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理學的研究水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學生管理;水平;措施;載體
中圖分類號: C93 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滿足廣大的社會需求,我國開始實行多層次的高等教育,在這個背景下,遠程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的面對面的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學生分布在各地,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學習,由于沒有形成傳統的校園文化,這無形中增加了對學生管理的難度,也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故對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以下內容將對提高學生管理水平的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以供參考。
2、學生管理常見的問題分析
根據本人多年的實踐經驗,認為目前遠程教育學生管理中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對學生的服務還比較欠缺。所謂“獲得支持的遠程學習”,意味著每位學生在其學習全過程中都能得到所需要的服務;而且,這種服務是由學校和教師主動提供的服務。例如英國開放大學規定,教師要在課程考試前、第一次交作業前、課程學習中和課程考試前這四個關鍵時刻主動與學生聯系,給予他們個別化的指導和幫助。英國開放大學對學生服務的要求已經從內容的全面進一步升華為提供者態度上的“主動”,從數量到質量,從一般給予到積極提供,顯示了服務的更高境界,真正體現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學生為中心”的精神。相比之下,我國網絡教育學生支持服務還有較大差距,亟待加強建設。第二,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現有教學管理隊伍在人員數量、組成結構、能力素質上與遠程教育發展的要求相比,都存在明顯的差距。就目前遠程教育規模發展帶來的超負荷工作量,以及和社會對遠程教育質量要求和期望而言,現有的教學管理隊伍,數量偏少;且教學管理人員的學歷和職稱結構偏低,無專業技術職稱或是無高級職稱者占大多數;平均年齡也明顯高于教師隊伍。管理人員的素質、應變能力、承負等能力與崗位要求存在一定落差;難于適應目前工作需要,特別是長期缺乏進修培訓,理論水平偏低,學術含量不夠,與教學部門以及其他處室及相關合作單位的溝通與協調易于產生障礙。第三,教學過程監控缺失。目前,遠程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是學員們關心最多的往往是課程的終結性考試,而對學習過程質量如何并不在意。而對于遠程教育機構來說,其僅僅提供相應的課程學習內容,而無法實行對學員的無縫監控,很多學員一邊學習一邊聊天,甚至是將學習內容當作背景音樂,這種學習質量可想而知,而在這個方面,遠程教育機構的措施顯得疲軟無力。第四,對學生管理缺乏心理和人文的關懷。由于時空分離,以及工學矛盾、家庭重負,他們往往以拿到畢業證為目的,一些學生過于急功近利,忽視自身全面發展,而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出現心理障礙,嚴重影響他們網絡學習的進程,甚至引發學生心理和生理疾病,而遠程教育機構對此并不重視,僅僅關注有多少學生能順利拿到畢業證。
3、提高學生管理水平的措施研究
根據本人多年的實踐經驗,認為要提高遠程教育學生管理水平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為學生創造參與管理的機會。隨著網絡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越發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對于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高,需要學生管理者轉變方式方法,減少指令性管理,多給學生提供參與管理的機會。學生活動的自主開展,為學生個人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賦予了學生自主管理權限,增強了自我管理意識,鍛煉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建立網絡班級管理制度,學生自選班長,并且定期輪換,讓每一位同學都充分地參加班級的管理活動,鍛煉獨立自主的精神,進行自我管理。第二,加大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要求教師在批改作業時,不準只判對錯、只寫評分,而是一定要有評語,評語要有鼓勵性的感情交流。要重視討論課,要求至少每半個月組織一次討論課,教師學生之間交流學習成果,分享學習成功的歡樂。二是為肯定學生的每一點學習成就、每一點進步和創新,我們的教學網絡還準備設立專欄,即時發表學生的心得、論文、作品、畢業設計等,為交流切磋大開方便之門。三是在遠程教育服務部,專門設置接待教師,象酒店接待客人一樣,熱情地了解每一個學習者的需求和希望,為他們策劃參謀,為每一個人“度身訂做”個性化的遠程學習計劃。服務部中各種學習資源豐富周到,可方便地購得。四是要求教師在輔導課中,預留一定的時間,允許學生個別地提出問題,得到個別的輔導。教師在網上答疑時一定要多鼓勵,要多啟發。面授課堂上面對面的交流是人文關懷實施的主要途徑,這一點我們不必諱莫如深。第三,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加強班級管理。完善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可以優化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和確保班主任工作的實效。從廣義看來,班主任的管理制度應該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班主任的選聘制度、業務培訓制度和評價制度。班主任要因人而異的提供個別化學習支持服務,保姆式的、松散型的班級管理方式目前看來都不太適應開放教育學生的需求。不斷的提高管理能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既寬松又有保障的學習氛圍和條件尤為重要。第四,心靈瑜伽,激勵學生。遠程教育學生在學校一般欠缺心理輔導。在工作壓力下堅持業余學習很不容易。班主任與任課老師可以利用空余的時間與學生交流一下生活與工作經驗,讓學生找到一個舒緩日常的工作情緒的途徑,激勵學生、放寬心情學習,克服困難堅持學習。讓學生覺得學習不是工作以外的另一種壓力,而是對他人生的一種動力。第五,合理安排面授時間,改善教學模式。學校要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課程,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安排面授時間,適當減少面授課次數,特別是一些文科類性質的課。在減少面授課的同時,每學期應該增加兩到三次的網絡課程。這樣學生可以足不出戶進行不分時間地點進行自主學習。第六,構筑質量監控、評價指標,完善遠程教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針對遠程教育學生管理重點還是教學管理,也只有認定這個方向,才能使得學生管理整體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而要保證遠程教育教學質量,不僅需要制定質量標準,提高教職工的素質,還要有一整套的監控手段和評價體系來保證、衡量質量標準的實施。質量監控、評價的主體,可以是遠程教育自身,也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門或其他社會力量。遠程教育自身的自我監控是基礎,同時通過加強教育主管部門監控和社會評價,來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在遠程教育中,必須依據各種質量標準,對教師及管理人員工作方式和業績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統一測量,將實際效果與質量標準進行比較,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正,把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而不能放到最后通過測試淘汰學生。同時,應采用檢查、抽查、評估等多種手段進行質量監控,以保證按標準進行教學。在重視教育實施與管理過程的總結性評價的同時,更要重視形成性評價,并以此作為質量監控的關鍵。最終根據質量評價所反饋的情況,對教育體系設計的質量、教育資源的開發水平、教學過程的管理給以動態調整。
4、結尾
本文以上內容首先對遠程教育學生管理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隨后提出了提高學生管理水平的措施,表達了觀點和見解。但作為一名遠程教育的從業人員,我認為必須發揮現代科技和人文關懷的雙重作用,強化與學生的無縫聯系和溝通,增加遠程教育的校園氛圍,為提高管理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遠程教育》陳麗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大學生;自尊水平;心理健康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某所大學2013級新生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353份,回收有效問卷324份(占91.78%),其中男生184人(占56.79%),女生138人(占42.59%)。年齡分布在17.89-21.04歲(M=19.23,SD=0.66)。
1.2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評定選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UPI總分的計算方法是將除測偽題以外的56個項目的得分求和,分數的分布為0-56分,即為UPI測試的得分。
目前,國內高校普遍采用如下標準進行篩選:
其中,第一類學生可能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盡早地安排心理咨詢;第二類學生可能存在某種心理問題,應該對這部分學生給予一定程度的關注;第三類學生可能暫時沒有心理問題,不作為咨詢的注意對象。
自尊評定采用Rosenberg編制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對被試的自尊水平進行評定,本研究應用的是由季益富、于欣翻譯并修訂的中文版[1]。
1.3施測程序
整理大學生人格問卷(UPI)、自尊量表(SES),將量表和其對應的標準答題卡統一發給被試,要求被試按照測試要求逐項回答所有問題。
1.4數據的統計與處理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分析
2.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況
根據篩選標準,將被試劃分為三類,不同性別、不同專業學生各類型分布情況如下表:
相應的,將心理健康水平劃分為三種,第一類學生為心理健康水平較低者,第二類學生為心理健康水平中等者,第三類學生為心理健康水平較高者。對三類心理健康水平分布進行卡方檢驗,χ2=35.167,df=2,查卡方表得出p
進一步卡方檢驗結果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況并不存在性別差異(χ2=0.677,p=0.713),也不存在專業差異(χ2=1.489,p=0.475)。
2.2大學生自尊水平的基本狀況
應用自尊量表(SES)考察被試的自尊水平,根據性別、專業的不同分別統計學生自尊量表的平均分和標準差,結果如表2.2:
從表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自尊發展并不存在性別差異和專業差異。
2.3大學生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關系的分析
根據大學生人格測試(UPI)結果將被試劃分成三類。第一類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為心理健康水平較低者;第二類學生可能存在某種心理問題,為心理健康水平中等者;第三類學生暫時沒有心理問題,為心理健康水平較高者。比較這三類學生的自尊水平,進行F檢驗發現差異顯著,F(2,324)=5.74,p
對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學生的自尊水平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心理健康水平較低者的自尊得分顯著低于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和較高者,而心理健康水平中等者與較高者的自尊得分差異并不顯著。這一研究結果說明,自尊水平高的大學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較高;自尊水平低的大學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較低。
3 結論
1. 研究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中、高的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20.37%、32.41%、47.22%。整體上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文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理科生。
2. 大學生自尊水平無性別與學科差異。
3. 心理健康水平較低者的自尊得分顯著低于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和較高者,而心理健康水平中等者與較高者的差異并不顯著。
參考文獻
/
關鍵詞:化學鍵;分子間作用力;學習評價;案例研究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1–0036–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是化學教學的核心概念,因而需要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然而,與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相關的概念,例如共價鍵、分子、離子、晶格能和氫鍵都比較抽象。為了理解這些概念,學生甚至需要熟悉與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相關的數學和物理概念,例如軌道、電負性和極性等。根據相關研究,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被師生公認為是比較抽象、復雜、難以理解的概念,學生對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核心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
1 學生學習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所面臨的障礙
學生學習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混淆分子內的作用和分子間的作用,例如不會區分分子內氫鍵和分子間氫鍵[1];(2)傾向于一般化的結論和死記硬背而不是科學的理解[2];(3)通常使用偽概念,學生能正確使用相關的術語和概念答題,但不理解其真正的含義[3];(4)傾向于絕對化的分類和不夠全面的總結,例如涉及到微粒之間化學鍵的類型,習慣于要么純粹是離子鍵,要么是純粹的共價鍵或金屬鍵[4];(5)除了幾種常見的物質,學生不能真正辨別物質的構成微粒和相互作用;(6)學生在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學習上存在一些相異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s)和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5]。具體見表1所示。
有研究表明,學生在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學習上存在的諸多障礙,并不都來源于學習者的非正式經驗和化學鍵概念本身的復雜性,部分源自于目前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評價方式。目前的教學反饋或評價診斷有些本身不夠科學或很難檢測出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相關的概念,如以下兩道高考題(以色列教育部組織的入學考試)[6]。
(1)問題和答案都不符合當前的科學研究
哪種材料有更高的熔點——BaCl2還是C(金剛石)?并說明你判斷的理由。
答案:金剛石的熔點高于BaCl2的熔點,因為金剛石中碳原子之間的共價鍵比BaCl2中的離子鍵更強。
一直以來,化學家們認為這類問題是不相關的,因為學生需要比較不同類型晶體的熔點,但學生不能應用定性的理解來回答[7]。因此這種問題的回答僅僅建立在對化學鍵強度未理解欠科學以及過分歸納、記憶的基礎上。
(2)問題和相關的答案建立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不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Cl2O的沸點比H2O2的沸點低,請解釋這一事實。
答案:Cl2O的沸點比H2O2的沸點低,是因為H2O2分子間的氫鍵比Cl2O分子間的范德華力更強。
對這類問題,學生能回答并能得到高分。但是,會使用正確的術語并不能表明他們理解相關的概念,有研究表明,學生似乎依靠死記硬背來判斷哪些元素能形成氫鍵[8]。
國內在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考查上存在著類似的問題。因而,一般而言,普通的問題并不能作為評價學生是否理解的診斷工具。盡管有時能揭示學生是否持有迷思概念,但并不能表征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水平,因為學生通過應用死記硬背的術語也能提供正確的答案。
2 測查學生對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理解水平的研究案例
為了考查學生對傳統問題和新評價問題的回答,并判斷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水平,以色列學者Tami等人通過測驗法,選取77名11年級學習化學的學生作為被試,對學生關于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理解水平進行了實驗研究[9]。
先結合研究參與者(化學權威專家)的觀點,制定學習目標、學習行為,在此基礎上確立新的評價任務,然后設計用于判斷學生對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理解水平的測試題。
2.1 新評價方式的確立
研究的參與者包括優秀化學教師、化學教學領域的研究者、化學課程的開發者以及資深的化學家,通過科學論壇、集中小組討論、深入訪談來了解收集相關信息。在(信息)數據收集過程中,應用了三角互證法。具體而言,為了減少研究解釋的不確定性以及使研究結論無效性最小化,采用了不同的數據來源和多種數據收集方法。其具體過程如表2所示。
將科學論壇、深入訪談、集中小組討論中收集的數據進行定性整理和分析,具體程序包括下面幾個階段:
(1)把每一份記錄(錄音和筆記)劃分成單元,根據內容,對每一單元進行分類,例如:主要原理、核心概念、評價方法等;
(2)提煉更一般的主題,例如涉及化學鍵、學習目標或教學策略;
(3)根據選擇的主題,對所有相關記錄做好標記;
(4)尋找焦距:根據選擇的主題,重新組織(做好標記的)數據內容;
(5)在已收集數據的基礎上,堅持自己的主張,將有望促成對研究議題更好的理解。
結合科學家、優秀化學教師以及研究者的觀點,制定了具體的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學習目標,主要內容如下所述。
(1)提高對化學鍵的理解,化學鍵不能通過嚴格的定義或一分為二的分類來描述;
(2)根據庫侖定律,所有的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都是靜電作用(加減相互作用);
(3)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存在一系列的范圍,根據靜電作用的強度,存在連續性;
(4)對于所有的化學鍵都是主要的原則與核心概念,例如引力和斥力、平衡點、鍵能、鍵長和電負性;
(5)培養科學地解釋一些化學現象的能力,意識到定性模型可能解釋一些現象,但并不能解釋所有現象;
(6)知道如果要計算化學鍵相關的問題,量子力學是公認的科學使用的定量理論。
在集中小組討論中,優秀化學教師根據學習目標開發了一套學習行為(表現)(learning performances),下面例舉其中的一部分。
(1)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化學鍵概念;
(2)指出給定的模型中化學鍵的類型并解釋相應的特征;
(3)指出給定模型中最強或最弱的化學鍵并解釋;
(4)例舉與給定模型性質或現象相似的其他例子;
(5)畫出與給定模型化學鍵相似的其他分子或晶體;
(6)知道化學鍵存在于不同的情境中;
(7)識別給定分子中包含最強或最弱電子密度的原子或原子團,然后解釋;
(8)說出與給定結構相關的一類物質的特征,并解釋相應的特征。
根據這些學習行為,確立新的評價方式。下面例舉一個新評價問題。
a.在上面燒杯中分別畫出在三種狀態下的溴分子;
b.溴分子在液態和固態通過范德華力結合在一起,請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這種相互作用;
c.溴分子中每兩個溴原子通過共價鍵結合,解釋分子內共價鍵與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差異;
d.例舉與溴分子存在相似的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其他物質。
2.2 學生對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理解水平的測試及結果分析
在新評價方式確立的基礎上,設計用于測查學生對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理解水平的測試題。總的包括7個開放性問題:4個傳統問題,3個新評價問題。
將學生對傳統問題(1-4)與相關的新評價問題(5-7)的測試結果通過卡方檢驗進行交叉檢測,具體如下:
問題1和2與問題5(主題:氫鍵);
問題2和3與問題6(主題:范德華力)
問題4和7(主題:晶體及其性質)
下面例舉某個學生對問題1和5的回答:
問題1(傳統問題):哪種物質具有更高的沸點——LiF還是HF?說明理由。
學生回答:HF的沸點比LiF低,因為HF分子間的氫鍵比LiF離子晶體中陽離子和陰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要弱。
盡管這是正確答案,但不知道學生是否理解了什么是氫鍵,根據學生對問題5(新評價任務)的回答可以檢測學生是否理解氫鍵。
任務5(a):液態水和固態水,存在分子間的氫鍵,請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什么是氫鍵。
學生回答:氫鍵就是N、O、F原子與H原子之間形成的分子間作用力,當H原子把電子給N、O、F原子時,氫鍵就形成了。
任務5(b):例舉存在氫鍵的其他分子化合物,解釋氫鍵為什么存在以及怎樣形成。
學生回答:我的例子是H2O2——在這個化合物中氫鍵存在于O2分子和H2分子之間。
從這個例子可看出,對于傳統問題,學生能作出正確回答,也能說出氫鍵的概念,但并不理解氫鍵的真正含義。因為,H2O2分子中,沒有O2分子和H2分子,更不可能氫鍵存在于O2分子和H2分子之間。其氫鍵在于一個H2O2分子中的氫原子與另一個H2O2分子中氧原子間所形成的分子間作用力。
將學生對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理解水平的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其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可知學生對傳統問題與新評價問題的回答存在顯著性差異。40%~70%的學生能成功回答傳統問題,但在新評價問題中回答錯誤。相反,只有0~8%的學生在新評價任務中理解較好但不能成功回答傳統問題。這些說明,在許多情況下,傳統問題中盡管學生不理解潛在的核心概念,但能獲得較好的成績。同時也說明,新評價任務能檢測學生更深水平的理解,學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應用相關知識來回答問題。因而,新評價問題比傳統問題更能診斷學生的理解水平。
3 研究啟示
3.1 對教學的啟示
3.2 對評價設計的啟示
為促進和鼓勵課堂教學采取有意義、促進學生概念理解的方式完成,評價就應考查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概念的理解主要表現在兩方面[13]:一是概念之間的關聯;二是新的情境下對概念的應用。若完全使用封閉式客觀題,如判斷、選擇、填空等,無論學生的回答如何,都很難測查出學生的理解水平。對于教師來說,不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就很難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學生已有知識幫助學生建構新的知識框架,更談不上幫助學生去修正、改變和完善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迷思概念。因此要考查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應當采用含有一定情境的開放式評價方式,如訪談、簡答、任務報告、繪制概念圖、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等,這將有助于對學生關于核心概念理解水平的考查。
3.3 對教育研究的啟示
由于研究發現傳統的評價方式不能測查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水平,因而需要一種新的評價方式。而上述案例中新評價方式的建構不是主觀臆斷,而是采用了定性研究。而定性研究所搜集的資料是描述性的資料,被稱為“軟資料”,是在自然場合下得來的資料,帶有很大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為了減少研究的不確定性以及研究結論的無效性,研究者選取了多種數據收集來源(如科學論壇、集中小組討論、深入訪談等)以及較多的不同類型的研究參與者(如優秀化學教師、化學教學領域的研究者、資深的化學家等)。此外,對研究收集的資料進行定性分析和整理的縝密程序,尤其是分析所得材料(一些化學專家的觀點)的過程中,堅持自己的主張,否則很容易出現人云亦云或是迷信權威等不科學的做法。簡而言之,在整個定性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所采用的科學的分析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當前我國科學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對科學概念的理解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之一。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也需要以理解重要科學概念作為基礎,因此以核心概念為代表的化學知識的教學與研究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對科學概念的構建和深層次的理解與遷移應用。
參考文獻:
[1]烏力吉.對氫鍵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探析[J].內蒙古師大學報(自然科學),1990,(1):68.
[2]張琦等.化學鍵概念的學生調研及教學策略[J].化學教育,2012,(2):12~13.
[3] Glazer, N., Ben-Zvi, R., & Hofstein, A.(1999, March).The Gap Between Pactual Knowledge an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in Learning the Concept “Chemical Bonding.”[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Boston, MA.
[4] Taber, K.S.(1998).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from Chemistry Educ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597~608.
[5] Haluk O¨zmen. The influence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Chemical Bonding and Attitude toward chemistry: A case for Turkey [J]. Computers& Education 51,2008:423~438.
[6][9] Tami Levy, Nahum Rachel, Joseph Krajcik.. Developing a New Teaching Approach for the Chemical Bonding Concept Aligned With Current Scientific and Pedagogical Knowledge [J]. Science Education DOI, 10.1002,1~26.
[7] Robinson, W. (2003). Chemistry Problem-solving: Symbol, Macro, Micro, and Process Aspects [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80:978~982.
[8] Henderleiter,J., Smart, R., Anderson, J., &Elian,O.(2001). How do Organic Chemistry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Apply Hydrogen Bonding [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78(8):1126~1130.
[10]艾里克森.蘭英譯.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11]莫里斯·L·比格.張敷榮等譯.學習的基本理論與教學實踐[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關鍵詞: 朗讀式語音教學 航海類大學生 聽力水平 相關性研究
1.引言
航海類大學生畢業后,多數從事于國際航行工作。船上的工作特點決定了用英語交流的即時化,因此對船員聽力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影響聽力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語音。
我國外語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聽力理解過程的實質及影響聽力的因素;二是對聽力策略的研究(李冬梅,2002)。方嵐(2010)在近十年中外外語聽力研究比較中發現國內聽力研究與國際學界仍有一定的差距。總的來說,定性研究的文章多,定量研究的文章少,語音是影響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關于語音與聽力之間的文章并不多,郭瑞芝(2003)強調了語音對聽力的重要性;郭燕(2007)對聽力成績與語音成績得分進行了相關分析;范連義、曩洪漢(2005)通過語音教學實踐證實語音課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幫助很大。
語音教學曾一度不受重視,到20世紀70年代,交際教學法的出現使人們重新重視語音教學,語音訓練也走向多樣化(羅立勝、張萊湘,2002)。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英語作為國際語言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二語習得研究在國內外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二語習得研究八個熱點問題之一就是二語語音教學研究(王立非、孫曉坤,2007)。我對實驗組實施了朗讀式語音教學,收集了相關數據,旨在探索朗讀式語音教學對航海類大學生聽力水平的影響。
2.朗讀式語音教學
我嘗試將朗讀與Thornbury推崇的自上而下語音教學法(top-down approach)相結合形成朗讀式語音教學法,注重實用,理論從簡,將學生的注意力從單個語音的正確發音上引向連貫的話語,重點放在音系關系(省讀、連讀、失爆和同化)和音韻要素(重音、節奏、停頓和語調)上,同時輔以大量的朗讀訓練,使學生能夠獲得流暢的話語能力。
3?郾研究設計
3.1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圍繞以下三個問題進行:(1)實驗組與控制組的聽力成績在實驗結束后的測試中是否存在差異?(2)學生的語音水平與學生的聽力水平是否相關?相關程度如何?(3)實驗組學生對朗讀式語音教學的看法如何?
3.2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某航海類院校大學二年級的兩個自然班,均為男生。我在實驗前對研究對象進行了認真的篩選,挑選出平均英語綜合能力基本相當,聽力成績和語音成績均沒有顯著差異的兩個班,將其中的一個班作為實驗組,38人,對其進行一學期的朗讀式語音教學;另一個班作為控制組,39人。兩個班的英語授課由同一老師授課,使用同一種教材,課時相同。由于學院實施半軍事化管理,學生課下學習時間基本相同。
3.3研究工具及數據收集
本研究采用的工具為聽力水平和語音水平的前測,實驗后進行后測和訪談三部分。
聽力前測試卷和后測試卷均選自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三級試卷的聽力部分,同樣對語音水平的前后測試卷也均選自PETS三級口試部分。評分教師是由有多次PETS考試口試經驗的教師擔任,學生成績均換算成百分制。
所有數據輸入電腦后,運用社會統計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及配對樣本t檢驗以驗證研究對象實驗前后的聽力水平變化情況;對研究對象的語音成績和聽力成績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然后通過對實驗組的訪談進行定性分析,以了解學生對朗讀式語音教學的態度和看法。
4.結果與討論
4.1聽力后測成績組間比較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驗后,對受試對象進行了第二次聽力水平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1和表2。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聽力后測成績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均值分別為78.105(SD=7.307)和73.846(SD=6.796)。由表2可以看出方差齊性檢驗的F值為.176,Sig值為0.676,t值為2.649,均值差值為4.259,雙側檢驗Sig值為.010,小于0.05的顯著性水平,說明兩個獨立樣本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即兩個樣本所代表的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聽力后測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此外,平均值差值95%置信區間不含有0,也表示兩組平均值的差異顯著。
4.2教學實驗后實驗組語音成績與聽力成績相關性
我依次對收集到的語音成績與聽力成績進行了相關分析,為簡潔起見,我對結果進行了歸納整理,語音成績與聽力成績相關系數如表3所示。
**在.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A:實驗組語音前測成績與聽力前測成績
B:實驗組語音后測成績與聽力后測成績
C:控制組語音前測成績與聽力前測成績
D:控制組語音后測成績與聽力后測成績
從上表可以看出,總的趨勢是:無論是實驗組還是控制組,無論是前測成績還是后測成績,語音成績與聽力成績均呈顯著正相關。學生的語音水平與聽力水平存在較高的相關,這可能是與生源有關,近年來,航海類專業的學生向西部地區和偏遠山區傾斜,據不完全統計,這部分學生占到1/2強,英語基礎相對較差;再加上航海類專業的特殊性,學生基本上全是男生,英語學習中確實存在性別差異,女性整體上的語言習得能力強于男性;另外一種解釋就是在聽力基礎較差的情況下,語音水平的高低對聽力水平的影響較大,相關程度更為顯著。
4.3學生對朗讀式語音教學的看法
實驗結束后,我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訪談。94%的學生認為朗讀式語音教學使他們的語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當被問及這樣的語音教學對他們的聽力水平是否有影響時,有學生說:“以前自己發音不準,經常會覺得聽力里面的外國人說出來的單詞聽著怪怪的,經過這樣的語音訓練后,在練習聽力時辨音比以前準確了。”“這樣的語音課配有大量的朗讀材料,自己感覺學習語音語調不是那么枯燥了。”
通過以上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朗讀式語音教學對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實驗組學生的語音水平與聽力水平存在較高相關。近年來,航海類專業的生源向西部地區和偏遠山區傾斜,受地理、環境、方言、學校師資設備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英語語音基礎很不平衡,聽力基礎也較為薄弱。目前,航海類院校的教學任務都比較重,各種證書的培訓和理論課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由于語音水平與聽力水平關系密切,建議航海類院校在正常的教學計劃確實無法抽出時間時,可以采用開設語音公選課的方式,使發音較差的學生能夠有機會得到提高,進而提升聽力理解水平。
5.結語
本研究表明,朗讀式語音教學對航海類大學生的聽力水平的提高有顯著影響,學生的語音水平與聽力水平相關程度顯著,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航海類大學生中開設這樣的語音課。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進行語音教學的實驗時間只有一學期,相對較短;研究對象的數量、類型有限;本實驗盡管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來控制變量,但仍很難完全控制一些變量因素。
參考文獻:
[1]方嵐.近十年中外外語聽力研究比較.現代外語,2010,(3):305-313.
[2]范連義,曩洪漢.大學非英語專業英語語音教學實踐調查報告.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2):22-24.
[3]郭瑞芝.語言學:語音與聽力玄機透視.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56.
[4]郭燕.大學英語系統語音教學的必要性實證研究.成都大學學報,2007,(11):46.
[5]李冬梅.近十年來國內英語聽力理解研究述評.外語界,2002,(2):30-34.
[6]羅立勝,張萊湘.英語語音教學的回顧及對目前英語語音教學的幾點建議.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21-23.
[7]王立非,孫曉坤.國外第二語言語音習得研究的進展.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4):25-29.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a)-0204-02
家庭重要性越來越受到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等的廣泛關注。家庭不僅可以滿足個體的安全需要,情感支持,其質量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個體的身心健康發展。Olson于1978年根據“家庭功能”概念提出環狀模型,其中家庭親密度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關系;家庭適應性指家庭系統為了應付外在環境壓力或婚姻、家庭的發展需要而改變其權力結構、角色分配或家庭規則的能力[1]。即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可作為測量家庭功能的重要指標。
關于家庭功能與心理健康的已有研究發現,家庭功能失常、家庭溝通不良等都會導致子女產生孤獨感、行為混亂等問題[2]。我國的相關研究也發現家庭因素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相關關系[4-6]。了解當代大學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現狀,分析大學生親密度和適應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間的關系及預測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家長了解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緊密度,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不同層面著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某大學大一到大四4個年級學生分層抽樣,共發放450份問卷,有效問卷384份,有效回收率為85.33%。其中男生129人,占33.59%,女生255人,占66.41%,被試年齡為17至25歲。
1.2 研究工具
1.2.1 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FACESⅡ-CV)
量表由Olson等人于1982年編制,后由費立鵬等譯為中文版,并進行了改編與修訂。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為自評量表,包括兩個分量表,親密度分量表可評定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適應性分量表評定家庭體系隨家庭處境和家庭不同發展階段出現的問題而相應改變的能力。量表共有30個項目,采用5等級計分,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2 大學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
量表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編制,作為心理健康測驗工具。該量表共90個自我評定項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10個因子。量表使用5級評分,各因子分和總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 研究方法
采取團體施測,當場回收問卷。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性分析等。
2 結果
2.1 大學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現狀
將大學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得分與全國常模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見(表1)。
大學生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得分與國內常模有顯著差異(P
2.2 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狀
將測得的大學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的9個因子分與全國因子分常模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見(表2)。
大學生癥狀自測量表(SCL-90)總分均值為140.46,沒有超過分界值160,說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總體處于正常狀態。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恐怖、偏執、精神病性5個因子與全國因子分常模之間差異顯著(P
2.3 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在性別、城鄉、地域和是否為獨生子女上的差異性
對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在性別、城鄉、地域和是否為獨生子女方面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見(表3)。
家庭親密度得分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P
2.4 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性
將家庭親密度得分和適應性得分與大學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總分及9個因子分進行Spearman’s rho相關分析,結果見表4。
大學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總分與家庭親密度得分存在顯著相關關系(P
3 討論
3.1 大學生家庭親密度、適應性現狀分析
研究發現大學生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緊密,溝通良好,但對于家庭中發生變化的適應能力和相應的改變能力稍差。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家人對于孩子的重視,孩子成為家庭的核心,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親密度較高,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過分溺愛,使孩子失去了獨立自主、解決問題以及自我調節的能力。
3.2 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狀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上處于正常水平,但表現出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問題。出現這些不良心理狀況的原因可能與當代大學生多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人際交往的策略,自我保護意識較強,缺乏探索未知事物和面對失敗的勇氣。
3.3 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的差異性分析
研究發現女生在親密度得分上顯著高于男生,這與何心展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7]。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為女生相對男生更依賴父母且感情較細膩,更易與人形成親密關系。城市大學生在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得分上顯著高于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自城市的學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父母也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更傾向于和孩子建立平等而親密的關系。而且,城市生活的新鮮刺激較多,生活節奏快、變化多也可能導致來自城市的大學生適應能力更強。北方學生在親密度和適應性得分上顯著高于南方,可能受到南北方文化差異的影響,北方人更熱情、開朗,善于表達情感,而南方人則更細膩、內斂,因此北方學生的親密度和適應性得分較高。
3.4 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