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顧城愛情詩

顧城愛情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顧城愛情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顧城愛情詩范文第1篇

A:電視劇就像小說,是故事;電影就像一首詩,寥寥數筆,但給予很大的想象,我希望能夠讓觀眾看完之后有更多的回味空間。

Q:為什么把自己的角色變成了絲?

A:我覺得這個社會的主流人群正是他們,二十七八歲,沒有房子、車子、戶口,靠自己打拼。在遇到愛情的時候很容易面臨現實的挫折。我想給予一種希望與正能量。現在大環(huán)境的負能量太多了,落差太大,這個城市需要溫暖。我認為自己有這個責任去通過我的作品傳遞這樣一種情感,一種向上的、更美好的東西。

Q:是否有票房的預期?

A:現在大家都在唯票房論,我還是希望能帶給觀眾有些深層思考的東西。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很好的故事,我們也會有些娛樂的部分,但我總體還是希望觀眾能夠看到背后的關于愛情的意義。假如看完電影,能夠讓觀眾想到給自己的愛人一個擁抱,或是給想愛的人一個電話告訴他你愛他,那就是我拍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

Q:拍完這部電影,你所理解的愛情究竟是什么?

A:我認為愛情很稀罕,只有當你碰到了,你才會懂得什么是愛情。就是在那一瞬間,你可以為對方舍生忘死。真正的愛情也是這樣,不知道從何而來。就好像林語堂說的那樣,愛情可以遇見,但不可以預見。我希望我的愛情會很長。

《北愛》歸來,為愛情正名

2012年,陳思誠自編自導自演的《北京愛情故事》(以下簡稱《北愛》)大火。成名后的日子并非一帆風順,編劇風波、主演風波,每一件事情都不輕松,當然,他還收獲了愛情。現在,已經沒有人再關心他是如何步步驚心追到佟麗婭。有人戲稱,正因為抱得美人歸,那些風波在陳思誠看來都不是事兒。

媒體不約而同地都拋出了一個問題:“這是在為自己正名嗎?”畢竟上一個由自己創(chuàng)作的角色并不討喜,朋友妻不可欺。陳思誠并不喜歡這樣的誤讀,從電視劇開始,他一直希望觀眾能看到程峰身上為愛執(zhí)著的優(yōu)點,他的一切出發(fā)點都是愛。而電影版的角色轉變陳思誠認為很正常,“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是這樣構思的,這是發(fā)生在北京的愛情,由五個不同的故事組成。我只是負責其中的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本身在我們的身邊大量存在。”作為導演唯一的私心,陳思誠把別有用心的設計留給了自己:男主角在嘈雜的商業(yè)街區(qū)尋找佟麗婭,在即將重逢之際,電視劇版和電影版的角色交疊重合,陳思誠也被結結實實地撞了一次。

關于愛情,陳思誠把這兩年自己與別人的領悟都寫進了劇本里。自己是“工作五年,無房無車無戶口”的三無人員,一向“高大全”的王學兵成了的高手,郭京飛則是“綠帽男”。“每個人的愛情觀都不一樣,有些人直言根本沒有愛情,有些人面對愛情則選擇逃避。”出軌、、一見鐘情、結婚、北漂,在他看來,這個電影是一個預言,他自己、王學兵、梁家輝,這三人的角色其實代表了三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就如臺詞所言:“結婚十年,終于發(fā)現,人生的上半場是激情,下半場是愛情,中間插播全是婚外情。”

最后,電影的終極調調依舊充滿了正能量,正如那句“愛情打敗現實”。陳思誠相信這一點,這句話也許不是真理,但它們在陳思誠的頭腦中所具有的意義是希望。如何看待這種希望,則因人而異。“小時候我們都在白天看電影,出了電影院腦子里就會一直回放所有的片段。我會突然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做一個好孩子,要對身邊的人都好。盡管有時這樣的影響只能持續(xù)兩三天,但我依然相信那就是一部好電影的力量。”陳思誠希望《北愛》就是這樣一部給予愛情希望的電影。

做自己,唯一的信條

回憶過去,16歲只身前往上海闖蕩是他生命里的第一個拐點,考謝晉恒通學校,再考上戲,陳思誠和所有身負演員夢的學生一樣,擠地下室,蹭吃蹭喝。“當時每個月家里只給1000塊,每天都期盼著同住的師兄能給派活兒。”第一次到上海,聲稱在沈陽見慣大場面的陳思誠也時常露怯。“那個時候心里都有心氣,覺得自己是演員,裝嘛!”他低頭笑著,帶著些許自嘲。“有一次打車到另外一個地方,特別遠,又遇上堵車。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上海的出租車在停車等待的時候也是跳字的,沈陽的出租車停車等待的時候根本沒有跳字這一說。當時那個小心臟真的就是跟著價錢跳,最后花了100多,特別心疼。”

后來的日子,不可避免的讓陳思誠貼上了叛逆、自負等各種標簽,直到他再次考上中央戲劇學院,成為了現在的陳思誠。他開始重新奮斗,重新刻苦,重新開始嘗試更多的新鮮事物,老天也似乎格外眷顧他,他的內在總能迸發(fā)出獨特的想法,并帶來驚喜。圈中人的友好評價是:這人挺有才的;也有人依然認為他年少輕狂。陳思誠有時覺得很疑惑,“我認為的年少輕狂和大將風范并不矛盾也不沖突。這二者是可以合為一體的,年少輕狂并不是無的放矢,任性地做些什么,而是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堅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我看來就是大將風范。我說過驕傲是一種氣質,許多人以貌取人,認為像我這樣的穿衣打扮,性格張揚就是一種膚淺,但我認為我沒法為了迎合大家去做一些事情,最重要的是做自己,人生只有做真正的自己才有價值。”

做自己,是他的唯一信條,生活、事業(yè)、愛情。他說,有很多人敗給了隨波逐流,或者被世俗欲望牽著走,忘了最初的本我,忘了自己的理想,不是因為他們做不到,而是不肯堅持做自己。翻看他的微博,評論、玩鬧,也有他的高興與傷感。偶爾他會特別文藝,“通常那就是我突然特別感性,或是特有感悟的時候。”他常常會說一句話,“雖然我有過不正經或不靠譜的時候,但陳思誠同學還是個好孩子。”

“這部電影是我送她的情書”

1月16日,陳思誠和佟麗婭結婚了。男才女貌,終成眷屬。

戲外的美好仿佛是戲里的浪漫延續(xù)。劇情中隱藏的彩蛋似乎就是陳思誠埋下的伏筆,那些絲追女神所遭到的挫折、質疑正如他的真實寫照,在收獲愛情的途中,他們也并非童話。雙魚座的陳思誠心思細膩,溫柔體貼。按照星象的解釋,這是一個精神意志逐漸脫離世俗形軀,同宇宙合二為一的星座。有時候與佟麗婭拌嘴,陳思誠會坐下來講道理,每一次,都從宇宙起源開始。

為了電影,也為了愛人,陳思誠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如果你在北京擁有愛情,春天我會背你上長城。風吹你的發(fā)而我醉于你的神情。夏天我就帶你去簋街肯小,就著冰啤酒看誰先辣到不行。如果你在北京擁有愛情,秋天就帶你去香山賞紅葉,再挑最美的一只把我心證明。冬天我們去后海看雪景,再大的風也會讓你感受我胸懷的熱氣騰騰。”

顧城愛情詩范文第2篇

累并快樂著的101天

在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中,放蕩不羈的富二代程峰和“冬美人”沈冰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是一條主線。集編劇、導演、男主角于一身的陳思成在最初挑選沈冰的扮演者時,就頗費心思。以往拍戲時,往往進了劇組還不知道搭戲的女主角是誰。這一次,由他選演員,又是選一個自己在戲里非常喜歡的女孩,陳思成覺得,那首先自己在現實生活里就不能討厭她吧。

戲里程峰對沈冰一見鐘情,戲外陳思成與佟麗婭的第一次見面卻是一個陰錯陽差的美麗誤會。那天佟麗婭本來是去見另一部戲的導演,結果不小心走錯了門,誤打誤撞進了陳思成見演員的屋子。佟麗婭意識到自己走錯房間了,卻不好意思說,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陳思成以為她也是來面試的,就招呼她坐下。佟麗婭只好坐到角落里。看著陳思成和一群演員聊得熱火朝天,佟麗婭幾次想起身告辭,卻不好打斷正侃侃而談的陳導。

也許正是佟麗婭不言不語坐在那兒很質樸的樣子吸引了陳思成,他突然有了一個心思:劇中的沈冰為什么不可以是這種很質樸的形象呢?

之前陳思成在打造沈冰一角時,腦海中定義的是一個非常清純的形象。為此他發(fā)動眾多圈中好友幫他介紹長相清純的女演員,也曾給高圓圓看過劇本。而佟麗婭的外形不是清純路線的,她很美麗,但卻有些少數民族的風格,與陳思成心目中沈冰的形象反差不小。但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很奇妙,看到佟麗婭的那一刻,陳思成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沈冰的形象開始動搖――沈冰不一定是要清純的,也可以是質樸的。陳思成突然很確定。

寒暄之中,佟麗婭問陳思成,他要拍的是一部什么樣的戲,陳思成回答說:“一部《士兵突擊》版的《奮斗》。”他很為自己的這個概括沾沾自喜,沒想到佟麗婭卻淡淡地說:“哦,這兩部我都沒看過。”陳思成非常驚訝地看著她,她還是淡淡地笑了一下說:“我真的沒看過,拍戲太忙了。”陳思成覺得自己被她打敗了。

因為沒看過《士兵突擊》,所以佟麗婭對因出演《士兵突擊》中的“成才”一角而有了一定知名度的陳思成也知之甚少。她一直很懷疑地心想,這個導演這么年輕長得又很帥,能導出什么來啊?

其實在這次陰錯陽差的相見之前,陳思成和佟麗婭曾有過一次合作的機緣。《煙雨斜陽》的制片方曾分別找過他們,希望兩人出任男女主角,但那一次陳思成因為一些原因沒有接戲,兩人因此錯過了合作的機會。這一次見面后,陳思成找來了《煙雨斜陽》的影碟,從頭看到尾,又通過佟麗婭的博客,從字里行間去感受這個女孩,他越發(fā)覺得她和“沈冰”很接近。幾天后,陳思成約佟麗婭面談。談完之后,他送佟麗婭回去,她下了車,他在車上看到她的背影,那一瞬間,他心想,這個女孩的背影那么瘦弱,但她的內心卻那么強大,這個外柔內剛的女孩,不就是“沈冰”嗎!

和《北京愛情故事》里“沈冰”與“程峰”的愛情一樣。戲開拍沒多久,佟麗婭已經成了陳思成的精神支柱,他發(fā)覺,每次在他特別累的時候,總希望能看到她的身影,看到她,就感覺沒那么累了。不知不覺間,他加了很多戲給她,每天幾乎從第一場到最后一場都有她的戲,因為他只要看到她就會覺得很開心。可是佟麗婭一開始并不喜歡陳思成,完全沒有把這個人和自己未來的那個“他”聯(lián)系起來。但有時,看他在劇組中忙里忙外地張羅著,心里會突然覺得這個男人很不容易,大家逗他時,她又會覺得他很可愛。也許是見證了陳思成為夢想努力的整個過程,佟麗婭一點點被打動,就像劇中的“沈冰”對“程峰”的感覺一樣:“也不知道哪一天,他就跑進心里來了。”

“北愛”拍了101天,陳思成和佟麗婭就在這忙碌、疲憊而快樂的過程中生長出了愛情的萌芽。

“北京愛情故事”未完待續(xù)

《北京愛情故事》中,陳思成飾演的角色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富二代,開豪車住豪宅,整日游走于美女之間,而佟麗婭飾演的卻是一個從云南鄉(xiāng)村來到北京、涉世未深的幼兒女教師。他們的愛情經歷種種考驗,花心的富二代最終被純情善良的沈冰所收服。而現實中,陳思成和佟麗婭的戀情的發(fā)展,與戲中的故事也有幾分相似。

盡管彼此間都有好感,但當陳思成對佟麗婭展開追求時,佟麗婭卻很猶豫。一方面她沒交過娛樂圈的男朋友,原本也不打算在圈內找男朋友,只想找個普通人過普通的小日子。另一方面,她耳聞陳思成的經歷比較豐富,佟麗婭覺得這個男人不太靠譜。另外,他年紀輕輕已集編劇導演主演于一身,男演員、帥哥,不安全感的信號燈全亮起來。

所以,那段時間,面對他的熱情,她總是很冷淡。拍戲的間隙,陳思成當著張譯和張歆藝的面遞來咖啡,只換到佟麗婭一句淡淡的“我不喝咖啡”,他覺得特別沒面子。其實,她不是故意給他釘子碰,她的心早已動搖,但理智卻還是讓她遲疑著不敢向前邁一步。

對這事兒最上心的,是劇中的另一位女主演楊冪。楊冪和陳思成是老相識,所以陳思成拍《北京愛情故事》找她幫忙出演角色時她一口答應下來。而之前她與佟麗婭也在合作《宮鎖心玉》時成了很好的朋友。面對兩個老熟人,楊冪決定當一次月老,在中間穿針引線。她看出佟麗婭對陳思成也是有好感的,只是有些顧慮,于是一天收工后她把佟麗婭拉到了一家KTV,關上包間的門,也不唱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開導:“愛情來敲門,為什么要躲?我們還年輕,就算失敗,又有什么可怕!他那么認真,你為什么就不愿意給彼此一個機會?”她勸佟麗婭要勇敢,還不停地幫陳思成說好話,“思成挺好的,跟大家想象的和外面?zhèn)鞯牟灰粯樱 ?/p>

在楊冪的推波助瀾之下,佟麗婭漸漸覺得,一個男人靠不靠譜,往往是由兩個人決定的,只要這個女人是靠譜的,是優(yōu)秀的,這個男人就會跟隨,不會差到哪兒去。拍完《北京愛情故事》,佟麗婭去蘇州拍電影,陳思成留在北京剪片子做后期,距離拉開了,兩顆心反而更近了……

相戀之初,兩人并沒有公布戀情,那時,佟麗婭正處在演藝事業(yè)的上升期,她所在的公司也并不贊成他們公開戀情,她本人也對公開戀情后人們的關注顧慮重重,所以兩人只能在遮遮掩掩躲躲閃閃中悄悄地戀愛:一起出去看電影,都是選午夜場人少的時候;一起去外地,也不坐同一班飛機;偶爾被媒體拍到,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應對……

此時,楊冪剛剛公開了與劉愷威的戀情,便慫恿佟麗婭:“公開了挺好的,反而舒坦了!要不你們也公開吧!”

與陳思成相戀后,此前一直在北京獨自漂泊的佟麗婭終于找到了歸宿感。有一個人,可以無論多晚都去接她,每天打電話關心她,她有什么不開心的都可以跟他說……陳思成對她的照顧和關愛讓她覺得心里特別踏實。

佟麗婭終于不再有顧慮,決定讓所有人分享他們的幸福。她在微博上說:“我們會好好的走下去。”而陳思成在微博上的表白也頗為動情:“故事沒有結束,故事剛剛開始。感謝北京,感謝愛情,感謝這絢麗多彩的人生,請讓我們的故事更加精彩吧!”

至此,牽你的手,不放開

出生在干部家庭的陳思成,從小就文藝范兒十足,中學時就寫了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并且還做起了歌手與主持人。而出生于新疆伊犁的佟麗婭,在大西北的鄉(xiāng)村度過了她的童年,因父母工作太忙的關系,佟麗婭從小就有非常獨立的個性。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環(huán)境下,造就了兩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但他們的經歷卻驚人地相似,都是中戲畢業(yè),都是北漂一族,都經歷過破繭成蝶的過程。

陳思成當年曾以專業(yè)第一的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院,但在大二那年因為打架被學校開除。當時父親為了替他挽回,帶著他去敲院長的門去敲老師的門,一家家求情。在那之前,少年得志的陳思成特別不可一世,但那一刻他突然覺得自己特別渺小無力。這次打擊曾讓他一蹶不振,經歷了兩年的沉淪,還被家人安排出國留學,但陳思成始終放不下對表演的熱愛。1999年,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陳思成以全國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才翻開人生新一頁篇章。

1999年對佟麗婭也是重要的一年。她在那一年從近萬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代表新疆參加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當她在彩車上一邊表演一邊領略這座城市的風采時,暗自許下心愿:我一定要來北京。四年后佟麗婭如愿來到北京,但她的演藝生涯也曾四處碰壁。有一次,她去見一個特別知名的導演,導演直接問:“你怎么想的?”她當時有點蒙,因為不知道導演指的是什么,就問:“導演你在說哪件事啊?”對方說:“你長成這樣怎么當演員啊!”雖然后來她明白導演說的是她長得太像少數民族,戲路會很窄,但這句話還是給她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

成長是現實而殘酷的,它時而驚喜,又常常驚險。陳思成和佟麗婭的路就像《北京愛情故事》里的人物一樣跌宕起伏。他們都經歷過痛,然后收獲了成長。這讓他們非常有共同語言。雖然各自拍戲難得有空在一起,但他們每天電話、信息不斷,思念反而成了一件別樣幸福的事。在分分合合司空見慣的娛樂圈,經歷過成長挫折的陳思成和佟麗婭格外懂得珍惜,始終把握著這一份細水長流的愛情。

2013年8月電影版的《北京愛情故事》開機會上,陳思成表態(tài):“不管票房是十億還是十萬,我都會娶佟麗婭。”而佟麗婭則回應:“不管在我身邊站的這個人是導演是演員還是什么人,是有錢還是沒錢,他始終是我的北京愛情故事。”

顧城愛情詩范文第3篇

關鍵詞:詩歌;跨界;比興;空白;流行歌曲;中國畫

“詩無言外之意,便同嚼蠟。詩要含蓄,必寓言外之意,寓有言外、象外之意的詩,便叫含蓄。”(袁枚?《隨園詩話》)含蓄之美是中國詩學最基本的審美原則。也正因為詩人未言明,讀者便難懂,含蓄之美也就成為了詩歌鑒賞教學的一大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嘗試了“跨界”之法,以期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輕松學,輕松愉 悅明白悟。

跨界是指跨越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行業(y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等而產生的新領域、新行業(yè)、新模式、新風格等。如跨界音樂、跨界營銷、跨界車等。語文原本就是一門藝術性極強的學科,所涉及的主題已不僅是純粹的文學問題。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與其他藝術門類如何結合,如何利用新時期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引導教學,如何在古老的語文教學中注入全新的元素,用“跨界”的方式引導學生,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因為跨界的價值正是在于它能讓原本毫不相干,甚至矛盾、對立的元素擦出靈感火花和奇妙創(chuàng)意。

一、比興之美歌詞得

當代中學生,最愛的一定是流行歌曲,從來不需要苦口相勸,歌詞一定爛熟于胸。歌即詩,本是一家,我們完全可以用歌來教比興之美。

“比興”是傳統(tǒng)的詩歌表現技巧,朱熹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比興手法在《詩經》中已經廣泛使用,而很多學生總覺得此藝術手法跟自己遠隔時空,稍可意會,妙處卻難以言說。而當代流行歌詞作為一種詩性文體,在沿著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合樂之歌詞一路發(fā)展時,在創(chuàng)作的實踐中經常會使用這一手法,使得歌詞寓意深刻,更加含蓄委婉。我在教學中曾以周杰倫演唱的《青花瓷》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為例來解讀。

《青花瓷》歌詞中通篇比興,表面上是在吟詠青花瓷,實際上則是處處在吟詠像青花瓷一樣美麗的心上人。在歌詞的具體細節(jié)上,可謂“比比”皆是,“興”味盎然。“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抒情主人公用國色天香的牡丹比喻初定妝容的心上人;“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開放”,又用含苞待放的牡丹來比喻她嬌羞的笑容。同時,很經典的是那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就像要燒制出絕世珍品的青花瓷要等待煙雨一般,我一直在等待著你,而我的等待只能像等雨一般被動而安靜,因為你和雨一樣不知何時才會出現,愛情的執(zhí)著與無奈如汩汩溪流綿綿不絕。更有“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huán)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zhèn)惹了你”,此處更是既渲染了環(huán)境氛圍,又比附象征了歌詞旨意。將那自江南煙雨中美麗邂逅后的無盡相思抒發(fā)得淋漓盡致。此首歌詞“比”和“興”連用,擴展了歌詞的意蘊,起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不僅便于詩人抒情達意,而且為作品本身增添了一種含蓄委婉之美,既大大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也豐富了它們的意蘊,使其具有悠長的韻味。

“音樂教父”羅大佑也深得“比興”之妙。他在《光陰的故事》開頭就這樣寫:“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憂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么想”。以“春天的花”“秋天的風”“冬天的落陽”做比,引出下一句中我青春年少的憂郁,以有形寫無形,以可以感受的事物比擬不可捉摸的感覺,形象生動,妙而可言。

解讀之后,學生興趣濃厚、印象深刻,自能舉一反三。《迢迢牽牛星》中,詩歌中表面上吟詠牽牛星和織女星,而又處處在吟詠牽牛和織女這一對情人,這是通篇比興手法。《關雎》中,詩歌欲寫所思之“女”,先以雎鳩起興,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兩句既是興,又是比,雎鳩天性溫順,可比淑女之嫻靜;雎鳩乃“河洲”常見之鳥,可使人聯(lián)想起常來河邊采荇之女;“關關”乃雎鳩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氓》中的比興也俯拾即是: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第四章開頭就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用起興的詩句,以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借此抒發(fā)女主人公對丈夫喜新厭舊行為的怨憤。最后一章中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無邊無涯。“隰”是隨處可見的低濕之地,“淇”則是女主人公與氓婚前幽會和結婚時及被棄后所必經的河流,用來作比,非常確切而更見深意。“比興”手法經用流行歌曲歌詞一“跨界”,再結合課文誦讀,一唱一誦之間,其對于詩歌中渲染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給文字帶來的含蓄韻味便不解自釋。

如此,巧妙地利用流行歌曲這個學生的興趣點和歌詞本身通俗化的特征,還可以用來解讀諸多文學作品中抽象的技巧、技法,可以化難為易,馭繁為簡,俗處入手,雅處升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空白”藝術畫中明

“詩不患無言,而患言之盡,詩不患無景,而患景之繁”。(陸時雍?《詩鏡總論》)從這些論述中我們便可知道前人對詩歌的含蓄、蘊藉的追求,而這一審美原則在詩詞中另一個明顯的體現便是“留白”。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在詩歌鑒賞中,學生往往對“空白”的概念比較模糊,眼中只有文面的那幾個物象,背后微妙悠遠的藝術效果,總難以發(fā)現和透徹領悟。其實,在中國許多傳統(tǒng)藝術中都有“留白”的蹤跡,書法、金石、剪紙、畫像石乃至青銅器及戲曲,于是我想到了與詩號稱是姊妹藝術的中國畫。中國畫中,有所謂“墨到為實,飛白為虛”“有形為實,無形為虛”等說法,虛到極致則是無,是畫中著意留下的空白。正如清人戴熙所說:“畫在有筆墨處,畫之妙在無筆墨處。”很多時候,畫面的空白之處,不但不是“沒有”而是更加豐富,意境深遠,韻味無窮。既然中國畫與中國詩的“空白”追求殊途同歸,而中國畫在空間上的“空白”又似乎要比中國詩在文字中“含蓄”更直觀、更具象,于是我們可以借畫中的“空白”明詩中的含蓄。

例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沉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詩一詞,亦問亦答,明白如話,懂字面意思不難,明空白藝術不易。對于“空白”之妙,我先給學生展示了齊白石筆下的魚和蝦,齊白石畫魚蝦從來不畫水,留下大片的空白,但觀賞者自能從畫面有形魚蝦的游動之態(tài),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感受到畫家心中未畫出的無形水的存在乃至水之澄明。于此,學生即能“舉一隅而以三隅反”,明白錢鐘書先生所說的“一種懷孕的靜默”――“說出來的話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談中國詩》)。明白如何從那些“說出來的話”,去推演那些“不說出來的話”和“說不出來的話”。原來,《尋隱者不遇》的特點是寓問于答。詩人把問話省略了,形成一處處的空白,引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一問心情愉快,滿懷希望;二問答非所想,墜為失望;三問于失望中萌生希望;四問惘然若失,無可奈何。由此可見訪者與隱者交情甚厚。欽慕而不遇,突出其悵惘之情。同時,未見隱者卻見青翠挺立、茫茫白云,使人油然而生一種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還可借青松與白云等意象解讀出隱者青松般的風骨與白云般的高潔。同樣,《如夢令》中“試問卷簾人”也無問的內容,“卻道海棠依舊”是答句。從答句可推出問句的內容,大概就是“夜來風雨聲,海棠花如何?”從推出的問句,學生便可體會女詞人對花的關切,孕含著對春光易逝、好花不長的無限惋惜之情,以及對自己的青春易逝的慨嘆。由此自可領悟,正是這一處處的空白,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廣闊無垠的想象藝術空間,極度地擴大了詩的容量,使虛境成為意味無窮的美境。“留白”藝術,如此跨界解讀,由淺入深,化無形為有形,學生自能了然。

我還曾用此種方式來引導學生解讀中國當代“朦朧詩”,讓學生在詩歌與國畫的跨界中明白:一個讀者在鑒賞中根據自己的經驗,通過想象補充詩歌和畫面的內容,很多時候會比藝術家一一畫出、逐個寫到,能讓讀者獲得更豐富的審美體驗。

以宋代馬遠的《梅石溪鳧圖》為例,畫面里突兀的峻石中幾株從崖石里伸處的梅枝,以及幾只閑游的野鴨,僅占畫幅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是空白,然而,這些空白是水、是天,是水天一色,盡憑觀賞者自由聯(lián)想那“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無限生趣。正是這種虛實互為補充,構成了畫面的內在含蓄之美。在讀者的思考、探索中,作品無窮的意蘊和幽遠的藝術氛圍悠悠而生。有了這些形象的圖畫出現,再來感悟詩歌中“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妙處就“實”多了。

朦朧詩之“朦朧”美正好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空白”之妙。以北島、舒婷、顧城等為代表的朦朧詩主將主張“打破傳統(tǒng)”,主要是指打破我國當代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在表現手法上,他們不重現實的形象描寫,大多采取隱喻、通感、超感、錯覺、幻覺、藝術變形、語言的反邏輯等西方現代派詩歌常用的技法,代替了以往現實主義詩歌中明白曉暢的實寫、直敘,追求以形寫神。當然,這又讓很多學生愛之、詠之、惑之。

舒婷的一首《雨別》就突出地表現出這一特點:

我真想摔開車門,向你奔去,在你的寬肩上失聲痛哭:“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

我真想拉起你的手,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不畏縮也不回顧。

我真想聚集全部柔情,以一個無法申訴的眼神,使你終于醒悟。

我真想,真想……

我的痛苦變以憂傷,想也想不夠,說也說不出。

“你”和“我”究竟是什么身份?什么關系?“痛苦”什么?“憂傷”什么?“忍不住”又是什么?背景的抽象模糊使人如墜五里霧中,而沿著空白之處細細品之,卻能咂出那種情意綿綿、含蓄不盡的韻味。詞句中的情感濃烈、空疏,淡漠中傳出種種復雜難言之情――欲說還休。說它是愛情詩也好,不是愛情詩也好,從中領悟到的是復雜情感的強烈搏動。“我”和“你”將要分手尚未分手時瞬間的心里情緒的展現,形成了最有包孕性和神秘感的構思,造成了詩的張力場。情節(jié)的敘述傳達出某種既是特定又是普遍的情感和經驗,使詩與讀者之間完成了一種交流。每個人盡管有不同的審美情趣、生活閱歷、感受能力,有人生中不同的離別場景,但《雨別》中那種激動而又無法申訴的矛盾心境,那“想也想不夠,說也說不出”的憂傷,卻可能是共有的,讀者盡可以從各自的人生體驗中去聯(lián)想、去填補詩句留下的大片空白。

詩歌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詩歌教學任重而道遠,不僅要讓學生懂得,更要讓學生熱愛,使他們終生受益。從詩歌到生活,從人文到科學,從文學藝術到音樂、繪畫和電影電視藝術,大膽“跨界”,往往能夠博采眾長,凝聚成獨特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溫度,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傳授書本知識、促進學生發(fā)展。與此同時,一個能與學生心意相通,愛生活、懂藝術、有情趣的語文教師也更能引起學生的好感與共鳴,從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威信和美好的形象,由對教師的敬佩之情轉為自覺追隨教師教導的行動。因此,教師完全可以用“跨界”教學充分發(fā)揮和展現個人的人格魅力,以期事半功倍。

相關期刊更多

青春期健康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

統(tǒng)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巴彦淖尔市| 石城县| 武邑县| 巴东县| 昌邑市| 惠东县| 巴青县| 玉田县| 汤原县| 南汇区| 佳木斯市| 邵阳市| 喜德县| 墨竹工卡县| 鄢陵县| 双柏县| 攀枝花市| 成安县| 子长县| 盈江县| 都匀市| 蓝山县| 仪征市| 榕江县| 偃师市| 泰顺县| 交城县| 平泉县| 油尖旺区| 云龙县| 南漳县| 诸暨市| 乌恰县| 安康市| 晋江市| 柏乡县| 镇坪县| 屏南县| 昌江| 陆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