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俗世奇人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他的小說以俗人俗事,俗言俗語,俗味俗韻而獨樹一幟。就像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有滋有味,令人回味無窮。
一、民間風味
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內容取材于民間,來源于生活,把民間藝術上升為文學藝術,卻又高于生活。如本文所選的人物“刷子李”“泥人張”都來自民間,“泥人張”還確有其人。資料記載:張明山是“泥人張”的創始人。張明山(1826-1906)自幼隨父親從事泥塑制作,練就一手絕活,18歲即得藝名“泥人張”,以家族形式經營泥塑作坊“塑古齋”。他只須和人對面座談,搏土于手,不動聲色,瞬息而成,且其面目徑寸,不僅形神畢肖,而且栩栩如生須眉欲動。
1915年,張明山創作的《編織女工》彩塑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后經張玉亭、張景福、張景禧、張景祜、張銘等四代人的傳承,“泥人張”成為中國北方泥塑藝術的代表。
“刷子李”雖然找不到生活中的原型,但在現實生活中,刷墻這樣的人物比比皆是,給人真實的可信度。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作者講述的對象,他們是民間的藝人、奇人,值得作者為其作傳,把他們的傳奇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流傳。
二、語言風味
高爾基說過:“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家馮驥才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他的小說語言富有“天津”風味,這顯然是其他小說所沒有的地方特色。小說的大環境是“天津衛”,所要講述的傳奇人物也是這里的人物。正因為作者所寫的是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小說才會給人以親切感,令人讀來猶如身臨其境,能夠產生共鳴。如“要哪沒哪”“一個泥團兒砍過去”“就賽升天一般美”“臺上的嘛樣,他捏的嘛樣”等,這些語言都汲取了方言的精華,津味十足。
幽默風趣世俗化的語言是小說的另一特色。如“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幾遍就稀湯寡水,沒了精神。”“可是藍眼長的一雙是嘛眼?肚臍眼?”“五年前,已經變成二少爺胳肢窩里夾著一包舊衣服,自個兒跑到敬古齋來。”“每瞧一幅,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賽洗屁股時叫水燙著了。”這樣的語言是世俗化的,是大眾化的,容易讓人接受,又不失風雅。
三、故事風味
1、第一類是作者想要肯定的人物,比如有著非常出色技藝的泥人張、刷子李、狗不理等人,他們具有很好的能力,是各個行當里的頂尖工匠,他們不但熱愛自身事業的,同時對待生活的態度也非常認真,他們身上有著很多需要我們學習的閃光點。
2、第二類是作者褒貶都有的人物,比如神醫蘇七塊,雖然能夠妙手回春,不過他缺少醫者最重要的仁心;又比如鑒畫師藍眼,雖然水平奇高,卻心高氣傲,心胸不足,不能容人,最終被黃三爺氣死。
3、第三類的則是作家諷刺的人物,比如死鳥賀道臺、酒婆中在酒里摻水的酒店老板等人,這些人為人處事沒有原則,缺乏基本的道德修養,利己主義嚴重,最終害人害己。
本案中,原被告對借款事實均無異議,但是雙方對該案是否超過訴訟時效存在較大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對于未約定還款期限的債權,債權人可以隨時向債務人主張權利。借據出具后,債權人在7年內未實現其債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3月26日發發復(1994)3號批復,對出具沒有還款日期的欠款條,訴訟時效期間應從供方收到需方所寫欠款條之日的第二天開始重新計算。參照該規定,本案的訴訟時效,應當是從出具借據的第二天開始計算。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普通的訴訟時效為兩年,因此本案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另一種意見認為:對于未約定還款期限的責任,債權人在7年內向債務人主張權利,債務人亦示明確表示不履行還款義務,債權人的實際權利并未受到侵害,因此訴訟時效應當從債權人向債務人主張權利,債務人明確表示拒絕履行義務時開始計算,因此本案應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1 氣溫變化與人體舒適度
氣溫是影響人體舒適度最主要的氣象要素之一,氣溫對人體舒適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人體對環境產生冷和熱的感覺,即溫度(冷熱)舒適度。人是恒溫動物,正常人體溫。約為37℃,皮膚表面溫度為32度,生命極限溫度為42度。人體通過進食獲得熱能和體能,通過輻射、對流、傳導、蒸發方式與外界交換熱量,保持體溫恒定。當環境溫度高于人體皮膚溫度時,不利于人體熱量散失,因而有熱的感覺。溫度越高,熱的感覺就越明顯;當環境溫度低于人體皮膚溫度時,有利于人體熱量散失,因而會有冷熱的感覺。溫度越低,冷的感覺越明顯。
著裝可以改變環境氣溫對人體舒適度的影響。一般認為,人在靜止狀態時的適宜環境溫度為28℃~32℃。著裝后,適宜的環境溫度因著裝厚度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運動狀態能增加人體產熱,使人體能適應較低的環境溫度。輕微體力活動時,適宜溫度22℃~25℃,相當于著單衣時的適宜溫度。從事室內體育運動時,適宜溫度約為13℃~16℃,如果是進行比賽,適宜溫度還會有所下降。風、太陽輻射、濕度等因素,因其影響人體與環境的熱交換,也會影響人體的冷熱感覺。
2 空氣溫度變化與人體舒適度
空氣濕度主要作用于人的皮膚和呼吸系統。若單純考慮空氣濕度的影響,一般僅在持續出現極端干燥或潮濕條件時,才會對人體有明顯影響。濕度小,空氣干燥時,皮膚水分容易丟失,感覺干燥不適、瘙癢、脫屑,手足皮膚易發生皸裂。鼻、咽等呼吸器官黏膜發干,相應部位可出現干、癢等不適感覺。潮濕的空氣對呼吸系統有益,但濕度大,空氣潮濕時,影響皮膚代謝,手足等部位多汗不適。
空氣濕度對舒適感的影響與氣溫有很大關系。氣溫適宜時,人們對濕度的變化更容易適應。而極端溫度和極端濕度條件下,往往加劇由于氣溫和濕度引起的不舒適感。當濕度很大時,人們對高溫和低溫都能加劇于干燥的不適程度和影響。
3 風的變化與人體舒適度
風力對人體的熱平衡有直接影響。流動的空氣作用于人體皮膚,有利于人體與空氣的熱量交換,增加對流和汗液蒸發,因此,熱天時風能帶給人舒適感,冷天則會加劇不舒適感。
當風力很大時,可造成人體多方面的不適感。人在大風中站立和行走都會受到影響,不舒適感增加。大風使空氣中塵埃顆粒增加,空氣質量和能見度顯著下降,也會影響人的呼吸、視覺和精神舒適度感覺。大風發出的低頻噪音與物體摩擦時發出的聲音,對人的神經系統形成不良刺激,影響人的聽覺和精神舒適感。
4 太陽輻射與人體舒適度
太陽輻射主要作用于皮膚和視覺感受器。太陽紅外線輻射,在寒冷季節能給人以溫暖的舒適感,但在炎熱季節使人感到灼熱難耐甚至會傷皮膚。紫外線刺激人體皮膚,能引起紫外線過敏、色素沉著甚至誘發皮膚癌變。刺激視網膜時能產生刺激、痛覺等不適感,強度大、時間長的陽光持續照射,甚至能損傷視網膜。光線過暗會產生視覺疲勞。 太陽輻射還能通過視覺器官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人體松果體分泌褪黑素的多少與光線照射有直接關系,充足的陽光刺激,使精神系統保持興奮,感覺精神愉快。缺少陽光照射則容易精神抑郁、萎靡不振、情緒低落。
[關鍵詞]工程科技人才 素質 素質模型
一、引言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工程科技人才是推進科學技術創新和應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軍,隨著我國工業化的深入以及知識經濟的到來,工程科技人才的作用將進一步增強,對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質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本研究在文獻調研的基礎上,對提高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質進行了有意義的探討。
二、國外工程師素質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1.工程師素質模型
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對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質研究較多,比較有影響的有美國工程和技術鑒定委員會頒布的《工程準則2000》模型和澳大利亞工程師協會的雙層素質模型等。
美國工程和技術鑒定委員會的《工程準則2000》確定了當前企業工程師應當具備的素質,主要包括11項;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設計并進行實驗、分析和解釋數據的能力;根據需要設計系統、部件或過程的能力;在多學科工作集體中發揮作用的能力;對于工程問題進行系統表達、建立方程、求解和論證的能力;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人際交流能力;認識工程對于世界和社會的影響;對終身教育的正確認識和學習能力;有關當代問題的知識;在工程實踐中使用各種技術和現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澳大利亞工程師協會提出專業工程師的能力和素質由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構成。基本知識包括:工程專業知識;一系列正式、非正式信息源的知識;最新的技術和技巧;工程工具。基本技能包括:職業規劃技巧;交流技巧;研究能力;分析能力;信息的選擇和決定;發展人際關系的技巧;風險和危險分析;綜合的能力;從多個側面理解事務的能力。
2.工程師素質的調查研究
除建立素質模型外,一些機構或學者還開展了針對工程師素質的調查,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在1999年對已畢業的在職工程師實施了調查,表明最重要的三項能力分別是:職業道德與勤奮堅持;口頭交流能力和交際能力;教育和專業知識。
英國教育就業研究所的調查主要針對工程行業的主管人員,結果發現,一方面英國工程技術人員供給不足;另一方面現有工程師素質難以滿足企業需要,素質的缺乏程度依次是:技術和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管理技巧;解決問題的能力;客戶關系處理;交流;基本的計算機操作;高級計算機軟件的應用;數學;文化素養。
3.未來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質
此外,國外的權威機構還關注未來的工程師素質需求。美國工程院在2004年發表的《2020年的工程師》報告中預測在2020年或更遠的未來,工程師最需要的素質有: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造力、交流能力、商業管理能力、職業道德與專業精神、終身學習能力;法國工程師委員會認為工程師發展的主要趨勢是: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知識;交流能力和外語能力;數學建模的能力等。
三、我國工程師素質調查及分析
國內缺少權威機構開展、的素質模型研究,比較多的是個人研究,綜合國內學者的研究,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四、啟示
1.加強工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調查研究
綜上所述,我國對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質研究較少,提高我國工程科技人才的素質首先需要加強對工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研究,探索工程科技人才成長的內在規律和人力資源開發規律。
2.完善工程教育體系
完善工程教育體系,需要真正突出工程教育的特點,改革傳統注入式教學模式,培養工程興趣,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創新、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繼續教育體系,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3.與國際接軌完善我國的工程師制度
發達國家在注冊工程師制度管理和運作上均有一套完整的機制,與國際接軌,建立規范的工程師制度,不僅能保證執業工程科技人員的素質,還能為工程教育的發展提供導向,更能對工程師形成強大的外部壓力,把工程師直接推向市場參與市場競爭。
4.營造學術自由環境,增強社會價值觀引導
營造學術自由環境,營造群體創新氛圍,為優秀素質的形成提供健康的環境,同時增強社會價值觀引導,喚醒人們對工程師職業的興趣,有利于優秀素質的形成和優秀工程師隊伍的壯大。
參考文獻:
[1]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Commission. ABET Engineer Criterion 2000,1998
[2]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Australia. National generic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stage 2,1999
[3]姜波:《工程專業人才成才素質研究》.交通高教研究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