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鞭炮的由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五年級二班 徐振珍
一、活動的背景: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每年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開始打掃衛生,準備年貨,給小孩添置新衣服。到了臘月三十(也叫除夕),全家老小一起守歲,當新年鐘聲敲響時,鞭炮齊鳴。以后的幾天大家走親訪友,相互拜年,致以新年的祝福。吃好吃的、收壓歲錢、放鞭炮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春節習俗。我們對這個節日了解多少呢?我們怎么樣才能更加了解我們的春節呢?我們就決定開展《走進春節》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
二、活動目的:
1、了解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華夏兒女最期盼的日子。
2、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認識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
3、親自到超市、飾品屋、節日禮品屋等進行參觀、調查、訪問,還可以上網查詢有關資料。
4、通過手抄報、攝影、繪畫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三、活動過程設計:
(一)導入:
你對這些習俗了解嗎?對于春節你最想了解什么?如果我們都拿來研究,那工作量就太大了,不妨選擇感興趣的分組研究,班上交流我們的研究所的,好不好?
(二)分組確定研究話題
表格設計如下:
組 別
探究主題
組 長
組 員
內 容
成果和體會
內容選擇:
(1)回溯歷史淵源——春節的來歷
(2)流落民間的飲食文化——包餃子、年夜飯
(3)春節的傳統風俗習慣——辦年貨、掃塵、貼春聯、拜年、放鞭炮、接財神
(4)春節新暢想——對于現在我們這里不許燃放鞭炮您贊成嗎?壓歲錢怎樣花才有意義?
(三)制定活動計劃及途徑
第一組:春節的來歷調查小組。
可以上網查閱資料,了解春節的由來與傳說;走向圖書館,搜集關于春節的資料,最后進行加工整理,編寫小報,供大家欣賞。
第二組:飲食習俗調查小組。
該組成員可以到食品批發市場、各大超市,了解春節期間人們的購物情況。其中,關注餃子、湯圓一類的大宗食品,拍攝餃子、湯圓的品種,品嘗它們的味道,可以從實物到圖片、文字,然后到自己親自動手包餃子、撮湯圓,最后編寫小報,感受到活動的無限樂趣。
第三組:春節風俗習慣調查小組。
該組成員可以走街串巷,到各大商場、超市進行現場調查、采訪,了解春節前后最受人們歡迎的春節飾品,如中國結、紅燈籠、對聯、窗花、大紅“福”字、鞭炮,然后學剪窗花、制作燈籠,培養動手能力,并且將自己的收獲制成小報。
第四組:春節新想法調查小組。
該組成員到社區和街道走訪人們對一些春節習俗的新看法,以及舊風俗造成的一些弊端,形成自己的資料。你過年時放鞭炮嗎?你放鞭炮時遇到過安全事故嗎?對于現在我們這里不許燃放鞭炮您贊成嗎?為什么?你收到過壓歲錢嗎?你是怎么花的?你如何看待這些風俗?50年后的春節和今天有什么不同?傳統文化該不該丟?等問題可以探討。然后通過表格、小報匯報學習成果。
除夕放鞭炮注意事項1、禁止拆卸
各類鞭炮嚴禁拆卸,以免摩擦或撞擊導致爆炸。
由于除夕放鞭炮會給空氣帶來嚴重的污染,包括空氣污染以及噪音污染,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人們的聽力,影響睡眠,造成疲倦,讓人感覺易怒、急躁等。因此,人們應該少放或不除夕放鞭炮。
除夕放鞭炮注意事項2、遠離易爆物品
除夕放鞭炮時應該遠離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柴草堆,煤氣罐等,一旦發生危險后果將不堪設想。
除夕放鞭炮注意事項3、燃放要注意適當距離
點燃后,普通鞭炮需要撤離5米遠,威力稍大的需要撤離10米遠。用手拿的除外。
除夕放鞭炮注意事項4、點燃方法
鞭炮通常用香條點燃,很少用打火機、火柴點燃,使用明火應特別注意。同時要注意包裝上的說明進行燃放
除夕放鞭炮注意事項5、點燃后的注意事項
鞭炮生產難免出現各種問題,導致燃放時不爆炸,此時切忌去看,以免突然爆炸。
除夕除夕放鞭炮的原因
新年除夕放鞭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每當除夕當晚12點一過,新年時刻到來,家家戶戶都會響起震天的炮竹聲。很多人都不知道除夕為什么除夕放鞭炮,其實新年除夕放鞭炮的習俗是有由來的。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
“除夕守歲”起源于南北朝
除夕守歲的習俗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是夜,爆竹山呼,聲聞于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以后逐漸盛行。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壓歲錢的由來
壓歲錢的來歷,說法有兩種。一種源于古代“壓驚”。太古有一種兇獸叫“年”,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兒害怕,大人就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子,即為“奪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另一種說法最早出現于唐代宮廷中。當時宮廷的春日散錢之風十分盛行。宋元以后,洗兒錢風俗又和春日散錢風俗混合在一起,演變為今天所見的風俗,不過早期壓歲錢并不用流通貨幣,而是一種特制的不能流通的幣制,叫“壓勝錢”,到清代,“兒童度歲,長者與以錢,母用紅,置之臥所,日‘壓歲錢’”。
為什么古代妓院叫青樓?
在漢魏時期,青樓一詞應是褒義。青樓一詞,原意為“青漆粉飾之樓”。可見,起初所指,并非是妓院,僅僅是比較華麗的屋宇,有時甚至作為豪門之家的代稱。
比如傅玄《艷歌行》:“青樓臨大巷,幽門結重樞。”江淹《西洲曲》:“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但由于“華麗的屋宇”與艷麗奢華的生活有些關系,所以不知不覺間,青樓的意思發生了偏指,開始與妓發生關聯。唐代之后,偏指之意則成了專指,專指煙花之地。較之平康、北里、章臺等詞,青樓多了形象感,多了一絲風雅氣息。
為什么中國又叫“華夏”?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黃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響也最大,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夏朝從一開始就以中央大國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國”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國之人”。后來,人們把文化高的地區稱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華”,“華夏”合起來就代表了中國是一個有高度文明和發達文化的中央大國,“華夏”也漸漸成了中華民族的代名詞。
“新郎”的由來
“郎”之稱,從漢朝時就有。漢代中央官署里侍從官通稱為“郎”。到了唐代,對六品以下的官員通稱為“郎”。在官貴民賤的社會里,百姓尊稱這些“郎”為“郎官”或“郎君”。自從唐朝開科取士,凡中了進士的人就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他們被分配到中央官署里任校書郎、秘書郎等“郎”職。所以,人們稱呼新科進士為“新郎官一。在封建社會,男子娶妻有“小登科”的美稱,故人們便借用“新郎官”這一稱呼來美稱娶妻的男子。這種稱呼一直沿用下來,有時也稱為“新郎”。
3萬年前穴居人已制作面包
身著獸皮樹葉,圍著火堆大口吃肉,在不少人的意識當中原始人的形象可能都大致如此。但最新研究發現,石器時代穴居人的食譜或許比我們想象的更為豐富,3萬年前他們已經開始食用類似于面包的、經過簡單加工的植物制品。借助光學和電子顯微鏡技術,意大利的研究人員分別在意大利、俄羅斯和捷克多處石器時代考古遺址中發現了淀粉殘留。這些殘渣多出現在手掌大小的石頭上,看上去大多數源于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熱量的香蒲或蕨類植物。研究人員推測,原始人會使用一種類似于杵的石頭來對植物的根部或種子進行研磨。考古學家在3個不同地點發現植物殘渣說明,植物食品的加工和制作早在3萬年前在歐洲就已十分普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類食品容易消化,便于運輸和貯藏,對人類的進化和發展意義重大,新發現或能為石器時代人類歷史的研究打開一個全新的視野。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過春節,家家戶戶都紅紅火火,張燈結彩,到處喜氣洋洋!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學習強國征文800字5篇,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征文一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與西方的圣誕節地位相類似。但與其他西方節日不同的是,春節蘊涵著我國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喜慶團圓節日,人們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走親訪友,互致祝福,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老老少少,團團圓圓,全家幸福,和諧美滿,該是多么愉快的節日呀!春節作為每年隆重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色彩。漢族將春節當作最重要的節日,而少數民族也有以自己的方式慶祝春節的習慣。根據地方特色的不同,各地都有不同的慶祝春節的習慣。
春節的由來有好幾種說法,這里介紹一種比較為人所知的傳說: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的時候就會從海底出來闖到村子里傷人,后來被一位老人用辦法趕走,為了紀念就出現了春節。這個傳說同時也解釋了不少春節的習俗。“年”獸害怕紅色,所以每到春節時分家家都會張貼對聯;“年”獸害怕火光,所以家家都會燃放爆竹。就連壓歲錢和守歲也和“年”獸的傳說有一定關系。不過這畢竟是傳說,真正的餓由來還有待考究。
春節的習俗除了和“年”獸傳說有一定關系的以外還有許多,像吃餃子,年糕,湯圓之類,拜年,走親戚,上祖墳等等,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的春節特色。我的家鄉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雖然現在在城市當中已經不多見了,但鄉鎮仍然保留著著一習俗。而年夜飯是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每年最為期待的一部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享用美味的晚餐,光是想象就讓人很開心。父親的工作比較忙,又經常出差一年之中能像這樣在一起用餐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所以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守歲同樣是我很喜歡的習俗之一,一家團坐,互相聊聊一年中發生的事,一同懷念過去,一同期望未來,這是一年當中一次的機會。
雖然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但我感覺城市春節的喜慶卻一年不如一年。現在偶爾也會懷念小時候的春節,那時的開心是現在不能相比的。雖然現在的春節依然同家人一起度過,同樣也很快樂,但每當除夕夜晚走出家門,一股異樣感便會涌上心頭。難道春節在人們心中已經不在是那么重要了么?
盡管春節的年味已經不再濃厚,但我依然期待著下一個春節。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征文二每當春節到來時,我都會這么想:新的一年到了,我們也長了一歲,過去頑皮的我們應該也變懂事了;懶惰的我們應該也變勤奮了;愛搗蛋的我們應該也變安靜了……大家都會發生變化。但不變的是春節期間,我們可以吃年夜飯、拜訪親戚、貼春聯、趕廟會……過一個快樂的春節。
春節期間,我一連去了5個親戚家吃年夜飯。每家的菜都很豐盛,什么冷盤呀、甜湯呀、雜燴呀……菜式各種各樣,看得我眼睛都花了,而且許多都是我愛吃的,每次吃完,肚子都是鼓鼓的。當然,我也有了其它收獲,親戚們都很熱情,每到一家,他們都會給我不少的壓歲錢。我心里美滋滋的,開心極了。
貼春聯也給我的春節增添了不少快樂。一大早,我就吵著鬧著要去聯和福字。走在大街上,許多店都關著,應該是回家過年了。突然,我眼前一亮,終于有一家開著,便沖了過去挑了幾對春聯和許多張福字。回到家,我立刻拿著透明膠和那些春聯和福字,去門上、窗戶上貼了起來。忙了一會,望著這些貼好的春聯和福字,我不禁開心地笑了,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也希望好運氣時刻陪伴著我!
每年春節都要和奶奶去燒香拜佛,今年也不例外。早上4點多,就從床上爬起來,和奶奶梳洗一番,然后向寺廟出發。一路上,呼呼的北風刮得我的臉真疼,不過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到了寺廟,我們要先買香,然后去大廳一個一個地拜。把香點燃后,我們還要跪下再拜一次。跪拜時,我很誠心,希望佛祖保佑我的學習進步,家人身體健康。雖然知道這是迷信,但我還是很希望得到保佑,當然我也知道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拜完后,我們還要去吃一碗小團子。我吃完后又偷偷的跑到點蠟燭的地方,等沒人了,輕輕地說上幾句祝福的話。
今年的春節我過得有滋有味,很快樂。我也明白自己已經長大了,一定要努力學習,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了。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征文三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春節正悄悄地向我們走來,大街小巷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息,各個商場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子們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臉上洋溢著節日快樂的笑容。
過新年我興做的事就是貼“春聯”呢!“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媽媽特別吩咐我,讓我去找幾對春聯,貼在我家門上。于是,我找到了兩對春聯,我大聲讀道:“喜居寶地千門旺福照家門萬事興”還有一幅上面寫著:“春風春光春意正人喜人樂人自高”媽媽說春聯都是吉祥話,是人們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過上快樂幸福的日子。我們全家一起裝飾屋子,在客廳里,我掛了一個紅艷艷的小燈籠,爸爸又在別的屋子里掛了些五光十色的小彩燈,一閃一閃,一亮一亮,有的是小禮物形的,有的是花骨朵形的,還有的帶著細細的尖兒。它們有的紅艷艷,紅得像冬天的糖葫蘆一樣,有的黃澄澄,黃得像秋天的樹葉一樣,有的綠油油,綠得像夏天的小草一樣,有的粉嘟嘟,粉得像春天的丁香花一樣,屋里很美,我的準備工作終于結束了。
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便準時地圍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津津有味地看著。晚會的節目豐富多彩:相聲、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讓我們跟著載歌載舞;魔術、雜技讓我們嘖嘖稱贊。晚會進入了,“當當當……”十二點鐘聲敲響了,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窗外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看那千姿百態的煙花多美呀!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滿天繁星”,有的像“龍飛鳳舞”……多么像一個“空中花園”!這些煙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我和弟弟也迫不及待拿著煙花跑到屋外,我們先拉了一鞭,在鞭炮聲中,我心想:“新的一年來臨了。我暗暗地許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學習成績能更進一層樓。
大年初一,我們就開始走東家串西家地拜年。拜年也可以為我們攢點壓歲錢今年的春節,我過得十分有意義。我希望明年春節,我會過得更好!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征文四“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隨著這首詩,春節離我們也越來越近了。
“咚!咚!”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中國人都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來了!新年來了!”我也興奮地在家里呼喊著、蹦跳著,抑制不住自己喜悅、激動的心情。當我跑到陽臺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啊!春節多美呀!
新年到了,今天是正月初一,到處都是一派喜慶的氣氛。這一天家家都張燈結彩,門前貼著剛買來的對聯,陽臺掛著紅燈,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舉杯敬酒祝福以后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合家歡樂!路上的行人都打扮的漂漂亮亮,高高興興的去親戚家拜年。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姐姐去舅舅家拜年,很巧阿姨他們也在這,就在這時外婆也來了。舅媽去給我們準備點心吃了,大人看閑著沒事干,他們便決定打牌。大人打牌雖然挺有意思但是我們小孩總不能都在那看吧,于是我們也組織了小孩的活動。
小孩的活動也分幾組,一組是去打鞭炮,一組是去玩捉迷藏,一組則是玩電腦……我一開始是去玩打鞭炮,因為我覺得玩捉迷藏地方有點小很容易被發現不好,而電腦的話還是少玩。玩鞭炮的只有3人,一個是堂哥一個是堂弟。我們先下樓尋找賣鞭炮的小店,還沒走多遠就找到了。我們買好東西就去找了一塊空地,舅舅家樓下正好有一塊空地而且沒什么人走著于是我們就選定了。我們把買來的鞭炮平分了。我們先玩的是一條一條的鞭炮,我們去找來了一個不文明人丟的零食袋子。把鞭炮點燃在接觸零食的袋子,零食袋子就會有一個個小洞小洞,鞭炮順著小洞下去,沒過多久零食袋子就被燒成了灰。現在我們玩的是點燃過幾秒就會爆的,這種鞭炮還會5連的。我和堂哥配合,我拿著鞭炮,堂哥拿著打火機,我說:“點!”,只見堂哥馬上點燃鞭炮,我也立即把鞭炮給扔掉了。我們立即捂住了耳朵,過了幾秒鐘,“啪!”鞭炮響了,緊接著“啪!”“啪!”“啪!”“啪!”鞭炮聲又響了5次。玩著玩著我們也累了。
這個春節正是難忘啊!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征文五期待已久的春節終于到來了,今年的春節與往年迥然不同。因為爺爺的生病,所以姑姑、叔叔都回來陪爺爺過了一個團團圓圓的春節。
除夕夜,媽媽、嬸嬸和奶奶在廚房中忙碌地準備著豐盛的年夜飯,大廳里的兩張桌子陸陸續續地擺上了美味佳肴,有泰順的特產——九層糕,還有雞鴨魚肉等,看起來真是讓人垂涎三尺!剛好大人一桌,小孩一桌,過了一會兒,終于開吃了。大人們一邊吃著,一邊互相祝福;而我們光搶著吃九層糕、土豆餅和雞爪了,連著吃了好幾道菜后,我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定,都一溜煙兒跑出去開心地放鞭炮了,而大人們還在盡情地喝著酒、吃著菜、聊著天。雖然我們吃得很歡樂,但美中不足的是生病的爺爺不能下來和我們一起歡度除夕夜,只能孤獨地躺在床上吃飯,這讓我們感覺到很遺憾。
“發紅包嘍!”爸爸笑呵呵得一邊給我們遞過紅包,一邊說道:“祝你們一直健健康康地成長哦!”我們開心得接過紅包,給爸爸鞠了一個躬,說:“謝謝!”大人們都紛紛說我們這群孩子懂事了!我忽然瞧見奶奶也拿著一疊紅包向我走來,她塞了一個在我的手里,我想不明白,爺爺已經很病重了,正是需要錢看病的時候,為什么奶奶還要給我們紅包呢?我趕緊把它還給奶奶,說道:“奶奶,這些錢我不能收,您把它留給爺爺看病吧!”奶奶看到我不要,趕忙說:“沒關系,這是爺爺給你們的健康壓歲錢,每個人都是要收下的。”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把錢收下了。我想感謝給我發紅包的所有人,特別是爺爺奶奶,他們年紀這么大了,還這么關心我,我非常感謝他們的關愛之情。
發完紅包后,大家都聚在了爺爺的床邊,一個接一個地對爺爺說心里想說的話,輪到我的時候,我大聲得說道:“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每年都可以像今年一樣過溫馨又歡樂的除夕夜!”大家聽了,都為我鼓起了掌,爺爺聽了,露出了微笑,我最喜歡爺爺笑起來的時候,像陽光一般的燦爛,讓我感覺特別溫暖!
2021春節習俗學生作文要怎么寫呢?春節,顧名思義,應該是慶祝春天到來的節日,是我國乃至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于2021春節習俗學生作文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2021春節習俗學生作文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一首詩,名為《元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節習俗,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得知春節放爆竹、貼春聯的習俗,當然,春節還有吃團圓飯、收壓歲錢等等的習俗。
你們知道春節的'由來嗎?我們現在過的年,它有一個由來,雖說是傳說,但卻讓我們有了現在的一些風俗習慣。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傳說中的怪獸:“年”。“年”會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從深山中出現,來到山下的村莊吃人。人們雖然想除掉“年”,但是他們卻束手無策。就這樣過了很久,有一天,一個老人來到了村莊,它告訴人們“年”怕響聲和紅色。人們就放爆竹、貼紅色春聯,把“年”給趕跑了。到了現在,人們把“年”來的那一天稱為過年,并保留了放爆竹、貼春聯的習俗。
但現在,過年并不是只有一天,而是從臘八節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長達半個月的時間都算作是過年。臘八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喝臘八粥,臘八粥是用各種各樣的米和豆子熬成的粥,就像是一個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喝了臘八粥,就到了臘月二十三,就要過小年了,有的人家晚上便會放炮竹了,這讓人們嘗到了過年的味道。聽到“噼里啪啦”熱鬧的鞭炮聲,就知道除夕已經笑呵呵地走來了,晚上,家家戶戶都吃起了團圓飯,邊看春晚邊守歲,屋外還能聽到鞭炮聲。到了十二點的時候,那個鞭炮聲才叫震耳欲聾呢,比打雷的聲音還要響亮,除夕晚真是太熱鬧了!到了正月初一的時候,這天的情景與除夕相比卻顯得有些冷清了。大街上都是昨晚留下來的炮竹殘渣,這一天,小孩們要向大人們拜年才會獲得壓歲錢。正月初一也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因為他們可以拿著壓歲錢到處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大家都要吃元宵,象征著團團圓圓,吃過元宵就說明春節已經結束了。
中國的春節有許多的習俗,我們應該要繼承和發揚下去,讓我們的春節更加有年味。
2021春節習俗學生作文二春節是家里最熱鬧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打掃衛生,貼春聯,買年貨……忙得不可開交,沒有一個人是閑著的。
時間過得飛快,馬上迎來了大年三十這一天。
傍晚時分,就能聽到放鞭炮的聲音,“噼里啪啦——”。又過了好一會兒,一陣陣香味從每家每戶傳出來我們家也不例外。一大張圓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美食,有雞、鴨、魚、藕、年糕、西施豆腐……等,令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吃一頓。很快,人都到齊了,我一坐下就開始夾菜,吃菜,吃得津津有味。長輩們都互相敬酒, 喝得滿臉通紅。團圓飯后,舅媽嫻熟地包起餃子,有大的,也有小的,卻錯落有致。
晚上十二點整,我們放起了“開門紅”,那震耳欲聾的聲音讓我有些害怕,但是看著那些美麗的煙花在夜空綻放又使我興奮不已。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家家燈火通明,處處煙花綻放,鞭炮聲此起彼伏。絢麗多彩的煙花照亮了夜空,有的像美麗的花朵,有的像燃燒的火焰,還有的像飛流的瀑布……美不勝收。當我和表哥表妹沉浸在放煙花的快樂中時,屋里的舅媽伴著鞭炮聲下起了餃子。回來的時候,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我們都拿起了碗筷,紛紛去搶桌子上的那一大鍋餃子。我們吃得不亦樂乎,香噴噴的餃子馬上吃掉了一半。這時,舅媽嘀咕了一句:“都吃了一半了,怎么還沒吃到呢!”我一聽,心里充滿了疑問:到底是什么東西沒吃到呢?
“舅媽,是什么東西沒有吃到啊?”我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哦,是這樣的,我在餃子里面包了3個硬幣,到現在你們都還沒有吃到呢!”舅媽一說完,大家又開始搶剩下的餃子,我也不例外。就這樣,大家一直搶,搶到碗里裝不下餃子才開始吃,而且都是大餃子,因為我們認為硬幣包在餃子里肯定很大。到最后,沒搶到大餃子的都是小餃子。一個個都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第一個吃到硬幣的是哥哥,第二個吃到的是外婆,第三個吃到的是我。個個樂開了花,笑聲充滿了外婆家那幸福的小屋,好一幅溫馨甜美的畫面。
時間是短暫的,但和親朋好友度過了這么美好的時光,真是令我難忘。我的寶箱里又多了一顆光彩奪目的珍珠。
2021春節習俗學生作文三父親用哥才買的新手機給我打來電話,興奮地告訴我,哥也買手機了,父親說這玩意兒還真怪,他在那邊輕輕一按,我在這邊就有了反應,父子倆就像面對面在說話了;接著又問我何時回家過年,到時要不要他去車站接我。父親的電話將我從繁忙的“年終總結”中拉回到了現實,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又該回家過年了。記得去年回家過年時,村里已經出現幾部手機,看來,哥今年干的不錯,過年也用上手機了。
故鄉小山村的上空炊煙縷縷,肉香四溢,過年的味道于剎那間變得出奇地濃郁了,只是,我還在這濃濃的味道中聞出了一絲淡淡的鄉愁,我的心早已飛回故鄉那個遙遠的小山村了。故鄉的父老鄉親,大概已經在忙著殺豬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無論男女老少,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對方的年貨辦的如何,不等對方回答,自己卻先笑出聲來;家有出門在外打工的人員,也開始陸續返鄉,他們背著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煙發糖,講講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鮮見聞,令沉悶了一年的村莊又熱鬧起來;我那頑皮侄兒,已將一個很大的爆竹點燃燒,只聽得“轟”的一聲,鐵皮碗飛出二十幾米,宛如一只展翅飛翔的小鳥,將孩子們過年的歡樂捎向廣闊的天空。
有時,人們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圍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贏的拿來紙,讓輸的一方撕下一塊兒貼在臉上,每當這時,圍觀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聲起哄,十分熱鬧。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與糖果來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與正月初一早晨的兩頓飯稱為年夜飯,必須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吃,飯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氣陰冷一點,爐火生大一點,鞭炮放多一點,一家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飯,傳統過年的氣氛與味道從濃濃的酒香菜香中飄溢出來了。換句話說,所謂過年的味道,在這里其實就是指的一家團聚與親情的味道,正是有了這種味道,才孕育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鄉愁。
大年初一,天一亮,鞭炮轟鳴,所有人互至問候,祝福新的一年。隨著村里手機等現代通訊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機短信與電話問候,大概將為故鄉傳統新年帶來新的氣象;那些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法回家與父母團聚的兒女,可以通過手機與電話,給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給兒女送來歡樂!稍稍彌補心中的遺憾,緩解醉人的鄉愁……
2021春節習俗學生作文四盼啊,盼啊,春節終于來臨了,伴隨著時鐘的敲響,我們又迎來了美好的傳統佳節-春節。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著,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
當我跑到陽臺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天上禮花朵朵。有的像銀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兒,有的像橙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美不勝收!過年前,家家戶戶門前張燈結彩,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忙得不可開交。只見媽媽利索地擦洗著桌椅、門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媽媽擦洗得閃閃發光,最值得驚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沒有隔著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布把春聯貼在大門的墻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貼春聯的技術可是一流的。站在旁邊的我,看著爸爸媽媽的舉動都傻了眼。不一會兒,家里就煥然一新。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年飯,代表歲歲團圓。家人的團聚往往令家里的長輩們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吃完年飯,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家家燈火通明,處處禮花朵朵,鞭炮聲聲。大家一起守歲,告別如水似已逝去的歲月,憧憬對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還要放一掛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腳步。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訪親戚,四處問好,拜年,串門子。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代表歲歲平安。拜年也是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表達祝愿的一種方式。在初一的早晨還要放一掛鞭,這是掛開門炮,是個開門爆竹,為了祈求竹報平安,圖個吉利,代表開門紅。
啊,春節!美好的春節,快樂的春節,人人喜愛的春節,我眼中的春節,我愛你啊!你真的—很精彩!
2021春節習俗學生作文五春節,顧名思義,應該是慶祝春天到來的節日,是我國乃至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傳統節日。從臘七臘八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中。那些天南地北的親朋故舊,不顧山水阻隔,以敬拜父母的名義回家,以親人團圓的名義回家,相聚在春節里。
春節的重頭戲,要數團年宴了。這一天大人們最為忙碌。廚房里熱氣蒸騰,煎炸蒸煮飄香,鍋碗瓢盆齊鳴;爺爺奶奶刀工精湛,爸爸媽媽廚藝了得。像我這樣懶散的人,也要參與收拾屋子,接待客人。而我更期待團年宴的早一點開席,以便大快朵頤。
下午四點,親人陸續到齊,一番寒喧之后,論資排輩入席。滿桌的菜肴,滿杯的瓊漿,滿滿的親情,彌漫了整個空間。親人們先拜列祖列宗,又祝福爺爺奶奶、父母等長輩,然后是兄弟姐妹的互相祝福或調侃。酒過三巡,氣氛更加熱烈,有敬酒的,也有賴酒的,酒杯碰得咣當作響。一頓團年飯,起碼要拉扯上一兩個鐘頭才肯罷休。
親人們無論喝多少酒,卻總忘不了一件事,就是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客廳里人多擠不下,就看臥室的電視、書房的電腦,甚至用手機瀏覽。當春晚主持人敲響新年的鐘聲,成千上萬的煙花升天燃放,將城市映照得好似一座五光十色的迷幻城。
除夕過后,便是大年初一了。放眼望去,大街上,車水馬龍,小巷中,行人如織,出行拜年的人,絡繹不絕。大人小孩,無論在什么地方相遇,都是互道祝福,新年快樂之聲,不絕于耳;禮花鞭炮共鳴,震耳欲聾。
春節,就這樣悄然而至,又這樣漸行漸遠。春節,既然是春天的節日,讓我想起不知名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