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進入的那一刻的感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散文隨筆:離別的責任
文/麻吉 當離別的那一刻,鐘聲靜靜地敲響時,你是否還在那里停留,停留在那遠方離別戰友的情誼,離別時師生的情誼,離別時同學之友誼。 當一切都離開我們時,也許我們知道珍惜的那一刻是多么的不易,人生須有不易,卻始終有點不舍。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只知道孩子般的天真爛漫,不用想太多的事,歡樂伴隨著我們的童年,永遠不知道什么憂愁。那是我們永遠難忘的童年。 當我們步入少年時,兒童的天真爛漫將開始離我們一點一點的遠去,隨之而來的少年的叛逆之心和少年的憂愁將永駐在我們的腦海里。我們開始發現那種天真爛漫慢慢的消失在我們記憶之中,別離了兒時的天真。
年輕是祖國的建設者,年輕也是祖國奮斗者,祖國的希望與夢想需要更多年輕人。 這一刻我們進入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步伐變得如此加快,變得讓我們無法呼吸。但這個時代永遠是年輕人的。 當我們進入青年時代,這時我有了許多的想法,歡樂與憂愁在我們的腦海里形成了一種矛盾,但這個世界永遠是美好的。 當我們步入中年時,一切的責任都將扛在肩上,知道自己的責任在哪里,知道明天依舊是美好的。 有一天我們終將老去,離別我們青春永駐的那一刻,你將知道一切都是像那么遠去凋謝的花瓣,凋謝的讓我們無法認知,但果實依舊是美好的。 當離別的那一刻我們依舊不舍,但我們卻始終無法挽回。
路遙悠悠,踏山之石,看萬山紅遍,綠草蔥蔥。 橘子洲頭,游人如織,穿梭來往,桔樹枝椏搖曳,桃花朵朵綻放,湘江揮一揮衣袖,高樓在向你招手,白云在向你表白,大地愿意做你的歸途。 輕輕的我來了,傾瀉滿身旅途的疲憊和不安,帶走了滿眼的驚喜和崇敬,卻感受不到偉人昔日的風采,記憶里的美好,永遠值得珍藏。 湘江兩岸玉帶環江,甘當您的綠葉,小草青青席地鋪滿,默默為你喝彩,桃花隨風飄搖,盡情為您歌唱,偉人鮮衣怒馬,揮斥方遒,指點江山。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作別那夕陽下的美景,腦海鐫刻著偉人那偉岸的身影。 也許我不懂得浪漫,也許我不懂得如何留下美景,我卻懂得珍惜與欣賞。
下午,午休過后,我們這個班級先去了體驗了茶藝這門深邃的活動。
首先,我們輕聲進入這個富有內涵的房間。不過幾分鐘,我們就分好了組。雖然實踐出真汁,但是沒有理論的基礎,何來實踐的過程呢?所以,我們學習了一些古代的一些關于茶的知識。
大約過去了半小時,我們才開始學習茶藝的服侍動作。共有好幾個步驟,溫酒,上茶等等。一開始,我也覺得步驟很多,茶藝也特煩。但是,隨著同學們和我一起學著這樣的動作,我感覺我與這茶藝融為一體,讓我浮躁多年的心,竟然在這一刻平靜下來。因此我更加投入其中。
最后,雖然我們沒有做的很好,但是我感受到了茶藝帶給我的寧靜,在那一刻升華了。
一天,接到王老師的通知,我便高興地跳了起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因為老師讓我去忻州參加市教育局和關公委合辦的器樂比賽。大賽分兩類,第一類:樂器 第二類:聲樂。
5月22日,我早早的起床,5:30就踏上了大巴車,經過5個多小時我終于到達了忻州。下午,爸爸帶我到青少年文化宮抽了簽,我抽到了28號。
5月23日上午,我化好了妝,穿著媽媽為我準備好的演出服,再次來到青少年文化宮。進入前臺,人們像魚兒一樣數也數不清。有一位阿姨把我們上午演出的1--28號選手帶到后臺,此時,我的心里仿佛有一塊大石頭壓在上面。到了后臺,同學們有的在換裝,有的在化妝,還有的在練習上臺的曲子。我也在練習我的笛子樂曲----《花好月圓》我雖然沒有看到前臺小朋友的表演,但我聽到了他們那優美的琵琶聲和古箏聲打動了我的心,確實非常好聽。我等呀等,還是沒有輪到我。我手里直冒冷汗,那一刻,媽媽溫和地對我說:“不要緊張,上臺的時侯就和在家里練習一樣,就當是沒有別人。”我松了一口氣。“請28號選手賈瑞昕上場!”我懷著怦怦直跳的心走上場,我想起媽媽對我說的話,先敬禮,再吹,吹完了,主持人報了我的分數,1到6號評委都是95和96點幾分,最后我的總分是96、41分,大家為我鼓起熱烈的掌聲。一塊 “大石頭”總算落“地”了。忻州電視臺還采訪了我和爸爸,那位阿姨問我:“你參加這個比賽有什么感受?”我說:“得不得獎不是問題,我已經學了一年半了,我膽太小了,主要是想鍛煉自己。”阿姨說:“ 說得很好!”
5月24日頒獎大會上竟然聽到了我的名字,我得了鼓勵獎。這時我想起媽媽對我說的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那一刻,我才真正知道了它的意思。
指導老師:鄔季青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動筆,樂于表達;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樣的寫作教學要求,自然會反映在中考命題中,“成長”類的作文因此而成為中考命題的熱點。2011年中考有關“成長類”作文試題可謂異彩紛呈:杭州卷“為了自己的夢想”、安徽卷“在我們這個年齡”、福州卷“走一步,再走一步”、青島卷話題作文“反省自己”;命題作文“我還是有潛力的”、日照卷“我長大了”等。這些文題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成長履痕、千千心結、自我論壇、心靈感悟、人格精神、責任愛心等方面。這類文題著眼于我們的品德與修養,指向我們的精神世界,關注著成長與發展,有助于我們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此,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勤寫日記,多寫隨感,傾聽花開的聲音,感悟成長的滋味,鏈接生活的原生態,將成長的滋味演繹得魅力無限!
【應對方略】
同學們,如何寫好“成長類”作文呢?我以為大家可從如下方面入手:
一、認真審題,精選素材
對于命題作文,我們要看準題眼,審清限制語,鎖定題意。比如2011年安徽卷“在我們這個年齡”這個文題就從時間上作了限定,從人稱上也作了限定,題旨指向我們的青春風采與青春光芒。再如杭州卷“為了自己的夢想”這個文題,其題眼是“夢想”,敘述主體是“自己”,題旨明確要求表現自我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還如嘉興卷“留點給自己”這一文題,所補的對象便是文章的題眼,敘述的主體是“自己”,題旨意在凸顯所補的對象對自我成長的影響與作用。對于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尤其要準確理解其話題內涵與提示語的含義,還要展開聯想,聯系自我的生活實際,從而確立一個好的標題與中心,然后再作文。成長類的作文,選材十分關鍵。同學們可從復雜而有序的生活中,去篩選出那些最高興、最悲痛、最有情致、最難以忘懷的典型材料,并對此進行概括提煉,定能寫出具有獨特個性、深刻感悟的美文來。且看2011年安徽中考佳作《在我們這個年齡》的精彩片斷:
我又和那瘋丫頭坐一塊兒了,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英語早自習,我們趁老師轉到隔壁班時,偷偷地唱起了歌。時不時扭頭瞅瞅坐在不遠處的班長,看他讀書很認真又很滑稽的樣子,我們又偷偷地笑,然后很放心地繼續唱我們的歌。
也曾躲過老師的視線,很貪婪地欣賞窗外的煙花,一直到最后一簇在黑夜里謝幕。下課后也懶得整理手邊的正事,我們忙著抄歌,忙著編手鏈,忙著串星星,忙著折千紙鶴,我們又“還原”啦!
一到單元檢測時,輪到我們面面相覷了,將整張試卷翻來覆去,卻急不來一個準確答案。
多狼狽啊,我想到了逃避,甚至盼望也患重感,去睡覺,去輸液,這樣就能得到原諒。
結果是,沒有重感,只有一個難以啟齒的分數。
這個片斷以真實的生活細節,生動傳神地展現了“我們”的活潑、逆叛與自責,鮮活地再現了“我們在這個年齡”的真性情。因此,寫成長類作文,一定要調動自我的生活積累去精心選材,千萬不可去宿構。只有這樣,才能以鮮活真實的素材奪得高分。
二、提升認識,立意深刻
成長,需要勇氣,需要寬容,需要堅強,需要付出,需要壓力,需要友誼,需要激勵……成長不僅是身體的成長,更是思想上的成熟,心靈上的成長。因此,作文之時,不可提筆就寫,一定要從時代的高度,把自我放在社會這個大坐標上去考查,對于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要深入思考。并要聯系心理學知識、法律知識等,不斷地開拓視野,反復推敲,提升自我思想認識,使得作文的立意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比如2011年淮安市的作文題是《面對規則》,有考生是這樣升華中心的:“規則面前,人人都平等,規則面前,人人須遵守。只有講規則,我們的生活才會美好,只有守規則,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這位考生從時代的高度悟出做人處世的道理,讓人讀之發人深省。再如2011年攀枝花市作文題是《覺醒》,有考生是如此升華主題的:“心靈如滿樹繁花,每一朵鮮花在盛開之前都要裝著果實的夢,這樣的花瓣才能更甜美;生命是一場幸福的丈量,我們要把成功的尺子拉得再遠一些,把我們心靈的腹地開拓得更加深遠,更加意趣深長!”這位考生直擊心靈感悟,抒寫出個人的人生感悟,可謂高人一等。對于“成長類”作文立意,我們可從深度、廣度兩個方面進行開掘。比如寫自我之時就要想到:不僅要寫出自我的個性,而且要反映所在班級以及學校的風貌,最終上升到中學生精神風貌的共性上來,運用拓展法,使中心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比如寫《我長大了》一文,大家不妨步步追問:我為何而長大,長大了的表現在哪些方面,對我的人生有何影響與作用。運用追問法,層層剝筍,透過現象看清本質,發掘出事件的意義,從小事之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來。寫成長類的作文,一定要有深度與廣度。只有這樣的作文才能讓讀者感受到你的成熟與美麗,才能給讀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和人生啟示,產生豐富而深刻的審美感受。
三、巧妙構思,精心打造
寫“成長類”作文可設置新穎獨特的小標題來安排結構,可以用一條或兩條線索將各個材料連綴成篇;可借用電影藝術中剪輯畫面、組接鏡頭的方法來謀篇布局;可運用日記或書信來展開情節;可用問答對話法來布局;還可通篇在段落結構上采用排比這一修辭手法去組織全文等等。這些方法應根據文體特點靈活選擇,來亮出文章獨具一格的形體魅力。如2011年濱州市某考生寫的《我的天空》,文章以“藍色、綠色、紫色、灰色”為小標題,生動地勾勒出我的天空五彩繽紛的圖景,唱響美麗的青春之歌。2011年荊州市某考生《傾聽生命拔節的聲音》的中考滿分作文,文章以“一個人的世界不寂寞、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就是自己的上帝”這三個小標題巧妙組接,使得文章結構精巧,中心鮮明,讓人一見傾心。寫此類作文關鍵之處還在于情節上以“妙”取勝。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其“成長”的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大致都會呈現出一種“螺旋上升”的態勢。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在寫“成長類”作文時,就要盡可能地寫出自我“成長”的波折,使作文在情節上具有跌宕起伏、曲徑通幽、引人入勝的美感。如2011年福州市《走一步,再走一步》,小作者就特別注意了自我故事的曲折性:中考前,“我”發現自己數學成績不好,準備放棄中考。同桌見“我”不思進取,以打賭為由,與我展開競爭,倘若他預測“我”的成績準確無誤,“我”就請喝紅茶,倘若不準他就請“我”喝“紅牛”。“我”在這個有意思的事中,竟忘了時間,不覺悄然度過了兩個月。其間我贏的次數總比他多,可是同桌依舊樂此不疲。為了能贏,我拼命努力,不知不覺中,我的數學成績卻突飛猛進了。在參加中考前一天,同桌笑問,你還想放棄中考嗎?一語驚醒夢中人,此刻,我才發現同桌的良苦用心。同桌告訴“我”,學習就像登山,不要急于一下子就翻過去,只要我們走一步再走一步,化大為小,不就過了么……看,這樣的情節處理就很能體現出“我”在成長過程中的波瀾,而作文也因此顯得很有藝術性了。
不僅如此,寫此類作文還要靈活使用多種表達方式,盡可能地在敘述、描寫之中加以議論,這樣會使自我的感悟更加鮮明凸出。還要善于靈活引用詩詞佳句來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給讀者帶來精神上的愉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考佳作展示】
那一刻,我長大了
荊州市一考生
曾記得那時,落紅憔悴,花謝傷情,灰蒙蒙的天空,雨絲紛飛,而我的心情也像這糟糕的天氣一樣,無止盡的憂傷中夾雜著絲絲苦澀。面對著隨風即散的家,聽著那永無休止的爭吵聲,看著狼藉一片的破碎物,不禁淚水又一次淌過……
同伴們不解,尋求我苦悶的原因,而我卻將她們的關懷拒之門外,因為我不想讓她們知道我將是個被人遺棄的小孩。于是我盡量將自己“閉關自守”,也由此第一次嘗到了孤單寂寞的滋味,換來的也是成績的一落千丈,難以東山再起。為何?因為我人生的激情早已從父母爭吵的那一刻起沉淪下去……
頹廢的日子竟一晃就是一個月。突然間我猛地一怔,倘若再這樣下去,我的中考成就就將一落千丈了。
永遠記得那一刻,那是一個寧靜的午后,依舊是靜靜的風。有一個追逐落葉的女孩孤獨地坐在梧桐樹下,讀著那本將近半月還未讀完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縷縷金色光線透過樹葉依偎在我的身上,竟那么柔和溫暖,仿佛跳動的精靈激蕩著我的心靈。我沉醉在書的國度中,書中感人的場景一幕幕在我的腦海中深情地演繹著,主人公不畏艱難的事跡在我的內心奔涌著。剎那間,我猛地抬起頭,心好像被激活了一般,開始不停地跳動起來,越跳越快,讓我開始不知所措……
思緒在飛揚,靈魂在蘇醒。漸漸地,我開始恢復昔日的光彩,燃燒起新的希望,我盼望全天下富有蓬勃生機的種子來我心里安居。由此,我再一次帶著信念出發,努力學習,再強再大的暴風雨也阻擋不了我前進的腳步,我已真正懂得了堅強。
我在覺醒的一剎那,反而嘗到幸福甜蜜的味道,獲得了面臨成功的喜悅,得到迎難而上的勇氣。我有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樂觀,有了“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的信念。從那一刻起,我真正長大成人了。
在我的心空中一盞燈亮著,讓我的夢依舊。無論風雨再大,那盞燈永遠不會熄滅那永恒的光茫。
【簡評】
本文采用縱向推進的方式來構思行文,文章先敘寫長大的原因,再敘寫長大的過程,尤其是對于“那一刻”的精雕細刻,傳神地展現了心靈成長的過程,生動展現自我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使得文章重點突出,中心鮮明。本文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留心生活,從平凡的生活中發掘出真實而典型的素材。另外,語言準確,言簡意豐,讓人發人深省,啟人心智。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開
南通市一考生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爭渡,怎渡?
月光斜斜射入鏤花的窗子,灑在床沿上。驚醒的我靠坐著,想著未來,想著如這月光一般奶色的、迷茫的未來,不由得心生不合時令的絲絲寒意。
中考臨近,怎渡?怎渡?
解衣欲睡,猛然間發現書房閃著燈光。誰?難道是爸爸回來了?
我躡手躡腳走進房中――果然是爸爸。
我慢慢走近,只見他伏在桌子上,一頭亂發,一臉疲憊,嘴巴一張一翕,均勻地呼吸著,發出細微的鼾聲,整個身子輕微地一起一伏。再看,他交叉的雙手壓在一張英語試卷上。
對了,他一定是在幫我抄英語錯題。我回頭一瞥身后的鐘――十二點二十分!我愣在那兒,一陣愧疚之情襲上心頭。
父親,那一刻,月光,燈光……
呀,爸爸這些天不是去海門上班的嗎?怎么此時西裝都沒有脫便為我抄起了錯題?
也許是父子有心靈感應,他忽然被我的愧疚心潮驚醒,回頭看見我,一臉詫異。然后似乎領會了什么,一邊奮筆疾書,一邊說:“兒子,去睡吧,爸爸回來是想陪你幾天的。后來想起來錯題還沒抄完呢……這不,抄著抄著竟睡著了。”
我一時無語,許久只憋出了一句:“睡吧,爸。我們都睡吧!”
“還有一個多月就要中考了,你快睡去,睡足了才能加油哦!”
我知道我爸的脾氣,只得退出書房,帶著那久違的笑容,看著燈光下格外溫柔的、格外給力的、格外高大的老爸。這一刻,絲絲涼意早已退去,全身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和春暖花開般的幸福感。爸爸,我會努力,更不會放棄。
回到房間,又一次與李清照對話。生活如一葉扁舟,怎渡?怎渡?有父愛撐起天空,有父親的大手為我把舵,定能激起我的自信,起航!怎渡?怎渡?爭渡,爭渡!
那一刻,我的世界開遍春花,貯滿動力!
十天前,大巴兜過一段又一段狹小的路,我們帶著激情,在歡呼聲中來到了林塵中心小學。還記得那天,校長親自在校門口迎接我們,學校的鄰居也懷著好奇的心情來旁觀,我們暖馨社工社會服務實踐隊就這樣浩浩蕩蕩的“闖入”了林塵中心小學。
剛來的時候,不能馬上適應新的環境,面對跟大學千差萬別的環境,我們更多的不是抱怨,而是集體共同努力創造一個跟大學一樣干凈舒適的環境:樂于助人的體科男幫忙搬行李上宿舍,細心干凈的女生開始打掃宿舍衛生,隊長團則跟校方溝通交流……一切的準備都在有條不紊中進行,讓人倍感家的親切。林塵鎮真的是名至實歸,一走到馬路上迎面吹來的都是帶有許多塵埃顆粒的風,剛開始我們都很不適應,但一切不適都在那一群活潑可愛的學生的純真笑臉中被我們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一次見到學生的時候,是9號的早上。作為馨晴一班的班主任,我既期待、激動又緊張,第一次當老師,還是班主任,難免會有不安情緒。早上7點開始,就陸陸續續有家長帶著學生來了,我在門口做好接應工作后,請家長進入課室就坐,端好茶水,就開始把安全協議書給他們看,一切都在準備中進行的剛剛好。這讓我內心充滿了信心。
在真正支教授課的八天當中,我最深的感觸就是體會到一個班主任的不容易,以及看到馨晴一班成長時的喜悅,這些是任何觸動都無法取代的真切感受。剛開始的時候,科任老師向我反映他們上課不積極,還經常開小差,很多小動作,這讓我很懊惱,作為班主任,我當然希望他們好,但矛盾的是,我沒有教他們任何課程,也只能夠在上下課期間徘徊在他們面前不斷提醒,監督他們。開始,這讓我身心疲憊。漸漸地,他們開始習慣了我的啰嗦,并懂得我的心意,慢慢地進入到學習狀態,科任老師的評價是,比之前好了很多,學東西很快。這再一次給予了我信心和動力。并在接下來的日子中,與他們成為了無花不說的好朋友。
很快,十天的支教活動結束了。17號,是我們離別的日子,雖說離別時為了更好的相聚,但還是阻止不了淚水的不爭氣,分離總是感傷的。凌晨,我四點鐘就醒了,因為我夢見了我們馨晴一班,然后就再也睡不著了。于是我早早的起床寫了一封信給我們馨晴一班的所有同學,這是我最后一次叮囑他們,感覺自己這輩子都沒這么啰嗦過,對于他們,我真的是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