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專業的護理培訓

專業的護理培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專業的護理培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專業的護理培訓

專業的護理培訓范文第1篇

南陽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河南南陽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討ICU護士進行核心能力的培訓,通過培訓前后的護理差錯率探究其對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根據我省出臺的專業護士ICU核心競爭力的培訓模塊,對ICU護士進行能力分級( NO - N4級),進行針對性的臨床技能培訓、臨床案例研究分析、護理查房操作規范化考核,以提高ICU護士的操作能力,對培訓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前兩年內及考核后的兩年內出現的護理缺陷或意外進行記錄,進行護理質量研究。結果 通過專業核心能力的培訓,參與培訓的20名ICU護理人員,考核后的護理質量缺陷率相比培訓前由14.24%降低到3.56%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核心能力及護理質量均提高。結論 通過對ICU專業護士進行核心能力的培訓,可達到降低護理差錯率,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從而更有效的保障ICU危重病人的護理安全。

[

關鍵詞 ] ICU;護士;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3(b)-0182-02

ICU護士專業能力是保證日常護理以及臨床實踐救援活動的體現。通過ICU護理人員核心能力培養,不斷發揚個人能力,提升理論水平及臨床操作技能,提升護理人員的職業形象,形成一個綜合效應,為ICU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1]。我院自2011年1月起進行了ICU核心能力的培訓,培訓后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ICU職業護士20名,年齡26~39歲,平均年齡28.5歲。其中2名為研究生學歷,10名為本科學歷,8名為中專學歷。根據我省護士專業能力考核標準,進行能力分級,其中2人為NO級水平,10人為N1級水平,5人為N2級水平,3人為N3級水平。

1.2方法

1.2.1 培訓內容的選擇 根據我省關于專業護士能力培訓的標準進行能力提升內容的制定,其中包括:①核心能力的培養;②ICU常用設備的操作及護理管理能力的提高; ③ICU病人基本護理操作及規范化標準的實施;④專業護理能力的培訓及提高。培訓時根據能力分級的不同進行內容的選取,能力越高選擇培訓內容越多。

1.2.2 學習方式 ①臨床技能知識講座:每周根據培訓內容進行講座的設計,循序漸進,進行護理技能理論的講座;②臨床案例研究分析:每周選取ICU均有代表意義或者少有的病例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分析,組織全體培訓護士參與案例研究;③護理查房操作規范化考核:每日進行三次護理查房的訓練,對責任護士進行規范化操作考核;④臨床護理技術示范:高資歷的護士通過對ICU護理的方法進行導向性的講解,使全體培訓護士掌握臨床護理技術[2]。

1.3 培訓效果評價

ICU護理質量分析有四個方面:①通過護理操作進行護理質量的考核,得出護理培訓的結果;②通過對護理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對護理標準進行適當的修訂;③對培訓實施前后護理人員護理措施實施的情況進行評定[3]。對培訓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前兩年內及考核后的兩年內出現的護理缺陷或意外進行記錄,進行護理質量研究。

1.4 統計學操作

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當統計資料有 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培訓前ICU非計劃拔管事件統計為15例, 8例皮膚擦傷,18例用藥失誤,2例低血糖,管道堵塞6例,事件共49例。培訓后ICU非計劃拔管事件統計的8個事件中,5例皮膚擦傷,2例用藥錯誤,低血糖0例,管道堵塞4例,總計19例事件。通過專業核心能力的培訓,參與培訓的20名ICU護理人員,考核后的護理質量缺陷率相比培訓前由14.24%降低到3.56%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核心能力及護理質量均提高。

3討論

3.1通過對 ICU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可提高其核心能力

培訓后的護理質量缺陷率相比培訓前由14.24%降低到3.56%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ICU護理人員的核心能力及護理質量均提高。這表明,通過培訓的實施,ICU護理人員對臨床護理技能及責任能力有了明確的認識,通過正確的評估患者的情況,進行有效的護理操作,完成日常危重病人的護理。在標準化的指標下[4],ICU的護士可有效的實施護理操作,完成日常任務。通過核心能力的培訓,ICU護士整體能力和素質有效提高,培訓后護理不良的事件率有效降低。

3.2 通過核心能力的培訓可降低 ICU護理人員的職業風險

ICU作為臨床危重病人的集中科室,患者復雜的病情及不斷變化的情況都對臨床護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風險。日常護理工作中,吸痰及各種導管的留置等侵入性操作的進行都給護理工作帶來的風險[5]。有研究報道[6],沒有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的ICU護士的護理風險發生率為12%。本文研究中,培訓前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為14.36 %,與報道相一致。通過對ICU護士進行職業能力、專業能力的培訓,提高其臨床操作能力,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

3.3 通過ICU核心能力培訓使護士認識到自身的價值

ICU護士的能力提升體現在ICU的知識的儲備與專業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ICU護士的形象。在專業技能的培訓中,主要包括吸痰操作、機械通氣護理、人工氣道的管理、心肺復蘇、常見感染處理、常規護理操作以及危重病人的監護[7]。我院ICU護理部進行了職業能力的考核,以規范和提高護理能力。通過ICU護士日常護理操作,對危重病人問題的解決,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及使命感,讓護士感到自己的職業是光榮的,提升對護士職業的認識,反應專業護士的價值[8]。

3.4 針對患者情況改變護理質量管理模式

責任護士每日除了日常護理操作,還需要對病人出現的其他問題進行管理。通過對患者進行護理培訓,提升其護理管理質量,使護理人員在病人多變的情況下制定適合的管理方法,從而確保日常護理能夠標準化實施。

[

參考文獻]

[1] 彭剛藝,成守珍,張莉.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建設指南[M].廣州:廣東省科技出版社,2009:6-7.

[2] Pronovost P J, Dang D, Dorman T, et al.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e staffing and the risk for complications after abdominal aortic surgery[J]. Effective clinical practice: ECP, 2000, 4(5): 199-206.

[3] 王欣然, 花蕾, 韓斌如, 等. ICU 護士臨床實踐能力培訓模式的研究[J]. 護理研究, 2007, 21(9): 2357-2358.

[4] Chaboyer W, Foster M, Kendall E, et al. ICU nurses’ perceptions of discharge planning: a preliminary study[J].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2002, 18(2): 90-95.

[5] 張娟,肖靜靜.未經ICU專業培訓護士的聘用對ICU護理質量的影響[J].國外醫學護理分冊,2004,23(12):544-545.

[6] Hamilton R. Nurses’ knowledge and skill retention follow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5, 51(3): 288-297.

[7] Dorman T, Angood P B, Angus D C, et al. Guidelines for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raining and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4, 32(1): 263-272.

專業的護理培訓范文第2篇

蘇州市解放軍第一00 醫院 江蘇省蘇州市 215000

【摘 要】目的:探討手術中容易發生的差錯,對突發事件專業知識培訓的方法與效果。方法:采用理論授課與操作現場演練的方法對本科室護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培訓前后對護士進行理論操作的考核, 進行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知識的宣傳與培訓。結果:對應急預案的知識有所提高,急救理論與操作成績提高,認真分析容易發生差錯事故的幾個環節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可有效杜絕手術差錯事故的發生,滿意度提高。結論:手術室護士應對突發事件專業知識培訓有利于適應科室環境,強化急救意識,提高鞏固急救理論與操作成績。

關鍵詞 手術室護士;突發事件;知識;培訓;效果;評價

突發事件的發生往往預見性差、來勢兇猛、起岡復雜、搶救難度大、死亡率高,嚴煢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直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而綜合性醫院及時組織人力和物力進行有效的醫療急救是應急處理成功的關鍵。具體培訓知識如下:

1 突發事件專業知識培訓

(1)根據自編的《手術室護士應急預案》教材,PPT,演講進行教育培訓,提高手術室護士對緊急事件。預防知識的普及率,提高手術室護士急診意識,適應科室環境,不斷提高操作理論成績。

(2)注重實效,改進培訓方法。在不斷實踐中不斷探討手術室護士對緊急事件的應對,一邊工作,一邊講解,一邊提問.

(3)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形成向上的學習氛圍。對考試成績公布,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做的好的人員進行表揚和獎勵。

2 狠抓護理安全管理和護理質量管理,注意環節質量控制,進行持續性改進。

(1)制定應急預案建立突發事件處理的工作流程根據實踐經驗及相關經驗或存在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并在應急工作中不斷完善。經常組織學習,提高大家的應急意識。每天除有值班人員外,并安排有24 小時“備班”人員,所有的人員保持通訊暢通,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當班人員立即通知“備班”人員、相關科室醫生和麻醉師趕赴科室,參加搶救工作。如果發生重大群體突發事件則立即報告急診科主任、護士長及醫院總值班到現場指揮。

(2)物晶管理做到常備不懈,保證供給,又不浪費。因為手術種類多,日常備足手術常規器械包,并常規高膩滅菌備用,對一些少用的特殊器械、急救器械進行紙顰袋高壓滅菌或環氧乙烷滅菌(保存期半年),避免了一直重復高壓滅菌對器械的損耗,對一次性的急救物品如胸腔閉式引流瓶等科室也常備。對急救儀器、設備保持備用狀態。日常手術結束后,要求護士補充手術問各類物晶,恢復待用狀態,以備急診使用。各類物品、儀器等定點、定位、定人管理。針對突發事件的緊迫性、復雜性的特點,應急物資一般不外借,確保性能完好。

(3)落實消毒隔離制度,做好院內感染管理科室設有質控小組,院感監控人員,并定人、定時對手術室無菌技術進行監測(空氣、無菌物品、手及手術間物品等)。日常經常組織學習院感的各相關內容,檢企督促各級人員消毒隔離制度落實情況,以及標準預防措施落實情況。對急診手術使用的所有器械進行初步消毒處理后,再進行清洗、打包滅菌,突發事件中傷員集中,病情危急,往往來不及做相關檢驗,對高度懷疑具有傳染病的患者使用的器械、物品等全部按傳染病處理(如吸毒引起血管感染損傷患者),防止交叉感染。搶救結束后對手術問進行徹底的消毒。

(4)培養適應合作能力加強醫護問的溝通、謙讓、理解,培養同志問相互照顧、協同工作、分享經驗、共同對付難題的能力,針對臨床出現的問題,護士長應及時調整,充分發揮“交班本”的作用。

3 小結

手術室工作是一個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風險高的崗位,在繁忙的工作中存在著各種各樣不安全的隱患,在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安全質量是患者選擇就醫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標準之一,通過對手術室易出現的護理差錯進行分析,我們體會到健全的規章制度、明確各級人員職責,增強法制觀念、加強專業技術教育是防范差錯事故的關鍵。通過以上防范措施以及護理人員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來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切實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滿意的全程優質服務。護士的培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也是隨著醫學科學發展不斷改進的教育工程。手術室護理有特殊性,崗前適應期較長,訓模式合理的利用了人力資源,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對護士進行了系統、規范、全面的培訓,降低了管理難度,使培訓效果更符合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專業的護理培訓范文第3篇

1 以市場為導向,優化涉外護理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職業教育要更新教育觀念,其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涉外護理專業教學的培養對象不是學術型、研究型的人才,而是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即臨床和社區護理服務的技能型人才。國際上護士嚴重短缺,而目前國內護理專業學科具備“護理+英語”的復合型人才不到百分之二。因此,涉外護理人才的出路、就業前景非常廣闊。筆者認為,學校可與單位簽訂培養計劃,或與國外教育機構或國外醫療單位簽訂輸送計劃,這種“訂單式”培養、產學結合是成功開展涉外護理教學的大前提,它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個大前提下,如果涉外護理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能體現真實的市場需求,突出專業特色,與專業培養目標相聯系,學生能感受學有所用,其英語學習的內驅力就能持續。

1.1 “護理+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外語復合型人才是同時具備外語和一門以上專業知識的人才。這兩方面的知識或才能必以一方為主,另一方為輔,即在工作中主要使用其中一種,而另一種則作為工具為其服務。涉外護理英語應該是“英語+護理專業”的實用性綜合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夠使用英語進行相關醫療護理工作。我國中職涉外護理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既要“以能力為本位”,又要體現涉外特色。課程設置體系由四個知識結構模塊構成:①選修課程模塊,主要是人文與社會科學知識,包括護理倫理學、法律基礎、心理學、人際交流與溝通、跨文化護理、護理禮儀等課程,突出思想品德和人文道德教育。②公共基礎課程模塊,主要是公共英語與基本技能,包括英語精讀、英語閱讀、英語聽說、英漢互譯、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等課程,強化語言的基本能力。③專業課程模塊,主要是護理專業技能,包括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健康評估、解剖學基礎、生理學基礎、社區護理、藥用應用護理、護理專業實訓技術等主干課程與基礎課程。本模塊注重基礎課程與護理專業課程的相互滲透,在培養護理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同時,突出護理基礎的內容和特色,④涉外護理專業英語課程模塊,包括涉外護理英語聽說、涉外護理英語閱讀、中西方護理差異、中醫特色護理以及CGFNS簡介等課程(Commission onGraduates ofForeign Nursing Schools:外國護校畢業生委員會),突出專業的涉外方向性。

2 以雅思考試理念指導基礎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學生若想畢業后出國進修,或出國就職,必須通過英語出國考試。雅思考試是主要考試之一。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System,國際英語水平測試系統,又稱雅思)是為到英語主導教學語言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就讀而設的語言測試制度,也用于測試赴英語母語國家(主要指英聯邦國家)定居人士的英語水平。雅思考試主要有兩方面的用途:一是留學,比如留學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二是移民,移民到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

目前中國學生的英語水平遠達不到雅思考試要求,在學校學習的大部分是基礎英語,專業英語幾乎一片空白。實踐考核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只停留在啞巴英語的水平,口語和寫作應用能力普遍較低,他們往往要參加出國英語培訓班(雅思培訓,CGFNS的國際護士資格考試考前培訓班)才能獲得出國通行證。

學校英語教學可以雅思考試理念為指導,強化基礎階段教學。從學生調查反饋中,我們發現學生希望在學校能學到或了解走上社會后所需要的東西,為她們將來的自學或出國英語培訓打下基礎。筆者認為,為滿足學生將來畢業后能走上涉外護理崗位或者去英國等國外進修學習的基礎英語要求,在中職英語的基礎階段教學時,可以有意識地把雅思考試所包含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培養納入英語教學中。

3 以崗位為中心,突出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學特色。

3.1 明確涉外護理英語的教學目標。涉外護理英語是一門以護理知識為語言背景的英語課程,其實用性很強,從語言學的范疇來講,它屬于應用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涉外護理英語教學是一門將公共英語與護理專業英語整合在一起的課程,是一個復雜的教學體系。公共英語是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護理專業英語是以護理的英語詞匯、常用會話、中西方護理差異以及CGFNS簡介為主要內容的專業課。

作為專業英語的涉外護理英語應是在完成公共英語教學和大部分護理專業知識之后開設的課程。因此,在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時,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問題:①確定涉外護理英語學科的專業范疇,根據護理專業的特點,在設計涉外護理英語課程體系時,應充分考慮到護理專業的骨干課程對涉外護理英語的支撐作用。②強調公共英語與涉外護理英語的交叉部分的進一步學習。涉外護理英語教學是在充分發揮公共英語與護理專業知識的基礎作用之上進行的,因此,學生在學習公共英語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掌握涉外護理英語的用途和特點,實現公共英語與涉外護理英語的平穩接軌。③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學生要有一定的護理英語閱讀能力、聽說能力,能獲取國際護理信息,了解當代醫學與護理學科發展的動態,并能在涉外醫院實踐中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外語不僅是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技能,較熟練地運用英語于自己的專業上。精通外語又熟悉自己專業的人才就是教育改革提倡培養的復合型人才。但這樣的人才怎么培養?是通過專業途徑還是通過英語專業渠道?筆者認為,立足各自專業,加強專業英語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捷徑。當人們用英語從事某一專業時,使用的是專業英語而不是日常生活英語,只有通過這種“專業語言”,人們才能在相應的領域溝通交流。比如:護理(涉外方向)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出路很多,可以在大城市的涉外醫院或一些涉外病房中工作,也可以通過產學結合途徑到國外醫院進修或工作,但前提之一是要懂得一些基本的護理英語。學生畢業后,通過培訓或自學就能參加CGFNS的國際護士資格考試,通過考試即可到國外工作,

3.2 涉外護理英語教學手段的創新。涉外護理英語技能板塊融合了公共英語的基本技能板塊和護理專業板塊。因此,涉外護理英語的教學不同于以傳授專業知識為目的的專業課和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的公

共英語課教學,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涉外護理英語的理解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在課堂上,我們應該結合專業內容進行語言訓練,突出專業語言的特點,提高學生準確運用專業語言的能力。

3.2.1 以學生為中心的交際法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交際法教學是涉外護理英語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重要方法。創設國際護理語言環境和相應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是護理英語課堂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實踐證明,采取這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不但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專業語言能力,因為涉外護理英語的特殊性,在課堂教學中應大量應用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病例分析等手段,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涉外護理英語聽說課”中,我們可使用情景教學法。教學過程中可設置涉外護理病房實境,以介紹病房護理環境為主線,把與疾病相關的護理知識貫穿起來。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又可以使學習的內容更加具體、生動,接近臨床實際。另外,還可組織學生前往涉外醫療單位進行專業口語實習,熟悉護理程序,也可以聘請外籍教師開設跨文化交流及口語課程。

3.2.2 模擬實景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語音室進行語言實踐,建立“護理英語實驗室”,讓學生在所營造的虛擬護理語境中反復練習,對虛擬的病人進行整體護理,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讓學生在課堂上親自感受、體驗各種狀態下的“虛擬護理實習”,學生畢業后就能立即進入“角色”,快速完成從學習到實踐的轉變過程。

專業的護理培訓范文第4篇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1-0433-02

我院作為一所綜合性醫院,每年都承擔有大、中專生的臨床實習培訓任務,其中手術室是護生必經之地,隨著醫學的發展,手術室工作更顯重要,為了培養好新的護理隊伍,醫院及科室把實習生帶教工作列為重點,我有幸成為手術室帶教組長,在帶教過程中,發現護理實習生存在一定問題,我們針對所產生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取得良好的效果,圓滿完成了每年度的實習帶教任務,學生滿意率均在98%以上,現介紹如下: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護生方面

1.1.1 護理職業情感不穩定:護理職業情感主要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的情緒狀態和情感體驗,包括對專業的熱愛,對技術的鉆研,對病人的熱情等等[1]。而這些情感的體驗多來自護理人員對自己專業的理解、認同及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護生對專業充滿憧憬,十分理想化,在臨床實踐以后,體會到護理工作的瑣碎和繁雜,尤其是手術室工作繁忙、緊張,容易出差錯等。對護理工作的內涵認識不足,對護理工作的職業價值認識不夠,從而對護理工作不喜愛,甚至產生厭倦心理。

1.1.2 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手術室對護生來說近似而陌生,不同于病房環境,其工作節奏快,搶救過程緊張,人員復雜,貴重儀器設備多,無菌操作嚴格,使實習生感到無所適從,所學書本知識不能很快地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使用。

1.1.3 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在臨床實習中,社會對護理專業的偏見,尤其是男護士,給實習生帶來困擾,對職業的滿意度下降,再加上他們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習慣于接受他人的呵護與照顧,因此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及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愿干一些較臟、較累的繁瑣護理工作。

1.2 帶教老師方面

1.2.1 帶教老師知識層次不一:帶教老師大多數是中專畢業為主,缺乏系統化的專業理論知識,也跟不上護理的新變化,尤其不能適應手術發展的變化,再加上手術室工作繁忙,帶教老師不能脫離工作,而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之中還要帶教,所以帶教老師精力有限,不能邊做邊講,給實習生帶來困惑。

1.2.2 帶教老師積極性不高: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帶教老師缺乏足夠的耐心細細對學生進行講解,再加上科室對帶教老師沒有特殊待遇等問題,造成老師不是特別愿意帶教學生。

2 應對方法的探討

2.1 加強護理實習生的職業情感及職業規劃的教育

護理學家Watson認為:護士應具備的特征有:一致、移情和熱情。一致是指護患互動中,護士表現真實而不虛偽,行為公開而誠實;移情是指護士站在病人角度思考問題,理解病人的感受;熱情是指對他人,包括病人、家屬及其他工作人員的積極接受。因此作為一名實習護士,不僅需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應用,還應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情感,帶教老師可根據實綱和教學目標,通過臨床帶教活動,通過自己的示范作用,列舉臨床護理成功案例,對學科的探索和奉獻精神,連同教學內容一起傳授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專業情感,產生共鳴,同時邀請優秀護理人員和護理前輩作先進事跡報告會及職業規劃的專題講座,幫助實習生正確理解護理專業的內涵、護士角色特點、社會對護理服務的需求及護理職業的規劃。

2.2 加強護理實習生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訓

專業指導老師可以在實踐中引導護生去學習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鼓勵護生積極參加臨床護理科研,通過臨床實踐提高護生臨床能力,這對于穩定護生的專業態度有積極的作用。并定期召開實習小結會,讓護生介紹各自的實習情況,交流實習的體會和心得,這樣可釋放他們的情感,鼓勵他們勇于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為他們提供一些解決問題和困難的建議,讓護生明白,態度決定一切,調整好心態,擺正位置并讓他們意識實習既是檢驗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又是對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檢驗,同時護生之間進行交流,相互鼓勵促進,可提高他們的實習水平,并保持很高的實習積極性,充分把平時所學的專業知識很好地運用于臨床。

2.3 加強帶教老師的培訓,提高臨床帶教工作整體水平

加強帶教老師的繼續教育培訓,努力提高帶教老師的業務素質,鼓勵帶教老師通過自考,成人教育等途徑不斷提高學歷水平。注重專科知識水平的培訓和學習,以滿足臨床護理工作、教學、科研的需要。目前帶教老師學歷均達到本科以上,整體教學水平得到提高。注重帶教老師的選拔,加強臨床實習帶教老師的管理,是臨床護理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臨床實習帶教老師是學生臨床與教學銜接的系帶,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因此加強臨床實習帶教老師的管理,對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故護理臨床帶教應選派政治素質好、專業知識扎實、善于交流溝通的護師擔任。

專業的護理培訓范文第5篇

人文素質是指通過學習人文科學知識和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人文素質體現在人能否正確對待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是一種態度和行為。[1]進入21世紀,隨著醫療模式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重點也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開始轉變,病人不再是單純的“生物人”,而是具有復雜系統的“社會人”。這就要求護士不僅具有較高的護理專業技術水平,還要掌握社會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知識。這就要求高等護理學教育從培養只懂護理專業知識的單一型護士向培養掌握預防、治療、康復、保健等衛生服務本領的復合型人才轉變。1、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思想高校護理學教學應推行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現代護理教學模式,把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相結合,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在讓學生掌握護理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人文科學,要讓學生認識自我、關愛生命、尊重他人、理解社會,成長為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協調發展的現代護理學人才。各醫科院校結合專業特點增設人文科學方面的課程,使人文素質的教育內容進入課程體系,進入各專業教學計劃。2、完善課程設置,增設人文社科類選修課,增加與護理學交叉形成的邊緣學科課程如護理心理學、護理禮儀、人際溝通等;定期舉辦文理交叉滲透的專業講座,逐步建立起系統的具有醫學特色的人文社會課程體系。要通過長線教育,打牢學生綜合基礎,逐步提高學生修養,提高學生運用人文精神對醫療護理實踐及現實生活進行哲學的、歷史的、美學的、科學的認識,并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發展健全的個性和完善的人格,使學生進一步端正關注現實、關愛生命的醫學人文態度。[2]

二、創新素質

創新素質是指人在先天遺傳素質基礎上,后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獲得的穩定的在創新活動中必備的基本心理品質與特征。創新能力是指人們在學習和繼承前人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新設計,提出獨特的見解和完成創造發明的能力。傳統的護理教學方法如“填鴨式”、“灌注式”的教學禁錮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遏制了學生的的創新潛能。因此,教師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教學相長的教學方式,將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實踐教學課時較多,護理操作技能是學科的特色。因此,加強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重要手段。以往的操作技能教學,注重強調操作程序的準確性,操作動作的規范性,評價標準的統一性,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各醫科院校應該改革以往“教師演示——學生模擬練習——教師指導”三段式實驗教學模式,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角色轉換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等,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性,強化護理操作中的創新能力培養,在不違反操作規程的前提下對學生的創新嘗試和行為予以認同并鼓勵。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3]

三、業務素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青县| 手游| 谢通门县| 治县。| 临泉县| 揭阳市| 温宿县| 兴和县| 宿迁市| 那坡县| 合江县| 尼木县| 江川县| 礼泉县| 会泽县| 桑日县| 双柏县| 庆城县| 桐梓县| 天全县| 化州市| 福建省| 怀宁县| 虎林市| 凤城市| 迭部县| 佛冈县| 望江县| 石嘴山市| 宜宾市| 济南市| 定南县| 阿鲁科尔沁旗| 弥勒县| 溧阳市| 肃宁县| 石渠县| 福安市| 曲周县| 津市市|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