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械安全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很多企業現在招聘的是技術學院剛畢業的學生,經過簡單的培訓后開始上崗,雖然大部分學生在學校期間接觸過類似的機械設備,但由于經驗及技能不足,對設備的性能掌握不夠,對刀具的使用不太精通,如果單獨操作時易產生撞車、刀具刃磨不正確斷屑不利傷人、裝夾方式不對工件飛出傷人等事故。
2加強機械加工的安全防范措施
2.1加強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強化安全責任意識、加強員工安全教育培訓、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等。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是保障機械加工參與者參與生產安全的必要手段,通過制度來約束行為人的行動,使其行為符合安全生產管理要求。通過制定崗位操作規程、安全操作規程等制度將管理組及操作者的工作具體化,使實際操作過程實現可控制化。強化安全責任意識就是明確每一個機械加工參與者的安全責任,單位負責人全面負責本單位的安全工作,然后將安全責任層層落實,班組長負責本班組的安全責任,同時配備一名安全員負責安全工作,班組全體成員對自己的安全負責,確保參與者人人有責,才能有效控制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加強員工安全教育培訓的手斷和形式有多種多樣,對不同工種的培訓內容和方法也須有區別。安全教育可通過講、看、談的方法進行,講就是聘請有經驗、專業安全知識豐富的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講座、授課;看就是觀看一些有代表性的安全教育影片或書籍,通過安全生產事故的實例給機械操作者以警示;談就是班組成員互相之間對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進行交流的過程。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是對上述安全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安全責任的落實情況、安全教育培訓的實際效果的檢查考核,如發現有執行不到位、落實不到人、教育培訓無效果的情況可按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處置。
2.2加強機械設備管理工作
機械設備就是機械加工創造效益的工具,維護好設備是每個機械加工者應盡的義務,同時有利于安全生產。建立設備管理臺賬,對每一臺設備的運行情況、維修情況一定要記錄在案,操作者必須充分了解設備的基本結構及使用要求,維護與保養知識,相關部門要制定每臺設備的操作規程,操作者必須嚴格按規程操作。如果設備出現故障或有異常,不得強行繼續工作,要停機檢查,操作者可以自行解決的及時處理,否則必須由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檢修,檢修后要詳細填寫維修記錄,以備參考。設備管理部門應配專人對設備的運行及維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避免產生安全事故及設備的損壞。
2.3加強勞動安全防護管理工作
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時每個機械加工操作者的基本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安全管理部門必須根據國家規定為每一個員工按時發放勞動保護用品,并有權利監督每一個員工的安全防護用品使用情況,如發現沒有按規定佩戴勞動防護用具或未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具的人員,必須及時停止其工作,經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崗。
2.4加強操作者技能培訓
技能培訓包括組織專業的操作機理論培訓、以老帶新、以高帶低等方法,通過培訓可學習到如何合理使用設備、維護設備、裝夾工件、刃磨刀具、安全防護等知識。同時需要學習各種材料的性能及特點,比如在加工鎂、鋯等金屬或含有鎂、鋯成份的合金是注意防止燃燒,避免燒傷。
3結論
1制約農機安全技術檢驗工作的因素
硬件因素。農機安全技術檢驗工作需要配備專業的軟硬件檢驗儀器,比如固定式或移動式安全技術檢測設備,應急救援車輛與事故處理設備等。軟硬件設備上的缺失會導致安全技術檢驗工作受影響,造成檢驗設備配置不利的原因有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等,限制了專業設備的購買與應用,在高效完成檢驗工作、及時處理意外事故等方面表現欠佳,只能依靠手摸眼觀、經驗法等來進行檢驗,無法科學、系統化地完成檢驗要求。地理環境因素。
農村地區受限于本地區地理環境因素,諸如道路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經濟發展水平低、機械使用者意識不到位或素質低下等原因都會影響技術安檢工作。人員意識與素質上的低下使得安檢工作中時常出現脫檢與漏檢情況,還有部分小企業位置偏僻,不主動要求檢驗,加大了檢驗工作難度。以上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機車輛一旦上路,不僅會造成安全駕駛與工農業生產中的諸多問題,也不利于農機安全檢驗工作的實施。
安檢人員素質有待提升。農機安檢工作中,要求安檢人員深刻認識并領悟安全法律,養成安檢意識,對規章制度有深刻認識,并且具備高素質專業技術,從而確保安全檢驗工作到位。不過目前受限于企業規模、人員素質等因素影響,許多安檢人員在專業素質上根本不合格,不能正確掌握農機安檢標準與須知,技術水平差,不具備合格專業人員應有的職業素質。面對無法順利履行職業責任的安檢人員,要從意識、職業素質與專業水平上進行提升,以便能更好地完成安檢任務。
企業因素與制度因素。許多規模較小企業,技術水平有限,產品質量不過關,機械耐用度低,沒有安全技術檢驗人員,或者技術人員水平過低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安全檢驗工作的順利實施。另外,檢驗機構自身設備、制度等方面存有漏洞,人員檢驗能力不高,也無法更好地完成工作內容。另外由于目前國家農機標準覆蓋仍然不全面,部分農機,只有企業或地方標準,有些現有標準較老舊,未與時俱進及時更新,這些都會影響農機安全檢驗工作質量。
2應對農機安全技術檢驗工作的對策
解決影響農機安檢工作的諸多制約因素,要從意識、行動、人員、制度等方面做起。
意識方面,要全面提升對農機安檢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識。對于安全檢驗部門而言,首先要做好意識引導工作,通過與其他部門的積極配合升級安全檢驗設備,根據國家相關行業要求,打造硬件過關的安全檢驗團隊,確保隊伍認識清晰化與設備規范化。對于農機安檢認識不到位的工作人員,要做好宣傳培訓工作,讓其理解農機安檢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提升技術水平,更加自覺且高效地完成檢驗工作。另外,還要配合加強農機質量監管,并對安檢結果及時通報,更好地實現安全檢驗工作目標。
人員方面,檢驗隊伍建設要著重提升安檢人員的職業素質與技術水平。通過在崗定期培訓提升安檢人員職業素質,使其達到熟悉安檢法律法規與技術檢驗標準、熟練掌握安檢設備應用要點與農機安全生產常識等內容,對培訓結果進行評估考核,不過關不予上崗。在工作中要督促安檢人員切實履行崗位職責,發揮公正、高效、團結、奉獻精神,做到技術精湛、執法嚴格,以安全和質量為兩大指導準則,在檢驗工作中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相關安全技術檢驗標準,確保檢驗結果的可靠性與公正性。對于檢驗結果要嚴格把關,做到權責明確,減少因檢驗工作不當造成的安全事故。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要及時聯系并督促其參與農機安全檢驗工作,通過與農機監理部門配合更好地展開行動,對于影響企業安檢工作的人員因素、設備因素、技術因素與制度因素等,要加強管理,營造良好的安全檢驗工作環境,推動檢驗工作的順利實施[2]。
制度方面,根據當前國家農機安全檢驗標準情況合理制定并調整檢驗工作計劃,在工作中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檢驗工作全局,創新管理工作體制,加強與農機監理部門、交警部門等配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檢驗標準,對標準未更新者,及時聯系監理部門建立相關檢驗標準。在檢驗工作中要建立健全農機安全技術檢驗長效機制,以服務三農為工作指導理念,盡力做到幫助農民朋友解決問題,保障農機安檢工作順利實施。
論文關鍵詞:CNG長管拖車安全使用技術
長管拖車是指在拖車上或集裝框架內裝有幾只到十幾只大型無縫鋼瓶的高壓氣體運輸設備,通常用配管和閥門將氣瓶連接在一起,并配有安全裝置、壓力表和溫度計。由于這種設備具有高效靈活、安全可靠、使用維護方便等特點,因此,隨著氣體工業的發展被迅速推廣使用。1987年初,隨著國內第一家合資氣體公司落戶深圳,長管拖車被引進中國,近年來國內的氣體工業發展迅速,國外的氣體公司紛紛在國內投資建廠;另一方面,國內天然氣汽車及壓縮天然氣(簡稱CNG)母子站的發展需要將大量的天然氣運輸到沒有天然氣管網的地區或很難修建管網的市區。這都促進了CNG長管拖車在國內的廣泛應用。但是,CNG長管拖車裝載的壓縮天然氣,工作壓力高,使用時需經常來往于城市道路及建筑密集地帶,安全問題十分重要,而制造及裝置設置方面的安全問題,又是CNG長管拖車操作安全的首要保障。
一、CNG長管拖車的主要安全技術措施
1、控制氣瓶質量:氣瓶作為長管拖車的主要承壓部件, 其質量與長管拖車的安全性能密切相關。因此氣瓶內外表面均經過噴丸處理, 并用內窺攝像系統逐只進行內部全面檢查, 確保內部質量。氣瓶成形及水壓試驗后逐只進行磁粉檢測, 確保不得有任何裂紋狀缺陷存在。氣瓶的兩端螺紋均經磁粉檢測, 確保連接螺紋質量可靠。
2、設置爆破片裝置:氣瓶的兩端均設置爆破片裝置。爆破片裝置較安全閥體積小、重量輕, 但密封可靠, 其泄放面積較同體積的安全閥泄放面積要大得多。
3、設置壓力表:氣瓶充卸氣管路上設置壓力表一塊, 量程取1.5~3倍的工作壓力, 精度1.5級。壓力表采用防震型, 其前端設置壓力表閥, 便于更換拆卸。
4、設置溫度計:考慮到工作環境溫度及充氣時氣體溫度升高、卸氣時氣體溫度降低等因素影響,溫度計測量范圍應覆蓋最低和最高工作溫度,測量范圍應取-40~60 ℃。溫度計可采用雙金屬型,讀數方便,堅固耐用機械論文,且采用防護套管與介質隔開,易于更換拆卸論文范文。
5、設置安全聯鎖裝置:裝卸氣過程中,即操作倉門打開狀態,嚴禁汽車啟動運行,否則會造成裝卸軟管等連接部位拉斷、氣體泄漏等嚴重事故。故在操作倉內設置氣動安全聯鎖裝置, 靠汽車行走部分自帶氣包提供氣源, 操作狀態時使汽車處于制動狀態,無法啟動,裝卸氣完畢,操作倉門關閉后,制動狀態才予以解除,汽車可正常行駛。
6、設置導靜電裝置:長管拖車尾部設置導靜電接地帶,操作倉管路上設置導靜電片,可隨時導出運行時及充卸氣時積聚的靜電荷。導靜電拖地帶采用柔軟耐磨的導靜電橡膠拖帶,即能充分泄放靜電荷,又不至于放電太快而產生火花放電。
7、設置滅火裝置:長管拖車兩側各配一只5kg干粉滅火器,以備發生火災險情時急用。
8、控制管路泄漏點:操作倉內裝卸氣匯總管及各分支管之間采取焊接結構,且經表面滲透檢測,盡量減少泄漏點。高壓閥門均經復驗合格,驗證高、低壓狀態下的密封性。裝卸氣管及氣體排空管均用管夾或支撐予以固定以減輕車輛運行時對管路振動的影響。
二、CNG長管拖車安全使用
1. 長管拖車進入充裝區,應將其接地帶(靜電帶)提起,并帶上防火帽。
2. 充(卸)作業步驟:
2.1將長管拖車停放在裝(卸)站制定的安全作業地點,熄滅牽引車發動機,打開后操作倉門,掛好風鉤,對掛車實施駐車制動。
2.2將充裝(卸氣)站的靜電接地線與長管拖車操作倉的導靜電片連接。
2.3檢查各連接部位是否連接緊固,檢查各管件連接處是否泄漏。
2.4充氣
2.4.1首次充裝
a. 首次充裝包括新車的第一次充裝和檢修后的第一次充裝,因為這時鋼瓶內充有一定壓力的氮氣,充裝前應將其放空。
b. 充裝前應檢查閥門是否處于關閉狀態,檢查是否含有氮氣余壓并用儀器檢測確然含氧量不大于3%。
c. 保持氣體管路主控球閥處于關閉狀態,依次開啟各瓶口球閥,然后緩慢開啟主控球閥,將鋼瓶內封裝的氮氣放空,待壓力卸盡后立即關閉主控球閥。將站上充裝軟管與快速接頭進行連接,確保連接到位。
d. 置換軟管空氣,開啟充裝站的充氣閥,使天然氣進入軟管,壓力平衡后關閉,然后開啟放空閥將軟管內天然氣放空,關閉放空閥。
e. 開啟主控球閥,然后緩慢開啟充裝站的充氣閥進行充氣作業。
f. 當達到充裝溫度對應的充裝壓力時(表1),關閉充裝站的充氣閥,關閉各瓶口球閥及主控球閥機械論文,開啟放空閥,將軟管內的氣體排出,確認軟管內無壓力后斷開快裝接頭的連接。
表1充裝溫度與充裝壓力對照表
公稱壓力MPa
充裝溫度℃
-10
10
20
30
40
50
60
20
充裝壓力MPa
15.2
16.8
18.4
20
21.5
23.1
農業機械手很少參加正規培訓。農業機械駕駛員參加正規培訓的少,無證操作的人多,操作具有很強的主觀經驗性和隨意性,不能按照農業機械操作手冊要求進行嚴格、規范操作。
2農業機械在安全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
2.1地方政府和部門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在對待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存在著模糊認識。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推廣上,對農業機械安全生產關注不足、認識不清、重視不夠,“安全重于泰山”理念僅僅存在口號上、文件中,沒有落到實處,更沒有形成自覺意識和行動。
2.2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宣傳不到位。關于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培訓沒能做到常態化、無縫化,農業機械駕駛人員主要為農民,相對來說文化水平不高,法制觀念淡薄,安全意識較差,在日常農業機械生產作業中,經驗式操作、隨意性駕駛情況較為普遍,無牌無證行駛、不參加年度安全技術檢驗,違法拉人,導致事故發生頻率增大。
2.3農業機械安全監理基礎設施和裝備落后。《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構建設規范》規定,“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構應具有適應農業機械安全監理工作需要的辦公場所,配備宣傳教育、信息化管理和辦公自動化等儀器設備,并按照農業機械安全監理行業標識規范設臵相關標識標志。”但是目前,不少農業機械監理部門設施和設備不足和落后,不能適應農業機械安全檢查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機械監理規范化建設和農業機械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其無法充分發揮出應有的職能和作用。
2.4農業機械監理執法存在法律缺失。按《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構建設規范》要求,農業機械監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是保障農業安全生產。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出臺后,農業機械監理機構只能對所負責的拖拉機進行掛牌、辦證、檢驗工作,無法對所管理的拖拉機進行全面有效監督管理,這就使其職能受到了嚴重的削弱和限制,無法對農業機械進行應有的監管。
2.5部分農業機械手對農業機械安全監管存在認識偏差。認為農業機械是自己的農具,主要用于農田作業和生活服務,很少上公路,技術容易掌握,操作比較簡單,出現故障自己就能解決,沒有必要到農業機械部門進行培訓,沒有必要辦理牌證和進行年度檢驗。
3農業機械安全管理的對策和措施
3.1切實提高農業機械安全監管工作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地位。要將農業機械安全監管工作納入社會大安全生產工作范疇之列,作為政府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形成由政府牽頭、部門配合的制度和體系,從而將農業機械安全生產責任層層落實。
3.2加強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宣傳力度。努力提高社會對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認知度。以法律、法規、事故案例、農業機械方面的惠農政策為內容,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或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對農業機械人員進行宣傳教育。形成人人懂農業機械安全、個個講農業機械安全的良好局面。加大安全。
3.3提升農業機械監理服務水平。一方面更換老舊監理設備,一方面要完善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及方法,用現代化的裝備武裝機手,進一步拓展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構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3.4健全完善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法規。政府部門要出臺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將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納入法制化軌道,保證農業機械安全管理體系的良好運行和持續改進。
關鍵詞:鍋爐房 安全
0 前言 近年來一系列重大建筑質量安全事故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建設部和地方建設管理部門相繼發出了一系列“通知”,旨在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并對近年建成或在建的重要建筑進行質量安全問題排查。建筑質量與安全是關系到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的大事。建筑工程是涉及設計、施工、設備等多部門、多行業、多工種復雜的系統工程,而設計是保證建筑質量與安全的關鍵,設計人員肩負的質量與安全責任重如泰山。有關專業設計“規范”與“規程”是設計人員進行專業設計的科學依據,嚴格遵循“規范”與“規程”也是設計質量的根本保證。然而,實際工程中,有不少項目在設計中就沒能很好遵守有關設計“規范”與“規程”的各項規定,例如在鍋爐房設計中,鍋爐房鍋爐額定容量超出《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熱水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蒸氣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等文件規定的比較多見。其中有多種原因,包括工程具體條件的限制,不同部門頒布的不同“規范”之間存在不一致之處及某些條款不夠明確,設計人員“規范”意識不強或缺乏對有關“規范”、“規程”的理解,另外也與某些主管部門在設計審批方面的“靈活性”有關。文章針對燃油、燃氣蒸汽鍋爐房、熱水鍋爐房、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機房設計中有關安全的幾個問題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旨在通過交流,提高我們對有關“規范”、“規程”的認識水平和有關專業內容的設計水平。
1 蒸汽鍋爐房 蒸汽鍋爐房可以同時滿足洗衣房、廚房、開水間、空氣蒸汽加濕等場所的蒸汽需求,又可通過汽—水換熱器給建筑物提供冬季采暖、空調用熱或衛生熱水等生活用熱。蒸汽供應系統無需另外的機械動力消耗,可以利用自身的壓力進行熱量輸配。另外,由于熱水采暖、空調用熱或生活熱水利用蒸汽的潛熱,單位質量熱媒輸熱能力遠大于熱水,輸配管線也可相應減少,從而節省了建筑空間。因此,傳統上很多工程選用蒸汽鍋爐作為建筑內部供熱熱源。
蒸汽鍋爐房設計的主要依據有《鍋爐房設計規范》GB50041-92,《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勞部發[1996]276號),《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等。鍋爐房設計涉及的安全方面的內容主要有:鍋爐房安全間距、鍋爐房鍋爐間泄爆、鍋爐燃料貯存與供應系統的防火、鍋爐房滅火、防排煙通風及事故通風等。
鍋爐房內鍋爐間屬于丁類生產廠房,油箱間、油泵間屬于丙類生產廠房,燃氣調壓間屬于甲類生產廠房。油箱、油泵間、燃氣調壓間可與鍋爐間貼鄰布置,但應設防火墻隔開。鍋爐房一般應單獨設置,與其他建筑的間距應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且在任何條件下不應將鍋爐房設在人員較多房間的上面、下面、貼鄰或主要疏散口的兩旁。《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勞部發[1996]276號)規定,在具備一些安全措施條件的情況下,每臺鍋爐的額定蒸發量不超過10t/h,額定蒸汽壓力不超過1.6MPa的鍋爐可設在多層或高層建筑的半地下室或第一層中,每臺鍋爐額定蒸發量不超過4t/h、額定蒸汽壓力不超過1.6MPa的油、氣、電鍋爐在滿足一定的安全要求后,在事先征得市、地級以上安全鑒定機構的同意,可設在高層或多層建筑的地下室、樓層中間或頂層。這一條款與以前相比有了放寬。一方面,鍋爐房的設置不只限于高層建筑主體以外的作為輔助設施的多層建筑的地下室或第一層中,另外對置于半地下室及首層的鍋爐房,其單臺鍋爐的額定蒸發量有所增加,這給建筑設計帶來了方便。但是,2001年版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仍然將置于建筑物內的鍋爐房的總蒸發量限于6t/h,單臺鍋爐的蒸發量限于不超過2t/h,且只能設于首層、地下一層靠外墻部位。建筑面積超過5萬m2的全空調(采暖)建筑,其蒸汽鍋爐房額定總蒸發量一般要超過6t/h。事實上,已建于較大體量建筑內的鍋爐房總蒸發量及單臺鍋爐額定總蒸發量不少都超出了《防火規范》的規定。
蒸汽鍋爐房均應考慮泄壓措施,泄壓面積(玻璃窗、天窗、薄弱墻等)不得少于鍋爐間占地面積的10%(上海市地方標準DBJ08-73-98規定,鍋爐房泄壓面積不得小于鍋爐(包括鍋爐前、后、左、右檢修場地1m)面積的10%,泄壓處不得與聚集人多的房間和通道相連。對設置泄壓面積有困難的場所(地下鍋爐房,較大的泄壓面積,往往給建筑處理帶來困難),將熱交換器、水泵、分汽缸、水處理設備等移至鍋爐間外,以最大限度減少鍋爐間面積,從而減少泄壓面積,這也有利于鍋爐的滅火效果,同時減少了鍋爐房滅火系統的造價。
2 熱水鍋爐房 熱水鍋爐房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提供大樓空調用熱,也可同時通過水—水換熱器提供大樓生活用熱水。民用建筑用熱水鍋爐根據需要可將供回水溫度定為95℃、70℃,直接用于建筑采暖系統,也可通過水—水換熱器向各用戶提供所需的二次循環熱水。空調用二次循環熱水供回水溫度通常設置為60℃、50℃。采用二次循環間接供熱的系統,鍋爐本體的承壓可以控制在低壓或微壓范圍。如果采用鍋爐(鍋爐本體,包括進出水接管尺寸等作相應調整,以適應空調供暖系統水量大、溫度低、溫差小的特點)直接加熱空調系統熱水,則鍋爐供回水溫度一般為60℃、50℃左右。可見,選用熱水鍋爐供熱,既有高效節能、水處理簡單、費用低等優點,又可比蒸汽鍋爐更安全。正因如此,熱水鍋爐近年來得到較大的發展。
與蒸汽鍋爐房一樣,熱水鍋爐房不得直接設在人員較多房間的上面、下面、貼鄰或主要疏散口的兩旁。1992年頒布實施的《熱水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勞鍋字[1991]8號)中,允許額定出口熱水溫度低于或等于95℃的熱水鍋爐房與住宅相連或設在多層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第一層或頂層中(在滿足某些安全條件的前提下),對置于高層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第一層或頂層內的熱水鍋爐房,應同時滿足單臺鍋爐額定供熱量小于或等于7MW的限定條件。最近頒布的“《熱水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修訂條款”規定“設在多層或高層建筑的半地下室或第一層的鍋爐房,每臺鍋爐的額定供熱量率應小于或等于7MW,額定出水溫度小于或等于120℃,且應滿足《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第184條相應條件。對于由于條件限制需要在高層或多層建筑的地下室、樓層中或頂層設置鍋爐房時,每臺鍋爐的額定熱功率應小于或等于2.8MW,且額定出水溫度小于或等于120℃”,其對水溫要求放寬,對鍋爐的容量作了進一步限定,容量大小與蒸汽鍋爐相當。現行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與《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設于樓內(地下一層或首層)的鍋爐房的限定條件中規定單臺鍋爐額定蒸發量不超過2t/h,總蒸發量不超過6t/h,沒有直接提及對熱水鍋爐額定供熱量與額定出水溫度的限定。這應該說是一種疏忽。設計人員對此有兩種理解,一種觀點認為,從發生直接火災的可能性及防火因素考慮,熱水鍋爐與蒸汽鍋爐條件相近,所以設于樓內的熱水鍋爐容量的限定應比照蒸汽鍋爐,即單臺鍋爐額定供熱量應不超過1.4MW,鍋爐房總供熱量應不超過4.2MW。這樣,較大工程鍋爐房布置會很困難。另一種觀點認為,客觀上建筑物內的熱水鍋爐房,其出水溫度一般不超過95℃,總體來說,比蒸汽鍋爐更安全,“防火規范”又沒有明確對熱水鍋爐的限定,工程設計時可以只參照《熱水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執行。基于后一種觀點,一般規模建筑物內鍋爐房的布置比較容易滿足有關“規范”、“規程”要求,對于沒有蒸汽要求的較大建筑物,可直接選用熱水鍋爐作為熱源,對于有蒸汽要求的較大建筑物可通過同時采用熱水鍋爐與蒸汽鍋爐作為供熱熱源。一般民用建筑,蒸汽用量不會超過6t/h。在實際工作中,筆者常采納后一種觀點,但是,對于這種情況,應加強安全措施,同時應事先征求消防、勞動主管部門的意見,努力消除各種安全隱患。
熱水鍋爐間是否需要泄壓措施,這主要取決于熱水鍋爐額定功率和額定出水壓力的大小。對于鍋爐額定熱功率小于0.1MW或額定出水壓力小于0.1MPa(表壓)的熱水鍋爐間可以不考慮泄壓措施。對于采用間接供熱的熱水鍋爐,在一次循環系統中,只要將熱水鍋爐置于一次循環水泵的上游(吸入式),熱水鍋爐出水壓力就很容易控制在0.1MPa以內,這樣如有困難,可以不考慮泄壓。但是有條件時,還是建議設置泄壓窗,這樣就是爐膛內發生爆炸,也可減少些破壞力,另外,還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風。
3 直燃型冷熱水機機房 由于“防火規范”、“監察規程”等技術規定沒有明文提到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機房,一段時間不少人有一種誤解,認為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機房的布置可以不受上述有關限制。事實上,從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的工作原理可知,燃油、燃氣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房與鍋爐房相似,主機間屬丁類生產廠房,其油箱、油泵間屬丙類生產廠房,其燃氣調壓間同樣屬甲類生產廠房。機房一般應單獨設置,且與其他建筑之間距應滿足“防火規范”規定的相應的防火間距要求。有困難時,在滿足一定的安全要求前提下,可將其置于建筑物的某些特定位置。機房設計的有關安全防火規定應參照微壓熱水鍋爐房執行。一般認為,可以將其設置于多層或高層建筑的地下一層、半地下室、首層靠外墻部位。同樣,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將直燃機房布置于人員較多房間的上面、下面、貼鄰或主要疏散口的兩旁。如需設置于樓層中間或頂層或直燃機房額定功率較大的話,設計人員應事先請示消防主管部門,方案需經地、市級以上消防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直燃型溴化鋰冷熱水機間可不設泄壓措施,但與鍋爐房一樣,其燃氣調壓間應設必要的泄壓措施,泄壓氣流不應危及人員及儀表設備等安全。
4 通風 設置于地下室的鍋爐間、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房均應設置機械通風措施,風量大小應綜合除濕、降溫、燃燒等因素確定。對于設在其他建筑物內的燃氣鍋爐間、燃氣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房,應有每小時不少于3次的換氣量,換氣量不包括鍋爐(冷熱水機)燃燒用風量。燃氣調壓間等有爆炸危險的房間,應有每小時不少于3次的換氣量,并應設有換氣次數不少于8次的事故通風裝置。油箱、油泵間的排風、排煙系統應結合其滅火方案合理配置。鍋爐間、油箱、油泵間、燃氣調壓間一般采用水噴霧滅火或氣體滅火系統。一旦發生火災,啟動滅火系統工作,同時關閉通風系統及出入這些房間風道上的閥門,確認滅火后,再啟動排風系統,排除殘留氣體。如采用二氧化碳滅火裝置,為保證滅火后能從室內下部地帶排除殘留廢氣,房間的換氣次數不少于6次/h,并于房間下部設排風口。
5 結語 5.1 現行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鍋爐房等相關內容的條款應結合實際工程情況作細化和必要的調整,使之更具體化,更具有可操作性。
5.2 現行的《熱水鍋安全技術監察規程》應結合大量民用建筑實際情況,對熱水鍋爐出水溫度、壓力劃分再細化,有可能將更低溫度,更低出水壓力的熱水鍋爐的容量等限制條件相應適當放寬以利于實際應用與操作。
5.3 規范制訂部門應加強多部門、多專業協調,盡可能保證不同國家規范相關條款的一致性,以體現規范的嚴肅性,也利于設計人員具體引用。
5.4 設計人員應提高“規范”的法律意識,自覺嚴格遵守現有有關設計“規范”、“規程”等法律性技術文件。有具體困難時,應事先申報相應級別政府主管部門,通過專家論證等方式確定比較合理安全的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 顧興鎣,民用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技術措施,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電子部.鍋爐房設計規范.GB50041-92.中國計劃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