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業灌溉的方式

農業灌溉的方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灌溉的方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業灌溉的方式

農業灌溉的方式范文第1篇

關鍵詞:農業;生產函數;成本函數;拉格朗日函數

中圖分類號:F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2-0-01

一、引言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農業是其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都是密切相關的。就我國而言,人口眾多,自然資源分布不均,人均可耕種面積較少,這些問題不得不使我們重視農業的生產狀況。雖然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生產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卻并沒有隨之降低。在“十二五”規劃中指出:我國的農業發展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因此,研究我國當前的農業生產函數與成本函數,能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的認識農業的生產發展現狀,對今后的農業經濟政策的制定也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數據來源

文章將采用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所公布的,我國的31個地區關于農業生產的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實證分析。對于數據的選取,我們挑選了以下幾個指標:勞動力、資本、機械工具使用程度、以及農業的總產量。其中勞動力數量由農業的就業人員人數表示;投入的資本量由各地區全社會在農業這一塊的固定資產投入量表示;機械使用程度用機械使用總動力表示;總產量由農業所產出產品的總產值表示。

三、生產函數的模型建立

(一)C-D生產函數模型的求解

對于農業的投入與產出的生產關系的模型建立,我們可根據C-D生產函數模型的原理來建立。另外,由于數據的采用都是各地區同一時期的截面數據,所以,在本文進行生產函數的回歸估計中,我們可視技術進步為一外生變量,是一個不變的常數A。

建立C-D生產函數的對數形式:

Y:農業的總產值;K:農業的資本投入量;L:農業中就業人數;M:農業機械使用總動力;A:關于農業的技術進步的度量。其中,lnY,lnK,lnL,lnA,lnM,分別是它們的對數形式。

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

lnY=1.3177+0.2816lnK+0.4387lnL+0.2166lnM

(2.0439) (1.3576) (2.7341) (0.9226)

F=40.51 D.W.=1.289

通過Eviews軟件,進行回歸估計后,可以發現資本投入量與機械的使用這兩個解釋變量無法通過檢驗,在進行異方差性檢驗和序列相關性檢驗后,可發現:模型存在異方差性和序相關性。為了克服這一不足,我們運用加權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估計。運算結果如下:

lnY=1.4734+0.3437lnK+0.4687lnL+0.128lnM

(4.5064) (6.3020) (13.7386) (2.1505)

F=130.57 D.W.=1.627

經過了加權的處理后,模型已經消除了異方差性的干擾。模型的序列相關檢驗也順利通過。

(二)模型解釋

=0.9281表明,農業總產值的對數值的92.81%的變化可以由勞動量的對數、資本量的對數和機械使用總動力的對數變化來解釋。0.3437、0.4687和0.128分別代表勞動量、資本量與機械使用量對農業總產值將增加的彈性,即當資本量、機械使用程度不變時,勞動量每增加1%,農業總產值將增加將增加0.3437%;當勞動量、機械使用程度不變時,資本量每增加1%,農業總產值將增加將增加0.4687%;當勞動量、資本使用程度不變時,機械使用程度(機械使用總動力)增加1%,農業總產值將增加0.128%。

四、農業的成本函數求解

我們已經求出了農業生產的生產函數,下面本文就利用生產函數,根據農業的生產行為目標的假設(成本最小化)作為約束,來推導我國農業的成本函數。

成本最小化可以表示為:,其中ω、和θ分別為農業的勞動工資率、資本的投入價格、機械使用總動力的價格,C表示農業的生產總成本。

要想找出當農業生產產量為Y0時,成本最小的生產要素的投入,我們可以利用拉格朗日函數,運用求條件極值的方法,求出在產量一定時的條件下,成本最小的極值結果。

構造帶有限定條件的拉格朗日函數:

求解可得,關于我國農業的生產成本函數

由求出的農業的生產成本函數知道:成本與勞動力的價格、資本的價格、機械使用的價格以及總產量成正比;與技術的進步程度成反比。

五、啟示與建議

首先,從我國農業的生產函數之中,我們可以知道

其次,從生產要素的投入量角度看,我們知道:在相同的情況下,勞動力的投入量對產量的提高效用最大(α=0.4687),而機械的使用較小(θ=0.128)。這說明,我國當前農業的產量增加還主要是勞動的投入所引起的,而現代農用機械等工具的使用對我國農業的產出影響較小。我們知道:當前我國的大規模農業生產還沒有完全形成,大型農用機械工具的使用范圍和效率較低,依靠人力手工進行生產勞作的現象還是普遍大量存在的。因此,作為我國未來農業的生產改革方向,我們必須要提高我國農用機械的使用程度。

最后,從成本函數C中,我們可以知道:生產成本與資本的價格、機械使用的價格成正比,與技術的進步程度成反比。因此,為了降低我國從事農業人員的生產壓力,促進他們的生產熱情,政府必須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對農業相關機械的購買要給予相應的農機補貼,對農業項目的貸款應該實行低利率政策,以及利息補助等措施。此外,還要繼續推進我國農業的技術革新。技術的革新對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都是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這對于我國未來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是將起著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于俊年.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的使用[M].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6.

農業灌溉的方式范文第2篇

【關鍵詞】農田水利灌溉;高效節水;模式;重要性;存在問題;措施

我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但是,我國的水資源相對匱乏,導致了我國農業生產與水資源匱乏之間的矛盾,因此,發展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是勢在必行的。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節水技術的運用已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只是沒有形成一定的系統性,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蓄水保墑耕作技術、適雨種植技術或者是地膜覆蓋等等。在進行水利灌溉的過程中,建立健全節水刮泥體系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按照節水制度和規定,做好節水計劃,同時對于水量和水費要加強重視。

一、農業水利節水灌溉模式

一般對農業水利灌溉來說,其發展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具體的分析:

1、渠道防滲技術。從古至今,采用渠道的方式來進行農業水利的灌溉是較為常見的,主要是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方便性,操作的過程中減少了人工作業。但是沖渠道灌溉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在水體輸送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滲漏問題,造成了嚴重的水資源的浪費。因此,需要從這一方面入手,對渠道防滲技術進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以節水方式為主,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2、滴灌式灌溉。滴灌式灌溉是用小塑料管將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頭慢慢滴出,是一種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此法可長時間使作物根區的水分處于最優狀態,因此既省水又增產。但其最大缺點就是滴頭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問題嚴重。對灌溉水一定要認真地進行過濾和處理。

二、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的必要性

在農業建設中,水利工程的建設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理念建設的重要部分,節水灌溉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節水灌溉指的是農作物種植中利用低量的水來獲得農田的高產,是在保障農業生產不受影響的基礎之上,盡量節約灌溉用水,主要的措施是采用科學的灌溉方式進行科學灌溉,避免在水資源的運輸和運用中出現浪費的現象,盡可能地追求水資源的最大利用率。由于傳統農業灌溉技術中,并不考慮水資源利用率的問題,而造成了大量的水資源浪費,所運用的水資源中只有小部分被真正應用到了農作物的生長中,這是現代農業發展中所不容的,是農業科學建設的重大阻礙。

三、農業水利灌溉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對農業生產模式進行了改進和創新,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提高農業產量和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農田水利措施的建設和完善,為農業灌溉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但是于此同時,在農業水利灌溉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功能的有效發揮,需要農業管理部門的重視。(1)灌溉方式落后:我國的農業水利灌溉,多是挖渠引水、鑿井汲水的方式,或者利用相應的閘壩、堤防、溝渠等,從水庫、河流等處引水灌溉,采用的一般是漫灌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灌溉不均勻的情況,而且在灌溉過程中造成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2)灌溉設施不完善:在灌溉中,多是以溝渠引水,而且溝渠以土質為主,在傳輸過程中,水資源會滲入土層中,同樣造成了嚴重的浪費。(3)管理不當:灌溉工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產權不明、權責不清、管理粗放、調度不靈活等問題。(4)資金投入不足:對于已經建成的水利灌溉工程,缺乏維護資金,導致其存在老化、損壞的情況,灌溉面積和灌溉效益逐漸就愛那個第,而新建的灌溉工程由于資金短缺,難以達到應有的規模,其功能也無法充分發揮。

四、加強高效節水灌溉的措施

農業節水灌溉不可能單純的依托于先進的工藝灌溉設備來實現人們節水意識提升的目的,還有各種政策導向、科技市場發展、規模化經營等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國外在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過程中,使用了一套十分縝密的技術管理方式,當中很多的經驗都是值得我國學習與借鑒的。

1、制定節水灌溉政策。當下我國的農村經濟技術條件不夠先進,因此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發展還離不開國家的重點扶持,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地區,需要訂立農業節水灌溉設備,設立專項補貼政策。而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國家需要鼓勵金融單位研究訂立各種專門針對農民購買節水灌溉設備的優惠貸款政策,提高農民加入節水灌溉隊伍的積極性,而一些已經開展農業滴灌的增值稅減免政策上,另外需要加深訂立各種農業用有別于其他節水灌溉設備的稅收優化政策,以加快我國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的應用發展。

2、以現代化方式發展節水灌溉。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其發展農業節水灌溉的時候,以高新技術與資本當成主要的發展手段,重點研究各項節水農業的各項灌溉結束以及后期的生產研發等等多品種配套的方式,其中像是輸水管道、噴頭以及滴灌管等,一整套設備組成了一個完備高效的節水灌溉模式。除此之外,投身農業科技發展的工作人員,還對不同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土壤含水量、各項組成元素等都有專業系統的研究,農民能夠參照專家鑒定的結果,實行系統的灌溉施肥管理,有效提升了水資源與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3、推廣節水技術的應用。依照我國具體國情特點,發展高效節水農業要求使用常規技術和高新技術相互聯合的方式,同樣不可忽視工程技術和非工程技術之間的配合。現下我國節水措施的使用,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技術措施的使用:(1)雨水積蓄使用技術;(2)田間工程技術;(3)節水灌溉技術;(4)機械化保護耕作技術;(5)節水抗旱種類與高效種植技術;(6)耕作和覆蓋的保墑技術;(7)化學方式抗旱節水保水技術;(8)監測土壤地力墑情和信息管理技術。

4、精細化地面灌溉技術。對地面的項灌溉技術進行改良,是建設在平整地面的基礎上的,我國的地面灌溉量巨大,有十分廣闊的灌溉覆蓋面積,因此在平整地面的過程中,要求使用激光控制平面的技術和土壤墑情自動監測技術等各種有效改進地面灌溉方式的措施,以期慢慢的實現田間灌溉水的有效控制以及精細化灌溉調整。激光控制平地設備的組成是激光發射裝置、激光接收裝置以及控制器和平地鏟運等幾個部分。此設備的使用能夠高效實現土地平整的要求。

五、結束語

在節水灌溉的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依照各個地區具體的經濟發展情況、土壤狀態與農作物要求,選擇科學合理的技術操作方式,以促進節水灌溉技術和各種設施的推廣應用。節水農業技術體系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體系,它涉及多學科技術領域,其實質是解決農業用水和農作物需水及單位水量產生的糧食產量和價值。這個體系以農業節水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實現農作物高產高效為目的。

參考文獻

[1]飛.淺談農業水利灌溉中節水的有效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

農業灌溉的方式范文第3篇

關鍵詞:水利工程;農田灌溉;影響探究

1水利工程建設對農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水利工程的建設,能夠推動農業發展,不斷優化農業發展的環境,為農作物生長提供穩定可靠的水源。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農田灌溉是基本需求,尤其是在相對干旱的區域,為保障農作物的生產質量,為幫助農民朋友脫貧致富,必須依托農田灌溉。但一直以來,在農村地區,由于沒有科學的水利工程,使得農田灌溉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模式上。比如人們采用打水井修水渠漫灌的方式,這種灌溉方式,雖然能夠提升灌溉效率,但是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水資源浪費。因此,積極建設農田水利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設能夠充分滿足農田灌溉的需求,實現水資源的有效儲存以及充分利用,整體保障農作物的生長質量與成效。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設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節水農業的發展。傳統的漫灌方式以及人們滯后的灌溉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農業生產用水資源的匱乏。積極興建農田水利工程,全面滲透和貫徹節水農業,能夠整體優化農業生產的環境,在確保農田灌溉用水的同時,還能夠優化灌溉水質,更好地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

2水利工程建設對農田灌溉的積極影響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田灌溉是基礎。水利工程建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農田灌溉,充分滿足農田灌溉的需求,還能夠有效改良灌溉水質,全面推進節水農業的發展。

2.1水利工程建設要滿足農田灌溉的基本需求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灌溉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及時充分的灌溉能夠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農作物的生長效率。積極興建水利工程,能夠充分滿足農田灌溉的基本需求,同時還能夠有效規避自然災害、惡劣天氣對農田的不利影響。一方面,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結合區域性降水量和區域內農業生產的最大用水量進行科學的規劃建設,整體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設成效,全面滿足水利工程的基本灌溉需求。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充分考量區域內的自然災害,實現科學有效的蓄水、儲水。在水利工程興建前,農業生產依托傳統的灌溉方式,若因為降水量減少,出現水位下降、水源枯竭等問題,那么農田灌溉將變成奢望,自然年的收成也會大打折扣。因此,積極發揮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還能夠實現有效節水、儲水以及蓄水等,以便充分應對自然災害以及惡劣干旱天氣。此外,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一些功能多樣的水利工程不僅僅是為農田灌溉服務,更多是朝著經濟創收的方向而建設的。為保障農田灌溉用水需求,同時協調水利工程與農田灌溉的關系,應該依托完善的制度機制來促使水利工程積極為農田灌溉服務。

2.2水利工程建設要著重改良和優化水質

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水源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同時也影響農作物的食用安全,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較大的威脅。水資源污染會導致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下降,同時各種有害物質還會隨著農產品進入人類體內。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設應該著眼于水質的改良與優化,為農業灌溉提供可靠安全的水源。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設,除保障基本的農田灌溉外,還應該著重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洪能力。洪水的侵襲不僅會造成農作物的倒伏,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同時也會裹挾一些有害的污染物,繼而嚴重威脅著農業用水的安全與健康。因此,在興建水利工程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區域內的洪澇災害,切實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洪能力,有效實現洪水的截留,避免洪水肆虐。另一方面,在興建水利工程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改良和優化水質。農作物生長對于水質的要求比較高,若灌溉水源水質渾濁或者存在污染,勢必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質量以及食用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立足于水質的改良,為農田灌溉提供穩定可靠的安全用水。

2.3水利工程建設要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在農業生產中,傳統落后的灌溉方式,容易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影響著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興建過程中,應該著重優化節水效益,積極發揮節水作用,推動節水型農業的發展。一方面,應該同步推行節水型的灌溉設備,依托節水設備來實現科學的引流灌溉。在實踐過程中,可以采用滴灌、噴灌等灌溉方式,切實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還應該構建完善系統的灌溉用水機制,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統籌調配。不同地區、不同種植區域的農作物對于水分的需求存在顯著差異。在發揮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的過程中,若不顧實際情況盲目進行水資源的調配利用,往往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因此,積極推進節水型農業的發展,應該構建完善合理的用水機制,科學合理進行水資源的充分調配以及綜合利用。

2.4水利工程建設要避免水土流失問題

在農田灌溉的過程中,傳統落后的灌溉方式,不僅灌溉效率比較低,水資源浪費較為嚴重,同時還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嚴重影響農業用地的土壤肥沃程度,同時也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養分流失。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實現科學有效的水土保持作用,全面規避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一方面,水利工程應該綜合性發揮蓄水能力,當洪峰較大時,水利工程的攔截能力能夠避免下游農田發生內澇問題,繼而有效保護農田的土層結構以及養分條件。當然在建設水利工程的過程中,應該科學選擇建設地域,在整體提升他們的抗洪蓄水等能力的同時,減少水流緩慢等問題對上游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還應該做好科學的堤壩修筑以及防護,避免出現截留洪水倒灌問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還應該通過興建水庫、儲水池等方式來實現水資源的截留以及充分利用,為農田灌溉提供合理的水資源。在水利工程的建設實踐中,應該結合區域內的水條件等來選擇不同規格的水庫,整體優化水庫的儲水蓄水能力。基于科學的水庫建設,能夠實現有效的水流調控。當水流相對比較少時,可以開放水庫。當流域內的水量較大時,則可以充分發揮水庫的儲水作用。

農業灌溉的方式范文第4篇

農田鹽漬化程度不斷加劇

落后的灌溉方式及其灌溉設施,以及排水設施等的缺乏,導致了都蘭地區農田鹽漬化程度的不斷加劇。如今,在當地現有的農田中,已經鹽漬化的農田占農田總面積的47%,而中度以及重度鹽漬化農田的面積已經占到了農田總面積的28%,不少荒廢的耕地均是由于鹽漬化程度太重而導致的。

都蘭地區節水型農業體系的構建及其實現途徑分析

1.構建一套科學的農田節水灌溉方式

上文已經提過,目前都蘭地區多數農田的灌溉方式仍為串灌或者大水漫灌方式,因而導致灌水所需時間相當長,容易出現過灌無排的情況,因此,對于當地的水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近年來,滴灌、微灌、噴灌以及滲灌等節水灌溉技術由于其顯著的節水效果而受到了多方的關注,因而也在都蘭地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廣和應用,以下分別對各種灌溉方式的經濟指標情況進行了比較,見表1。對于都蘭地區而言,由于受到灌溉水源方面的限制,因而很難進行規模化的發展,此外,由于當地河水的泥沙量相對較大,且由于多大風情況,因而總體而言,都蘭地區適宜采用的灌溉方式主要為渠道防滲+畦灌方式,此外,都蘭縣應當大力進行小畦以及細流溝灌等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通過對溝畦的規格以及農田尺寸進行明確,從而實現了對入畦流量的科學確定,進而徹底改變傳統的串灌以及大水漫灌方式,為節水型農業體系的構建奠定基礎。

2.加強節水灌溉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

進一步加強都蘭地區的農田節水灌溉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對老化及損壞的灌溉設施進行重新建設,與此同時,不斷引入如今先進的灌溉設施及其技術手段,并在當地的灌溉體系中進行應用和推廣。此外,還要對傳統的干渠、支渠以及斗渠等進行改建,以都蘭地區當地的耕地情況為依據,進行配套灌溉設施的建設,以實現灌溉過程節水的高效性。

3.構建同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農業產業結構體系

應當以都蘭地區的水資源情況為依據,形成一個具有都蘭特色的農業產業結構格局。同時,還要進一步推動都蘭地區農業的產業化經營,逐步形成當地特色農作物種植群體,并以此為基礎帶動當地各類農作物的不斷發展。這樣不僅有效帶動了都蘭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還實現了水資源的有效節約。

4.構建農業節水型種植體系

都蘭地區串灌以及大水漫灌等方式的農業用水量較農作物的實際需水量而言要高出一倍以上,這不僅表明了當地農業灌溉用水的極大浪費,更說明了都蘭地區農業節水灌溉存在巨大的空間。因此,必須對都蘭地區的農業種植體系進行不斷調整,并逐步進行農業節水型種植體系的構建。一方面,應當對糧、棉、油等耗水程度較高的農作物種植面積進行適當地壓縮,同時,還應進一步推廣耗水程度較低,且經濟效益較高的農作物,尤其注意加強抗旱節水農作物的種植力度。另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和利用,從而實現對當地水資源利用程度的不斷提高。

5.構建科學的水資源綜合管理體系

對于都蘭地區而言,為了實現當地節水型農業體系的構建,必須搞好水資源的管理工作,摒棄行政區域管理方式為主,而流域管理為輔的傳統落后的水資源管理體系,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水資源綜合管理體系。水資源由于其獨特的流動性及其外部性等特征,因而要想實現對其流域長期福利的最大化,必須將都蘭地區全流域的可持續性發展為依據來進行水資源的配置,即在都蘭地區的水資源實行全流域的統一化管理。目前,對于都蘭地區而言,應在水資源流域管理不斷加強的基礎上,同時進行區域化管理的兼顧,以形成一個同都蘭地區情況相適應的科學合理的水資源綜合管理體系。

6.構建合理的農業標準化節水體系

農業節水計量設施的不完善以及農業節水面積統計標準的不一致等等相關問題均阻礙了節水型農業體系的發展。因此,必須對農業標準化節水體系的構建工作進行不斷地加強,以推動其逐步步入一個科學規范化發展的道路。進行都蘭地區農業標準化節水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必須首先以都蘭縣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因地制宜地進行多種適用型節水模式及其技術的采用,并對其經濟條件進行分析,對于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進行此種模式的采用。其次,還要對都蘭地區的農業節水計量基礎設施進行不斷完善,由于許多農業灌區必要節水計量設施的缺乏,因而僅依靠其當時的節水設計規劃進行節水效益的估算,因而同實際節水情況相距甚遠。在所有工業灌溉區進行在配套計量設施的建設,即可對其節水效益進行科學地評估。此外,還需要對都蘭地區的農業節水面積統計方式進行進一步的規范,例如,對農田節水面積、管灌以及渠道防滲的長度等基本數據進行一個科學有效地統計,以便為都蘭地區節水型農業體系的構建進行指導。

7.構建有效的農業節水技術綜合服務體系

對于農業的節水問題而言,其不僅是一個技術和工程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和經濟問題。因此,相當有必要進行農業節水技術綜合服務體系的構建。對于都蘭地區農業節水技術綜合服務體系的構建而言,首先,應當注意對基層的技術及其管理等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力度的進一步加強,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來確保基層技術和管理相關人員節水技術水平及其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以建立一個高程度專業素質及其節水技術水平的農業節水技術隊伍。其次,還要注意不斷加強都蘭縣當地農民有關節水技術方面的培訓力度,并注意及時有效地對其進行各種現代化先進的節水技術的傳授。再次,還應確保都蘭農業灌區節水單位以及基層水利服務公司、協會以及組織等作用的充分發揮,通過對其進行規劃和設計,對設備進行調試,對施工過程進行組織,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以及對整個體系的運行過程進行管理等綜合服務,實現都蘭地區當地農業節水技術的不斷提高。此外,還要注意將節水型農業同當地農村的家庭承包經營方式進行充分考慮,并注重都蘭地區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通過采取多種農業節水綜合措施,結合對當地農民以及農村基層組織的利益情況等問題進行考量,從而實現都蘭地區農業節水技術綜合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農業灌溉的方式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農業灌溉;機井灌溉;現狀;建議;淮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 S7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1-0234-01

隨著淮北地區農業生產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不斷轉化發展,用水規模在不斷加大,加之淮北地區絕大部分區域地表水資源較為缺乏,為確保淮北地區農村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實施農業灌溉尤為重要。

1 淮北地區農業灌溉概述

1.1 淮北地區氣候條件與灌溉的關系

宿州市埇橋區屬南北交匯處,多年平均年降雨量850 mm。但降雨的時空和年際分布極不均勻,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20 d無雨頻率為50%以上。雨量的季節分布并不完全符合農作物生長需水要求,需要進行補充性灌溉。在秋季作物生長期和秋種季節,20 d無雨頻率可達92%,因而干旱是制約淮北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淮北地區的農作物要獲得豐收,在農作物生育期就需要進行灌溉。

1.2 土壤特性對農業灌溉的影響

砂姜黑土是淮北平原的主要土壤類型之一,分布面積較廣,占淮北平原總面積的1/2以上。此類土壤脹縮性大,滲透能力差,蓄水保墑能力弱,土壤毛管性能小,易旱易澇。干旱時土壤干縮形成壟縫,土壤水分蒸發加速,加劇旱情的發展;遇水時土壤又迅速膨脹,封閉土壤中的孔隙,延緩水分滯留時間長,形成澇漬災害,故砂姜黑土區必須做到旱澇兼治。

1.3 淮北地區地下水資源對農業灌溉的適宜性

淮北地區地表水資源主要集中于沿淮及主干河道范圍內。絕大部分區域地表水資源較為缺乏,而淮北地區地下水資源豐富,含水層組分布較穩定,地下水資源豐富,按其埋藏深度和補、徑、排水力循環和開采條件,自上而下可劃分為3個含水層組:淺層(0~50 m)、中深層(50~150 m)、深層(深度大于150 m)。中深層地下水含水層厚度分布不均勻。而淺層屬潛水至弱承壓水,淺層地下水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指標,能滿足農業灌溉要求,是農田灌溉開采和廣大農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層位。上部20~25 m,含水層厚度8.0~17.0 m,分布較為廣泛;下部25~50 m,含水層厚度2.0~8.0 m,分布不均。根據淮北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分布和水質標準,水資源和水質都能滿足淮北地區農業灌溉的要求,水資源和水質都很適宜淮北地區農業灌溉。

2 淮北平原農業灌溉現狀

地下水是淮北地區農業灌溉的重要水源,在淮北地區井灌面積占農業灌溉面積5成以上,根據淮北平原氣候條件、水資源分布情況及土壤特性,機井灌溉無疑是淮北地區較為適宜的灌溉方式。

2.1 優點

一是井灌適應性強,管理方便。井灌不僅能滿足灌區農作物的灌溉,而且能適應當前農業生產責任制的要求。灌水時戶與戶之間的干擾小、矛盾少,每口井能灌溉數戶農戶的地,同時便于管理。二是井灌不僅省地還節水。井灌和渠道輸水相比,不占用額外的土地,一般都可減少占地2%~4%。此灌溉方式加上具有淮北特色的地面移動軟管灌溉形式,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接近1.0。由于實行小定額灌溉,因此可有效減少深層滲漏損失,尤其是土壤滲漏嚴重的地區,如淮北砂姜黑土地區、潮土區,節水效果顯著,一般情況下,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可達0.92以上。三是一次性投資少。此灌溉方式僅需井、動力、泵及移動軟管等設備,一次性投資少,井灌區投資僅為1 800~3 300元/hm2。此種灌溉方式得到農戶的青睞,近幾年發展迅猛。

2.2 缺點

一是能耗大。淮北地區井灌區灌溉動力多為農用拖拉機或拖拉機,這些機械不僅用于灌溉,而且也用于運輸、耕地等方面,常出現實際動力遠大于需要配套動力的情況,即人們常說的“大馬拉小車”,從而造成能耗浪費。二是水溫偏低。水溫低對農作物的生長影響是很大的,井灌時的水溫往往偏低,因此井灌時應當盡量延長輸水路線。尤其是冬季灌溉大棚蔬菜或夏季灌溉玉米,應錯過中等高溫時段。作物對水溫的要求:旱作溫度為15~20 ℃,最低允許溫度為2 ℃,最高不超過35 ℃[1-2]。

3 建議

3.1 合理規劃布局機井

井的布局合理,就能以最小的投資獲得最大的效益,否則可能開發不出地下水或因打井過密、過多降低單井出水量;甚至會造成區域性水位下降。故淮北地區布井前一定要對代表性的舊井進行測量了解,以便找出較好的井位、井間距,盡量減少群井干擾的影響。根據調查了解的情況查閱《機井技術規范》(SL256-2000)和已實施的機井項目經驗,再設計井位、井間距、井徑、井臺、井深。根據埇橋區農田用水經驗,作用灌溉主要利用淺層地下水,井深度25 m左右為宜,機井內徑為500 mm,井距采用250~300 m,布置為三角形布置或正方形,單井控制面積4.0~5.3 hm2。

3.2 適時灌溉促豐收

農作物灌溉主要解決2個方面的問題,即何時灌和灌多少[3-4]。合理灌溉技術的關鍵是以適量的水進行適時灌溉,既能滿足作物對水分的需要,又不致造成土壤含水量過大。根據作物各生育期對水分的需要、作物生長的環境因素的變化確定灌溉的時間和作物的灌水量,通過氣象因素確定作物的蒸騰蒸發量來進行灌溉決策和灌溉周期。淮北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也有薯類和油料作物,薯類和油料作物相對耐旱。主要作物冬小麥在干旱年全生育期灌水次序為越冬、返青、拔節、抽穗、灌漿共灌水5次;主要作物夏玉米在干旱年全生育期灌水次序為播前、拔節、抽穗、灌漿共灌水4次。冬小麥和夏玉米生育期計劃濕潤層為0.3~0.8 m,雨量的季節不能完全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水要求,這就需要人們進行補充性灌溉。根據農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所需的作物灌溉量,確定適宜的灌溉上限、灌溉次數和灌溉定額,來實現農業灌溉效益最大化。

4 結語

農業發展經歷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新階段,優質、高產、高效已成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在此過程中,農業灌溉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業灌溉也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基本保障。隨著經濟不斷地發展,加大了農田水利設施的投入,農田機井通電工程、機電配套、科學信息化管理、節時節水型灌溉技術會逐步改進。根據氣候條件、水資源分布情況及土壤特性等決定的淮北地區井灌方式必將持續發展,農業灌溉效益必將持久穩定發揮。

5 參考文獻

[1] 于江海,周和平.農業灌溉水溫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08(8):123-125.

[2] 王宏.農業灌溉用水定額分析[J]. 現代農業科技,2011(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留县| 马边| 泸水县| 玛纳斯县| 仲巴县| 武宣县| 舒兰市| 周口市| 和田县| 西华县| 得荣县| 新绛县| 临江市| 扶余县| 正蓝旗| 山阴县| 凤凰县| 华蓥市| 安康市| 清涧县| 攀枝花市| 白玉县| 英德市| 平阴县| 大方县| 临朐县| 汤阴县| 宜君县| 印江| 毕节市| 临湘市| 深圳市| 吉林省| 澜沧| 宁远县| 云梦县| 庆安县| 怀来县| 内丘县| 平山县|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