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美術作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藝術是心靈的呼喊,是人類對美的不倦追求和向往,藝術的浪花,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前行,敘寫著人類燦爛的文明。
藝術的美不在于完美,而在于閃爍的藝術火花是否真正讓人們感受到美好和真誠,在于它與生俱來的質樸的感染力。從孩童的涂鴉到你將看到的學生作品展覽,反映的正是一種對藝術、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這種追求正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藝術生命的源泉所在。
鄞州人杰地靈,老一輩著名油畫家沙耆、書法家沙孟海享譽海內外,現在鄞州的教師也以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傳承著藝術的真諦。鄞州的美術教學在新課程改革大潮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美術教研網站、美術課題獲省、市獲獎,一批教師成長為省、市教壇新秀,眾多美術課被評為國家、省、市級優質課。教師成長帶來了學生藝術學習中的成功,鄞江中學、姜山中學等學校美術高考連年取得佳績,初中、小學美術特色教育千姿百態,學生的美術作品在各級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在報刊雜志上不斷發表。
本次中小學生美術作品展的舉行,是鄞州區美術教學工作、學生藝術創作成果的一次集中交流與展示。展覽收到中小學生作品600余件,涉及書法、國畫、油畫、粉畫、設計、攝影、工藝等眾多門類,充分體現了學生藝術學習、藝術創作的多樣性。由于場地的限制,展覽展出的只是部分作品,但在作品的線條與色彩之間,你將看到鄞州學生對人生的態度、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之美執著的追求,將看到他們藝術探索時的沉思與頓悟,藝術創造時的快樂和輕松,貼近他們稚嫩的作品,你還能聽到他們與世界共振的心音。
評價活動是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評價對學生的美術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激勵作用,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激情、自信,關系到其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長。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家庭和學校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不注重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所以在學生的學習中形成各種各樣的壓力,一提起學習就煩。而作為校外美術教育主要是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選擇的,所以容易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在這里他們沒有被完全壓抑的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校外美術教育的生源主要來源于社會各界的美術愛好者。學生的年齡、層次、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所掌握美術知識、技能和技巧存在很大的差異,那么面對這些不同年齡段、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
一、對于兒童美術作品不能用“對不對”作為評價的標準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問題:兒童由于年齡比較小,他們的繪畫作品往往充滿奇思妙想和大膽的夸張和變形,和現實生活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和科學錯誤,比如“太陽和月亮手拉手”“小朋友在天空像鳥一樣自由飛翔”“人的身子長出了動物的腦袋”等等。對于學生這樣的作品,有些家長回去看過后,就說:“這是什么啊?你看你畫的畫,一點不符合生活實際啊,哪的人長出了動物的腦袋?山為什么是紫色的?”這一些成年人認為非常科學的論斷,結果往往就限制了學生頭腦中自由想象的空間,思維模式日益僵化。如果我作為教師自作聰明地給孩子解釋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那么對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就成了一句空話。美術學科同其他學科相比,科技重視準確性而繪畫可以用夸張和變形、想象等手法將自己內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在我們評價學生的作品時就要考慮到小學生自身知識不足、經驗不豐富、理解力差等因素。只要能在作品中把內心情感表達出來,無論是否符合科學的標準,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今后繪畫的風格、興趣培養以及想象力、創造力的提高影響都是深遠的。
二、不能用“像不像”作為評價學生美術作品的標準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長和我交流,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往往就用“像不像”作為評價學生作品好壞的標準,我認為這種評價太片面、太主觀了。孩子對于社會的接觸比較少,知識技能也沒有成年人高,但是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有著成人無法比擬的想象力和獨特的表現方式。對于這些作品的評價,更應該注重作品的內涵,因為它所表現出來的是孩子的情感世界。教師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技法,不能用簡單的像與不像作為評價的依據,否則培養出來的孩子,也許畫出來的東西非常寫實,但是長此以往,可能培養的結果單純就是培養了一個畫匠而不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的藝術天才。
三、不能以喜不喜歡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
這個誤區涉及到個性的問題,教師的個性、學生的個性,怎樣處理好這對矛盾。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獨特的審美觀,但在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是不是以自己的審美觀作為參照,要學生都向自己看齊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有對于美的事物的見解和主張,不能簡單地成為老師的復制品。對于我這樣一個長期從事美術教育的老師來說,我所教過的學生有幾千人之多,如果把每個學生的興趣和審美觀都培養的和我一樣,那么世界上豈不是多了成千上萬個相同的我了嗎?美術學科同其他學科不同,評價的標準也比較模糊,對于學生的美術作品,教師要充分地肯定優點,提出不足。等級不要分得太清楚,主要目的是通過評價使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提高,讓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向更高的藝術殿堂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課堂;淺思;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0271-01
由于美術課程對小學生的重要作用,在加強對小學美術教育力度的同時,也應當根據時代進步的特色,去不斷反思美術教育的當前階段所存在的誤區以及如何將美術教育的課程改革跟上時展的步伐。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更加注重的是繪畫手工的學習,而對美術的欣賞這一塊涉及的非常少。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教師的教學觀點較為落后,對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評估過低;其次,現代小學生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開眼望世界"的年齡段越來越早,他已經不像幾十年前的小學生對外物的認識面很小。所以對于小學生的美術教育教學理念應當轉變。
1傳統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缺陷
在傳統的小學生美術課堂上,老師一般作為主體,主動向學生灌輸知識,課堂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作為授課的主導將繪畫、雕塑、建筑等美術作品從古至今,從中國美術作品到西方美術作品進行逐一講解,以期望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知能力以及繪畫手工能力。這種教師主動教學的課堂模式因為手段單一,不能夠長時間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學效率較低。除此之外,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夠激發學生在課下繼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對美術作品的探究欲望。可以說傳統的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手段長期以來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美術的欣賞能力沒有十分明顯的增長。
2現代美術教育的改革
現代美術欣賞教育的改革更側重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到美術作品的欣賞中去,教師的授課只作為一種引導性的行為。讓傳統意義上小學生的被動灌輸知識轉變為主動吸收獲取知識,通過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查找,問題的討論,問題的講解,問題的討論從而讓學生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現階段實行的小學生美術課程大綱中,在對美術的教學上主要分為專題作品欣賞和隨堂欣賞和其他形式的欣賞。
2.1對于專題美術欣賞課堂的構建。
專題美術作品欣賞是小學美術教科書所普遍采用的教學形式,例如,對中國山水的美術作品欣賞。在專題美術課堂的授課中教師應當注意如下的問題:首先,應當在美術課程的授課前,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教科書給學生布置合理的任務,先行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讓小學生自己的思想插上"翅膀"去自由想象,這樣既可以讓學生與所欣賞的美術作品的內容更加的"靠近",也能夠讓學生培養較好的拓展性思維。其次,在學生欣賞玩美術作品后,先讓學生表達自己欣賞后的觀點看法,之后,教師在進行講解,并針對學生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糾正指導,但是不能隨意的扼殺學生的想象力,應該對學生的想象力持包容的態度,否則會影響到一個學生以后思維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當拿準幾個"點"去引導學生學習,例如欣賞當前專題美術作品應當抓住此類作品的"線條、色彩、線條、表達手法"等,將這幾類觀點融入到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中去。最后,教師結合課堂的狀況,可以引導學生間交流討論,以增強學生間的團結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以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習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課后自主學習的能力。
2.2隨堂欣賞。
隨堂欣賞的教學手段是指在結合教學內容之上進行穿插性的欣賞,這些欣賞往往是進一步提高學生欣賞能力的美術作品。這些作品不一定都是美術大師或者中外名作,也有同齡學生的一些優秀作品,這些作品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同時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具體表現在,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依據課堂授課任務,在授課結束之后列舉幾幅美術作品,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的欣賞能力去鑒別作品的美體現在哪里,這可以直接檢驗學生在美術課堂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并能夠及時的反映出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方便教師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思維、興趣、愛好是一個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具備的最為重要的素質。不能隨意的評價一個學生對美術作品好壞的欣賞,因為這將會影響一個學生今后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教師應當以一種寬容、博愛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并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去欣賞作品,讓每一位小學生講出自己的看法、觀點,從而引導學生去討論,在討論中將美學升華。例如,在對西班牙著名畫家米羅《太陽、人和鳥》的作品欣賞中,一部分人認為畫的好,一部分學生認為不好,也有的學生人為什么也不像。而此時教師做的不是馬上用自己的欣賞能力和思維去糾正學生的看法,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討論爭論,并讓學生自己說出畫的好,好在哪里,不好,差在哪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才能從長遠來幫助學生發展欣賞力、思辨力以及創新能力。這也是學習美術的最終目的。
結束語
近年來,國家為了應對學生的發展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在對學生的教育不斷進行改革。新課標的出現重新定義了部分學科的教學手段,包括小學生的美術欣賞教育。小學生美術欣賞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十分有必要對小學生的美術欣賞課進行必要的探究和淺思。
參考文獻
[1]李立娜;美術欣賞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7期.
[2]徐禎;審美教育對大學生自我價值感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王貴喜;提高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關鍵詞】新課標 美術教學
伴隨著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領域中實施,對于我國小學教師來說是一種十分嚴峻的挑戰,同樣為小學教師帶來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現如今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追求豐富的信息輸出和非常活躍的的教學氣氛,更應當追求高校教學,只有不斷提高教學的高效性才是教學的目的,身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完善自身的美術教育教學。本文中,筆者就如何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高效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要注重傳授基礎知識技能
在教學課程中教師針對教學目標和內容,應選擇一些比較貼近生活的教材,并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需求,選擇富有趣味和一定活躍性的教材。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體現出知識技能教學具體要求,在小學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將學生創造精神激發起來,發展學生對于美術實踐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在自身的美術學習過程中形成美術素養,將創造性的精神激發以及創造出來,陶冶小學美術學生高尚審美的情操,進而塑造一個完美人格。我們不難看到,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總體目標是一個整體,實施目標過程中必須要應用材料,塑造美術知識素養,增加小學美術經驗,提升學生小學美術實踐能力等等都在小學美術教學目標體系之中最為顯著的目標,實現這些目標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小學生的人格、個性、情感以及興趣等等都屬于美術教學中隱形的目標,這些隱形目標很難實現,通常也更加容易被小學美術教師忽略。換而言之,小學生只有掌握了自身美術學習的技能,才能夠有一定的創新和創造,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二、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新課標改革主要提倡小學生實施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以及自主學習,小學生學習方式有了一定的轉變,因此,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教師必須要告訴學生一些基本的課本之外的知識,因為有些知識需要講解,僅僅依靠學生自己學習教材根本不能理解,如果小學生不能夠對美術作品內涵以及美術作品的藝術風格進行了解和掌握,并且沒有具備一些小學美術基礎知識就一定不會對美術作品進行評論。因此,不管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面講授多久,學生只有對美術作品以及美術知識十分感興趣,學生才能夠做到有所收獲, 這樣的美術課堂才是一節成功的美術課堂。
三、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要實現多樣化教學評價
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想要將過去傳統單一式的教學評論方式方法突破,要求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從全方位以及多角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因就在于不同學生智力水平以及基礎知識都是不同的,再加上有些客觀性因素,過去傳統的小學美術教育教學評價方式并不能夠真正適應當前學生以及教育的發展,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將這一種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改善,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不同小學生來制定出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使得處于不同層次中的學生都能夠有自身的發展,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實施賞識性的美術教育,對于小學生學習美術成績和學習成果要給予肯定,用一種賞識性的眼光來看待學生。
四、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要注重營造課堂氛圍
我國的《美術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指出,想要對至今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仍然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解決,想要改變小學生反復單調以及被動接收等學習的方式方法,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小學美術課堂之中,開展一個具有研究型的學習,要求小學教師必須要注重營造課堂氛圍,這已經成為了教師對于新課程改革以及美術課程標準的理解,研究性學習最為根本的關鍵就是要求小學美術教師要致力于創設探究情境之中去,在美術教學欣賞課程之中采取一個研究性學習具體化的措施,要求學生學會自己判斷價值、解釋作品、分析作品以及觀察作品。小學美術教師不能夠將自己的意見強加到學生身上,要盡自己最大可能幫助學生自己欣賞美術作品,自行閱讀美術作品,自己對美術作品進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采取正確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方法,小學美術教學不能夠單純看到小學美術課堂氣氛怎么樣,而是應該看學生有沒有進入到了探究學習這一狀態上,學生有沒有去的良好學習的成果。
本文中,筆者主要從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要注重傳授基礎知識技能、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要注重營造課堂氛圍以及新課標下小學美術教學要實現多樣化教學評價這四個方面探討了小學美術教學。
參考文獻:
[1]張霞.在觀察中發現美,在體驗中創造美――談小學美術設計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1(32) .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作用;途徑
美術是藝術表現的主要模塊之一,主要由點、線、面、色彩和造型等要素共同組成;色彩是美術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關鍵元素,現如今已經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中;色彩的運用對于人們精神世界的構建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對于美術學科中的色彩教學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圍繞小學美術課堂中的色彩教學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以提升美術學科教學質量。
一、小學美術課堂中色彩教學的作用
1.建立色彩感覺
小學美術課堂中的色彩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對色彩的感性理解。通常情況下,色彩的搭配和運用并不存在十分嚴格的限制要求,一些畫家所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中的色彩運用是較為隨意的,而小學美術課堂中的色彩教學就是要幫助學生理解色彩,同時增加其對色彩運用的熟練程度,能夠通過藍天、白云、綠地的變化來感知到色彩所具有的美感。
2.激發色彩認知
小學美術課堂中色彩教學的另一作用是激發學生對色彩的認知。對于小學生而言,受到年齡因素的限制,其對于美術作品的學習還停留在認知階段,提高其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是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色彩是美術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觀察美術作品的時候通常會第一個注意到色彩,較好的色彩認知使得學生明確紅色表示熱情,黃色表示智慧,藍色表示沉穩等含義。
3.凸顯繪畫情感
幫助凸顯繪畫中的情感表達是小學美術課堂色彩教學的重要作用之一。繪畫實際上就是利用線條和色彩進行藝術加工再造的過程。一幅美術作品中如果只有線條就會使得內容缺少表現力和張力,而色彩的運用則能夠進一步對情感予以豐富。色彩的合理搭配能夠使得美術作品更具有立體感和表現性,色彩的運用是創作者情感的一種間接呈現,這些都決定了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重要性。
二、小學美術課堂中色彩教學的有效途徑
1.調動學生感官感知色彩
色彩認知實際上屬于感官認識的層面,在不同的感官刺激之下對于色彩也會產生不同的體會,且年齡、成長環境以及人生閱歷等因素還會對這種色彩體會產生直接的影響。τ諦生而言,與成年人相比較而言,其對色彩的感知要更為敏感,在小學美術課堂色彩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抓住這一特點,通過積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提高其對色彩的感知能力。例如,在講授《流動的色彩》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剪裁一面旗,并選擇紅色系中的不同顏色對其進行填涂,之后分別會動旗子,讓學生仔細觀察色彩的流動,在此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還使得學生對色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創設情境體會色彩魅力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在新課改下已經明確提出要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情境創設法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的應用則實現了“情”與“境”二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在具體生動的情境當中滲透色彩教學,使得學生在愉悅的環境氛圍當中更好的領悟到色彩的魅力,繼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審美情趣。例如,在講授《四季的變化》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分別播放《春天》、《夏天》、《秋日私語》、《雪之夢》鋼琴曲,讓學生在音樂中閉眼想象清澈的流水、鮮艷的花、金黃的麥田和白雪皚皚的場景,進而明確綠色代表生機、白色代表安謐等。
3.游戲活動過程體驗色彩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主要的性格特點,為了消除課堂教學的枯燥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小學美術色彩教學課堂的構建還應該借助游戲活動來幫助學生更好的體驗到色彩的魅力。例如,為了讓學生在繪畫中更好的實現色彩和畫面的統一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織開展說出帶有顏色的詩句比賽,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發現詩句中的不太能夠景物的顏色,從而增強學生對色彩運用的敏感度。
4.課堂教學滲透色彩文化
小學美術課堂色彩教學的有效途徑還表現在滲透色彩文化的層面之上。為了重點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在進行繪畫教學的過程中要將色彩與時代背景、歷史文化、地域特色等相連接,讓學生明確色彩來源于大自然,同時產生于日常生活。例如,中國畫作為我國特有的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洋畫作相比較而言,其色彩的運用較好,以黑色為主,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國畫中的色彩魅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調和水和顏料,從而培養出學生對色彩的準確辨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色彩是美術學科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色彩的合理利用是美術作品富有靈魂的關鍵表現手法;小學美術課堂中的色彩教學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色彩感覺,另一方面還能夠激發學生的色彩認知,同時還能夠輔助凸顯繪畫情感,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色彩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多種感官的調動,而且還應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色彩的魅力,并向學生灌輸一定的色彩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李鐵軍. 讓色彩在游戲中活起來――談小學美術色彩課的游戲化教學[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3):154-155+160.
[2]邢潔菲. 讓童眸映五彩――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教學[J]. 科技視界,2015(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