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育課堂常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體育課堂常規無需強求一律,各校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如“上體育課要穿運動鞋”這一條,我校只作如下要求:上課須穿適合運動的鞋,布鞋、軟膠鞋也可以。常規條文應明確具體,不能含糊其詞,其內容不僅是對學生提出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師提出要求。因此,擬訂好體育課堂常規,提交校領導研究、批準后,就應該成為師生體育課堂教學的共同準則,且不宜經常變動,必須具有一定時期的穩定性。
二、常規的公布與實施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都要對新入學的學生安排專門的體育常規教育課,讓新生了解常規的內容,減少違規行為的發生;對于在校的老生,則要先總結他們上學期執行常規的情況,然后指出不足,并提出新要求,希望學生在新的學期里保持原來遵守常規的行為,改變不遵守常規或違規的行為。教師在口頭上強調體育常規內容的同時,將常規打印出來,發放到各班級進行張貼,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常規內容的了解,增強他們遵守常規的自覺性。
三、抓好體育課堂常規的落實工作
1.教師以身作則。一個常規制度的實施,并不是一開始就有效果。對于學生來說,常規是貼在墻上的、抽象的內容,而教師卻是一個具體的、時時影響他們行為的范例。可以說,教師就是一個標準,就是一個制度。因此,教師必須先從自身做起,規定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學生按時到指定地點上課,教師不管嚴寒酷暑,都要提前到操場等待學生的到來。如果教師能很好地遵守常規,處處以身作則,對提高自身的威信、更好地落實常規會積極的作用。
2.學生間互相監督。在我所任教的班級,有關體育課上服裝方面的規定是不需要我多費心的。如有的同學穿了皮鞋,上課前其他同學或體委就會提醒他去跟別班的學生換一下。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會提前跑過來報告:“老師,某某今天穿皮鞋上體育課。”學生之所以能夠這樣做,全靠他們平時對常規的了解和教師的嚴格要求。學生之間互相督促,不僅可以大大減少教師的工作量,而且可以促進學生間更自覺、更好地執行常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對學生活動所具有的愛好和追求的心理傾向,它帶有鮮明的感彩。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大腦處于高度興奮,造成獲取知識、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態。可見,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如何使課堂教學興趣化呢?
1、導入課堂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導入,它好比一場戲劇的序幕,要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誘發出最佳的心理狀態,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創設最佳的教學情。我在導入課堂時(課的開始準備部分),無論從場地的布置、學生活動的隊形、活動的內容以及組織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時內容,因地制宜的為學生創設一種富有激情、新穎的外界條件。有時的場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園形的、梯隊形的、五角形的、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規的場境設計,給學生一種好奇、新穎的感覺。熱身活動時,有時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運動,通過教師的引導,師生一起一會兒自由練習、一會兒小組結伴練習;有時安排在音樂的伴奏下,師生一起自編自舞、或模仿各種動跳躍的隨樂活動和無拘無束的唱游等。這種組織方式既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誘發了學生的練習激情,達到熱身的效果,又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課能順利進入運動技能狀態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2、新授教學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授教學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這個過程。為達到此目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啟發、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正確的思維,輕松地接受新知識。在新課教學中,要改變班級只是作為制約學生課堂行為的一種“靜態的集體背景”而存在的現象,使班級、小組等學生集體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新授知識的動作要領,而是要創設教學情景,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讓學生進行自學積極地思維,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教師則根據學生所提問題進行邊整理、邊刪改、邊示范、邊講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確的動作要領,使學生在充滿熱烈探討的交談氣氛中和積極參與思維的過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識的內容。
3、安排練習時有趣。練習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優化練習設計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一環。單一的練習乏味,使學生厭學,因此,練習設計要盡量做到多樣化,趣味化。在前滾翻練習時,我安排了自練、互練、小組組合練以及互比、互評的交替練等方法,其間教師則運用精講示范、恰當點撥、分層要求和整體提高等方法進行指導。這樣的練習安排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指導學生“會學”知識,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能快地獲取知識,更透徹地理解知識,從而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
1、教給學生自覺學習的方法。體育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要把體育教學單一的理解為只是直接為增強學生體質服務,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覺學習、自覺鍛煉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和“自練通行,自學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組織學習材料,使教材中的圖案,文字表達方式能夠符合各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性,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明確原理,掌握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
抓好體育課堂常規的組織教學。體育課堂常規是規范體育課的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堂常規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隊集合、服裝、精神狀態、禮貌行為、組織紀律、學生守則、場地器材的布置與收拾等常規訓練與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使學生變成自覺行動,以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對學生活動所具有的愛好和追求的心理傾向,它帶有鮮明的感彩。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大腦處于高度興奮,造成獲取知識、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態。可見,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如何使課堂教學興趣化呢?
1、導入課堂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它好比一場戲劇的序幕,要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誘發出最佳的心理狀態,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創設最佳的教學情。我在導入課堂時(課的開始準備部分),無論從場地的布置、學生活動的隊形、活動的內容以及組織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時內容,因地制宜的為學生創設一種富有激情、新穎的外界條件。有時的場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園形的、梯隊形的、五角形的、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規的場境設計,給學生一種好奇、新穎的感覺。熱身活動時,有時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運動,通過教師的引導,師生一起一會兒自由練習、一會兒小組結伴練習;有時安排在音樂的伴奏下,師生一起自編自舞、或模仿各種動跳躍的隨樂活動和無拘無束的唱游等。這種組織方式既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誘發了學生的練習激情,達到熱身的效果,又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課能順利進入運動技能狀態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2、新授教學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授教學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這個過程。為達到此目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啟發、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正確的思維,輕松地接受新知識。在新課教學中,要改變班級只是作為制約學生課堂行為的一種“靜態的集體背景”而存在的現象,使班級、小組等學生集體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新授知識的動作要領,而是要創設教學情景,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讓學生進行自學積極地思維,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教師則根據學生所提問題進行邊整理、邊刪改、邊示范、邊講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確的動作要領,使學生在充滿熱烈探討的交談氣氛中和積極參與思維的過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識的內容。如我在新授“前滾翻”內容時,場地安排是把墊子擺設在斜面上,在帶著學生來到布置好的場地前時,用直問與曲問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進入學習角色;問題有:墊子的用處?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這時學生便圍繞著教師的問題提出了一連串的疑問。教師則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再用重問與輕問相互交替的方法,來抓住重點、引出關鍵問題,使學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師再運用近問與遠問的相互配合,把知識和技能進行縱向連貫。
3、安排練習時有趣
練習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優化練習設計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一環。單一的練習乏味,使學生厭學,因此,練習設計要盡量做到多樣化,趣味化。在前滾翻練習時,我安排了自練、互練、小組組合練以及互比、互評的交替練等方法,其間教師則運用精講示范、恰當點拔、分層要求和整體提高等方法進行指導。這樣的練習安排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指導學生“會學”知識,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能快地獲取知識,更透徹地理解知識,從而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
1、教給學生自覺學習的方法
育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要把體育教學單一的理解為只是直接為增強學生體質服務,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覺學習、自覺鍛煉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和“自練通行,自學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組織學習材料,使教材中的圖案,文字表達方式能夠符合各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性,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明確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學中很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文的工作,根據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促使他們在課前去主動了解課文知識、思考課文內容、探討知識疑點等,經過質疑問難,得出結論。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促使他們在課前去主動了解課文知識、思考課文內容、探討知識疑點等。
2、學生練習的方法
一、隊列課堂常規
體育課堂要達到有序有效的開展,首先讓學生學會快速、安靜地列隊,明確老師發出的指令,因此列隊課是基礎。對于如何調控列隊課堂常規,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1.四路縱隊“找同桌”
一年級的學生排隊意識及位置概念很模糊,活動的隨意性很強,快速集合整隊的能力還未建立,排隊時很容易忘記自己的位置,爭先恐后、大聲嚷嚷,容易亂成一團。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按座位排隊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快速集合排隊的能力。
按座位排隊即座位與站隊的位置一致。教室里的位置就有四組,剛好一組組成一隊,從前往后排,位置靠近過道的學生排在坐在里面的學生的前面,前后的同學就是自己的同桌或是前后桌,一隊依次站好,四路縱隊很快就能排好,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就能記住,效果也非常好。
2.集合解散“記記牢”
集合:圍繞“快快來排隊”這一主題,教師設計了小組排隊四路縱隊四列橫隊的方法。由易到難:小組的排隊沒有順序要求,只需要記住自己在哪個小組;然后加強要求,記住自己前后的同學,并認清自己在小組的位置,排成四路縱隊;最后加大難度,先排成四列橫隊,記牢自己在第幾排,再記清左右的同學,解散后,聽到老師吹響集合哨,四位排頭同學根據老師的集合手勢迅速依次站到教師的左手處前方,其他學生根據排頭同學,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樣四列橫隊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排好隊完成集合。
解散:聽到教師發出“解散”口令后,迅速一齊擊掌“嗒,嗒,嗒嗒嗒”,再迅速離開原位。一開始練習時,學生擊掌時機不一致,導致不整齊,可先讓學生喊出聲音配上手的動作,熟悉節奏后,在心里默喊。
3.巧用哨聲“嘟嘟嘟”
哨子可以豐富教學語言,代替老師的口令。在體育課上,清脆有力的哨聲有較強的號召力,可以讓體育課充滿活力,并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體育教學中,結合不同場合和不同情境,哨聲的運用也不同。
例如在隊列隊形練習中哨聲的運用:“嘟嘟-!”短音轉長音,召集所有的學生到老師面前迅速集合;“嘟-嘟-嘟!”原地踏步中,哨聲從高到低再轉高,代替口令“1-2-1”;“嘟-嘟!”哨聲從長音轉短音,表示原地踏步的結束-立定。在課堂教學中哨聲的運用:“嘟-!”一聲長音,意味著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始;“嘟嘟!”教師平緩短促地吹兩聲哨聲,提醒引起學生注意,暫停所有的動作,保持安靜。哨聲可以有效地規范課堂紀律,但對于一年級學生,哨子的運用不宜太多種,部分學生會記混亂;同樣哨子不要過于頻繁地使用,會導致學生對哨子聲音失去敏感度,要恰當地使用哨子。
4.持之以恒“練練練”
在體育課堂教?W中,準備活動、隊伍的調動以及各種教學內容的變換都需要運用到隊列隊形,可以說隊列隊形是體育課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好的隊列隊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形成的。但是練習的過程相對而言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再加上一年級學生意志薄弱又好動,容易散漫和懈怠。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步入課堂常規,教師要堅持每節課都要規范隊列隊形,抓好每一次訓練的機會,不要單單在體育課上抓,更要在大課間做操等機會中抓。只有這樣天天抓,時時抓,處處抓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常規。
二、教學課堂常規
在排好隊列的基礎上,體育課堂進一步強調各種教育常規也是很有必要的,就此方面我的想法如下。
1.豐富教學口令
體育課的教學口令很多,但大部分讓人感覺很嚴肅,沒有趣味性。為了吸引一年級學生,我們可以把口令設計得生動有趣、朗朗上口,緩解反復練習帶來的枯燥感,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致。
如集合排隊時,教師喊:“哪組最快最整齊”,學生一邊迅速排隊一邊回應:“我組最快最整齊”,再表揚排隊靜齊快的小組,極大地提高了集合整隊的效率;或練習原地踏步時,枯燥地喊“1-2-1”和“左-右-左”,學生很容易走得垂頭喪氣毫無精神,這時候生動的口令就非常需要了,教師喊:“抬頭挺胸”,學生回應:“1-2-1”,教師喊:“雙手握拳”“雙手擺臂”“小腳抬高”,學生回應:“1-2-1”,就在教師口令提示中,不知不覺就做到了原地踏步的要求;還可以在慢跑中加入口令,先教導學生學會在教師喊“1-2-3-4”之后大聲地喊出“123-4”,再指定一位聲音洪亮的學生在慢跑過程喊出口令“1-2-3-4”,其余學生喊“123-4”,這種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在慢跑過程中的精氣神。
2.創設教學情境
一年級學生的體育課學習內容主要是一些基本身體運動動作,但是由于這些動作相對比較單調、枯燥,如果長時間地做重復一樣的動作,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就容易產生疲勞,訓練情緒低落,紀律也容易渙散。想要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有興致地進行學習、鍛煉,要求教師從一年級學生喜歡故事的特點出發,創設教學情境,活化教學內容,變換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參與熱情,在情境教學中逐步規范學生的行為。
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筆者創設了小青蛙跳荷葉的情境,墊子是荷葉,學生模仿小青蛙輕輕地跳在墊子上。學生在整個練習的過程,情緒非常高漲,在玩中學、學中玩,無意中更好地完成了立定跳遠的動作,消除了單一訓練帶來的枯燥感。
3.創設表現舞臺
每個學生都喜歡展現自己的能力,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同,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更有表現欲。在體育課堂上更要給學生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通過創設表現舞臺可以讓學生體現自我價值。
(1)培養骨干
設置大小組長,讓所有學生參與到體育課堂的管理當中來。四個小組中,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大組長和一位小組長同時管理這個小組。大組長由優秀并有管理能力的學生長期擔任;小組長則由小組成員每節課輪換,這樣學生們個個都有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并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中體驗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大組長和小組長相互合作的方式,不僅保證了班級管理的質量,又能把部分自控能力不夠好的學生積極調動起來。在相互學習、競爭中逐漸形成自覺遵守課堂常規的意識,養成聽從教師指揮的課堂習慣。
(2)設置領操員
在學習廣播體操時,教師可以挑選三到四名平時表現好、廣播操也做得比較標準的學生當領操員。領操員可以每節課都不同,不斷地輪換,誰表現好、學習得最認真,誰就可以當下一節課的領操員。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來當領操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廣播操的積極性,也很好地督促學生自覺地在課后練習廣播操。
(3)學生示范
每節課學習體育技能時,請技能練得好的學生來為全班同學做示范。這是對示范學生認真學習的表揚以及肯定,增加其信心,更提高了練習的積極性。看到自己的同學給大家做示范并完成得很好,會增強其學習的勇氣和信心,在好奇心和不服輸心理地驅動下,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大大地激勵所有學生好好學習體育技能并相互趕超。
(4)給潛能生布置任務
潛能生或許在體育技能方面不是很好,但是他們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同。可以讓潛能生負責器械的拿放以及場地的布置,做教師的小助手,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并鼓勵“體育潛能生”競爭、協作,放手讓他們在各種體育活動中鍛煉成長,提高自覺練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達到教學本身的意義。
三、安全課堂常規
一年級學生喜歡玩耍,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差,而體育教學具有身體活動的特殊性,體育課堂難免出現意外傷害事故。如何在體育課上既使學生得到鍛煉,又保證不出安全事故,做到兩全其美,這給每個體育老師提出了一個大難題。就此我覺得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建立學生的安全意識
在思想上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體育課中哪些行為是安全的、可以進行的,哪些行為是不安全的、不可以進行的,以及這些不安全行為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樣的傷害。例如不能隨身攜帶尖銳物品,會戳傷自己或同學;在操場上慢跑的時候只能在自己的跑道上跑,不能串跑道,更不能推拉同學,否則很容易造成摔傷;劇烈運動后要及時原地踏步調整呼吸,而運動結束立即就停下來休息會影響血液循環,嚴重者會出現頭暈、惡心甚至休克的癥狀。通過課堂常規的訓練,讓學生時刻牢記安全的重要性。
2.課前?J真備課
課前,教師要針對本節課的課堂內容做一個安全狀況分析,盡可能地排除不安全因素。例如,教師在課前要先檢查場地和器材是否安全;同時,檢查學生著裝是否合適,要求學生穿運動服、運動鞋,以避免扭傷關節;詢問學生身體狀況,對身體不舒服的學生要酌情安排運動量。再者,在同一個場地不能同時安排幾個不同的運動項目,如有的同學跳繩,有的同學踢球、打籃球,這樣項目互相干擾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做好各項組織工作,確保教學過程的安全。
3.做好準備活動和放松運動
準備活動是一節體育課的開始。準備活動不僅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的意識,更提高了機體機能的協調性,降低學生受傷的風險,幫助學生以飽滿的精神和良好的身體狀態去參加到體育課的學習活動中來。
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后,要充分做好放松工作,讓學生在緊張的練習中盡快解除疲勞,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機體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放松活動要針對課的基本內容以及運動負荷的大小進行設計,從而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安靜情緒、松弛身體、達到身靜心靜的目的。
一、做好課前準備,規范體育隊列
首先,鑒于小學生自覺性和主動性普遍較差,體育教師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且指導學生仔細看課程表,弄清每周有幾節體育課時及具體時間,要求學生著寬松的衣服和運動鞋,為體育教學創造有利條件;其次,以規范隊列作為體育課堂的重要開端,是擺在體育教師面前的一道重要難題,尤其體現在對低年級學生的管理。教師可精心設計游戲環節,幫助學生完成隊列常規訓練,以使學生保持統一的集合站隊。
以蘇教版二年級體育教學為例,某教師先講述了自己在軍訓期間緊急集合中的趣事,旨在告訴小學生在列隊時應做到靜、齊、快;然后,該教師組織了“抓手指”的小游戲,指導學生先將手放平,使自己的食指最尖端頂著手掌的中心位置,當聽到體育教師的指令后立即抓手指。教師親自示范具體步驟,幫助小學生準確把握游戲規則;隨后,該教師讓選定的體育委員檢查全班學生的著裝,以四列橫隊為基礎隊形,準確報告人數,并喊出“立正”、“稍息”、“集合”、“解散”等常規口令,重點觀察學生是否抬頭挺胸、腿是否伸直,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到體育課堂中,確保體育隊列整齊一致;最后,體育教師應注重各項動作的準確性和節奏感,在列橫隊或縱隊過程中,須強調排頭的重要作用,要求各排其他學生找好間距,向排頭的學生看齊。
完成這一系列步驟后,教師可根據各排人數將全班學生分成四組,要求各組反復練習諸多項目,后對各組整隊情況進行評比,在增強學生競爭意識的同時,增加彼此的熟悉度。
二、強化聽課能力,鼓勵超越自我
小學體育教學場地多設于室外,此為“大教室”或“大課堂”,通常供幾個班級共同使用。小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以至于整個體育課堂變成自由活動課,自由散漫,無組織、無紀律。尤其是陰雨天氣,不適合室外活動,室內體育課堂則顯得尤為重要。體育教師應狠抓體育課堂的常規教學,強化自身聽課能力,以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教師在狠抓課堂紀律的同時,還可充分利用小學生較強的模仿能力,綜合考慮到學生的身體情況和平時成績,親自示范具有針對性的動作,使抽象的動作口令更加直觀,鼓勵學生勇于拼搏,不斷超越自我。
某教師在蘇教版四年級體育教學中,基于學生在上節體育課中跳、跑、體操及投擲情況,該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堂內暢談自身鍛煉情況,認清各項鍛煉對身體的重要作用。課前,體育教師須執行課堂常規,檢查班級情況,向學生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圖片,提出“大家認為跳、跑、體操及投擲有哪些重要作用?”這一問題,要求學生結合圖表內容,認真思考該問題后舉手作答;然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身體驗,分小組討論,讓學生自行設計填空題及判斷題,并示范乒乓球的具體操作動作,指導學生跟隨口令完成左推右攻、正手攻球、推擋、并步練習等動作,進而達到教學目的,增強學生鍛煉意識。
此外,教師還可引入一系列課堂游戲,譬如“支援前線”、“迎面接力”等,可有效調節氣氛,為學生營造一個趣味盎然的體育課堂,且強化了學生的跳躍及奔跑能力。教師在設置游戲時,應遵循以人文本的教學原則,將體育課堂時間交給學生,鼓勵團結協作,以增強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三、養成10秒習慣,構建高效課堂
在體育課堂中,教師可緩慢滲透“10秒教學法”,讓學生在聽到口令后10秒鐘之內做出反應,以免學生精力渙散,使其始終處于主動狀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10秒習慣即為一個潛在的體育教學目標,譬如學生須在體育課,上課鈴聲響起后,10秒鐘內迅速列隊,確保各隊列整齊劃一;當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協作時,應在10秒內完成,嚴令禁止四處亂竄,長時間無法進入活動狀態的不良行為;當體育教師喊出“集合”的口令時,學生應迅速集中并安靜下來;在體育課結束前,教師應將學生集中起來,空出10秒時間對全班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予以表揚,以助于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自我,及時找出問題并解決。
需要強調的是,體育教師應做好榜樣,保證提前5min到達上課地點,給全班學生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對體育課堂中一些懈怠的行為予以提醒且幫助其改正,監督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