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肝膽外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肝血管瘤88例分析 陳國泰,李紹強,鄭朝旭
電化學療法治療多發性肝海綿狀血管瘤 蔣平,許家镕
小兒肝母細胞瘤的診治回顧分析 林進漢,李家駒
肝臟海綿狀血管瘤16例治療體會 劉會峰,陳乾德
原發性肝癌自發性破裂出血29例診治分析 孫禮俠,陳勇,程鳳英,何國璋,陶忠
豬異位肝移植術中血流動力學特點 林建華,賀旭,李朝龍,周占春,林智琪,朱瑋冰
抑制NO生物合成對肝硬變大鼠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王承泰,戴坤揚,林擎天,鄺耀麟
生長抑素和生長激素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腎損傷的保護作用 蔡端,殷保兵,張群華,張延齡,侯蘭娣
肝外膽管殘余結石的發生、診斷和治療 樂淳,高宗禮,林擎天,Le Chun,Gao Zongli,Lin Qingtian
胰頭后側徑路切開主胰管取石術 王欽堯,曹偉家,曹亦軍,倪雷
柵欄狀縫扎胃壁加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 黃合超,潘建勝,宋迎春,余啟松,孟兆超,蔣保亞
ERCP合并螺旋CT三維成像對膽胰疾病的診斷價值 劉偉林,張海陽,程瑞新,錢建萍
PGGT單克隆抗體制備及其鑒別梗阻性黃疸的價值 芮理,沈洪薰,陳玉泉,Rui Li,Shen Hongxun,Chen Yuquan
原發性膽囊癌抑癌基因P53蛋白表達及其意義 鄔劍華,王魯,蔡端,Wu Jianhua,Wang Lu,Cai Duan
原發性肝惡性神經鞘瘤一例 方學軍,李朝龍
傘狀導鞘管和豬尾巴導管在PTCD/PTGBD中的應用 楊玉龍,譚文翔,毛衛,席力罡,王曉光,叢培生
Mirizzi綜合征的臨床特點和治療 竺揚文,於仕江,張立人,孫建華,鄒壽椿,吳志勇
急性胰腺炎并發脾動脈破裂出血(附二例報告) 康驊,孫家邦,賈建國,陳宏,楊磊
惡性梗阻性黃疸姑息性手術方法比較分析 劉永存,杜瑞添
姑息手術聯合腹腔化療治療不能切除的胰頭癌 蔡中仁
膽總管十二指腸后吻合治療胰腺癌致阻塞性黃疸 王書峰,劉加升,張雷,馬元華,顧瑞磊,許正國,孟健
肝外傷49例臨床分析 高標,霍宏興,高志清,賀少雄,單光明,趙劭英,楊曉艷
膽管空腸Roux-Y吻合術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二例報告 祝水平,代成甫,夏榮義
膽囊息肉樣病變89例診治體會 許文斌,孔迪生
膽囊疾患1000例手術治療體會 高永盛,劉文榮
單純膽囊切除術失誤六例報告 任建軍,田清明,武建林
延遲性脾破裂17例診治分析 葉金明
膽管空腸Roux-Y吻合術后絞窄性腹內疝一例 刁同進,尹成才,李冬梅
晚期胰腺癌綜合治療的療效觀察 彭俊平,胡勇,顧瓊,廖洪,劉光中
胰腺囊腺癌的臨床診斷及其影像學特征探討 孫衛紅,惠希增,李葉臣,王代憲
術中膽道造影發現胰尾癌一例 黃濤,楊希
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胰瘺、膽瘺的相關因素 區奕猛
胰十二指腸切除107例經驗 方之千,高敦民,施維錦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前"減黃"的臨床評價 張靜霞,鄒壽椿,張成武
胰體胰島細胞瘤切除術后胰外瘺行瘺管胃吻合術治愈一例 孫恩銘,陳秉燮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并發癥的防治 宋其同,張啟瑜
預防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并發胰瘺的若干措施 高之陽
重癥急性胰腺炎壞死組織清除術后引流方法的選擇 李軍成,劉根壽,田斌,莊志祥
小兒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的診治體會 徐珊,章友
胰腺損傷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 付仔成
急性胰腺梗死五例報告 張英豪
胰腺損傷的處理體會 牟永華
肝損傷45例診治體會 許陽杰
肝部分切除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32例報告 潘忠良,周福海
梗阻性黃疸的CT診斷 王甫云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21例治療體會 葛紀成
胰腺完全橫斷傷合并多臟器損傷二例報告 肖春林
急性胰腺炎的發病與炎癥細胞因子 項建斌,張群華,蔡端,Xiang Jianbin,Zhang Qunhua,Cai Duan
胰腺癌診治現狀與進展 王志偉,吳元兵,陳玉泉
肝外膽管狹窄的診治體會 陳布克,呂國強,何友釗,CHEN Bu-ke,LU Guo-qiang,HE You-zhao
幾種困難情況下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王玉明,張篤,韓明福,陳先祥,劉小波
肝癌合并門靜脈高壓癥的手術治療 汪雪源,李定耀,李明主,王云良,李明
肝門部膽管癌的外科治療57例報道 劉揚,張柏和,姜小清,張永杰,錢光相,陳漢,吳孟超
肝臟炎性假瘤的診治(附三例報告) 丁福全,趙京麗,任源,王在國
Mirizzi綜合征的診療體會 呂建蓉,金國偉,葛承輝,林擎天
微波固化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 劉柏春,陳素純,LIU Bai-chun,CHEN Su-chun
膽總管下端醫源性損傷的診治體會 胡紅強,羅偉,秦
肝門部膽管癌的外科治療23例分析 李旋,林楓,王強,LI Xuan,LIN Feng,WANG Qiang
肝癌侵襲轉移發生的分子基礎 范林軍,何振平,FANG Lin-jun,HE Zhen-ping
門靜脈高壓癥斷流術后再出血機制及治療 徐泱,陳治平,吳志勇,曹暉
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特點及其診治近況 張繼紅,戴麗華,ZHANG Ji-hong,DAI Li-hua
胰頭癌外科手術治療的變遷 田雨霖,TIAN Yu-lin
胰十二指腸切除致肝內膽管破裂一例 李國君
異位胰腺七例報告 施紅旗,張啟瑜,陳吉彩,SHI Hong-qi,ZHANG Qi-yu,CHEN Ji-cai
膽管囊腫52例治療分析 王洪,樂淳,林擎天,WANG Hong,LE Chun,LIN Qing-tian
重癥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療探討 江旺祥,王平清,JIANG Wang-xing,WANG Ping -qing
伴有合并傷的胰腺損傷的診治 陳笑雷,周蒙滔
術后并發急性胰腺炎九例臨床分析 蔡桂海,魯宏藝,王繼宏,CAI Gui-hai,LU Hong-yi,WAGN Ji-hong
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膽道手術 余微萍,徐旭仲,毛毅,蘇爾瞻
急性重癥膽管炎手術治療體會 楊培民,YANG Pei-min
T管拔除后膽漏九例治療體會 潘永海
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假性胰腺囊腫的診治 周曉光,呂勇,ZHOU Xiao-guang,LU Yong
經腹腔鏡肝囊腫切除開窗術的體會 于群章,黃志清,YU Qun-zhang,HUANG Zhi-qing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重新興起 高根五,GAO Gen-wu
脾結核一例 崔哲,徐琳,吳志勇
胰腺移植進展 徐慶,吳志勇,XU Qing,WU Zhi-YONG
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分析 劉社芽
原發性肝癌手術后種植灶的治療 張海斌,盧軍華,張永杰,楊廣順
重癥胰腺炎患者死亡時間和原因分析 羅世成,章時彥,胡瑞祥,時德
膽源性胰腺炎的膽道探查及其定義 鈕宏文,戴坤揚,李里,伍波
肝癌根治術中門靜脈插管皮下置泵栓塞化療的療效 陸衛軍,王光偉,周亞龍,唐浩,王倩
重癥急性胰腺炎術后死亡31例分析 ,戴坤揚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1314251”為你整理了這篇肝膽外科實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已結束第三個科室肝膽外科的實習生活?;仡欉@些日子,酸甜苦辣,相信每位實習生都有一種屬于自己的感悟。在肝膽一區的6周實習生活中,我受益頗多,要出科了,卻有好多的不舍。
對于我們實習生,科室里的老師們都很重視,每周的實習安排也井然有序,讓我們能夠循序漸進的學習與成長,在此對各位老師表示由衷的感謝。
記得第一天來到科室的我,帶著惶恐不安的心情杵在護士站,幸而護士長馮愛芳老師熱情接待了我們并向我們介紹肝膽外科的基本情況,為了讓我們能更好的融入肝膽一區這個大家庭,我的帶教老師呂婷向我安排了工作內容,并一再對我強調核對,安全的重要性。從入科到現在,我從最開始的忐忑不安到現在可以在老師監督下獨自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我想這可能是我們進入科室的第一大收獲吧!大家都在慢慢學會適應,學著在新的環境中快速成長。第二大收獲便是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實踐,查漏補缺,將靜脈輸液、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都練得更加熟練和規范,通過自己動手并不斷的摸索,一步步掌握這些技術的要領,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對我來說,初入臨床對未知的知識和操作都充滿好奇,熱情能抵人文關懷,但學識卻不夠應用,一切都是懵懂無知,課文上沒有被我學精的,或者已然被我遺忘的醫學知識,在需要用腦的時候都顯得蒼白無力。由于短暫的記憶而遺忘老師剛剛交代的東西,或者剛剛給我講解的知識。故而老師講的科室的一些藥物配伍禁忌都要牢記在心,各種藥物的作用、用法,在換液前都要仔細的核對,需看清楚病人使用的兩種藥物之間有沒有反應,需不需要沖管,當然這些所有的一切都要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不能獨自操作,這可能才是真正進入臨床以后才能體會到:護理工作其實遠遠要比想象中復雜的多,雖然有很多人并不理解我們的工作,可是通過這些天的學習,我已經深刻認識到護士這個職業平凡卻又偉大,一個好的護士,一定要自己先認可自己的職業,然后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多用一點心,那怕再忙,該查對的一定要查對,絕不能輕視,我們的每一個動作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關乎著病人的生命。
【關鍵詞】肝膽外科;護理方法;風險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164-02
社會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人們生活要求越來越高對生活品質越來越注重,他們生病來到醫院進行治療,對于護理服務的要求也是比較嚴格的,因此護理服務工作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目前醫院護理人員的素質并不統一,部分護理人員缺乏護理安全意識,因此導致了護理質量得不到患者的滿意,加上設備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肝膽外科護理質量總是得不到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也受到了影響。本文就肝膽外科患者的護理方法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為臨床護理服務提供了一些幫助,讓護理工作能夠更加完善。
1 肝膽科護理存在的問題
1.1 護理人員存在的問題 肝膽外科護理工作比較繁重,護理人員壓力比較大,護理人員面對的都是一些危重患者,同時會有并發癥存在,因此護理起來并不輕松。部分護理人員的思想意識不到位,沒有護理安全意識,工作也是比較粗心大意,因此容易出錯,導致了患者的不滿,而護理人員因為工作壓力和環境等等因素的影響,在面對患者的不滿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情緒,將情緒向患者發泄,導致了患者的投訴,引起了護患糾紛。還有就是護理人員自身水平有限操作生疏,因此對患者的搶救產生了影響,或者是進行藥物的使用不夠靈活,導致了護理質量為患者所詬病。
1.2 患者方面存在的問題 肝膽外科患者病情比較重因此需要接受長時間的住院治療,其心理會有煩躁焦慮的情緒,加上目前社會群眾普遍的具有比較高的法律意識,也導致了護理投訴量直接增長,護理工作出現問題,患者及其家屬就會不依不撓的,因此糾紛往往很難避免。
1.3 醫療器械和護理管理方面的問題 醫療器械與管理出現問題,導致了護理服務的質量問題。醫院醫療器械沒有及時的進行維護和維修,導致了使用出現問題,影響了醫療服務工作,這是醫院管理不善和體制不健全的表現,對于護理人員面對突發問題的解決能力沒有進行訓練,使其無法勝任護理工作。
1.4 社會方面的問題 新的醫療體系對于醫護人員來說具有一定的影響,加上目前的醫療技術先進度比較高,而且醫療風險一直都存在,因此,也是比較難以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完全滿意,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問題和沖突也是或多或少的存在。
2 護理對策
2.1 護理人員要加強責任感,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護理人員如果缺少責任感就無法做好護理工作。對護理人員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她們的責任意識,一切為病人考慮,不但要做好他們身體方面的護理工作,在心理上也要多給予安慰和關心,消除他們的不良情緒。
2.2 要做好引流管的護理工作 在肝膽手術中,引流管護理是個很關鍵的問題。選擇合適的引流管還可以提高療效,可以有效地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肝膽外科手術治療患者的康復和引流管的護理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對引流管護理時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2.2.1 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無菌技術進行操作,引流管的高度要比出口平面低,這樣才能避免逆行回流導致患者發生感染。
2.2.2 引流管的位置要固定好,避免受到扭曲、受壓和折疊。
2.2.3 要仔細觀察引流液的色、量、味和質,在手術前期一般顏色為淡紅色,后期轉化成黃色。如果顏色不清、清亮液不正常就說明患者身體情況發生異常,要馬上告知醫生。如果引流量每小時在五十毫升以上,而且連續三個小時都呈現紅色就是發生了異常。但是,如果引流量突然減少,而且患者發熱并伴有腹脹感,就應該馬上檢查引流管是否發生堵塞或者脫落的問題。
2.2.4 對待患者要有足夠的耐心,要仔細傾聽患者的主訴,對引起患者疼痛的原因和性質要認真作出評估。
3 結束語
護理工作具有比較高的風險,因為其和患者的病情和恢復有關,甚至是關系生命安全,如果沒有足夠強烈的防范意識,那么護理人員容易產生倦怠感,對待工作出現的問題不能夠及時的解決,不能夠利用閑暇時間來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提升技能水平,導致了護理質量跟不上醫療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護理人員需要學會自我總結和反省,通過總結和反省來尋找問題,解決問題,讓護理質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紅櫻.肝膽外科手術患者100例的心理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7).
【關鍵詞】 快速康復外科; 肝膽胰外科; 肝切除術;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doi:10.14033/ki.cfmr.2017.13.0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3-0160-03
快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是圍手術期的多模式優化方案。它主要是通過術前、術中、術后的干預來減少手術的應激和并發癥的發生,從而達到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促進功能恢復的目的。ERAS最早由丹麥醫生Kehlet于2001年提出[1]。近年來,在國內外得到了極力推廣。目前,ERSA已被廣泛應用于骨科、婦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在普外科中,結直腸外科應用比較廣泛。相關研究表明,ERAS在結直腸癌手術中應用,患者死亡風險降低了47%,并發癥發生率降低了47%,患者再入院風險降低了20%[2]。肝膽胰外科手術難度、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均較高。目前,ERAS在肝膽胰外科的應用相對滯后。然而,大量臨床研究表明,ERAS可以應用于肝膽胰外科并獲得較好的效果[3-4]。
1 ERAS與肝切除術
隨著外科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精準醫學理念的誕生,肝切除成為了肝臟各種原發性及繼發性腫瘤的理想治療方法。然而,傳統的肝切除術平均住院時間達到8~14 d[5]。相關研究表明,肝切除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最高達15%~48%,主要包括出血、膽漏、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等[6]。而且,術后長期臥床導致胃腸道功能恢復緩慢,增加了肺部感染、血栓的風險。所以,ERAS在肝切除圍手術期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相關研究表明,實施ERAS可明顯縮短肝切除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7]。
1.1 術前ERAS
術前ERAS包括術前評估、術前宣教、術前胃腸道準備。術前評估包括:(1)一般項目。血常規、血生化、凝血功能檢查。(2)對于半肝及以上切除或肝硬化的患者必須行肝臟儲備功能檢測,最常采用吲哚菁綠(ICG)排泄試驗[8]。(3)肝臟可切除性及精確切除的評估有賴于CT或MRI三維重建和模擬切除技術。術前宣教是指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交代疾病發生、發展、預后的情況及圍手術期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處理措施,減少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取得其配合。術前胃腸道準備:大量研究表明,傳統的肝切除術術前禁食10 h、禁飲8 h是不可取的。ERAS理念建議術前禁食6 h、禁飲2 h,術前2 h口服250~400 ml碳水化合物溶液,可以降低口渴、煩躁、低血糖的發生率[9]。而且,相關研究表明,術前放置胃管不會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反而增加咽喉部不適,甚至引起嘔吐誤吸,增加肺部感染風險[10]。
1.2 g中ERAS
術中ERAS包括麻醉選擇、術中控制出血、術中保溫、腹腔引流管的放置。良好的麻醉是實施ERSA的前提。由于肝癌患者常伴有肝硬化和肝功能的損傷,氣管內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是其首選的麻醉方式[11]。因為該方法減少了全麻藥的用量、縮短了麻醉清醒時間、減輕了術中應激反應、加快了胃腸道功能恢復。術中出血的控制是實施術中ERAS的關鍵:(1)必須熟練掌握肝臟的解剖學基礎及肝門的解剖學技術。(2)取得與麻醉師的充分配合,將中心靜脈壓控制在5 cm H2O(1 cm H2O=0.098 kPa)以下,可以明顯減少術中的出血[12]。(3)實施選擇性肝門阻斷術,最大限度保護剩余的肝臟,降低術后肝衰的發生率。而且,為了減少術中出血,肝門阻斷時間可適當延長到20 min左右。(4)肝臟斷面可以行U 型縫合法,減少術后出血帶來的二次手術。術中低體溫常因麻醉抑制作用和熱量的丟失引起,它能誘導炎癥介質的釋放,從而導致患者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礙、酸堿平衡紊亂。所以術中施行積極的保溫措施相當重要。通常應用保溫毯或保溫墊保溫,并采用溫蒸餾水沖洗腹腔,使患者體溫維持在36.5 ℃~37.5 ℃。傳統肝切除術后常規放置腹腔引流管觀察出血及膽漏的情況。然而,增加了腹腔感染的風險,限制了患者下床活動,延長了住院時間。相關研究表明,肝切除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并不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13]。ERAS建議,隨著精準肝切除及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以后的肝切除手術中應盡量避免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術后ERAS
術后ERAS包括術后鎮痛、術后合理補液、早期下床活動與進食、導尿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拔除。肝切除術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術后合理的鎮痛是實施術后ERAS的前提和保障。大量研究表明,以NSAIDs藥物為基礎的多模式預防性鎮痛治療是肝切除術后首選的鎮痛方案[14]。它不僅能減輕術后應激反應,而且能減少惡心嘔吐的發生,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肝切除早期機體可能會出現水電解質平衡紊亂,ERAS建議“目標導向型補液”方案。該方案強調,保證循環血量的前提下避免過量補液。因為過量補液會加重心肺、肝腎等臟器的負擔,加重胃腸道的水腫,不利于胃腸道功能恢復[15]。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防止血栓的發生、改善肺功能、防止墜積性肺炎的形成。相關研究表明,肝切除術后1 d只有20%~28%患者下床活動,術后3 d有85%的患者可以下床活動[16]。ERAS指出術后早期進食也能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它建議術后6 h可以飲水,術后1 d可以進流質飲食或半流質飲食,并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關于導尿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拔除,ERAS建議術后1 d拔除導尿管,術后2 d確定無出血和膽漏后拔除腹腔引流管。相關研究顯示,長期放置腹腔引流管不會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反而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17]。
2 ERAS與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D)
與肝切除術相比,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D)難度更大、時間更長、并發癥發生率及術后死亡率更高。相關研究表明,PD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達到30%~60%。其中,胰漏的發生率達到9%~14%[18]。目前,ERAS在PD中的應用更加滯后,僅在國內較大的胰腺外科中心有所實施。然而,ERAS在國外胰腺外科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并獲得較好的效果。2015年,Shao等[19]研究發現,實施ERAS能夠明顯縮短PD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和總體并發癥的發生率。
2.1 術前ERAS
與肝切除術相比,除了行常規術前評估、術前宣教、術前胃腸道準備。ERAS建議PD患者應嚴格的戒煙戒酒,因為吸煙和飲酒能顯著增加胰液的分泌,增加術后胰漏的風險,不利于術后恢復。相關研究表明,戒煙戒酒1個月以上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能降低數倍[20]。對于黃疸患者,是否行術前減黃一直是一個爭議的話題。ERAS建議總膽紅低于250 μmol/L的患者,術前可不常規作減黃[21]。由于PD操作復雜、時間長、術中應激反應強,ERAS建議術前半小時應用頭孢類抗生素聯合甲硝唑1次,時間超過4 h,再追加1次。并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一次,防止血栓的形成。對于胰頭癌患者,就診時常處于晚期,患者常伴有營養不良,所以術前營養支持也相當重要。ERAS建議首選腸內營養,并持續7~14 d方可有效。
2.2 術中ERAS
術中ERAS包括麻醉選擇、精細手術操作、術中保溫、腹腔引流管的放置。大量研究表明,PD患者首選持續硬膜外麻醉聯合氣管內全麻[22]。它不僅能提升術后鎮痛效果,還能降低術后肺炎和腸發生率。由于PD操作復雜,手術時間較長,術中應激反應強,對ERAS的順利實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精細和快速的手術操作成為了術中ERAS的關鍵。ERAS建議術中合理應用超聲刀、Ligasure、閉合器、吻合器等器械能加快手術時間,減少術中的出血。術中胰腸吻合應采用胰腺斷面空腸漿肌面五針縫合法聯合胰管空腸黏膜連續縫合法。具體操作:用4-0可吸收愛惜康縫線經胰腺斷面1 cm處全層穿入,空腸側漿肌層面狀穿出,均勻5針,胰管空腸黏膜吻合后再打結??漳c對應處切小口,黏膜外翻,胰管內置入匹配的膠管支撐,用5-0滑線連續縫合胰管黏膜和空腸黏膜,最后逐步拉緊,使黏膜與黏膜對合。最后空腸漿膜面完全自然狀態緊貼于胰腺斷面。游離帶蒂的肝圓韌帶經胰腸吻合口后方通過圍合吻合口預防胰液腐蝕門靜脈。這種縫合方式不僅提高吻合的速度,還能減少胰漏的發生率。與肝切除一樣,術中保溫也是PD中ERAS的重要環節。關于腹腔引流管的放置仍然是一個爭議的話題。ERAS提倡對于胰腺外科相關手術,采取“若無懷疑、勿需引流”的方案。然而,基于國內醫患關系相對緊張和國內胰腺外科的發展相對滯后,筆者建議,PD后應常規放置腹腔引流管,并根據患者引流情況及臨床表現及時調整。
2.3 術后ERAS
術后ERAS包括合理痛、早期活動和營養支持、腹腔引流管的拔除、術后血糖的控制、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的應用。由于PD后創傷大,術后疼痛明顯,ERAS建議PD后首選硬膜外鎮痛聯合靜脈自控鎮痛泵治療。它不僅能促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動,還能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23]。與肝切除術一樣,早日下床活動也是PD后的重要環節。關于PD后的營養支持,ERAS建議首選腸內營養。大量研究表明,PD后1 d開始飲水,3~4 d內逐漸過度到正常飲食,可加快胃腸道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而不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24]。PD后最常見和最危險的并發癥就是胰漏,所以胰腸吻合口處常規放置腹腔引流管。ERAS建議對不具有胰瘺發生高危因素(術后3 d引流液淀粉酶>5000 U/L、胰管較細、軟質胰腺、術中吻合不滿意等)的術后3 d拔除引流。對于術前無糖尿病的患者,術后出現高血糖,考慮為PD后獲得性胰島素抵抗的一種表現。相關研究表明,術后胰島素抵抗及高血糖和手術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明顯相關。PD后應用靜脈泵控制血糖能明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但應避免低血糖的發生。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是胰瘺、膽瘺等并發癥的治療藥物,ERAS建議該藥物僅用于有胰漏高風險患者的治療。
盡管ERAS的優勢和價值已經在外科的多個領域有所體現,而且,國內外已有研究證實ERAS在肝膽胰外科的應用也是安全有效的。但是,肝膽胰外科在國內的發展相對緩慢,ERAS的實施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筆者認為只有真正改變國內的醫療管理、醫護團隊和患者及家屬的傳統觀念,才能實施真正的ERAS。
參考文獻
[1] Wilmore D W,Kehlet H.Managementofpatientsinfasttracksurgery[J].BMJ,2001,322(7284):473-476.
[2] Varadhan K K,Neal K R,Dejong C H,et al.The 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ERAS)pathway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elective open colorectal surgery: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lin Nutr,2010,29(4):434-440.
[3]王繼濤,孫家鐵,雷光林,等.快速康復外科聯合肝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5,24(1):88-89.
[4]馬路,折占飛,楊秀峰,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30例分析[EB/OL].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5,9(4):256-258.
[5] Capussotti L,Muratore A,Ferrero A,et al.Randomized clinicaltrial of liver resection with and without hepatic pedicle clamping[J].Br J Surg,2006,93(6):685-689.
[6] Jones C,Kelliher L,Dickinsonet M,et al.Randomizedclinical trial on enhanced recovery versus standard care followingopen liver resection[J].Br J Surg,2013,100(8):1015-1024.
[7] Hughes M J,McNally S,Wigmore S J.Enhanced recovery following liver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HPB(Oxford),2014,16(8):699-706.
[8]莢衛東,劉文斌,許戈良,等.精細肝切除治療原發性肝癌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和防治[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2,39(4):246-249.
[9] Yu J X.Application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actice guided by fasttrack surgery principl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undergoing hepatectomy[J].Chin J Clin Med,2014,21(3):362-363.
[10] Pessaux P,Regimbeau J M,Dondero F.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evaluating the need for routine nasogastric decompression after electivehepatic resection[J].Br J Surg,2007,94(3):297-303.
[11] Freise H, Vanaken H K.Risks and benefits of thoracic epiduralanaesthesia[J]. Br J Anaesth,2011,107( 6):859-868.
[12] Otsubo T.Control of the inflow and outflow system during liverresection[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2012,19(1):15-18.
[13] Butte J M,Grendar J,Bathe O,et al.The role of peri-hepaticdrain placement in liver surgery:a prospective analysis[J].HPB(Oxford),2014,16(10):936-942.
[14]程亞,莢衛東.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肝血管瘤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普外基礎和臨床雜志,2016,23(2):147-150.
[15] Otsubo T.Control of the inflow and outflow system during liver resection[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2012,19(1):15-18.
[16] Van Dam R M,Hendry P O,Coolsen M M,et al.Initial experiencewith a multimodal enhanced recovery programme in patientsundergoing liver resection[J].Br J Surg,2008,95(8):969-975.
[17]建華,呂凌,王平,等.腹腔引流術在肝臟切除術后應用的必要性探討[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0,25(4):303-305.
[18] Cameron J L,Riall T S,Coleman J,et al.One thousand consecut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ies[J]. Ann Surg,2006,244(1):10-15.
[19] Shao Z,Jin G,Ji W,et al.The role of fast-track surgery inpancreatic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635 consecutive resections[J].Int J Surg,2015,15(2):129-133.
[20] Lindstr?m D,Sadr A O,Wladis A,et al.Effects of a perioperative smoking cessation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 randomized trial[J].Ann Surg,2008,248(5):739-745.
[21]Van Der Gaag N A,Rauws E A,Van Eijck C H,et al.Preoperativebiliary drainage for cancer of the head of the pancreas[J].N Engl JMed,2010,362(2):129-137.
[22] P?pping D M,Elia N,Marret E,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epiduralanalgesia on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abdominal and thoracicsurgery:a meta-analysis[J].Arch Surg,2008,143(10):990-999.
[23]王剛,江志偉,周志宏,等.胸段硬膜外阻滯聯合全麻在快速康復外科中的應用性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15):13-16.
【關鍵詞】 肝膽外科;膽道大出血;處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27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028-02
膽道大出血是肝膽外科術中常見病癥,少量出血可通過簡單處理,但膽道大出血在處理時較為困難,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處理易引發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處理方法處理膽道大出血。在本文中,筆者以45例肝膽外科術中膽道大出血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分析處理方法,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5例肝膽外科術中膽道大出血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5.5±2.5)歲;出血量:21例200-800ml,18例800-1200ml,6例超過1200ml;膽道出血原因:14例膽管狹窄撕裂,10例取石導致膽管壁裂傷,8例膽管動脈瘺,6例膽管黏膜曲張導致血管破裂,5例肝癌侵襲致膽管出血,2例膽管門靜脈瘺。
1.2 方法 20例患者采取膽道沖洗后進行局部填塞;10例膽總管直接縫扎;6例肝動脈結扎;4例患者經肝動脈結扎后,沖洗膽道進行局部填塞;3例肝段切除;2例肝內外膽管廣泛填塞。
2 結 果
45例患者經處理,膽道大出血均得到控制。20例患者采取膽道沖洗加局部填塞,6例有效止血,6例轉為直接縫扎后有效止血,4例轉為肝動脈結扎有效止血,2例轉為肝段切除后止血,2例轉為膽總管直接縫扎有效止血;10例膽總管直接縫扎有效止血;6例肝動脈結扎,5例止血,1例轉為直接縫扎止血;4例肝動脈結扎加膽道沖洗加局部填塞后,3例有效止血,1例轉為肝段切除有效止血;3例肝段切除后有效止血;2例肝內外膽管廣泛填塞后止血。因此,膽總管直接縫扎、肝段切除以及肝動脈結扎可有效治療膽道大出血。
3 討 論
膽道大出血是肝膽外科手術常見病癥,在手術前必須要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分析膽道出血的原因,掌握出血部位,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大部分患者膽道出血,出血量較小,采取簡單方法進行處理后就可有效控制出血。但膽道出血位置深、量大時,若沒有采取合理處理,易引發并發癥,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死亡。膽管組織多,大部分藏于肝內[1],出血面積大,無法充分顯著血管,在處理時非常困難。當患者發生大量出血,且反復出血,時間超過14d,需進行手術;或者患者發生膽絞痛、寒戰、高熱、黃疸等癥狀[2],出血量大并發休克,患者在出現這些癥狀后需進行手術。在診斷時,若醫生對膽道出血沒有充分認識,或在分析病情時未考慮其他因素,易出現誤診情況,因此在診斷膽道出血時,保證醫生可充分掌握病情癥狀,全面考慮其他因素。
在本組研究中,45例患者經均有效止血。其中10例膽總管直接縫扎有效止血,3例肝段切除后有效止血,6例肝動脈結扎,5例止血,1例轉為直接縫扎止血。因此,膽總管直接縫扎、肝段切除以及肝動脈結扎可有效治療膽道大出血。
3.1 直接縫扎 當患者出血部位可充分暴露,醫生在直視下可進行縫扎止血?;颊吒蝺饶懙莱鲅h離時,可以將肝組織切開,充分暴露出血灶進行止血。但不可盲目切開肝組織,避免引發大出血。因此必須要保證患者適宜此種止血方法,通?;颊叱鲅课豢拷伪砻婵蛇M行直接縫扎,或者患者伴肝內膽管擴張可采取直接縫扎。
3.2 肝段切除 肝葉、肝段切除可有效治療肝內膽道出血,采取此種方法可有效止血,也可以去除病灶。但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在手術時無法隨意擴大手術范圍。當患者膽道出血位置深,在阻斷肝動脈后依然出血患者,需立即切除肝段或肝葉,去除病灶縫扎止血。
3.3 肝動脈結扎 經肝動脈阻斷對出血可有效控制,使治療膽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在采取肝動脈結扎時,選擇動脈分支應靠近出血部位,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本組研究中,6例肝動脈結扎,5例止血。
3.4 膽道沖洗及聯合局部填塞 在沖洗膽道時,可采取8%去甲腎上腺素冰鹽水[3]對膽道進行反復沖洗,緊縮小血管,以此有效止血。通常患者出血速度緩慢,出血范圍確定患者可進行膽道沖洗聯合局部填塞。當患者經過單純膽道沖洗卻無法有效止血時,可采用明膠海綿或者可吸收止血紗布將出血膽管填塞,以此壓迫出血灶,有效止血。本組研究中,20例患者采取膽道沖洗加局部填塞,6例有效止血,其中2例經過單純膽道沖洗,4例患者經膽道沖洗后進行局部填塞以此有效止血。
3.5 肝內外膽管廣泛填塞 肝內外膽管廣泛填塞適用于膽管內大范圍出血但采取肝動脈結扎卻無法有效止血患者,或者患者病情嚴重,無法耐受復雜手術時可采取肝內外膽管廣泛填塞患者。但采用肝內外膽管廣泛填塞會出現感染,因此,需嚴格使用肝內外膽管廣泛填塞進行止血。
因此,在處理肝膽外科術中膽道大出血時,必須要分析出血原因和部位,不可隨意使用止血鉗進行止血,需要使用紗布將出血位置進行局部壓迫,然后尋找出血位置,采取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法,以此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使患者良好康復。
參考文獻
[1] 王雄.肝膽外科術中膽道大出血15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2,33(09):1906-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