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作文中秋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秋節晚上,月亮特別明亮,特別圓,散發著皎潔的光芒。它靜靜地嵌在深藍色的天幕中,就像一個大玉盤。柔和的月光下,人們在快樂地過著中秋。有的人在放孔明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愛中秋節小學生作文600字,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幫助,歡迎瀏覽閱讀!
我愛中秋節小學生作文600字1月色如水,靜靜地鋪排在庭院內外,山村之間。
夜,遁去了塵世的喧囂,給山村帶來一份難得的寧謐與和諧,而我卻滿心興奮,失眠了。
驀地,一抹月光款款的,悄無聲息的溜了進來,出現在床前的書桌上。頓時,整個房間都明亮了起來。
我是喜愛月的,對中秋之月尤是摯愛。于是我重新穿好衣服,尋覓這美妙的月光。
開了門,穿過小路,不遠處就是野外。這時整個月便呈現在我的眼前了。八月十五的月是旖旎的,純潔的,帶著款款的深情,撒落一地的清輝。
秋夜,月華如水。遠處黑黝黝的山脊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輪廓,越發顯得崔巍了。
河流的聲響在寂靜的夜里顯得很突出,溪流是歡快還是悲傷,誰也說不清楚。只是它千百年的就是這樣流淌著,從來沒有改變過,或許這就是它的初衷吧。
從容的涉河,坐在河中央的巖石上。我仰頭尋找令我癡迷的月光。柔柔地,溫潤地,不帶有任何的紛紜,不帶有任何的蕪雜。
只是一縷清輝,只是一份寧謐,這就已經足夠了。能在這樣的夜里,尋找到一個如此的境界,我心已經滿足了,無需再滿世界的尋找安靜。
夜,漸漸的涼了。露水濕透了我的衣服,可是我的心里很是愉快,很是高興。心里覺得很長時間沒有這樣的愉快了,于是心底生出一種別樣的情緒來。
月光無聲的流淌著,河水也在無聲的流淌著。夜,消去了所有的聲響,讓所有的東西沉浸在寧謐之中。
我感到了絲絲的涼。按說,現在不是很冷的季節,為什么在我的心中還是這樣的寒冷呢?
白天,復雜的人際關系使我疲于應付,使我焦頭爛額。白天的延續,經常使我在夜里不得安寧。我經常的處于失眠的境地,因而顯得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而月光是公正的,特別是這中秋之夜的滿月,它不因我的渺小而鄙視我,它不因我的成功而阿諛我,它一直就是默默的看著你,看著你走的每一步。
我慢慢的走了回去,心里一片月光的明亮。
我愛中秋節小學生作文600字2我想,大家的中秋節應該是快樂的,高興的,愉快的。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基本上就是團圓,圓滿。天上一輪明月,手上一塊月餅。一家人團團圍。在濃厚的感情體驗溫馨。
我的中秋節是傷心的,郁悶的,孤單的。在我小時候過中秋節沒有人陪,很孤獨,每當我孤獨的時候就會想起有關中秋節的故事,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想到這里,我的心里有了一些安慰。月光在大玉盤似的月亮的發射下,我坐在床上念著: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我愛中秋節小學生作文600字3“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空前,寒梅著花未?”——王維的《雜詩》每次我讀它,最讓我難忘的是遠在新加坡的大姨,特別是今年這個中秋節。
媽媽拿回一盒月餅,她知道我最愛吃的是蛋黃餅,就打開盒子,拿一塊給我吃,當我捧起這塊月餅,不禁陷入沉思,想起雅珊大姨,那是我還在讀幼兒園大班時,她來到我家,住了兩年,她常常帶我出去玩,送我去學舞蹈,教我畫畫、唱歌,兩年的中秋節都是她帶我去買蛋黃餅回來吃,可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她為了理想和前程,離開親人,遠度重洋去了新加坡,半工半讀,我們就這樣難分又難舍,望著手中月餅,我不禁熱淚盈眶……
“開飯嘍!“媽媽大呼小叫,端上一盤月餅,放在飯桌上。
“一個,兩個,三個……九個,十個……”我一邊吃一邊數,我問爸爸:“能不能寄兩個月餅給大姨!”爸爸說:“路途太遠了,這樣吧,等你吃完了飯,去QQ上下載一盆中秋月餅,給大姨發送過去,以表你的祝福和思念。
晚飯后,我上網搜索到一塊十分精致的月餅,寫上祝詞,通過QQ單擊一下,我樂滋滋地想著,大姨見到月餅開心的表情,“嘀嘀”三秒鐘不到,大姨發了一張笑臉和一塊十分可口的蛋黃月餅給我,我感到無比的甜蜜,高科技信息時代真好哇!能讓人即瞬間實現美好的愿望,拉近親人與親人之間的思念距離。
這一夜,我睡得很甜,夢見親人團聚舉杯歡慶的場面,我不盡思念,陶醉在甜蜜的遐想中……
難忘的中秋節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我按照慣例和爸爸媽媽一同去姥姥家過中秋節.俗話說:中秋節是團圓節.這天天公也作美.天氣格外好,艷陽高照,金風送爽.心里像喝了...
吃著香甜的月餅,賞著醉人的圓月,想著誘人的傳說,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今年的中秋節比往年好,今天的月亮比往年更圓。
我愛中秋節小學生作文600字4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字串9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系是在明代。
具有關資料說,當時,北京城市里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制作月餅,用于自身和贈于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制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我愛中秋節小學生作文600字5今天是中秋節,在爺爺家吃過晚飯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屋外看月亮。可是心中那圓圓的月亮卻遲遲沒升上來,周圍仍是一片漆黑。
當我們驅車回家來到學校的操場時,我驚喜地發現月亮已經從我們居住的樓房東頭升起來了!這時的月亮并不白,也不十分的亮,泛著黃色的光,淡淡的,像個大柚子。我連忙從車上跳下來,興奮地在操場上跑來跑去,而月亮似乎也在跟著我跑。
這個時候的操場,樹影婆娑,微風輕拂,很是舒服。月亮還在緩緩上升,但并不吃力,很是輕盈,不急不躁的,我們也在操場上悠然地漫步。
不知不覺間,月亮又升高了不少。媽媽建議說:“我們還是回家,拿些吃的東西,到陽臺上坐著舒舒服服地賞月,會更有意思的。”我和爸爸連忙舉手贊同,我還自告奮勇地請求由我來安排這美麗的“浪漫之宴”。
一回到家,我就忙著洗水果,拿飲料,搬椅子。待一切布置停當后,我開心地邀請書房里的爸爸媽媽來陽臺享用這“月光下的盛宴”!看到爸爸媽媽坐下來,我突然模仿古代跑堂的小二,點頭哈腰地說道:“菜來了,請客官享用!”逗得媽媽和爸爸哈哈大笑。
看到面前擺放的東西,爸爸還夸張地大叫道:“您太客氣了。”哈,說實話,我準備的東西真地很豐盛哦:有葡萄、哈蜜瓜、飲料,還有一大塊月餅。
我們一邊品嘗著水果,一邊抬頭賞月。看著酷似玉盤的月亮,我不禁朗誦起那首有名的古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媽媽在一旁慈祥地看著我說:“寶貝,以后你讀大學了,我和爸爸肯定在這月圓之日思念你的。”爸爸在一旁也深情地說:“我們三人在一起可真幸福啊!”
不知不覺月亮已經爬到了陽臺對面那座高樓頂上,她比剛才更美、更亮、更圓了!于是我關掉屋子和走廊里所有的燈,讓皎潔的.月光照在我們的臉上,照在我們的身上。
小學生關于快樂的中秋節作文范文一今年9月12日是中秋節。可惜天公不作美,秋雨從昨天晚上就開始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
這個中秋節,我決定為爸爸、媽媽做一道清燉魚。我和爸爸冒雨去菜市場買菜。我們先買了青菜、豬肉和海鮮。后來到賣魚的攤位,我們選了一條二斤半的大鯉魚,并讓阿姨幫我們把鯉魚殺好,然后,我們高高興興地提著魚和菜回家了。
我一進家門,就在網上查了做清燉魚的方法。然后,我就開始照著做起來。我先來洗魚。我用雙手把魚的腹腔掰開,清洗的直到沒有血水為止。接著,是腌制魚。我把食鹽涂抹在魚的表面和腹腔。然后,我又準備蔥花、蔥段、姜片和蒜瓣。
接下來,我打開爐火,放入花生油、蔥花,等爆出蔥香味的時候,我往鍋里加入適量的水,再把魚放進去。蓋上鍋蓋,大火燒滾。大概過了十分鐘左右水沸騰了。我放進蔥、姜、蒜,加入少許八角、鹽、米酒和料酒。我又蓋上鍋蓋轉為小火繼續燉。又過了幾分鐘,清燉魚就做好了。我把爐火關掉,等鍋里的魚湯落滾,清燉魚就要出鍋了。
因為我怕被燙著,只好請媽媽幫忙。只見媽媽一手拿大勺托著魚頭,另一只手拿小勺托著魚肚,把魚輕輕地放在湯碗里,最后,又把魚湯倒進碗里。我請爸爸把清燉魚端上飯桌。
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品嘗我做的清燉魚。爸爸、媽媽一致評說這道菜湯鮮肉美,味道好極了。
綿綿的秋雨下個不停,雖然沒有欣賞到皎潔的圓月,但是我們全家吃著我做的清燉魚同樣度過了一個幸福、快樂的中秋節。
小學生關于快樂的中秋節作文范文二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那天晚上,連平時害羞得經常躲在云叢里的月亮公主
也早早的出來跳舞了。你瞧,月亮公主穿上了她平時舍不得穿的白色連衣裙,顯得格外美麗。不僅如此,她還帶了一群衛士——許多孔明燈。也許今天是月亮姑娘的生日,只要輕風一發口令,“衛士們”就圍著月亮姑娘跳起了舞,真美啊!望著這迷人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兒時過中秋的情景:兒時的我經常從屋里搬出兩只小凳子,一只給我坐,一只給媽媽坐。坐在院子里聽媽媽講一個個關于月亮的傳說。在月光下吃月餅、做游戲……
“姐姐,你發什么呆?吃月餅了!”弟弟看到我的樣子,好奇地問道。我慌忙回答道:“沒有呀!我沒發呆。”這時,奶奶端進一盒月餅,我湊過去一看,哇,是11塊裝的!有綠豆餡的、有蛋黃餡的、還有紅豆沙餡的,好多個品種啊!我上前抓了兩個不一樣的月餅。一手一個,左一口,右一口,香甜的月餅使我口水直流,一連吃了七八個,才在奶奶的制止下停止了。吃過月餅,奶奶有端來水果,有桃子,有蘋果,有石榴,還有龍眼。我大吃特吃,吃的肚子發漲才不吃了。
吃完月餅和水果,我和弟弟妹妹們玩起了游戲。我們玩了老鷹捉小雞、下棋等游戲。但最有趣的還是下棋。我和妹妹放好了棋子開始下棋了。開始,妹妹先占優勢,一連弄出了幾個師,而我一個比一個差,但最后妹妹還是輸了……
中秋節真好玩!但愿下一個中秋節快點來到!
小學生關于快樂的中秋節作文范文三“喜迎中秋慶團圓,歡樂笑語萬里傳”,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逢中秋人們都要回到故鄉與家人團聚,吃團圓飯,晚上還要吃月餅、賞月,有些地方還有舞龍、鬧月等習俗。
中秋節早晨,我們一家人便駕車回老家,一路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商店門口都掛起了大紅燈籠,上面印著“歡度中秋”四個大字,人們拎著大包小包走在街上,臉上洋溢著喜慶的笑容,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回家”。
到家時桌上已經擺滿了爺爺奶奶的拿手好菜,我的肚子已經開始“咕咕”叫了,口水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于是我們一家人便開始吃“團圓飯”。
吃完晚飯,爺爺從冰箱拿出了月餅,打開電視機,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看中秋聯歡晚會。
后來,爸爸提議我們全家去廣場上觀賞煙花。到那里時,已經聚集了很多人,有的小孩拉著大人的手要走近一些,而老人卻在后面樂呵呵地笑著,工作人員點燃了一箱叫滿天星的煙花,只見一顆顆“小導彈”沖上天“砰、砰”在半空中爆炸了,五彩繽紛的呈現在人們眼前,落下時星星點點很好看,象征著中秋節的團圓與美滿。
關鍵詞:農村 小學 作文 體驗 嘗試 想象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205-01
1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與感想
或許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1)“我每天都要帶《拾貝集》回家寫日記,實在是累人,如果沒有作文寫作,我們就輕松多了。”(2)學校要組織開展活動,教師剛通知完,就有學生私下議論:“活動以后,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寫作文,筆者寧愿不參加活動。”可見很多小學生懼怕寫作文。這樣的情況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雖然教師從選題一直從開頭到結尾,指導得有板有眼,但學生的習作仍是干巴巴的,讓人沮喪。看著這些習作,仿佛面對著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視不到學生那朝氣蓬勃的影子。再加上作文用書中所寫的作文通常與我們的現實狀況不符,所以一些學生就模仿作文用書中的作文,結果模仿得一塌糊涂;有的人干脆就抄襲作文書中的作文。而《課標》中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我們農村有美麗而神奇的大自然,有豐富的人文底蘊,也有都市的現代氣息。為農村的小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作文素材。我們應該發揮、利用這一資源,幫助學生尋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應大力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飛出單一、封閉的課堂,接觸自然、社會,在廣闊的天地中學語文,用語文。為此,筆者利用農村的語文教育資源,在作文教學中嘗試地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
2 具體的幾種嘗試
2.1體驗家鄉富饒,盟生自豪之情
農村的學生與城里的學生不一樣,他們可以聞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蠶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可以目睹蠶兒入眠、蛻皮、吐絲結繭,也可以捉到活蹦亂跳的魚兒。我們這里有鹿場、養羊場等,所以有機會筆者就帶領學生到一些場里或農田里去參觀、游玩,學生在體驗家鄉富饒同時又萌生自豪之感。學生深深覺得生在魚米之鄉的幸福,這時筆者再適機讓學生滿懷著為家鄉的富饒而自豪的激情去寫作文,這樣,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2.2享受自然風光,描述家鄉之美
農村的小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作為教師應讓同學們擁抱大自然:看綠樹紅花,聽百蟲啾啾,吸新鮮空氣,享拂面清風;同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與享受,讓學生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
當學生心盈自然之美時,筆者只是稍作點撥,如教學蘇教版小語第九冊《習作3》(秋天的樹葉)時,筆者把學生帶入大自然中讓學生盡情觀察秋天樹葉的形狀等,指導寫作時我問:玩得高興嗎?樹葉美嗎?你喜歡哪些樹葉嗎?說說好嗎?學生躍躍欲試,爭相暢敘心中之美。因為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敘述享美之樂,學生思維特別活躍,有感而發,描述心中美麗的樹葉,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2.3感受家鄉飛展,直抒振奮之情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令我們每個生活在農村的人不斷地驚喜,更無比的振奮!――這又是作
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極好素材!筆者帶著孩子參觀電子場、服裝公司、梅花鹿場等,并通過采訪了解家鄉的過去,讓學生在過去與現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飛速發展。接著,在班上開展討論會,讓學生說說“家鄉的變化”:有的從自己家里的生活變化談起,有的從門前水泥路說起……學生還情不自禁地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帶著一顆顆童心飛向未來……學生太興奮了,這時提出作文的要求,就會促使學生把這種振奮之情流于筆端,同時,也教育了學生要熱愛家鄉,促使他們從小樹立起把農村建設得更繁榮的理想。
2.4參與農活艱辛,品嘗勞動苦甜
“農活”也是我們農村特有的教育資源。教育引導學生在家學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在校打掃“班級、清潔區、宿舍”大顯身手。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苦與甜,勞動的體驗是刻骨銘心地,有了這刻骨銘心的體驗,學生就會更加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當然,在這刻骨銘心的體驗中學生的習作不再“干癟”,而變得很“飽滿”!
2.5融于鄉情親情,贊譽純樸民風
“鄰里好,賽金寶”這句話在農村廣為流傳,農村人特別重視鄰里之間、鄉親之間的感情聯系,其間蘊含著純樸的民風。和睦相處之情,尊老愛幼之德,勤儉節約之風等等,這些方面生動的事例層出不窮,活生生地就發生在同學們的身邊。學生耳聞目睹并親自體驗農村那一年一度的春節、一家團圓的中秋節、飄著粽子香的端午節……男婚女嫁,移風易俗等等,所有這些無不帶給同學們許多歡樂。這些都是同學們喜聞樂道的,教師如果抓住節日的契機或借助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情感抒發,學生融入濃濃的鄉情親情和勞動人民的樸實情懷后會不由自主地把淳樸民風贊之于筆端。
3 教學反思
3.1轉變思想,掌握習作教學的基本規律
要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就要求我們教師從思想上轉變認識,從培養合格社會人的角度認識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作文正是體現語言文字這一工具性的終極。教師要在提高自己的寫作理論同時,積極探索教學新法,提高農村作文教學水平。如;我校有的老師在作文中采取了“四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觀察不體會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練的話不說,比如強調寫天氣的時候,冷天不用“冷”字,熱天不用“熱”字,寫人物不準用“好”字等。這樣學生在作文時就需大開腦筋了。
3.2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著名作家茅盾說過:“想象的來源就是觀察,觀察的范圍愈廣闊,想象力也就越豐富。”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老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全面細致地觀察社會生活中具體的人、事、物。由此筆者想到小語課本中《莫泊生拜師》福樓拜指導莫泊生寫作方法確實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學習,教師特別要注意指導學生觀察此人與彼人、此事與彼事、此物與彼物的不同之處,留心其特有的、與眾不同的地方,教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觀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持之以恒,以培養其敏銳的觀察力,為正確理解文章內容打下基礎,為寫好作文積累素材,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寫作教學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生活,讓學生更容易動筆,更樂意表達,應當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熱愛生活,表達自身的真實情感。”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如何開拓學生的寫作空間;(2)更好地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寫作條件;(3)然后減少對學生的寫作壓力和束縛;(4)達到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內心情感和創意寫作的目的。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常常會發現,由于農村的地理環境條件和平時學生的課外娛樂活動較為貧乏,學生對于語文寫作的素材往往較少,缺少故事可寫,缺少情感表達。更有甚者,某些農村小學生在寫作中表達出的情感更多趨向于棄農進城,沒有認識到自身生活地方的好處,自然也就不能在文章中表現正常的價值觀取向。為了讓農村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高年級語文作文的學習任務,在寫作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和樹立正確價值觀,教師需要根據農村的地方特色針對性地完成對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的教案建設,力求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引導學生觀察農村獨有的自然風光
農村與城市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生活的環境大不一樣。在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的教學當中,教師很容易就能將這一自然優勢變為教學中的優勢。農村中由于平時的種植業務或山水花鳥,常常會有農田果園、奇花異草、防護林帶等,甚至在不同的季節還會出現不同的地方特色,如,山中的菌類、出沒的野生動物、洄游的魚類等;在季節的交替變換中還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有些地域的農村夏天環境極美、清新又生機勃勃,有些地區的農村卻會在冬天展示出白雪皚皚的獨特魅力。大自然的美麗很容易在農村周圍的生活環境中得以體現,學生如果能夠充分體會這和冰冷鋼鐵所建造而成的城市不同的美麗,就能夠在自身的寫作當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和內心想要表達的情感。
教師在完成對學生觀察大自然的引導工作時,需要從實際條件出發,充分制訂好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分析在該地區中最顯著的地方風景,將其中最美麗、最獨特的景致呈現給學生。在課外觀察的活動當中,在保證學生足夠安全的前提條件下,學生可以用眼看、用耳聽、用嘴嘗、用鼻聞、用心想。充分調動自身的五官感受,在走出校園后沉浸于大自然的魅力中。將自身觀察和體驗到的通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回到學校的課堂中進行整理,為下一次的寫作積累相關的素材。
在該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的活動當中,可以很輕易地在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當中展現當代農村的現狀和特點,具有當地農村的地理特點和特別內容,融合農村小學生對自己生活環境的所感所想,將他們自身真實的情感在寫作當中表達出來,培養學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發現美的心靈。鍛煉學生觀察周邊自然環境的習慣,讓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能迅速找到相關寫作素材,完成寫作要求。
二、引導學生感受風土人情
地理位置的不同造就了農村在其發展當中的獨特風俗習慣,如,飲食習慣和節日娛樂項目等。常見的風俗習慣包括除夕年夜的守歲和端午節的吃粽子以及中秋節的月餅等,獨特的風俗習慣包括有水的農村開辦的龍舟比賽、有山的農村實行的重陽登高等。甚至在現階段的農村當中,婚喪嫁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風味,而這些也是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寫作的良好素材。
教師在引領學生觀察和總結自身農村的獨特風俗習慣當中,首先要為學生講過這一類風俗習慣所形成的原因或傳說,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適當鼓勵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到的風俗習慣細節,對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故事或傳說進行補充說明。讓學生參與到這一寫作素材的積累過程當中,完善他們對這些風俗習慣的深入了解。當學生對于農村的一些風俗習慣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些風俗習慣或在課堂中帶領學生模擬這些風俗習慣表演,讓學生從動手當中充分體會這些活動的內容和特點,在觀察或實踐中積累對這些活動的感受和感悟,以便學生在該農村類型的高年級語文作文寫作中展示自身的真實情感。
學生在領會中國古老文化帶來的獨特民風民俗當中,用虔誠的心靈去體會前人在這些活動中摻雜的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積極向往和追求,在這些美好品質和優秀民族文化的熏陶當中,充分建立起自身對于祖國傳統文明的學習和敬畏心理。不僅讓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還豐富了學生本身的寫作素材庫。讓學生在生活中處處使用語文、學習語文,從而促進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的教學質量提高。
三、引導學生體會農村生活中真情和人性之美
農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相比,后者由于鋼鐵城市帶來的本身的冰冷疏離感,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往往不與陌生人發生更多的交流。農村的人們大多還處在桃花源式的交往當中,鄰里鄉親之間的聯系比較密切,容易在各方面發生交集。常見的農村婚喪流水席就是農村人們感情關聯的一種體現。農村人們普遍表現得比較質樸、純潔、善良并且率真,基本都是以坦蕩的熱情來面對生活和其他的居民,教師在對農村小學學生的作文教導當中,更是要引導學生體會農村人們表現出來的質樸感情,并在其中去蕪存菁,篩選對學生更有利的情感讓學生自行學習和汲取,讓學生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寫作當中為自己的文章賦予充沛的情感。
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農村人們的真摯情感當中,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農村小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觀,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正確看到人們身上展示出的品質,從大眾的內心世界中體會到人生的不易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建立學生自身的價值體系并且得以貫徹。力求讓農村小學生在學習寫作技巧的同時,也完成對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設。
為了更好地完成對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的作文教學,教師需要豐富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資源,活用農村當中的寫作素材,為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帶來清新的“活水”。教師在其中需要起到自身的引導作用,并通過傳授方法和多種觀察的手段,讓學生領會在寫作中展現的魅力。讓學生用自身的多重感官來對平時生活中的事物感受,讓學生對于自己心中的感受有法可寫、有物可寫。將學生鍛煉成為有足夠的措辭表達自身情感的人,沒有之前那種為了寫作而強行拼湊字數的無奈。讓學生愛上寫作、愛上表達,從而在充滿了農味鄉情的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教育中,更加開心和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瓊.如何進行農村小學語文中高段年級的作文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09):56.
[2]張巧林.農村小學生活作文教學理論及實踐探索[D].信陽師范學院,2013-06:35-36.
[3]孫洪衛.提高溫嶺農村小學生作文水平有效途徑[D].華中師范大學,2013-09:45-46.
[4]徐璐.城鄉結合部小學中段年級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11: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