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河道養護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現階段,國家通過統一與分級相統一的管理方式,實現對河道的綜合治理。在我國《水法》、《河道管理條例》的指導下,基層河道管理工作取得突出成就,但依然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1 重建設、輕管理
我國基層河道管理單位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單位與建設項目法人之間責任模糊,雙方未對河道管理達成一致,管理、建設、維護等職能未得到統一安排,河道建設與河道管理之間的功能劃分不清晰。例如,我國長江流域河道治理資金主要來自中央,但建設決策主要由省級單位負責。整個過程中,中央只是單方面下撥資金,簡單規劃河道建設管理情況;而地方政府在建設過程中,受市場價格、人工費用、物資管理等費用影響,在建工程會出現資金不足的情況,地方政府不愿向河道建設中投入更多資金,導致河道整體施工建設質量下降,為后期管理帶來困難。
1.2 定性不明
基層河道管理單位的工作重點是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然而部分地方出現搭便車的情況,公共服務的實際服務過程難以達到既定效果。對于河道管理工作而言,其工作主要分為管理、建設等方面,管理過程為有效分析管理與建設的統一性,就會出現定性不明的情況。
例如,河道養護是管理的重點內容,是一種需要消耗人力、物力的建設性活動,相關部門是該項活動的組織者,但市場影響該項活動運行效率[1]。這種差異反映到河道管理中,會使得管理部門成為主要資金投入者,根本無法有效控制整個施工過程,導致其建設管理不能正確發揮自身職能。
2 提高基層河道管理能力的幾點措施
對河道管理部門而言,河道管理工作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豐富其管理職能,才能實現管理能力的突破與提高。
2.1 改革管理方式,實現管養分離式管理
對河道管理部門而言,可通過聯合運行市場、政府兩種要素實現管理資源有效配置,在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對各項管理行為進行管養分離式管理。
2.1.1 建立高效管理體系
通過劃分不同管理職能,對各項管理崗位具體工作內容進行定義,保證各項工作能落實到個人責任到人要站在本單位河道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管理與養護的崗位職責,落實專業養護隊伍(對內承包或對外發包項目),落實養護資金渠道,合理控制各項河道管理資金,保證各項資金用途清晰、準確。
2.1.2 以市場運行為媒介,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河道維護保養體系
總體而言,新型河道維護保養體系必須要對河道維修成本進行分析,合理預判整個河道管理養護施工過程所需要的總成本支出;發揮社會在河道養護中的作用,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下,將河道施工(維修)工作按照程序通過公開招標、邀標競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選擇承包給有專業強、信譽高收費合理的專業維修資公司或個人,在提高施工(維修)效率的同時,減少成本投入。
2.1.3 合理安排分流人員
應依據以人為本的思想,妥善安排分流人員,并適當照顧弱勢群體,鼓勵分流人員自主創業;落實末位淘汰制度,通過競爭保證自身隊伍的活力。
2.2 合理定性管理職能
根據基層河道管理的實際要求,在合理定性管理職能的同時,必須要做到分離式管理與服務功能分化管理,由分解目標入手,判斷管理崗位與人員任職的實際要求;根據《水利工程維護管理方案》,對基層河道管理進行系統化指導[2]。對每個科室的崗位職能進行職權限定,根據管理崗位性質,制定不同的績效管理目標。
2.3 強化配套改革
基層河道管理改革受多方面因素制約,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大環境下,河道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有了新的方向,然而在整個改革過程中,資金、技術、人員成為制約管理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改革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節資、節源,通過落實行之有效的方案,提高各種資源使用效率,降低外部因素對改革影響。
3 結束語
【關鍵詞】反季節種植技術;東埠頭溝;治理工程
中圖分類號:S157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目前,反季節種植技術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而實用的種植技術,在綜合治理工程中,也廣泛的運用到了反季節種植技術,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效果。
二、工程概況
東埠頭溝位于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區溫泉組團內,發源于天寶山,是該地區的主要防洪排水河道之一,現狀河道長約6.06km,流域面積20km2,其中京密引水渠以南河道長約2.2km,北清路以北長約1.26km,此兩端河道已按照規劃實施,剩余部分長約2.5km,即京密引水渠至北清路段為本工程治理范圍。
三、工程建設任務和規模
1、工程建設內容
工程主要內容包括河道疏挖整治、渠系建筑物、綠化帶的建設,具體如下:
(一)河道治理長度2550米
(二)河道建筑物:滾水壩2座;雨水口3個
(三)河道附屬工程:水源補水管線長1743m;
(四)沿河90m寬景觀綠化建設。
2、工程設計原則
河道治理不突破規劃綠化用地范圍,本著宜寬則寬,宜彎則彎的原則,充分利用現狀地形,減少使用硬質園建鋪裝,大量種植低成本、易養護的鄉土作物,在滿足防洪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將河道治理與整個區域設計融為一體,滿足人們親水、近水需求。
3、工程工期要求
東埠頭溝綜合治理工程(京密引水渠至北清路段)于2014年5月全面開工,計劃于2014年6月30日前完成河道疏挖工程,2014年7月30日前完成河道建筑物及附屬工程,2014年10月1日前完成重要景觀區域的綠化工程。
四、設計方案
1、功能定位
東埠頭溝是溫泉地區的主要排洪河道,貫穿翠湖高新科技商務核心區,地理位置尤為重要,為此該河道規劃定位為兼具防洪功能的生態型景觀河道。
2、總體結構
依據專項規劃以及區域規劃,工程設計方案遵循河道治理原則和新的治河設計理念,結合河道周邊土地利用性質,總體設計提出了:
“一軸、兩岸、多點”:一軸:生態河道;兩岸:結合周邊現有林地,加大綠量,構建休閑濱河景觀帶;多點:沿岸結合新區路網、用地功能布設景觀節點。
3、河道設計
斷面選定:斷面設計是河道治理的核心要素,通過不同的斷面型式,營造不同的景觀效果。
(一)南段河道設計
周邊用地形式為教育科研用地,河道形式為自然、寬淺,構建最自然、最美的生態河道,打造放松、愜意的科研環境。
(二)中段河道設計
周邊用地性質為多功能用地和公共綠地,河道形式明快、大氣,作為南北交匯的過渡帶,加強水文化的體驗,打造親水、戲水樂園。
(三)北段河道設計
周邊用地性質為商業用地,河道形式簡潔緊湊,較多設置休息、停留的設施,緩解都市生活緊張情緒,提供多元化的休憩空間,聚集人氣、激活活力。
4、綠道慢行系統
按城市綠道慢行系統標準設計河道巡河路,日常作為自行車騎行路線、健身步道使用,兼具防汛搶險。部分路段結合城市干道形成相對完整的防汛通道。巡河路道路基礎設計寬度5m,中部鋪裝3m,保障防汛搶險時能夠通行較大的車輛。
北清路入口及綠道效果圖
五、東埠頭溝綜合治理工程反季節移植技術應用
1、東埠頭溝綜合治理工程苗木情況說明
東埠頭溝綜合治理工程選擇適宜本區域生長的骨干樹種(旱柳、垂柳及加楊)為骨干樹種,運用不同色彩、造型的喬木、灌木、地被的層次種植和搭配,塑造自然宜人的濱水生態空間。
表1 東埠頭溝綜合治理工程主要苗木清單
序號 植物名稱 規格參數(cm) 數量(株) 備注
胸徑 高度 冠幅
1 油松A 350-400 250-300 1326 全冠,造型優美
2 油松B 300-350 200-250 248 全冠,造型優美
3 河南檜A 400-450 150-180 226 全冠,造型優美
4 河南檜B 350-400 120-150 107 全冠,造型優美
5 白皮松A 350-400 220-280 122 全冠,造型優美
6 白皮松B 300-350 200-250 10 全冠,造型優美
7 側柏A 300-350 180-220 210 全冠,造型優美
8 側柏B 250-300 150-200 4 全冠,造型優美
9 垂柳 13-15 500-550 300-350 427
10 旱柳 10-12 400-450 250-300 893
11 銀杏 10-12 400-450 250-300 111
12 白玉蘭 10-12 400-450 250-300 69
13 北京欒 10-12 400-450 250-300 72
14 元寶楓 10-12 400-450 250-300 98
15 白蠟 10-12 400-450 250-300 74
16 國槐 8-10 350-400 200-250 128
17 刺槐 8-10 350-400 200-250 80
18 加楊 8-10 250-400 200-250 842
19 紫葉李 6-8 200-250 150-180 149
20 紅花碧桃 地徑6-8 180-200 120-150 73
23 金銀木 180-200 120-150 190
24 黃櫨 180-200 120-150 121
26 猬實 地徑6-8 150-180 100-120 22
27 太平花 13-27 150-180 100-120 22
28 天目瓊花 150-180 100-120 44
29 榆葉梅 地徑4-5 150-180 100-120 375
2、反季節移植技術方案制定:
常綠樹移植:根據北京地區的降雨規律,常綠樹的移植時間安排在7月10日至7月30日之間,選擇連陰雨時期栽植。
喬木、灌木移植:因東埠頭溝綜合治理工程園林景觀質量要求較高,為避免對苗木進行重度修剪,考慮經濟與效果的平衡,選擇8月初至9月上旬進行囤苗,囤苗時間大于35天,9月中旬完成全部喬灌木、移植。
屯苗就是在苗木栽植前對苗木采取的一種臨時性措施,其目的就是在非正常種植季節對所要栽種的苗木采取減緩苗木因斷根后蒸騰量加大而失去生命力的一種技術措施,從而有利于苗木緩苗,最終成活。此方法能較大幅度提高苗木成活率,保證移栽苗木冠幅優美;但會增加移植費用。
囤苗技術要點如下:
(一)對已經號苗選好的苗木,先進行初步的修剪整形工作,以疏為主,剪去殘、弱枝、折枝、病蟲枝、重疊交叉枝;剪的量約占該樹冠總量的1/3―1/4即可,盡量少短剪、不宜剪的過重。
(二)按起土球的常規操作規范起土球,原則上土球應比正常種植季節期間的土球稍大點(約大5%―15%)
(三)起土球時,對土球上分布的根系噴生根粉。
(四)土球按規范包好后,在原坑內(也可集中在一假植溝內)進行假植,其埋土厚度,以埋到土球3/4處即可;當樹木較高時應設支撐。
(五)按常規養護措施進行養護,重點抓好澆水、整理樹冠、防病蟲等項工作,可對重點苗木進行遮蔭。
(六)需栽時,提前半天~一天將假植土清出,土球底部土不用清,然后用吊車運到工地進行栽種,栽種的技術措施同施工規范。
(七)栽后的養護措施同常規養護措施。可對重點苗木進行遮陰,并安排專人對葉面噴水。
六、結束語
反季節種植有多種可行技術方法,在運用反季節種植技術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反季節種植的方法及其適用性,以達到預期的種植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峰.反季節種植在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09,(3):25.
關鍵詞 河長制;水生態環境;管理成效;問題;建議;天津市;南部四區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1-0223-02
天津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流經天津市的一級行洪河道19條1 100 km,骨干排水河道109條1 890 km。近年來,由于經濟建設飛速發展,污水直排、雨污混流、污水處理不達標排放,嚴重影響了河道水質安全。同時,受生活習慣、歷史因素等影響,河道沿岸居民隨意傾倒垃圾、堆放雜物,造成河道堤岸環境臟亂差,嚴重影響河道水生態環境健康和安全。
1 河長制實施情況
為改善河道水生態環境,天津市積極探索并借鑒國內部分省市先進管理模式,2013年正式推行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地方行政領導負責制,即“河長制”。2015年,河長制管理實施全覆蓋,大清河處負責南部四區(包括津南、西青、靜海和濱海新區)一級河道6條260 km,區管河道40條645 km,總長905 km的考核任務。
1.1 建立組織機構
各區分別成立了以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領導小組,負責河長制工作的實施與管理,建立了由“河長”負總責的責任制。
1.2 建立管養隊伍,落實管護資金
西青、靜海、津南等區均成立了街鎮或環衛部門負責的河道日常養護隊伍,負責河道的基本日常維護工作,保障河道環境衛生。管護資金方面,市級財政撥付專項資金補助各區堤岸水面保潔與水質保護工作,補助比例與考核成績相掛鉤。
1.3 建立監督考核獎懲機制
按照市級考核辦法和細則,各區制定了本區考核方案、實施細則和巡查制度等,明確了各部門管理職責、任務分工、管理措施等,落實到區、鄉鎮、村等和具體責任人。西青、靜海等區建立了業務考核和績效考核的考核體系,根據市、區級考核情況及打分成績決定“以獎代補”資金補助,對考核不合格的河長進行問責,連續2次不合格的進行通報批評,考核結果優秀的“河長”年終進行獎勵[1-4]。
2 初步成效
2.1 河道水質狀況得到改善
2015年,南部四區納管河道環境衛生達到優秀的河道長度由362.9 km增加到621.7 km,同比上升71.3%;感官水質黑臭的河道長度由265.6 km減少到85.3 km,同比下降67.9%。
2.2 重點河段部位環境有效改善
西青區結合清水河道行動建設,加大了全區污水管網建設,解決了李七莊街、精武鎮和王穩莊鎮的污水排放問題。2015年實施水環境治理,清理垃圾434.2 m3,打撈漂浮物260.2 m3,河道水質環境整體有較明顯的提升。
靜海區針對環境較差的子牙鎮、王口鎮、大黃莊等沿河村鎮,積極協調鄉鎮實施專項治理工程。籌措資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共清理垃圾3.45萬m3,水面漂浮物2 000 m3,柴草垛500余個,使多年積存的環境問題得到了徹底根治,沿河老百姓拍手稱快。
2.3 長效管理得到落實
各區均建立了長效管理制度,如西青區9個街鎮成立了水利站或街道環衛部門負責的10~15人的河道養護隊伍,靜海區組織各鄉鎮組建了156人的保潔隊伍,負責河道日常保潔和管護。
2.4 合力共管的效益已初步顯現
各區以水務部門為主體,以環保、市政部門為支撐,開展區域內截污治污工程和污水廠網建設,河道水體水質得到有效改善,在加強河道的整治與管理上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3 存在的問題
目前,河長制推行時間不到3年,仍處于摸索時期,在管理中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是水生態環境管理運行機制尚不完善,相關成員未全部參與工作,職能作用也未充分發揮。二是河道保潔工作不到位,保潔工作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亟待提升。三是河道水生態環境治理和管理資金不足,經費缺口較大。四是部分河道仍然有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截污工作不到位。部分河道水質問題仍然突出,涉及到跨省市界、區界河道因上下游協調不暢,污水下泄污染問題突出。五是沿河道路、企業、居民集中區等成為河道環境維護的重點,針對河道治理的頑固問題,短期內難以有效解決。同時部分街鎮缺乏垃圾處理規劃,垃圾的收集、運輸與處置脫節嚴重[5-7]。
4 建議
河長制是河道管理新階段的重要措施,對于改善河道生態環境意義顯著,并兼具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河長制能夠充分調動各級政府部門加大河道水生態環境管護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推動河道整治和水環境改善。針對目前河道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特提出如下建議,以推動“河長制”河道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作用。一是地方官員擔任總負責人能夠起到綜合協調的作用,整合河道水生態環境管理各部門的力量,避免各部門在工作中相互推諉、掣肘,直接提高水環境管理與保護的效率。二是應將治理與管理相結合。以管理促進治理,以治理深化管理,形成河道管理的良性循環。三是建議因地制宜采取管理策略。應結合河道的具體特點,制定可行性高且特色鮮明的河道管理方案,同時充分考慮地區發展與人文環境需求,彰顯河道特色亮點。四是建議加強專業化培訓,樹立規范化、標準化管理理念。培養一支專業化河道養護隊伍,提高水生態環境管理水平。
5 參考文獻
[1] 張嘉濤.江蘇“河長制”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水利,2012(12):24-26.
[2] 謝帆,于斌,魯剛.天津市河道水生態環境“河長制”管理新模式淺析[J].海河水利,2014(4):38-39.
[3] 王書明,蔡萌萌.基于新制度經濟學視角的“河長制”評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9):8-13.
[4] 任敏.“河長制”:一個中國政府流域治理跨部門協同的樣本研究[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5(3):25-31.
[5] 李耀祖,安艷玲,陳夢瑜.“河長制”實施地區農村居民環保意識現狀調查及評價:以貴州普定縣為例[J].貴州化工,2012(6):36-39.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人口的密度越來越大,相伴而來的是生態環境的惡化,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突出表現在水環境的惡化。作為水的輸送體,河道能否保持良好的生態發展狀況,客觀上將直接影響水環境的保護。本文將簡單介紹城市生態景觀型河道建設的必要性及其相關問題。
關鍵詞:生態型;景觀型;河道;城市
生態型河道是相對貼近自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水利工程。生態型河道以安全、可靠、經濟為基礎和前提,以滿足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多功能開發為目標,逐步形成陸域草木豐茂、生物多樣、自然水體鮮活流動、水質改善、具有多樣水生物物種互相依存形成系統并能達到自我凈化、自我修復能力的水利工程,其本身就是一個景觀。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城市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生態景觀型河道建設,是現代社會人類渴望回歸自然、渴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迫切要求,是當前水景觀建設的最簡單直接、自然生動的客觀反映。隨著當今社會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人類創造的財富和人類自身都越來越緊密地向城市集中,城市對水資源的依賴越來越嚴重。水景觀建設是與城市的現代化相聯系且密不可分的,是城市水利建設中體現水環境的重要方面。現代城市概念不再以高樓林立、交通便捷、經濟發達、商業繁榮為唯一指標,應當體現生態、人文、活力。水是一座城市的歷史,是生命之源,是資源、是財富、是生機、是文化、是景觀,是城市文化底蘊和文明素質的象征。從一定意義上說,建設生態型河道,就是在建設體現人文關懷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
建設生態景觀型河道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重視規劃,確定目標,科學論證,合理選項,規范管理,組織開展生態型河道建設,發揮整體效益。為此,在編制規劃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處理好整體與局部、長遠與當前、安全與景觀、需要與可能的關系。
首先,在開展河道工程建設之前,應當研究城市的環境建設,并了解各條河流、工程區域每個河段的自然特征和保護對象,居住居民的對河道環境的需求,然后再規劃。其次要確保生態景觀型河道的功能。河道要符合安全要求,作為工程,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另外生態景觀型河道建設并不是要求我們刻意地追求某種形式,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開展河道整治,在確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形成河道形態的簡潔樸素、自然通暢、水質改善、水體調活的局面。
生態景觀型河道的要求可以分為兩種,即生態作用和景觀效果。
一、生態作用
現在因為城市各種經濟的發展,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城市的水體資源在深大程度上都遭到破壞,生態河道要負責維系周邊環境的生態平衡,以生態修復為目標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河岸線要盡量做到自然,富于變化;河道的橫斷面要寬窄不一;河道有沖有淤;坡度要有緩有急;在不同河段,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植物、動物的生存。具體來說就是:無害化。采用對環境的負作用及損害最低的方案,避免在使用對其他自然環境掠奪式破壞的材料。生態化-水體池岸、河道等的設計要有利于水環境的生物、植物、魚類的生存;節能化-從住區水環境的生命周期來考察、評估設計方案,優選低能耗的方案;綜合化-綜合審美要求與功能要求、經濟與實用、生態效用與日常維護、保養等多方面的要求。而且我們要定期進行河道清理與整治,保持河道的生態循環。
二、城市景觀
以景觀建設帶動濱河開發也是最近許多城市河道建設的重點之一。如在河道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加快集水資源綜合調度、景觀和觀景、內河游艇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景觀水系建設,從而帶動中小河道整治和加快沿岸綠化景觀建設,實現“水清、岸綠、景美、游暢”的目標。可以選擇在水面開闊、水質良好、人文歷史景觀豐富的河段啟動景建設和旅游開發,并在市區形成中心水環。在居住區附近的觀賞型風景河道要滿足市民的居住要求,使人們擁有一個可以散步、運動的自然場地,同時為了滿足周圍居民戲水、觀賞的需要,將定期往河道內補充中水。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生態景觀型河道的建設應該是漸進式的。無論生物多樣性的構建,還是自我凈化、自我修復能力的保證,在河道整治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如果不注重生態而快速地實施環境水利工程,往往會導致自然環境的不和諧。而且一定要定期清理維護,動員市民愛護環境,保護綠化河道。
生態景觀型河道的管理
建設生態景觀型河道還要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河道的管理。生態景觀型河道的管理是以前未遇到過的新課題,需要認真研究和處理好以下問題:一是管理體制和機制問題。按照統一管理與分級負責的原則,落實分級負責的責任制;在管理過程中,探索管養分離的新機制,制定市場準入的規劃和管養定額標準,逐步實行養護的社會化、市場化。二是落實管理的經費。任何管理都需要人和物的投入,管理也必須要有成本。管理的投入要根據工程的性質和管理責任權限,由公共財政投入和社會性投入配套組成。三是提高管理的技術含量和科學調度水平。四是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
除此外可在河道兩岸設置管理路,滿足管理、養護河道的要求,局部地段與現有道路有機結合起來,在河道管理路上設置路燈,以滿足道路亮化的要求。要求清淤棄渣存放在指定地點。由有危廢處置資質的單位統一外運處理;在最大程度利用固體廢棄物的基礎上,將產生少量的廢混凝土、樁頭、廢磚頭等建筑垃圾排放。
生態景觀型河道是人們理想居住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個多學科、多專業共同努力協調的結果。要避免過于理想化的冒進態度,而應該因時因地因類制宜,根據居住區的自然、經濟、人文等各方面條件來選擇規劃,充分照顧業主、住戶的接受程度,不但要創造生態景觀型河道,而且要保證其可持續的運行與使用。總之,創造生態景觀型河道任重而道遠,但是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放棄以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生態景觀型河道為目標。
參考文獻:
[1] 牛松杰,生態景觀河道建設新思路[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8(8):25,29.
[2] 胡方,楊利,趙靜.論生態型河道的建設與發展[J].山東水利,2008(6):49-51.
[3] J.O.西蒙茲著,程里堯譯,大地景觀-環境規劃指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
1.1技術方案
在中小河流整治工程生態修復等設計和應用中,根據河流形態、斷面、流速和風浪沖刷等特點,在進行廣泛調查研究和認真細致的分析、計算、論證基礎上,并借助廠家引進的德國先進技術生產線(Masa-Handuk),設計出符合河道生態護坡要求的生態環保機壓護坡磚產品,特別是對這些建材產品的強度、抗河流沖刷、整體穩定性、適應變形、草本植物及水生物生存條件、空隙率(滲透性能)等以及相應的規格尺寸、厚度、形狀、型式、聯鎖式自鎖裝置結合力和允許誤差等技術指標提出了要求。
1.2設計內容
⑴在河道護坡設計中,生態環保磚的規格尺寸、厚度,應通過安全、經濟分析、計算,滿足有關規范要求。
2生態環保磚與國內傳統產品的比較
生態環保護坡磚與國內以往傳統上較普遍采用的干砌石(或漿砌石)、預制混凝土塊(如六角磚)或現澆混凝土板護坡進行比較(詳見表1)。通過比較,本項目選用生態環保磚比傳統產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和特點。主要有:⑴在產品的骨料使用方面,具有廢物利用、節約土地、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等優點。⑵在產品生產工藝方面,不需燒結,無三廢排放、無需鋼筋,水泥用量少(水泥用量僅為普通現澆混凝土板的25%),從而可以節約大量砂、石、水泥和鋼材等資源。⑶在產品的應用方面,具有強度高、整體穩定性好、抗沖刷能力強、耐久性,適應變形、人性化,有利排洪、安裝方便、施工效率高,以及具有生態、凈化水體和美化景觀的效果。
3生態環保磚的技術特征
3.1產品研制過程破解了廢陶瓷顆粒與膠凝材料難結合的關鍵問題
解決了由于廢陶瓷顆粒存在釉面,難于與水泥等膠凝材料良好結合,從而影響生產技術穩定性和產品質量及其強度等問題。
3.2產品消化大量固體廢陶瓷
陶瓷廢渣在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過程中,利用廢陶瓷顆粒作為骨料代替砂、石料,其替代率達到100%,達到廢物循環再利用效果。
3.3產品大大降低生產能耗和成本
產品僅須壓制成型、自然養護等工序,無需蒸壓養護、高溫燒結等工序,不但無三廢排放,而且能夠大大降低了生產能耗和成本。
4生態環保磚的應用實例
根據設計的要求,在中小河流整治項目中,選用強度C30、規格450×302×100mm(編號HL-HB-001)的生態環保護坡磚對河道岸坡進行護坡(詳見圖2)。目前,生態環保磚在潮州市中小河流整治項目—潮安縣西山溪(登塘段、古巷段)整治工程,鳳凰溪(下埔段、鳳凰段、歸湖段)整治工程以及梅州市蕉嶺縣新埔鎮柚樹河治理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應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