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通風設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地下隧洞通風設備選型
Abstract: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n traffic cavity, ventilation and safety holes, two main tunnel and cavern, two main hole were long 1679.575m, 1149.015m. Every tunnel by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single heading, construction using drilling and blasting method of excavation, mucking loader, trackless transport mucking. The working face ventilation is the key issues that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election of ventilation equipment.
Keywords: selection of underground tunnel ventilation equipment
中圖分類號:TV55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工程概況
進廠交通洞是地下廠房的主要運輸交通通道,也是廠房的進風通道,施工期作為廠房中部開挖的施工通道。進廠交通洞洞口布置在下水庫庫岸公路旁,從安裝場端部進入廠房,長1679.575m,城門洞型,斷面凈尺寸為7.8m×7.8m(寬×高)。交通洞平均坡度6.08%;通風兼安全洞布置在地下廠房左側,從端部進入副廠房洞,施工期作為廠房頂拱施工支洞。通風兼安全洞洞口開挖高程345.200m,長1149.015m,城門洞型,斷面凈尺寸為7.3×6.9m(寬×高),平均縱坡為6.95%。
各隧洞平面位置如下圖所示。
2通風方案選擇
依據施工線路圖及相關技術要求,結合施工項目特點,本標段擬采用正壓式通風技術通風排煙。同時為保證有足夠風量到達工作面,并在出風口保持一定的風速,擬在通風兼安全洞進口處采用1條直徑為1.2m的優質柔性風管向工作面送風,在進廠交通洞進口采用1條直徑為1.5m的優質柔性風管向洞內工作面送風。
3通風量計算
3.1計算參數確定
(1)隧洞開挖斷面面積
表1 隧洞開挖斷面面積
(2)各洞內同時工作人數
表2各洞內同時工作人數
(3)洞內施工機械
表3洞內施工機械
表4各個開挖斷面一次爆破裝藥量
(5)通風管道長度計算值
L=洞長+洞外10m-15m,見表6。
表5 輸風管道設計長度
(6)通風計算采用參數表
表6通風計算采用參數表
3.2風量計算
表6通風風量表
機壓力計算
表7通風風壓計算表
5風機選擇
5.1風機選擇條件
風機的選擇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①Q風機> V
②H機≥H總阻
5.2工作風量、風壓確定
表8工作風量、風壓計算表
5.3風機選型
根據計算所需風機的風量、風壓及通風方式,考慮各洞通風距離,在進廠交通洞進口選用1臺軸流式風機SDF(B)-NO17連接Φ1500mm柔性風管;在通風兼安全洞選用1臺軸流式風機SDF(B)-NO14連接Φ1200mm柔性風管。軸流式通風機SDF(B)-NO14參數見表9,供風主要設備及材料見表10。
表9軸流式風機SDF(B)-NO13參數
表10供風主要設備及材料表
關鍵詞:地鐵通風;噪聲控制
1 引言
隨著地鐵大規模的建設和投入使用,地鐵運營時所產生的噪聲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影響。地鐵的噪聲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地鐵列車的運行噪聲,二是地鐵環控通風設備的噪聲。本文主要針對地鐵環控通風系統,對其噪聲的產生以及控制進行分析和研究。
2 環控通風系統噪聲的產生與特性分析
【關鍵詞】地下設備用房布置通風設計 獨立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近幾年建筑物地上部分的商業價值一路走高,越來越多的設備用房被安排到了地下部分。 建筑地下部分層數多為1-2層,除大部分作地下車庫或儲藏室外,還需要設置水泵房,制冷機房,換熱站,配變電所,柴油發電機房等設備用房。設備用房布置受到眾多條件的制約,柱網間距,剪力墻、出入位置、運輸通道、凈高、噪聲,通風要求等。在建筑方案設計階段,就需要各專業密切配合,仔細考慮合理布置設備用房。
1相關規范對設備用房布置的要求
1.1水泵房布置
根據GB 50352一2005《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1 ](以下簡稱《通則》)第8.1.14條規定:給水泵房、排水泵房不得設置在有安靜要求的房間上面、下面和毗鄰的房間內;泵房內應設排水設施,地面應設防水層;泵房內應有隔振防噪設置。GB 50045一95(2005年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要求消防水泵房設置在地下層時,其出口應直通安全出口。GB 50016一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要求消防水泵房設置在地下層時,其疏散門應靠近安全出口。另外水泵房建筑應滿足設備安裝和檢修時起吊操作的需要,凈高不應小于3米;水泵房至少有一個出入口凈空尺寸應滿足機件更換、搬運的需要。
1.2制冷機房、換熱站布置
根據《通則》第8.2.6條規定:民用建筑中的制冷機房、水泵房、換熱站等應預留大型設備的進入口;有條件時,在機房內適當位置預留吊裝設施;在設備可能漏水、泄水的位置,設地漏或排水明溝;宜設置修理間、值班室、廁所以及對外通訊和應急照明; 設備布置應保證操作方便,并有檢修空間; 應防止設備振動可能導致的不利影響。根據文獻3要求:1)冷凍機房在地下室中設在平面的幾何中心為好,這樣可以節省管網的投資,減少運行時的水泵能耗。要靠近變配電站和水泵房。2)要考慮管網的出路。3)制冷機房的高度要求(凈高) :電制冷,大型4.5米,小型3. 5米 ;直燃,大型5 米 ,小型4米。GB 50019-2003《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要求制冷機房、換熱站宜設置在空氣調節負荷的中心。
1.3配變電所布置
根據《通則》第8.3.1條規定:配變電所位置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1)宜接近用電負荷中心;2)應方便進出線;3)應方便設備吊裝運輸;4)不應設在廁所、浴室或其他經常積水場所的正下方,且不宜與上述場所相貼鄰;裝有可燃油電氣設備的變配電室,不應設在人員密集場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貼鄰和疏散出口的兩旁;5)當配變電所的正上方、正下方為住宅、客房、辦公室等場所時,配變電所應作屏蔽處理。地下配變電應避開建筑物的伸縮縫處靠外墻布置;不應設在地下室最底層,當地下僅有一層時,應采取適當抬高室內地面標高或其他防水措施;其進出地下層的電纜口必須采取有效防水措施,應預留設備運輸吊裝孔洞、吊裝平臺,其尺寸應能滿足最大設備的運輸需要。[ 4]
1.4柴油發電機房布置
根據《通則》第8.3.3條規定:柴油發電機房宜靠近一級負荷或變配電室設置,可布置在高層建筑裙房的首層或地下一層,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柴油發電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h或3h的隔墻和1.50h的樓板、甲級防火門與其他部位隔開;2)柴油發電機房內應設置儲油間,其總儲存量不應超過8h的需要量,儲油間應采用防火墻與發電機間隔開;當必須在防火墻上開門時,應設置能自行關閉的甲級防火門;3)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4)柴油發電機房設置在地下一層時,至少應有一側靠外墻,熱風和排煙管道應伸出室外;排煙管道的設置應達到環境保護要求;5)發電機房應有兩個出入口,其中一個出口的大小應滿足運輸機組的需要,否則應預留吊裝孔。6)柴油發電機房進風口宜設在正對發電機端或發電機端兩側。地下柴油發電機房布置時至少應有一側靠外墻,以便熱風和排煙管道伸出室外。柴油發電機房高度應滿足機組安裝和檢修時起吊操作的需要,室內凈高當發電機組容量150KW以下時為3.5米,容量200KW以上時為4.0-4.5米。[ 4]
2地下設備用房的通風設計
地下設備用房有的比較潮濕,有的設備發熱量比較大,因此都要求設機械通風換氣的要求。GB50015-2003 (2009年版)《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規定:水泵房通風應良好。制冷和供熱機房應有良好的設施,地下層機房應設機械通風,必要時設置事故通風。地下配變電所地下應選擇通風、散熱良好的位置,無條件時應設機械進排風。[ 4]
很多設計人員將設備用房通風系統與車庫、儲藏室的通風排煙系統合用,不合適。因為從不同設備運行特點方面考慮,設備房都有一些特殊要求,如制冷機房應設事故排風系統,配變電所在氣體滅火后有通風換氣的要求,因此地下設備用房宜分別設獨立的通風系統。并且,根據《通則》第8.2.6.6條規定:有通風換氣要求的房間,當室內只設置送風口或只設置排風口時,應能保證關門時室內空氣可以流動。這一點經常被一些設計人員忽略,因為根據有關規范要求地下設備用房均應采用防火門。所以地下設備用房一般應采用機械排風,自然進風或機械進風的通風方式。
3 結論
根據以上論述,地下設備用房布置一般應遵守以下原則:
1) 根據市政規劃配套管網接口要求考慮進線、出線,宜集中布置;
2) 設備進出的運輸通道;應滿足以后維修或更換設備的需要(當利用坡道作運輸通道時,注意凈高的要求);
3) 機房凈高應滿足設備檢修時吊裝要求;
4)必須滿足消防規范的有關要求;
關鍵詞:被動式建筑;中庭生態效應;自然通風設計
在外界氣候隔絕能力較差的情況下,將中庭作為氣候控制的緩沖區。但大量實踐表明,中庭由于自身體積大、玻璃采用面積大,常常因設計不當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損耗,這與生態建筑建設目標是相違背的,因此,為了改善這一局面,需積極利用有利因素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同時盡可能減少外界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從根本上保障建筑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一、被動式生態中庭的定位
中庭的角色定位直接關系到其被動式生態設計方案的落實效果,為了盡可能減少設計創作過程中不確定因素對其造成的影響,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①特定功能。中庭在大部分建筑中扮演著交通空間或過渡空間的角色,除此之外,還應考慮是否需要賦予中庭以特定功能;②活動場所。中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室內城市廣場”的作用,但在生態設計中,中庭是否可作為使用者的活動場所需要進一步考慮;③空間感的要求。中庭的尺度與形態會導致其生態策略產生明顯的區別,比如一個規模適宜的中庭可采用空調進行通風,但對于一個超大尺度的中庭來說,若采用全空調滿足通風條件,則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
二、中庭的被動式生態設計
簡單來說,被動式設計即是盡可能利用陽光、風力、溫濕度等自然條件來完成建筑的規劃、設計和環境配置等,且在這一系列活動中盡量不產生或少產生常規能源的消耗,進而創造出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居住環境;被動式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了項目設計方案的制定、項目施工控制及后期投入運行的全過程。通常在生態設計策略中,被動式生態設計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的,對于被動式生態建筑中庭來說,自然空氣從室外進入室內,再由室內外排出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中庭在建筑中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征即為空間過渡,將各個樓層連接為一個整體,這一作用的發揮對整體通風策略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中庭的形成與使用縮小了建筑平面進深,給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中庭的自然通風設計分析
(一)不同地區自然通風策略
1、寒冷地區。寒冷地區側重于建筑室內的保溫性和氣密性,為了避免建筑出現大量失熱現象,通常采用熱空氣上升或煙囪效應來進行熱壓通風。中庭由于空間規模較大,煙囪效應進行熱壓通風的效果更為明顯,在中庭空間溫差和壓差加大的情況下,可促使空氣頻繁流動,以滿足寒冷地區自然通風的要求。2、干熱地區。干熱地區由于室外氣溫過高,建筑通常采用厚實的墻體或小窗,使得室內外溫差高達25℃,故干熱地區的中庭自然通風設計也需減少通風量。對于干熱地區來說,可通過增大中庭的高寬比設計這一措施來排除大部分太陽輻射,充分發揮煙囪效應的作用。另外,針對部分空氣濕度小的地區,可在中庭內適當增加水體設計,以借助自然風力來達到蒸發制冷和增加濕度的目的。3、濕熱地區。濕熱地區的年平均溫度一般在24-30℃,室內外溫差較小,故該地區建筑的屋頂多為架空的干欄式,再配合進深較大的挑檐來起到通風、遮陽的作用。針對濕熱地區的氣候特征,中庭自然通風的生態設計主要以除濕為主,通過氣流吹過人體而產生蒸發制冷的效果,4、溫和地區。熱壓通風策略尤為適用于溫和地區,該地區建筑中庭的高差較大,故中庭可充分利用自身的這一優勢,再結合煙囪效應來實現自然通風,且形成的自然通風條件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可推廣使用。
(二)中庭自然通風的控制與構造
1、建筑體型設計①開放型空間。在中庭內設置掏空空間,增加室外風流的過流面積和頻率;②通透型空間。在建筑各個樓層的適當位置設置開窗,利于疏導室外風流,特別是在夏季的通風效果更好;③扭曲平面。在夏季,增加主導風向的外表面積。2、室外環境設計①植被導風。結合主導風向的實際,對建筑有效空間內的灌木、喬木位置進行合理設計,將自然風力從建筑南側引入;②合理利用構筑物。將擋風墻和導風板合理組合起來,并輔以綠化植被設計,來引導夏季風流進入建筑室內,避免冬季惡性風流。
(三)中庭的自然通風技術
對于中庭空間來說,自然通風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通風控制系統。對于被動式生態建筑來說,利用一些控制系統對建筑需求進行調整,常見的控制系統包括建筑能源管理系統,該系統會利用感應器所提供的室外氣溫、風強度和二氧化碳等信息來改變風口閘門的開閉狀態,以對中庭的通風條件進行控制;2、自然通風輔助構造。若室內外風壓不足或熱壓效果不理想時,需要利用構造設計來取得良好的中庭通風效果,比如在利用“水平導風百葉”來引入新風;采用“多空隙維護結構”來增加開放式通風的效果;利用被動式太陽能通風煙囪等構件強化中庭的通風效果。
(四)中庭的季節性調控
每個地區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差異,在不同的季節,建筑自然通風的控制方式、通風量等均會發生變化。比如針對溫帶氣候區,其通風策略可分為三種模式:①春秋季節,采用全自然通風,自然空氣通過窗戶穿過辦公室進入中庭;②夏季則采用機械輔助通風,結合人工湖泊的水起到制冷效果;③冬季則利用燃氣鍋爐供暖。四、結語總而言之,基于中庭生態效應的重要性,設計人員需根據工程實際,綜合考慮地區氣候條件、空氣濕度等因素,采用適當的方式將太陽光照、自然通風等引入建筑中加以儲存和處理,這一舉措不僅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建筑的使用功能,還能達到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目的,對于促進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船用設備;采購合同;風險防控
中圖分類號: U664.2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risks in marine equipment’s purchasing contracts under current ship market condition, the measures to be taken by China’s shipbuilding companies to improve this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equipment purchasing contracts and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hipbuilding companies.
Key words: Marine Equipment; Purchasing Contracts; Risk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1 前言
近幾年來,受世界經濟低迷及船舶行業嚴重產能過剩的影響,我國造船業一直在寒冬中艱難前行,船廠在接單難、交船難的處境下,還面臨來自供應商的巨大壓力。為應對供應商的壓力,最佳策略是降低采購合同的風險,提高采購合同風險的防控能力。
提高采購合同風險的防控能力并非易事,它首先要求船廠在思想上足夠重視,其次是提供制度保障、人力資源保障和格式版本保障,再次是在簽訂合同時爭取最有利于船廠的內容,最后是跟蹤合同履行情況適時進行合同變更。
2 思想上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思想先行,思想上不重視就不可能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國內船廠大多將采購看成是一個不創造或者創造價值很少的環節,因而船廠在繁忙的工作中對設備采購方面就顯得沒那么重視。其實,提高船用設備采購風險的防控能力,不僅可以為生產提供物資支持,而且可以減少或轉嫁運營風險,降低生產成本,是企業必須充分重視的一個方面。
3 應當具有制度保障、人力資源保障和格式版本保障
3.1 制度保障
國內部分船企簽訂采購合同沒有評審制度或者評審制度得不到執行。鑒于此,船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采購合同評審制度的建設:
(1)必須以制度的形式確定采購合同評審流程;
(2)采購合同評審制度應能保證評審質量。首先,評審參與人員應當包含采購人員、財務人員、法律人員以及公司主管領導,并引入參與人員責任制度;第二應當要求經辦人員及時答復評審意見的采納情況,對于不予采納的意見應予說明。
(3)采購合同評審制度應當注重評審效率。在保證必要的評審人員參與的情況下,不宜將太多人員納入評審程序中,以免降低評審效率。
(4)應當限制評審期限,避免因評審人員拖延評審而影響合同簽訂效率。
(5)采購合同評審制度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出現現實操作與制度脫離的現象,尤其應當避免出現領導一句話代替評審的現象。
3.2 人力資源保障
很多船廠為所謂的二線部門配備的人手不足,且人員專業水平不高,這種現象在法律事務工作崗位上表現的尤為突出。
只有改變這種法務人員配備不足或素質不高的情況,才能真正提高船廠設備采購風險的防控能力。
3.3 格式版本保障
國內一些船舶設備供應商往往對船企的格式版本修改較少,部分進口船用設備供應商對格式版本的修改也不多,所以格式版本中的條款應充分反映船企最關心的條款內容,這些條款可以作為談判的參考,船企應嚴格制定格式版本,并隨著市場的變化適時修訂格式版本。
4 在簽訂合同時爭取最有利于船廠的內容
船用設備采購合同與一般設備采購合同有些共性條款,同時也有其特殊條款,船廠在簽訂采購合同時,應特別重視以下條款,爭取有利于自身的條款內容。
4.1 質量保證條款
船舶建造合同一般都有質量保證條款,要求交船后的一定期間為質量保證期,在此期間內出現的船舶及其設備的質量問題船廠應當負責。因此,船廠在簽訂船用設備采購合同時,需要加入同樣的條款,要求供應商為質量保證期內的質量問題負責。
船廠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改善船用設備采購合同的質量保證條款,以提升其與建造合同質量保證條款的一致性:
(1)質量保證期
建造合同中約定的質量保證期間一般為交船后一年,一些國外船東卻在這個期間上設置陷阱,雖然將條款的文字表述為“質量保證期間為交船后一年”,但卻在缺陷通知條款中加入“對于質量保證期間后的質量問題,船廠不負責任,除非船廠在質量保證期間屆滿后的一個月內收到該缺陷通知”。這樣的缺陷通知條款,變相將一年的質量保證期間延長,故在簽訂采購合同時,應特別注意建造合同是不是存在變相延長質量保證期間的問題,以減少采購合同與建造合同約定的質量保證期間不一致的現象。
為避免船廠遲遲不能交船導致質量保證期間的不確定性,某些實力雄厚的進口設備供應商不會同意將質量保證期間表述為“船廠向船東交船后一年”,而是要求質量保證期間為供應商向船廠交貨后的N個月,避免延遲交船帶來的時間不確定性,因而船廠應爭取盡可能大的“N”值。
(2)質量保證服務范圍
最理想的狀態是供應商同意在質量保證期間內提供全球免費服務,但有些設備供應商會提出如下例外情況:將在一定危險區域作業船舶的質量問題排除在質量保證服務范圍之外;將到達一定區域的交通費及在該區域的食宿費排除在自費范圍之外;將由于自身設備引起的其他設備和器具的檢查費、租用費排除在自身負擔范圍之外。建造合同中一般不存在這些例外情況,因而船廠在洽談采購合同中的這些條款時,應充分考慮建造合同的內容以及該船舶的預計作業地點。
(3)質量保證服務速度
有些建造合同明確寫明船廠在收到質量問題通知后的一個很短時間內作出有效響應或解決質量問題,故在簽訂對應的采購合同時,就應該同樣規定供應商在相同的或更短的時間內作出有效響應或解決質量問題。
4.2 貨款支付條款
(1) 首期款
某些大設備供應商要求簽訂合同后支付一筆首期款,船廠在支付首期款時,應當注意將首期款寫成“定金”,這樣才能根據定金罰則,在供應商違約時要求供應商雙倍返還定金。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法律規定定金與違約金只能選擇其一適用,但是選擇權在守約一方,所以在合同中有定金條款時,違約金條款仍應保留,只有這樣船廠才能在供應商違約時選擇適用。
(2)貨款的主要部分
對于貨款的主要部分,采購人員都知道到貨后銀行承兌付款比貨到付款對船廠更為有利,但是很多采購人員存在這樣一個認識誤區:電匯付款比信用證付款更有利于船廠。其實不然,這兩種付款方式各有利弊,需要根據船廠的信用額度和現金流情況來決定采用哪種付款方式。
(3)尾款
船廠最好要求留一筆尾款,待到質量保證期結束時支付作為質量保證金。
如果不能爭取到質量保證金條款,還有兩種替補方案:其一,爭取一筆尾款在設備調試完成時支付;其二,爭取質量保證保函條款,要求供應商提供銀行開立的保函。
關于保函條款,應當注意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最好是國際性的銀行為開立行,尤其是國外設備供應商提供的保函必須是國際性銀行開立;其次,保函應當是獨立性保函,其內容規定銀行不需要審查合同實際履行情況,只需根據船廠的索賠資料支付款項,還應特別注意保函中要求的索賠資料必須是船廠容易提供的資料;最后應當將保函的格式內容作為采購合同的附件正式簽署確認。
4.3 交貨條件條款
采購進口設備時,一般直接采用貿易術語來代替交貨條件,在選擇適用貿易術語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提前確定貿易術語的解釋規則
國際貿易中解釋貿易術語的規則主要有《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和《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其中,《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具有普遍和特別重要的意義,目前該通則的最新版本是《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10》。無論采用哪種規則,都應當在合同中確定下來,以免執行合同中出現不同理解。
(2)深入理解貿易術語的內容
進出中國保稅區的貨物一般采用DAP條款,在很多供應商與船廠的實際操作中,該類貨物的海關備案工作是船廠負責,船廠再將海關備案信息及授權書等進口清關所需資料發給供應商,由供應商負責具體的進口清關工作,并由供應商支付相關的費用。這樣的操作實踐比較多,因而部分船廠的采購人員錯誤的認為DAP術語下,進口清關應當由供應商負責。這一錯誤理解導致了含DAP術語的采購合同的執行爭議,尤其是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中,某些原來在DAP術語下主動承擔進口清關工作及費用的供應商,要求不再承擔進口清關責任,而是嚴格按照DAP術語來執行合同。有些船廠與未合作過的供應商簽署含DAP術語的采購合同后,在執行中與供應商就進口清關問題發生爭執。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船廠采購人員務必熟悉各貿易術語的準確含義。
(3)正確認識與貿易術語的沖突約定
在有些采購合同中,雖然約定了采用的貿易術語,但是在風險、責任和費用中又出現了一些與貿易術語內涵不同的約定,這種有沖突的特別約定是允許的,船廠可以充分利用特別約定來實現自身的特殊需要,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應當同時明確約定,該貿易術語其他方面的內容仍然按照所選用的解釋規則來確定。
4.4 附條件生效條款以及通知變更交貨期條款
船廠有系列船訂單時,往往將后續幾艘船的該項設備一起采購,以提高效率和爭取更有利的價格等條款。但在船東不能按時接船或取消訂單時,這勢必造成船廠需要延期履行后續船的采購合同或者取消采購合同,對于已經履行付款和收貨義務的采購合同,如果對應的船舶被取消或中止建造,船廠面臨更加麻煩的問題。
為了避免出現上述問題,船廠在簽訂采購合同時,應充分運用附條件生效條款以及通知變更交貨期條款。
(1)附條件生效條款
在采購系列船的某項設備時,船廠可以將系列船一起納入到談判中,這個系列船的該項設備采購合同統一適用同一個采購合同版本和價格,但除了交船期較早的船外,在每艘后續船的設備采購合同里加入附條件生效條款。該條款約定,該合同是否生效取決于船廠在規定的日期內是否采取某種行為,如是否開工或是否通知供應商賦予該合同效力。為減少供應商的顧慮,必要時可以同時在采購合同里約定,一旦船廠為該船采購該設備,必須選擇該供應商作為賣方,不得再與其他供應商簽訂該設備的采購合同。
(2) 通知變更交貨期條款
船廠在簽訂采購合同時,應盡量爭取在合同中約定,如果船廠提前幾個月通知供應商變更交貨期,供應商應當變更交貨期,這樣能夠避免船廠建造計劃一再延后造成的麻煩。
4.5 相關國際組織的通則或規定
發達國家的供應商傾向于在合同中引用一些國際組織的通則或規定,如Orgalime S 2000。這些通則或規定往往對船廠不利,船廠應拒絕在采購合同中加入“本合同適用Orgalime S 2000相關規定”的類似條款。如果供應商堅持加入這些通則或規定的內容,可以逐條談判討論,談判取得一致意見的部分可以在采購合同中列出,切忌直接整體引用。
4.6 保密條款、知識產權條款和安全條款
國內船廠在簽訂設備采購合同時往往容易忽略不直接影響船舶建造的條款,如保密條款、知識產權條款和安全條款。隨著中國各個方面的市場參與者法律意識的提高,這些條款越來越體現出其重要性,船廠應當在采購合同中加入這些條款,保護自己的商業秘密,使自己免受供應商知識產權侵權的影響,轉移安全事件引發的供應商方面的人身傷害風險,防患于未然。
5 跟蹤合同履行情況,適時進行合同變更
船廠還應在合同履行方面做好風險防控工作,及時跟進合同履行情況,及時與供應商協商變更合同內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