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國慶記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但我知道,她的心留在了威海……
我們一起讀書僅一年時間。我們讀書的時候前后桌。我們十幾年沒有任何聯系。當同學聚會告訴我燕的電話號碼時,我就離開宴會,在酒店的走廊里給她打了一個電話,我問:你猜猜我是誰?她一口就說對了:你是XX吧。
和燕有了電話聯系的是在9月初。從那兒以后,她就迫不及待地多次邀請我去她那兒,我說我很少有時間,還是你來吧。于是她說,國慶節來看我。我推掉了一切的安排,她放棄了去北京旅游的機會。
10月2日,我們在緊張和期望中如愿重逢。彼此的失望感幾乎沒有,我們一見如故。她一行四人,兩男兩女,我們一起爬山游玩,他們很開心也很熱鬧,顯示出親密無間的樣子,我只是向導,連她的手也沒拉。
中午吃飯的時候,那位男生還在我身邊喋喋不休地說著他和燕曾經的關系很不一般,我一直心地坦然,用佛的話說:一切隨緣,是你的,想跑也跑不了,不是你的,你追也追不到。果然,燕很快就拍案而起!沖著那位男生一通訓斥!
下午,我們5個人去唱歌,燕堅決地坐在了我的身邊,用她并不優美的歌喉給我唱了一首又一首的動人的歌曲,她說:主要是歌詞能代表她的心聲。她拉著我喝酒,拉著我跳舞,跳那種貼身的舞,她跟我談她當時對我的崇拜和暗戀。很快,那個男生就被燕酸走了。
晚上,更多的同學匯合了,我們繼續喝酒。燕看來是真的決定把自己喝醉了,她從中午開始,不停的喝了8瓶左右的啤酒了,晚上竟然又要了白酒。很快,她就支持不住了,她拉我出去,在半醉半醒之間,讓我帶她走,到任何地方……別人當然理解不了,燕為什么在和我重逢的第一天,就毫不猶豫地跟我走了,拋棄了與她同行的其他的人。但我知道,她的這個決定在心中醞釀了很多年。
賓館里,她喊了我一夜的名字,吐的一塌糊涂。我抱著她,給她倒水,收拾。我們沒有發生那些本應該發生的事情,但是已經說不清楚了,因為她甚至關了手機!
今年的國慶節,原本打算外出的我由于意外的情況,回到了久別重逢的老家。
回到老家的前幾天里,顯得無所事事。忽然一天,爺爺左手拿著一條魚回來了,嘴里不住的對奶奶說:“人家老陳他就是厲害,幾分鐘時間就釣了3條大魚……”對了!無聊就去釣魚嘛!我怎么早沒想到!
男子漢大丈夫說話算話,我立馬上釣具店買了一根折疊型的業余釣魚桿,付完錢后匆匆走向河邊,找到一個舒適的位置,將纏繞的釣線展開,擲向河里課件下載[*]放入水中,過了不到1分鐘,“浮標”便開始左右搖擺了,我將魚桿一拔,還拔不起來。耶!一定是一條大魚!我將手中的魚桿狠命一拔,剛才那股得意勁一下子就飛到九霄云外了——我釣起來的不是什么大魚,而是一塊骯臟的抹布!我不得不將這塊骯臟不堪的抹布仍至垃圾捅,接著釣起來的不是水草就是垃圾,課件下載[*]使得我對釣魚的興趣全無。不停的發牢騷:“人們怎能這樣污染水源呢?”又過了一會兒我已經完全沒有了釣魚的雅興,收起了魚桿,看了看水里那條正在做垂死掙扎的魚,毅然決然的將魚放回了河里……
1、中國國慶節是10月1日。
2、國慶節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圣人節。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如今,中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10月1日。
3、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來源:文章屋網 )
市經貿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本屆時裝周將著力推進“三個轉變”,即由過去政府運作為主,向在政府主導下由協會運作為主轉變;由服裝產品博覽會展示交流為主,向服裝產業人才與技術博覽展示交流為主轉變;由業內人士參與為主,向專業觀眾和市民觀眾共同參與為主轉變。
本屆時裝周的經營理念是:以2008北京奧運會青島奧帆賽為契機,以“推新人、樹新秀、出新品、創新牌”為目標,以“構建國際品牌通路”為主題,精心培育“未來時裝設計大師搖籃和新銳時尚品牌誕生地”,重點打造服裝名城和時尚之都。為此,要著力推進“三個轉變”:由過去政府運作為主,向在政府主導下由協會運作為主轉變;由服裝產品博覽會展示交流為主,向服裝產業人才與技術博覽展示交流為主轉變;由業內人士參與為主,向專業觀眾和市民觀眾共同參與為主轉變。突出抓好“兩條主線”:一是強化時裝設計與展示,強化人才與技術展示,打造紡織服裝產業人才技術交流平臺;二是強化市民參與活動板塊,豐富青島城市服飾文化,搭建市民衣著時尚舞臺。通過推進“三個轉變”和突出“兩條主線”,創造本屆時裝周的獨特優勢,與國內同類展會錯位發展,更好地拉動本市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紡織服裝人才技術的專業化水平。
2008中國(青島)國際時裝周的有關活動內容和主要創新亮點是:
一、經營理念與創新目標。根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杜鈺洲會長提出的青島國際時裝周要辦成“人才技術博覽會、衣著時尚大舞臺”,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王慶主席關于“青島國際時裝周要走在全國同類展會前列”的要求,本屆時裝周將立足新的起點,確立新的目標,實現新的提升。
二、活動板塊與主要亮點。本屆時裝周要突出新的創意,辦出新的水平,著重圍繞“兩條主線”,努力實現“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主要活動分為兩大部分八項活動板塊。
反傾銷,全世界都“眼紅”中國?
從服裝到鞋業,再到打火機……美國、歐盟、日本、西班牙等接二連三發起的,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保護案件,使國人倍覺沮喪。甚至連印度都在反對中國傾銷。我們不禁要問:是不是全世界都得了紅眼病,都心里不平衡、都嫉妒中國的快速發展?答案恐怕不是這么簡單。
貿易保護古已有之,對我們來說,則似乎是個新事物。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從商務部到行業協會,到各個企業,經過幾年的貿易戰,應對反傾銷案件時,再也不象前些年那樣無路可尋,無計可施了。雖然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并沒有遏止案件多發的勢頭,更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相反,大有陷入四面楚歌之勢。這到底是為什么?國內的學者、官員、大律師(甚至進口的),更多的是在思索、討論怎么去應對國外反傾銷法的戰術,更多的是將責任推給別人。我們能否換個角度來思考一下,是不是我們自身的道與術就有問題呢?
反傾銷,國際狼煙起于國內
西班牙燒鞋、美國加稅、歐盟抵制……,這幾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反傾銷案件。仔細分析起來,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可以找到我們自己的原因,甚至是根源,只不過是國內問題國際化了而已。就象燒鞋事件,表面上人家燒你的鞋,加重你的稅負,實際上是我們內部互相傾壓、打價格戰造成的惡果。其實企業真正做到理想狀態,應該是各方受益、和諧共存的。比如說整個歐洲的鞋店里,一雙普通的男鞋,可能在60到100歐元之間,假設是60歐元,當地的供應商、當地的鞋廠給鞋店的價格可能是50或45歐元。而同樣價格的鞋,中國的鞋供應商、鞋廠給鞋店的價格是多少錢呢?給那些大的批發商又是多少錢呢?我們很可能給大經銷商是10歐元,然后那個批發商則以45歐元或者是40歐元或者是35歐元再賣出去。他們一邊大把大把的賺錢,一邊還拼命地壓中國企業的價格(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內部就先打起價格戰來了!),往往砍到骨子里去了,比如5歐元甚至更低,中間的差價都讓別人給賺了。這些在非主流商場商店賣30、50歐元的中國鞋,擾亂了所在國的市場,當然就引得他們的鞋商、鞋廠來燒你的倉庫,增你的稅。按照正常的狀況,你批發商50歐元往外批發, 我就給你40、35的價格,這樣大家都有合理的利潤,可以穩步增加生產線,持續地發展??墒俏覀兊钠髽I不這么干,硬要互相打壓,互相掐脖子。尤其是這些中間販子,忽悠廠家說你看人家都25了,20了,15了,10了,5塊了,人家都4塊了,拼命地往下壓,于是一些廠家就頂不住了。壓到最后,都低于那個臨界價格了,實際上國內就已經上演傾銷戰了。
反傾銷調查,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
“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這是歐盟通過反傾銷調查得出的結論。我們雖然不愿意聽、不樂意接受,但這里頭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反傾銷調查是一項龐大的、系統的工程,他們有一套國際通用的算法。它的證據,它的結論,就是對整個的市場,包括研發、制造、原材料、成本,勞動力,以及各方股東的回報、財務指標等等,作出分析評估。最后,綜合你的全部成本,包括股東應有的分紅、銀行利率、可持續的研發,包括員工保險、基本的適合體面生活的工資等等,把這些東西加起來一算,你的產品賣價比成本還低。所以他們就認定你不是市場化運作,因為你沒有足夠的盈利,你沒有足夠的服務,你沒有足夠的可持續能力。你是靠消耗銀行的貸款,靠國家專門的退稅、各方面的補貼等等來維持。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很多企業實際上都是虧空的,一些企業簡直是社會垃圾。
國外的反傾銷法,不只針對進口貿易,只要以低于市場價格、低于成本出售,就要受到懲罰。首先,它的行業協會是要管的。其次,很多企業為了它的品牌、為了維持生存發展的利潤,它也是不會干的。再一個,它必須考慮到股東的分紅、必須考慮到銀行的利息、必須考慮到研發,必須考慮到員工的保險養老,必須考慮到企業折舊,以及企業的長久發展、品牌建設、市場開拓等等。加進這些東西之后,實際上價格想降都降不下來。國內各類資源、費用越來越高,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有很多已經接近國際市場。應當說,在中檔價格的產品領域,我們的企業還是很有競爭力的。你搞傾銷,國外沒這么大的市場,到頭來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弄得兩敗俱傷、三敗俱傷。把人家沖壞了,自己不賺錢,企業也空了。
我原來說過,國家財富有兩大塊,一塊是基礎設施等這些現有的東西,另外一塊是經濟實體。經濟實體如果沒有可持續的利潤,總是欠銀行利息,那就成了準倒閉企業,那就沒有用,最終會掏空國家的財富。
所以說,我們的企業是為誰在贏利?不光是為老板,實際上是為員工、為股東、為企業、為產業、為社會、為國家,最終是為消費者,是消費者用自己的錢保證了自己的可持續消費。
規則國際化,中國反傾銷的治本之道
面對數量越來越多、情況越來越復雜的反傾銷案件,中國的解決方案是什么呢?根本之道就是改善自己的內部發展環境,使企業既具備國際競爭力,又保證有一個合理的利潤空間,這樣自己才能可持續,人家才不會反你傾銷。這就需要按照國際規則,來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真正建立一種公平公正、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記得2003年第一次出席全國人代會,我一口氣就提了六個法的議案,除《可再生能源法》外,其他都是經濟方面的法律。首先建議國家出臺《反傾銷法》,大力整治國內企業違背經濟規律,以低價打壓競爭對手,破壞市場秩序,阻礙產業進步,影響國內企業聲譽的行為。另一個就是修訂完善《破產法》,及時把那些僅靠銀行輸血度日的包袱企業清理出市場。再就是建議制定《個人破產法》,及時把那些為非作歹、甚至違法亂紀的冒牌企業家清理出去,使之永遠不能再踏入企業領域坑害社會、坑害國家。其他幾個法分別是反壟斷法、新的知識產權保護法等,現在看來,這些都仍然是非常緊迫的立法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