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債券基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07年9月的牛市不言頂,到2008年3月的熊市不言底,時間似乎和中國投資人開了一個大玩笑。從6124點急墜下來的股市,開始講述無數辛酸的故事,過去經常勸人把錢從銀行里取出來投資的我,在最近的一個月也遭受到了最頻繁的數落,已經不敢再在理財的事情上隨便開口。
不過,我還是有點管不住嘴,想問那些投資損失的朋友,真把錢放在銀行里就保險了嗎?2008年1月的CPI同比增長是7.1%,2月是8.7%,連續幾次加息后的一年定期利率不過4.14%,扣除5%的利息稅,實際利率依然不到4%,即使按照管理層4.8%的調控目標來看。實際利率依然為負。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CPI統計中房價并未被納入。在通貨膨脹全面向各個行業擴展的時候,漲價已經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把錢存在銀行生利息,實在不劃算。更讓投資者煩心的是,中國目前的加息從來都是走一步看一步,逼的很多投資者一遍遍去銀行改存轉存,時間成本算下來也讓人有點難以承受。
就目前的投資形勢來看,確實沒有任何產品能讓人感到樂觀。黃金上了1000美元的高位,期貨炒作的大宗產品都有高位跳水的風險,房地產被“拐點論”鬧得讓人心慌,股票和基金更是一片狼藉。筆者一位在工行工作的朋友就曾在私下透漏。至少在工行,買基金的人賠得占絕大多數,很多基民都是去年5月30日大跌后才開始投資,投資晚了,自然現在就賠得早了。似乎無論投資什么都難以稱得上保險,但我們現在還可以欣慰的是,至少目前債券型基金看上去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避風港,今年以來基金凈值大幅縮水并沒有影響到債券型基金的基本收益,不少債券基金甚至表現格外搶眼。就目前來看,債券型基金依舊是投資者規避市場風險,賺取絕對收益的選擇。
這次債券基金下滑的表面原因是以交易所債券為主的信用債價格整體下滑的結果。但是,這些應該被持有到期的債券是被誰一個勁的賣出呢?答案就在受害者身上。據市場消息,由于銀行在今年6月30日的季度時點搶錢大戰役中推出了很多高收益理財產品。所以導致很多公募基金持有人贖回基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過多的贖回造成了公募債券基金必須賣債套現。所以他們開始賣出自己手里的債券。同時一些券商的客戶也是這次賣債的主力。在短短的20個交易日里,很多債券價格下滑達7%左右,這直接影響到了公募債券基金的凈值,從而導致基金持有人繼續贖回,公募債券基金為應對贖回不得不繼續出售這些債券的惡性循環。圖表1和圖表2就是當時情況的一個縮影。
惡性循環的起因
雖然我國公募債券基金規模迅速擴大,但當初金融產品的設計者在建造這些金融產品時,沒有更多考慮的市場變化和投資者權益在市場變化中的反應。只記得如何在最快的時間里設計、發行、賣出最多的基金,收取最多的管理費。
從圖表1到圖表2的基金規模我們可以看出,同樣的190多家公募債券基金,規模在短短的十天中就縮水19.66%。當然除了巨額贖回這其中也有凈值下滑的的原因。
成熟的市場中,基金設計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如何控制投資者贖回,尤其是大單贖回對未贖回的基金持有者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要拒絕過大單一客戶,但是,在中國的公募基金現有的氛圍中,銷售壓力總是把這些看似“無所謂”的風控條款默默的掩埋。
債券基金為何受寵,這與當下的市場環境和債券在熊市中避險功能的表現不無關系。
一切似乎歷歷在目,8個月前,只要有新基金發行,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基金,都會被一搶而空,連QDII基金都被瘋搶。近期,新基金成堆發行,但是,新基金的發行情況明顯不如去年,基民瘋搶新基金的現象不復存在。
不過,新基金發行的整體狀況雖糟糕,但債券型基金卻是“萬眾綠中一點紅”,成為市場資金的追捧對象。
債券基金受寵
2008年以來,新基金的發行普遍遭遇了“滑鐵盧”,但債券基金卻在市場中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2008年首只發行的債券型基金――匯添富增強收益債券型基金正式成立,共募集份額及結轉利息共計約50.50億元。鼠年首日發行的華夏希望債券型基金募集了93.2億元,而此后發行的交銀增利債券募集則突破100億元,達103億元。綜合而言,今年發行的債券型基金除個別的規模只有幾億元外,基本在幾十億元、甚至超百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進入5、6月份,隨著大盤的無休止暴跌,基金發行幾乎是觸及了“冰點”,股票型基金延長募集期、動輒只有三四億元的募集規模,而債券基金則仍能逆市上揚。建信穩定增利債券型基金是建信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首只債券基金,于6月20日按期結束募集,此舉不僅打破了近期新基金發行屢屢延期的困局,而且該基金還取得了理想的募集成績,以近60億元的認購額結束了此次發行。
熊市中債券顯魅力
債券基金為何如此受寵,這與當下的市場環境和債券在熊市中避險功能的表現不無關系。
眾所周知,債券是金融市場中的一個重要投資品種,在機構與個人投資組合構成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投資組合收益穩定性的重要支撐。債券是社會各類經濟主體為籌措資金而向債券投資者出具的,并且承諾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務憑證。其典型特征是在你買了債券后,在到期時發行人要歸還你本金,在債券上市期間要定期地償付資金運用的時間成本與經濟成本――利息。因此一旦買入債券后,其安全性要顯著地高于其他金融投資品。可以說,正由于其發行條款中承諾的還本并付息的特征,使之在當前股市波動性高、風險性高的投資環境下,能夠彰顯出保本、安全的本色。如表2中,債券基金成為了2008年市場中投資收益最好的品種,而資產配置中僅僅有少量股票品種的保本基金的收益率就明顯地受到股票暴跌的侵蝕。
與股票投資一樣,債券投資主要在相關市場中進行。債券市場可分為一級發行市場和二級投資市場,也可劃分為交易所市場、銀行間市場和銀行柜臺市場等。交易所市場屬場內市場,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可以廣泛參與,而銀行間市場和柜臺市場都屬債券的場外市場。銀行間市場的交易者都是機構投資者,銀行柜臺市場的交易者則主要是中小投資者,其中大量的是個人投資者。目前,我國債券市場有國債、金融債(含政策性金融債)、企業債、可轉債、公司債、企業短期融資券、央行票據、中期票據等多個品種。
在前兩年的股市牛市中,債券市場被大多數投資者所忽略,但到了2008年,債市的魅力再現。2008年年初至6月26日,上證綜合指數跌幅達到45.88%,幾乎沒有幾個股市投資者(包括基金、保險、QFII、私募基金、大戶、中戶、一般散戶和基民)不遭受重創,但同期的中債全價指數上漲0.68%,中債企業債全價指數上漲1.60%,顯示出債券在經濟景氣下降、通貨膨脹高企的背景下的強抗風險能力。
因此,在股票牛市中,組合中債券可配少點,使之作為安全墊,而在熊市中,就要增加債券的配置比例,使之成為利潤來源和保障基石。
如何選擇債券基金
易方達增強回報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鐘鳴遠認為,挑選債券基金應該關注三點:一是該基金能不能參與新股申購。據測算,2008年通過IPO募集的資金合計可能達到4800億元。目前新一輪的IPO熱潮即將放開,這為“打新”的債券基金提供了良好的創收渠道。而“打新”收益是去年債券基金收益的主要來源。第二是債券投資的范圍和品種。由于申購新股的低風險、高收益,今年新股的申購大軍必將高速膨脹,“打新”的收益較去年將會有所下降。因此,債券基金要有新的投資亮點才能獲取穩定的回報,比如高比例地投資信用債。專家認為,今年信用債市場將取得大發展,可高比例投資信用債的債券基金將大大受益。三是基金公司的實力。要選擇投資業績持續、穩定、優秀的基金公司,尤其是擁有豐富的牛、熊市投資經驗的基金公司。
奚鵬洲,中銀基金固定收益部的總經理。自2009年9月從中行總行調進中銀基金以來,他所領導的固定收益團隊已成為行業內的領跑者之一。公司所管理的固定收益率資產合計近1000億元,涵蓋公募、專戶、投資顧問等業務。固定收益投研團隊成員達20人,其中,投資經理和助理8人,研究員12人。
奚鵬洲表示,與股票基金追求高風險高回報不同,債券基金追求穩定回報,其核心是穩中取勝。在固定收益市場,機構投資者眾多,更看重基金管理團隊的業績穩定性。例如,同樣是兩只年均收益率7%至8%的債券基金,一只波動性大,另一只波動性小,那么,波動性小的債券基金,其吸引力會遠大于前者。這主要是因為波動性小的基金,其業績不確定性更小,可預期性更強。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所面臨的環境與美國上世紀70、80年代比較類似。” 奚鵬洲說。他認為,在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通過重化工業和投資房地產拉動的經濟,已經到了一個必須轉型和改革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利率市場化啟動,必然帶來各種理財產品的爆炸性增長,債券市場和債券基金面臨空前的機會。
在國際成熟市場,債券產品約占一半,現在國內只有30%左右。過去,國內企業更偏好通過IPO上市融資,因為股權融資的成本最低;但A股市場的劇烈波動,影響了其融資功能的發揮,在IPO暫停一年之后,債券融資的需求出現明顯上升。其實,美國債券市場的高速發展,也發生在美國30年前的經濟結構轉型階段。
奚鵬洲說:固定收益的投研主要側重于自上而下的分析,在這方面,中銀基金依托大股東中國銀行,具有獨特優勢。雙方雖實行嚴格的業務隔離制度,但對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和資金面的變化等,大股東中國銀行都會及時與中銀基金分享,從而有利于提高宏觀基本面研究、判斷的準確性。
其次,中銀基金已經建立起一個自下而上的債券評級體系,該債券評級和信用打分系統具有很高的實戰價值。
近期,市場連續陷入調整,股指在3000點整數關附近徘徊。A股市場的風險,也使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重新認識到債市的“避風港”作用。我們認為,2010年市場應該不會再現大幅單邊上漲行情,這意味著債券型基金將出現結構性機會。由于股債兩市存在“蹺蹺板效應”。如果股市估值達到階段性高位,就可以擇優配置債券型基金,且同時降低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比例。
債券市場有很多結構性機會是可以把握的。根據銀河證券2009年基金業績統計,一級債基年度平均收益率僅4.73%,而一些業績較好的債券基金卻做到了收益率超過10%的出色業績,大大超過同期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債券基金看上去是低收益的投資,但是為何也能取得較高的收益?秘訣就在于“踏準節奏、配置取勝”。
債券基金的投資不僅僅限于國債,如果合理地配置可轉債,也可以見到喜人的成效,為全年的優異表現定下基調。與此同時,及時地進行倉位調整也可以規避債市震蕩帶來的風險。此外,一些優秀的債券基金還加強對信用債的配置,或者通過打新股而獲得不錯的收益。像去年下半年,新股發行逐漸密集,一些債券基金差不多動用近50%的資產積極參與打新,并獲得了可觀的超額收益。2009年四季度后,則對投資策略進行了調整,主動放棄了一半以上大盤股的打新機會,主要在中小板與創業板中擇優挑選新股。保持均衡配置是基金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則,尤其是當其他同行開始集中追逐某一投資品種時,是否能不隨大流,不貿然疾進,相當考驗基金經理的心理。
我們認為,今年債券市場依然有很多機會。對于今年的宏觀經濟與信貸政策,我們分析認為,2010年GDP可能呈現前高后低格局,預期全年在9.5%上下浮動。CPl方面,今年上半年新漲價因素會比較多,一方面由于去年新增貸款比較多,另一方面在于公用事業價格上的改革比較多,這兩方面因素對通脹形成的壓力比較天,不排除6月份敏感點到4%以上。但目前看來,還看不到有擴散性的整體價格上漲趨勢。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上半年國債、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債等利率產品受到央行貨幣政策方面的小幅緊縮調控,將承受一定壓力。同時,由于2009年信用債對通脹和加息預期已經作出提前反應,尤其是在新股發行擠壓了債市資金面的情況下,信用債收益率多在6%上下,今年信用債的配置價值仍然較高,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期限適中的信用債。
同時,今年上半年債券收益率曲線平坦化的趨勢將非常明顯,應以短期央票來過渡。而由于股市震蕩。預計固定收益類基金的規模會上升,加上銀行和保險的新增需求,信用債仍可看好。在監管部門適度調整詢價機制之前,可以仍維持2009年四季度以來略為謹慎的打新股策略。
2009年可轉債和打新股對一級債基貢獻較多。隨著股市的寬幅震蕩格局的演進,2010年可轉債存在個券的階段性機會,缺少整體走強的支持,對債券基金利潤的貢獻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