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月亮的文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月亮是個“小偷”
地球上的潮汐現象多數是由月亮引起的,太陽的作用則較小。由于月亮繞著地球旋轉,地球上的海洋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面對月亮的那一面就會出現。與此同時,地球上遠離月球的另一面海水也會出現,這是因為月球對地球本身的牽引作用大于對水體的作用,從而使另一面海水向外“鼓”而形成了潮。
在滿月和新月時,太陽、月亮和地球處在一條線上,這時形成的潮異乎尋常地大,我們稱之為“朔望大潮”。而當月亮處在最初和最后的1/4月牙時,較小的潮就形成了。月球以29.5天的周期環繞地球運轉,這個運轉軌道并不是一個規則的圓形,當月亮到達離地球最近處(近地點)時,朔望大潮就會比平時更大,這時的大潮被稱為“近地點朔望大潮”。
所有這些牽引現象還產生了另外一個有趣的作用:通過牽引,地球的自轉能量被月亮一點點地“偷”走了。因此,每過100年,地球自轉周期就要減慢1.5毫秒。
逃離地球
你也許不知道,當你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月亮正在悄悄地從地球身邊溜走。每一年,月球都從地球吸取一點兒自轉能量,并利用這種能量在軌道上向外偏離3.8厘米。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在月亮形成之初,它與地球的距離僅僅是22530千米,而現在的距離已經拉大到了450000千米,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月亮還將越走越遠。
月亮是雞蛋形的
月亮并不是圓的,或者說月亮并不是球形的,它的形狀看起來更像個雞蛋。當你在晴朗的夜晚舉頭望月時,月亮那雞蛋形的兩個尖端之一就正對著你,所以它看起來很圓。
月亮有個“妹妹”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嗎?或許不是這樣的。
1999年,科學家發現了處在地球引力控制范圍內的另一顆小行星,其寬度為8千米。這顆小行星被稱為“克魯特尼”,它沿著一條馬蹄形的軌道行進,繞地球一周大約要花770年的時間??茖W家認為,它這種在地球上方懸吊的狀態還能夠保持至少5000年,因此它可以被認為是地球的另一顆衛星。
億年不變的環形山
月亮上坑坑洼洼的表面是在距今38至41億年前,受到宇宙中巖石的強烈撞擊而形成的。強烈的巖石沖擊給月亮留下遍地的坑洞,我們稱之為“環形山”。
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這些環形山卻并沒有受到多大的侵蝕,這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月亮的地質活動不太活躍,因此無法像地球那樣由地震、火山爆發和造山運動形成千變萬化的地貌;第二,由于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層,也就沒有風和雨,因此對其表面的侵蝕很少發生。
月亮的臉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月亮總是以相同的一面對著地球。既然月亮和地球都在時刻不停地自轉,并沿著各自的軌道行進,那么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很久以前,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月亮的自轉逐漸減慢。當月亮的自轉周期慢到和它的軌道周期(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相吻合時,這種引力作用便達到了平衡,月亮從此就以固定的一面朝著地球了。
一、準確地傳遞出月亮獨特的象征意義
張愛玲筆下月亮的象征意義是通過形狀的摹寫和色彩的變化共同來完成的,形狀的變化比較簡單,要么是彎月,要么是滿月,再加上大小的分別,色彩的變化就不同了,不同的顏色傳遞的是不一樣的意義。
在《十八春》里,顧曼楨被囚,渴望沈世鈞來救她,那時候她看到了窗外空明的天上有細細的一鉤淡金色的月亮,這里作者沒有用黃色,而是用金色來寫月亮。金色讓讀者聯想到的是珍貴的金子,在那樣的一個情形下,在曼楨的眼里,這月亮是世鈞,是她心里唯一的一絲珍貴的希望。盡管是細細的淡淡的一鉤,盡管希望是渺茫的,但她也還是有希望的,如果抓住了這個機會,她的人生也許是另外一番樣子。然而張愛玲是殘忍的,這樣的機會也沒有給她,讓讀者更加唏噓不已。
《金鎖記》里寫到七巧在長白結婚以后的變態行為時也有一段月亮的描寫:“隔著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綽綽烏云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這 “一搭黑、一搭白” 的月亮加上后面“猙獰的臉譜”的提示,像極了黑白兩個無常鬼,象征著七巧和長白正在走向一種非正常的生活,他們自己正在變成鬼,變成向芝壽索命的厲鬼。
描寫月亮時最常用的白色在張愛玲的筆下也完全不同。
在《沉香屑·第一爐香》中,月亮是肉白色。張愛玲用“仿佛是一頭肥胸脯的白鳳凰”來寫月亮,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形容女人性感的一個詞“酥胸半裸”,用鳳凰做喻體,又很容易把人帶到“在天愿為比翼鳥”的美好意境中。這充滿的月亮不就是薇龍自己嗎?年輕、漂亮、充滿了誘惑力,期待那種比翼齊飛的愛情,然而后面的“月亮便沒有了”,預示著這只鳥不但沒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連自己也不再是一只可愛的鳳凰了。
《十八春》中的月亮是蓮子白,“像一顆白凈的蓮子似的月亮”。小說中這處描寫出現的時候,世鈞已經愛上了曼楨,為的就是見她才來的。蓮花在中國的傳統文學中是圣潔美好的象征,這時的曼楨豈不就是一朵蓮花?用蓮子白色來寫月亮的白色,象征著他們的愛情也是圣潔和美好的,是“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愛情。
《金鎖記》中,月亮是太陽般的亮白,“窗外還是那使人汗毛凜凜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個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陽。”小說中的芝壽剛結婚,本來應該過著“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新婚生活,然而婆婆不但不讓她和丈夫長白回房休息,還讓丈夫講述他們之間的隱秘來滿足她的變態心理。芝壽感覺自己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沒有了一點隱私。這像太陽一樣的亮白月亮,灼灼發光,就像七巧窺視的眼睛以及這只眼睛背后瘋狂的靈魂。
二、展示人物的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中國傳統文學中月亮的意象一般來說代表著美,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也是失意文人的寄托。但這種關系都比較直接,是一種外在的關系。到了張愛玲這里,除了繼承之外,同時加以創新,創造出了屬于張愛玲的月亮。而張愛玲的創造性在于月亮不僅僅和情感結合在一起,還起到了挖掘表現人的內在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說里的月亮不再是自然的月亮,而是變成了人物眼中的月亮,是情感的表達和心理的反映。這種作用也是通過對月亮的色彩描繪體現出來的。
在《傾城之戀》中,第一次到香港以后的某個夜晚,范柳原白流蘇,在電話中詢問流蘇從窗子里能不能看得見月亮,流蘇不敢回答,只是“淚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銀色的,有著綠的光棱”。不是光圈、光暈,而是“有著綠的光棱”的銀白色的月亮,她感受到了愛情,同時也感受到了這愛情的不完滿,柳原只是想要愛情而不要婚姻,所以流蘇淚眼中的月亮是帶著綠的光棱的,像利劍一樣,這是她內心的真實寫照。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佟振保愛上了朋友的妻子王嬌蕊。兩人在一起共度良宵之后,振保早起梳頭時看到了像小紅月牙一樣的指甲,這促使振保聯想到“昨晚上忘了看看有月亮沒有,應當是紅色的月牙”。這里邊用紅色寫月牙是一點寫實的意味都沒有了,而純粹是人物的心理活動。紅色帶給人們的視覺的感受是熱烈、奔放,這正像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昨晚他是快樂的,今晨他還沉浸在昨夜的熱烈的情愛里,這是振保心里的月亮,是充滿激情的月亮。
三、營造特定的環境氛圍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边@是《金鎖記》開頭的經典段落,其中的主角就是月亮。由于傳統意義上的月亮的象征意義已經深入人心,所以這里邊月亮的出現自然就帶有一種特定的時空感覺和情緒體驗,使讀者很自然就融入小說所創設的意境中。
《沉香屑·第一爐香》中薇龍和喬琪終于走到了一起,兩人一起爬過一個山洼,有一段關于月亮的描寫:“整個的山洼像一只大鍋,那月亮便是一團藍陰陰的火,緩緩地煮著它,鍋里水沸了,咕嘟咕嘟的響。”“藍陰陰”這個詞應當是張愛玲的獨創了,如果只用藍色,還不會有這樣的視覺沖擊,“藍陰陰”是充滿邪惡的感覺,被點燃了,理智被燒毀了,悲劇也就隨之產生了??雌饋硎腔恼Q的描寫,實際上是營造了一種適合故事情節進一步發展的環境氛圍,讓讀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
張愛玲之所以在筆下能寫出這樣多姿多彩的月亮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西方文學的影響
張愛玲在香港大學的學習使她有機會系統地學習西方文學。西方文學中關于月亮意象的內涵比中國的要豐富,除了和中國一樣有美好的一面,同時也有不潔的寓意,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可怕的存在。葉芝有一首詩的名字就叫《鮮血和月亮》,把月亮和鮮血聯系在一起,月亮是邪惡的,也可能帶來災禍,是不潔的象征。這在中國的傳統文學作品中是沒有的,但在張愛玲的筆下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張愛玲不僅寫紅色的月亮,她還寫了綠色、藍色、金色、紅黃的月亮,這就不僅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學月亮意象的突破,在世界文學史上恐怕也是沒有的。
(二)傳統文學的影響
張愛玲在她成長的過程中閱讀了很多以《紅樓夢》為代表的古典文學作品?!都t樓夢》中對月亮意象就有很精彩的描寫,例如第七十六回寫湘云與黛玉二人一起賞月吟詩,對景感懷。湘云因池中鶴飛起興,吟出上聯:“寒塘渡鶴影”,黛玉對出“冷月葬花魂”的孤獨與悲涼的下聯。十五的圓月在黛玉的心中變成冷月,較好地表現了她寄人籬下、孤苦伶仃、愛不敢言的復雜心緒,也暗示了黛玉后來“葬花魂”的人生情感結局。這些對張愛玲必定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繪畫的影響
張愛玲從小喜歡繪畫,對色彩比較偏愛。她在《天才夢》中說:“九歲時,我躊躇著不知道應當選擇音樂或美術作為我的終身事業”,又說“我學寫文章,愛用色彩濃厚,音韻鏗鏘的字眼”。在《論音樂》中說:“不知為什么,顏色和氣味常常使我快樂,而一切的音樂都是悲哀的……而顏色,有了顏色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顏色這東西……但凡讓人注意到,總是可喜的,使這個世界顯得更真實。”正因為如此,她筆下的月亮也是有色彩的,是彩色的月亮。
(四)成長經歷的影響
張愛玲生活在沒落的富貴之家,并不幸福。父母的離異,繼母不喜歡她,還挑唆父親毆打她,軟禁他,連生了病都不管她的死活。在《私語》中她寫道:“我父親揚言說要用手槍打死我。我暫時被監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這座房屋忽然變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現出青白的粉墻,片面的,癲狂的。” “……我讀到它就想到我們家樓板上的藍色的月光,那靜靜的殺機。”這是張愛玲的親身經歷,這些都給了她極大的刺激,使得她的心靈充滿了孤寂、冷漠、恐懼、壓抑,使她的精神世界不同于一般的女孩子,她眼里的事物自然和別人眼中的事物不一樣了。她的小說創作中,正是因為這些與眾不同的個人的情感經歷,才有了這些不一樣的月亮。
正是靠著這些豐富的色彩運用,張愛玲把我們司空見慣的月亮轉化成了濃墨重彩的意象,寫出了人物的獨特情感和靈魂,將讀者帶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深入到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這種新奇而富于變換的色彩又讓人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1]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 張愛玲.傳奇[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
[3] 張愛玲.流言[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
[4]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5] 劉鋒杰.張愛玲的意象世界[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
[6] 趙京立.張愛玲小說中的色彩意象[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7(07).
[7] 張鵬輝.以色言情 情蘊色中——張愛玲小說平面色彩藝術解讀[J].作家,2010(24).
1、追尋著兒時童謠的印跡,鄉間夜晚月朗星疏的農家院落,月下地面的樹影,互相打鬧嬉戲中高歌月亮光光,滿院香香的美好記憶,鉤沉起流傳于鄉間俚俗中老掉牙的關于天狗吃月亮的古老神話,這足以讓我的心里陶醉,我的思緒飛揚!
2、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3、衣著樸素,頭發花白;他,不茍言笑,喜歡靜思;他,居住在一座破舊的院落。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天狗;蟾蜍(蝦?。皇吃拢惶旃肥吃拢话儆鹘?/p>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2-0165-02
如今天狗食月的傳說在民間廣泛流傳,遍布在內蒙古到云南兩廣的廣大地區。如《中國民俗大系?內蒙古民俗》中記載了達斡爾族日食月食民俗:“因為相信萬物有靈和信仰多神,遇上日食和月食,就認為是天狗捕日頭、天狗吞月亮了,薩滿要各家敲打水桶、犁鏵、鐵盆等響器,好嚇走天狗以保護太陽神和月亮神?!?/p>
祁連休、馮志華編著的《中外機智人物故事大鑒》中記載了流布于我國兩湖一帶關于天狗食月的機智人物故事:“寫財主為了捉弄智者,宴請時特意不給智者擺任何餐具,或者將筷子釘在桌上,讓他無法用膳。智者隨即講起天狗吃月的故事,說眾人見了都鳴鑼呼救,唯有一人找不到銅鑼,十分著急。賓客們忙問:‘那他怎么辦呢?’智者說:‘他只好眼睜睜地看著狗吃?!?/p>
劉錫誠、王文寶主編的《中國象征辭典》中記載了廣西融水地區的天狗食月傳說:“廣西融水地區稱天狗為‘朵瑙谷’。傳說,一天,朵瑙谷騎一匹紅馬,身后跟隨四十人,扛著糯米酒、豬肉串、酸鵝鴨以及刀斧,到朗丟地方尋找最美麗的嗶漠姑娘,并騙取嗶漠的愛情。到了天上,朵瑙谷現出原形,嗶漠自知受騙,縱身往人間一跳,朵瑙谷揮起一刀,殺害了這個美麗的姑娘。所以人們對朵瑙谷十分痛恨,每見到它吞食日月,就吐口水咒罵。”
任寶根編著的《魯迅著作的江浙方言》中記載了浙江一帶的天狗食月說:“‘天狗’――紹興話讀若普通話,舊時神話中的動物,又稱‘仙狗’。民間傳說中講天狗會吃月亮,紹興方言中就有‘天狗吃月亮’一說?!?/p>
布依族民歌《十二層天、十二層海》記載了云貴高原一帶布依人們月食打狗的獨特生活場景:“上到十一層天啊, 我們走到月亮邊, 碰見‘都卡’吃月亮。 它吃了半邊的月亮呀, 天下黑去了一半。 我們都去打都卡呀, 打都卡好救月亮。 讓月亮出來照山川呀, 讓月亮出來照夜晚。”人們用歌聲描繪了“天狗食月”時人們踴躍救月的美好情感。
在江西九峰森林公園以及湖南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都有以“天狗食月”命名的景點,說明天狗傳說已經普遍流傳于這些地區。
但是這一傳說起源何時,又是如何形成的?學界對此還缺乏相關研究。遍查古代文獻中關于天狗食月傳說的淵源,發現“天狗”一詞在古代早已有之,但是并不是吃月亮的天狗,最早以及很長時間內吃月亮的都是蟾蜍(蝦?。?。
一、天狗
“天狗”一詞,在中國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代?!渡胶=?西山經》中講到“又西三百里,曰陰山?!蝎F焉,其狀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痹谶@里“天狗”指古傳說中的可以御害的獸名?!稜栄?釋鳥》中也出現了“天狗”一詞:“~鳩,王~。B,H其。,r軌。t,天狗。”在這里“天狗”被解釋為青翠的小鳥。
其次,關于“天狗”的詞條是作為星名。這也是“天狗”一詞在我國歷史上最主要的一個意項。在古代天狗星的出現,被看做是一種兇兆,此星出現則必有血光之災。如: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有聲,其下止地,類狗。所墮及,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其下圜如數頃田處,上兌者則有黃色,千里破軍殺將。”天狗星有時也被看做是財富的象征,這一寓意相對被采用的就比較少。如:唐魏徵等《隋書》卷二十:“北七星曰天狗,主守財。”
再次,“天狗”是指月中兇神名,《協紀辨方》卷四引《樞要歷》:“天狗者,月中兇神也。其日忌禱祀鬼神,祈求福愿。”又引《歷例》:“天狗者,常居月建前二辰?!瘪R良春、李福田主編的《中國文學大辭典》中記載:“古代人們因不理解日食月食發生的原理,故傳為天上有天狗神者,常張口吞食日月,但它有口無喉,雖然口大能含日月,卻終于不能咽下,所以它銜而又吐,吐而又銜。日月神不堪其擾,便指示下界百姓遇日,月食時發出大聲以驚嚇天狗。據《周禮?地官?鼓人》有‘救日月,則詔王鼓’的說法,可知其傳說由來已久,可能與原始天象信仰及巫術有關。”
文中所說的天狗神,是指此月中兇神嗎?依據馬良春、李福田的觀點,天狗食月傳說最早在周代就應該已經形成。但是這一傳說在以后直至南朝,期間卻根本不曾出現相關記載。如果今天流傳的“天狗食月”傳說中的天狗就是《周禮》中擊鼓驅趕的天狗,這樣被百姓廣為接受的傳說,何以在當時以及其后如此長久的歷史記載中卻從未出現呢?另外文中所引的《周禮》中‘救日月,則詔王鼓’的儀式也并非是為驅逐天狗而設,而是古人在日月食時采用的一種祭祀儀式,這種擊鼓儀式由來已久,并在以后歷代得以流傳。這種日月食的祭祀儀式,不只是在民間,上至宮廷都被嚴格對待,有一套非常嚴禁的祭祀流程。可見此說的真實性是值得懷疑的。
那么民間傳說中吃月亮的天狗具體是指什么呢?在搜集月食與天狗相聯系的文獻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古代很長一段時期內,人們認為吃月亮的卻并非是天狗,而是月中蟾蜍,這也是我國古代一種更為流行的食月之說“蟾蜍(蝦?。┦吃隆?。
二、蟾蜍(蝦?。┦吃?/p>
“蟾蜍”一說的由來,又涉及中國另一個神話傳說“嫦娥奔月”。食月之“蟾蜍“正是由奔月的嫦娥所化。王充《論衡》:“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其妻嫦娥竊之奔月,是為蟾蜍?!?“蟾蜍食月” 的傳說在歷代文獻中都有大量記載,并且這一傳說已經逐漸成為后世詠月之典故?!妒酚?龜策列傳》中就出現了蟾蜍食月傳說:“日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于蝦蟆?!?/p>
到唐宋時期,關于“蟾蜍食月”的詩文更是極為多見。唐人盧仝《月蝕詩》就完整的記錄了月全食的整個過程:“傳聞古老說,蝕月蝦蟆精。徑圓千里入汝腹,汝此癡骸阿誰生?!薄4嗽娛且栽率程煜鬄橹髦迹涊d完整,這在歷代詩文選材中并不多見。韓愈對此詩大為贊賞,并仿效其詩作了《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盧仝號“玉川子”)。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詩中李白借“蟾蜍食月”傳說諷喻時事,暗喻唐玄宗晚年寵幸楊貴妃,使權奸當道,國勢衰微。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云:“蝦蟆蝕月烏蝕日”,又引蘇軾語云:“玉川子作月蝕詩,以為蝕月者,月中之蝦蟆也?!?/p>
蟾蜍食月傳說在唐宋詩文中留下大量文獻記載,這也得益于詩詞在唐宋時期的發展高峰。自宋之后,可見的關于“蟾蜍食月”的記載就相對有所減少?!度鹪姟肪砹撸骸扒骞獍胧橙敫坞椋畚膹接D蟾蜍?!薄锻砬鏼詩匯》卷一百三十一:“蟾蜍蝕盡瑤臺月,對舞時聞鳳鸞泣?!?/p>
通過以上諸多記載,可知,天狗有諸多意象,但是都和食月沒有直接聯系,食月的多是蟾蜍。那么人們的意象中又何時出現了天狗食月的傳說呢?
三、天狗食月
在上一章節,我們可以發現,自漢代一直到明清,蟾蜍食月一直是食月傳說的主流。但是在今天流傳最廣卻是“天狗食月”傳說,那么這一傳說起于何時?又是如何替代源遠流長的“蟾蜍食月”傳說呢?
從有關文獻記載來看,郁賢皓主編的《中外名人掌故》中出現了最早的有關“天狗食月”的故事《祖沖之預測月食》:
大明三年(公元459年),祖沖之根據他新測出的交點月數值,預測出當年9月15日晚上要發生月食,并四處張貼告示,通告百姓。
當晚,宋孝武帝的寵臣中郎將(高級武官)戴法興正在家中設筵為自己祝壽,祖沖之也被邀出席。正當賓客就要入席之際,門外跑來一個仆人報告:‘老爺,不好了! 街上正傳今天晚上天狗吃月亮……’
‘放屁! ’戴法興正要發作,站在旁邊的戴法興夫人打了仆人一巴掌,說:‘今天是老爺的四十五歲大壽,是吉祥日子,你胡說些什么! ’
‘奴才不敢瞎說,有人在街上貼了告示。’
‘誰貼的?’戴法興陰沉著臉問。
‘是下官張貼的?!鏇_之看著這一幕無知的鬧劇,感到實在好笑。
‘啊,是你……’戴法興氣得話也說不出。
因為在那時,所謂‘天狗吃月亮(月食)’,是大禍將要降臨的征兆,是不吉利的日子。戴法興認為在他生日的時候不可能發生月食,肯定是祖沖之有意給他觸霉頭。
但是,天體運行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盡管戴法興憋了一肚子氣,月食還是按照祖沖之預測的時間發生了?!?/p>
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南朝著名的科學家。郁賢皓對這一故事的記載也是有關天狗食月傳說在文獻中最早的明確資料的記載。那么為什么會在南北朝時期,在“蟾蜍食月“一說盛行時出現”天狗食月“說呢?這里吃月亮的天狗又起源于何處呢?
結合摘要中提到的《百喻經》八十四《月食打狗喻》中“月食”時人們“[橫打狗”的故事,和我國月食打狗的傳說一致不二,那么兩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影響關聯?何以如此相像?
《百喻經》是佛經中的經典著作之一,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齊天空三藏法師求那毗地譯。這部經源于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八十四喻對月食打狗的記載,表明了佛教對于天狗食月這一民間傳說的吸收,并把這一傳說與佛教教義融合。
關于此經的譯出時間目前有五種說法,分別是“永明年、永明十年、永明十年秋、永明十年九月、永明十年九月十日。”①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的最顯著的特點是佛教的急劇發展,佛教自西漢時期傳入我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了第一個。而食月傳說在這一時期為一大變,出現“天狗食月”一說,結合已知印度存在的天狗食月傳說,以及《百喻經》中出現的月食打狗的習俗,和佛教在這一時期的迅速發展,“天狗食月”傳說來源于佛教的傳入,似乎是順理成章。但是根據記載,《祖沖之預測月食》故事是在南朝宋孝武帝年間,而《百喻經》是在南朝齊才被譯為漢文,這顯然不能證明中印文化在食月傳說上的影響互通,但兩者幾近一致的記載顯然不能完全隔斷其關聯,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
注釋:
①王孺童.之研究[J].佛典研究,2007(10).
參考文獻:
[1]A夫.主編.中國古代名物大典(上)[M].濟南:濟南出版社,1993.
[2]賽音塔娜主編.中國民俗大系?內蒙古民俗[M].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
[3]陳永正主編,古健青,張桂光,張解民編.中國方術大辭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
一、探索奧妙,心中有數
要寫月球就得了解月球,唯有如此,才能下筆如有神。同學們不妨通過學習和探究諸如月球的起源、地質的構造、月相、月食、潮汐、人類登月、月球的開發等問題,了解其基本現象,感知了大自然的無窮奧妙。這樣,才能讓自我的想象更加合理、充實,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還要對月球文化作深入細致的查閱??梢月犚宦犈c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讀一讀詠月的詩賦,唱一唱借月抒懷的歌曲,猜一猜與月有關的謎語等,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究中,一定會有獨特的發現與感受。
二、融入時空,奇思妙想
想象要豐富,就要把事物融入廣袤的時空之中。即將事物的過去、現在、未來聚合于自己的視野之中,把在不同的位置上的同一事物聯系起來。如以“月球”為話題的作文,同學們可由古代人們對月球的探索想到現代人們對月球的探索;由中國的詠月詩篇想到貝多芬的《月光曲》。除此之外,還要利用事物間相通、相近或相反的關系展開想象。如可由月光想到光明,在相似聯想之中創造出新的形象;可由月的陰晴圓缺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利用對比聯想,升華文章題旨;可由明月想到家鄉或親人,以相關聯想的方法來擴展文章內容;可由現在推測未來,由已知推斷未知,以推測聯想的方式來豐富文章內容。同學們只有融入時空,多方聯想,才能做到文若泉涌,涉筆成趣!
三、歌詠月球,妙筆生花
月球奧秘的解說,月球文化的闡釋,月球未來的展望……我們的目光永遠追隨著那讓人遐想萬千的月亮,深情的贊美是它永恒的主題。無論是編造一個關于月球的故事,或者是對它作生動的說明,還是對它抒發自我的真情與感悟,最好圍繞這一主題來展開。只有這樣,才能使想象更加合情合理。同學們可以寫童話、寓言等不同文體的文章,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使得文章生動形象起來。在結構的安排上,可以傳承前人或明或暗的表達技巧以及布局謀篇的獨具匠心,力求構思新穎別致,符合時代特點,讓月球在你的筆下放出奪目的光彩!
【例文】
月宮一日游
湖北松滋市南海中學
覃冬杰
翻開日歷,現在已是2020年了。
隨著時光的飛逝,我們居住的地球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人類已經開始重視環境,并利用日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美化環境;人類用環保型飛機代替人工撒種,使世界陸地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0%以上;沙塵暴已成為過去,土地沙化也成了難得一見的奇跡;就連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也成了一片熱帶雨林……現在,地球上生機勃勃、綠意盎然,近乎于上帝耶和華的“伊甸園”了。
現在,我作為一名博士,為了完成最新的論文《月球》,向世界航天總公司提出登月的申請,很快就被批準了。
我在助手的陪同下,乘著世界最先進的“太空五號”飛船,在50分鐘內登上了月球。
我踏上這片土地,不覺驚訝人類的本領為何如此之大――因交通便利,人類已把不需任何養料的人造植物、動物移植到了月球上,現在的月球可以作為第二個地球了,但因地球的變化,人類已不需要移民了。
我和助手借著探測儀走去,不覺來到了一座巍峨的宮殿前,門頂題寫著“廣寒宮”三個大字??吹竭@兒,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奶奶給我講過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故事。正當我沉浸在回憶中時,門“吱呀”一聲開了,走出一位懷抱玉兔的美麗絕倫的仙女,這不正是嫦娥仙子!她引導著我們進入了廣寒宮。廣寒宮真是一座美麗的宮殿,洞口掛著很多銀色冰簾,頗有詩情畫意。進入廣寒宮,只見兩旁的冰壁上呈現出各式各樣的雕紋:有百花齊放,有飛禽走獸……這些鬼斧神工的天然壁畫,是冰雪凝結、融水逐漸侵蝕而成的。我不得不驚嘆自然造化的神妙。
接著,嫦娥仙子熱情地款待了我們,豐盛的菜肴都是地球上所沒有的,像什么“明月獨懸”、“朗朗乾坤”等,都讓人回味無窮。
她還帶領我們游遍了月球奇觀。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月球金字塔”了,其構造和地球上的金字塔別無兩樣,但規模卻宏大得多。要知道,這可是現代社會的最高技術都造不出來的呀!我真懷疑這是不是“月球人”建造的。
我們有說有笑地游玩著,聽嫦娥仙子繪聲繪色地描述著,不覺已過了大半日。我偶然看了看表,我們來到月球已經十多個小時了。助手催促著我:“博士,該回去了。”我好生留戀這里,但時間過長,我不得不回去了。
我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嫦娥仙子,帶著好心情回到了地球。不用說,我的這篇論文一定完成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