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輸卵管妊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年齡21~46歲,平均30.43歲;經產婦78例,未產婦54例,其中18例為首次妊娠,孕次0~8次,產次0~3次。雙側輸卵管結扎術后14例(10.60%),放置宮內節育器(IUD)26例(19.69%)。本組有停經史128例(96.96%);腹痛123例(93.18%),腹痛開始至入院時間最短30min,最長達38天,平均腹痛時間7.21天。無腹痛的9例均因多次連續監測而確診,由于發現早,無內出血發生,故無腹痛。陰道出血122例(92.42%),陰道出血天數1~68天,平均6.81天,109例出血量少于月經量(82.58%),8例多于月經量,5例同月經量。11例有休克和昏厥占8.33%。
1.2 輔助檢查 檢測尿HCG 126例,陽性114例,弱陽性9例,陰性3例。除4例診斷明確急診手術外,余均行B超檢查。查血β-HCG 92例,范圍16~378IU/L。行后穹窿穿刺術124例,119例抽出不凝血,4例為可疑陽性。
1.3 結果 132例中108例行剖腹探查術,24例行腹腔鏡手術。病灶位于間質部4例,峽部43例,壺腹部75例,傘部9例,宮內宮外同時孕1例;左側52例,右側80例。輸卵管切除125例,造口術7例。腹腔出血最少30ml,最多2300ml,平均579.69ml。51例(38.64%)粘連嚴重行手術分離。本組無1例死亡,全部搶救成功。
2 討論
β-HCG和B超的聯合應用,使得異位妊娠的早期診斷(破裂前)成為可能。本組9例在無任何臨床癥狀的情況下被發現,并經手術證實。正常早孕期HCG的增長有一定規律,大約1.4~2.1天升高1倍,48h至少升高66%,若HCG值升高慢或不升高,則可疑為異位妊娠。單純利用HCG值只能判斷妊娠是否正常,而不能確定部位,需結合B超才能確定診斷,若HCG值已達1500IU/L,而陰道超聲未見異常孕囊,基本上可確定為異位妊娠[1,2]。盡管有先進的生化檢測方法和B超診斷技術,但是仍不能忽視疾病的癥狀和體征。在宮外孕的三大基本癥狀中,停經、腹痛和陰道出血是最重要的線索。腹痛是異位妊娠的主要特征,本組腹痛開始至入院時間半小時至30天不等,平均6.21天。本組1例宮內外同時妊娠,患者人工流產術后7天,下腹痛2h伴暈厥,行人工流產術前超聲檢查僅提示宮內妊娠,沒發現宮外妊娠。臨床醫生在行雙合診時也沒發現宮旁的異常變化。由此提示超聲醫生對宮內妊娠者還應詳盡檢查宮旁部位特別是附件區。臨床醫生應重視人工流產術前的婦科雙合診檢查,避免僅考慮宮內妊娠而忽略宮外妊娠,或僅考慮宮外妊娠而忽略宮內妊娠,謹防漏診。
轉貼于
近年來,腹腔鏡輸卵管的治療已成為異位妊娠的常規術式。本組資料中24例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成功率為100%。手術均于鏡下操作,首先要求術者有扎實的開腹手術技巧,同時尚需腹腔鏡手術功底。其次要求有熟練的器械操作水平以及術者的協調配合。術中可根據患者的要求及妊娠部位決定行輸卵管切除術或輸卵管造口術,如局部增粗直徑
腹腔鏡保守性手術治療輸卵管妊娠創傷小,術后恢復快,重要的是可以達到保留輸卵管及生育功能的目的,但增加了持續性異位妊娠(PEP)的風險。減少PEP發生的關鍵在于預防,異位妊娠保守性手術術前應嚴格掌握指征。腹腔鏡手術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因輸卵管膨大處主要內容物為血塊和妊娠物,而真正的滋養細胞侵入部位在該側的近子宮端,所以切口應足夠長并注意沖洗和探查病變部位近子宮側,以防殘留滋養細胞。(2)盡量避免將妊娠物自輸卵管傘端擠出,此法易造成滋養細胞殘留和出血。(3)實施腹腔鏡手術時,應將切除的病灶裝袋取出可減少滋養細胞在腹腔內再次種植的可能。術后動態監測血β-HCG至關重要,Spandorfer等[3]認為,如術后第1天血清β-HCG較術前下降
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的進步及設備的改進,異位妊娠休克的患者不再是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本文9例休克的患者(腹腔內出血最多達2100ml),腔鏡手術均獲成功。術中通過氣腹腹內壓的形成,阻止小血管繼續出血,并可迅速暴露患側輸卵管出血部位,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探查和止血,且對循環和呼吸干擾較少。
參考文獻
1 Fyltra DL.Tubal pregnancy:a review of curr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Obstet Gynecol Surv,1998,53(5):320.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4(b)-137-01
1臨床資料
患者,女,39歲,因停經12周,下腹痛伴陰道出血0.5 h于2004年11月26日急診入院。患者平素月經規律,5~6/30~32 d,末次月經2004年9月1日,患者2004年8月10日行取環術,停經40 d自測尿HCG(+),未行B超檢查。入院0.5 h前無明顯誘因下腹墜痛伴陰道出血,出血量如月經。
查體:T:36.3℃,R:22/min,P:90/min,BP:80/60 mmHg,神志清,心肺無異常。下腹壓痛、反跳痛明顯,以右側為重。腹部移動性濁音陽性。
婦科檢查:已婚經產外陰,陰道有鮮紅色血液,宮頸光滑,舉痛陽性,后穹隆飽滿,子宮前位,漂浮感,增大如孕10周,右側附件區壓痛明顯,未觸及明顯包塊,左側附件區未觸及異常。腹腔穿刺穿出不凝血。血β-HCG 9860 U/L。
B超:①子宮右上方5 cm×4 cm×2 cm占位,符合輸卵管妊娠圖像特點;②宮角妊娠?③盆腹腔積血。
入院診斷:異位妊娠破裂?宮角妊娠?失血性休克。
入院后即刻給予兩路靜脈補液,急查血常規、血型,備血,即在氯胺酮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可見右側宮角部有一約5 cm×4 cm×2 cm包塊,表面有2 cm×1 cm破口,可見血液自破口流出,右側輸卵管增粗、充血,大致結構正常,左側附件無異常,故行右宮角楔形切除術,包塊內可見6 cm胎兒,胎盤3 cm×2 cm×2 cm,清理腹腔內血液1 000 ml,血塊約400 ml。術后給予輸血補液,縮宮,預防感染治療,腹部傷口愈合良好,7 d拆線,痊愈出院。
病理回報:右側輸卵管間質部妊娠。
2 討論
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發生率極低,約2%~3%,但幾乎全部以破裂為結局。由于間質部血運豐富,周圍肌壁厚,在此妊娠不能形成很好的蛻膜,不利于胚胎發育,一旦破裂,出血洶涌,如搶救不及時,可以在很短時間出現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筆者認為,早孕時行B超檢查是不可少的,有利于宮外妊娠的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摘要: 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于正常子宮體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習稱宮外孕。在異位妊娠中,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多見,占95%左右,其他如腹腔妊娠、卵巢妊娠、闊韌帶妊娠、子宮頸妊娠等極為少見。在婦科急診手術中,異位妊娠占首位。異位妊娠的發生率約占1%,近年來眾多報道異位妊娠的發生率有上升趨勢,與敏感的β-HCG測定、超聲技術進展、腹腔鏡檢查等有關,使過去那些癥狀輕微或不典型者,能早期進行準確診斷。 關鍵詞: 輸卵管妊娠 診斷 臨床治療 (一)診斷 【病史】 1.停經 輸卵管妊娠在出現流血前,多有6~8周的停經。間質部妊娠則停經時間較長,3~5個月。有20%~30%的病人無明顯停經史,應該再仔細的追問所謂末次月經量的多少、時間的長短與以前的月經有無不同,往往發現兩者不完全相同,有可能將蛻膜組織部分剝脫而致的流血作為末次月經,或由于月經僅過期幾日而不認為是停經。 2.腹痛 是病人就診的主要癥狀。輸卵管妊娠發生流產或破裂之前,由于妊娠物在管腔內增大壓迫輸卵管時,可產生下腹一側性的隱痛或酸脹感,疼痛不劇烈,病人可耐受,此乃由于輸卵管擴張、牽張輸卵管漿膜所致;有時為陣發性絞痛,這是由于輸卵管陣發性收縮導致的。 當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時,病人突感一側下腹部撕裂樣疼痛,常伴有惡心、嘔吐。若血液流人腹腔,產生下腹部刺激性疼痛,可反復發作,每次發作,提示有新的出血。當血液聚集在子宮直腸陷凹中,產生墜脹感和排便感。內出血較多時,可由一側下腹痛擴散成全腹痛,或刺激膈肌而引起肩胛部放射樣疼痛。 3.陰道流血 輸卵管妊娠胚胎死亡后,隨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典型的出血為量少、淋漓不盡。色暗紅或深褐,量少呈點滴樣,一般不超過月經量。少量病人陰道流血量較多,類似月經,并伴有下腹痛,這種出血乃蛻膜組織退行性變后剝離引起,在血液中混有蛻膜的碎片,少數病例可能有整片蛻膜組織排出,所謂“蛻膜管型”。 4.暈厥與休克 是急性腹腔內出血和劇烈腹痛引起,多見于輸卵管妊娠破裂或輸卵管不全流產,病人面色蒼白、脈搏加快,嚴重時脈搏微弱、血壓不穩定,并有腹膜刺激癥狀。輕者出現暈厥,嚴重者出現失血性休克。出血量越多越快,癥狀出現也越迅速越嚴重。但癥狀與陰道流血量不成正比。 5.腹部包塊 當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時,形成血腫的時間長或與周圍組織或器官(如子宮、輸卵管、卵巢、腸管或大網膜等)發生粘連形成包塊,少數由于包塊較大或位置較高而在腹部可捫到。 【查體】 1.早期輸卵管妊娠時,一般無明顯體征。腹腔內出血多時,病人可出現面色蒼白、脈快而細弱、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 體溫一般正常,出現休克時體溫略低,腹腔內血液吸收時體溫略升高,但不超過38℃。如體溫超過38℃,則考慮大多數合并感染。 2.內出血不多時,僅患側腹部有壓痛;內出血量多時,可有整個下腹部明顯壓痛及反跳痛,患側為著,但腹肌緊張輕微;叩診時有移動性濁音。由局部血腫包塊形成時,則于下腹部可觸及固定的包塊。反復出血并聚積時,包塊可不斷增大變硬。 3.盆腔檢查 (1)陰道內少量血液。 (2)未發生流產或破裂者,子宮較大較軟,可能觸及長大的輸卵管及輕度壓痛。 (3)發生流產或破裂者,陰道后穹窿飽滿,有觸痛;宮頸著色、輕度水腫、變軟,明顯舉痛,將宮頸輕輕上抬或向左右搖動時可引起劇烈疼痛,這是加重對腹膜的刺激所致;子宮略為增大,變軟;內出血多時,檢查子宮有漂浮感;子宮一側或后方可觸及腫塊,其大小、形狀、質地常有變化,邊界多不清楚,觸痛明顯,活動性差。病變持續較久時,腫塊機化變硬,邊界漸清楚,常與子宮粘連在一起,觸痛程度已減輕。輸卵管間質部妊娠時,子宮大小與停經月份基本相符,但是子宮不對稱,一側角部突出,局部有明顯壓痛;破裂所致的征象與子宮破裂極相似。【診斷要點】典型病例三要素:閉經、腹痛、異常出血。 典型體征:宮頸舉痛、擺動痛、子宮增大小于停經月份、一側包塊、子宮漂浮感、腹膜刺激征、移動性濁音陽性。 輔助檢查:尿孕試驗陽性、血β-HCG值低于宮內孕,常在4000U/L左右、宮內未見孕囊、附件區囊性占位、盆腔有積液。 (二)治療 原則是手術治療為主,其次是非手術治療。 1.手術治療 病人內出血較多時,病人處于緊急狀態,立即行開腹手術。 (1)切除患側輸卵管:峽部或壺腹部妊娠破裂型、已生育、內出血并發休克的病人。在積極糾正休克的同時切除患側輸卵管。 (2)保留患側輸卵管手術:適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輕婦女,特別是對側輸卵管已切除。根據受精卵著床部位
[1] [2]
及輸卵管病變情況選擇術式,若傘端妊娠可擠壓將妊娠產物擠出;壺腹部妊娠行輸卵管開窗術;峽部妊娠行病變節段切除再端端吻合。有條件醫院可行腹腔鏡下輸卵管妊娠開窗術。 ()根據病人失血情況術中、術后及時補充血液及膠體液,全血、濃縮紅細胞、血漿、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非手術治療 適合于早期異位妊娠,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輕病人。 ()化學治療:一般適用于早期異位妊娠,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輕病人。輸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產者,腫塊直徑
患者36歲, G3P。因停經4+月, 下腹痛5+ h于2013年7月24日8﹕30入院住外科病室。患者于2013年7月24日3時出現右下腹疼痛后轉為彌漫性下腹疼痛。患者月經周期規則, LMP﹕2013年3月10日孕期無陰道流血, 無腹痛, 既往體健, 否認心肝腎疾患, 末次妊娠于2005年行人流術, 近8年未避孕, 其間一直未孕。入院查體:T 36.8℃, P 68次/min, R 20次/min, BP 80/50 mmHg, 心肺無異常, 急性痛苦面容, 腹膨隆, 腹肌緊張, 壓痛, 反跳痛明顯, 右下腹壓痛明顯, 移動性濁音可疑, 宮底于臍下1指, 胎心158次/min, 未捫及宮縮。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建立靜脈通道補液治療。輔助檢查:血常規示WBC 16.4×109/L, RBC 3.04×1012/L, HGB 97 g/L, PCT 274×109/L。紅細胞壓積26.8%, 凝血四項、心電圖、肝腎功能、電解質正常。產科+闌尾B超:BPD 46 mm, 胎心162次/min, FL 27 mm, 羊水 28, 40 mm, 孕婦右附件區探及一46 mm×26 mm的條索狀等回聲, 緊貼其旁探及大小約 40 mm×35 mm不等回聲, 內見不規則強光團, 腹腔、盆腔內探及液暗區, 深度為 38~75 mm。
入院診斷:①腹痛查因:急性闌尾炎?先兆流產?②中度貧血。于7月24日10時請婦產科會診, 行婦科檢查+后穹窿穿刺術, 示:外陰:發育正常;陰道:暢, 少許白色分泌物;宮頸:常大, 舉痛明顯;宮體:孕2月大小, 宮體右側壓痛明顯;雙附件:因腹肌緊張, 均有壓痛;未捫及明顯包塊, 后穹窿穿刺抽出暗紅色不凝血5 ml, 當時復查血常規:HGB 81 g/L, HCT 23.0%, PCT 218×109/L。
考慮腹腔內出血:①異位妊娠?②子宮破裂?③卵巢囊腫破裂?立即完善相關術前準備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腹腔內積血及血塊約1500 ml, 子宮增大如孕2月大小, 右側間質部明顯膨大, 表面有5+ cm破口, 破緣可見胎盤組織附著, 可見活動性出血, 右側卵巢未見異常, 與同側輸卵管及盆腔形成膜狀粘連。左側輸卵管與同側卵巢形成膜狀粘連, 輸卵管及卵巢外觀基本正常。遂行右側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病灶清除, 盆腔粘連松懈+右側輸卵管植入術。術中術后輸同型濃縮紅細胞1200 ml, 術后予以抗感染。術后6 d復查血β -HCG:236.1 ng/L, 血常規:HGB112g/L, 病檢回報:“(輸卵管)可見胎盤組織”。術后7 d出院恢復好, 出院后監測血β-HCG至正常。
2 討論
2. 1 妊娠期急腹癥合并腹腔內出血如果經外科醫師仔細排除除外科疾病, 應從婦產科找原因, 該患者無外傷史, 后穹窿穿刺抽出暗紅色不凝血且既往有繼發不孕病史[1], 應高度警惕間質部妊娠破裂, 懷疑發生失血性休克, 應立即行剖腹探查術。
2. 2 該患者2次B超均未提示間質部妊娠, 原因無早期B超, 兩次B超均為中孕所做。故應普及和重視正規產前檢查, 早期行B超檢查[2],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作為B超醫師, 心要時需充顯膀胱, 仔細探查, 區別宮內宮外孕。作為臨床醫師, 要詳細詢問病史, 仔細進行婦科檢查, 保持B超醫師的密切聯系, 盡可能避免臨床誤診的發生。
2. 3 輸卵管間質部妊娠是屬于異位妊娠的一種, 文獻報道其發生率占異位妊娠的2%, 一般破裂發生于14~16周, 至孕19+周, 破裂的病例目前文獻未見報道。輸卵管間質部妊娠, 早期很少出現癥狀, 一旦破裂就會因急速腹腔內出血而發生嚴重休克,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若能早期處理, 則可降低其危險性, 而且還能保持輸卵管的完整性和再次妊娠的功能。[3]
參考文獻
[1] 魏小英.異位妊娠高危因素的研究.廣東醫學, 2005, 26(8): 1124-1126.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發病年齡,19~46歲,以 23~36歲居多,占75%,其中未婚7例。多數患者曾有多次妊娠史。孕次:1~5次,其中有流產史者42例,2次以上流產者6例,輸卵管結扎者31例,上環者20例,曾患宮外孕者11例,多年不孕者5例,腹部手術史者7例。
臨床癥狀、體征、輔助檢查: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有停經史者98例,停經時間多為38~60天,無明顯停經史者41例;有陰道出血者4例,出血時間1~58天,無陰道出血者20例,后穹隆穿刺陽性61例,誤診為宮內妊娠者12例。96例做B超,其中89例是子宮一側邊界不清的實質性包塊,少數患者伴盆腔積液,其中12例提示明顯異常。血、尿HCG均陽性。
治療經過 140例患者行手術治療證實為輸卵管妊娠,其中83例為破裂型,23例為流產型;明顯的盆腔粘連32例,輸卵管過長12例;合并卵巢腫瘤9例,明顯盆腔子宮內膜異位者15例,子宮肌瘤者6例;且大標本去送病理均符合臨床診斷。術中發現112例患者均有腹腔內出血。
其中,出血220~400ml者占41%,400~1000ml者占35%,大于1000ml者占24%,因貧血明顯輸血或腹腔內血回輸者占38%,其中輸血800ml以上者占21%,術后恢復均良好,目前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我院大多采用病變側輸卵管連同妊娠產物一并切除,有部分需保留生育能力者采用輸卵管造口,輸卵管切開術,部分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獲得成功,監測血HCG逐漸降至正常。
討 論
輸卵管妊娠是指受精卵在輸卵管腔內種植發育。在正常情況下,卵子在輸卵管內緩慢移位,經3~4日進入宮腔;任何因素促使受精卵運動延遲,干擾受精卵發育,阻礙受精卵及時進入宮腔,均有可能導致輸卵管妊娠。
常見原因及防治:
① 輸卵管術:在產后、流產后,淋菌感染、結核菌感染、闌尾穿孔等均可引起輸卵管炎。幾年來,淋菌感染者日漸增加,同時計劃生育工作的廣泛深入開展及國民意識的改變,有多次流產史者也增加。因此,注意婦女各期衛生保健,對于婦產科檢查及手術嚴格無菌操作,合理應用抗生素,避免發生感染,對已患盆腔炎者應積極治療,可減少輸卵管妊娠的發生。
② 輸卵管發育異常:例如輸卵管過長、彎曲、憩室等,均可引起宮外孕的發生。因此,為減少二次宮外孕的發生,應在第一次宮外孕手術時仔細檢查對側輸卵管是否正常,若發現異常,根據患者年齡、子女數、有無生育要求等,征得家屬同意,可在第一次宮外孕手術時將對側輸卵管予以結扎或部分切除。
③輸卵管手術后:輸卵管術后患宮外孕者,均發生在輸卵管遠端,可能是輸卵管道化,近端形成輸卵管腹膜所致。有資料統計采用近端包埋法較多。單純結扎及雙折剪法輸卵管再通率低,用絲線縫合不致產生瘺。另外,輸卵管結扎的時間應在月經干凈后3~7天,不應選在黃體期,哺乳期閉經常無交20天以上,臨床檢查確無妊娠時。若在黃體期行輸卵管結扎,受精卵有可能被卡在輸卵管內人為造成輸卵管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