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何謂五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遺傳原因
遺傳基因的不同或者是體質上的先天差異,分泌酪氨酸酵素的量也有所不同,生成的黑色素迥異,于是就有了不同膚色的人。這也就是為何有的人皮膚天生就比較白,不容易曬黑,有的人的膚色天生就比較深,也容易曬黑。
面部的雀斑多為遺傳所致,鼻子周圍和顴骨,針尖至米粒大的棕色小斑點,多在兒童時期出現,隨著年齡的增加會逐漸減弱。
2 內分泌原因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廢物沉積于面部,加上日照時間過長,黑色素的沉積,導致黃褐斑。黃褐斑一般會分布在兩頰,成蝴蝶形狀,又稱之為蝴蝶斑。可以通過食療,加速體內新陳代謝,排出毒素,并且使用品質良好的美白淡斑產品。
3 生活習慣原因
熬夜對皮膚傷害很大,經常晚睡會導致皮膚暗沉發黑,細胞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使得黑色素沉積。另外不良的飲食結構、營養不良,都會導致體質酸性化,維生素A、B12、煙酸缺乏及多種礦物質不足,都是變黑的原因。
4 精神原因精神壓抑憂郁,心浮氣燥,導致氣肌紊亂,氣血不和,過氧化酶增加,雌激素增多,誘發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
5 致黑的食物
過度的咖啡因、酸性食物(肉、酒、糖類)
酪氨酸食物(馬鈴薯、蘿卜、黃瓜、芹菜、雪菜、油菜、香菜、核桃、茴香,以及動物的肝、腎等)、
刺激性食物(太咸、太辣、各種冷飲)
含人工添加劑的食物
深色食物(醬油、濃茶、可樂、咖啡、巧克力等深色飲料和食物,容易給心臟帶來壓力,使黑色素難以排出)
光敏感食物(芹菜、韭菜、香菜、紅豆、白蘿卜、油菜等含有揮發辛辣氣味和特殊氣味的蔬菜大部分屬于吸光蔬菜)皮膚敏感者和皮膚耐光能力差的人過多的使用這類食物,就會對太陽光更加敏感,皮膚受損的概率也會增加。
外因
1 皮膚干燥原因若是皮膚干燥缺水,它的天然保濕系統就會遭到破壞,保濕因子數量缺乏,使得角質層緊密變厚,不能將真皮層的水分輸送并鎖在表皮層中,這就出現了皮膚缺水、膚色暗沉的狀況。
2 角質層原因皮膚的黑色素是通過皮膚的角質細胞新陳代謝排出體外的,角質層變厚,黑色素無法排出體外,沉積在真皮組織內,產生黑色素沉淀,導致皮膚暗沉發黑,生有色斑,還會影響保養品的吸收。
3 日曬原因
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是色斑形成的重要原因,當然也是皮膚變黑的重要原因。
4 劣質化妝品原因
不合格化妝品很可能重金屬超標,引起黑色素積聚,或者是過量的添加限量物質和違禁物質,導致黑色素增多,沉積。
5 藥物原因
有些藥物是可以導致黑色素增多的,比如避孕藥,荷爾蒙軟膏。
TIPS
美白、防曬產品的有效成分
每個美白產品都有著自己的賣點,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里面的美白成分。
果酸:從多種水果、蔬菜中提取的天然有機酸,包括甘醇酸、檸檬酸、乳酸等。
3%以下的甲醛濃度基本沒有美白功效,超過10%就會損傷我們的肌膚。曬傷之后不要用含有果酸的美白化妝品。
植物、漢方、本草的天然成分:標榜植物、漢方,不但能夠討消費者的歡心,也是各大廠家的最愛。
維生素c:大多數品牌都是以維生素c為主要基準,再加上一些各自產品的特色成分,凸顯卓越的美白成效。對于維生素c的濃度,各家的配方是不同的,只要不超過3%,都是安全可靠的。
應當收集證據證明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然后要求單位不簽勞動合同,并且要求單位支付雙倍工資。如果單位拒絕的可以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者申請勞動仲裁。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10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勞動合同法》第82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來源:文章屋網 )
2008年9月底,青島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青島新聞網,悄然推出了電子商務業務,名為“海奧網上商城”的電子商務平臺浮出水面。青島新聞網是長期運營健康良好、連續多年穩定增長的地方新聞網站。它進入電子商務,并非一時胡思亂想。本人作為該項目的重要參與者之一,特將進入電子商務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與同行交流。
為何要建網上商城
每一家媒體都強烈地渴望做大做強。但是,當我們不約而同地進入一個同質化競爭、產品過剩時代時,卻郁悶地發現:用戶或者讀者,有著太多太多的選擇。我們無法留住他們,用戶想到哪里就到哪里。這一點,在互聯網上表現得尤其明顯,點擊一個地方網站,與點擊北京的中央級網站和商業網站,在速度上幾乎毫無區別。
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在改變,更多地開始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資訊和閱讀新聞,地方新聞網站單純靠新聞和論壇,已經越來越無法吸引受眾,受眾在其網站瀏覽的時間越來越短。
我們怎么留住用戶?我們能夠給用戶再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互聯網的實用性如何體現?冷靜想來,電子商務其實是有限的最佳選擇之一。
很多地市級新聞網站,將自身定位于區域性門戶網站。它如果要成為門戶網站,也必須要像超市那樣能夠為市民提供一站式在線生活服務。青島新聞網盡管來自于新聞、論壇、郵箱等產品的訪問量較高,但坦率地講,這些產品也存在著受眾疲憊現象,缺乏更多的商業應用。
在這樣一種情形下,青島新聞網開始了電子商務的探索,它告訴用戶:“我們開始為您增加一項新的服務啦,請您更加喜歡我,別離開我。”
一個網民的上網時間是有限的,每天固定的經常訪問的網站一般只有2至5家,如果一個網民在我們網站上停留的時間更長一些,就意味著其訪問其他網站尤其是競爭對手的網站,時間會更短,甚至可能因為我們已經提供了全面的服務而不需要再去訪問其他網站。
另一方面,在艱難的地方網站經營中,我們深感網絡廣告成長之慢。2007年,青島新聞網網絡廣告第一次突破1000萬元,2008年,網站總收入將近3000萬元。但是,繼續增長的空間有限,很多客戶仍然不認可網絡廣告,網站不時也有廣告位閑置。我們想,如果提供網絡廣告,客戶不買賬,那幫助客戶賣東西呢?我幫你賣,從中提取一定的銷售宣傳費用,客戶應該會認可吧?新聞網站相對于社會網站,有著較高的信任度。我們覺得,開辦網上購物,讀者會更認可些。
從國際大背景來講,2008年6月底,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互聯網的各種應用工具正在從大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和地區滲透,網絡購物等電子商務作為十大最受歡迎的網絡應用,也正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走向全民。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網上支付用戶增量接近2400萬人,半年增長率達到71.7%,而且預期增速不會放慢。
但這一數字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相當差距,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研究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網絡購物市場在其零售市場的比例為3.72%,英國是4.5%,韓國高達驚人的8.65%。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因此預測,這一數字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目前,中國的網絡購物市場正在以每年100%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專家預測這一趨勢在未來5年內將繼續保持。
差距就是增長點!網上購物,市場前景看好!咱們來試試吧。
網上商城如何建
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給網上商城起個名稱。想了很長時間,最終決定使用一個商業子網站的品牌“Hiao”(中文名稱為海奧)。為什么不想當然地沿用“青島新聞網商城”這一名稱,我們有冷靜的考慮。青島新聞網這一名稱,是城市名字與行業名稱的組合,不符合中國商標注冊管理規定,只是一個行政許可名稱,它得不到商標保護,自然未來也不具備商標品牌衍生價值。青島新聞網,單純從名稱和讀者印象來看,應該主要是新聞和資訊。海奧網上商城這一名稱,雖然剛開始大家覺得有點陌生,但使用一段時間后,它可能會找到自己的用戶群,它沒有地域性,是一個標準的品牌名稱。
我們也沒有采用“青島購物網”之類的名稱,一個濟南人會認可“青島購物網”嗎?互聯網沒有地域,商業沒有地域,我們不能拿地域限制自己,或者說地域也無法保護互聯網,地域限制可能是互聯網經營的一個包袱。
我們做的第二件事,是完善技術平臺和安全性。此前我們走訪過一些網上商城,感到用戶體驗不夠好,速度慢。電子商務是用電子信息代替實物信息,比如,人們要看一本書,不是要放一本真實的書在那里,而是放一本書的相關圖片,再加上一些解釋和說明。商品成千上萬,網頁也是成千上萬,商品的歸類、檢索速度、價格調整、庫存變化等,處理起來并不簡單。網站離開技術程序一刻也不能運行,必須能夠為用戶提供連續穩定不間斷的服務。安全更是重要。可以想象,如果萬一黑客將商品刪除或者更改了價格,網上商城必將遭受重大損失。
第三件事,是想好我們這個商城應該賣什么東西。是賣花生油、大米還是賣電視機、電腦?在商品中,有輕物流和重物流之分,我們覺得,做輕物流的商品可能會更加適合。花生油、大米、雞蛋等這些與民生關系較高的商品,在商場里比比皆是,而且價格很優惠。我們去做,顯然做不過商場,并且這些商品的利潤因價格管制也比較低。所以,海奧網上商城一出生,就考慮與傳統商場的錯位競爭,只銷售化妝品、辦公用品、禮品等輕物流產品,同時考慮夾入虛擬商品,如傳統商場中沒有的游戲點卡、門票、書籍等。
為了將網上商城建好,我們同時建立了呼叫中心,啟用了一個全市熱線號碼82870000,及一個全國號碼4006-187-187,呼叫中心一期工程最高可以同時容納30人同時打入。
很多人對網上商城有個誤解,認為網上商城成本低,不需要租賃樓房做大商場。實際上,網上商城的分揀成本和配送成本很高。傳統的商場,市民自己到商場挑選商品、搬運商品和帶回家。網上商城,一切都需要配送和送貨上門。即使這個人就住在報社隔壁也不行。每一件商品都是這樣,大家可以想象其運作的成本有多大。
商場可以7天內無條件換貨甚至退貨。網上商城如何辦?網上商城面對的各種問題絲毫不容樂觀。我們在建設的過程中,小心翼翼,在做這一切事情的過程中,一直非常低調,對網上商城沒有進行任何宣傳,只是在內部不斷地測試、檢查,悄悄開始公測后也沒有宣傳,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完善。
我們計劃在2008年12月份圣誕節前開始正式宣傳海奧網上商城,并成立一個專門的事業部從事電子商務。我們要宣傳和正式對外營業時,標志著我們開始正式承諾承擔責任了。
憑什么與眾不同
綜觀城市內規模巨大的商業巨頭,他們有的已經開始正式步入電子商務,如總部在青島的利群集團,就于2008年成立了利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現有員工規模近百人。還有的商業巨頭,仍然處在觀望和小規模嘗試中,要求網上購物者必須滿一定額度才送貨上門。
我們一直始終提醒自己:“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又向哪里去”,如果連擁有豐富經驗的商業巨頭都對電子商務打憷,我們有什么優勢可以生存,是可笑的“無知者無畏”嗎?
媒體進入電子商務,雖然缺乏商業管理經驗,但是又不乏優勢。比如報社上千人的發行配送體系,電視臺形象的產品演示,這些都是傳統的商業不具備的,品牌的優勢和用戶的優勢,都有著整合的機遇。由于讀者用戶,不僅是訂購報紙的客戶,還存在著二次銷售的廣告商業行為,其間的業務模式充滿了變化和演繹的各種各樣的機會。我們完全可以借助商務,將讀者、報紙、廣告、生產銷售廠商等,更好地整合起來,創造共生共贏的局面。
青島新聞網進入電子商務,只是剛剛邁出腳步。盡管經過充分考慮,仍然會困難重重和存在許多要解決的問題,過一段時間后才會看到實踐的結果。我們自信海奧網上商城能夠活下去,并不斷做大。
(作者為青島日報報業集團青島新聞網總經理)
小資料
電子商務與呼叫中心合作成趨勢
日益增大的網民隊伍,給國內的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電子商務與呼叫中心合作正成為發展趨勢。一些成功運作的電子商務平臺證明了這一點:如典型電子商務企業PPG,主打的就是讓客戶通過400電話購買襯衫;已成經典商業模式的攜程,其呼叫中心有3000個座席,90%的收入都來自呼叫中心的銷售。
呼叫中心是電子商務企業最實用的銷售手段。但這并不意味可以拋開電子商務直接使用電話營銷,網絡與電話相結合,彌補了電話和網絡的不足,電話中有語言溝通,而網絡有實物照片、討論等,聽覺與視覺相結合正在開辟營銷領域的新空間。
微博快捷的傳播功能對傳統媒體的時效性提出了挑戰
微博不僅可以聊天和“自言自語”,也可以擔當起傳播新聞信息的功能。由于不受時間、空間和收發終端的限制,在沒有有線網絡的地方,只要有手機就可以即時更新自己的微博。這就使得在遇到一些大的突發事件時,如果有微博博主在場,他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利用手機在微博上進行“現場直播”,其時效性以及現場感甚至超過所有傳統媒體。“即使是再龐大的新聞媒體,也不會像Twitter一樣在世界各地擁有眾多新聞記者。”微博網站Twitter的創始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如是說。①微博的這一特性,使得新聞內容的生產者越來越多地從原來的專業記者和編輯變成了普通百姓,傳統媒體“信息源”的優勢受到了很大削弱。甚至可以設想,微博會逐漸成長為“新聞爆料站”和“民間意見集散地”,在“人人都是記者”的世界中,最先報道突發事件的一定是微博。
事實上,自微博出現以來,的確已經多次在重大的突發事件中有不俗的表現。在汶川地震、孟買恐怖襲擊、倫敦爆炸案、央視新址著火、上海“11?15”火災等事件中,微博都先于傳統媒體進行了突發新聞的報道,快速傳播信息的力量得以凸顯。另一個更為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1月12日海地地震發生后,當地的電話通訊完全癱瘓,只有衛星網絡可以勉強使用,微博網站Twitter成為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網友通過Twitter傳遞災區信息、尋找親朋好友的下落、組織捐款救災等等。事實上,對災區的報道,Twitter消息的速度比任何特派記者都快,因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和BBC電視臺等權威媒體當天在官網上開設了一個專欄,專門刊登這些人從海地首都太子港發出的消息和圖片。通過這些事件可以看出,當重大事件發生后,微博在信息傳遞中發揮了不可比擬的作用,其時效性已經對傳統媒體形成了挑戰。
微博新聞信息的視角對傳統媒體形成沖擊
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由于其特有的草根性和平民視角,網絡對傳統媒體的報道提出質疑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躲貓貓”、“打醬油”等詞的流行和“華南虎照風波”、鄧玉嬌案等一系列事件。微博出現后,更是把網絡的這一特點進一步擴大,一條有價值或有趣的信息在微博上后, 會在博友的不斷轉發復制中迅速傳播開來,很快即成為熱點話題。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能否及時跟進、如何跟進才能更主動地引導輿論,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2009年初中央電視臺新址發生火災,剛好在附近的網友第一時間將失火的文字描述及圖片通過微博出來,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具有強大的現場直播能力和資源的央視在第一時間“失語”。面對這一突發事件,央視未能及時正視事實、糾正錯誤,而是采取了轉移話題、分散輿論熱點的應對策略,影響到其在觀眾心目中的權威性和公信力。②
其實,不光是一些敏感事件的報道,即使是一般的民生新聞,微博也往往與傳統媒體的視角存在差異。例如,2009年11月1日的一場大雪,讓大量乘客長時間滯留北京首都機場,部分航班乘客被困在機艙內十幾個小時。這天,碰巧經歷現場整個過程的創新工場總裁、谷歌前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在新浪微博中對此事進行了“直播報道”。在11月1日9點29分到11月3日5點48分的40多個小時的時間里,李開復共發微博16篇,不間斷地最新進展,介紹自己漫長的“北京―臺北”之旅:“航班已經延誤8個小時,還在飛機上等……”“等了12個半小時,已經缺食物9小時,缺水3小時,說無法補充,空氣很差。”“飛機上嚴重缺氧氣,已經有一位暈眩了,現在正在廣播,緊急問乘客中有沒有醫生。”他的微博引起了眾多網友和媒體的關注,成為首都機場航班延誤事件中被傳播最廣的文字。當日,某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中,對北京機場航班延誤事件也有報道,但是只是說有多少航班延誤、延誤了多長時間,然后采訪了機場的一位管理人員,對方說正采取相應措施。這樣的新聞仍是傳統媒體的視角,而李開復的微博則完全站在普通乘客的角度,把乘客的聲音傳遞了出來。這種不同的視角必將對傳統媒體的報道形成沖擊。傳統媒體若想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就必須轉變觀念、轉換視角,做到更加人性化和平民化。
毋庸置疑,微博的出現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是威脅,但也提供了新的平臺。如何利用微博的優勢,提高傳統媒體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已經引發越來越多的媒體進行這方面的探索。
在主動利用微博獲取新聞信息的基礎上,提高報道的權威性。因為具有快捷和內容豐富的特點,目前微博已經成為一些傳統媒體監控和跟蹤突發消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很多記者、編輯、主持人開設了微博,并有意識地從微博中尋找報道線索。微博不僅可以幫助記者獲得更多的第一手信息,還可以與受眾進行互動。例如,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閭丘露薇在2009年11月12日的一條微博里說:“今天的節目從圍脖找到了不少雪人照片,在這里多謝大家。”閭丘露薇還表示,自己在做節目時,從微博發現了越來越多可以挖掘的選題。目前,《華西都市報》、《都市快報》等媒體都已開始利用微博獲取信息,以求在新聞時效性上搶得先機;更有一些媒體,如《燕趙都市報》等,專門開辟專欄刊登微博中的精彩言論,同樣成為版面的一大亮點。
雖然微博具有豐富快捷的優勢,但是劣勢也很明顯:信息雜亂、短小、不系統、有時真假難辨。微博的這種特征決定了其很難對某一重大事件進行較為詳盡深入的報道。所以,一條信息只在微博傳播還不夠,即使已經被許多網友轉發,人們還會期待傳統媒體的確認,這樣受眾才會心里踏實,因為傳統媒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政府。也就是說,在信息爆炸的微博時代,人們更加需要權威、真實和有價值的信息,傳統主流媒體依靠專業的新聞從業者做出的更具深度、更專業的報道仍將受到大家的青睞。傳統媒體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媒體定位進行不同的信息整合,在對微博內容進行有選擇的二次傳播中實現傳統媒體特有的價值。對于傳統媒體來說,獲取采訪信息只是媒體進行報道的第一步,隨后的深入報道成為傳統媒體必須進一步加強的功課,而提高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正是傳統媒體應對微博挑戰的最有力武器。
利用微博樹立品牌形象,擴大本媒體的影響力。目前,一些傳統媒體也開設了自己的微博,利用微博的傳播優勢做推廣宣傳。如《中國新聞周刊》、《第一財經周刊》、《南方周末》、山東衛視等媒體利用微博內容提要及網址鏈接、活動預告、收集網友對本媒體的評論和意見等,從而加強媒體與受眾的聯系,形成更大的影響力平臺;2009年12月10日起,新浪網上海站與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東廣新聞臺合作,在新浪上海站推出東廣新聞臺官方微博,滾動播報來自東廣新聞臺的第一手新聞資訊。網友只需登錄新浪微博,成為東廣新聞臺的“粉絲”,就能隨時掌握“突發事、新鮮事”,同時還可以為東廣新聞臺提供新聞線索。在國外,CNN是較早應用 Twitter的主流傳媒。CNN利用Twitter即時新聞的標題,并輔以 CNN網站的鏈接。CNN的新聞主播里克?桑切在主持節目時經常閱讀并回答來自Twitter的評論和問題,他把 Twitter融入到現場直播的電視節目之中。其他傳媒公司紛紛效仿 CNN的做法,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紐約時報》、NPR(美國國家公共電臺)、BBC和英國的《衛報》等在Twitter的受關注度均位居前 25位。③
總之,從目前情況看,微博對傳統媒體形成了一定的沖擊,但微博與傳統媒體的關系不是取代,而是互補――既有信息源的互補,也包括傳播方式、傳播理念的互補。雙方取長補短,才能使各自不斷強大,并且在傳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注釋:
①劉佳:《微博來了》,《互聯網周刊》,2009年12月15日。
②張志君、喻國明等:《傳媒人評點2009傳媒事》,《中國青年報》,2010年1月20日。
③ 謝爾?以色列[美]著,任文科譯:《微博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年1月。
翟惠生的工作向來面對各路媒體,他眼里的世博會也別具視野。他認為,世博會是世界各國展示自己風貌的博覽會,靠什么來展示?必然通過媒體傳播來展示,從這種角度來說,世博會也是一個新聞傳播的博覽會。
對到來的各方媒體需要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翟惠生斬釘截鐵地回答:“一是專業化服務,二是人性化服務。”就何為專業化和人性化服務,他介紹說:“專業化服務必須符合新聞規律,就是要按新聞規律辦事。想記者之所需、急記者之所急。”除此,還要提供充分的新聞信息源,“境外媒體是客人,我們作為東道主,主人必須換位思考。”
翟惠生認為,客人來就是為采訪新聞的。提供新聞信息是第一位的服務,而提供新聞信鼠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無論采取新聞形式,還是走出去、請進來的集體采訪形式,或是游覽觀光等形式,都一定要讓記者們感到有新聞源,不虛此行。
談到人性化服務,他解釋為:人性化服務是指因媒體類別而異,因國家發展狀況而異來提供不同的服務。
比如,要了解廣電媒體類是怎樣采集和傳輸廣播電視信號,有幾路傳輸線路才可以滿足發稿高峰期的需要等很具體的事。還有新聞廳里應當有音頻和視頻的接口……這些雖然看似小事,但細節決定成敗,沒有人性化就體現不出專業化。
同時也要掌握網絡傳播的特點和需求,對于文字記者而言,必須提供無線上網、就地發稿等手段設施。再有,還要針對國家的發展情況不同以提供更細膩化的服務,如,有的發展中國家媒體記者沒有自己的電腦,我們就需要提供給他們,讓他們在現場就能有電腦用。另外,我們是數字化的接口,甚至有些已經高清信號了,而有些國家還在用模擬傳輸,那么,這就要求我們將電視的模擬接口也準備好。
曾經在北京奧運會中負責非注冊記者新聞中心工作的翟惠生,從容面對“拿著顯微鏡看中國,而用放大鏡報道中國”的各國記者,他對媒體服務的經驗是,“人性化要變成我們的一種思維。讓媒體感覺到中國在擁抱世界,而且是熱情地擁抱。媒體服務做到專業化、人性化了,世界也會擁抱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