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集體經濟的性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保證;類型;共同保證
改革開放已二十多年,我國經濟發展飛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逐步建立了起來。同時,在市場經濟中,各種各樣的交易層出不窮,隨之而產生的交易糾紛也大量增加并日益復雜。這些糾紛妨礙了資金融通和商品流通,債權的實現得不到保障。在此背景下,擔保法的制定和實施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證制度是擔保法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保證的作用不能被其他擔保方式所替代,故保證制度對我們經濟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在擔保法體系中也是有其生存空間的。基于此,我認為對保證的研究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一 保證的概念和特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所謂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從此法定定義中,我們不難看出,保證人必須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由他保障債權人的債權。
保證是一種人的擔保方式,是以保證人的信譽和一般財產作為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擔保,與以擔保人特定財產作為擔保的擔保物權根本不同。保證的廣泛應用必然在個人信用制度非常發達的地區,因為保證人的信譽是保證關系的基石。所以,我們必須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從而給予保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擔保法意義上的保證人不能是債務人本身。在一般情況下,債務由債務人自己償還,而在設立保證的時候,這種償還債務的責任已經擴張到了第三人(保證人)身上,讓第三人承擔此責任。與其他擔保方式相同,保證是附屬于主債的擔保之債,保證合同是債權債務人所訂立的主合同的從合同。保證具有補充性,它對債務人履行能力有一種補充和增強的作用,從而增加了債權實現的可能性。根據法律規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
二 保證的分類
保證按照保證人的人數劃分,可分為單獨保證與共同保證。由于單獨保證無論是保證人與債權人的關系還是與債務人的關系都較為清晰、簡單,所以在這里重點論述一下共同保證。
1、共同保證的定義和特點
所謂共同保證就是兩個以上的保證人對同一債務同時或者分別提供保證的保證形式。它具有如下特點:a.保證人的人數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這是共同保證與單獨保證的劃分標準。由于保證人的人數復數性,就會產生保證人與債權人、債務人,以及保證人之間復雜的關系;b.各個保證人提供的保證所指向的對象須為同一債務。同一債務是共同保證的中心,如果存在不同債務,即使保證人很多也不構成一個完整的共同保證;c.共同保證人的地位是平等的。無論是保證人與債權人簽訂的保證合同的時間先后、保證人間是否存在意思聯絡,還是資金擁有的多少等因素,都不會影響共同保證的成立。在這里,只是在同一債務上存在兩個以上的保證人提供保證即為共同保證。
2、共同保證的基本分類
共同保證中首要的問題當然是如何確定兩個以上的保證人之間的責任關系,因而擔保法根據保證人是否約定相互之間的保證份額,將共同保證區分為連帶共同保證與按份共同保證兩種基本類型。
(1)按份共同保證。按份共同保證是指各個共同保證人按照其與債權人之間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責任的保證。《擔保法》第十二條規定:“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在此,最重要的是保證人必須與債權人有明確的約定,如果僅是保證人之間對保證份額進行了約定分擔,而債權人不知曉,那么不能對債權人發生效力。因為任何保證,雙方的當事人都是債權人和保證人。另外,如果部分保證人與債權人約定了承保的份額,那么他只對約定的份額承擔責任。另一部分沒有約定份額的保證人,則對整個債務負保證責任。在這里需要對一條司法解釋進行論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規定:“按份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后,在其履行保證責任的范圍內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由此,我們可知,按份共同保證的保證人之間的責任是彼此分開和獨立的,各保證人只需對自己的份額承擔責任即可。也基于此,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只能向債務人行使追償權,而沒有向其他保證人追償的權利。
(2)連帶共同保證。連帶共同保證是指兩個以上的保證人未與債權人約定各自承擔的保證份額,而各自對全部債務均負完全的保證責任的保證。
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說明:
保證人未與債權人約定各自承擔的保證份額。連帶共同保證是法律對共同保證人承擔責任意思的一種推定,即如果保證人與債權人對承擔保證責任進行了明確的約定,則是按份共同保證;反之則是連帶共同保證。
每個保證人必須對全部債務承擔保證責任。承擔連帶責任是連帶共同保證與按份共同保證的主要區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規定:“連帶共同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這條規定體現了連帶共同保證的特征。同時,該條還規定了保證人承擔責任后的追償問題。“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
連帶共同保證與連帶保證的區別。首先是保證人的數量不同。共同保證就是指保證人為兩人或兩人以上,而沒有強調是共同保證的均為單獨保證;其次在責任承擔后,保證人的追償問題。在連帶責任保證人承擔責任后,他的追償權指向的對象只有債務人;而在連帶共同保證中,承擔責任的保證人既可向債務人追償,也可向沒有承擔責任或承擔責任不圓滿的其他保證人追償。這里應注意的是在連帶共同保證中,既有保證人與債務人之間的關系也存在著保證人內部之間的關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各種交易大量出現。為了保障各當事人的利益以及交易的安全,保證還有它更大的用武之地。當然,在保證的立法及法律實務方面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只要交易當事人能夠基于誠信的原則,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運用保證,那么他的債權是一定能夠得到保護的。
作者單位:河北工程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孔祥俊.擔保法例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30-34.
[關鍵詞]微靜脈畸形(葡萄酒色斑);手術治療
[中圖分類號]R7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01-0080-02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icken port wine stains
DING Jian,ZHOU Chuan-de,CAO Yv-jiao,LI Qiang,LI Sen-kai,LI Feng-yong,XIE Lin-hai,ZHANG Si-ya,
WEI Shu-yi
(The Tenth Departmen of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PUMC&CAMS Beijing 10014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icken port wine stains. Methods In 2 years,12 cases of thicken port wine stains were treated by surgical method,partially or totally resect the mass and cover the wound by local flap or free skin grafting.The patients aged from 42~73 years old with a median 56 years. Results All 12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10 cases were healed by the first intention. 2 cases partially necrosis, then healed by regular dressing change and second free skin grafting.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6~12 months. All patients obtained satisfactory or improved results. Conclusions PWS lesions are always in superficial dermis, blood loss is easy to control during oper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 is a good choice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thicken port wine stain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port-wine stains; surgical treatment
微靜脈畸形(舊稱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s,PWS),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血管畸形,由無數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發病率約為0.3%。往往出生時即表現為明顯的粉紅色、平坦的、界限清楚的斑塊,壓之能退色;隨年齡增長顏色逐漸加深,變紅、變紫,65%的患者在40歲前可增厚并出現結節。病灶面積隨身體生長而相應增大,終身不消退。微靜脈畸形可發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頸部多見,占75%~80%。發生于頭面部的增生型PWS明顯影響患者的外觀,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1],另外,發生在口周、眶周的增生性病變同時會影響正常功能[2]。
1983年,Anderson和Parish提出了選擇性光熱作用理論,脈沖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隨之應運而生。目前,激光及光動力治療等仍然是PWS的一線治療方法,但對于增生型PWS的治療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造成治療后瘢痕[3]。手術則是治療增生型PWS效果可靠的方法。2010年6月~2012年8月,筆者科室共收治了12例頭面部增生型PWS患者,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共12例頭面部增生型PWS患者,年齡42~73歲,平均為56歲。其中1例曾接受過激光治療,遺留瘢痕。治療上采用病變組織切除植皮和(或)局部皮瓣轉移修復法,其中8例為選擇性部分切除,4例為完全切除。
1.2 典型病例
1.2.1患者1:女,66歲,左側面部最初僅有一處直徑5cm大小圓形紅色平坦斑塊,后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大并突出皮膚,累及左側大面積皮膚,時有破潰,一直未治療,10年前開始反復使用棉繩結扎部分瘤體,后自行脫落,末次使用同樣的方法結扎一處瘤體,未脫落,瘤體發黑,分泌物較多,并伴有惡臭,來我院就診。查體見左側面部巨大暗紅色腫物,累及范圍上至鼻根左側,下至上唇,左至顴弓,右至左側鼻孔,左眼瞼皮膚未累及,左眼因腫物下墜眼瞼閉合不全,左眼球結膜充血,視力可,但較右眼差,瘤體突出皮面呈疣狀突起并下沉,有一處瘤體已發黑,伴有膿性分泌物,有惡臭。治療方法:術中選擇性地將破潰感染的病灶全部切除,出血不多,易于止血,創面以左頸部局部皮瓣轉移+植皮修復,效果基本滿意(見圖1~2)。
1.2.2患者2:男,73歲,出生時即發現右顳部發際線內鮮紅色腫物,具體大小不詳,不高出皮面,后隨生長發育生長變大并突出皮膚表面,逐漸累及枕部、耳后及項背部,6年前枕部約3cm×3cm大小腫物出現破潰流膿,就診于外院行“血管瘤部分切除植皮術”,術后恢復良好。6年來腫物輕度增生,20天前發現植皮區附近組織出現破潰流膿,無疼痛、瘙癢等異常感覺,就診于我院要求手術治療破潰部位。查體可見頭皮巨大暗紅色腫物,累及范圍上至頂部,下至右后頸部,右至耳上、發際線后,左側僅累及枕部,枕部一直徑約8cm圓形區域呈植皮術后改變,表面無破潰,頸前部可見數塊相同性質斑塊,瘤體稍突出皮面,近植皮區可見膿性分泌物,無明顯異味,皮溫無明顯增高,輕壓瘤體無明顯縮小。治療方法:考慮患者年齡較大,手術風險較高,術中選擇性地將破潰感染的病灶全部切除,創面以植皮修復,術后12天見植皮部分成活,皮下可見瘀血,界限不清,給予定期換藥,清創后二期植皮痊愈出院,效果基本滿意(見圖3~4)。
2 結果
12例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2例植皮術后部分壞死,經定期換藥處理后二期植皮修復創面,術后電話或來院復診隨訪6~12個月,患者對外形及功能改善基本滿意。
3 討論
PDL很難將PWS病灶完全清除,且復發率較高。林曉曦[4]關于PDL治療后復發的觀察中提到585nmPDL 10年隨訪復發率可達到20%以上,且復發后病灶顏色可能較治療前更深。另外,不同病變部位對PDL的治療效應也不盡相同。黃綠萍等[5]總結了PDL治療的252例中國人PWS患者, 位于三叉神經頸支分區的效果最好,位于第二支分區效果最差;在不同的面部亞單位分區中,額部效果最好,顴頰區效果最差;位于四肢部位的病變激光治療效果一般。隨著病變面積的增大,激光治療效果降低。位于眶部、額顳部、頦部及頜頸區的患者,激光治療效果通常較好,甚至能幾乎完全去除,基本不考慮手術治療。但考慮到顴頰區病變的治療效果較差,同時,65%的患者在40歲前可增厚并出現結節,PDL的治療效果將進一步減低,此時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我們手術中發現,病變侵及層次一般較淺,多數僅位于真皮層,皮下組織正常,因此術中出血易于控制,手術風險相對較低。王維等[6]對葡萄酒色斑增厚和結節病灶的組織學特點進行分析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手術治療的適應證一般包括非手術治療無效或治療后遺留瘢痕;嚴重增生或形成結節,影響外觀尤其影響功能者。治療應根據個體差異、病變部位不同,選擇合理的手術方案。術后創面的修復,根據條件不同選擇局部皮瓣法、擴張皮瓣法或植皮法,對于組織缺損嚴重,皮瓣無法達到修復目的時植皮術應為首選。但是根據我們的經驗,增生型微靜脈畸形切除后的創面植皮成活較一般新鮮創面差,糾其原因考慮有兩點:①對創面過分止血,導致游離組織短期內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支持;②止血不徹底,術后容易皮下積血、積液。結論是否成立還需更多的病例積累和觀察。
總之,對于早期表淺的、特殊部位的PWS應積極采用PDL治療,如效果不佳、遺留瘢痕或持續進展,應盡早手術治療,以達到良好的功能和外觀的修復效果。
[參考文獻]
[1]Maria RC.An update on laser in children[J].Current Opinion Pediatrics,2009,21(4):499-504.
[2]王維,林曉曦,馬剛,等.葡萄酒色斑增厚及結節形成的病理基礎和臨床意義[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0,26(2):103-106.
[3]Margulis A,Agam K,Icekson M,et al.The expanded supraclavicular flap,prefabricated with thoracoacromial vessels,for reconstruction of postburn anterior cervical contractures[J].Plast Reconstr Surg,2007,119(7):2072-2077.
[4]林曉曦.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研究進展、經驗和展望[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1,27(3):161-165.
會計體制即我國通常所說的會計管理體制,是指一國組織和管理會計事務的各種方式、形成以及各種制度的總和。從整體上來說,會計體制屬于經濟體制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經濟體制的整體要求,對一定范圍內的會計事務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方式、方法所作出的具體制度安排。本文使用會計體制代替會計管理體制這一概念,主要是考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雖然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但政府首先必須是一個經濟主體,政府的會計行為是在一定的會計體制下進行的,其會計行為方式、方法是一定會計體制的產物。會計管理體制往往是從政府角度來表述會計體制的內容的,從政府角度出發來對其他經濟主體在宏觀會計運行過程中的行為方式、方法作出制度安排。我國會計理論工作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這一概念的局限性,提出會計領導體制的概念,來概括我國目前不同層次的政府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的行為方式、方法,明確其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的職責權限。會計體制是會計運行機制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基礎,也是會計運行機制借以存在和發揮作用的具體形式。會計運行機制是會計運行過程中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相互配合及其聯系,是會計運行的目標和動力機制、調節與約束機制的耦合,是會計體制外在的作用形式。有什么樣的會計體制,就必然形成什么樣的會計運行機制;要形成什么樣的會計運行機制,也就需要建立相應的會計體制。因此,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會計運行機制,首先就需要改革現行的會計體制,實現現行會計運行機制的重構。
一、確立以企業會計運行為立足點的會計體制
會計體制最根本性的問題,就是明確不同經濟主體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的權利、責任關系,對各經濟主體在會計運行過程中職責權限進行劃分,使各經濟主體在社會會計運行過程之中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以實現社會會計運行的協調有序進行。從三大經濟主體理論來說,會計體制的關鍵是明確政府、企業和會計人員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的權責關系,使政府、企業和企業人員在宏觀會計運行和微觀會計運行過程中各盡其責、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實現我國會計運行高效率與高效益,在會計職能發揮作用、會計運行目標實現的同時,促進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健康有序運行。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是宏觀經濟運行的個體,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如何,直接制約著國民經濟宏觀運行狀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最重要的市場主體,其運行狀況和運行效率直接影響著市場經濟整體的運行狀況和運行效率。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就是要著力于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運行主體,成為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市場主體。在會計運行方面,企業會計運行狀況和運行效率如何,同樣對企業經濟運行狀況和運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響,甚至決定著企業經濟運行狀況和運行效率。同時,企業微觀會計運行狀況和運行效率。也是宏觀會計運行的基礎,制約著宏觀會計運行狀況和運行效率。可以說,沒有企業微觀會計運行的高效率與高效益,沒有企業會計運行的合理有序,就不可能有宏觀會計運行的高效率與高效益,宏觀會計運行也難于達到甚至不可能達到有序運行的最佳狀態。
企業經濟主體作為聯結個人經濟主體與政府經濟主體的中介,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情況下,個人經濟主體一般都是借助于企業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表現其經濟行為的,借助企業經濟運行過程參與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也就是說,個人經濟主體處于企業經濟主體的直接管理和管制下進行經濟行為,個人經濟主體的經濟運行決定于其所處的企業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由此個人經濟主體在企業管理與控制下所進行的經濟行為直接表現為企業經濟行為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企業經濟運行過程是由眾多個人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所構成的,但個人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總是依附于企業的經濟運行,服務于企業經濟運行目標的實現。在會計運行過程中,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會計運行的微觀性和企業會計人員的企業化,決定著會計人員經濟行為和會計行為對企業經濟運行和會計運行的依附,決定著企業會計人員總是借助于企業這一組織形式,參與宏觀會計運行過程。也就是說,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內化于企業會計行為之中,它是通過企業的會計運行和會計行為表現出來的,而會計人員在會計運行過程中與政府的聯系則是通過企業會計行為表現出來的;反過來說,政府與會計人員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的聯系也是通過企業這一中介進行的。作為企業的會計人員,政府對企業會計運行的要求,最終要形成對會計人員會計行為的要求;對企業會計運行的過程的約束,最終也將形成對會計人員會計行為的約束。但是,政府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和對會計人員會計行為的約束,最基本的目的是對企業會計運行的要求以及對企業會計運行的約束,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和對會計人員會計行為的約束只表現為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一員,總是處于企業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下進行會計行為。在其他條件既定的情況下,企業對會計人員能夠實施有效的管理與控制,能夠有效地組織其會計運行過程,一般情況下包含著會計人員會計行為的高效率與高效益。可以說,企業會計人員會計行為的高效率與高效益,企業會計人員會計行為的優化,是企業對其會計運行及其會計人員會計行為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結果。因此,沒有企業會計行為和會計運行的合理化,很難實現會計人員會計行為的優化、高效率與高效益。當然,企業會計人員會計行為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其會計行為可能起因于對自身的其他目標的追求,有時可能表現為與企業會計運行優化的非同一性,甚至與企業會計運行目標相偏離,但一般情況下,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總是服從和服務于企業會計運行目標,以實現企業會計運行目標,促進企業會計運行高效率與高效益而進行的。因此,會計體制明確會計運行過程中政府、企業和會計人員權責關系的中心環節,在于明確政府與企業的權責關系。
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政府作為社會經濟管理者,承擔著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管理調的職能,在宏觀會計運行過程中也同樣承擔著對會計運行過程的調控管理的職能,以促進宏觀會計運行協調、有序。為了實現對會計運行的調控管理職能,政府作為一特殊的會計行為主體,通過經濟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將宏觀會計運行方向和目標,以及宏觀經濟運行對微觀會計運行的要求體現于其中,一方面為企業微觀經濟主體的會計運行和會計行為提供基本規范、基本要求及其會計運行的基本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對企業會計運行進行約束,對其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的不當會計行為進行調節,使各微觀經濟主體的會計運行符合宏觀會計運行的要求。
政府作為宏觀會計主體,其會計運行目標的實現是以企業會計運行目標的實現為基礎和前提的。沒有企業微觀會計運行過程的順利進行及其會計運行目標的實現,就不可能有政府宏觀會計運行目標的實現。政府會計行為的第一個方面,實質上是為企業微觀會計主體的會計運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第二個方面則是對企業會計運行實施監督,對其會計行為進行調控,目的在于促使企業按照宏觀會計運行的要求組織其會計運行,保證實現其自身的會計運行目標。政府會計行為兩個方面的內容的具體實現,都依賴于企業會計運行和會計行為。政府制定的有關會計法規,如果沒有企業會計運行和會計行為的合理化,則無法發揮正常的約束作用,再好的法規也形同虛設;政府對企業會計運行實施監督和調控,如果企業不對其監督調控信號作出反應,不發生相應的會計行為,也就不可能達到其預期的監督調控目的。
要實現宏觀會計運行目標,關鍵在于企業會計運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會計體制和會計運行機制,關鍵也在于建立良好的和健全的企業會計運行機制。因此,造就良好的企業會計運行機制,實現企業會計運行機制的重塑,就成為構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會計體制的基礎。
二、重塑企業會計運行機制
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會計運行機制的關鍵,在于企業會計運行機制。要建立和完善會計運行機制,首先就需要對現行企業會計運行機制進行重新塑造。
從整個會計體制來說,首先就要擴大企業在會計運行方面的自主權,保證企業會計運行過程的獨立性。從現行會計體制來看,企業雖然在會計運行方面較傳統經濟體制下有較大的自主權,企業會計運行過程有一定的獨立性,但企業會計運行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對政府會計行為的依附狀況。因此,當前應當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不斷擴大企業在會計運行方面的自主權,使企業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的會計主體。擴大企業會計運行方面的自主權,不僅是重塑企業會計運行機制的需要,更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應有的內容。擴大企業會計運行的自主權,一方面為企業會計運行 的獨立性創造了條件,有利于逐步形成其獨立的會計運行過程;另一方面,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作為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的重要內容之一,有利于促進企業制度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的擴大,是宏觀會計運行乃至于宏觀經濟運行實現高效率與高效益的基礎。沒有企業會計運行的自主權,就沒有企業獨立的會計運行過程,企業則缺乏自主地組織會計運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會計運行就不可能實現高效率與高效益,從而宏觀會計運行的高效率與高效益也缺乏存在基礎。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的擴大也是企業會計運行機制形成的前提和基礎。從運行機制理論來說,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的擴大是企業會計運行目標確立的條件,是實現企業運行自我約束,以及接收政府會計運行調控信號并對其作出靈活反應的基礎。因為企業只有在追求自身會計運行目標實現的導向下,才能能動地組織會計運行和進行會計行為,靈敏而自動地接收政府通過市場傳導的信息,并按照宏觀會計運行的要求對自身會計運行進行調節與約束,從而形成其會計運行的目標機制、動力機制、調節與約束機制。
企業會計運行方面的自主權包括會計核算、會計人員管理、內部會計管理、會計運行組織管理形式等方面的自主權。由此,在新會計體制中企業應當在會計核算、會計人員管理、內部會計管理等方面被賦予較現行會計體制以更大的自主權,賦予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所應具有會計運行方面的權力,以保障其能夠獨立自主地組織自身的會計運行,實現自身的會計運行目標。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作為經營自主權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自主權的有效行使需要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給予提供條件和支持,因此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的擴大,應當與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的擴大相結合、相配合。
其次,創造企業會計運行機制的形成與發揮作用的外部經濟環境。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的擴大,只是企業會計運行機制重建的必要條件,并不是其充分條件。要實現企業會計運行機制的重建,還必須提供其形成與發揮作用的外部社會經濟環境。創造企業會計運行所必需的外部經濟環境,一是要保障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的擴大落到實處,使企業在行使會計運行自主權的過程中不受侵害。為此,需要規范政府的會計行為,并對其會計行為進行約束,使其會計行為有利于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的落實,而不是對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的否定。政府對企業會計運行的調控,也必須建立在企業獨立地進行會計運行的基礎上,而不應是對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的剝奪。
最后,建立對企業會計運行的約束機制。在擴大企業會計運行自主權的同時,還必須對企業會計運行施加一定的約束,引導企業的會計運行和會計行為按照宏觀會計運行的要求進行。約束機制的形成,首先要有較硬的預算約束,從財務和經濟利益上對其會計行為進行引導和約束。其次是會計法規約束。健全企業會計運行所應遵循的會計法規體系,對企業會計行為和會計運行過程提供基本的規范、發展方向和目標,使企業會計運行在會計法規約束和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三、合理界定政府在宏觀會計運行中的職能
將企業會計運行確立為新會計體制的立足點和基礎,只是市場經濟體制下會計體制的一方面的內容,為了保證和促進企業會計運行的合理有序,在社會會計運行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這一特殊的會計主體的職能作用,也是新會計體制建立和有效運行的重要的內容之一。
政府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的職能作用,是由于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者身份所決定的,是由于政府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政府作為社會經濟管理者,在宏觀會計運行過程中自然也應當擔負起管理者的責任;同時,政府為了實現對國民經濟宏觀調控職能,也需要其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發揮相應的職能作用。市場經濟體制不僅需要政府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發揮職能作用,而且要求其強化在宏觀會計運行過程中的職能作用。市場經濟體制作為傳統經濟體制變革的產物,也要求政府改革其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發揮職能作用的方式和方法,調整政府會計行為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強化政府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的作用,并不是說政府可以直接干預企業等微觀經濟主體會計運行和會計行為。從當前的情況來說,政府由于其在經濟運行中的特殊地位,在會計運行過程中也往往表現出超越其職責范圍內應該發生的會計行為。因此,對政府會計職能進行明確界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政府與企業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的權責關系來看,政府在會計運行過程中的職能主要應當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宏觀會計發展規劃,明確宏觀會計運行發展方向。制定宏觀會計發展規劃,是指政府根據一定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和規劃,提出宏觀會計運行的發展方向,明確社會經濟發展對微觀會計運行的基本要求。宏觀會計發展規劃主要應當是長期性、指導性的,主要是為企業等微觀主體的會計運行和會計行為明確方向。
2.建立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會計法規建設包括會計核算法規、會計人員行為規范和會計管理法規制度等方面的建設。會計法規是政府會計行為法制化的載體,是政府對微觀會計運行和會計行為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宏觀會計運行要求的具體化和條文化。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會計法規,將宏觀會計運行的發展方向、宏觀會計管理的要求具體體現于其中,一方面為企業等微觀會計運行提出具體要求,明確具體方向;另一方面也對企業等微觀會計運行和會計行為提出基本約束。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會計法規,將企業等微觀會計運行或會計行為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使企業等微觀會計運行和會計行為均處于統一會計法規體系的約束下進行,從而保證建立宏觀會計運行所需要的正常的合理的會計運行秩序。
會計法規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應當以市場經濟體制為基礎,以適應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為目標。目前的會計法規不僅存在著體系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的問題,而且由于歷史的繼承性,現行會計法規中殘留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內容,存在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問題。為此,當前應當對現行的會計法規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和規律對其進行清理,對不適應的內容進行修訂,以期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會計法規體系。
3.實施對微觀會計運行過程的監督管理。會計法規的制定與完善。只是為會計運行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基本要求,要將這種要求變成現實,還必須強化對會計法規實施的監督檢查,從而保證企業等微觀會計運行的健康發展。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主體而存在,在對其自身經濟利益的追求,實現其經濟運行目標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與宏觀會計運行乃至于宏觀經濟運行要求不相協調的行為,進行與會計法規相違背的行為。為此,政府必須按照會計法規的要求,加強對企業等微觀會計運行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一方面促使企業等微觀經濟主體嚴格按照會計法規的要求組織會計運行;另一方面通過監督檢查會計法規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企業會計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保證企業會計運行的健康發展。
相對于建立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來說,當前強化對微觀會計運行過程監督和控制更為重要。因為只能通過強化對企業等的微觀會計運行過程的監督,才能使會計法規落到實處。否則,再好的會計法規也形同虛設。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政府應當建立經常性的監督機制,一方面應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擴大注冊會計師社會會計監督面;另一方面應強化稅收監督,使稅收監督與會計監督結合起來。從理論和現實來說,稅收監督和會計監督雖然在目標和方法上存在一定差異,監督的依據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兩者監督的對象是共同的,只是其側重點不同則已。應當寓會計監督于稅收監督之中。在實施稅收監督的過程中實現對企業的會計監督,在實施會計監督中發揮稅收監督的優勢。我國自八十年代初期以來,開展了財務稅收大檢查,從原來設想的臨時性監督演變成常規性的監督,但它并不能代替會計監督機制的重建。因為,財務稅收大檢查在開展之初帶有明顯的目的性,在其實施過程中難免影響其公正性。其次,要加大會計監督力度,加大執法力度,使會計法規真正落到實處,使會計法規真正發揮規范會計行為的作用。
關鍵詞: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會計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可以在長于一年的未來期間,為企業帶來不確定經濟利益的,可以自由轉讓的非貨幣性資產。
一、 無形資產的范圍
在我國,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p商標權p著作權p土地使用權p非專利技術p商譽等。 《國際會計準則》規定的無形資產包括計算機軟件p專利p版權p客戶名單p客戶和供應商關系p市場配額和銷售權等。
二、 無形資產價值的計量
(一)歷史成本計價原則
在我國,無形資產是以歷史成本為唯一的計價標準。一直以來,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計量標準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它能夠保證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和可驗證性,但也不無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如下兩點:
無形資產的歷史成本因為不代表任何確定的未來收益,從而不能成為企業管理上的有用信息。
無形資產的歷史成本不能反映入賬價值隨著損耗的加速,可能發生虛增或者虛減。
(二)外部取得的無形資產計量問題
按照無形資產的形式和來源的不同,無形資產可分為外部取得的無形資產和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兩者在計價方面雖然都要遵循歷史成本計價原則,但具體形式有所差異。
外部取得的無形資產又分為外部購進 p接受投資 和接受捐贈三種。在這些歷史成本中,占比重最大的部分應屬買價。如果接受投資的無形資產是以企業自有資產與之交換取得的,則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若涉及補價的,按以下方法確定換入無形資產的成本:
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補價后的金額,作為實際成本;
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相關稅費和補價,作為實際成本。
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按以下方法確定實際成本:
捐贈方提供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其實際成本:
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實際成本。
(三)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
1、我國會計準則中有關自創無形資產的規定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第13條規定“自行開發并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于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而研究與開發費用作為當期損益處理,雖然同謹慎性原則相符合,但是卻違背了“經濟實質重于法律形式”的會計慣例,存在一定的問題。
2、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第一,可以對自創無形資產的計量采取資本化、費用化同時并舉方法。
以研究開發為主要業務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可將研究開發費用全部計入無形資產成本。
一般企事業單位對于預計開發費用大,開發期限長,費用能夠合理劃分的開發項目,在研究與開發費用期內,設置多欄式賬戶專門記錄其相關支出,最后按研究與開發活動的成果來決定采用何種方法。
小型企事業單位可以根據重要性原則,全部費用化。
三、 無形資產的攤銷
(一)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
《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規定“無形資產的成本通常應在其預計使用年限內進行。如果不存在受益年限或有效年限,則應在不超過10 年的期限內進行攤銷。”也就是說,我國無形資產的攤銷是在無形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p有效年限p受益年限三個期限的較短者中進行的。如果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則攤銷期不超過10 年。
(二)無形資產攤銷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第15 條規定“無形資產的成本,應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但直線攤銷法,對高科技企業是欠妥的。 因此根據不同的無形資產項目分別使用直線攤銷法、加速攤銷法和逐年評估法。
經營特許權和土地使用權。這類無形資產應采用直線攤銷法
專利權和專有技術。這類無形資產宜采用加速攤銷法。
商標權和商譽。此類特殊的無形資產應采用逐年評估法。
四、 結束語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無形資產的特性也會在不同時期展現它最突出的一面,原本占優勢的一面在新時期會漸漸削弱其優勢。對于無形資產會計,我們不僅要深入研究,關鍵是能夠將研究成果運用于實踐中,真正對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于長春.無形資產會計[M].北京:冶金出版社, 2000
隨著我國人口的逐漸老齡化,腦血管疾病在老齡人口中占很大的比例,它的致死率、致殘率,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而腦梗塞約占腦卒中的15%~20%。綜合目前國內外腦梗塞的治療方法[1]有:溶栓(靜脈溶栓,動脈溶栓)、支架置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纖、神經保護、干細胞移植及康復治療等。而溶栓治療,在國內被公認為目前治療急性腦梗塞的最有效治療方法。現對我院自2005年至2009年32例急性腦梗塞患者經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觀察及護理,收到良好效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32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38~70歲,中位年齡52歲;發病時間6小時以內,深昏迷0例,淺昏迷2例,語言功能障礙18例,偏癱32例,其中伴隨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壓病史15例。符合溶栓治療要求[2]:①急性腦缺血疾病在發病6小時內;②年齡為18~80歲;③維持血壓低于180/105mmhg;④腦CT排除腦出血,早期低密度改變。
1.2治療方法
使用尿激酶100~150萬u加0.9%生理鹽水100ml稀釋后靜滴,30分鐘內完成,同時予以依達拉奉針30mg加入0.9%生理鹽水中靜滴,胞二磷膽堿0.75加入液體中靜滴。腦水腫予以20%甘露醇脫水治療。24小時后復查頭顱CT,無出血者,再使用阿司匹林100mg/d,維持10天,奧扎格雷鈉針80mg加入液體中靜滴bid。
1.3療效判定[3]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采用歐洲卒中量表(ESS)于溶栓前、溶栓后6、24h、3、7、14、28d分別記錄得分。
基本治愈:ESS 91~100分,顯效:ESS 81~90分;有效:ESS 61~80分;無效:ESS
2結果
靜脈溶栓治療后10例患者14天后完全恢復正常生活,無神經功能缺損癥狀,18例神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基本能自理,4例神經功能有所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
3護理要點
3.1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對突發腦梗塞而致的言語功能喪失,肢體偏癱等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毫無心理準備及知識的缺乏,容易造成緊張、恐懼、悲觀等不良情緒,護士積極與患者建立融洽的關系,并耐心解釋疾病的相關知識與溶栓治療的意義、重要性及有關注意事項,建議家屬多予陪伴、關心,從而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樹立康復的信心。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治療的利弊,征求其同意簽字后方可進行治療。
3.2溶栓治療前準備
在最短時間內完成CT、PT、血小板計數等輔助檢查,尿激酶現配現用,建立靜脈通路,選擇粗、直的靜脈,避開關節,使用靜脈留置針以避免反復穿刺,降低藥液外滲的幾率。
3.3溶栓治療中護理
常規吸氧,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意識、瞳孔、肢體肌力、語言功能等,監測生命體征為前12小時內q1h,后12小時內q2h,維持血壓180/105mmhg;神經功能評分為溶栓始6小時內q1h,其后72小時內q3h,并做好記錄;如果出現嚴重頭痛、急性高血壓、惡心嘔吐,則可能為急性腦出血,立即停止使用尿激酶,行頭顱CT檢查。
3.4溶栓治療后護理
24小時內絕對臥床休息;做好皮膚護理,口腔護理,導管護理等,對于意識不清,肢體活動障礙者,協助翻身、拍背,防止褥瘡、肺部感染;保持肢體良好功能位,及早行肢體功能鍛煉;注意牙齦、皮膚有無出血傾向,并觀察嘔吐物、大便的顏色,以便及時了解皮膚、粘膜、消化道、泌尿系是否有出血情況;溶栓后復查血小板計數、凝血功能,及時了解患者的凝血機制,預防出血;24小時后復查頭顱CT。
4體會
本人通過對32例腦梗塞靜脈溶栓治療患者的護理觀察,體會對于急性腦梗塞患者詳細采取病史,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評估,爭分奪秒完成相關輔助檢查,作好溶栓治療前準備,同時注重心理護理,在溶栓治療中的加強觀察全身出血情況,防止腦出血等并發癥,治療后繼續病情觀察,加強基礎護理、功能鍛煉。
參考文獻
[1] 楊明秀、陳紅、邱小鷹 等.急性腦梗死治療進展[J].中國血栓研究,2008.1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