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亞運會英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英語作文
16th Asian Games in 2010 12-27 November in Guangzhou, China, Guangzhou is the second Chinese city to obtain the right to host the Asian Games. Beijing in 1990 held the 11th Asian Games. Guangzhou Asian Games will be 41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sian Games is the largest event of the session. Guangzhou Asian Games will be held after the 10th Asian Games with disabilities.In March 2004 following a total of four cities hosting the Asian Games: Guangzhou, Kuala Lumpur, Seoul (Seoul), Amman; but the other three bidding cities have been decided to withdraw from the competition. July 1, 2004, the Olympic Council of Asia announced that Guangzhou was the right to host the 16th Asian Games.The emblem of the Asian Games in November 17, 2006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in Guangzhou announced a grand to the symbol of Guangzhou- "Wuyang statue" as the main contours of this pattern designed to become the emblem of the 2010 Guangzhou Asian Games.
參考譯文
第16屆亞運會在廣州亞運會2010年12號至27號11月,中國,廣州是中國第二個城市獲得亞運會主辦權。北京于1990年舉辦第11屆亞運會。廣州亞運會將設41項比賽項目在亞運會歷史上最大的事件。廣州還將在亞運會后舉辦第十亞運會殘疾。在2004年3月共有四座城市申辦亞運會:廣州、吉隆坡、漢城(首爾)、安曼;但之后其他三個申辦城市已經決定退出競爭。2004年7月1日,亞奧理事會宣布廣州第16屆亞運會舉辦的權利。亞運會會徽的11月17日,2006年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博士宣布了一項宏偉,以廣州的象征——“五羊雕像”為主體輪廓設計的這種模式,成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徽。
細心的網友可能會發現,互聯網上突然間冒出了不少有關廣州亞運會訂票電話和訂票網址的帖子。在315消費電子投訴網()上,最近就人想方設法地發了這樣一條帖子:
廣州亞運會訂票電話:40-0633 4168
廣州亞運會訂票網址:gz2010.c.la
5月19日,廣州亞組委召開新聞會公布,5月20日上午10時起,廣州亞運會部分體育項目比賽(69場次20多萬張)門票面向全球公眾預售,公眾可通過廣州2010年亞運會官方票務網站或全國400家中國工商銀行的官方門票代售網點預訂觀賽門票。
……
按照“重在大眾參與,兼顧各方利益”的指導思想,本階段門票銷售原則為“實時預售、先到先得、售完為止”。從2010年5月20日上午10點開始,公眾可以通過登錄廣州2010年亞運會官方票務網站gz2010.c.la進行門票預訂,也可以選擇到遍布全國,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中國工商銀行400家官方門票代售網點中任何一家網點提交門票預訂申請,無需任何手續費……
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從亞組委了解到,該帖子上所說的“廣州亞運會訂票電話4006334186和訂票網址gz2010.c.la”都是假的。
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特意撥打了該電話,但被告知無此業務號碼,打開該網址則可以看到頁面相對比較粗糙,票務標識并不是動畫模式,而是靜態的,另外,除了最上面的兩個英文網址可以鏈接成功之外,其他的均沒有鏈接,據查,c.la是來自法國的一家網站,c.la域名是一個簡短免費二級轉發域名。
除此之外,通過搜索“亞運會網上訂票電話”字樣,在百度、google、sogou、soso等搜索引擎上,均能查到不少假冒的訂票電話(如圖)。
經整理,假冒電話目前有以下幾個:400633"4168,950十13219十30245,4006|05051|,008 620859一32202,(089)886-98-1176,089-88699-0605,950132-338139,(9501)-3219-30494,(089)886-98-1176等。(注:其中電話號碼中的特殊符號也是不法分子為了躲避搜索引擎刪除而常用的一個手法。)
由于騙子們已經開始把目光瞄準廣州亞運會,為了避免廣大消費者上當受騙,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在與亞組委有關部門多次溝通后,特提醒廣大消費者:根據《廣州2010年亞運會購票指南》,公眾可以通過亞運會官方票務網站()、官方門票代售網點(中國工商銀行)及賽事場館售票亭購買門票,另外也可以撥打亞運會票務咨詢熱線020-1258088了解相關票務信息。亞組委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凡是與上述銷售渠道無關的電話、網址等,消費者最好不要與其交易,以免上當受騙!下圖是亞運會官方票務網站的截圖。
疑惑:空頭400電話如何騙人?
亞運金牌是中國的
葡萄牙打朝鮮7比0的那個晚上,黎佳韻覺得這個世界都瘋了,那天,距離中國高爾夫球集訓隊廣州亞運會選拔賽還有整整一個周的時間。
“有點殘忍,”黎佳韻后來說,“看到4比0之后我就沒再守著電視,那時候以為差不多了,但沒想到葡萄牙人最后踢進了7個。”
一個月之后,這個21歲的廣東姑娘在中國高爾夫球集訓隊廣州亞運會選拔賽上包攬了3周冠軍,沒有給其他競爭者任何機會,進入最終亞運大名單,夢想指日可待。
從去年10月的全運會包攬團體和個人高爾夫項目冠軍,到12月東方•中國女子高爾夫球公開賽打出67桿(-5)、再到今年奪得中國女子職業巡回賽上海錦標賽亞軍,黎佳韻朝著廣州亞運會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堅定、踏實。
中國高爾夫球國家集訓隊女隊教練溫高力每次提起黎佳韻,第一句話總是“發揮穩定”,而現在,這句話加上了一個狀語,變成了“發揮‘越來越’穩定”。在教練看來,黎佳韻“懂事、有責任心”,也因此,從2007年11月女隊組隊以來,黎佳韻就一直擔當隊長的角色。每逢集訓,總教練溫高力有什么計劃、安排,都是先通知她,再由她挨個傳達。而隊員們有什么想法,也會先跟這個隊長講。
今年,為了備戰廣州亞運會,國家隊集訓幾乎跨越全年,身為隊長的黎佳韻工作也增加了兩項:一是由于沒有體能教練,晚上的體能訓練都是由她組織隊員在入住的酒店公寓走廊里或者會議室里訓練;二是周末如果出去活動,她必須算準回程末班公交車,不能因為小隊員們太貪玩錯過時間。
為了全身心投入廣州亞運會備戰工作,去年9月,黎佳韻向學校遞交了休學申請。黎佳韻是廣州人,亞運會高爾夫項目就在家門口的九龍湖球場舉行,對黎佳韻來說這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雖然“無法和學校里的好朋友一起畢業”,但她說,“既然決定了,就只能繼續往前走。”
小學的時候,黎佳韻被開旅游公司的父親帶進了練習場,沒想到從此卻得到了另一片廣闊天空。2000年,廣州高協隊創辦者兼負責人馮雄帶著隊員訓練時,發現了在練習場上一個人獨自練球的黎佳韻。慧眼識珠的馮雄將剛上小學六年級的黎佳韻領進了廣州高協隊,雖然比同期隊員起步晚了兩年,個子又矮,但黎佳韻的聰明和勤勉就征服了隊里隊外的所有人。
由于身材局限,黎佳韻的發球距離一直不遠,但也因此讓她練就了很好的擊球穩定性和推桿的精準度。從家里到隊里,她沒少研究這些關于技術的書籍和視頻。“小時候我就開始一個人研究這些了,因為剛開始學球的時候跟著一個澳大利亞教練,一個小時要300塊學費,我覺得太貴了,決定自學之后,我買碟學動作,對著鏡子練動作,學得也不錯,不是么?”
2007年,黎佳韻參加高考,此前一年,她為了安心復習沒報名參加任何一場比賽,也沒下場打過一次球,只是每周去兩次練習場。7月,中國業余巡回賽在浙江紹興鑒湖球場拉開戰幕。出人意料的是,剛從考場上下來,恢復訓練不到一個月的她從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奪得女子組冠軍。
“那時候一個人出來比賽,總想著給家里節約些開支,無數次用方便面當早餐。”六點鐘開球,她五點多就起床、泡面,吃不下,也要硬塞,因為后面有一整輪比賽要打。“現在哪兒敢啊,跟著國家隊集訓之后,有營養師給我們列食譜,每天早餐要吃6個蛋清。吃不下同樣也要硬塞,因為這能讓我們長多點肌肉,你看我,現在手臂比以前結實多了吧?”
這半年來,黎佳韻的身材確實比以前壯了許多,球的質量也更好了。中國女子職業巡回賽首站煙臺養馬島挑戰賽上,黎佳韻冠軍組領先出發,跟著上海錦標賽,她力克60多位職業選手,最終以兩桿之差奪得單獨第二名。
很多人問,“這么好的成績單,亞運大名單你應該是內定的了吧?”黎佳韻總是笑笑地反問道:“內定我還用這么苦這么累的參賽么?”作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文學院的學生黎佳韻也有著她犀利的一面。“再苦再累都好,只要想到亞運金牌,整個人就會重新振作起來。我相信亞運金牌是屬于中國的,一直堅定地相信著。”
11月,廣州九龍湖高爾夫球會的1號開球臺上,黎佳韻也一定會帶著這樣的信念,帶著中國國家女隊,將球遠遠開出。
打不好就什么都沒了
和黎佳韻一樣席卷廣州亞運會選拔賽的是奪得兩場選拔賽冠軍的男隊隊員黃文義。來自江西上饒一個小村莊的他是真的應了那句話:“高爾夫改變命運。”如果不是當年跑去當球童,黃文義也許一輩子都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能身披五星紅旗代表國家出征。
第一次打高爾夫時,黃文義已經22歲了,老虎•伍茲在他這個年紀時已經成了美國大師賽冠軍,但那時候他卻是個每個月只有800塊工資和1000個練習球的小球童。想要靠1000個球改變命運顯然不太現實,幾個月后黃文義下狠心,拿出所有的積蓄買了一張全年練習卡,大半年之后,他突破了80桿。
后來,命運輾轉起伏,三年前有機會轉為職業球員的他,卻因為聽說有機會打亞運會而改變了計劃。“有機會為什么不去?況且除了國家隊誰又能給我,這樣好的訓練條件和這樣多的比賽機會?”黃文義說,即便自己最終進不了亞運大名單,這三年也沒白干。“所有我看到和學到的,都是我的收獲,國家隊的每個人,都有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心態,在國家隊的三年里,黃文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勤奮、刻苦。“練體育沒有不吃苦的,所以我覺得可能我們這些窮人家出來的選手機會更大,因為打不好球就什么都沒有了。”
2009年底,27歲的黃文義在海南贏了“洋浦杯”業余賽的冠軍,這是他拿到的第一個個人業余大賽冠軍,據說,獎杯上的椰子是純金做的。“我在上小學以前沒用過電燈,15歲去工地背水泥,從一樓到六樓,兩元一袋,那是我當時賺得最容易的錢了。”家境貧寒、半路出家、大齡學球,如果能進入廣州亞運會的最終名單,黃文義或許將成為中國最后一批高爾夫草莽英雄的代表。“我都沒有太多資本,所以只能努力。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我已經很滿足了。”
鏈接
歷史
即將于11月打響的廣州亞運會,可算是高爾夫回歸奧運會之后的首場“國家級戰役預演”。此前,中國隊在亞運會高爾夫項目中的最好成績是張連偉在1994年廣島斬獲的個人銀牌以及黃麗霞和林少茹在同屆比賽上創造的女子團隊第三名。上屆多哈亞運會上,中國女隊獲團體項目第四名、男隊獲團體第九名。
對手
韓國隊在4年前的多哈亞運會上曾包攬了高爾夫項目的全部4枚金牌,可謂風頭最勁。據悉,擁有金珉輝、韓昌丸、李宰赫等主力隊員的韓國隊的最終參賽名單也將于近日正式對外公布。而日本隊和中國臺北隊也都在歷史上有著7金和5金的輝煌戰績。中國臺北隊在7月中旬已經公布了參賽隊員名單。中國香港隊是首次派隊參加亞運會高爾夫項目的比賽。
名單
根據亞運會高爾夫項目規定,每個國家參賽人數為男隊員4名,女隊員3名。6月29日至7月23日,中國高爾夫球集訓隊廣州亞運會選拔賽在山東南山舉行四場比賽,最終依據其中三場的最好成績選拔出男子5人、女子4人入圍2010年亞運會國家隊集訓陣容。中國高爾夫球集訓隊還會根據2009年度的比賽成績、訓練數據等綜合表現確定男女各1名運動員進入亞運會集訓隊。魏巍、馮思敏憑借各自的表現入圍11人大名單。8月1日至30日,11名隊員將于山東南山國際高爾夫球會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封閉式訓練。9月30日前最終確定參加亞運會比賽的隊員名單。
中國集訓隊隊員2010年主要國內賽成績
在職業賽上大放異彩的不只是國家女隊的隊長黎佳韻,今年國家男隊中年紀最小的球員、目前16歲的劉宇翔在5月中旬的中國職業高爾夫球錦標賽珠海站上同樣打出了并列第二名的好成績。
王欣
希望賽北京站
冠軍
閻菁
業巡賽北京站
冠軍
黎佳韻
女子中巡賽
上海站第二名
霍偉
職業錦標賽珠海站并列第十名
黃文義
職業錦標賽珠海站并列第四名
張新軍
業巡賽北京站
冠軍
卡塔爾男人愛抽煙,按當地婦女的話說簡直是到了“酷愛”的地步,10個男人中有9個吸煙,唯一一個不吸的可能還是未成年人,因此亂扔煙頭成了環境隱憂。為解決這個問題,亞運會組委會突發奇想,將傳統的蓄水陶罐裝滿沙土,用來放煙頭。這種陶罐造型古樸,擺遍大街小巷也不覺突兀,反而更顯當地風情。遇到大雨更好,沙土吸水后滅煙防塵的功能更強大。
卡塔爾在多年前就已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和減少使用塑料袋的環保措施。現在在超市購物仍可得到免費塑料袋,但當地人并未因此而浪費,能裝到一個袋子里的決不會多要一個,而且不用的袋子就扔到塑料制品回收桶中。即便在多哈刮大風的日子里,也絕見不到一個“飛舞”的塑料袋。
記者有一次搭乘出租車,發現車里有個牛皮紙袋,上面印著cartrash bag(車用垃圾袋)。細問司機才知道,亞運會前有人到公司發袋子,宣傳環保知識,請司機們不要在車輛行駛中往窗外扔垃圾,要求他們把垃圾都先扔到車用垃圾袋中再集中扔掉。后來在采訪中得知,這也是亞組委的環保計劃之一。
亞運會舉辦期間,卡塔爾還發起了全國范圍的大型垃圾分類、回收計劃。在運動場館、與會人員駐地、商場和學校里都有分類垃圾桶,與此前只分可循環使用和不可循環使用兩類不同,新計劃將垃圾分為6類,分別是一般廢棄物{電池、鋁罐等)、化學廢棄物、使用后的食用油、紙制品、塑料制品和食物等有機物,每類垃圾桶被貼上不同顏色的標簽。當然,你不可能在任何場所都一口氣見到這6個桶,它們按特性被分放到需要的地方。每天有專門的回收公司將垃圾收走。
同時,卡塔爾技術學院還于亞運期間隆重推出了一臺歷時兩年才研發成功的生物柴油機。此設備以各場館廚房的廢油為原料,經過混合、分離、清潔和蒸餾4步加工能產生全新的能源——生物柴油。此柴油無毒、無味、不含硫磺,機動車使用后所產生的廢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大低于普通柴油。據該項目副經理馬亞姆介紹,亞運火炬在卡塔爾傳遞期間使用的大巴車就使用了生物柴油。
亞運會后,生物柴油將投入民用,由于它的制作過程不需任何特殊原料,預計市場價將與普通柴油相差無幾。
亞運會環境保護計劃的工作人員凱特說:”我們的環保計劃與亞運會同在,比賽在哪兒,環保工作就做到哪兒。就像我們的口號一樣。這不僅為了體育,更是為了生活。。”
目前,不少國人對綠色奧運的理解不夠全面,認為綠色奧運就是種樹、植草,在奧運會的16天里,弄出個藍天白云滿眼綠就算完美。其實,綠色奧運的含義比這豐富得多,從衣食住行到大地藍天,從節約能源到減少污染、從健康到環保,都和綠色奧運有關。
三“R”理念從娃娃抓起
多哈亞組委特意為孩子們編寫了一套卡通小畫書,傳播綠色環保理念,故事的主角吉祥物“羚羊”奧利,向它的小伙伴“獵鷹”和“駱駝”講述了要想有一個干凈和綠色的世界,就必須做好三個“R”。三“R”就是英文單詞“Reduce”、“Reuse”、“Recycle”字頭的縮寫,分別是“節約”、“再利用”和“循環利用”的含義。羚羊沒有講大道理,而是用身旁活生生的小例子,使小同伴,甚至同伴的家人,了解到三“R”的重要性。
在宣傳“節約”時,羚羊和幾個小同伴來到飲水機前,駱駝喝水時很浪費,羚羊就對駱駝講:水是世界上的寶貴資源,你在渴得要死時,水比金子還寶貴,所以,喝水和用水時要節約。他們過馬路時,看到出租車和公交車,羚羊就建議乘公交車,因為,這樣更節約能源,還減少尾氣對環境的污染。
在宣傳“再利用”理念時,駱駝的媽媽問:“已經使用過的東西怎么能再用呢?”羚羊說:“自選商場裝東西的塑料袋就可以再次利用,下次購物時也可以帶著用。白色垃圾的壽命比我們的壽命還要長呢!另外,紙張也可以兩面使用,這都是再使用的例子。”
至于“循環利用”,羚羊說報紙可以回收再生產,這樣就節約了造紙的木材。飲料罐和各種瓶子的回收,都可以減少垃圾,可以再生產。羚羊還舉例:再加工一噸紙等于少伐17棵樹;回收一個鋁飲料罐就能看三小時電視等。
這本小畫書,圖文并茂,孩子們不但看了故事,還了解到許多環保知識,很受歡迎。就連不少當了爸爸的中國記者都搶著拿回國,給孩子當故事讀。
聯想到北京的2008年奧運會,如何宣傳綠色奧運,加強環保,多哈的三“R”對我們是個啟示。北京現在有不少小學是奧運示范校,在向孩子們傳播奧運知識。看來,采取動畫和講故事的形式,比背口號會更有效。
感受多哈人文亞運
“你們記者的待遇太好了,額外付費吃頓飯只要30里亞爾,而我們工作人員卻要付70。”亞運會主新聞中心媒體服務人員米歇爾羨慕地對記者說。在這里生活了一段時光,讓記者真切感受到亞組委對7208名來自世界各地媒體記者的善待和禮遇。
亞運會的媒體服務工作自記者報名起就已開始。通過與組委會E-mail幾番聯系,記者就已辦妥報名和住宿事宜。與以往大賽稍有不同的是,要住記者村還得和組委會簽合同、預付全款及280美元的房間損壞押金。一紙合同在手,讓組委會和記者都安了心。啟程赴多哈前,記者還收到組委會寄來的記者證和住宿確認卡,前者免去了辦簽證的麻煩,按后者指引記者能直達所住的記者村公寓樓。
一開始還不知道記者證的好處,后來和幾位北京志愿者聊天才知道,原來赴卡塔爾需要返簽,其駐華使館無權發放簽證,得在多哈找到擔保人才行,他們來此工作辦簽證就花了兩周時間。而對于有了此證的記者來說,想要得到回去簽證就易如反掌了。
在多哈,一個很大的感受是吃得好,從國內帶來的方便面、餅干和榨菜幾乎無用武之地。記者村每天提供免費早餐,主新聞中心自助餐餐廳提供一頓免費正餐。而最讓中外記者感動的是,這家餐廳竟然24小時營業,記者即便深夜結束工作,到這里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遇到特殊情況,如開幕式,大家都工作到很晚,組委會還特別為記者們增加了一頓免費晚餐。另外,在各場館記者間和主新聞中心,記者租柜子不用證件、不用押金,墻邊冰箱里鮮果汁和礦泉水永遠是充足的。
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2000名運動員來到多哈,光中國媒體就派出近1000名記者,本屆亞運規模之大是歷屆亞運會不能比擬的,甚至不輸于奧運會。多哈要憑有限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內承受各路人馬“沖擊”,壓力可想而知。不過,充滿魔幻色彩的開幕式后,來訪者很快就被多哈真正的神奇所征服,無論是基礎設施、賽事組織,還是住宿、飲食、交通、通訊,都無大瑕疵。就媒體記者而言,他們大多訂到媒體村的房間,坐組委會班車只要10分鐘就能來到工作的大本營——主新聞中心。那里網速很快,大屏幕 液晶電視即時直播各賽場實況。從媒體中心出發到大部分賽場,車程都在半小時以內。組委會還提供免費早餐,免費送上午餐或晚餐券,媒體辦公區還有免費純凈水和各種果汁、碳酸飲料。整個工作條件和環境以及生活安排都堪稱一流。
多哈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賽會組織者給出了答案:“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一萬多名志愿者和工作人員的努力,他們積極配合政府及相關部門工作。”為了組織好本屆亞--運會,多哈亞組委在招攬人才方面不惜血本。如媒體中心也有3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專業的大學生,他們都是多哈亞組委專門請來為中國客人提供語言服務的。這么周到的服務,怎能不令人心動呢?
不可忽視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一屆賽事的成功與否更多地體現在細節是否完美。一個優美而巧妙的安排很可能成為一項完美賽事的點晴之筆,反之,一個處理失當的細節往往也會影響了一屆賽事的整體形象。
多哈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可以為北京提供借鑒。由于場館緊張,多哈的舉重比賽被安排到當地的一家俱樂部內舉行,但正是這個臨時安排為比賽增加了情調。每當運動員出場時,擁有音響設備的俱樂部就會出現一段優美的音樂,音樂的風格根據運動員的國籍不斷地變化。當運動員走到杠鈴片前準備舉重時,音樂聲就會戛然而止,這個細節為舉重這個純力量項目增添了幾許藝術的氣息,無論是觀眾還是運動員都得到額外的享受。
――謹以此系列拙文獻給和我一起走過青春、享受成長的楊萬喜等人生知己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召開。填報志愿的時候,之所以選擇北京,看亞運會是理由之一。那是亞運會第一次在北京召開,是舉國共慶的一件大事;而且特別湊巧,我們的學校就位于亞運村西面,極大地滿足了我感受亞運豪情的夢想。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后,我又想:趕緊掙錢,到2008年開奧運會的時候,到北京某個大學讀個碩士博士什么的,就可以大肆看奧運會了;至少也不要工作,請假或者辭職,到北京呆十天半月,再次享受奧運激情。
不過,大三那年,我老老實實學習了一年,并享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帶來這個巨大變化,除了自我覺醒,更有外力推動。
那次亞運會的賽事,我清晰記得的,只有一場馬拉松比賽,是擠在學校外的馬路上看的;當時,是一位日本教練在日本指導的中國選手代表中國獲得了女子馬拉松冠軍。
是啊,我們的大學學習,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馬拉松呢!
考試,在老師的監督下一門門通過
1990年8月,暑假結束,上學,我大三了。這時候的我,別人提醒加上自我反省,已經完全覺醒,決心浪子回頭,發奮圖強,要把學習搞上去。
感謝我的學姐、班主任老師雪松,她給了我太多的幫助。她偶然知道我的窘境,主動找我談心。了解到我的問題后,每周都找我談話,還和其他任課老師溝通,一直鼓勵我,給我信心,幫助我把各科成績搞了上去,持續了一個學期。
雪松老師怕我自暴自棄、重蹈覆轍,嚴格監督我的學習,檢查我的作業。有點像今天我妻子看我兒子的學習,又像我今天所在外企的老板,“Day-day Review”我的工作。除了自己費心分神,任老師還和我所有的科任老師打招呼,希望他們在課堂上,作業中,對我進行嚴加看管。系里有個女老師好奇,問她:“你和易道什么關系?”任老師說:“沒什么關系;我爸爸也是農村的,知道農村孩子上個大學不容易。我就想幫幫他。”
雪松老師不僅關心我的學習,還對我談女朋友、找工作進行指導。我當時喜歡高中一位女同學。那同學畢業后,回老家縣城工作。任老師說:“你好好考慮,你的專業,回小縣城工作,就委屈了;如果你不回家工作,如今調動又很難,必然造成兩地分居;我作為一個結了婚的人,告誡你,分居是很痛苦的事。你自己好好想想。”
聽了老師一番語重心長的話,我說:“老師,你放心,我這個假期回家,一定不找那老同學。”但一回家,在高中同學聚會上,見了那女孩,被多年相思的情愫激發,居然忘了老師的告誡,就寫了信,向老同學求愛。好在那同學沒有相中我,斷然掐斷我拋過去的紅絲線。假期后,我回到學校,任老師問:“你和那老同學的問題處理好沒有?”我說:“都按您說的辦了。”她哪里知道其中委曲。“對不起,我騙您了,任老師。”
除關心我之外,雪松老師還從各方面關注好幾個同學,有的是學習成績問題,有的是家庭經濟問題。二班的繼安,湖北人,父親身體不好有病,家庭經濟困難,任老師想方設法幫他找假期短期打工的工作。這個可愛可敬的任老師現在中國人民大學某學院,很多年不見了;等哪次到北京,一定要專程去看望她。
英語,在外教的幫助下一次次告捷
到了大三,我們的公共英語結束。學校給我們開了科技英語,或者說專業英語課。
當時,學校里有好幾位美國女外教,其中三位先后給我們任課,并和我建立深厚的國際友誼。他們是Cindy(開心笛),Jestes,石丹芬。同時,他們對我的英語學習,就像國際友人白求恩一樣,給了莫大的無私的幫助。
Jestes教我們英文寫作。只要是寫作,我都喜歡,不管中文英文,因為,在這里,我可以重溫我久違的自信。Jestes是個四十多歲、高而瘦的女人。幾十年周游列國,還在尼泊爾當過老師。她談了她的經歷,我總結了一下就是:四海為家,教書為業,享受生活,不要家庭。
在Jestes的指導下,我的英語作文《土家族熬糖》奪得全校英文寫作大賽一等獎。在討論比賽獎品的時候,幾個老外覺得學生生活大多困難,就決定來點實惠的,不發任何獎狀,直接獎現金二十元。這在當時,也是一筆巨款。因為每月國家給我們本科生的補貼才21元。
我獲獎后,對Jestes說:“錢固然很好,如果發個獎狀就更好了。”
“為什么?”她問。
“你知道嗎?我們不僅需要短暫的物質刺激,更渴求永久的精神激勵。錢是很好,但缺乏個性、缺乏經久不衰的證明功能;你想想,我回家,和爸爸媽媽,怎么炫耀?空口無憑啊!再想想,二十年后,我從口袋里,掏出二十元,對兒子說,這是我當年在大學參加英文寫作大賽的獎品,他能信嗎?但如果,你從二十元中,拿出三五元,買個獎狀和證書,發給我們,就另當別論了。中國的獎勵,往往傾向于精神獎勵,獎狀證書是肯定有的;加上現金,就更完美了;如果只給錢,不作短期的精神按摩和長期的歷史考量,也是美中不足啊。”
Jestes回國時,我把我外婆送給我的一方至少有50年歷史的土家自織手絹,贈給了她。那手絹上面,繡了老鼠嫁女的故事。回美國后,她到了一個化學實驗室當助理,每天要開車1個小時,很辛苦。她給我寫信,希望我給她講那個手絹上的愛情故事;為此,她還特意把那個手絹復印了,寄到大連,希望我把故事寫在反面。可是我到大連工作1年后,就辭職南下,輾轉多個城市。老師托付的事,一直沒有做;如果現在從舊箱子里,翻老師給我的信,還是可以找到她的通訊地址的;只是不知道,那地址現在好用不。
Cindy(開心笛),教我們科技英語。她年齡只比我們大兩三歲,是很漂亮的美國女孩;個子不高,身體豐滿,加上年輕愛美,上課的著裝變化多樣,不太外露而且雍容得體,很受男同學包括我的喜歡甚至暗戀。
在Cindy的課堂上,我熱情燦爛的笑容、對英語學習的無比投入,贏得了她的贊許。我們成了師友。課后,她邀請我到她的閨房里,打開她從學校借來的幻燈機,給我演示她在中國旅游和在美國生活的照片。
她說,她喜歡坐火車到中國各地旅游;但不會長久在中國,只是想呆兩年,多一些人生經歷;
她說,她回國后,會到教堂里,把這些反映中國風土人情的照片,放給當地的孩子看。
1991年的夏天,暑假前,她回國了。她叫上我,還有幾個美眉,一起拍了好些合影。又把我專門叫到房間里,送給我一支筆,希望我給她用英文寫信,不要荒廢了進步很大的英語;她下次來中國,要跟我去我的老家張家界,請我給她當導游。
我說:“下次來,一定還有你的先生和Baby。”
她笑著說,Maybe。
第三位外教石丹芬,是我們的六級輔導老師。別看她又矮又胖,但幽默風趣,肢體動作多,組織Party的時候,總是忘記了年齡和身份,極為活躍,和同學們樂成一片。
我的英語四級,就是在三位外教“前走后繼”的鼓勵下,成功通過的。要知道,當時的英語四級通過率,是很低的。
前面兩位回國后,石丹芬自告奮勇地承擔起幫助我沖擊六級的“歷史責任”。她給我開小灶,額外給我復制聽力磁帶,修改作文。但最終的結果非常遺憾,沒有通過。在美國的Cindy和Jestes給我的信里,都詢問我六級的考試結果。好在六級出結果時,石丹芬也回美國了。否則,我真是無顏見她們三位啊。
程序,在朋友的指點下一行行調通大三一年,我學得最好的是匯編語言,C語言也不錯,都在期末考試中,拿了高分;數據庫原理,很難學,但居然通過了。
在動手編程方面,激發我開竅的,是來自四川開縣的、計算機系的彬彬。這小子人長得帥,球踢得好,學習成績棒,編程水平高。他佩服我為了引吭高歌而不顧嗓子安危的膽識,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成了好朋友。
因為彬彬編程水平高,他有機會跟著他們系主任做課題,也就有系機房的鑰匙。好些個晚上,我就跟他到他們系機房里調程序、錄入我的書信和文章。太困的時候,他神秘兮兮地給我弄些特別的圖片看。我終于知道,那些編程高手,為什么能接二連三地到機房里熬通宵了;他們除了調程序、玩游戲,還有這樣的西洋景可以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