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園林植物的生態功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植物的主要功能;配制方法;分析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lants in the city the main fun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design, according to its function of plant in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configuration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plant; Preparation methods;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J52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城市生態風景園林是在當前改變城市人們生活,為人們提供休閑、休息場所的主要組成部分,隨之城市工業化越發嚴重,城市園林對綠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在已建和新建的城市生態風景園林中對植物的配置提出了更高、更復雜的要求,因此了解植物在園林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合理的配置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植物在城市生態園林設計中的主要功能
1、植物是城市生態園林的空氣調節器
生物課中已經明確植物的巨大作用,它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提高了空氣質量;同時它還可以通過蒸騰作用,降低自身溫度的同時釋放大量的水蒸氣,提高空氣濕度,讓空氣更加清新。因此它是生態園林設計的基礎。
在綠化好的生態園林中,人們可以明顯地感到空氣清晰、精神煥發,這正是植物釋放出的大量氧氣和水蒸氣產生的效果,據調查,一般有綠化的區域比沒有綠化區域的空氣濕度高10%-20%。
2、植物是城市生態園林的氣候改造者
根據植物的生理機能,它不僅具有調節空氣的作用,同時對于當地的氣候也有較好的影響。據調查,一般綠化好的城市,夏季中暑率很低,而冬季則較綠化不好或沒有綠化的城市溫度高出12℃。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都出現“城市熱島”效應,所以,注重城市生態園林建設,注重生態園林中的植物配置,讓植物冬暖夏涼的作用得以體現已勢在必行。
3、植物是城市噪音的消音器
當今城市噪音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并且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帶來了諸多傷害,科學證實,長時間處于噪音中的人容易出現精神不振、身心疲勞、心率加快、血壓上升等病癥。而植物,尤其是高大的樹木會利用其濃密的枝葉將各種噪音有效地吸收和隔離。研究證實,擁有良好樹木覆蓋的街道會降低5倍以上的噪音強度。
4、植物是生態系統的保衛者
科學已經證明一個生態系統越復雜,越有助于生態平衡。城市園林的生態系統亦然,植物同樣扮演著為動物提供食物和氧氣的重要責任,所以,植物的多樣性、覆蓋面積直接決定著城市生態園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二、城市生態風景園林中植物的配置方法
城市生態園林的建設是源于人工機制和多種目標相結合的產物,基于植物在城市生態風景園林中的重要作用,對植物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已經逐漸演變成一門專門學科。它需要園林規劃者和執行者將園林學和植物群落生態學理論,以及當地植被和環境特點有效結合,從而發揮植物在城市生態風景園林的重要作用。而系統而科學的植物配置方法正是從這些方面記性綜合考慮的。
(1)植物配置前的科學分析
在城市生態風景園林建設中,應首先組織專門的研究人員與園林規劃者組成分析小組對所選的園林地點進行土壤、地形地貌和周圍環境進行系統的分析,這是在生態園林中進行植物選擇和搭配的前提。只有掌握了生態園林周圍環境的相關資料,才能保證在選則植物種類和相應地形上種哪種植物進行規劃和配置。
在具體的分析中,小組成員可首先針對具有明顯邊界的斑塊區域進行針對性的研究,然后根據它們各自的面積記性面積分級,從而讓城市生態風景園林植物的整體上清晰明朗。
然后以城市生態風景園林的植物群落建立為基礎和目標,進行系統的分析。一般因為城市園林的植物群落與自然植物的植物群落有著明顯的差別,因為它的上層食物鏈較固定,所以完全可從此入手,并以植物的功能性為依托建立人工植物生態群落。
一般,城市生態風景園林將植物生態群落主要分成保健型、知識型、生產型、抗逆型、防護型和文化型六種類型。小組成員可根據實地需要,以及對園林風景的設計需要進行取舍,并根據可用植物一并分析,從而讓植物對號入座。
(2)城市生態風景園林中對植物的配置
待生態園林中植物生態群落的類型確定之后,就需要進行具體的設計配置了。想得到最優化的城市生態園林設計效果,一般設計者在對風景園林植物配置中會從以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然后進行具體配置。
首先,應確定植物類型的選擇配比,以達到整體合理、協調的目的。即上述的六個類型中,選擇哪種、不選哪種,選擇種類的相應面積。如此,生態園林中的植物結構功能就有了清晰的定位。在這個過程中,園林設計者都會從當地植物的情況出發,結合本體的特色植物進行優化配置,這樣做的好處不但可以讓園林體現城市特色,有益于植物移植后的存活率,而且因為是當地的特色植物,所以在運輸等方面也是經濟實惠,所以,作為園林設計者應考慮這種一舉多得的配置辦法。
其次,在對整體配置上明晰之后,就要從景觀的美化上考慮,對不同區域的植物進行實物落實,在這個過程中,設計一般都會在每個區域選擇幾種植物作為備選。然后根據不同區域植物的特點進行相應的強化。總的指導思想是,要保證園林中的植物在不同季節體現出不同美感,即春天生機勃勃、夏季鳥語花香、秋季層次分明、冬季純潔蒼勁。如此,每個季節便擁有了不同美感,實現了城市生態園林不同階段的不同特色,在為城市“排憂解難”的同時,給人以美和精神的享受。
第三,在植物配置的過程中,除了考慮植物自身的配比之外,還應考慮其周圍環境,比如湖泊、河流等水體,以及假山、建筑等達到和諧的統一,然后從顏色規劃、植物疏密程度,以及平面和立體效果等進行綜合整合確定,最后形成最佳的配置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生態風景園林雖然在政府的努力下發展得較快,但是在設計和建設的過程中也體現了一些不足。尤其是相關專業人員,以及既懂園藝又懂生態學的綜合性人才缺失,這是導致一些生態園林無法發揮其功能或者功能效果降低的最大原因,畢竟城市生態風景園林是人造的生態系統,所以,相應部門應重點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以免風景園林的資源浪費和功能失效。
總結:
城市生態風景園林的植物配置直接關乎園林的綠化效果,以及整個園林生態的平衡,它是風景園林集觀賞和實用功能得以最佳展現的重要環節,因此應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將風景園林中的植物分配達到最科學、最合理的狀態。
參考文獻:
[1]王一婧.呂修然.淺談風景園林的生態功能與城市功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6)
[2]顧瑽.淺談城市園林規劃中的植物群落設計[J]現代園藝,2011(11X)
關鍵詞:園林植物;群落;設計;問題
1 前言
園林植物群落作為園林配置和設計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其設計的過程比較復雜,在具體的設計環節,一定要掌握好設計的方法和技術,保證園林植物群落設計的效果。
2 園林植物群落的概念
園林植物群落的構成元素是:人工創造的審美藝術;要同時滿足園林生態、植物性能、園林環境等條件并且相協調。園林植物群落被今天的城市園林建設普遍采用,但是在設計與應用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例如園林技術人員素質直接影響了園林植物群落設計的科學與合理性,有的工作人員不能兼具園林植物學知識與園林植物群落設計能力。因此對于有關園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內涵與概念的外延,還需要更深刻進一步的針對性探討;對于園林植物群落概念及其應用問題上,還要對園林植物群落進行不斷的研究與實踐。在這個階段中園林植物群落的概念被認為是: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的一定范圍內,有著針對性的植物群落生態學理論,能夠在多種不同方面滿足植物生態學要求的多種類的植物統稱。這說明園林植物群落概念應用過程中,既要滿足或具備植物群落的自然特征,還要注重對園林植物群落概念在園林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意義以及作用的思考,側重生態學意義和生態學視角的角度進行概念應用。
植物營造立體群落
3 園林植物群落設計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首先,園林設計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園林植物群落的結構設計現亟需完善。要合理設計園林植物的群落結構,選擇合適的植物物種,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園林植物群落理論,這要求園林的管理維護人員具備很高的專業素養。但是,目前我國的園林設計人員往往對園林植物并不是很了解,更不用說從有機整體和植物個體的角度設計園林群落結構。 其次,園林植物群落的設計不能很好地落實“近自然環境”理論。在植物群落的設計中要注意科學、合理地設計植物群落與實際環境的適應性,細化植物物種的選擇和配置,做到功能、色彩等的合理搭配,保證植物群落的個體性和機體性,實現生態環境的有機統一。
最后,群落單位的設計理念以及具體設計中的設計定位不夠明確。群落單位理論是植物群落設計的重要理論,對于園林植物群落、城鎮綠地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規劃和設計提供了依據。但是,目前的設計中,正是由于缺乏這樣的設計理念,定位不夠清楚,設計目標不明確,造成群落設計質量不達標。
4 園林植物群落的鑒定
對園林植物群落開展生態學研究,園林植物群落的鑒定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步驟,它能夠促進生態學研究結果更加客觀、真實。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態學研究工作是根據自然植物群落的發育過程、地域地帶性規律、植物群落外貌性質和土壤、地貌、地形等環境差異性形成的自然邊界來開展的,提供給具備一定理論技術及實踐經驗的研究人員對園林植物群落進行客觀科學的鑒定。但是城市園林群落所處的環境與自然植物群落不同,城市園林群落所處的環境是人工形成體系下構建在城市地區的,會嚴重的遭受外界因素干擾,在這種環境下對園林植物群落進行鑒定,不僅很難清晰地確定鑒定對象的類別,還很難掌握鑒定對象的邊界、結構以及外貌特征等情況。這個難題說明了適用于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態學研究方法和經驗,并不能直觀借鑒到對園林植物群落的鑒定上,這個問題現階段普遍影響著園林植物群落的研究過程結果,需要我們引起重視以及盡快的解決。
5 園林植物群落設計發展建議
5.1 明確合理的技術定位
汪菊淵先生在為《植物造景》(蘇雪痕編著)一書所作的序中,對植物景觀、植物造景、園林植物配置等概念性內容都有明確的論述,強調性重復了書中 “完美的植物景觀,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2方面的高度統一,即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適應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這一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則,指出“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發育,其種類、結構、層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礎”。討論園林植物造景的設計藝術與構建時,介紹了園林植物造景生態設計、區域設計、文化與科學藝術設計、立體設計4大設計藝術,探討了植物造景中的植物配置、群落構建,較好地體現了對植物造景、植物配置與植物群落構建概念關系的把握。園林植物群落設計技術,是園林植物配置技術的基礎與內容之一,在此基礎上結合園林藝術開展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能更好地服務于植物造景的目標。
圖1 園林植物群落配置
5.2 落實具體的“群落單位”
前文在討論園林植物群落概念應用存在的問題時,已經提及鑒定一個園林植物群落的困難程度及其影響,因為我們所面臨的實際對象,可能本身就不是一個從群落角度設計的結果。然而,對于新建城鎮園林綠地的植物景觀設計,倒是完全可能根據基質的性質、地形、土壤類型與土壤性質、功能分區、園路等自然與人工設計要素,進行空間單元的區劃,落實園林植物群落設計的“群落單位”,真正做到以群落為單位進行植物景觀設計,為今后園林植物群落的景觀變化、環境效應等方面的動態研究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也是植物群落設計方法不斷優化發展的根本途徑。
5.3 細化群落的設計內容
園林植物配置包括2大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重點要求設計說明植物種類選擇、配置方式、植物造景的藝術性特點與植物空間的構成等。前蘇聯的園林植物配置,首先將園林植物按其觀賞特性進行分類分級,如將冠型分為橢圓形、卵形、球形、圓錐形、寶塔形、傘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種,綠色的葉子按色度分為青綠、黃綠、灰綠3類,將花形花序分為6類,配置植物時從平面、立體、色彩、樹叢疏密度等方面考慮到植物的藝術構圖和風格,同時還從林學的角度注意配置的喬、灌木比例,針、闊葉樹比例,樹木密度和樹種比例等,形成園林植物配置理論。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園林植物群落的設計工作涉及到各個行業的知識,在設計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各個因素,才能夠提升設計的效果,從而保證園林植物群落的設計工作的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園林、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發生原因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當前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越來越重,時常出現個別病蟲害在某一地區大爆發的情況,給城市的園林綠化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礙和經濟損失。以生態學為基礎,充分考慮園林植物、病蟲及天敵三者之間的關系。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手段,以農業防治為主預防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建立一個以園林植物為主體的相對平衡的生態體系,從而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園林植物保護策略。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是園林維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對從業人員及技術有較高的要求,有很強的專業性,既要有園林植物生理學專業知識又要懂病蟲害專業和農化專業。當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二、園林植物在城市綠化中的作用
園林植物作為城市極其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在平衡復雜的城市生態系統、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大功能。
2.1生態功能
包括防護、改善和治理功能等。防護功能如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防火、防雪、指示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改善功能如維持碳氧平衡、滯塵、殺菌、吸收有毒氣體、調節溫度、改善光照和降低噪音等;治理功能如固定沙丘、控制揚沙和凈化水源等。
2.2美化功能
包括園林植物的個體、群體和襯托美化功能等。個體美化功能如形體、枝、葉、花、果等所表現出的視覺觀賞價值;群體美化功能如片林、樹叢、樹籬、草坪、稀樹草坪和藤架等所表現出的視覺觀賞價值;襯托美化功能如利用植物聯系景物、組織空間、遮擋視線等。參與形成的優良整體視覺效果。
2.3社會功能
包括文化功能和身心健康功能。其中,文化功能包括紀念、教育、學習和科學研究等功能;身心健康功能包括游憩、保健和治療功能等。
2.4生產功能
包括食用、藥用、工業原料和工業品素材等。如提供果品、中藥、油料、膠質、脂類、素類、木栓、飼料、肥料、淀粉、纖維、枝葉工藝產品等。
三、植物病害的發生原因分析
目前在園林植物上發生的主要病害以腐爛病、立枯病、黑斑病、銹病等為主。植物發病的主要原因可根據“病三角”即環境、病原物、植物本身以及人為因素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3.1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性氣候變暖,有些地區持續暖冬或者氣候變化異常,這些氣候和環境因素非常適宜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使得植物病害呈逐年加劇態勢。一些植物出現了生理干旱,病害嚴重發生。其中腐爛病發生尤為嚴重,多集中在柳樹、楊樹、榆樹、火炬樹及香花槐等樹種上,發病范圍大、面積廣。
3.2種植品種
城市中栽植的植物大都是引種,缺少與之平衡的植物群落和天敵種群。另外,大量建筑垃圾被埋地下,加之硬覆蓋、地下管網、汽車尾氣以及城市人群活動等因素,造成土壤不良,使植物的長勢普遍較弱,抗病能力下降。有些栽培品種過于單一,由于病原菌的變異而使原有的一些抗病品種變為感病品種。
3.3病原菌
病原菌由于外界環境的影響可發生變異,一些致病性弱的非優勢小種經過變異后可變成強致病性的病原物,高度侵染原有植株。
3.4其他人為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人為錯誤的生產作業、植物配置不合理、藥械與施藥技術嚴重落后、養護管理存在弊端、專業技術力量薄弱、防治過程簡單化等現象,給病蟲害的孳生創造了條件,給園林植保工作帶來巨大壓力。
四、病害的防治措施
防治病害應綜合考慮人類、植物、有害生物、環境條件等各組分之間存在的復雜的關系,最大限度地減少影響整個園林植物的生態系統。在防治上要從生態學觀點出發,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4.1預防為主
要主動加強巡查力度,加強植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選擇最佳防治時間。預測預報工作是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基礎,把病蟲害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確定專人,固定地域,以全面及時地掌握病蟲害動態為基本目標,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4.2綜合防治
綜合防治應以農業防治為主,加強檢疫,同時輔助適當的藥劑防治和生物防治。
(1) 農業防治
加強育苗工作,培育一些抵抗病原物的抗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非常有效的抗病手段,以鄉土樹種為重點,以適應城市生態環境;適時選用對城市環境抗性強的綠化樹種;合理輪種,避免使用過于單一的品種,增加植物的多樣性;合理密植,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種植或作業時避免污染。
(2) 加強檢疫
很多植物病害是通過植物的運輸而蔓延繁殖的,因此對引進的種子、苗木和其他植物繁殖材料應嚴格檢疫,避免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以防止病害傳播和蔓延。
(3)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植物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其使用范圍廣,見效快,但易造成殺傷天敵和環境污染,但如果過多過濫的用藥,不但不能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相反會形成惡性循環,越治越重。所以應科學合理地使用,交替用藥,以防病原和害蟲產生抗藥性,減弱防治效果,施藥過程中還應注意安全,多使用環保型農藥,以防中毒和污染環境。
(4)使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在病害防治過程中對人畜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相對于化學農藥來講對病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具有安全、高效、無毒無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優越性,符合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五、結論
關鍵詞:城市;居民小區;園林植物;配置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A
園林植物配置就是利用園林植物材料結合園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園林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綠地條件,采用不同的配置形式,充分發揮出各類植物的形體、線條、姿態、色彩等自然美的特點,組成不同的園林空間,創造出多樣化的園林植物景觀以滿足人們觀賞休息需要。隨著我國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費心里日益趨于理智和成熟,對居住小區的環境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優美的園林植物配置的綠色居住小區,成為城市居民選擇住房的要素之一。那么如何運用園林植物配置,來滿足城市居民對綠色居住小區的需要,這必然要求在具體實施工作過程中要很好地把握城市居住小區園林植物配置要點:
一、要注重園林植物的搭配方式
一般面積10hm2以上的小區的園林植物種類能達到當地常用園林植物種數的40%以上。不同小區所用植物種數的數量與小區所在地區植物種類的豐富程度及該小區的設計手法、小區面積密切相關。而居民滿意、園林植物綠化效果好的小區都達到了一定的園林植物種類。因此城市居住小區合理配置喬木、灌木及藤本植物、地被植物、竹類、水生植物、色葉植物、花罐木、芳香植物。還應以這些園林植物的多樣性為基礎,設計因地制宜的不同園林植物群落類型:喬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草本型、喬木-灌木型、藤本型等。國內外的實踐證明在居住區中合理應用人工園林植物群落,小氣候產生可感效應的最小規模為0.5至1hm2。綠地中樹木的數量越少,其產生的生態效益也越低。由少量草坪和低矮灌木組成的小片裝飾性綠地,生態效益也不佳。以喬、灌、草組成的人工擬自然群落,由于園林植物種類豐富,且綠葉面積增加,提高了單位葉面積指數,生態效益佳。而現代城市居住小區建筑密集,人口集中,熱島效應突出,加上建筑物間距小,容積率大,地面多硬化處理,對植物生長的光照和水分都帶來變化,所以在這些不同的園林植物群落類型中的樹種搭配上,要使喜陽、耐陰、喜潮、耐旱的園林植物各得其所,從而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肥力,構成一個穩定有序的園林植物群體,這樣既滿足了園林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又考慮了居住小區園林植物綠化景觀效果,做到綠化與美化相統一,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人居環境;還可適當配置鳥嗜園林植物和蜜源園林植物,吸引鳥類和昆蟲,使居住小區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體現“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園林植物配置理念。
二、要注意園林植物色調和季相變化
要把不同化色花期的園林植物相間分層配置,可以使園林植物景觀豐富多彩。背景樹一般要高于前景樹,栽培的密度要大,最好形成綠色屏障,色調也宜深,或與前景有較大的色調和色度上的差異,來襯托出整體效果。另外園林植物的不同花期、不同的色彩也展示出季相的不斷更替。四時景色各異,隨季節而變化。在我國較長的園林植物生長期內,可以用較多的品種,滿足對色調的需求顯示出季相變化。按照園林植物季相和不同花期的特點創造園林植物時序景觀,使在不同的季節,在同一地區產生不同的群落形象。春夏時節鮮花盛開,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松柏銀裝素裹。按季節變化可選擇的樹種有早春的迎春、桃花、連翹、丁香等;晚春開花的薔薇、玫瑰等;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薇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海棠、山里紅等;冬季翠綠的油松、柏樹等。四季演變的園林植物景觀全靠和諧園林植物配置,這給遠離自然的城市小區居民來說,會帶來無窮的享受。
三、要注意根據園林綠地的不同類型配置園林植物
城市居住小區綠地類型一般包括宅旁綠地、綠籬地、道路兩側綠地、平臺綠地和屋頂綠地等幾種主要類型,應結合不同類型綠地配置好園林植物。
1、宅旁綠地 宅旁綠地由于其貼近居民,根據通達性和實用觀賞性要求,應考慮建筑物的朝向。在近窗不宜種高大灌木,以免影響采光;而一般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種高大闊葉喬木,對夏季降溫有明顯的效果,在冬季則可以享受溫暖的陽光。宅旁綠地應設計方便居民行走及滯留的適量硬質鋪地,并配植耐踐踏的草坪,而且在蔭影區宜種植耐蔭植物。
2、綠籬 綠籬應以行列式密植園林植物為主,分為整形綠籬和自然綠籬.整形綠籬常用生長緩慢、分枝點低、枝葉結構緊密的低矮類罐喬木,適合人工修剪整形。自然綠籬選用植物體量要求相對較高大。
3、道路兩側綠地 居住區道路兩側應栽種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減少交通造成的塵土、噪音及有害氣體,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內保持安靜和衛生。行道樹應盡量選擇枝冠水平伸展的喬木,起到遮陽降溫的作用。公共建筑與住宅之間應設置隔離園林綠地,多用喬木和灌木構成濃密的綠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區的安靜,居住區內的垃圾站、鍋爐房、變電所、變電箱等欠美觀地區可用灌木或喬木加以隱蔽
4、平臺 平臺上部空間作為安全美觀的行人活動場所,要遵循“人流居中、綠地靠窗”的原則,將人流限制在平臺中部,以防止對首層居民的干擾;綠地靠窗設置,種植一定數量的灌木和喬木,以減少戶外人員對室內居民視線的干擾;5.屋頂 屋頂一般應種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強、抗風力強、外形較低矮的園林植物。
關鍵詞:園林植物;配置原則;漳州
園林植物配置是景觀設計與綠地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城市化的程度漸漸提升,與此同時環境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在密密麻麻的建筑物中,綠色植物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也能放松心情,舒緩疲勞。綠化能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對城市而言意義非凡。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東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1000~1700mm,氣候條件優越,植物種類和數量都十分豐富,素有“花果之鄉”的美譽,是園林植物的天然大寶庫,是國家“園林城市”,同時,漳州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1 生態原則
生態原則是園林植物配置應堅持的首要原則。因為各種園林植物的生長習性不同,有的適合長在溫暖濕潤的地方,有的則可以承受寒冷干旱;有的喜陰,有的喜陽;有的要求土壤肥沃,有的則耐得住貧瘠。園林植物的生長受空氣、水分、光照等多方面自然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選擇園林植物時,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才能使這些園林植物成活率提高,生長情況良好,達到園林綠化的目的。而且由于城市的種種生態問題,如土壤密度大,污染嚴重等,對于園林植物來說,不如自然條件下的生長環境,因此,必須根據環境特點選擇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的園林植物。
在選擇園林植物的時候,鄉土植物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它們在當地已經長期存在,分布廣泛,栽植數量多。生物學特征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又伴隨著城市化的過程,形成了對城市生態的適應性,其在城市的生長可謂是土生土長,順其自然,管理起來也比較便利。漳州氣候條件優越,植物資源豐富,其中果樹有330 多個品種,如芒果、龍眼、荔枝等;花卉有1200 多個品種,如水仙、桂花、山茶等;其它草本、木本、藤本植物有1000 多種,如桃金娘、馬櫻丹、美女櫻等。這些園林植物已廣泛栽培于漳州市的各個公園及綠地,均能很好地適應漳州地區的環境條件和栽培條件。因此,要挖掘這些鄉土植物的巨大園林價值,在園林植物配置的時候可以多以鄉土植物為主。當然,適當引進一些外來植物,可以豐富當地的植物多樣性,并增加觀賞性和新鮮感,但在引進時不可片面追求其觀賞價值或實際用途,應秉承生態原則,選擇其原產地自然條件與漳州地區相似,才能使外來物種適應本地的條件,真正發揮作用。
2 美學原則
觀賞性是園林植物的一大主要特征,也是園林植物配置的目的之一,賞心悅目的園林植物對美化城市起著極大的作用。在布滿鋼筋水泥的密集空間里,分布的園林植物不僅能讓人們有審美的享受,還有利于放松心情,舒緩壓力。所以,園林植物在配置上應盡遵循藝術原則,盡可能地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2.1 色彩美
人的視覺對色彩的敏感度最高,因此,在園林植物的配置上,要注重園林植物色彩上的搭配和協調。園林植物的色彩通常可以通過葉片、花朵、果實、樹枝等部分展現出來。一般來說,葉片按色彩可以分為2類:一類是生長季節大部分時間為綠色,只有發新葉后和落葉前一段時間變成其它色彩,例如,銀杏、鵝掌楸、梧桐等;另一類是植物的變型或變種,其葉常年均為異色,如紅葉烏桕、紫葉李、紫葉桃,有些植物的綠葉上有其它顏色的斑點和花紋,如海南灑金、四季海棠、金邊假連翹等。園林植物的花朵更是色彩豐富、鮮艷多彩,漳州的勝利公園等地,春天之時,粉色的紫荊花開得燦爛無比,而夏天剛剛到來,鳳凰樹紅色的花朵便開滿枝丫,鮮亮的顏色熱情奔放、景色壯觀,還有很多諸如玫瑰、杜鵑、三角梅、白玉蘭等開花植物,紅、黃、白、藍、紫,應有盡有,可謂是五顏六色、色彩繽紛。
園林植物的色彩在配置上可以采用對比和協調2種方法。對比是指將強對比的顏色組和起來,形成巨大的反差,刺激人的視覺感官,比如,古典園林中常用的“萬綠從中一點紅”的配色方法。而協調是指相同類別的色彩放在一起,如成片的花卉組成大的色塊等。除此之外,也要注意這些園林植物色彩的季節變化,即季相韻律,就如漳州中山公園的木棉樹在春天開滿紅花,如同籠罩了一層紅云,待紅花落盡,就長成一樹生機勃勃的綠色。注意了植物的季節變化,可以使得園林綠地四時有景,且四時之景皆不同。
2.2 姿態美
作為觀賞植物,除了有色彩上的美感之外,還有形態上、姿態上的美感,園林植物的形態造型對園林景觀的構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合理配置,樹形可以產生韻律感、層次感等不同的藝術效果,常見植物造型有尖塔形、圓錐形、圓球形、傘形和垂枝形等。總而言之,針葉喬木類的樹形以尖塔形和圓錐形居多,加上多為常綠樹,故有嚴肅端莊的效果,園林中常用于規則式配置;闊葉喬木的樹形以卵圓形、圓球形等居多,多有淳厚樸素的效果。這些造型各異的植物進行合理搭配,可以采用節奏和韻律的方法,即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利用植物單體有規律的重復組成景觀。例如,行道樹可以是2~3種不同形態的喬木交替種植,花園景區則可以是喬木和灌木進行組合,這種配置使得園林景觀不再單調,更加豐富可愛。
2.3 意境美
意境美指的是一種審美的精神效果,是某種園林植物的象征或代表意義。中國古典園林中經常通過園林植物的配置,來表達自已的志向和精神追求,人們通過對植物習性或形態的觀察,賦予它們人格化的意義,并廣為流傳,形成固定的象征。自古以來,詩人、畫家常把松、竹、梅喻為“歲三友”,把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喻氣節高潔,不畏艱險,松柏喻堅貞不渝,荷花喻出淤泥而不染。這些都是利用植物的姿態、特性使人聯想特定的性格,從而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創造出無限的意境。通過對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營造一種美的意境,使人們在欣賞植物美的同時,也在精神上得到享受。
3 功能原則
3.1 生態功能
在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植被成為城市的“綠肺”,這些園林植物不僅帶來審美上的愉悅,還具有吸附二氧化硫、氯氣等污染氣體,隔離噪音、凈化水源、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對城市污染的治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種園林植物的生態功能有所不同,例如,木槿屬、刺槐、臭椿、楊屬、榆樹、桑樹等樹種,它們吸滯粉塵的能力非常強,而紫薇、女貞、月季、美人蕉、夜合花等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所以,在配置的時候,要跟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進行配置,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生態功能。如漳州的主干道迎賓路、漳華路等路段均種植了吸附尾氣功能強的香樟、榕樹等樹種,而在工業區,針對不同的產業,種植不同的樹木,如化肥廠附近可種植夾竹桃、石楠、廣玉蘭等抗污染性植物。
3.2 經濟原則
經濟條件是園林景觀布置的重要基礎,而何任一個城市可投入的經濟條件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注重園林建設的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要關注到經濟效益,盡可能在最少的資金條件下對園林植物進行合理配置。在滿足同樣功能的情況下,盡量選擇較為經濟的植物材料,并通過合理的配置。同時,后期的管理和養護也是非常耗費財力的,所以,在進行植物選擇與配置時要充分考慮后期養護管理方面的問題,有效地降低資金投入。例如,在植物選擇時應多選用壽命較長,生長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和修剪的植物。漳州自古就為“花果之鄉”,植物種類非常多,鄉土樹種豐富,具有先天的優勢,所以,多采用如榕樹、芒果等鄉土樹種,有利于降低園林成本。
3.3 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的關健是保證人和園林植物的和諧,保證園林環境可以使身處其中的人能夠得到放松和愉悅。在配置園林植物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如夾竹桃是種很好的抗污染植物,但不適合大面積出現在學校或居民區,因為它具有毒性,應防止兒童誤食,而應該分布在工業區附近比較好。石楠樹是一種很好的綠化樹種,生存能力強又美觀,但是它的花香味卻成為許多人的困擾,所以,也不適合大片地種植。園林植物在配置只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園林成為人們的精神享受。
參考文獻
1 吳敏蘭.運用鄉土樹種創建漳州生態園林城市的幾點建議[J].福建熱作科技,2009,34(1)
2 王慶芬.淺析園林植物配置[J].價值工程,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