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牛彈琴的道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有一次,我和媽媽逛街。突然看到一婦女對一位看起來只有5歲的小女孩派發宣傳單,并向小女孩介紹產品的特點。那小女孩一臉茫然。我扯了扯媽媽的衣角,說:“媽媽,這是對牛彈琴吧?”
2、周末我跑到小區去找小朋友做游戲。游戲前我認真地給她們講游戲規則,可她們怎么也聽不明白。我生氣地說:“簡直就是對牛彈琴!”說完我氣沖沖地回家了,這個周末真郁悶!
3、爺爺看到弟弟很挑食,就給他講過去他過著多么悲慘的生活。弟弟聽了不但沒有受到啟發,反而哈哈大笑,我覺得爺爺簡直是在對牛彈琴。
4、一天,妹妹問我一道數學題,我發現可以用比例知識解,于是就跟她說怎么做。過了一會,我才想到:妹妹才讀二年級,根本不懂什么叫比例,看來我是對牛彈琴了。
5、我在電話里用英語跟爺爺奶奶問好,爸爸走過來說:“你這不是對牛彈琴嗎?爺爺奶奶根本不懂!”
6、放長假的前一天,老師對我們說的任何一句話,都是對牛彈琴,同學們的心思早就放在了玩上了。
7、妹妹說她想聽我念一首詩,我才念到一半妹妹就走人了。唉,我真是對牛彈琴啊。
8、校長經常對我們說不能去網吧,可對一些沉迷網吧的人來說,簡直是對牛彈琴。
9、星期天,酷愛籃球的我早早坐在了電視機旁,等著觀看NBA,其間我不禁對妹妹津津有味地講起了姚明、科比,可妹妹瞪著一雙茫然的眼睛看著我。哎,真是對牛彈琴!
10、我實在氣不過,所以明知是對牛彈琴,白費唇舌,我還是說了。
11、每當媽媽罵我家的那只大花貓偷吃東西的時候,貓總是東搖搖,西晃晃,根本聽不進去。看著媽媽罵得那么起勁,我心想,這不是對牛彈琴嘛!
12、今天阿姨有事出去了,讓我照顧兩歲的小表妹。剛開始,小表妹還很乖,后來又哭又鬧,我使出千方百計逗她笑,唱歌跳舞,彈琴講故事,連小丑也做了,可最后我不得不承認,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對牛彈琴。
13、上個星期,我讓爸爸帶我去吃牛扒。我怎么懇求,怎么央求,他根本聽不進去,我簡直是對牛彈琴。
14、你這場演講內容應很精采,遺憾的是對牛彈琴,我們都聽不懂。
15、為什么我那么生氣……我講的話根本就是在對牛彈琴嘛。
16、說了一大堆,結果對方什么都沒聽懂,真是對牛彈琴,浪費熱情。
17、同桌江賢軍叫我給他講故事,我滔滔不絕地給他講,可等我講完后問他時,他卻連什么內容也不知道,真是對牛彈琴。
18、如果我識就好嚕老師唔使對牛彈琴。
19、媽媽讓我給一歲多的小表妹曼姿講故事,可曼姿卻什么也不懂,這不是對牛彈琴嗎?
20、我很喜歡唱歌,生日那天,我決定為朋友們獻上一曲,可她們卻在商量買什么吃,真是對牛彈琴。
21、我們班的李陽同學很不講衛生。為此,我多次寫信勸說他注意保護環境,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我真是在對牛彈琴啊。
22、你的有情人在哪里?最可怕的對牛彈琴!沒有共同的價值標準!
23、有時看到兒女回應的冷漠,為人父母的真以為在對牛彈琴。
24、爸爸對我說有關公司人事配制問題,我聽了半天都不懂,他覺得是在對牛彈琴。
25、對這些人講道理,無異對牛彈琴,得另想辦法才行。
26、唉!我跟他談貝多芬,他跟我談微積分,無非對牛彈琴而已。
27、我根本不懂抽象畫,害你浪費這么多時間來對牛彈琴,真正抱歉。
28、鄰居阿姨家的孩子不吃飯,阿姨哄他也不吃,喂他也不吃,阿姨說多了,那“調皮鬼”干脆轉過頭去,讓阿姨在那上演“對牛彈琴”,你說氣死人不?
29、你未免太木訥了吧!難怪你老婆會說跟你說話像對牛彈琴。
30、擅長下象棋的叔叔突然心血來潮要教我下棋,當他給我講完下棋的樂趣和道理后,便問我:“你明白了嗎?”我搖了搖頭,叔叔嘆了一口氣說:“哎,真是對牛彈琴啊!”
31、你這話誠然有理,()但待我回去向他們轉述,可得對牛彈琴了。
32、周末,我給阿姨三歲的女兒講解超聲波是什么,結果搞了半天,她還是一頭霧水,真是對牛彈琴。
33、敢情當初我在雞同鴨講,對牛彈琴?
34、我白花了一下午時間跟他談電影藝術,簡直是對牛彈琴。
35、看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之后,我心潮澎湃,有好多話想找個人傾訴。可一看旁邊,只有一個家伙-正在上一年級的弟弟。跟他講?那不是對牛彈琴嗎。
36、我是個電腦迷。每當我上網時,老爸老媽想把我叫下網,那簡直是對牛彈琴。
37、放暑假的前一天,老師對我們說,放假要注意安全呀,要多看書呀,不要到處玩呀……可這時對我們來說,都已是對牛彈琴了,因為同學們早已心不在焉了。
38、爸爸又給我請了個鋼琴老師,每天晚上教我彈一個小時的鋼琴,其實,對于我這個愛好籃球的人來說,這不是對牛彈琴嗎?
對牛彈琴
【原文】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⑧耳,蹀躞⑨而聽。(選自漢·牟容《理惑論》 載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①為:給。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著。④故:從前。⑤耳:耳朵聽。⑥鳴:鳴叫聲,作名詞。⑦掉:搖擺。⑧奮:豎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并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的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并聽著。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為:給; ②如故:像先前一樣; ③鳴:叫聲; ④奮:豎起。
2.翻譯: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可細一想,這可是你面包的來源呀,這一份清閑與你的意義不是一樣的,不像他人只是領固有薪資,清閑與忙碌并不會太放在心上。清閑有時對他們來說甚至可以說是放松,當然對于責任感強的人來說,還是會有顧慮。
但總歸是不一樣的。
可是每一個人所處的境遇是不同的,同樣的清閑,在有些人眼中是舒適的,是需求,是無關緊要的。
但在一些需要尋求發展的人眼中,他們是希望在忙碌中成長,因為只有在處理事務,接受事務中,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學習,才會有更好的成長。
2007年3月26日12點左右,那件事讓我對乞討者們有了新的認識。
瘦小的身體,破舊的衣服,灰黑的臉,呆滯的表情,我當然看得出他是一個要飯的,但他進門便是“砰”地跪了下來,讓我頗感驚訝,心也隨之一跳。
“求您,給點兒錢!”
我不知所措,只聽見媽媽繃著臉說:“出去,沒你的錢!”說實話,我對要飯的向來沒有厭惡之感,只是覺得他們很可憐,包括以前在街上把口袋的零錢輕輕地放在他們旁邊,也包括小學時曾和同學借了幾毛錢給他們。我反倒認為媽媽對他們太兇了。
他就這么跪著,一句話也不說,后來媽媽一句“我報警”,他馬上跑了,我推開門跟了出去,直到“目送”他討到另一家。
“媽,你看他多可憐,都跪下了,咱不給錢也應該客氣點呀!”
“可憐?有手有腳,干什么不行?”
......
后來,我的頭腦里始終抹不去他跪下來說“求您,給點兒錢”的情景,人家說媽媽是個難得的好心眼兒的人,那么今天,他對要飯的不客氣定時有她的道理吧。
媽媽說“有手有腳,干什么不行”,想想也對啊,他該這樣跪下來嗎?這些乞討者們,他們究竟在想什么呢?做人的尊嚴呢?并且,盡管對他們客客氣氣地講道理,說一些“要自己勞動養活自己”的話,也是對牛彈琴,他們根本不理會,他們丟掉的,僅僅是尊嚴嗎?
當然,或許他們確實不值得可憐,似乎我們之間沒有任何關系,大可不必對此有太多感慨。但,我們同樣是人!難道,他們不知道朱自清寧愿餓死也不要美國的救濟糧嗎?他們不懂古人說的“不是嗟來之食”嗎?他們沒想想再苦也不求別人可憐的洪戰輝嗎?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難道他們連這句“男兒膝下有黃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如果他們知道。他們膝下的又是什么呢?
一個跪,一句“求您,給點兒錢”,乞討者,你們就是用這種方式獲得別人的可憐,同時也把一個人的尊嚴丟得干干凈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