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2017年扶貧工作情況
(一)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幫扶工作。一年來,我局領導班子先后多次來到村開展脫貧攻堅,解決實際困難,與村兩委共同謀劃發展規劃。并定期或不定期要求扶貧工作人員回單位匯報駐村工作情況和思想動態。根據國土資源管理職能,在農村土地整理等方面對牛佛鎮實施全方位幫扶工作,積極幫助實施土地整治項目。一是實施了一個土地整理項目,徹底改變以往旱不能灌、澇不能排,耕地較少的現象,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環境。二是針對星光村貧困戶實際情況,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使群眾安居樂業。
(二)全面摸清貧困村情況。為深入了解情況,摸清家底,我局領導班子多次深入該村調研,主動與鎮政府、幫扶村對接,就扶貧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召開了貧困戶座談會,對貧困戶進行了詳細地了解,針對收集到的資料、反饋的情況建檔立卡,對調查摸底情況進行了逐一分析,梳理出各戶具體致貧原因,實事求是分類登記在冊,認真研究幫扶對策,根據每戶貧困家庭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脫貧方案。
(三)強化責任落實。全局對幫扶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制定幫扶方案,使參與幫扶人員要撲下身子,扎實工作,與區有關部門、鄉、村多溝通、多交流、多研究,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理清幫扶思路,不求面面俱到,但要重點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力爭用有限的財力起到較好的效果;三是對幫扶工作的各階段工作,要明確到人,明確到事,一對一幫扶,層層抓落實。按照幫扶責任制,干部職工對貧困村進行調查研究,通過進村入戶走訪,了解貧困戶的家庭生活狀況,了解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并提出幫扶計劃和措施,盡全力改善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增加貧困戶收入,實現脫貧的目的。
(四)開展扶貧慰問活動。積極號召全局干部職工捐款捐物慰問村困難戶,以傳統節日和活動為契機,按照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要求,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要幫扶對象,采取多種形式開展了送溫暖、獻愛心、辦實事、扶貧濟困活動。
一、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年終工作開展的情況
1、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扶貧項目建設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2013年度10戶陜南移民分散安置及32戶陜南移民集中安置的審計手續及后期管理,安置點農戶現已入住。通過部門項目的實施,項目村農田水利、人畜飲水、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夯實,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得到增強,32戶127人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為抗旱救災工作夯實基礎;同時,加強與上級對接溝通,積極協調爭取項目資金,經過積極爭取,整村推進建設項目正在緊張有序的組織實施中。
2、扶貧到戶貸款工作成效明顯。一是明確目標,創新小額信貸工作機制,健全制度,積極申報小額貼息到戶貸款,精心做好2013年度政府貼息到戶貸款的申報,使我鎮的小額信貸工作在有了新亮點。二健全工作制度,我鎮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兼工作站長,財政所,扶貧辦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制定了確實可行的工作方案;三是認真做好貸前調查,盡可能掌握各農戶的家庭人員,收入及貸款用途等情況,排除屬于民政救濟和低保、信譽不好的農戶;四是嚴格審批,快速有效做好政府貼息到戶貸款發放工作。五是突出重點,以有發展前景的村組為契機,樹立建設好扶貧到戶貸款示范村。
3、加強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勞動技能,為勞務輸出奠定基礎。2013年計劃完成勞動力轉移培訓600人次。爭取到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已組織完成引導性培訓12期1500人次。
4、社會掛鉤扶貧不斷深入,“大扶貧”工作格局正在形成。一是各級掛鉤扶貧單位高度重視扶貧工作。今年,我鎮共有8家縣級單位參加掛鉤扶貧聯系我鎮貧困地區掛鉤扶貧工作。一年來,各級掛鉤扶貧單位和領導積極為貧困村出謀劃策,向貧困地區捐贈款物,有力地支援了貧困地區發展。二是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幫扶項目。通過協調,促進了我鎮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5、“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編制工作按期完成并組織群眾實施。通過廣泛調研,實地查看,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的要求,充分尊重貧困村群眾的真實意愿,圍繞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統籌安排,精心組織,順利完成了“十二五”扶貧開發規劃編制工作。“十二五”期間,我辦將針對不同貧困村類型,采取不同的扶貧方式。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開發式扶貧,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搬遷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培訓扶貧。在今后工作中,將重點推進以下四大工程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一是計劃在全鎮完成整村推進項目,在幫助群眾改善基礎設施;二是在產業方面,大力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優質食用菌種植60萬筒,創收280萬元,中藥材種植200畝,烏雞養殖510戶26500只。完成了10戶陜南移民分散安置任務;三是爭取加大實施陜南移民扶貧搬遷項目,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0戶;四是完成貧困地區勞動力引導性培訓50人,技能性培訓130人。
6、加強項目資金監管,發揮資金最大效益。我辦嚴格按照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切實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的管理。財政扶貧資金堅持專戶運行、專帳核算,專人管理,封閉運行,嚴格執行縣級財政報帳制。嚴格按省、市、縣批復的項目組織實施,做到資金到項目、管理到項目、核算到項目、檢查到項目,按項目實施進度核拔資金,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確保項目按時按質按量完工。
7、各項中心工作落實到位。一是按縣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切實抓好核桃、烏雞、中藥材扶貧掛點聯系工作,掛點聯系的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二是普法與依法治理、平安單位創建、維穩、檔案管理等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統一思想,完善措施,切實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一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扶貧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創業致富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好落實。二是建立工作責任和績效考評制度,把扶貧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的主要內容,將扶貧開發工作落實到村組明確到項目,考核到個人,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配合抓、全鎮上下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了掛鉤扶貧工作機制,把掛鉤扶貧工作情況作為領導干部為民辦實事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促進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
2、全面推行貧困村首扶制度,增強扶貧開發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農村扶貧工作不斷變化的新情況,在國家扶貧開發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按照“收縮戰線、集中力量、突破難點,切實加快貧困人口的脫貧步伐”的工作要求,瞄準貧困村組和貧困自然村,以貧困農戶為扶持對象,把扶貧整村推進、易地扶貧等項目安排在最貧困的村,增強扶貧開發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嚴格管理制度,加強項目資金管理。以優化財政扶貧資金效益為著力點,按照《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規范扶貧項目資金管理。一是規范項目申報和審批程序。二是嚴格實行資金項目公示制。在項目村設立扶貧項目永久性公示牌,對項目建設內容、資金性質、資金額度等進行公示,實行陽光操作,有效遏制了截留、挪用扶貧資金現象,確保了扶貧資金真正用到扶貧項目上。三是嚴格實行財政扶貧資金專戶儲存、專人管理、封閉運行和縣級回補報帳制,嚴防出現資金滯留、挪用、虛列支出現象,確保了資金運行安全。四是實行項目建設承包合同和廉政合同“雙合同”管理制度。五是實行項目定期檢查和竣工驗收制度。在項目建設中組織人員定期檢查項目建設進度和工程質量,按照項目建設進度撥付資金。項目建設結束后,實行縣、鎮、村三級竣工驗收制度。逐步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扶貧資金分配激勵機制。七是切實加強項目后續管理,健全完善項目建后管理制度,保證了項目效益。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通過整村推進、易地扶貧、科技產業扶貧、小額信貸、富余勞動力培訓轉移、社會掛鉤等扶貧工作的開展,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二是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促進農民增收。三是整治村容村貌,村風、民風明顯提升。四是切實解決民生問題,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一年來,通過扶貧項目的實施,解決了260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完成全年計劃數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是我鎮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極為薄弱,投入的資金相對不足,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遇到自然災害時返貧率高,扶貧難度越來越大,扶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據調查測算,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低,占全鎮農業總人口的57%。三是群眾廣泛參與的力度還需要不斷加大。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發動群眾參與選擇項目、參與實施項目、參與監督管理項目。五是資源整合有差距,典型示范作用不明顯。由于各部門的項目資金有不同的投向,整合項目資金,集中力量幫扶貧困村的難度較大,整合的力度還不夠,扶貧項目的亮點不突出,示范作用不明顯。
三、下步主要工作計劃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分享到的美”為你整理了這篇某鎮某鎮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況介紹
王堰鎮轄11個村,159個自然莊,6.4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793戶、9941人,貧困發生率15.55%。截止到目前已脫貧2716戶、9765人,2020年脫貧77戶176人今年脫貧,全鎮5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從整體情況看,我鎮貧困戶致貧原因主要為因病致貧1866戶,占比 66.8%,其次因殘致貧508戶,占18%,其他致貧原因419戶,占比15.2%。
二、“十大工程”實施情況
1、產業扶貧。2016年申報到戶產業499戶1739人,申請獎補資金273.21萬元;2017年申報產業扶貧項目2573戶,申請獎補資金569.94萬元;2018年申報到戶產業2064戶7367人,申請獎補資金513.37萬元;2019年申報到戶產業1540戶,申請補助資金350.58萬元;2020年申報到戶產業1919戶,已發放第一批補助資金303.67萬元;2016年以來共計申報8595次到戶產業項目,獎補資金累計2010.77萬元,戶均獎補資金7200元。
2.光伏扶貧。穩定運營13個光伏電站,集體光伏受益1252戶戶用光伏受益戶513戶。2016年來合計打款1299.55萬元,戶均增收7400元
3.健康扶貧。家庭簽約醫生定期開展義診和上門送診活動。全鎮貧困人口簽約實現應簽盡簽,據合管中心提供數據統計,我鎮為3577人辦理慢性病本。有14021人次享受“180”政策,報銷金額達461.61萬元,報銷比例94.99%;1117人次享受“351”健康扶貧政策,報銷金額693.31萬,報銷比例達92.34%;15138人享受大病救助政策,報銷金額144.26萬元。2020年至今,有2127人次享受“180”政策,報銷金額達15.91萬元;126人次享受“351”健康扶貧政策,報銷金額11.14萬;234人享受大病救助政策,報銷金額61.2萬元。
4.教育扶貧。全面落實“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和中小學寄宿生補助等教育扶貧政策,重點關注因學致貧貧困人口,對義務教育范圍內輟學學生及時摸排原因,針對性的采取措施,確保按時完成學業。2016年至今義務教育補助7173人次,324.48萬元,雨露計劃728人次,218.4萬元;2016年至今教育資助共計發放7971人次,發放金額542.88萬元。
5.社保兜底。目前全鎮貧困戶有1016戶1410人享受社會兜底保障政策,享受政策占比14.18%,其中有827戶1206人享受低保保障政策;有189戶204人享受特困供養政策。今年脫貧的77戶176人中有低保戶54戶144人,特困供養戶23戶25人,孤兒救助2人。
6.就業扶貧。2014年以來,我鎮共建設3個就業基地和,吸引就業人數近百人,帶動貧困戶39人,年均增收近萬元。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光伏協管員、護林員、保潔員等提供253個就業崗位,其中生態護林員年工資8000元,光伏管理員年工資3600元不等,保潔員年工資7200元。2019年,組織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進行技能培訓1450人次;招聘光伏協管員26人、保潔員63人、各村自主性開發公益性崗位146個;介紹39個貧困人口到我鎮就業基地和扶貧就業車間就業,促其增收。
7.危房改造。在全鎮范圍內深入開展 C類、D類危房摸排工作,對摸排出的危房戶,按照C類危房維修,D類危房新建,全力保障群眾住房安全。2016-2020年,共計申報危房改造項目375戶,申報資金512萬元。2017年至今通過實施易地搬遷共計解決我鎮151戶648人貧困戶生態安居問題,分別為2017年易地搬遷安置107戶445人。2019年易地搬遷安置44戶203人。住房均已通過安全鑒定。
8.飲水安全。鎮內有2個自來水廠,滿足我鎮一萬多戶人口的自來水供應。對全鎮實現了安全飲水的全覆蓋。
9.金融扶貧。實施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共有532戶貧困戶享受小額扶貧政策共計貸款3829.35萬元。
10.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工程。基礎項目建設:1、我鎮累計爭取各類落地項目資金近2億元,其中道路建設投入1.1億元,自然莊擴面延伸工程投入7200萬元,硬化道路1351條近200公里;道路暢通工程投入2600萬元,新建道路22公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投入823.8萬元,道路15條近9公里;改擴建截崗溝道路6公里,加寬張樓外環街道3.2公里; 2019年投入676.3萬元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改擴建村黨群服務中心1個;新建5個村衛生室,修繕6個村衛生室;新建鎮養老服務中心一個,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投資600萬元;新建幼兒園2所,改擴建4所,總投資1768萬元,新建中心學校食堂及宿舍樓3700平方米,投入1054.28萬元。2、整合各類扶貧資金,積極推進返鄉農民工創業產業園及各村就業車間建設。產業園一期占地75畝,規劃12棟標準鋼結構廠房,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現已建成8棟,4棟正在建設,園區內道路、綠化、下水道等配套工程已實施完畢,建成8棟廠房已全部入駐企業。3、全面開展人居環境改善,提升村容村貌。2019年全年,我鎮清理轉運生活垃圾 4000余噸,清理亂堆亂放5000余處;新建農民文化小廣場30個,小型公廁50個;自2017年以來,我鎮實施改廁共計1513戶,正常使用683戶,問題戶數540戶,現已全部整改(維修整改467戶,重建整改233戶),農戶自建衛生廁所130戶,其中,2019年實施改廁259戶,正常使用259戶;生態扶貧流轉土地4800畝、已完成植樹3600畝;通過開展清潔文明戶評選,動員群眾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獎勵花果樹苗,鼓勵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全年共計評選清潔文明戶14000戶次,發放花果樹苗24萬棵,力爭2-3年內,全鎮成為大花園、大果園;全鎮11個行政村已實現網絡全覆蓋;寬帶村村通,居民安全飲用水有保障;村村都設有文化小廣場,群眾休閑有去處,文化活動有場所,每村都有衛生室,貧困戶簽約服務全覆蓋。
三、脫貧攻堅工作存在不足與薄弱環節
一是少數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后,存在“等、靠、要”依賴思想,脫貧內生動力不足。二是扶貧資金需求投入不平衡,扶貧資金傾斜于貧困村較多,非貧困村雙基設施缺口仍大。
鎮政府將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阜南夜話等方式宣講政策,普及種養技術、宣傳就業崗位,為群眾提供就業職位和產業發展技術;同時聯系學校、衛生院跟蹤服務群眾醫療和教育問題,定期走訪查看群眾住房情況,確保安全住房有保障。結合本鎮實際,建議加大對非貧困村資金投入力度,完善村基礎設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四、2021年工作計劃
1.持續改善基礎設施。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加快推進網絡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路網、水網、信息網,構建城鄉一體、配套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
2.持續挖掘產業效益。通過盤活集體資源、入股或參股、量化資產收益等渠道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積極打造王堰鎮農產品電商平臺,實現“農產品進城”。進一步激活農村要素資源活力,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村集體經濟性收入達到一定規模。
3.持續實施健康扶貧。深入實施貧困人群醫療救助扶持、貧困人群公共衛生保障,落實好貧困患者就醫和“351”和“180”等醫療保障政策。
4.持續落實兜底保障。對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點救助對象,采取多種措施保障基本生活。落實縣級財政代繳貧困戶農村醫療保險,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100%,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低保保障范圍。
5.持續推動勞動就業政策。鼓勵各村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讓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勞動力自己“端起飯碗”;鼓勵各村積極宣傳扶持就近就業,讓群眾在縣內、鎮內、村內實現就近就業;統籌整合各類培訓資源資金,組織有就業培訓意愿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一、盯緊群眾的獲得感,著力解決實際問題
近些年,我們認真實施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扶貧攻堅行動、精準脫貧行動,體現了中央和省市要求、縣情實際和群眾期盼,在行路、住房、飲水、上學、就醫、用電等方面解決了一大批實際問題。但是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還存在著工作不扎實不落實甚至形式主義的問題,如有厭戰畏難情緒的問題、有培訓效果不佳的問題、有數據信息采集不科學的問題、有幫扶政策走形落空的問題等,在“脫貧攻堅回頭看”行動中,就排查出各類矛盾問題506件。指出,“要更有力、更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力戒形式主義,把功夫用到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各鄉鎮各部門都要認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只有找準了才能瞄得準,只有想明白了才能干明白。“一丑遮百俊”,如果在形式主義上出了什么問題,就會抹黑我們整個脫貧工作。
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針對欠賬多、基礎差的實際,繼續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繼續深入推進貧困村提升。堅持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先行先建,切實解決好水、田、路、林、電、房等問題,著力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自來水入戶工程進度,建立從“龍頭”到“源頭”的飲水安全工程體系。加快貧困村梯田建設,力爭有梯田需求的貧困村優先實現“梯田化”;統籌村組道路建設項目資源,解決貧困群眾出行難題;著力改善貧困村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林與經濟林同步發展,建設宜居宜業生活環境;加快動力電提升工程進度,從根本上消除電力“瓶頸”制約;加快推進貧困戶危房改造,按照“一個優先,兩個確保”的原則,優先解決住房最危險、經濟最困難群眾的安全住房需求;在危房改造中,選擇自來水先期覆蓋村,配套推進“旱廁改水廁”工作。抓好易地扶貧搬遷,采取整村整組搬遷與插花安置相結合、就近搬遷與進城入園相結合等方式,優先安置有搬遷意愿的貧困戶。與此同時,切實解決好貧困村教育、醫療、文化、網絡、電視、村址等問題,為貧困群眾提供必需的社會公共服務。
以上這些事關貧困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各鄉鎮各部門都要有專人負責,逐一落實到位,問題導向要更明、重點難點要更準、解決措施要更硬、督查排難要更常、落地生根要更實,真正做到精準指導、精準跟進、精準督查、精準落實。
二、盯緊脫貧的穩定性,著力培育富民產業
現在,脫貧不穩定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有一部分貧困群眾雖已脫貧,但質量還不高,沒有固定的、持續的增收渠道,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可能重新返貧。前兩年,按照脫貧標準,我們共脫貧4.5萬人。事實上,這些群眾僅僅是脫貧了,還談不上致富。而且我們排查出的返貧人口達到3518人,前段時間新排查退回的未穩定脫貧人口也有3211人。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還在于我縣農村經濟發育不足,特別是富民產業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尤其是缺乏帶動力強、輻射面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業既是經濟發展的載體,也是脫貧致富的依托,沒有穩定可靠的富民產業和門路,脫貧致富就是沒有根基的房子,撐不住也長不了。我們要進一步在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壯大富民產業形成大支撐。按照“1+N”產業模式,守住一頭子、多做幾樣子,以種植為基礎產業,大力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以養殖為支柱產業,改造提升和適度發展養殖企業,加快發展規模養殖戶,提高畜牧業在貧困戶收入中的比重。以果、蔬菜為主導產業,大力推進蘋果產業帶、核桃種植區建設,在貧困村新發展高效設施蔬菜3000畝。以特色種植為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小雜糧、中藥材、油菜等特色種植,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以勞務輸轉為重要產業,緊緊圍繞貧困家庭富余勞動力的需求提供增值服務,推動勞務輸轉工作提檔升級。
二是發展合作經營促進規模化。千家萬戶小生產、一家一戶搞經營,不僅抗風險能力差,而且在市場上根本沒有話語權,要致富就必須提升組織化程度,走合作經營、規模發展的路子。這兩年,我們結合精準扶貧,大力推進農村組織化經營,已在123個貧困村建立了合作社,有1.5萬貧困戶加入了合作社、占總數的85%,從數字上看進步是明顯的,但是這些合作社實際帶動能力怎么樣、在農民增收中有什么樣的效果還沒有確切的統計,從這兩年貧困群眾增收的幅度看,真正發揮帶富作用還要下實實在在的功夫。各鄉鎮和農牧等部門今后要在合作社的提質增效上采取一些實質性的扶持和提升措施,對采取哪種合作模式更好、如何助推農業科技普及、怎樣調動農民積極性以及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等問題加深研究,爭取成立一個就能帶動一片、致富一方。
三是發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我縣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比較滯后,而且以低端產品為主,導致農民在種植、銷售、加工等各環節收入相對較少。道理很簡單,兩斤牛肉加工成一斤牛肉干,成本在50元左右,而到終端市場銷售價格則在100元以上,翻了一番,這樣不僅能穩住牛肉價格,農民也可以多個渠道增收。今后,我們要把發展精深加工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主攻方向,完善相關的財政、金融和稅收政策,重點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加工企業,多打造一些上市企業,推出一批叫得響的市場品牌,以精深加工頂起農業發展、群眾增收的一片天。
三、盯緊既定的作戰圖,著力強化各方責任
一、村級基本情況
XXX村位于XX縣XX鎮東北部。全村耕地1776畝。戶籍人口98戶305人,其中:常住人口10戶19人。2014年以來,經過多次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和人員自然增加減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71人;經過精準幫扶、精準施策,貧困發生率從57%降至目前的0%,2017年實現全村整體脫貧摘帽。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7萬元,主要來源于村級光伏發電。
二、“兩不愁三保障”情況
1.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從2014年進入貧困村的1980元,到2018年已經增長到4500元。
2.安全飲水方面,村里主要采用地下水截提留供水方式,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四項指標均已達標。
3.義務教育方面,無因貧輟學情況,各項教育補貼均享受。全村有13名學前兒童、8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2名普通高中生、3名職高或高職學生、2名全日制二本B類學生得到教育資助。
4.基本醫療方面,全村有大病0人、慢病18人、殘疾3人。健康扶貧“雙簽約”18戶64人。共有3人住院治療,享受醫療救助政策,個人自付最高縣內最高1000元,最低比例為10%。
5.住房安全方面,全村累計完成危房改造3戶,戶提升0戶,易地搬遷37戶140人,其中集中安置31戶125人,分散安置6戶15人。入住房屋已全部實現安全住房。
三、產業項目發展情況
近年來,全村主要發展了特色種植業、健康養殖業、中藥材產業、生態林果業、光伏產業等5項脫貧產業。全村累計投入186萬元,實施了5個項目,帶動貧困戶48戶171人。
1.特色種植業方面,2018年,全村種植優質雜糧1355.5畝、馬鈴薯51畝,每戶平均補貼1495元,帶動貧困戶47戶167人。
2.健康養殖業方面,主要養殖牛、驢,其中:牛21頭、驢3頭,帶動貧困戶4戶20人,年均增收10000元。
3.生態林果業,栽植白水杏、仁用杏分別513畝、1263畝,待掛果期間,通過雇工的模式,預計可帶動貧困戶47戶167人。5戶貧困戶被林業局聘用為生態護林員,年增收5000元。
4.光伏產業,投資65萬元,新建100KW村級光伏電站1座,帶動老弱病殘貧困戶16戶,戶均分紅1560元。同時,發展戶用光伏5戶,戶年增收3000元。
5.勞務業方面,“一技在手,全家脫貧。” 注重扶貧扶技,共有10人參加了林果栽培、箱包、護工等各類培訓。2018年,貧困戶外出務工人員37人,辦理務工交通補貼25人,發放補貼資金12660元,每人年務工收入14600元以上。
此外,在資產收益方面,全村有17戶產業薄弱戶領取了資產收益分紅,每戶平均1560元。貧困戶使用金融扶貧政策12戶,累計貸款60萬元,戶均年收益3250元。
四、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脫貧攻堅以來,將整村提升與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累計投入267萬元,對全村路、水、電、網等進行了改造,全村基礎設施顯著改善。
1.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投資10萬元,按照“5方面34有要求”,改建了占地12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
2.通村公路建設方面,通村公路實現硬化。此外,投資30萬元,鋪設主街道1條,修建聯戶路3條。
3.動力電建設方面,實施貧困村配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已完成高壓和低壓改造,配套變壓器1臺100KW,基本滿足村今后20年發展需求。投資900元,安裝節能路燈16盞。
4.農村網絡建設方面,已接入移動、聯通、電信等網絡信號,寬帶進村入戶,村委會全部接入網絡,戶用寬帶接入量達4戶。
此外,整治殘垣斷壁376.7平方米,清潔家園3處,清潔水源1處,治理垃圾亂堆3方,治理糞土亂堆1處。
五、公共服務提升情況
近年來,先后投資10萬元,對村級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進行了提升。投資5萬元,建成標準化衛生室,配備基本設備,有合格村醫,實現貧困人口就近就醫、便捷就醫,基本醫療達到全縣平均水平。全村有低保25人,符合標準的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全村有56名60歲以上貧困人口,城鄉居民養老參保率、居民基本醫保參保率均達到100%。
六、干部駐村幫扶情況
本村幫扶單位是縣人民醫院,有結對幫扶干部48人;駐村工作隊隊長郝繼龍,隊員張俊廷、侯文新,第一書記侯尚飛。駐村工作隊進村后,嚴格落實“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天天吃住在村;圍繞“六大行動”,努力提升全村群眾的獲得感、認可度。第一書記,積極組織我們開展“雙日雙評”活動,提高了村“兩委”班子的戰斗力、凝聚力。同時,他們還為我們村辦了很多實事、好事,如建設小型廣場一處、購置全套辦公用品、粉刷墻體、書寫標語等等。
同時,注重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積極引導貧困戶參加縣鄉村組織的“養牛能手、公益標兵、致富能手”等評選活動;新建了“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愛心公益超市”;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和紅白理事會,用鄰里身邊事影響教育村民,力爭物質富起來的同時精神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