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廬山游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廬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瀕長江,南傍鄱陽湖,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古名山。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稱。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斷崖峭壁,谷深峰險,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絕壁、云海、瀑布”被譽為廬山“三絕”。由于廬山位于江湖之間,水汽郁結,降水豐富,涼爽宜人,也是著名的避暑勝地。
暑假期間,爸爸帶我慕名前往廬山游玩。經過一夜的車程,終于到達了廬山。
據當地導游介紹,廬山還有“三怪”(司機開車帥、導游跑得快、屋頂鐵皮蓋)和“三寶”(石耳、石雞、石魚)。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游覽了黃龍潭、三寶樹、花徑、如琴湖、錦繡谷、仙人洞、蘆林湖、含鄱口、三疊泉……。我最喜歡的景點是:花徑和三疊泉。
花徑為一山中花園,正門石梁上刻著“花徑”二字。相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詠桃花之處。“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就吟詠于此。
三疊泉瀑布位于廬山的東側,是廬山著名景點之一,有“不到三疊泉,枉為廬山客”之說。瀑布象一條長長的白布被疊過三次,所以叫三疊泉。據說,李白名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即寫此處勝景。我們先坐纜車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然后拾階而下,大約走了一千級臺階,來到了三疊泉最下面。盡管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我還是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只見瀑布從天而降,飛流直下,濺起無數耀眼的水珠,發出巨大的轟鳴聲……。
八月一日一大早,我們就從家里出發了,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來到了廬山腳下。導游說:“我們馬上就要進入盤山公路了,請大家坐好。”進入盤山公路,旅游車像蛇一樣繞來繞去,我們的身體就像不倒翁一樣,一會兒倒向這邊,一會兒倒向那邊,難受極了。晃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到了目的地——廬山老別墅。我們參觀了六座別墅,其中,我最喜歡賽珍珠的別墅。賽珍珠是著名的作家,她是第一個將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翻譯成英文的人。她給這部書取的英文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我覺得這個名字非常貼近《水滸傳》的內容。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像她一樣的大作家。看守別墅,我們便去吃午飯了。
吃過飯,我們便來到了錦繡谷,映入眼簾的是滿山郁郁蔥蔥的樹木,遮蔽著山路上透不進一絲太陽。一路上,我們看到了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馬,還有的像蛇……。順著臺階往下走,我們來到了一個別斷崖邊,導游對我們說:“這個斷崖還有一個故事呢!相傳明朝初期,陳友諒追殺朱元璋,朱元璋逃到這里,眼看無路可逃了,心想:“我命休矣。”誰知,他的白龍馬突然縱身一躍,就從這邊飛到懸崖的那邊去了,陳友諒的追兵只好在懸崖這邊干瞪眼。如今,這石頭上還留有四個馬蹄印呢。”聽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朱元璋的馬太了不起了,在危急時刻,它冒著生命危險救了主人。
出了錦繡谷,我們坐纜車來到了石門澗。順闃臺階往下走,我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石頭,很像一個人伸出食指指向東南方,導游告訴我,那塊石頭就是有名的“仙人指路”。接著往下走,我們來到了“天然壁畫”。導游講畫里面有四種動物,我們就好奇地仔細尋找起來。我先找到了一只老虎和一條龍,然后看見在龍的尾巴上有一只兔子,可是我們怎么也找不到最后那種動物。導游提醒我們:“你們看看這整幅畫像什么?”我們認真觀察起來,過了一會,大家異口同聲地說:“烏龜。”看著壁畫,我想“大自然真奇妙,能塑造出這么惟妙惟肖的畫。”
我們一大早就出發了,走了幾個小時,終于來到了魯山腳下。我們又在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上走了一會,才來到停車場。
我們來到了樹林里。抬頭仰望,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走了幾步,聽到了“嘩嘩”的流水聲,那清脆的響聲,一下子打開了我煩悶的心,那水仿佛在沖刷著我的心,讓我的疲憊化為烏有。我抬頭看了看,原來是一眼山泉。那清澈的泉水正源源不斷地從腳下的石洞里淌出來,陽光射在水面上,好似夾著一縷金絲,真漂亮。路旁樹木郁郁蔥蔥挺直了腰,直插云霄。陽光從葉子中間的縫隙中透進來,成了一些稀稀疏疏的光點。
走在潮濕的石板上,呼吸著新鮮空氣,好冷啊!這也許就是“高處不勝寒”吧。
不一會兒,我們走進了一個石洞,斷斷續續的石頂,帶著我們來到了一處平臺上。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所有的山。山像沉默的老人,樹木像它長長的胡須。遠處朦朦朧朧的山似乎在沉睡,安詳又可愛。俯瞰著山谷,目睹著萬丈深淵,我猛地想起“我爬上了山頂!”多么不可思議的事,卻是事實。
遠處一座山高高的屹立著,似乎在向我們示威,它成了我們的目標。我們為了登上這座“最高的山”,時而穿梭在花叢中,時而攀爬在陡峭的石頭上。最后我們爬上了頂峰,連綿不斷的山盡收眼底,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云彩似乎就在手邊。欣賞著山間美景,看到山下慢慢攀爬的行人,讓我為自己自豪。我戀戀不舍地看了看這頂峰的景色,下山去了。
1、嶗山游覽線路,嶗山大致分為仰口景區、棋盤石景區、太清景區、八水河景區,北九水景區、巨峰景區,可按該區域游覽;
2、嶗山仰口八水河路線,仰口景區八水河是嶗山沿海最大的景區,各景區分為很多景點;
3、選擇合理的道路信息,如果是自駕游,或者是沒有導游帶領第一次游嶗山的游客,出發前可查閱地圖,大致了解嶗山道路名稱等,從北線進山的朋友可查閱青島濱海公路,途徑仰口隧道到仰口這條路,這條路很寬敞,選擇南線進的朋友可參考石老人沿海,香港路或者東海路途徑啤酒城,石老人,沙子口,西登瀛,大河東等,該線路也是不錯的選擇。
(來源:文章屋網 )
在多年的教學管理與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對誦讀進行了一些的探索:
一、重組優化經典篇目,進行專題積累。
以教材中的經典為載體,教會學生學習經典的方法,并運用所學方法讀懂經典,運用經典。其次結合教材補充經典。還可以分專題進行誦讀。
1、愛國精神。從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如“舍生取義”“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厚德載物的凝聚精神。無論是不辱使命的唐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還是盡忠竭智的諸葛亮,都是因具有人格魅力而凝成堅強,團結的榜樣。
4、自強不息的奮進精神。如移山不止的愚公,苦學成大才的宋濂。
5、對自然風物的描繪和贊美。如《荷塘月色》《與朱元思書》
二、引導巧背,實現“量”的積累
(1)列提綱法
將比較復雜的文章列出提綱,理清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順著文脈去記憶,速度就快多了。以背誦《得道多住,失道寡助》為例,讓學生按提綱去記相關的句子,效果很好。
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論據----類推----結論
(2)對比記憶法
一《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例,文中鄒忌勸諫時從家事對比國事。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國事: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求王。
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引導學生邊比邊背。
(3)表演背
老師除了指導學生背誦的語氣外,還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出情景。恰當的語氣和體態語能促進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興趣,從而促使其背得快,記得牢。
(4)創設情境背。學生背誦時,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創設一種吟誦氛圍,引導他們入情入境地背誦。譬如,背誦立意歡快的詩文時,配上一曲輕松活潑的音樂;背誦反映離愁別緒的詩文時,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誦描述風光無限的詩文,配以優美的大自然畫面等。創設情境背誦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它能創構詩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圍,從而促進背誦。
(5)多種形式綜合背。是融多種形式為一體的背誦方式。為了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我們常常采用此法,如兩人賽、小組賽、男女組賽、班級賽,又如限時背、師生背、快背、慢背、輪換背、接龍背,亦有據意背、據時背、據畫背、抄寫背、聽記背、問答背等。多種形式綜合背,靈活且富有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三、開展活動,檢驗誦讀效果。
開展活動,為學生學習經典詩文注入強有力的動力,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
(1)借助傳統佳節開展活動。春節、元宵、中秋、端午、重陽等都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為慶祝傳統佳節可發動學生收集有關的經典詩文,或摘抄,或交流,或辦手抄小報。讓學生在慶祝傳統佳節過程中,既了解了我國傳統佳節的來歷、風俗習慣,又積累了經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