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老齡化現狀及對策

老齡化現狀及對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老齡化現狀及對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老齡化現狀及對策

老齡化現狀及對策范文第1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01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 。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到來,其對各個領域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中國是否能夠成為繁榮和穩定的發達國家,并對世界人口轉變和老齡化時代的到來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總體快速發展,公民的平均壽命得到了提高,這也促進了人口老齡化的提早到來。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女性平均壽命為71歲,男性平均壽命為70歲,比1978年前提高了十歲左右,60歲以上的人口增加到十分之一。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近40年,少出生了3億人口,人口出生速度的減緩給社會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首先中青年勞動力開始短缺;其次人口提前老齡化,社會上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比重越來越高。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的國力對人口老齡化的負擔能力還很脆弱。人口老齡化也成為了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較大現實的社會問題。

二、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存在的問題

我國老齡化問題與其他老齡化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人口規模大、老齡化發展迅速的特點。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在農村,養老問題面臨兩難選擇

首先,農村老年人的最主要收入來源是體力勞動收入,農民收入本來就不高。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勞動能力尤其是體力勞動能力逐漸減弱,勞動收入減少。一旦失去了勞動能力,也就沒有了收入,依賴子女照顧,居家養老目前是農村老年人最主要的養老方式; 其次,由于農村傳統的習俗,因子女要結婚、買房,作為父母的農村老年人,往往將自己年輕時積蓄全部資產都資助給了子女成家立業。這樣,一旦子女本身沒有能力發展好家庭經濟造成經濟困難,老年人很難從子女那里得到生活保障;再次,目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流動性較大,有勞動能力的年青人大多都進城打工,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兒童,老年人不但要自己照顧自己,而且還要照顧兒童。這樣農村老年人不僅背負一定的勞動負擔, 更沒有條件得到家庭的照顧。

(二)城鎮養老問題復雜多樣

在我國城鎮地區,不同的老年人群w存在著不同的養老問題,我國雖原有退休制度,但是退休制度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一是物價不斷上漲造成退休金貶值;二是退休年齡偏早,影響一些仍有工作能力的退休人員發揮才干,浪費人力資源;三是現行退休制度的職工退休勞保基金的分配形式存在問題。離休干部的問題,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以后,個人生活卻發生了變化, 由為事業轉而為生活,由面向社會轉而面向家庭,精神生活感到不習慣。留守老人等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國城鎮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處理難度面臨多重困境。

三、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對策

老齡化社會問題必將深刻地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發展老齡事業的工作格局。國家成立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確定了老齡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基本政策;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把老齡事業明確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養老保險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內的醫療保險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實行以土地保障為基礎的“家庭養老為主與社會扶持相結合”的養老保障制度。許多地方還對救助貧困老年人和高齡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務事業發展迅速。為了更好的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倡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模式

充分發揮居家養老,不僅僅是簡單解決養老問題,更重要的是對老年人進行晚年生活照料和精神撫慰。尤其是在我國農村, 絕大多數老年人因條件所限,只能在家中度過晚年,因此居家養老仍是我國老年人養老的一種主要方式。

(二)逐步完善養老的社會保障各項制度,特別是農村養老社會保障制度

我國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在1986年就開始實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難以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養老需求,也使得養老保險制度面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積極應對,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利。值得指出的是, 對于我國的農村的養老問題來說,我國已經著手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一些地區進行試點,并且得到了農村地區的響應與支持,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制度定將對我國農村地區的養老問題做出巨大貢獻。

(三)轉變我國的老年人價值觀,重視老年人資源的開發利用

目前,我國的健康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希望繼續工作,需要實現老有所為。國家要搭建平臺,將具有豐富技能、經驗且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合理地利用起來,繼續為國家建設發揮余熱。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地幫助老年人樹立正確的老年人的價值觀,高度重視老年人的再就業以及精神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1]寧景超.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模式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03).

[2]李振軍.“包容性增長”模式下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問題分析.學術交流,2011.

老齡化現狀及對策范文第2篇

【關鍵詞】社區 多元化 老年護理 現狀 趨勢

社區老年護理是以老年人為主體,從老年人身心、社會文化的需要出發去考慮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解決老年人的實際需要。隨著世界范圍內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重要課題。

1 人口老齡化現狀

1.1世界人口老齡化現狀 據官方統計,2006年世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6.88億,預計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0億,其中有70多個國家的老年人口已達到或超過人口總數的10%,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1]。

1.2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及特點 我國人口老齡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口學家曾預測[2],到2040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達到3.12億后仍會繼續上升。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特點:(1)人口老齡化提前到達高峰;(2)在社會經濟不太發達狀態下進入人口老齡化,呈現出“未富先老”;(3)經濟和社會等各種矛盾錯綜復雜,使得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更為艱巨。

2 社區老年護理現狀

2.1國外社區老年護理現狀

2.1.1美國社區老年護理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服務模式。如形成了“醫院—社區護理機構—家庭護理機構”的服務設施,建立了“疾病護理預防保健生活照顧”為一體的網絡系統。同時在社區老年護理的研究上也取得了成就,如安德遜的“與社區為伙伴”的模式[3]。

2.1.2按聯合國制定的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7%以上為老年型社會的標準,澳大利亞早在1940年就已步入老年型社會[4]。澳大利亞的養老機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老年護理院和老年公寓等護理院所,為老年人提供專業或非專業護理服務;二是社區和家庭養老,主要為老年人提供上門的非專業護理服務[5];社區護理模式主要為居住性老年護理和老年病房的治療與護理。

2.1.3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不斷推進,日本的老年護理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建立了醫療、保健、福利、介護、療養院、老人保健中心、康復機構、托老所、家庭護理、小規模多功能住宅護理、老年癡呆專用設施日間托管服務等一系列福利設施[6]。

2.2我國社區老年護理的現狀

2.2.1港臺地區 臺灣、香港等地區在探索老年人護理體系構建方面有豐富經驗。如香港特區政府極力推行老年照護服務[7],形成了科學完善的老年照護體系。這一體系由醫院老年專科、老年人日間醫院、長者社區支援服務、安老院和寧養服務組成,承擔全港老年人的照護任務。香港各個社區設有老年日間活動護理中心(托老所),如梅艷芳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社會福利署資助的社區老人護理中心等,讓老人在社區中獲得醫療、康復、護理服務,并緩解家庭的養老壓力等。

2.2.2內陸地區 上海是我國內陸最早開展社區的城市之一,也是取得成果最好的城市之一。目前的老年護理機構主要有:老年護理院、養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養老四種形式[8]?!按髴c模式”的老年護理工作形成以“核心醫院—二級地方醫院—社區服務站”一體化的老年護理網絡[9]。南京建立社區老年人家庭養老護理服務中心[10]。

3 社區老年護理的發展趨勢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護理的目標指向個人、家庭、人群和社會提供衛生保健支持,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老年社區護理是解決老齡化帶來的醫療保健需求增加的最佳途徑,它是把治療、健康教育和康復服務融為一體,起到了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作用。

國內外都已形成了多元化的老年護理模式,而長期護理服務需要迫切,呈逐漸擴大趨勢。長期護理服務的提供包括兩大類:市場提供的服務和非市場提供的服務。前者是指機構護理服務和家庭護理服務,后者主要指由服務對象家庭成員和親朋好友或志愿者提供的護理服務?!皺C構”與“居家”結合,既提供機構養老的全面的專業化的照料服務,也同時實現了居家養老的舒適、便利與溫情。

從世界范圍老齡化的形式來看,大力發展社區老年護理是解決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措施,因此,催生了多元化的老年護理模式,為解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參 考 文 獻

[1]胡楊譯.世界人口老齡化現狀[R].2009.

[2]劉萃俠,肖健,耿曉峰.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測量結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響因素淺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4(23):204—206.

[3]李繼坪.社區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6-30.

[4]林巖.澳大利亞的人口老齡化及老年衛生服務[J].老年醫學與保健,1998,4(1):39-41.

[5]李紅玉,郭立.澳大利亞老年衛生保健服務模式對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啟示[J].醫學教育,2003,6(12):28-31.

[6]陳學詩.心理衛生應與社區精神衛生相結合[J].上海精神醫學,2002,14(3):128-129.

[7]宋慧娟.香港老年照護體系概況[J].中國護理管理,2006,6(11):59-60.

[8]陳潔,朱明珍,陸月梅.我國老年護理的現狀與展望[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7,2(2):111.

老齡化現狀及對策范文第3篇

摘要:21世紀以來城市老齡化現象愈來愈突出,部分國

>> 中國城市居民生活消費現狀的調查分析 中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經濟分析 中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研究 哈密市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綜合評價 城市居民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縱向比較研究 2011年武漢市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監測報告 廣東省城市居民生活質量評價的實證研究 城市居民主觀生活質量滿意度調查分析 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研究的幾個問題 中國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空間差異及變化研究 中國城市居民著裝色彩取向 中國城市居民汽車消費新變化 中國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差異分析 健康\教育人力資本對中國城市居民收入的影響 中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調查 中國城市居民家庭房產投資行為研究 中國城市居民宜居感受大調查 住房不平等與中國城市居民的主觀幸福感 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與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 中國城市居民住房來源構成與省際差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竇曉璐,約翰?派努斯,馮長春.城市與積極老齡化:老年友好城市建設的國際經驗〔J〕.國際城市規劃,2015,(3):117-123.

〔3〕胡妍.城市社區居家老年人口精神生活質量指標體系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2:61-63.

〔4〕李錫然.老齡化城市無障礙綠色步行系統分析〔J〕.城市規劃,1998,(5):44-45,8.

〔5〕Green G.AgeFriendly Cities of Europe〔J〕.Journal of Urban Health,2013,90(1):116-128.

〔6〕Boswell D A.Elderfriendly Plans and Planners Effort to Involve Older Citizens in the Planmaking Process〔D〕.New Orleans: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01:26-31.

〔7〕穆光宗,張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及其戰略應對〔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29-36.

〔8〕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7,(3):50-60.

〔9〕Buffel T,Phillipson C.Age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Developing ‘Agefriendly’ Cities〔J〕.Critical Social Policy,2012,32(4):597-617.

〔10〕Word Health Organization.Active Ageing:A Policy Framework〔EB/OL〕.(20020415).〔20160517〕.http://who.int/ageing/publications/active_ageing/en/

〔11〕于雁,林愛琴.開封市不同養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8):4516-4518.

〔12〕張一思,許薇薇,杜文雅.河北省城鎮化進程中老齡產業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經貿實踐,2015,(15):296-297.

〔13〕王希華,周華發.老年人生活質量、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現狀及相互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5):676-677.

〔14〕趙平,傅再軍,黃榮華,商茹.老齡化趨勢下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質量調查研究――以云南省為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1-15.

老齡化現狀及對策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人口 老齡化 影響 對策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從山東省膠南市的情況來看,60歲及以上人口和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均超過國際通用標準,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需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

1.膠南市人口老齡化現狀及特點

截止到2011年底,在膠南市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7.6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2.17%。這表明,膠南市不但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主要呈現三個特點:

1.1老年人口數量多、規模大。2011年底,膠南市戶籍總人口為841222人,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147980人,其年齡段分布情況為:60-69歲的老年人口為77703人,70-79歲的老年人口為46682人,80 -89歲的老年人口為21040人,90-99歲的老年人口為2510人,10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45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也顯示,膠南市老年人口已成為一個規模較大的群體(見表1)。

1.2人口老齡化程度高、速度快。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膠南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總人口的比例為11.35%,高于青島市的10.26%、山東省的9.84%和全國的8.87%。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對比,膠南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8個百分點(見表2),而青島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僅上升了0.91個百分點。這表明,膠南市人口老齡化程度處在青島市、山東省乃至全國前列。

1.3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偏高。2011年底,膠南市戶籍人口男女比例為1︰0.988,但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男女比例為1︰1.029;7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男女比例為1︰1.128;80歲以上老年人口男女比例為1︰1.396;90歲以上老年人口男女比例為1︰1.839;10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男女比例為1︰4。這表明,在老年人口中,女性偏多,而且年齡越高,偏差越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越到高齡老人階段,女性比例越高于男性(見表3)。

分析人口老齡化的成因,膠南市同全國其它地區一樣,除受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等因素影響外,主要是由于生活保健水平的提高延長了老年人的整體壽命形成人口積累,同時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加快了出生率的下降速度,相對加重了人口老齡化程度。但反過來,由于出生率下降,降低了少兒負擔系數①和人口總負擔系數②,形成了人口紅利期③。這一時期,勞動力供給充足,社會負擔相對較輕,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為解決人口老齡化積累了更多的公共財政資源。

2.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主要影響

雖然膠南市人口老齡化處于人口紅利期,為人口老齡化的解決提供了財政資源等有利條件。但隨著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仍給膠南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諸多影響。

2.1勞動年齡人口負擔加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逐年攀升,被撫養人數也逐年增加,這就直接導致老年撫養系數④的提高和勞動年齡人口負擔的加重。2011年底,膠南市戶籍人口中,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574557人,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147980人,老年撫養系數為25.76%,也就是說近四個勞力養1個老人。老年撫養系數的攀升,預示著勞動年齡人口在為自身生存和發展而勞作的同時,還要負擔更多的老年人口生存與發展的費用。

2.2社會贍養負擔加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需要社會贍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特別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帶病生存或臥床不起的比率較高,需要別人照料,生活費用也就比較大。2011年底,膠南市共有80歲及以上的戶籍老人23595人,占老年人口的15.94%,幾乎是每6個老人中就有1個高齡老人。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離休、退休、離職人員也逐年增多,這也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壓力。膠南市2011年共有黨政群機關和事業單位離休、退休、離職人員7056人(含遺屬702人),共發放養老金20612萬元;截止到2012年,膠南市共有企業退休職工14248人,僅1至5月份就發放養老金1.2億元;截止到2012年5月底,膠南市用于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專項財政補助為9721萬元,青島市及以上專項財政補助為7410萬元。

老齡化現狀及對策范文第5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現狀 必要性 建議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峻,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8.87%,我國己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根據OECD預測,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國家。特別是農村地區,其程度更多體現在“未富先老”或“未備先老”狀態。有學者指出我國近年來老齡化的特點,包括速度快、來勢猛,絕對數量大,高齡化趨勢明顯,老齡人撫養比明顯偏大,地區間老齡化差異大,未富先老這6個特點。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而農村地區的經濟與保障制度卻無法及時跟上,“老有所養”目標未能達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現狀不得不引起重視。

一、我國近年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現狀

(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作為五大險種之一,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根據一定法律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規定的退休年齡后的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4]。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是以保障農村居民年老時的基本生活為目的,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三者相結合的籌資模式。該政策與舊農保相比在于籌資方式不同,舊農保以居民自我儲蓄為主,新農保以三方籌資的模式為主。并且新農保中農民賬戶包含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的養老金。該項制度在2009年開始試點,于2012年實現了全國基本全面覆蓋的目標。

(二)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問題

新農保作為一項社會保障制度依附于我國經濟特別是農村地區本身的經濟發展。其施行年份也并不久遠,盡管是基本覆蓋各地區,但還是處于一個不斷探索不斷進步的過程。所以在實施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現實問題。

1、三大籌資模式不平衡

前文已提及新農保是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三者相結合的籌資模式,但這三個資金來源比例卻分配不均,導致我國農村社會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出現困難。王旭東指出,我國農民過于依賴政府補貼,使得國家財政支出壓力過大]。李海東也指出,當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遇到資金籌集模式問題,并提出渠道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觀點。王云璐指出穩定、低成本的長效籌資機制是社會養老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而我國鄉鎮政府擔負農村治安、醫療教育、保險等各方面的支出,其財政支出壓力越來越大。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由于三方集資方式,其不平衡模式使得政府財政支出壓力越來越大,雖然已經實現基本養老目標,卻日益加重政府負擔,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潛在問題。

另外田文軍認為,農村地區經濟相對不發達,大多數集體無力或不愿對社會養老保險給予補助,農民得不到該方補貼,該制度實際上成為一種強制性儲蓄或鼓勵性儲蓄。

2、實施不平衡

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無論是東西部的差別還是城鄉差別,最終皆導致了各種制度措施的施行不平衡,新農保也不例外。比起城鎮養老保險,農民在個人賬戶中的投入不足,經濟基礎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在農民個體上也存在著差別。農村中有以土地為主的耕地農民,也有其他身份的農民,比如農民工、失地農民、鄉鎮企業職工等不同群體。所以身份的極大差異性導致經濟收入不同,從而加劇了不同群體的繳費能力和養老保險的需求不同。換言之,農村社會養老制度,在地區上、在個體上均存在著實施不平衡的狀態。與此同時,農村地區信奉養兒防老觀念,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后代身上而不是制度保障方面。這導致了農村地區養老保險更難深入實施。相對于城鎮而已,這在公平上是一個問題,但更多體現了制度的不足,無法使貧困地區的老年人得到好的養老保險保障。

3、其他問題

制度本身即存在集資與實施具有矛盾,而針對農村地區其他情況,也是問題重重。張峰指出,由于農村人口遷移及計劃生育的實施,農村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其本身負擔養老繳費是一個大問題。從張洋的調查中可知,參保人員多是年老、收入較低的人群,收入較高的青年卻極少參加,使得制度呈現逆選擇典型現象。在筆者看來,因有錢的中年不參保,這更容易造成窮人更窮、政府負擔更大的惡性循環。而學者萬婕深刻指出,新農保忽略了養老金待遇與時間、物價、通貨膨脹等社會經濟問題相結合的長遠問題,將會導致農民的實際保障水平過低。安燕指出,新農?;鶎庸芾砥脚_脆弱、管理能力不強,并且宣傳力度不夠、缺乏長效動力機制。

綜上所述,新農保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包括資金來源、制度本身、實施過程、經濟水平、管理體制等皆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匹配的問題。然而,我國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且短時間內無法逆轉,解決新農保出現的問題具有緊迫性與重大意義。

二、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分析

(一)經濟協調發展的要求

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區域性問題,城鄉差別明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慢于城鎮養老保險的實施使得農村養老負擔大,從而又加大城鄉差別。因而加大農村養老保險有利于經濟協調發展,而經濟協調發展又進一步促進農村養老保險的資金來源,成就一個良性循環。然而當務之急即是解決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中所出現的問題,只有解決其問題,才能減輕家庭養老的壓力,提高農村消費,拉動農村內需與經濟發展。與此同時,經濟協調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容目標之一,促進農村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推動經濟協調發展。黃勇平指出,只有統籌城鄉社會養老保險,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城鄉差距,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二)社會公平、穩定的要求

區域、城鄉、個體等方面的差異與不平衡,不利于社會公平的發展。只有解決好農村社會保險存在的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對農民的收入進行再分配,從而縮小個體差異及收入差距,彌補市場經濟缺陷而使農民享受到社會保障,促進社會公平。而關于“穩定”問題,即人口老齡化極速發展的狀態下,很多家庭陷入未富先來、未備先老的狀態,這對家庭、社會的安穩產生極大的挑戰。只有解決社會養老保險的問題,才能緩和家庭矛盾實現社會穩定,達到社會公平、穩定的要求。

三、建議與對策

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其制度(新農保)在方方面面都遇到一定的發展瓶頸,各種資金、實施、長效機制問題接踵而來;同時,解決其問題又具有緊迫性與重要性。政府、集體、個人必須作出相應的改變,對于政府方面,其解決措施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

(一)發展農村經濟

發展經濟乃第一要義。政府只有加大農村的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才能提高農民收入,從而降低農民支出壓力,促使農民有更多余錢用于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投資。而發展農村經濟的政策措施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比如政府已經取消了農業稅,在2013年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加強政府的投資引導,提供稅收、土地優先供給等優惠政策。同時,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環境,以此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農民收入,減少農民對土地的嚴重依賴性也是舉措之一,這樣國家將有更多收入可以用于地方財政撥款、同時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緩解農村經濟壓力,一舉多得,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順利實施。

(二)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建立長效機制

發展農村經濟為基礎,而政策方面則需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建立長久有效機制,提高政策吸引力,號召更多農民加入到農村養老保險行列當中。凱恩斯在《就業、信息、貨幣通論》中提出,政府需承擔社會福利的責任,對生活貧困的公民進行救濟,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可以促進有效需求增長,實現社會穩定。因此,中央政府應加大對地方財政的撥款,特別是對農村養老保險??顚m椦a助,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加大養老保險財政支出而不至于財政赤字。同時,應不可忽視隨時間而產生的通貨膨脹、物價波動影響養老金待遇水平降低的問題,政府承諾或以文件出臺形式對一定時間后領取養老金有一定的補貼,以此使養老保險機制長久有效。

(三)加大宣傳,提高參保人數

農村地處相對偏僻,農民受教育程度低,受家庭養老傳統觀念影響深刻,在某些程度上會有思想落后的傾向,從而導致了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忽略與不理睬、不信任。所以,政府應該在農村地區設立專門的養老保險制度機構,進行制度宣傳,讓更多地農民了解養老保險并參與進來。雖然我國實現全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但在農場中依靠家庭養老的人數絕對值不小。提高參保人數仍是發展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一項重大任務。

(四)開放二胎

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計劃生育,在控制人口方面結果顯著,但同時引發了人口老齡化的提前到來。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進度與深度卻跟不上因老齡化日益嚴重的進程,國家放松計劃生育政策,從而實行開放二胎政策。這從長遠上,為緩解以后的人口老齡化路程鋪上了基石。同時,政府要切實推行“開放二胎”政策的逐漸試點與實施,真正做到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降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壓力。

四 結束語

本文基于人口老齡化角度,不同于以往只關注城鎮的養老保險,而是以農村地區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指出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并分析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從而得出相關的政策措施,為政府提出與實施相關政策提供科學指導。但由于筆者受限于理論知識,且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不深刻,得出的結論不一定全面,需今后通過更多地文獻及實地考察得出更全面的結論。

參考文獻:

[1]殷晨昕. 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最優延遲退休率及社會統籌養老保險替代率研究[D].廈門大學,2014.

[2]蔚志新.城鄉統籌背景下我國流動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參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4

[3]田文軍.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探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4

[4]陳浩.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研究[D].南京大學,2013

[5]李海東.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在農村實施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6]王旭東.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D].廣東財經大學,2014

[7]王云璐.我國人口老齡化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8]蔡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理論與政策研究[D].武漢大學,2011

[9]張峰.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10]張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山西省農村養老保險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9

[11]萬婕.我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優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宁阳县| 崇明县| 镇原县| 民丰县| 精河县| 温宿县| 阳谷县| 当雄县| 寻甸| 乐至县| 哈巴河县| 德钦县| 永登县| 饶河县| 革吉县| 广汉市| 河北省| 古浪县| 通河县| 松潘县| 屏南县| 德昌县| 白河县| 留坝县| 新乡市| 娱乐| 双城市| 休宁县| 铜山县| 信宜市| 南江县| 永兴县| 韩城市| 昭通市| 洛浦县| 通化县| 忻城县| 高尔夫| 寿阳县|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