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學物理

大學物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物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學物理范文第1篇

【關鍵詞】微課;大學物理;嵌入式教學;選題

微課是指時間在十分鐘左右以內,內容短小且高效集中的講述或解決教學難點或重點的短課程。微課具有內容精、時間短、移動性、便于傳播和成本低等特征,即可以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輔助教學資源。大學物理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基礎學科,是理工科學生進入大學后的必修科目。傳統大學物理課堂教學主要依賴教師的板書講解和分析,或者結合多媒體教學模式,但由于物理學理論本身的抽象性和復雜性,使得較大篇幅的講解很難吸引學生長時間的注意力。而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普及化,新的微課教學模式因其便宜且簡短的特性正受到教學理論研究者、教師和學生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物理教學本身的特點,并將微課視作課堂教學前后的重要支撐和輔助力量,對微課的選題及可行性進行深入而細致的分析。

1大學物理教學分析

大學物理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力學、熱學、靜電場、穩恒磁場、電磁場理論和近代物理基礎,所涉及的概念、模型、定律、數學、思想、科學史都相當龐雜,也都無法一一在課堂教學中全部呈現,但它們對初學者理解和把握大學物理的內在規律和科學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有其使命和條理性,但很少對某個知識點的歷史背景和相關物理學家做出充分的解說;某些知識點的近現展在教材中一般只被略微提及,但并不被初學者所注意;大學物理經常用到的數學技巧如微元法帶有一定的技巧性,而大學物理教材常將之歸于數學,而并不考慮數學思想和方法如何在大學物理中的應用。

2大學物理微課選題及分析

憑借微課教學,大學物理教學的以上缺憾可以一定程度上得到彌補。

2.1大學物理中比較富于思想性的知識點

大學物理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課,其概念和定理、定律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初學者而言,在理解和應用上都有很大難度,而概念、定律在物理教學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例如牛頓力學中的絕對時空觀念,既作為牛頓力學的邏輯前提,又為日后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做鋪墊;又如麥克斯韋提出位移電流概念對電磁對稱性的考慮和分析,也可以在此引申到磁單子假說。

2.2大學物理中典型題的分析及求解過程

在學學物理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便是習題練習,教師可以在每一章選取幾道典型的例題、習題做細致的分析和講解,以期學生可以以此類推觸類旁通。

2.3大學物理知識點的系統化梳理

在大學物理中結束每一章的學習時,教師有必要將本章知識整理有脈絡的知識系統,有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框架。

2.4大學物理相關知識點的前沿發展

由于教學的課時所限,相關物理知識的大量前沿發展并不能都在課堂教學中展開,但其對培養學生對物理的重視和興趣極其重要。如陀螺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物質的磁性和超導體的磁現象、納米材料的超疏水性等等。

2.5工業或生活中現象分析與探討

工業以及生活中有大量有趣的物理現象,這些現象對學生領會物理學相關知識和原理很有幫助。如演示二維駐波的克拉尼圖案,如墻上兩個掛鐘的鎖頻現象等等,可以借助這些現象對大學物理中的理想模型及相關方法進行深化和啟發。

2.6相關物理學家和物理學史的介紹

由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局限,并沒有充裕的時間對物理學家生平和物理學相關領域的歷史發展做比較充分的講解,而重要物理學家的人和事本身又對物理學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物理學史主要側重于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物理學家的探索和研究,而對物理學家的介紹則側重于其人生的履歷和大事件,這些故事性的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對大學物理的感性認知。

2.7大學物理中相關的數學知識和技巧

大學物理的學習和解題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技巧,但是大學物理中的數學又和純粹的數學有所區別,更側重于技巧和應用。如機械振動一章的旋轉矢量法、剛體定軸轉動中進動和章動的方向等等。

3大學物理微課實踐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3.1微課教學應處于輔助課堂教學的地位

大學物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決定了微課視頻選題和互動上的局限性,也決定了并非所有大學物理知識都適合處理為微課模式。微課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回歸課堂,更好的領會和理解物理的認知模式和思想方法。

3.2微課視頻中的講解應輕松活潑且點到為止

微課中的講解應不同于課堂講解,因為學生進入“微課堂”本身是自由的,并不能被嚴格約束在其中,所以如何使學生感興趣便顯得非常重要。語言上的活潑是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而點到為止是為了啟發更進一步的思考。

4總結

綜上可見,微課可以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發揮更多的支撐或輔助功效。大學物理微課可以激發學生學學物理的興趣和熱情,也可以加強課堂教學中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理解。通過適當的微課選題,將大大改善大學物理的教學效果,為理工科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艷妮,徐軍,羅積軍,等.微課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物理與工程,2014(7).

[2]倪燕茹,仲偉博.基于微課模式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探討[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5,32(10):51-53.

大學物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熱敏電阻、非平衡直流電橋、電阻溫度特性

1、引言

熱敏電阻是根據半導體材料的電導率與溫度有很強的依賴關系而制成的一種器件,其電阻溫度系數一般為(-0.003~+0.6)℃-1。因此,熱敏電阻一般可以分為:

Ⅰ、負電阻溫度系數(簡稱NTC)的熱敏電阻元件

常由一些過渡金屬氧化物(主要用銅、鎳、鈷、鎘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燒結條件下形成的半導體金屬氧化物作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還有單晶半導體等材料制成。國產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導體熱敏電阻。由于組成這類熱敏電阻的上述過渡金屬氧化物在室溫范圍內基本已全部電離,即載流子濃度基本上與溫度無關,因此這類熱敏電阻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主要考慮遷移率與溫度的關系,隨著溫度的升高,遷移率增加,電阻率下降。大多應用于測溫控溫技術,還可以制成流量計、功率計等。

Ⅱ、正電阻溫度系數(簡稱PTC)的熱敏電阻元件

常用鈦酸鋇材料添加微量的鈦、鋇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藝,高溫燒制而成。這類熱敏電阻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主要依賴于載流子濃度,而遷移率隨溫度的變化相對可以忽略。載流子數目隨溫度的升高呈指數增加,載流子數目越多,電阻率越小。應用廣泛,除測溫、控溫,在電子線路中作溫度補償外,還制成各類加熱器,如電吹風等。

2、實驗裝置及原理

【實驗裝置】

FQJ—Ⅱ型教學用非平衡直流電橋,FQJ非平衡電橋加熱實驗裝置(加熱爐內置MF51型半導體熱敏電阻(2.7kΩ)以及控溫用的溫度傳感器),連接線若干。

【實驗原理】

根據半導體理論,一般半導體材料的電阻率 和絕對溫度 之間的關系為

(1—1)

式中a與b對于同一種半導體材料為常量,其數值與材料的物理性質有關。因而熱敏電阻的電阻值 可以根據電阻定律寫為

(1—2)

式中 為兩電極間距離, 為熱敏電阻的橫截面, 。

對某一特定電阻而言, 與b均為常數,用實驗方法可以測定。為了便于數據處理,將上式兩邊取對數,則有

(1—3)

上式表明 與 呈線性關系,在實驗中只要測得各個溫度 以及對應的電阻 的值,

以 為橫坐標, 為縱坐標作圖,則得到的圖線應為直線,可用圖解法、計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參數 a、b的值。

熱敏電阻的電阻溫度系數 下式給出

(1—4)

從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溫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溫時的電阻溫度系數。

熱敏電阻 在不同溫度時的電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電橋測得。非平衡直流電橋原理圖如右圖所示,B、D之間為一負載電阻 ,只要測出 ,就可以得到 值。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當負載電阻 ,即電橋輸出處于開

路狀態時, =0,僅有電壓輸出,用 表示,當 時,電橋輸出 =0,即電橋處于平衡狀態。為了測量的準確性,在測量之前,電橋必須預調平衡,這樣可使輸出電壓只與某一臂的電阻變化有關。

若R1、R2、R3固定,R4為待測電阻,R4 = RX,則當R4R4+R時,因電橋不平衡而產生的電壓輸出為:

(1—5)

在測量MF51型熱敏電阻時,非平衡直流電橋所采用的是立式電橋 , ,且 ,則

(1—6)

式中R和 均為預調平衡后的電阻值,測得電壓輸出后,通過式(1—6)運算可得R,從而求的 =R4+R。

3、熱敏電阻的電阻溫度特性研究

根據表一中MF51型半導體熱敏電阻(2.7kΩ)之電阻~溫度特性研究橋式電路,并設計各臂電阻R和 的值,以確保電壓輸出不會溢出(本實驗 =1000.0Ω, =4323.0Ω)。

根據橋式,預調平衡,將“功能轉換”開關旋至“電壓“位置,按下G、B開關,打開實驗加熱裝置升溫,每隔2℃測1個值,并將測量數據列表(表二)。

表一 MF51型半導體熱敏電阻(2.7kΩ)之電阻~溫度特性

溫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電阻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表二 非平衡電橋電壓輸出形式(立式)測量MF51型熱敏電阻的數據

i 1 2 3 4 5 6 7 8 9 10

溫度t℃ 10.4 12.4 14.4 16.4 18.4 20.4 22.4 24.4 26.4 28.4

熱力學T K 283.4 285.4 287.4 289.4 291.4 293.4 295.4 297.4 299.4 301.4

0.0 -12.5 -27.0 -42.5 -58.4 -74.8 -91.6 -107.8 -126.4 -144.4

0.0 -259.2 -529.9 -789 -1027.2 -124.8 -1451.9 -1630.1 -1815.4 -1977.9

4323.0 4063.8 3793.1 3534.0 3295.8 3074.9 2871.1 2692.9 2507.6 2345.1

根據表二所得的數據作出 ~ 圖,如右圖所示。運用最小二乘法計算所得的線性方程為 ,即MF51型半導體熱敏電阻(2.7kΩ)的電阻~溫度特性的數學表達式為 。

4、實驗結果誤差

通過實驗所得的MF51型半導體熱敏電阻的電阻—溫度特性的數學表達式為 。根據所得表達式計算出熱敏電阻的電阻~溫度特性的測量值,與表一所給出的參考值有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

表三 實驗結果比較

溫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參考值RT 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測量值RT Ω 2720 2238 1900 1587 1408 1232 1074 939 823

相對誤差 % 0.74 0.58 1.60 0.89 4.99 6.20 7.40 8.18 10.00

從上述結果來看,基本在實驗誤差范圍之內。但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隨著溫度的升高,電阻值變小,但是相對誤差卻在變大,這主要是由內熱效應而引起的。

5、內熱效應的影響

在實驗過程中,由于利用非平衡電橋測量熱敏電阻時總有一定的工作電流通過,熱敏電阻的電阻值大,體積小,熱容量小,因此焦耳熱將迅速使熱敏電阻產生穩定的高于外界溫度的附加內熱溫升,這就是所謂的內熱效應。在準確測量熱敏電阻的溫度特性時,必須考慮內熱效應的影響。本實驗不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6、實驗小結

通過實驗,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發現熱敏電阻的阻值對溫度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隨著溫度上升,其電阻值呈指數關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電阻—溫度特性制成各類傳感器,可使微小的溫度變化轉變為電阻的變化形成大的信號輸出,特別適于高精度測量。又由于元件的體積小,形狀和封裝材料選擇性廣,特別適于高溫、高濕、振動及熱沖擊等環境下作溫濕度傳感器,可應用與各種生產作業,開發潛力非常大。

參考文獻:

[1] 竺江峰,蘆立娟,魯曉東。 大學物理實驗[M]

[2] 楊述武,楊介信,陳國英。普通物理實驗(二、電磁學部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學物理范文第3篇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對于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為了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基于應用型培養模式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工作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應用型培養模式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進行深入探究,旨在為相關物理教學工作者提供一些改革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大學物理;培養模式;挑戰;改革;實踐

0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世界性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我國也越來越需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這就使得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工作變得十分重要。因此,在大學物理課程中引入這一理念十分關鍵,對于提高高校物理教學工作的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對我國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大程度的推動作用。

1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重視程度不夠

在目前的大學物理教學工作中,由于學生對其重視程度不夠,給大學物理教學工作造成嚴重困擾。學生對于大學物理課程的不重視原因包括以下兩點。第一,學生自身的原因。大學中一大部分學生開始出現嚴重的偏科現象,對于物理這門公共性學科再說,它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十分不好。這就使得一些學生不愿意花費時間在學習物理上,而是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專業知識或感興趣的科目上,從而造成物理人才的大量流失;第二,其他方面的原因。由于一些學生在高中沒有選考物理,使得再進入大學之后沒有對物理基礎進行有效學習和了解,進而造成對于物理學習較為困難的情況。慢慢地對物理失去興趣,不再重視,最后連最初對物理的神秘感也消失殆盡了。

1.2學生學習能力較低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由于對外擴招,使得一些學生的生源質量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使得物理講師在教授物理知識時也出現一些問題。首先,對于一些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授的知識對于他們來說相對較簡單,使得教師在教授知識過程中逐漸加深物理知識的深度,進而促進這部分學生的進一步提升。但是,由于存在一些學習能力較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這就造成了他們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造成越學越退步的現象,從而漸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相反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優先考慮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就會使得那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得不到提高,從而處于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造成相應人才丟失的情況發生。

1.3教學手段存在問題

傳統的教學方式影響,使得大學物理教師在傳授物理知識時沿用之前的“填鴨式”教學手段,使得原本就壓抑的課堂更加枯燥乏味。而且,物理是一較為理論復雜、難度較大的學科,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手法會使他們失去對物理的學習熱情,進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造成困擾。

1.4師資隊伍存在問題

目前,由于大學物理師資隊伍存在問題,導致大學物理教學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老師在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沒有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從而造成應用型人才缺失的現象出現;第二,老師在課堂上以自我為主體,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不考慮學生自身想法,從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培養;第三,由于一些教師缺乏專業素質及文化素養,使得大學物理課堂上出現沉悶的學習氣氛,一些學生出于對老師的抵觸而不敢發言或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思路,從而降低課堂學習效率。同時,也使得師生關系進一步惡化,很大程度制約了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2基于應用型培養模式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由于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較大的問題,同時也為了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使得大學物理教學改革面臨重大難題。筆者根據多年教學工作,給應用型培養模式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以下幾點策略:

2.1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宣傳

我國教育部門要求高等院校要加大對應用新人才的培養,而物理作為一科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對于應用型人才要求更加嚴格。因此,相關大學管理部門要加大對應用型人才的宣傳力度,使這種培養模式深入人心,得到學生們的了解和支持,從而更好地促進大學物理教學事業的發展。另外,還要在大學物理教學課程中開展實踐活動,目的是調動廣大學生培養應用型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了解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和價值。

2.2對師資隊伍進行培訓和指導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物理課程,除了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理論知識技能,還要求對學生新型思維方式的培養理念進行傳授和指導。教師是學生接受知識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渠道,對教師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灌輸,使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將這一理念應用到教學內容中,學生在接受物理專業知識的同時,得到應用型理念的培養,這樣長久下去,會使得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得到學生認可的同時,更能促進物理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因此,學校要加強對于師資隊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的培訓和指導,讓他們可以將這一理論應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學習,同時也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2.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大學物理教學中,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更顯得十分關鍵。一個人對一件事充滿興趣,那么這件事完成的效率和質量會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對于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十分重要,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課程中要將教學內容聯系到實際生活中,通過聯系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學習物理這門學科。

2.4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

物理是一門用實驗驗證理論的學科,它不但要求學生在具備較高的理論知識,而且還有很好的實踐運用及實驗操作能力。這就使得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的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對于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這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和體現。因此,要對目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將傳統的理論教學改變成理論和實踐雙向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激發應用型思維方式,從而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聯系到生活實際中,從而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

2.5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多媒體技術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和重視,它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捷的同時,也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基于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思考,不得不先考慮學生對于物理課程的學習能力的培養。這就使得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得以應用。它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像等方式傳達信息,從而很好的幫助學生學習物理這門抽象的課程。另外,對于一些物理實驗,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實驗相關內容的下載,通過豐富多樣的資源篩選,從而選擇自己喜歡的資源,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也起到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作者:王為民 單位:沈陽工程學院基礎教學部

參考文獻

[1]沈陽.試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J].高教學刊,2016,08:160-161.

[2]李成波.應用型本科教育中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教導刊(下旬),2015,04:34-35.

[3]李紅,楊新建.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5,04:68-72.

大學物理范文第4篇

在現今的社會發展中,人們逐漸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在對高校學生開展物理教學活動時,利用合理的方式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進而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而微課形式的出現,為現今教育行業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在開展大學物理教學課程時,應用微課的形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文章分析了將微課運用到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和保障條件,并提出了優化大學物理微課應用的對策。

關鍵詞:

微課;大學物理;教學質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了微時代。正因為此,才衍生出了微課這一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的出現,開辟了教育領域發展的新路徑,使得眾多學者對當前課堂的教學形式有了新的認識。微課和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具有諸多優勢,如形式新穎、內容精簡、知識點突出等,這些優勢能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許多不足。微課以視頻為載體,學習者能利用智能電子終端進行學習。現如今,終端電子設備已經普及,這對微課的開展起了極大的到推動作用。將微課和大學物理課程進行有效的結合,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一、微課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增強大學物理課堂的生動性

微課是以多媒體視頻為載體,視頻的時長為10分鐘左右,其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較為突出。微課主要以遠程教學形式為主,該種教學形式具有教學內容相對較少、教學時間短、便捷性強和資源結構情景化等特點。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將微課應用到課程的導入、難點教學、重點講解以及課后拓展等環節中,能增強課堂的生動性,激發學生對大學物理課程的興趣[1]。

(二)使大學物理課程學習更加靈活

在傳統的數字化教學中,教學方案在設計方面通常是主講教師想當然的一種設計,在實施教學活動時,往往很難真實反映出教學活動的內容。而微課是以10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資源為載體,其中包含了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微課所蘊含的信息量與傳統信息化教學資源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與之相比,信息化的教學資源乏味冗長,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自身注意力不集中,很難對教學資源進行完整的學習。而微課教學資源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不僅能將重點內容展現出來,還具有靈活的特點,適應了網絡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實際需求[2]。

二、大學物理微課開展的保障條件

(一)有效的教學方案

新模式實現必要的條件是制定與物理微課相符合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高校物理人才培養的目標,同時也是管理高校物理教學的依據。而高校物理教學大綱的設計是在教學方案之后完成的,設計教學大綱的主要依據是高校物理教材。教學方案在設計時,應對物理專業的特點予以深入的分析,教學大綱的制定過程中,其內容涵蓋了教學目標、課型的設計、教學評價方法與教學原則等。

(二)穩定的網絡環境和智能移動終端設備

微課教學模式要想達到預想的效果,就應當具備良好的網絡條件,而該方面的條件是以高校的校園網作為載體的。當應用微課進行高校物理教學活動時,校園網應支持多媒體管理系統,這樣才能將音頻和視頻的資料予以順利使用。將微課應用到高校物理課程中,主要的流程是通過網絡平臺,將微課的資料傳到電子設備上。同時,在上傳和下載的過程中,要保證網頁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的安全,這樣才能對多媒體資源進行更好的管理和運用[3]。

(三)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資源的支持

由于微課形式的物理教學是建立在網絡通信技術之上,應以網絡環境作為平臺,并由適合的大學物理課程數據庫和教學活動作為支撐系統與管理系統。大學物理微課的數據庫主要組成部分是物理課程微課庫和樂譜案例。而物理微課教學支撐系統則用于管理和維護,其中包含了對教學內容的更新、對漏洞的優化、對功能的升級和完善等。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中,主要包含了教學管理系統、輔導答疑系統、系統、教學評估系統以及遠程考試系統等。大學生利用評估系統將掌握的物理知識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評估系統顯示的成績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對教學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在應用微課物理教學平臺時,應注意的是,除基本視頻之外,還應包含教學設計、社會往平臺、輔助學習資料等微課教學體系。學生與教師利用教學管理系統登陸到該平臺,在該平臺中,教師可微課,并在線對學生進行課程輔導,學生可對相關的物理知識在線點播和學習,并利用電子郵件提交作業。此外,負責管理平臺的教師,也可利用平臺中的管理系統,對微課相關的系統和服務器進行管理。其管理的主要內容為平臺性能方面的管理、安全方面的管理和故障方面的維護等[4]。高校物理微課的順利開展與先進科學技術的支持具有緊密的聯系。

三、優化大學物理微課應用的對策

(一)注重教學內容的選取,豐富微課制作的形式

微課并不是現場教學的某一片段,而是需要對物理課程中某個知識點進行設計。因此,在對微課進行制作的過程中,要確定教學目標,選擇特定的教學內容。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少的典型特征。因此,大學物理教師在對微課進行制作時,不僅要注重課程短小的形式,還要重視對教學內容的選擇[5]。一部分大學物理教師在制作微課時,沒有對多媒體予以充分的利用,這就導致制作出的微課缺乏生動性,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基于這一狀況大學物理教師在對微課進行制作時,應注重對內容的選擇,明確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增加對多媒體的使用,增強微課的生動性。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進行難點和重點知識的學習,進而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6]。

(二)聘請專業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

從課堂的形式和設計理念來看,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但該種教學形式需要精短的視頻為載體。從這一層面而言,教師應在制作微課方面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從目前大學物理課程微課制作的狀況來看,眾多教師在微課的視頻錄制和后續處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不僅打擊了教師制作微課的積極性,還影響了微課的質量,嚴重制約了微課的廣泛應用。因此,在微課制作方面,教師應利用課外休息時間,不斷提高自身制作微課的水平。高校應聘請專業人員,對教師進行專門的微課制作培訓,以此來輔助教師提升制作微課的水平。此外,應加大普及技術含量較低的制作技術,降低制作微課的難度[7]。

四、結語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將微課應用到大學物理教學中,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為學生提供遠程教學。學生可以使用電子終端,對物理知識進行實時學習,這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提供了便捷的條件。在開展微課物理課程教學時,教師應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并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持下予以使用,從而提高大學物理的教學水平。

作者:趙闖 李成波 單位:貴州大學理學院 安陽工學院數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輝,曹晴,李聰,等.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物理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素養[J].電子測試,2013,9(16):159-160.

[2]張倩,姜雪.信息化時代微課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7(27):106-107.

[3]宋金璠,郭新峰,王生釗,等.微課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實驗,2015,8(2):12-17.

[4]王同聚.“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中小學機器人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5(2):112-117.

[5]李偉軍,彭志華.基于“微課”的創新型大學物理教學模式的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13):72-73.

大學物理范文第5篇

1.教學方式單一、陳舊。

目前大學物理教學中,出現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教學方式單一、陳舊。物理學科應該是生動靈活的,具有較強的生活性和現實性。然而目前很多大學物理教學課堂,往往把物理簡單化、程式化,把生動的物理知識變成枯燥的技術訓練,教學方法陳舊、呆板,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對知識的獲取欲望下降,這對大學物理教學極為不利。此外,很多物理課堂教學中依舊采取板書教學地方式,缺乏與現代教學手段的結合,這極大地降低了教學效果。

2.學生物理基礎參差不齊。

學生的物理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是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和中學物理知識有著緊密的聯系,并在高中物理知識的基礎上運用高等數學的微積分知識,對物理概念和規律進行拓展和延伸。然而,由于高考報志愿的時候缺少對單科成績的要求,使得很多學生的物理成績并不高。很多學生的物理基本功不夠扎實,在學學物理時往往會出現學習吃力等問題,這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極為不利。

3.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窠臼。

大學物理教學中,依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窠臼,這是目前教學中最大的難題。在對物理教學進行評價時,往往按照應試教育的方法來進行考核,側重于筆試、解題等方面的考量,忽視對學生地分析能力、創新能力考察,這是一種片面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必須實現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提升教學效果。

二、實現有效的大學物理教學

1.豐富教學形式。

想實現有效的大學物理教學,就必須豐富教學形式,實現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結合,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從而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既可以將內容展示清楚,又能使許多難教難學的內容變得易教易學。另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方式再現物理教學模型,幫助學生理解理論化的教學知識,化抽象為具體,讓他們更容易理解所學內容,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深化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順利實現。

2.實現分層次、個性化教學。

大學物理教學中,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的觀念,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提升教學效率。實現層次化教學,根據學生物理基本功和基本能力的不同,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教學內容。除課堂教學外,還應該對有潛質的學生開放實驗教學平臺,讓他們進行物理研究,提高個人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還可以創建高校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實驗模型的建立和模擬,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3.創建實驗室,實現素質教學。

要實現大學物理教學效果的提升,必須為學生創建與理論課程教學相匹配的實驗教學環節。大學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必須加強實驗課程的開設和實踐平臺的打造,以便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驗水平,從而為理論教學服務。增加資金投入,設立開放實驗室,以培養個性、激勵興趣、現代學習方法培養、拓寬知識面為指導思想,為學生提供開放、自主的實驗環境,提供探索和發現的思維空間。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方式,讓他們通過實驗室驗證和實施自己的想法,不斷提升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保證學生物理水平和物理素質的提高。

三、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镇坪县| 清水县| 贵南县| 江油市| 老河口市| 苏尼特左旗| 日照市| 廊坊市| 德安县| 罗山县| 塔城市| 东山县| 无锡市| 伊春市| 平阳县| 宁乡县| 枣阳市| 广南县| 天水市| 沧源| 彩票| 中卫市| 泽库县| 新余市| 阿合奇县| 蒲江县| 陆丰市| 正镶白旗| 三河市| 临澧县| 厦门市| 禄丰县| 梅州市| 永泰县| 玉溪市| 景德镇市| 镇赉县| 台湾省| 丹阳市| 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