的景象,不僅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也是我們最為珍貴的、精神上的和戲曲藝術上的巨大寶藏。戲劇、戲曲是每一個國家的國粹,它全面的體現了國家民族文化的發展、生存上的狀態與生活上的方式及其對待未來的追求和規劃,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是一種有著非常豐富的、精神層面上文化現象的歷史,是由多個方面、多個層次、多個結構、多個空間組成的巨大框架的整體。
戲劇文化體現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段歷史的發展,是現代和古代社會的化身,是一個生動的歷史,是具有時代意義的代表。
如果戲劇的發展沒落,被人們遺忘,將是這個時代的悲哀。戲劇的意義、戲曲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演員在舞臺上生動的表演,更不是看過就忘記的泡沫劇情,它是具有國家歷史性記憶的一種體現,是一部活著的歷史,通過戲劇世界告訴我們,那個時代我們出現了什么事件,影響了多大的范圍,這是作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可忘記的教訓,如若不然我們將重蹈覆轍。請牢記本文主旨,多看戲劇、曲藝了解其中的意義,不是玩鬧,它是一個國家發展成功與否的借鑒。
三、戲劇的傳播途徑與傳承發展
當我們了解了戲劇的意義與戲曲的意義時,新媒體的重要性便體現出來。但現代戲曲及其戲劇藝術的發展和傳播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多個國家泡沫式的影音攻擊,將我們帶到像是溫水煮青蛙的前期狀態,沒有任何危機感,只是知道國家安定,也并不做未雨綢繆之事,而在這個時代出生的孩子們,早已忘記“勿忘國恥,還我河山”的口號了,所以戲劇藝術及其戲曲藝術要想傳承發展,必須糾正現代人安逸、得過且過的這種思想,不是電視上不播放戲曲藝術及其戲劇藝術,而是現代人打心眼里就不去接受,必須讓現代人知道戲劇戲曲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不能忘記戲曲及其戲劇藝術是最為關鍵的。
當然在什么情況下也是不缺乏其中的明白人,只是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甘愿為之奉獻一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雖然不能強制性的去發展與傳承,但是必要的傳播是很需要的,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并且了解戲曲及其戲劇的意義,必須讓人們明白這是活著的歷史,是人類發展的借鑒。通過新媒體的傳播,了解戲劇戲曲意義的人便多了,再加上互聯網的隨時下載、方便的影音播放,不僅讓人們認識到戲劇及其戲曲的重要意義,也讓人們學習和發展戲劇的積極性提高了。有了很好的傳播途徑,戲劇和戲曲藝術就能得到很有效的傳承-,當人們認識到戲劇的重要性,學習戲劇的人就漸漸地增加,其推廣面積也就開始擴大,積少成多,戲劇、戲曲藝術便可繼續大力發展。
四、結束語
結合以上的幾大觀點,我們不難看出戲劇的重要性,現代人現在的觀點上就沒有與戲曲有關的,還是以網絡流行的為主,很少有人主動來學習戲曲,而新媒體的出現不僅促進了藝術多元化的發展,也讓人們意識到戲劇的重要性,以往的安逸思想被開放,自身開始接受戲劇文化藝術---這說明網絡的傳播及其人們的認識與認知、戲劇的傳承和新媒體是分不開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廣西 民族音樂文化 傳承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這里世居著壯、瑤、苗、侗、毛南、仫佬、回、京、水、彝、仡佬等11個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少數民族的人們創造了自己的民族音樂形式,在經過不斷積累、改造、精煉中走向成熟,為后人流傳下來的是金子般的精華。面對如此珍貴的民族音樂資源,如何有效地運用和傳承已經成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一、廣西民族音樂文化現狀
(一)廣西民族音樂文化概況
廣西各民族擁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活動,如壯族的“三月三”歌圩、瑤族的達努節、苗族的趕坡、侗族的坐妹、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哈節等,這些活動中展現出的民歌、歌舞、說唱、戲曲、器樂等音樂文化形式各具特色。
民歌是人民表達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之一,每首歌曲都凝聚著各族人民的智慧。劉三姐歌謠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西民歌中的多聲部民歌讓世人驚嘆,二聲部民歌獨特的和聲運用成為很多專家學者研究的對象,這些都是民族音樂文化中的瑰寶。
廣西地方曲藝種類主要有桂劇、壯劇、彩調、粵劇、邕劇、魚鼓等,其中桂劇、壯劇和彩調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彩調還被稱為最能體現中國戲曲“以歌舞演故事”特征的劇種之一。
廣西民族樂器種類繁多,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壯族銅鼓之外,還有極具特色的瑤族床頭琴、苗族嘎漿、蘆笙、啵咧、天琴、侗琵琶、獨弦琴、垮尼、葫蘆胡、土胡、牛腿琴以及鼓類樂器的瓦鼓、長鼓、黃泥鼓等。
(二)廣西民族音樂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現狀
一直以來,民族音樂主要有世代傳承、師徒傳承和家族傳承等傳承方式。如侗族的民歌手,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就開始教他們演唱一些基本調(也稱為山歌)。孩子稍大一些(大約十四、十五歲)的時候,開始教他們演唱變化的曲調,再過兩三年,孩子就可以學習演唱情歌了。然而,在社會飛快發展的今天,這樣的形式已經讓很多孩子難以接受了,這是因為我們古老的民族音樂是在舊社會非常艱苦的生活和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壓抑的情緒較多,它們缺少了對當今社會的復雜情緒的表達,孩子們已經在古老的民族音樂中找不到共鳴了。另外,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很多原始的勞動方式被現代化的機器所取代,從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很多音樂種類正在慢慢消失。
2008年由文化部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廣西有11人入選,他們的平均年齡達到了66.7歲,這些情況表明,現在很多民族音樂資料都保留在年齡較大的民間音樂人那里,如果不及時進行開發和保護,這些音樂種類將面臨失傳的可能。廣西藝術學院于2008年成立了民族藝術系,旨在培養民族音樂傳承人,廣西大學藝術學院、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欽州學院等高校在選修課程中加入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如《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欣賞》、《廣西民歌與器樂》、《采茶戲歌舞蹈表演》等。
二、關于廣西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問題的思考
(一)廣西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中傳承的思考
廣西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多設置了音樂系或藝術系,其中音樂教育專業是較為熱門的專業。作為培養音樂教學人才的音樂教育專業,一直沿用了西方音樂教育的體系,大部分的課程設置都是以西方音樂理論為基礎的。近年來,各高校領導逐漸意識到了本土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選修課程部分逐漸增設了一些相關的課程,但是目前這種模式并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很多課程因為學生不愿意選或不能保證授課質量而閑置,發展本土民族音樂變成了一句空口號。要真正在高校中很好地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對課程進行改革是首要任務。如把廣西優秀的多聲部民歌引入到《視唱練耳》課程中,《鋼琴》課程中引用以廣西民族音樂作為素材創作的優秀鋼琴曲作為教學內容,《聲樂》課程中增加廣西民歌演唱或曲藝表演內容,《作曲》課程中增加廣西民歌素材進行創作教學,《合唱》課程中增加廣西民族風格的創作曲目等等,這樣的課程改革才能真正主動地把民族的精華傳授給學生,并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和傳承本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需要社會的支持
近年來,廣西國際民歌節已經成為廣西的一個標志性活動,這是政府對于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作出的有效舉措,為廣西民族音樂文化的開發和傳承提供了很好的途徑,同時也喚醒了人們保護和扶助民族音樂的意識。在廣西國際民歌節的影響下,各地也紛紛舉起了發展民族音樂的大旗,如欽州海豚節、北海國際珍珠節、桂林靈川姑娘節、百色田東芒果節紅歌會等活動,都為廣西民族音樂的發展提供了舞臺。
為了加強人們對民族音樂傳承重要性的認識,廣西區政府還決定,每年“三月三”歌節期間增加公休日,讓人們在休假的時間里,能積極參加到“三月三”歌節的活動中,盡情享受民族音樂之美。
三、結語
“民族傳統有機的繼承,唯有從我們的民間音樂中才能找到”這是音樂家柯達伊的觀點,這說明了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意義深遠。 廣西的民族音樂文化作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一員,對其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任重而道遠,唯有全社會的積極投入和支持,才能讓民族音樂之花開得越來越鮮艷。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2年度欽州學院一般教改項目《從廣西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看廣西高校鋼琴教學的改革》,項目編號:2012XJJG-B45。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策;機制建設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是緊密相連的,正因為如此,目前我國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較多的地方,多為農村或是偏遠地區,體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的不斷創作、積累與延伸發展,是人類社會極為珍貴的資產1。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形態。它以傳承人為核心和載體,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與時俱進的傳承變異,實現延續民族文化基因,豐富民族文化內容的功能。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民進城務工引發的人口大流動、公共文化服務的缺失、承載著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字和掌握民間藝術技藝的藝人日益減少乃至死亡,使民眾特別是青少年接受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少,使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面積地面臨著被遺忘、遭損壞以及消失的嚴重威脅,特別是千百年來流傳在民間的口頭傳說故事、典故等,如果不加一挖掘保護,將會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消失。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策
(一)提高村民保護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雖然農村是大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源和來源地,可我國在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中,宣傳力度不夠大,對文化遺產的認識不高。當地村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相當薄弱,很多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傳統的手工藝技能正逐漸被遺忘。因此,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工作,讓廣大民眾和村民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將民眾與當地文化緊密聯系起來。因為廣大農民是農村文化遺產的創造者和傳承者,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所有者。新農村建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最大的和最終的力量來自廣大的農民,只有動員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只有農民的覺醒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最有力保障。因此,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既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明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職責,更要提高村民保護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村民真正成為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力量。在政府方面,要明確地方各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制定相應的保護方案,并進行相應的績效考核。
(二)加大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力度,營造保護氛圍
當前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工作,讓廣大民眾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民眾與當地文化緊密聯系起來。政府要明確地方各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并進行相應的績效考核。各級政府可以利用舉辦各類民俗、民族節日慶典及民間藝術表演團體活動帶動宣傳。依托節日活動,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廣泛性的開展活動,來繼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進行舞龍舞獅比賽、元宵節會展、書法比賽、歌唱比賽、民間舞蹈比賽等;舉辦各種類型的文化研討會、推廣會及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展示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展演活動,弘揚優秀的民間藝術,鼓勵民間藝術家的創作熱情。此外,為了普及民間藝術,我們可以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平臺傳播多彩的民族文化。以發掘、收集、整理、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推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專題節目、音像資料帶、音樂、廣播戲、電視文藝晚會以及電影故事片、傳說故事匯編書籍、音像文藝帶等。做到關注大文化熱點的同時,兼顧社會大事,把傳統文化不斷地弘揚。
(三)加強機制建設,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建立前,要首先建立經費管理機制及相關的激勵機制。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經費有限,應根據歷史、文化價值,認定其中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或瀕臨消亡的“非遺”作為重點傳承對象,根據具體開發項目進行投資。通過財政撥款、海外華僑及個人多方籌款、鼓勵社會捐贈等形式,扶持以“非遺”為創作對象的藝術團體,鼓勵它們進行以本地區民俗特色、地方歷史故事等為內容的創作、演出;給予民間藝人以適當的資助,鼓勵其帶徒弟傳承技藝;鼓勵民間藝術愛好者們成立自己的協會、研究機構、網絡等;鼓勵對“非遺”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對于國家認為需要保密的民間絕技的傳承方式、范圍均予以限制。
在保護工作中,對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生態保護較完整的區域,除有計劃地進行動態的整體性保護外,對確屬瀕危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生態區,應盡快建立保護名錄,出臺保護政策,落實保護措施,抓緊進行搶救。要進一步完善名錄體系評審標準,嚴格評審工作,逐步建立各級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在制定科學保護計劃的同時,要明確有關保護的責任主體;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代表人,要有計劃地提供資助,鼓勵支持其開展傳習活動,確保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
在認真摸清家底和分類制定保護規劃的基礎上,不斷健全保護管理制度。凡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設項目,在項目建設前報文化行政部門審批,依法保護后再行實施。在保護工作中,切實做好調查研究,改進完善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要大力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努力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同時,新農村建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要不斷開拓新的思路與方法,將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象進行深入研究,提煉其精華,傳承其有價值的文化因子,使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開拓市場,將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相結合以加快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族文化作為一種活的資源,我們應充分地繼承和發展并加以有效利用。為使文化與經濟能相互帶動發展,可以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站;組織民俗及民間藝術表演隊到國內外演出及大型民間工藝及民俗展覽;制作出版民俗光碟片在海內外發行;建立各種層次的民俗博物館和以村寨為單位的民俗及民間工藝傳習點;出版推出有關“非遺”保護和利用等叢書,作為“非遺”研究的成果積累。在與經濟的共同發展中,要注意以追求精神文化的內涵為主,讓民俗專家參與策劃指導,提高文化品位,來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三、結語
在農村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要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活動,提高農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喚醒農民的文化自覺和自豪感;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納入新農村文化建設,通過新農村文化建設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傳播和發展;加強經費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不斷健全保護管理制度。開拓市場,將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相結合以加快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