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巴的組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選拔:指按條件進行挑選。
3、提拔:意思是選拔提升。
4、出類拔萃: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5、拔毛連茹: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6、拔山舉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
7、拔幟樹幟: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8、拔除:完全除去。
9、拔營:拔除營寨,指部隊全部人馬遷離原駐地。
【學情分析】
因為我們的學生正是生長在這美麗的巴爾虎大草原的所以他們更能體會老舍先生這篇文章中所描寫的生動情景,更能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重點在于通過閱讀讓學生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民族團結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學會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及7個詞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詩的內容。
3.學會和同學有效地合作學習,培養合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1.指導學生認真地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新詞的含義并學會運用。
2.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導學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民族團結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熱愛故鄉、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大團結的民族情懷。
【教學重點】
1. 學會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及7個詞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 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民族團結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民族團結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熱愛故鄉、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大團結的民族情懷。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教學重點】
1.學會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教學難點】
1. 掌握丘、勾、爾、茫的結構及部首。
2. 會寫生字中難寫的字,如:翠、裳、撥、蒙、摔、蹈等。
【教學方法】“五步教學法”
【教學工具】導學案、多媒體
【教學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讓學生課前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畫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茫 丘 繡 柔 勾 翠 嘆 陳 爾
灑 隱 裳 飄 撥 寂 蒙 摔 蹈
2.給生字注音、組詞、寫出部首,并找出形近字組詞。
3.學生在導學案上練寫生字2遍;選詞造句。
一、導課
1.提問導入:
剛才我們聽得這些歌曲你們覺得怎么樣?
都是歌唱什么的?
那我們正是生活在?
我們的家鄉風特別?
我們的人民非常?
2.那這是我們對家鄉的認識和了解,感受和體會,這節課我們跟著第五課作者老舍先生去感受一下,他首次拜訪巴爾虎大草原時是何感受。(板書課題)
3.人物介紹:老舍,原名舒慶春,中國現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學習要求掌握的18生字,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自主學習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
2.整理課前自學材料。
四、自學展示:
1.匯報展示自學生字情況。(每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寫),其他同學在寫字本上把生字練寫兩遍。
2.認讀生字組詞 ,齊讀生字。
3.展示選詞造句。
4. 展示朗讀能力。(指名讀課文)
五、合作學習: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有何感受?
六、師生交流:我們匯報(每組派代表),師補充。
七、鞏固練習:(學生完成訓練單一上的題)
八、板書設計:標題
民族團結
【學習過程】
5.《草原》(第一課時導學案)
【學習目標】
1.學習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
1.學會要求掌握的18個生字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學習難點】
3. 掌握丘、勾、爾、茫的結構及部首。
4. 會寫生字中難寫的字,如:翠、裳、撥、蒙、摔、蹈等。
二、自主學習:
1.自由大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畫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茫 丘 繡 柔 勾 翠 嘆 陳 爾
灑 隱 裳 飄 撥 寂 蒙 摔 蹈
2.給生字注意、組詞、寫出部首,并找出形近字組詞。
注音
生字
文中組詞
再組詞
我發現
注音
生字
文中組詞
再組詞
我發現
3.練寫生字2遍;選詞造句。
三、自學展示:
1.匯報展示自學生字情況。(每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寫),其他同學在寫字本上把生字練寫一遍。
2.認讀生字組詞 ,齊讀生字。
3.展示選詞造句。
4.朗讀展示(指名讀課文)
四、合作學習: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感受到了老舍先生怎樣的體會?
五、師生交流:我們匯報(每組派代表),師補充。
六、鞏固練習:(學生完成訓練單一上的題)
5.《草原》(訓練單一)
1.看拼音寫漢字。
róu cuì shang
溫( ) ( )綠 衣( )
jì měng shuāi
( )靜 ( )古 ( )跤
2.給下列形近字注音組詞。
隱 ( ) 蹈 ( ) 繡 ( )
穩 ( ) 稻 ( ) 銹 ( )
1、滑跤[ huá jiāo ]滑倒或失去控制的行為。
2、摔跤[ shuāi jiāo ]摔倒在地上。
3、貫跤[ guàn jiāo ]猶摔跤。貫,通“ 摜 ”。
4、栽跤[ zāi jiāo ]摔跟頭。亦以喻事業失敗或受挫折。
5、摔跤子[ shuāi jiāo zǐ ]摔跤。比喻犯錯誤。
6、撂跤[ liào jiāo ]摔交。
7、摔跤人[ shuāi jiāo rén ]摔跤人,又稱假人是摔跤用的一種器材。
8、仰巴跤[ yǎng bā jiāo ]見“ 仰八叉 ”。
9、古典式摔跤[ gǔ diǎn shì shuāi jiāo] 摔跤運動之一。用手握抱對方腰以上部分,以使對手的兩個肩胛骨同時觸地者為勝。
【教學目標】
1.
認識“比、尾”等
11
個生字和提手旁、八字頭
2
個偏旁;會寫“長、比”等
4
個字
和豎提
1
個筆畫。
2.
朗讀課文,讀好問句的語氣。背誦課文。
3.
模仿課文一問一答的形式做問答游戲,積累語言表達。必備品格
關鍵能力力格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喜愛動物、保護動物。
【教學難點】讀好問句的語氣;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筆畫“豎提”。(重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
(筆順動態演示
朗讀音視頻
建議使用榮德基小學課件)
【教學過程】
內
容
榮德基課件頁碼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幾張有關動物的圖片:
教師口述:1.教師引導:小朋友,上面的小動物你認識嗎?
2.導入:說一說,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板書課題:6比尾巴)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3.出示本課時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設計意圖:導入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興趣盎然地走入課文的教學中來。】
二、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
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識記生字。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尾巴
嘴巴
誰的
誰家
長城
長江
長短
短了
把手
掃把
雨傘
打傘
白兔
兔子
(1-3)
(4-5)
最高
最好
公雞
公共
(重點指導生字前鼻音“短”,后鼻音“公”,平舌音“最
傘”,翹舌音“誰、長”等。)
②學習提手旁、八字頭
2
個偏旁
“公”的偏旁是八字頭,上面是個小八。容易和“傘”的人字頭混淆。注意“傘”的偏旁是人字頭。
“把”的偏旁是提手旁(扌),帶有這個偏旁的字和手有關。
③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
④多元識字
同學們,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記住這些生字嗎?
例如:
字族識字:“把和巴”
找反義詞:長——短
組詞法:“巴、傘、兔”分別組詞為:尾巴、雨傘、兔子
熟字相加的方法:“尾”是“尸+毛”;“誰”是“讠+隹”,“最”是“日+耳+又”。
(2)學習多音字:長(cháng
zhǎng)
練
①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誰的尾巴長?
這里的加點字“長”讀“cháng”,意思是“長度大,與‘短’相對”,還有一個讀音是“zhǎng”,意思是“生長、增加”,組詞分別如下:
長
zhǎng(長大)(長高)
cháng(變長)(長處)
②讀一讀:
等他長(zhǎng)大了,腿就變長(cháng)了。
(3)摘蘋果游戲。
每讀對一個字,就得一個蘋果,看誰摘得多。
(4)理解詞語
練
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好看
有些像;像。本文指松鼠的尾
巴好像一把傘。
好像
看著舒服;美觀。本文指孔雀的
尾巴好看。
(5)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學習生字新詞,鼓勵學生多元識字,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為課文的學習掃清閱讀的障礙?!考硬首中柚攸c指導。建議用榮德基課件的“筆順演示”完成教學。
四、學習“會寫字”
長
比
巴
把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認識新的筆畫“豎提”
(6-15)
師范寫講解:書寫時,注意與“豎鉤”的區別。(“豎提”的“提”的方向是向右。)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2)老師范寫,學生練寫。
“長”,長橫寫在橫中線上,豎提略靠左,在豎中線上收筆。
“比”左窄右寬。短撇略高于短橫。豎彎鉤從豎中線寫起,起筆略高于豎提的起筆。
“巴”橫折收筆靠近豎中線。短橫在橫中線上起筆,略上揚。豎彎鉤要寫得舒展。
“把”左窄右寬。“巴”要寫得略小些,橫折起筆略低于提手旁的橫,豎彎鉤從豎中線起
筆。
練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3.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寫好筆畫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書寫,指導細致入微,讓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p>
五、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課我們解決了生字新詞障礙,初讀課文后,了解了幾種動物的特點。
六、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榮德基課件中的“當堂檢測”做訓練。)
七、課后作業
(請課后完成《典中點》本課的“基礎練習”板塊的習題。)
(16-21)
(22)
(23-24)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
2.
學會識別“前、后、左、右”四個方位。(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內
容
榮德基課件頁碼
一、課前導入
1.出示動物圖片:
2.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和課文的生字寶寶,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要深入了解課文,看看這些小動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點?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吧!
3.出示本課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設計意圖:問題的導入,學習目標的出示,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了本課時的學習任務?!?/p>
二、品讀釋疑
1.自由讀文。
看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品讀第一小節。
出示: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1)在這小節里,是三個什么句?(問句)
(2)什么是問句?(就是帶問號的句子。)
(3)找出本小節的一對反義詞。(長-短)
(4)閱讀方法解密
如何讀好問句
疑問句就是帶問號的句子。讀這樣的句子時,表示疑問的詞(如:誰、什么等)要重讀,最后一個字的語調要上揚,聲音適當拉長。
3.品讀第二小節。
出示: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1)這個小節的內容和上一個小節的內容有什么關系?(本小節回答了上一小節的三個問題。)(板書:猴子:長
兔子:短
松鼠:一把傘)
(2)“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边\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一把傘。)
4.品讀第三小節。
出示: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最好看?
(1)和“彎”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彎-直)
(2)“扁”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還可以說“鴨子的嘴巴扁”)
(3)指導朗讀:朗讀時,語氣要上揚。
5.品讀第四小節。
出示:公雞的尾巴彎,鴨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3)
(4-10)
(1)這個小節的內容和上一個小節的內容有什么關系?(本小節回答了上一小節的三個問題。)
(2)本小節分別寫出了公雞、鴨子、孔雀的尾巴的什么特點?
(公雞的尾巴是彎彎的,鴨子的尾巴是扁扁的,孔雀的尾巴最美麗。)
(板書:公雞:彎
鴨子:扁
孔雀:最好看)
(3)你從“最”字讀出了什么?
(突出了孔雀尾巴的美麗超出了其他的動物,是位居第一的。)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不同動物尾巴的不同特點?!?/p>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這篇課文整體的朗讀基調是輕松、歡快、俏皮的,就像兩個小朋友在做問答游戲,朗讀時注意讀好問句。
背誦時可以認真看圖,想象動物尾巴的樣子,這樣背起來就輕松多了。
2.照樣子做問答小游戲。
誰的尾巴最好看?
誰的樣子最可愛?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兔子的樣子最可愛。
示例:誰的手兒巧?麗麗的手兒巧。
誰的字寫得最好看?明明的字寫得最好看。
3.仿照課文寫一寫,你也是小作家。
誰的尾巴(
長)?
誰的尾巴(
松)?
誰的尾巴(好像一把槳)?
(老虎)的尾巴(長
)。
(小馬)的尾巴(松
)。
(小魚)的尾巴(好像一支槳)。
4.
推薦閱讀《比嘴巴》。
聽讀比嘴巴,了解動物的嘴巴的特點,試著把兒歌背誦下來,給爸爸媽媽或者別的小朋友聽。
【設計意圖:總結全文,仿寫課文,訓練學生說寫的能力?!?/p>
五、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
這篇課文講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點,告訴我們不同動物的尾巴是不一樣的。
(板書:動物們的尾巴
各具特點)
六、學習寫法
學一法:問答式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歡快活潑,采取三問三答的形式,寫出了六種小
(11)
(12)
(13)
動物尾巴的特點,讓我們仿佛看到兩個小朋友正在做拍手游戲。運用這種問答形式寫作,能引起讀者的興趣。
舉一例:誰的鼻子長?大象的鼻子長。
練一練:練習用一問一答的句式說話。
(
)
示例:哪里景色美如畫?西湖景色美如畫。
七、課堂小結
《比尾巴》這篇課文講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點,我們知道了不同動物的尾巴是不一樣的。
八、主題延伸:
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你知道它的尾巴有什么特點?畫一畫,寫一寫。
貓的尾巴是保持其身體平衡、調整、配合身體其他部位完成某些動作的器官。貓尾巴的動作也常常表達某一感情,如乞食時,尾巴向上筆直翹立,尾尖向一旁或向前微彎;尾巴溫和輕柔地擺動,是親昵和高興的表示,亦是思考時的動作;如尾巴猛力地拍打,則表示生氣;當尾巴出現痙攣性活動,則大多表示憤怒和受驚。
九、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榮德基課件中的“當堂檢測”做訓練。)
十、課后作業
(請課后完成《典中點》本課的習題。)
(14)
(15)
(16-17)
(18)
板書設計
(課件19)
長
猴子
比尾巴
短
兔子
一把傘
松鼠
動物們的尾巴
彎
公雞
各具特色
扁
鴨子
最好看
孔雀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以讀為本,《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讀為主是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币虼恕叭刖澄蚯椤笔俏沂冀K追求的教學境界。本篇課文整體的朗讀基調是輕松、歡快、俏皮的,就好像兩個小朋友在一問一答,做猜謎游戲。因此,在安排全文的朗讀時,除了讓每位學生自由讀外,還安排了同桌、師生問答、小組等不同形式的對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教學中注重學生詞匯的積累、說話的訓練、語感的培養,體現“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教學原則。注意體現讀書的層次性,讀熟課文,讀懂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不足之處
關鍵詞:周口方言;普通話;詞綴;后綴;區別;特點
中圖分類號:H1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6—0100—03
“詞綴指漢語附加式合成詞的附加成分, 表示詞的意義或某種語法作用, 是一種定位語素。位于詞根之前的叫前綴, 位于詞根之后的叫后綴。前綴如‘老、小、第、初、阿’等, 后綴如‘子、兒、頭、們’等。”①提起詞綴,人們往往想到的是普通話詞綴,并且圍繞其術語、含義、范圍等方面進行研究,這主要是“在現代漢語里, 詞綴是最小而爭議最大的語法單位?!雹谑聦嵣?,和普通話相比,方言詞綴無論從數量還是用法上,都毫不遜色。以周口方言為例,它屬于中原官話區,位置毗鄰豫徽兩省交界,因而方言極具特色。就詞綴來說,其前綴和后綴,都具有自身的魅力和研究的必要。本文主要就周口方言的詞綴從類型學角度作深入探討,并發掘其與普通話詞綴的差別。
一、前綴
周口方言的前綴主要有名詞性前綴和形容詞性前綴兩類:
(一)名詞前綴
周口方言的名詞前綴主要有“老”、“小”、“大”、“奧”等。其中前綴“老”和“小”,盡管普通話中也有這兩個前綴,但其用法和普通話略有區別,“大”和“奧”則是普通話所不具有的兩個前綴,對于這4個名詞前綴,我們做一下分析。
1. 老:
(1) 老虎、老鷹、老鼠;
(2) 老張、老王、老趙;
(3) 老師、老公、老板;
(4) 老大、老二、老小。
(1)組是由前綴“老”構成的動物名詞,含有兇猛或憎惡的感彩,周口方言和普通話完全相同。(2)組在普通話中,前綴“老”常常用在姓氏的前面,具有親切的色彩。在周口方言中,也有老+姓氏,但這時的張氏王某等一般年齡較大,常見于老年人之間的稱呼,且感彩為中性,這時的“老”不應當看作前綴,還應是詞根。第(3)組“老師”一詞,老派的周口人通常不使用,而喜歡用“先生”這個詞語?!袄瞎痹谥芸诶先说难壑兄浮肮?,而在年輕人那里才指“丈夫”?!袄习濉眲t是隨著改革開放才逐漸使用起來的,也有尊稱的感彩。(4)組有別于普通話,周口方言中的“老”可以表示同胞孩子間的排行,例如:
看這兩口子,男嘞是家嘞的老小,他家嘞(指妻子)是老大,雙方爹娘差二十多歲。
此外,周口方言中,“老”還能夠形成兩個特殊的詞語“老胖”、“老肥”,用來稱呼熟悉的胖人,常常含有戲謔幽默的色彩,同時,這兩個詞語的前面還可以再帶上前綴“大”表示程度,例如:
大老胖(肥),恁急慌(這么著急)干啥去耶?
2.?。褐芸诜窖灾械那熬Y“小”和普通話相同的是,含義都并未完全虛化。和普通話不同的是,周口方言沒有“小姐”、“小丑”、“小蜜”、“小市民”這些詞語,相對常見的是“小菜兒”、“小年輕孩兒”(小伙)、“小車兒”(玩具車或供兒童騎乘的車)、“小媳婦”(結婚不久的女性)等,這時的前綴“小”含有親切隨意的色彩。
3.大?!按蟆痹谥芸诜窖灾锌梢杂迷诜Q謂名詞的前面表示尊稱,例如:大叔、大嬸子、大兄弟、大妹子等。
此外“大”還可以用于一般名詞前面,如“大媳婦子”、“大老婆子”、“大男人”等,在感彩上,有貶義或自嘲的意思。
4.奧。周口方言的前綴“奧”通常用在單個的姓氏和名字(或雙名的后一個字)的前面,例如“奧崔”、“奧輝”等,同時“奧”后面的姓氏和名字還常常兒化,一般用作長者對年輕人或比其年齡小的人的稱呼,有喜愛的感彩。例如:
奧王兒,最近生意忙不忙?
這東西瞧著像奧蓮兒嘞。
(二) 形容詞前綴
周口方言里常見的形容詞前綴,均構成“X+A”格式,整體上還是一個形容詞,多含有描寫性的意味,但構詞能力不強。例如:瞎能、精瘦、梆硬、溜薄、滾圓、錚亮等。
二、單音節后綴
后綴,無論是在普通話還是方言詞綴研究中,都是值得濃墨重彩去書寫、來分析的。周口方言的后綴“形式比較復雜, 并且表義豐富”“無論是在構成形式還是在表義特征上都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雹廴绻麖囊艄澤蟿澐?,周口方言的后綴有單音節和多音節兩種,其中尤其以單音節后綴為主,具體來看:
(一)名詞后綴
1.子、兒、頭.后綴“子”、“兒”、“頭”在普通話中是基本無爭議的三個后綴,常常附在其他語素的后面,起到雙音化或構成名詞的作用,因此它們一般被認為是名詞的標志。周口方言里,這三個后綴也是最常見的后綴,它所組成的詞語通常也是表示人、物的名詞,這里我們不再一一贅述。但在細微之處,它們還是和普通話有區別的。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普通話中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周口方言詞語,例如(橫線右邊為周口方言詞語):
好色之徒——騷胡蛋子;倔強之人——別筋頭;沒有兒子的人——絕戶頭。
(2)周口方言和普通話詞語的所指基本相同,但說法有區別。例如(橫線右邊為周口方言詞語):
a.單身漢——寡漢條子/呱呱雞;蟬——馬唧拗子;污垢——灰不就子/膈爆子;劉海兒——汗綾子;螢火蟲——明明蟲兒;土塊——坷垃頭。
b.膝蓋——不拉蓋子;煙囪——煙筒子;油條——油果子。
c.拐棍兒——拐棍子;飽嗝兒——飽嗝;麥苗——麥苗子;胡同——胡同子。
a組詞語在普通話和周口方言中的含義大致相同,但構詞的語素完全不同;b組周口方言詞語和普通話詞語存在部分相同的語素;c組詞語反應的是普通話詞語和周口方言詞語在有無后綴“子”、“兒”方面的區別。有的普通話詞語含有后綴“兒”,但對應的周口方言詞語卻沒有或改用后綴“子”。而有的不帶后綴“子”的普通話詞語到了周口方言中一般還能添加后綴“子”。
(3)周口方言和普通話詞語相同,但詞語的所指不同,例如:胡子——胡須;鼻子——鼻涕。
“胡子”在周口方言里只表示胡須的含義;“鼻子”在周口方言里除了表示身體部位外,還可以指鼻涕。
(4)周口方言在后綴使用上還有一種特殊之處,某一詞語有沒有后綴,有什么后綴其含義不同,這尤其表現在后綴子和兒的用法上,例如:周口方言“花”是統稱,“花子”等于普通話的“花”,“花兒”則指棉花;“老師”帶上后綴“兒”,周口方言用來指“師傅”。
(5)關于后綴“頭”,周口方言的后綴頭除了具有普通話的常用法外,還可“頭”以用在方位名詞的后面,例如:“里頭”、“前頭”、“東頭”“上頭”。還能用在方位短語的后面,例如:“跟前頭”、“臉前頭”等。而后綴頭在周口方言中還有一種用法是形成“X頭Y”結構,例如:“地頭蛇”、“墻頭草”等,這時的“頭”“仍然是后綴,而不是中綴,結構分析為“X 頭+Y”,而不是“X+頭+Y”。”④同時,周口方言后綴“子”也可以構成“X子+Y”格式的詞語,例如:“花子菜”、“杠子饃”等。
2. 家(jie)。在周口方言中,“家”作后綴時為輕聲,自身無實義,用在極少數名詞的后面,一般指對方或他人,例如“小孩兒家”、“大閨女家”、“小閨女兒家”、“大男人家”等,例如:
大男人家成天粗到家里,算啥本事!
3. 價(jie)。周口方言中的后綴“價”和“家”讀音相同,在用法上,“家”常用于人,“價”多表示時間,構成的詞語僅限于“成天價”、“成年價”、“成夜價”三個。
(二) 動詞后綴
周口方言的動詞后綴是指常用在動語素的后面,整體構成一個動詞的后綴語素,一般讀輕聲,通常含有一定的描寫性。常見的只能用于動詞的動詞后綴有:
1. 么。尋么、撈么、估么等。
2. 悠。轉悠、晃悠等。
(三) 形容詞后綴
周口方言的形容詞后綴通常用在形語素之后,組成雙音節的形容詞,有較強的描寫性,常用的形容詞后綴如:
1.乎。熱乎、面乎(松軟)、軟乎、練兒乎(形容粥面條等做得恰到好處)等。
2.實。結實、壯實、硬實、壯實、敦實、厚實、瓷實、皮實等。
3.道。厚道、霸道、氣道、魔道、筋道等。
(四) 兼用詞綴
1.擺。用于動詞:數擺(嘮叨)、扯擺(胡說);用于形容詞:敞擺、鬼擺(炫耀)、燒擺(鬼擺)等。
2.棱。用于動詞:支棱(豎著);用于形容詞:卜棱(不整齊)、斜棱等。
3.拉。用于動詞:如:劃拉、扒拉、撥拉、耷拉、叉拉(腿沒有合攏)等;用于名詞: 疤拉、嘎拉;用于形容詞:斜拉、侉拉、踮拉(形容跛足走路的樣子)。
周口方言的后綴“拉”可以形成動詞、名詞和形容詞三種,但以動詞居多,有一定的描寫性。
4.巴。用于動詞:作(去聲)巴(手、腳等麻木)、硌巴、眨巴、糊巴、磕巴、擠巴、支巴、架巴、扭巴、將巴(勉強、對付)、對巴(同將巴)等;用于名詞:下巴、尾巴、嘴巴、結巴(口吃的人,亦可作動詞)等;用于形容詞:緊巴皸巴、干巴、皺巴。
三、 多音節后綴
(一) 疊音后綴
周口方言中,除了有豐富的單音節后綴外,還擁有大量的疊音后綴,用于名詞、形容詞的后面,整體構成一個ABB式形容詞。比如:
~巴巴:干巴巴、緊巴巴、皺巴巴;
~靈靈:水靈靈、脆靈靈、機靈靈;
~溜溜:直溜溜、圓溜溜、滑溜溜;
~得得:胖得得、棉得得(形容穿得很厚、很暖和)。
(二) 不X
“ 不X”后綴,常用在形容詞的后面,組成一個三音節詞語,具有很強的描寫性,以指人、顏色、味覺的詞語最為常見。例如:
短不粗(形容低胖的人)、灰不粗、苦不唧(同苦不津)、甜不梭(甜得不適口)、苦不津等。
四、 周口方言詞綴的特點
(一)前綴
周口方言的前綴整體上數量并不多,有4個人名詞前綴“老”、“大”、“小”、“奧”和少量幾個只能組成特定形容詞的形容詞前綴。和普通話的前綴相比,周口方言與其區別并不十分明顯。
(二)后綴
周口方言的后綴相對前綴更值得特別關注和深入研究,它也是周口方言在詞綴方面的特色,周口方言后綴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1. 類型多樣。從我們上述分析來看,周口方言的后綴從音節上劃分,有數量眾多的單音節后綴和為數不少的多音節后綴;而從類型上來看,周口方言有名詞后綴、動詞后綴、形容詞后綴以及兼用后綴四種類型。
2. 構詞能力較強。這一點從我們前面部分的分析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得出結論。但我們還要說明的是,周口方言的名詞后綴,從我們搜集到的詞語來看,組成的常用詞語的總數已經突破了500個。尤其是后綴“子”,其所形成的雙音節詞語數量較少,而三音節、四音節的詞語較多,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周口人說話的習慣,更主要還是為了表達更為清晰明確。
3. 多數讀輕聲。這也是和普通話后綴相同的地方,不再詳談。
4.中性詞語較多。周口方言后綴構成的詞語多數為中性詞,但指稱一類人時,卻含有貶義。
5.以構成與生活密切的詞語為主。我們發現無論哪種類型的后綴在周口方言里形成的詞語均是和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詞語,例如親屬詞、動植物名詞、身體部位、生活用品、常見動作行為等。
綜上所述,周口方言的詞綴數量豐富,種類多樣,由于和普通話詞綴作了對比,因此可以很明顯發現周口方言的詞綴,特別是后綴和普通話的不同,但從整體上看,和普通話的差別并不是很大,這主要還是因為周口方言屬于北方方言的緣故。方言詞綴問題也是方言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我們只是一個初步探索,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周口方言詞綴,進而系統研究周口方言。
[注 釋]
①錢曾怡.濟南方言詞綴研究[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1999(03).
②朱亞軍.現代漢語詞綴的性質及其分類研究[J].漢語學習,2001(02).
③孟玉紅.周口方言輕聲后綴初探[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5(01).
④胡翠莉.績溪方言詞綴芻議[J].黃山學院學報,2009(02).
[參考文獻]
[1]周口地區地方史志編纂辦公室.周口地區志第二十二卷[K].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2]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增訂四版)上冊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張斌.新編現代漢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