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光彩奪目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年中變化無窮的四個季節中最美不勝收的就是春季。
春天最大的特點就是冷去暖來,萬物復蘇。今年的春天有些與眾不同,溫暖像害羞的姑娘,遲遲不肯走出來,以致于冬寒留在初春沒有退去。雖然這樣,春天并沒有遜色,反而更加光彩奪目了。剛到“雨水”,本應下雨的節氣居然下起了雪。雪落在了樹上,哇,一棵“雪樹”出現了!雪落在了花上,遠看各種花,都成了清一的白色!雪落在秧苗上,給秧苗蓋了潔白的“棉皮”,還使秧苗白里透綠,花花的!
啊,春雪停了,太陽又露出了溫柔的笑臉。雪又慢慢化了,春景很快褪去了那潔白的衣服,現出本來的面貌。燦爛的陽光照在樹上,樹挺直了身子,準備抽出新芽;陽光照在花朵上,花兒們開得更歡了;陽光照在秧苗上,秧苗們鼓足了勁,準備茁壯成長。??!春天真的太美了!
今年的春天真是光彩奪目,美不勝收,給我的印象真深!
光彩奪目的春天
春天到了,春天到了!小花妹妹綻開了美麗的笑臉。小草弟弟戴上了碧綠的小帽,柳樹姑娘也在自己的長發上打著辮子。草地因為有五顏六色的小花地點綴而變得格外惹人喜愛。小鳥在樹梢上“嘰嘰喳喳”,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小朋友們也脫掉了厚厚的大衣,他們立刻從一只只笨拙的大狗熊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他們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放風箏,還有的在地上打滾……玩得不亦樂乎!
??!春天多美麗呀,我愛美麗的春天!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光彩奪目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美術是一門藝術,是刻畫大千世界的真善美,表現人們內心世界,抒發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種藝術。學習這種藝術,不能在嚴謹肅穆的環境中,這樣無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想法。學習美術應該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而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很好地營造出這樣一種五彩斑斕、光彩奪目的環境。
例如在學習《漂亮的童話城堡》這一課時,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能夠見到童話城堡式的建筑。而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將課前精選的童話城堡的圖片放映出來,讓學生們享受一頓視覺大餐。同時放上一兩曲歡快的童話或動畫歌曲,營造出一種童話般的夢幻環境。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們很快就會被深深吸引住,仿佛已經置身其中,來到了一個童話世界一樣。在這里,他們見到了童話故事中的美麗公主和白馬王子,見到了善良的小白兔和兇惡的大灰狼,見到了喜羊羊,見到了藍精靈……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思維也會異?;钴S,興致盎然,好奇心求知欲都被激發了出來,他們恨不得馬上親手畫一幅心目中的美麗城堡。教師便“乘勝追擊”,給學生們講解有關城堡的外形、構造、繪畫技法等知識,然后讓學生動手練習。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自然而然會得以提高。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后的老師。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一定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們的學習才會更有干勁、更有動力。多媒體技術具有將聲音、文字、圖片、視頻等結合放映的多功能,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教學知識瞬間變得五光十色、炫麗多姿,激發出學生對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
例如,在學習《好吃的水果》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各種各樣的水果圖片通過多媒體放映出來。不光采用靜止的圖片形式,還結合動態的圖片,如跳躍的櫻桃、飛舞的李子、會做表情的西瓜等一起放映。此時,再可以配上一首歡快俏皮的歌曲,如《菠蘿菠蘿蜜》等營造出一個開心的水果世界。通過多媒體技術,讓枯燥的文字變成會跳動、會說話的實物,讓學生們可以更加直接、更加形象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如通過這些圖片、短片的放映,學生們不僅見到了生活中常見的大大的西瓜、紅紅的蘋果、金黃的芒果,還見到了平常少見的火龍果、奇異果、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們認識到學習美術的樂趣,便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去。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開闊學生的眼界和視野
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學生們對外界的了解是比較少的。因此,他們對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和好奇。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有限的課本知識時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而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小學美術教學,就可以克服這一缺點,將海量的外界信息通過多媒體傳遞給學生,從而開闊學生們的眼界和視野。
例如在學習《花的世界》這一課時,教師問學生可以說出哪些花的名字,學生們便會紛紛舉手發言,說有:桃花、櫻花、梨花、杏花、玫瑰花、百合花、梔子花……教師又會接著問,“哪請問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十大名花是哪十種花嗎?”學生們都搖頭。這時,教師便可以運用多媒體,將十大名花的圖片及簡介放映出來,讓學生們最直觀地了解各種花的名稱、外形以及象征意義。如梅花被稱為“花中君子”,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杜鵑花被稱為“花中西施”,月季花被稱為“花中皇后”,山茶花被稱為“花中珍品”等等。如此一來,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各種花的外形特征、色彩、構造等繪畫技巧上的了解,還了解到更多花的品種、名稱、象征意義,以及有關名花的美譽來歷和故事,增加了許多知識量。
四、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靈感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將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將靜態的文字變得活靈活現;也可以將狹小的課堂空間變得無限廣袤,讓學生們穿越時空,馳騁中外,了解到世界各地、古往今來的各種人物、事物、景物。因此,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讓時間美景盡收學生眼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靈感。
例如在學習《春天的顏色》時,教師將一幅幅春景圖通過幻燈片放映出來,再將課前準備好的有關春景的視頻放給大家欣賞,配上美妙的贊美春天的歌曲如《小燕子》、《春天在哪里》等。學生們立即被課堂中的濃濃春意所感染,腦海中閃現出這樣的一幅畫面:紅的花、綠的葉、嫰的草、清的泉,歡快的小鳥、飛燕,快樂的孩子們在游玩,在嬉戲,好一幅美不勝收的春景圖。沉浸在這美妙的意境中,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靈感立即被激發出來,恨不得趕緊將腦海中的美麗場景畫下來。這樣,學生們的創作靈感和創作欲望被充分地激發了出來。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創設出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思維、開闊眼界、激發靈感等都大有裨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美術感知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藝術情操,鍛煉審美能力。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一如既往地探索更多的教學方法,將先進技術與傳統課本結合起來,精心設計出更多、更實用的教學課件,共同推進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一、理論基礎
費爾德曼的非普遍性發展理論擴展了以往發展心理學的認知發展觀,強調在研究兒童發展中的普遍性問題的同時,應特別重視研究兒童發展中的非普遍性問題。普遍性領域的發展是人人都可以達到的,而在非普遍性領域,就并非人人都能達到相同的發展,因為這需要個體特殊的條件和持續的外部支持(如教育)。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改變了傳統的智力觀念,指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問題、生產和創造成果所需的能力?!彼J為,“人的智力是彼此相互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組智力”,Il]共有七種或更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語言智能(un,istieIntelli羅nee)、邏輯一數理智能(腸gieal一mathematiealIntelli-羅nee)、空間智能(SpatialIntelli羅nee)、身體一動覺智能(Bodily一kinesthetieInrelli羅nee)、音樂智能(MusiealIntelli羅nee)、內省智能ontrapersonalIn-telligenee)、人際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音樂智能是一種獨特的智能。
非普遍性發展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為音樂教育提供了新的視角:第一,非普遍性發展理論“幫助教師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更多樣化地觀察、了解兒童的智能結構特征和強項,如對在音樂方面有特長的兒童提供個別化的教育方案打下基礎?!薄驹攵?,多元智能理論以一視同仁的方式看待“七智”,把長期以來相對不受重視的音樂教育提到應有的位置,而不僅僅是以往所認為的那種以語言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的智力。第三,多種智力是相對獨立的,但不是孤立的,“幾乎每一種文化角色或任何尖端產品的產生都需要各種智能和技能的結合?!币虼?,音樂教育需要綜合運用學生的各種智力,而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也離不開音樂智能的輔助。第四,加德納認為,創造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發展離不開創造力的發展。在音樂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同樣被擺在重要位置。因此,音樂教育中,不能只是知識、技能的訓練和灌輸的模式化教學,還應注重審美和創作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學會“藝術的生活”。
以非普遍性發展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的多彩光譜項目研究始于1984年,分別從多元智能的各個領域出發,給學前和小學低年級兒童開發了一套新的課程和評價方法,并根據兒童的興趣和特點調整課程和活動設計。在多年的實踐中,多彩光譜項目被廣泛應用,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發生了重大變化。
二、多彩光譜項目中的音樂活動
多彩光譜項目按多元智能理論把智能分為八個領域,根據八個領域的不同特點設計了不同的學習和評價活動。在音樂領域中,多彩光譜同樣提出了詳細的設計方案?,F從目標、內容、手段、評價等方面對多彩光譜中的音樂活動作簡要闡述。
(一)明確的目標
多彩光譜項目認為,學校音樂活動的目標在于培養三種能力—演奏、音樂感知、作曲,這三種能力是決定成功的“關鍵能力”。
1.音樂感知:包括培養“對音樂變化的敏銳性”、“對速度和節奏類型的敏銳性”、“分辨音高”、“辨認音樂及音樂家的風格”、“辨認不同的樂器和聲音”。
2.音樂演奏、演唱:‘能保持準確的音高”、“能保持準確的速度和節奏”、“演唱和演奏樂器時富有表現力”、“能再認和再現歌曲或其他音樂作品的音樂特性”。
3.音樂創作:“創造出有開端、、結尾的音樂作品”、“創造簡單的記譜體系”。l3]
(二)豐富的學習內容
根據以上目標,多彩光譜項目設計了相應的學習內容:音樂感知方面,有“音筒配對”、“‘畫’音樂”、“探究樂器的音樂”等;演奏音樂方面,有“梳子和紙雷”、“韻律詩”、“五音階合奏”等;作曲方面,有記譜、節奏型、為電影配樂等。還有一個特別的項目—“帶回家的活動”,有“我聽到火車開來的聲音”、“家庭音樂”等內容。I4J
(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途徑
為適應不同兒童的不同興趣、需要和發展水平,多彩光譜項目探索出多種音樂教學手段:
1.個別式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注重幼兒在音樂方面的個別差異,要求教師了解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其所需的教材、教法、評價,促進其音樂智能的提升。
2.“搭建橋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而多元智力之問雖是相互獨立的,但并不彼此孤立。因此,可以建立兒童智能強項與其他學科領域之問的聯系,以強項帶動弱項。這樣,我們首先要找出兒童的智能強項;然后,一方面進一步發展其智能強項,另一方面“搭建橋梁”,即“利用兒童在其強項領域的經驗,引導他進人其他廣泛的學習活動中”。l習例如,可以利用兒童對節奏的敏感性,使其在跟隨音樂的運動中鍛煉身體。而目_,這不是單方向的,如果一個兒童的強項在其他領域,就可以通過那個領域的成功體驗“搭建橋梁”,使其進人音樂領域的學習。
3.“帶回家的活動”。它強調兒童與家長共享有關兒童智能強項的信息和培養的方法,提出一起活動的建議。如“家庭音樂”這個活動,讓孩子對自己家里和別人家里的各類歌曲進行收集和比較,學習和感受各類音樂,可拓展孩子的知識和興趣。
另外,在活動方式上,多彩光譜項目既有自由游戲,又有結構性活動;既有兒童為主的小組活動、大組活動,又有教師指導的小組活動、大組活動等。
(四)客觀準確的評價活動
1.兩個評佑方面—創作性剛量、感知測量根據所要求的“關鍵能力”,多彩光譜項目進行相應的“關鍵能力鑒別”。創作性測量利用專門設計的活動深人考察,更全面地挖掘兒童音樂創作中所需的各種能力?;顒臃謨蓚€時段進行:第一時段,先獲得對兒童的總體印象,再對其表演逐樂句地評價,尋找其音樂智能的個別差異;第二時段,專門針對音樂智能強項的兒童進行,進一步發現其潛能。感知測量通過音樂感知活動進行,旨在評價兒童辨別音樂差異的能力,分為五個部分:“歌曲識別”、“錯誤識別”、“敲擊匹配”、“聽音匹配”、“自由敲擊”?!耙陨蠝y量都使用觀察表及錄音,以便評價更客觀準確。
2.多彩光譜文件夾
多彩光譜項目為每個兒童創制一個文件夾或檔案袋,里面可以裝有關于這個兒童的各方面信息。而對于音樂活動,我們可以收集關于這個兒童的錄音帶、錄像帶、音樂活動的照片、作品以及教師記錄等,幫助教師了解孩子的智能強項,有效地對孩子進行評價。
多彩光譜項目在兒童學習及評價方面,都體現出與以往學習、評價不同的特點。正是由于這種獨到之處,它給美國教育帶來了活力,為音樂教育提供了不少啟示。它在美國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功,也被廣泛應用于世界范圍幼兒園的教學與評價。
三、多彩光譜項目對我國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啟示
(一)必須更新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目標和學習內容
每一種教育成功與否取決于它所確定的目標是否適合兒童并最終得以實現?!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的實施,幼教改革的進行,推動了我國幼教事業的發展。然而,在實際中存在一些問題:反復批判“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卻導致部分教師忽視兒童知識技能的學習,走向另一極端;一直呼吁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卻往往進行單純的模仿和訓練—“所謂創造,只能停留在說的層面上”。原因很多,但我們必須達成共識,即教育目標應當更加明確具體,學習內容必須適應教育目標。明確具體的目標才能使教師在音樂教育中有的放矢,避免誤解;相應的豐富的學習內容才能使教育目標得以實現。多彩光譜項目明確制定了感知、演奏(唱)、創作方面的目標,并依此設計相應的培養感知、演奏(唱)、創作能力的教學內容,努力將目標落到實處。它不僅立足于當前,更立足于每一位孩子的長遠發展,進行切實有效的音樂教育。我們有必要為孩子今后學習、欣賞音樂創造必要條件,使音樂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因此,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目標和學習內容的更新尤為重要。
(二)應豐富音樂教育手段和途徑
在教學手段方面,多彩光譜項目也體現出自己的特色,具體表現在“搭建橋梁”、“帶回家的活動”以及錄音機、錄音帶的使用等方面。
“搭建橋梁”實際上就是建立兒童智能強項的學科與其他學科之問的關系,以至各學科之間可以互相促進,用強項帶動弱項。我國目前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夠找出智能強項,但在用強項帶動弱項方面做得不夠。這也是“學科化”帶來的不良后果—“學科之問壁壘森嚴,缺乏有機聯系,把兒童心智結構分割成許多支離破碎的部分,不能融合和遷移,不僅藝術、科學、社會幾大領域存在分裂,即使是藝術學科門類之間(美術、音樂、文學等),藝術學科結構之問(美學、藝術史、藝術批評、藝術創作)也存在難以彌合的鴻溝?!?71現在,新大綱強調“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2002年6月18日,世界學前教育組織(OMEP)中國委員會與南京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今日之兒童藝術教育”國際研討會也大力呼吁“學科生態”,要使“不同學科之問互生互補、相互融合、平衡和諧”。‘8J而如果要達到“相互滲透”,實現“學科生態”,我們可以“搭建橋梁”:一方面,看到“音樂教育對多元智能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過多學科的結合促進音樂智能的發展”。l9]在課程設計中,同樣可以把多種智力領域和不同學科教學相結合,設計發展學生多方面智力的綜合課程,以利于學生從智力強項出發,帶動弱項發展,使學生能夠較好地運用并發展自己的每一種智力。
“帶回家的活動”其實是一種家園聯系,但卻是多彩光譜項目的特色。家園聯系雖是我國幼兒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家長的力量卻少之又少。多彩光譜項目的這種作法,使家庭、學校共同擔負起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和音樂熏陶的責任。音樂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將音樂教育帶回家,會使學習更豐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唱從幼兒園帶回的歌,跳在幼兒園里學會的舞,有利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幼兒園多開展“帶回家的活動”,不僅對促進幼兒園教學、更對提高孩子的音樂修養大有裨益。
我國傳統的音樂教育方式通常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這種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音樂是感性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學習音樂的人自己去體會與感悟。而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想像力的發揮。選擇多種音樂風格的唱片放給孩子聽,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每種音樂的情境,大膽地想像,將促進孩子音樂能力的發展?!爱嫛币魳愤@個活動,就是極好的·從欣賞到想像、讓孩子去體驗的例子。
(三)應探索更佳的評價
我國傳統的音樂教育評估面單一,以兒童在某一方面達到什么程度來衡量音樂教育質量的高低,單純重視表現或音樂活動技能或音樂活動結果。它忽視兒童綜合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的評估,也不能體現對藝術的興趣和欣賞水平提高的要求,評估十分片面。多彩光譜項目倡導從多方面評價兒童的學習,也注重音樂創造、感知方面的評價。它的評價理念是“盡量擴展兒童智能概念的范圍,提供一個在廣闊領域內評價智能的實用技術,改變那種不考慮人所處的環境和文化,總是孤立地與人所從事的實際社會活動相分離地進行評價的方法”,〔’oJ為我國學前音樂教育評價提供了有力的參照。
一種評價手段如果合適,將大大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設置多彩光譜文件夾,注重對孩子的形成性評價,模糊了課程和評價的界限。評價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行,評價的結果也更加真實客觀。錄音帶和錄音機的使用也提高了評價的效度。例如,在唱歌活動中將兒童唱的歌錄下,不僅減輕了評價過程中的負擔,還可以為活動之后進行評價提供依據。
評價是為找到智能強項,為個別教育做準備,而非為評價而評價,更不是為了鑒別音樂天才或音樂低能兒。多彩光譜項目的評價做法理清了評價的觀念,為因材施教做準備,同樣值得借鑒。
(四)要擺正音樂教育在整個學前兒童教育中的位置
我國傳統教育比較多地重視所謂的語言智能和邏輯一數理智能,而對其他的各種智能(包括音樂智能)很少涉及。教育被簡單等同于智育,智育又被簡單等同于以語言和數理邏輯為核心的能力培養。這種做法壓抑了孩子多方面智力的發展,埋沒了許多孩子在音樂方面的天賦?!耙魳方逃c其他教育形式協同發展,才能真正達到智力開發的目的。”’]多彩光譜項目擺正了音樂教育在整個學前兒童教育中的位置,認為音樂智能和其他各種智能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應該一視同仁地對待,促進了各領域內容的協調。
天亮了一些,隱約聽見幾聲公雞的鳴叫,但仍未見到太陽的身影。月亮漸漸暗下來了,白云若隱若現。這時我還在熟睡之中。
媽媽已經穿好了衣服,準備出門,她要到農貿市場去。來到攤位前,只見爸爸正從車上搬下一百多斤中的豬肉。媽媽拿起沉重的大刀來拆分豬肉,媽媽雖然有很嫻熟的手法,可仍會割到自己的手。媽媽你怎么這么不小心啊,就算不想讓客人等太久,你也可以慢慢切啊。每當我看到當時的情景不禁這樣想。
中午,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家,這時我也從學?;貋砹恕N铱匆娏藡寢尩氖钟直毁N滿了創口貼。
“孩子,媽媽有些不舒服。”媽媽小聲地說“給我把這個貼上。”說著媽媽把風濕膏給了我。我摸了摸媽媽的背,頓時,感覺她的背很涼,像冰塊一樣。你怎么了?你生了什么???
貼好后,媽媽把緊鎖的眉頭放緩了些,裝出一副沒有生過病的樣子。我知道她是不想讓我們擔心。
太陽已經偏西,我從學?;貋砹?。五點多時,媽媽要給我們做晚飯了,但還沒有動手,她就嘔吐了。你明明病得那么重,為什么不去醫院?為什么不去治???我往杯里到滿了水,媽媽出來了,我把水遞給了她,她一下子就喝了一大杯水。
媽媽又走進了廚房,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