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資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從這個例子不難發現,多媒體的使用在語文課堂上并不總是起到積極作用,一味強求,違背語文教學的本質,反而會給我們的語文課堂戴上沉重的“枷鎖”,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不讓多媒體成為“枷鎖”,而是成為語文課堂的“催化劑”,讓師生之間發生有益的“化學反應”呢?使用多媒體課件應該符合下面四點要求。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由于年紀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一味地強制引導,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應該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適當地利用多媒體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我在教學寓言《自相矛盾》時,發現雖然文章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內容,但討論問題時卻總是打不起精神。于是,我播放了《自相矛盾》這則寓言的動畫片給他們看。大家被動畫片中生動的人物形象逗樂了,再討論我提出的問題時,就顯得興高采烈,不時能聽到一些學生說出的真知灼見,教學效果也很讓我滿意。
二、有利于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學習對象
在語文課本中,有的人、事、景、物離我們的生活太遠了,老師也不可能帶著學生親臨現場。這時,多媒體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比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光靠課文內容讓學生去想象雙龍洞有多大,有多奇,孔隙有多窄,石鐘乳有多么奇異,是很讓學生為難的。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就適時地播放了有關雙龍洞的視頻。當學生看到視頻中雙龍洞外洞的樣子時,都情不自禁地驚嘆了一聲;當學生看到狹窄的孔隙時,都不由得把頭縮了一下,似乎他們也正從孔隙中坐小船進出;當學生看到五顏六色的石鐘乳時,他們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形態各異、惟妙惟肖。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理解、討論雙龍洞的特點,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三、激發學生的情感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情感豐富的文章,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學好這些課文的關鍵。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把一切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記得教學《錢學森》一課時,我先配樂播放了回顧錢學森一生的短片,接著用緩緩的語調講述:“錢老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為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今天讓我們懷著敬意去學習這篇課文,去學習錢老高貴的品質。”通過這樣的導人,創設了一定的學習情境,向學生傳遞了一種真摯的情感,使學生迅速地進入了學習狀態。在理解課文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錢學森對祖國滿腔的熱愛之情,我播放了一些網絡上集成的影像資料。讓學生明白錢老當時放棄了多么好的待遇,同時又受到了怎樣的迫害,如何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回到祖國。接著我在音樂聲中和學生交流:“同學們,我們捫心自問,如果是我們自己,你舍得那樣好的待遇嗎?你能經受住重重困難的考驗嗎?”在交流中,我分明看到學生深深思索的表情和眼中溢出的淚水。我知道,他們的情感已經被激發出來了。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深入探討人物的精神品質就會容易得多。
四、使教學更便捷
教師在課堂上有時候需要展示生字的寫法,有時需要將自己講述的前后內容貫穿聯系起來,有時候需要回顧總結一堂課的精華等,這時有多媒體的幫助就容易多了。比如說,利用多媒體,可以很容易用不同顏色的線條勾勒演示出某個字的寫法,可以用幻燈片的方式展示一堂課的精要,比板書設計要省時高效得多,又何樂而不為呢?
語文教學思維能力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任務,語言和思維是相互結合、緊密相連的。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交際工具,還是一種思維的工具。人的思維要借助語言來表達,失去語言,思想就無法表達;只要進行思考,語言就會有所參與。同時,語言的存在有賴于思維,如果一個人停止了思維,其語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那么語文教學中應如何發展兒童的思維、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呢?
一、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重視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
運用客觀的事物和教具是發展兒童形象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而兒童感知力的發展直接與其所接受的感性資料的量有關。很顯然,被感知的事物越多,相對來說直覺也就越完整。所以我們應想辦法讓兒童的感性知識豐富起來,可以運用客觀的事物也可以運用教具,這樣有了具體形象,有助于他們進行思維。
兒童的思維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漸轉化為抽象邏輯思維的。如在作文訓練課上,教會學生在寫作前首先根據中心列出提綱,要求提綱要條例清新、簡明扼要;寫“人”的作文時,讓學生從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情感等方面來描述,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在閱讀教學中,要運用重點詞句,讓學生領會其含義,從而對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有所理解。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從事物的發展、聯系、變化中,合乎邏輯地去理解語言文字。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各個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同,本文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說明。
1.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造性想象
不管學生的想象的結果是多么的荒謬或者說不可實現,都不要從正面否定他們,首先,要認可他們,其次,提出不同的建議,給其講解,讓他們自己從中悟出道理。這樣不僅不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也會從另一方面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象。
2.延遲評價學生的回答
學生對問題做出錯誤的回答時,不要急于進行批評,要幫助學生找出錯誤,分析答錯的原因,然后進行更正。同時,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創造性的行為和意識,并加以支持和鼓勵。如學習《驕傲的孔雀》一文,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美麗的孔雀都是驕傲的嗎?”在他們心目中,孔雀是美麗的、善良的,它們并不是都那么驕傲。這種求異思維,反映了學生的探索學習精神。這時,教師應避免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或者教材內容中預定的答案來約束學生的思維。
二、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做出適當的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中,作者用兩段話描寫了山上的景色,這時可以先讓學生想一下,文章是寫的雙龍洞,為什么在文章的開頭要寫兩段話描述山上的景色?接下來引導學生對每一句話進行仔細的閱讀,然后進行深入的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意識到,作者對山上景色的描寫,是為了更好的襯托出雙龍洞的美。學生明白了作者描寫山上的景色原因,懂得了寫游記的時候要從哪個方向出發,學會了要從游覽處所具體景物下筆的道理。這樣教學,學生們既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活躍了思維。
三、重視加強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思維的基本方法一般為抽象概括、分析綜合能、邏輯推理。通過對字詞句的學習,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已達到應有的基本學習方法。
分析綜合——分析就是將思想中的事物進行分類或將事物的特征方面進行區分;而綜合卻是將思想中的事物根據不同的特征關聯在一起。在語文教學中始終貫穿著分析和綜合這兩種方法。交易一般采用從整體到部分,然后從部分回歸整體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先對文章的整體意思有所理解領會主體意思,然后再將文章進行一部分一部分的講解分析、綜合,在了解每一部分的基礎上回歸到整體上來,達到全面完整的理解。通過有意識的分析——綜合訓練,從整體到部分。然后從部分到整體,進行有效的聯系學習。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通過分析綜合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理解所學知識。
在進行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時,讓學生首先通過默讀的方式歸納出這一段的主題大意(小興安嶺春天的美景)。找出文章每一句內容中所對應的景物(樹木、積雪、小溪、河水和木排)。然后讓學生理解文章是通過事物的特點作為寫作順序的內在聯系。(積雪融化了才有小溪,小鹿才能在流水淙淙的溪邊喝水,欣賞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小溪匯成河流才能運木排。這是從林內到林外,按事物的發展變化的順序寫的。每個事物又分別抓住樹木抽出新枝長出嫩葉,冰雪融化,小鹿散步、俯身喝水、欣賞影子,木排聲勢浩大往前進等特點來寫的)。弄明白作者這篇文章索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小興安嶺的春天十分美麗),最后,細細揣摩作者每一句話,通過不短的閱讀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情。
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以同樣方法進行文章其他自然段的學習。對自學情況老師進行檢查,對于重點內容進行點撥。由于部分到整體,讓學生對小興安嶺景物的四季變化進行比較(同是樹木,從春天枝新葉嫩,到夏天枝繁葉茂,從秋天落葉飄零,到冬天雪壓枝頭,各具特色;同是動物,從春天小鹿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到冬天黑熊躲進樹洞,不耐煩地舔著腳掌盼春天,別有情趣),讓學生總體理解,小興安嶺不僅景物四季變換非常美麗,而且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寶庫。
邏輯推理——推理是由一個或幾個判斷推出另一個判斷的思維過程。在兒童的智力發展過程中,對邏輯推理的掌握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兒童對較為復雜的知識經驗和語法結構的學習使小學生的推理能力不短提高。通過綜合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是學生很好的掌握語文教學中的新知識。由于學生的思維面有限,因此有些推理是不正確的,老師需要對學生的推理中遇到的錯誤加以指出,交給學生正確的推理方法,幫助學生得到正確的推理結果。通過一段文章的學習,讓學生自主學習其他幾個段落,學習講讀文章后以同樣方法已經閱讀課文的學習。將對讀寫例句中的讀寫方法運用到閱讀和寫作中。通過已經掌握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學習,通過推理、判斷等方法,讓學生靈活的運用學習方法,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洞穴動物 金沙 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809(2010)05-0012-01
關于洞穴動物的研究在國內外已有不少報道,國外對洞穴動物的地理分布、生態特征和演化的研究較多,而且還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洞穴的法律和措施。國內對洞穴蜘蛛分類洞穴魚類的研究也有報道,在貴州對洞穴螺類洞穴翼手類有較深入的研究.對物種多樣性種群結構也有不少的報道。但對于貴州省金沙縣干田鄉巖灰洞洞穴動物的研究還未見報道,鑒于此本論文對該洞的洞穴動物進行初步研究。
一、環境概況
巖灰洞位于貴州省金沙縣干田鄉,離金沙縣城約3km。該洞為單進洞口,偶有游人進入,洞口高10-30m,寬5―20m。洞口前有一旱地(約100m2),旱地中間有一小溪流,小溪起于洞內。全洞長1000m,無支洞。洞尾有一落水洞與暗河相通,條件有限未調查暗河。全洞洞頂鐘乳石較少。洞底多為亂石,泥土少,但翼手類的糞便較豐富。洞尾處有滴水而使洞底有10―20cm深的積水(約10m2)。
二、工作方法
2007年8月和2008年2月對該洞兩次調查,調查對象為肉眼能見的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脊索動物。
根據各洞段接受光照度的不同而將整個洞穴劃分為三個光帶:既有光帶、弱光帶和黑暗帶。有光帶是陽光直接射入的區域,光照度為10個Lx以上;弱光帶是反射光到達的區域,光照度在0.1~10個Lx之間;黑暗帶基本沒有陽光的射入,光照度在0~0.1個Lx之間。在每個光帶的洞頂、洞壁和洞底分別隨機取一個樣點進行調查,樣地面積為20m2。洞頂主要調查翼手類,統計采用直接觀察法。凡在樣點內肉眼能見的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脊索動物均采取瓶裝,同種或同類群的只采2~3號而其余的計數。然后用75%的酒精浸泡帶回室內鏡檢。在調查的同時詳細記錄各樣點的PH值、溫度、濕度及小生境。由于經驗有限、資料的缺乏或有的動物只獲得幼體等原因,故大部分的標本只鑒定到科。
三、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金沙巖灰洞穴內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脊索動物調查,共捕獲上述3類動物標本383號,隸屬3門7綱12目38科,其名錄如下。
Ⅰ、 軟體動物門(Mollusca )
(一)腹足綱(Castropoda)
1.鉆頭螺科(subulinidae)
2.環口螺科 (Cycrophoridae)
3.巴蝸牛科(Bradybaenidae)
4.琥珀螺科(Succineidae)
5.煙管螺科(clausiliidae )
6.瞳孔蝸牛科(Corrillidae)
Ⅱ、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二)甲殼綱(Crustacea)
7.潮蟲科(Oniscidae)
(三)蛛形綱(Arachnolida)
8.跳蛛科(salticidae)
9.隱蛛科(narsciadae)
10.擬扁蛛科(selenopidae)
11.弱蛛科(Leptonetidae)
12.長紡蛛科(Heosilidae)
13.球蛛科(Theridiidae)
14.管巢蛛科(Clubionidae)
15.球體蛛科( theridiosomatidae)
16.蟲無蛛科(Octonodadae )
17.擬平腹蛛科(cnaphosidae)
18.擬壁錢科(Oecobiidae)
19.平腹蛛科 (Gvnaphosidae)
20.光盔蛛科( Liocranidae)
21.蟲室蟲當科(Ctenilidae)
22.嫵蛛科(Miagrammopesdae)
23.蟹蛛科(Thomisidae)
24.長足奇科( Phalangiidae)
25.擬態蛛科(Mimetidae)
26.轉蛛科(Trochanterdae)
27.幽靈蛛科(Pholcasdae)
28.逍遙蛛科(Philodromidae)
29.園蛛科 (Aranleidae)
30.逸蛛科(Zoropsisdae)
(四)多足綱 (Myriapoda)
31.石蜈蚣科(Lithobiidae)
32.馬陸科(Jalidae)
(五)昆蟲綱(Insecta)
33.蟻科(Formicidae)
34.蟋螽科(Cryllacridae)
35.細蚊科(Dixammodesta)
Ⅲ、脊索動物門(Chordata)
(六)兩棲綱 (Amphibia)
36.鋤足蟾科 (pelobatidae)
(七)哺乳綱(Mammalia)
37.菊頭蝠科(Rhinolophidae)
通過調查,該洞洞穴動物的優勢類群是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的蛛形綱(Arachnolida),調查的科中有60.5%屬本綱,優勢種為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的馬陸(Parajulus sp.)和斑灶馬(Diestranimenn marmmorata)、脊索動物門(Chordata)的中菊頭蝠 ( Rhinolophus affinis )。馬陸占21.1%,斑灶馬占37.5%,中菊頭蝠占18.5%。馬陸、斑灶馬在弱光帶和黑暗帶都有分布,中菊頭蝠主要分布在黑暗帶。
參考文獻
[1] 王福星,曹建華.國外洞穴生物研究概況.中國巖溶,1997 ,16(3):259-264.
[2] 陳樟福.金華雙龍洞蜘蛛生態學研究.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12(1):24-28.
[3] 黎道洪,陳德牛,羅泰昌,羅蓉,彭濤.貴州洞穴螺類的物種多樣性及分布初步研究.中國巖溶,2003,22(3):212-218.
[4] 黎道洪,羅蓉.貴州龍洞內動物群落結構和分布與部分環境因子的關系研究.中國巖溶,2001,20(4):315―320
關鍵詞:鄉村旅游;旅游景觀;鹿田村;景觀建設
1引言
當前,鄉村旅游正在各地農村蓬勃發展,但不論哪種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一般都只注重直接經營與服務設施的建設,忽略了旅游賴以發展的景觀。而作為鄉村旅游主要的目標對象,旅游景觀也是旅游持續發展的保證。本文從鄉村旅游、旅游景觀分析入手,以雙龍風景區鹿田村區域景觀建設策劃實例,對鄉村旅游景觀進行了探討。
2鄉村旅游概述
2.1鄉村旅游的產生
綜合各類咨詢,鄉村旅游起源于19世紀的法國,并很快在歐美等工業化國家流行。這是由于工業革命后,大量原來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向城市聚集。其中一部份人群不定期地回老家探親,還有一部分人則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從城市暫時回到農村。這種從城市向農村,短暫的人口逆向流動,在發達國家規模不斷擴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刺激了所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隨著這種“返鄉”規模的擴大,漸漸形成了一種產業趨勢。同時,這種服務于短期“返鄉”的相關生產和服務等經營活動也走上了規模發展的軌道,形成了工業革命以后的傳統的鄉村旅游。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的高度聚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不但要承受快節奏的生活,工作的高強度和壓力,同時還要承受經濟發展的副產品——環境污染對人們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傷害。所以,人們紛紛選擇逃離城市,回歸自然。故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迅速發展。這就是前往農村的旅游者的動機,明顯區別于回老家的傳統旅游者,形成了現代鄉村旅游。其主要特征是:旅游時間不僅僅局限于假期,旅游經營者也提供更加周全、到位的服務。旅游者則更加充分地享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建筑、文化等資源。同時也給當地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益,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
2.2鄉村旅游的發展
由于旅游業與其他產業高度關聯,吸納的就業人員多(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對相關產生的拉動作用大,被譽為21世紀“世界第一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旅游業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鄉村旅游作為一種貼近自然的體驗模式,其發展則更加迅猛。據資料顯示2001年意大利有1萬多個鄉村旅游企業,共接待游客2100萬人次,營業額達4.3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2.5%。美國有多達30個州明確針對農村區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個州在旅游總體規劃中包括了鄉村旅游。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都認為,鄉村旅游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經濟多樣化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我國,鄉村旅游近10年來發展迅速,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極大地豐富了城市居民的休閑生活。同時,也增強了城鄉間的有效互動,成為了促進鄉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以“魅力鄉村、活力城市、和諧中國”為口號的年度旅游主題.[1],就是“中國和諧城鄉游”。近年各地大力開展的“魅力鄉村”建設評比等,也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鄉村旅游的進一步快速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數已達3億人次,產生直接旅游收入400億元。另鄉村各種業態的旅游經營生產活動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對當地的經濟、生產方式和理念、觀念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3鄉村旅游的含意
鄉村旅游目前尚無一個確定、統一的標準。西班牙學者Gilbert and Tung(1990)認為:鄉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農戶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條件,使其在農場、牧場等典型的鄉村環境中從事各種休閑活動的一種旅游方式。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OECD,1994)認為:在鄉村開展的旅游,田園風味(rurality)是鄉村旅游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 與Oded Lowengart和美國的Ady Milman(1999)簡明扼要地提出:鄉村旅游就是位于農村區域的旅游。具有農村區域的特性,如旅游企業規模小,區域開闊和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等特點。
國內也有對鄉村旅游含意的不同解釋和定義,概括地說,鄉村旅游是指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的自然和人文客觀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動。其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
但是,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其內涵和外延已不僅僅是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或依托農村區域優美環境、建筑和文化等資源基礎上的農村觀光。休閑和農事體驗等傳統的游覽方式,且進一步拓展了會務度假、文化娛樂和養生保健等許多新興的旅游內容與形式。
2.4鄉村旅游類型
盡管鄉村旅游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變化發展,其概念和含意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具體的旅游模式和旅游產品也呈現出多樣化.[2]。但是,綜合國內外鄉村旅游的現狀和有關學者的研究成果,其基本類型可歸納為以下幾類: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以農莊或村域游為主,包括休閑農魚莊、茶果園、農業教育科普園等,體現休閑和增長知識為主題;以鄉土文化為主題,包括民俗、民族傳統文化的鄉村游;以康樂養生為主題,包括康體休閑療養和健身娛樂型的鄉村旅游。
3鄉村旅游景觀分析
3.1旅游景觀類型
鄉村旅游的興盛,既有旅游需求增加的因素,也有鄉村旅游景觀特質所具有的獨特吸引力.[3],即鄉村游會給旅游者帶來不一樣的旅游體驗與享受。這是因為,鄉村旅游景觀不僅僅是指鄉村所在地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簡單展示,是在鄉村開發旅游過程中智慧的結晶,形成了特有的旅游景觀格局,包括優美的地貌,優良的環境,豐富的地域文化和多彩的鄉情民俗等構成的景觀聚合體系。
鄉村旅游景觀作為一個完整的景觀系統,從旅游的主體——游客感知的角度出發,就審美或體驗(感受)的對象(景觀)的空間屬性和范圍而言,可分為如下四個層面(村域、村落、村貌、院落)。
(1)村域景觀。指開展旅游活動鄉村所在地及周圍區域的地理景觀綜合體,是一個總體感覺和大尺度的整體評價,可以由山川、河流、森林、草原、農地和村落等斑塊構成。它涉及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動植物和社會經濟與人文歷史,是一個大范圍和區域的概念。某種意義上是鄉村的基礎景觀或背景,是大多數鄉村開展旅游的基礎條件,有時甚至是這一區域的特色景觀或主景觀,成為開展旅游的決定性條件。如羅平梯田、婺源油菜花等著名景觀,它一般由不同特質的數個主導性的景觀斑塊來影響旅游主體,即游客對村域景觀的認知(感知、取舍和體驗)。
(2)村落景觀是指鄉村聚落及近旁空間所形成的景觀構圖,是一個復合型多視角的景觀斑塊,為村域景觀的一個特殊分區,是游客對鄉村聚落整體輪廓觀賞審美和感知的對象。如浙江武義的俞源陰陽太極景象村景觀,浙江蘭溪的諸葛八卦村景觀,江西婺源的江灣村景觀等,是村落的外在形象構圖或印象,是中等尺度上的視覺景觀概念。
(3)村貌景觀是指旅游村莊具體的建筑風貌、街道、廣場、標志性設施等公共性、共同性或共有性特色所形成的,讓游客具體感知所形成的綜合性印象。當前大多數古村莊和風情村游所宣傳或向游客展示的,大多屬這類景觀,其實質是許多具體景觀復合、疊加所產生的抽象化了的感知。如安徽的西遞村,江蘇的瑤里村,浙田的洞背村等的旅游景觀,是一個意念化了的抽象化的聚合型感知的概念。
(4)院落景觀是一個小范圍的具體的景觀,是對構成村落的具體而又一般性的建筑體單元空間的感知概念。如浙江東陽盧宅的蕭雍堂、福建永定的土樓、江西婺源的大夫第院落,是游客對某一院落進行具體游覽感知層面的景觀尺度,包括院落房舍布局、門欄柱式或建筑構件雕飾等印象。
3.2旅游景觀屬性
鄉村旅游景觀根據其存在形態.[4]、構成屬性及組成元素等要素的屬性,可分為自然、建筑、農耕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等類型。
自然景觀是指在自然界自然存在的,非人類作用形成的景象,如山川、河流、天象、森林景觀等。建構筑物景觀指建筑物本身或其與花草樹木等元素相互組合構成的景致。農耕文化景觀是指由于人類農耕生產和生活,形成與創造制作的景象和景物等,如生產生活工具,作物果實景象等。非物質文化景觀指特點范圍內人類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所形成和累積,并流傳的非物質的文化現象。如藝術、語言、風俗、民間技藝、傳說等。這些非物質文化現象一但通過某種形式表現出來,供游客感知,也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旅游景觀。
3.3旅游景觀現狀
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步晚,發展卻很快。經過十余年的迅猛發展,在旅游產業中已有相當的比重,為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當前,鄉村旅游經營的模式主要有:A).農家樂。主要以提供住農家屋.吃農家菜為主。B).果園農莊游。主要是開展采摘活動,以及參觀了解農耕活動。C).村落觀光游。主要是開展古村落和民族村寨觀光與風情表演觀光。
由于上述鄉村游模式的局限性,都較普遍地存在項目單一,游客逗留時間短等缺陷。究其原因,從游客的需求和出游動機層面分析,作為開始旅游活動基礎的旅游景觀建設存在短板,未能與鄉村旅游協調發展。歸納而言鄉村旅游景觀建設不足,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缺乏景觀建設規劃與有效實施。主要表現在開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未進行景觀建設規劃,或有效實施規劃。造成直接開展旅游經營可獲收益的設施是到位了,但開展旅游活動的基礎——景觀建設則缺位。這以農家樂表現最為突出。
(2)旅游景觀原始單調。這主要表現在“村域”和“村落”景觀上,村莊周圍缺乏必要的景觀建設和保護措施。以開展鄉村觀光游的表現突出。
(3)景觀設施粗糙簡陋。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和趕時髦,比較集中地表現在“村貌”和“院落”層面的景觀建設,以及“農耕文化”、“建筑”屬性的景觀打造方面,以鄉村觀光游類的鄉村旅游表現較為突出。
(4)景觀設施華而失味。這與設施陋糙正好相反,鋼筋水泥代替了原生態的石木材料,與環境融合協調的院落被洋房取代等,其在各類型鄉村游中均有表現。
4鹿田村環境資源
4.1雙龍風景區簡介
雙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區北側,金華山中段南坡,面積80km.2。金華山諸峰迤延,山勢險峻,綿延180km,主峰大盤尖高1313m,千米以上的山峰十余座。這里層巒疊嶂,林森樹密,水石爭奇,溫暖宜人,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游、休閑、避暑勝地。
雙龍風景區于1994年被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務院函4號文件),1996年由北京大學編制完成“總體規劃”.[6],并于2008年完成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總規確定,雙龍風景區是以山岳地貌和森林為背景,赤松祖庭,巖溶奇觀為特色,觀光度假、康體休閑、文化朝圣等為主要旅游活動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區根據資源稟賦和保護資源與科學利用的原則,劃分為六大景區,有雙龍洞景區、黃大仙景區、大盤天景區、赤松景區和家園里景區。其中,黃大仙景區以黃大仙(赤松) 文化為主題,道教文化為主線,黃大仙祖庭(祖宮)—— 赤松宮為核心,開展大仙朝拜,傳統文化游覽,休閑避暑和健體養生為主要內容。
4.2鹿田村概況
鹿田村座落于雙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黃大仙景區內,全村人口280余人,分屬99個家庭戶。村落處海拔550~600m,是金華山南坡的第二級平臺。域內少農田旱地,計劃經濟年代由政府提供返銷糧,歷史上以高山作物和采售薪柴為主。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轉向旅游經營,至目前除少部分村民栽培園林大苖外,主要收入來源于旅游的相關經營活動,包括農家樂(餐館)和依托“祖宮”從事香燭等祭拜用品售賣,近年有少量農家住宿和旅游休閑食品零售。
雙龍風景區不計進入景區休閑避暑(無需購票) 的人數 ,近年僅憑票 (含各種優免) 游覽溶洞和宮觀等封閉管理景點的游客,年游客量就達50余萬人次。而鹿田村距離雙龍風景區核心景點雙龍洞僅10min車程,沿游步道步行約30min,且緊鄰黃大仙祖宮。故到雙龍風景區游覽的游客到達率超過60 %(雙龍)。另外,鹿田村傍有鹿湖(水庫)水上樂園,距金華市區中心也僅約20km,故有很多市民專程到鹿田吃農家菜、休閑或消暑。再有,近年來祖宮道教委每年都舉辦規模不等的道教養生培訓班。時間短的一周,長則近月,人數少則幾十人,多的達近400人,參培學員一般來至全國各地,甚至有的來至歐美。
4.3旅游景觀資源
鹿田村區域(幾乎涵蓋黃大仙景區的大部分) 其旅游景觀資源十分豐富,除有被稱為“江南道觀之冠”的黃大仙祖官外。還有鹿田水庫(鹿湖);是明清貢茶“舉巖茶”的發源地和茶葉基地,“舉巖茶制作工藝”還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相關史料和文獻記載,鹿湖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大仙傳說”中黃大仙入道、修煉、牧羊和得道成仙之地;村中尚存有建于清代的“婺學講堂”鹿田書院;村莊及村西南側向與鹿湖間有數百畝的石浪景觀;據明清地方志記載,鹿田還曾出產一種叫“蜂兒蜜”的優質香榧,村北有聽雨軒;中國游圣徐霞客當年考察金華山時,還曾投宿村傍的西寺庵。
2012年11月綠色科技第11期5鹿田村旅游景觀建設
5.1指導思想
鹿田村旅游景觀資源豐富,但鹿田村區域是雙龍風景區兩大核心景區之一的黃大仙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其建設必須依從風景區的總體規劃,并在景區詳規的具體指導下,科學合理開展區域景觀建設。根據相關規劃和鹿田村的資源情況,結合規劃、策劃和景觀學原理,以及工作體會和經驗借鑒,旅游景觀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服從風景區的相關規劃;以自然生態為基礎,文化體現為目標;圍繞大仙圣地黃大仙祖宮營造仙境氛圍(總體景觀或景觀整體印象);不進行小而全和喧賓奪主的景觀布設。
5.2原則分析
鹿田村旅游景觀建設,依照指導思想,結合地形地貌和旅游資源現狀,從合理、可行、經濟的角度,其原則是:利用地形地勢、植被、文脈等資源稟賦,構建不同的景觀斑塊,形成各具特色的分區景觀;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貌,科學地進行仙界環境氛圍建設;利用自然生態的材料和手法實施村落及其環境設施的建設;根據歷史文化遺存,突出文化積淀,展現古樸、自然、生態的風情和生產場景,以及日常生活風貌,彰顯景區規劃思想;村舍建設依山就勢布局,構建仙境農舍村落。
5.3旅游景觀建設
為了充分吸納現有鄉村旅游景觀建設的成果經驗,結合鹿田村的實際情況,根據擬定的建設指導思想和原則,以及前述的景觀分析方法(范疇層面和構成屬性),對鹿田的旅游景觀建設進行規劃布局和策劃。
鹿田村旅游景觀總體格局和風貌,是與景區各類規劃和定位相適應,營造“仙山勝景、大仙祖庭”的環境氛圍與風貌,讓人感覺是一個養生修煉(對道教而言,還可以得道成仙)的風水寶地。具體景觀類型(幅度屬性范圍),結合景觀要素分類,景觀布局,對區域(視野范圍,約1.5km.2)內的旅游景觀進行建設策劃。
5.3.1鹿田區域景觀
區域景觀由八個分區景象構成,分區敘述如下。①村落分區——見后村落景觀。②稀樹坡地區,以村落為中心,南及西南側為稀樹石浪草坡地自然景觀,除散落的大小不一的巖石和古樟、楓香、板栗、榆樹外,增加附石生長或團簇狀分布的茶樹。以自然原生態的實景,展現“舉巖貢茶”產地和黃大仙牧羊地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的風貌。③鹿湖分區,在二區(稀樹坡地區)南側為鹿湖(水庫),保持一定水位和良好的水質,并在水位漲落帶(消落區)及庫尾湖灣等立地條件較好的局部,布設自然態的植物,增加區域靈氣。④舉巖明珠區,鹿湖東側游道內的三座小山包,其中兩座梯階水平帶的舉巖貢茶茶葉基地,增植少量獨立大樹和叢狀小喬或灌木,豐富茶園景觀構圖;南側的一座小山包,則嚴格保護,促進形成繁茂的常綠針闊混交林,似一顆點綴在鹿湖的綠色明珠。⑤ 延年益壽區,村落西及西北側山體坡度小于30°的區域,保持現有散生的松、樟、苦櫧和欏木石楠等大樹外,栽植香榧樹。香榧不僅樹形林相優良,且是優質高檔干果,并暗喻養生益壽和道教修煉之長生不老的洞天福地意境。香榧樹壽命長,且從開花、結果、成熟要三年,故樹上呈現三代同堂景象,歷來是長壽安康和繁榮興旺的象征。⑥四季景象區,在五區和村落北側(山體坡度常大于30°) ,為次生常綠落葉闊葉天然林,春有爛漫的紫藤、櫻花等山花宣柒的燦爛春光,秋有楓香等紅、黃色的色葉樹種形成的多彩秋色,夏季爭榮濃綠,冬時常顯素裹銀妝,林貌的季相變化明顯,通過人工定向促進措施,強化季相變化的顯著程度和提升景象的優美度。⑦祖庭圣地區,村落(一區) 的東北側為黃大仙祖庭圣地,祖宮與村落間有大片的毛竹林和園林綠化大苗基地,以營造道教氛圍和提升大仙祖庭“氣場”為主。⑧自然林相區,四區(三座小山包)外側山體(游道外側),為次生天然林,屬典型地帶性植被——針闊混交林,通過嚴格的封山育林強化森林景觀。
5.3.2村落景觀
村莊整體依山就勢向北呈“L”型布局,院落根據具體的地形和地物(如大樹、巨石)等高低前后錯落布設。并盡量保護村落原地貌,對村傍、路邊古木大樹進行留植,如香樹、馬尾松、水杉、榆樹、彈子樹等,形成村落忽隱略現,仙氣繚繞(特殊的地形條件使其在春夏常出現飄浮的云霧)的恬靜山村景觀。
5.3.3村貌景觀
總體風貌是恬靜、祥和、古樸和自然。除進村路外,道路采用塊石鋪筑。具體村民庭院和各類公共建構筑物的布置,根據具體的地形,并與其它建構筑物、古樹和巨石的位置相協調,力爭和諧構圖,錯落布局。建筑物高度兩層,采用類似于徽派建筑的黑瓦白墻形式。
5.3.4院落景觀
在建筑風貌總體一致的前提下,具體建筑物和庭院的形式根據地形地物確定。但院落的庭院圍隔采用柵欄等開放式結構,并盡量利用巨石大樹等進行庭院構景。庭院合理布設茶葉制作、品茶和修煉養生元素,構造出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的仙境文化氛圍。
5.4措施與方法
鄉村旅游景觀的建設,涉及自然地理和旅游資源,更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相關,故在景觀建設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和可行的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景觀建設前期,應根據區域相關發展規劃,如風景區總規、詳規等,編制鄉村區域的景觀規劃,指導景觀建設。
(2)充分利用既有的地物地貌元素構建目標景觀,如地形地勢、古樹、天然林木、石灘地等,形成自然和諧的景觀。
(3)通過工程措施,加強保護,定向培育和改造等方法,實現規劃的目標景觀效果。
(4)景觀建設過程盡量使用當地元素,不僅節省投資,總體協調自然,同時更能體現景觀效果。
(5)在保護環境和文化的前提下,景觀建設必須為旅游發展服務,且無不良影響,并按計劃實施。
(6)景觀建設應以大眾共享為宗旨,既考慮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經營者、游客) ,同時惠及當地及周邊居民,否則將難于實現。
(7)立足于持續和諧發展,量力而行。
6結語
鄉村旅游景觀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量,本文主要是從旅游發展和操作的方面,嘗試性地以感知構圖和組成元素對景觀進行了一些膚淺的分析,并以此為線索,在注重自然環境和文化等資源的理念指導下,對鹿田村的景觀建設進行了策劃性的探討,并強調了其與區域發展規劃相協調。
參考文獻:
[1] 張春輝,白凱.鄉村旅游地品牌個性與游客忠誠:以場所依賴為中介變量[J].旅游學刊,2011(2):67~68.
[2] 丁妍妍.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探析[N].中國旅游報,2012-09-03(11).
[3] 王壽鵬.基于旅游者的旅游價值模型及其應用[J].旅游科學,2011(6):112~114.
一、沉潛文本,推敲詞語
1.比較替換,領略用詞的精當
引導學生從詞語意義上的差異感受在同一語境中不同詞語所特有的表達效果,嘗試比較替換,領悟作者的獨具匠心。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通過“一根”與“一把”的比較,學生就能明白作者的用意:小女孩擦燃一整把火柴,是特別渴望能留住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是她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擲心情的顯現,是絕望的呈現。
2.比較增減,品味用詞的準確性
比較一個句子在去掉某一詞語前后的表達效果。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讓學生討論“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去掉“似乎”一詞后語義上有什么區別,學生就能明白有這個詞只是作者的錯覺,而去掉這個詞語,就變成真的了。
3.比較褒貶,感知用詞的獨創性
比較詞語的褒貶等感彩,領略作者用詞的精妙,進而準確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珍珠鳥》一文,“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神氣十足”是個貶義詞,但用在這里卻剛好表現出小鳥的淘氣可愛。
二、由內及外,推敲句子
1.比較修辭,感受意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特定的語言環境里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可有效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他們遣詞造句的能力。如《我的戰友》中的“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斗的勝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把比喻成“千斤巨石”,是為了突出戰友對的欽佩。
2.比較句式,探究語句的情感
引導學生理解特定語句中句子的語氣或句式,以此來品味語言的優美。如《憶江南》中的最后一句,讓學生討論陳述語氣和反問語氣的表達效果,學生會認識到這一問實在是太妙了,凡是欣賞此作的后人都難免會產生欲去江南一睹為快的沖動,也就明白了語氣的精妙。
3.比較標點,揣摩語句的蘊含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人們準確地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載體,切不可等閑視之。如《草原》一課中,有這樣一個句子:“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小學語文課時特訓》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句子中這樣的表達方式體現了什么?建議學生先談談這里的標點有什么特殊之處。”“河”的前面先是破折號后面又是感嘆號,作者想傳遞什么情感?學生討論后茅塞頓開,原來是作者要表達他見到河之后的滿心喜悅――河是草原的心臟。
三、探究結構,推敲段落
1.對比結構,激發探究興趣
許多文章都講究情節結構的起伏跌宕,前后內容的強烈反差容易構成比較。如《草船借箭》首尾的巨大差異的比較,可引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
2.對比構思,解讀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前面采用的往往是概括介紹,到后面就會出現具體的實例,詳略有獨特的構思。有些文章先抑后揚,這類文章適合進行比較前后段落表達形式,如《桃花心木》,可補充資料,播放視頻。在反復的比較閱讀中,學生能深切體會以物喻人的精妙構思。
四、探究個性,博覽群文
1.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感悟作者豐厚的人生積淀
名家名作以其規范、精彩而深受學生喜愛。可引導學生比較閱讀,異中求同、管中窺豹,了解名家們的文學創作風格及其個人的思想性格,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準確、深入地理解文本主題。如閱讀《貓》,學生可感受到作者對貓的百般憐愛;閱讀《養花》,學生感受到的則是老舍在養花過程中的豐富情感與收獲。“花與貓,哪一個是老舍的最愛呢?”細細品讀,細細比較,不難發現:老舍的日常生活充滿了高雅的情趣,他愛貓,也愛養花;他經歷坎坷,腿疾在身,可始終那么熱愛生活,關注所有的生命,對一切生命充滿敬畏與珍惜,而正是這高尚的情操成為這兩篇作品感人至深的靈魂。沒有比較,是不能有此深刻感悟的,而這種感悟,又同樣能在老舍的《趵突泉》《草原》《林海》等作品中得到印證。
2.比較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體會編者的獨具只眼
很多文章選入教材前,編者都做過改動,其中有很多修改成功的例子。如蕭紅的《火燒云》原文是這樣的:“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堂堂的了,一會兒金洞洞的了,一會兒半紫半黃的,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黃梨、紫茄子,這些顏色天空上邊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的,見也未曾見過的,諸多種的顏色。”編輯把“紅堂堂”“金洞洞”改為“紅彤彤”“金燦燦”,不僅適于學生朗讀,更易于理解;而“葡萄灰,梨黃,茄子紫”,則更易于W生掌握色彩詞語的合成規律,更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