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根管治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目的 比較手用大錐度鎳鈦器械冠向下法預備根管技術與不銹鋼K銼逐步后退技術進行根管預備對根管治療的影響。方法
選擇上頜前牙80顆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2組, 每組40顆患牙。分別使用手用大錐度鎳鈦器械 Pro-Taper, 不銹鋼 K 銼15~40號進行根管預備, 2組均采用冷牙膠尖側向加壓法充填根管, 比較2組術中根備、充填時間, 術后根管充填質量。結果
根管預備時間:以根管為單位,A組為(175.2±61.22)s,B組為(518.4±85.8)s,經t檢驗,兩組有顯著性差異(t=20.60,p<0.05)。根管充填時間:以根管為單位,A組為(138±63.6)s,B組為(214.8±78.6)s,經t檢驗,兩組有顯著性差異(t=4.57,p<0.05)。根管充填結果:A組有4個根管糊劑欠充或超充占10%,B組有14個根管糊劑欠充或超充占35%。結論手用大錐度鎳鈦器械能提高根管預備工作效率、根管形成錐形能力,能有效地清除碎屑,縮短根備操作時間,極佳的根備形態也給完善的根管充填提供了有利條件,提高了根管充填的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大錐度鎳鈦器械 冠向下法預備根管技術 K銼 逐步后退技術 根管預備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23
根管治療術是口腔內科常見牙髓以及根尖病變治療方法,根管充填質量是根管治療術成功的關鍵,根管預備是根管治療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根管治療的日新月異,特別以鎳鈦旋轉器械的發明比應用傳統的ISO不銹鋼器械有著明顯的優勢,如彈性好不易折斷、對彎曲根管順應性好、錐度大、完成根管的成形較容易,預備效率高,安全性也提高了。據報道該類器械預備后的根管錐度和流暢度極佳[1]。筆者將該器械冠向下法預備根管技術與傳統K銼逐步后退技術進行根管預備對根管治療影響,評價兩種器械根備方法對根管預備時間、根管充填時間和根充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主要器材
手用大錐度鎳鈦器械 Pro-Taper, 不銹鋼K銼15~40號,根管充填劑及標準牙膠尖(0.06和0.02錐度)。根管劑,根管長度測定位儀 (PropexⅡ)。
1.2病例選擇及分組
選擇在廣州市蘿崗區九龍鎮中心衛生院口腔內科就診的 80例患者, 病例納入標準:①年齡 30~50歲。②患牙診斷為各種牙髓病或根尖周病。③根管較直或彎曲度小于 10°。④根管通暢, 無鈣化。⑤患者知情同意。⑥無嚴重牙周炎、牙縱折、嚴重全身性疾病和不配合患者。共計 80顆上下前牙的 80個根管作為研究對象。分組方法: 選取符合條件的 80 顆患牙( 共 80個根管)。 隨機分為 2 組, A 組大錐度鎳鈦器械冠向下法預備根管技術治療組, B 組K銼逐步后退技術治療組, 各 40個根管,上下頜牙數目2組中均等。
1.3研究方法
所有治療制定臨床路徑標準規范操作。
1.3.1術前拍攝X線根尖片, 評估牙齒冠、根情況以及牙槽骨情況了解髓室的位置和根管數目及形態。
1.3.2揭開髓腔去凈腐質或原有充填物、揭凈髓頂,開放髓底解剖結構、髓壁與根管壁連續流暢、沒有牙頸部臺階,沒有過度切割髓壁和髓底以便后續治療順利進行。
1.3.3確定根管工作長度。根管長度測定位儀 (PropexⅡ)測量工作長度后拍攝初尖銼片以確定工作長度于距根尖0.5~1 mm處。以上三個步驟A 、B組相同操作。
1.3.4根管預備要求,保持根管的解剖形態,形成連續的錐狀結構,保持根尖孔位置不變,根管預備充分,目的是去凈根管壁上的感染物,通過根管器械的切削作用去除感染的牙本質并清理根管壁細菌。
1.3.4.1A組采用 Pro-Taper鎳鈦銼冠向下法預備根管技術。首先用10號K銼,確立根管直線通道,再用15號K銼疏通根管,用S1進行根管上部預備,用SX進行根管口部預備,用15號K銼確定工作長度,用S1,S2進行根管中上部預備,用F1、F2、F3進行根尖部預備。
1.3.4.2B組采用不銹鋼15~40號K銼及逐步后退法預備根管。①根管尖段(根管下1/3)預備:通常用15號K銼為初尖銼。根尖預備順序為15,20,25號,每根銼預備的長度為根管測量好的工作長度,預備到25K銼為主尖銼。②根管中段(根管中1/3)預備:若主尖銼定位25號,以后每增大一個號,插入根管的深度減少1 mm。每換大一號銼都用主尖銼插入到原有工作長度,去除牙本質碎屑,維持根管通暢。 ③根管冠段(根管上1/3)預備:既可以用G鉆預備,也可以用大號手用K銼,方法同根管中斷預備。 ④最后,用主尖銼25號或30號銼平中、上段細微的臺階,達到光滑根管壁,疏通根管的目的。
1.3.5根管沖洗:根管沖洗的目的是清除微生物、沖掉殘渣,根管器械和溶解有機殘渣。在根管預備過程中,應保證沖洗液的用量和沖洗頻率。根管沖洗時沖洗液不能超過根尖,不能刺激根尖周組織,要做到邊擴大邊沖洗,及時將大部分切削下的碎屑通過沖洗作用帶出根管。用10 ml EDTA和10 ml次氯酸鈉液沖洗根管,去除牙本質玷污層。根管消毒干燥根管, 并暫封FC 1周后復診。
1.3.6根據充填:根管充填治療后牙齒無自覺癥狀、叩診時無明顯疼痛、根管內無異味、無滲出液、無急性尖周炎癥狀符合以上根充條件后用根管充填劑加標準牙膠尖(A組0.06錐度牙膠尖 、B組0.02錐度牙膠尖), 采用冷牙膠側方加壓法完成根管充填, 目的是封閉整個根管系統、堵塞主根管和側副根管出口、防止微生物和液體的滲漏。攝根尖片評價根充效果。
1.4療效評價
預備根管的時間從使用鎳鈦銼 、K銼完成根管預備記錄術中操作時間,根管充填從開始導入糊劑開始至根管充填完畢記錄術中操作時間。以治療前后X線牙片評價根管充填效果, 恰充: 根充材料距根尖≤2 mm, 根管封閉嚴密, 無間隙; 欠充: 根充材料距根尖2 mm以上或根管封閉不嚴密,有間隙; 超充: 根充材料與解剖根尖平齊或超出根尖。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0.0統計軟件, 數據采用t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根管預備時間:以根管為單位,A組為(175.2±61.22)s,B組為(518.4±85.8)s,經t檢驗,兩組有顯著性差異(t=20.60,p<0.05)。根管充填時間:以根管為單位,A組為(138±63.6)s,B組為(214.8±78.6)s,經t檢驗,兩組有顯著性差異(t=4.57,p<0.05)。根管充填結果:A組有4個根管糊劑欠充或超充占10%,B組有14個根管糊劑欠充或超充占35%。見表 1。
3討論
根管系統是一個空腔系統,感染的中心是在根管內的,所以做好根管的清理,消毒,及時有效的封閉,是根管治療的關健。在牙髓治療中應該盡可能做到:①不使根管系統現有的微生物感染擴散;②不增加新的感染; ③清理和清除已有的感染物質; ④不將感染物質推出根尖狹窄部; ⑤封閉清理過的根管系統,防止再感染或感染復發。根管預備的目的就是去凈根管壁上的感染物,通過根管器械的切削作用去除感染的牙本質并清理根管壁細菌,并保持根管的解剖形態,形成連續的錐狀結構有利于根管充填,并保持根尖孔位置不變。
本研究將手用大錐度鎳鈦器械 Pro-Taper用于前牙根管預備,取得了良好效果,根管的預備質量時間和根充時間大大縮短,根充質量也有很大提高,分析原因如下: Pro-Taper鎳鈦器械的使用是以冠向下預備根管,鎳鈦器械切削能力強,能有效地清除碎屑,避免碎屑推出根尖孔;減少了器械的操作次數和時間;容易去除牙冠部障礙,獲得進入根管的直線通道;提供大錐度的根管預備形態,增加了術者的手感,使根管預備更加便利,預備后的根管錐度和流暢度佳,方便進行根管充填,使完善的根管充填質量明顯提高。傳統的不銹鋼K銼采用逐步后退法預備根管雖然是臨床上常用的根管預備方法,但在使用中有不少的缺點:由于根管中、上段未先擴大,不能獲得進入根尖區的直線通道, 銼進入時困難,容易被卡住,器械容易折斷;術者不能很好地控制器械在根尖的切削部位,對彎曲根管易引起根管側穿,切削效率低,易將根管內的碎屑等感染物推出根尖孔引起根尖癥,造成根尖感染術后疼痛反應;由于K銼結構特點為較小的不變錐度 (0.02),形成有一定錐度的根管形態相對較難;需要頻繁換銼,導致臨床操作時間長。
綜上所述,手用大錐度鎳鈦器械冠向下法預備根管技術與不銹鋼K銼步后退法技術相比,鎳鈦器械彈性系數小柔韌性和抗扭斷性明顯提高,冠向下法預備根管技術具有良好的根管成形能力,,能更好的維持根管原有形態,維持根管的彎曲度,減少彎曲根管側穿和臺階形成。簡化了根管預備程序, 預備根管操作時間短,減少患者大張口的痛苦,也節約了醫生的治療時間。根管治療的治愈率高,復發率低,遠期療效好。雖然手用pro-Taper鎳鈦器械價格較不銹鋼 K 銼貴,但其他設備投入沒增加,性價比較高,非常適合在基層醫療機構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白曉峰,伏群.手用與機用兩種鎳鈦器械在根管治療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4):50-51.
[2]廖志夫.Reciproc系統預備彎曲根管的體外研究[J].現代醫院,2014,14(4) :49-50.
【關鍵詞】根管治療;臨床療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R781.3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124-02
1根管治療技術規范
綜合已有的根管治療技術規范和根管治療質量控制標準,內容包括以下多方面:根管治療的適應證及非適應證、術前準備、無痛技術和無菌技術、操作步驟、療效評價和根管治療考核標準。根管治療的適應證與非適應證: 適應證(1)牙髓不可復性損害或牙髓壞死根尖周組織受累的患牙(2)選擇性治療:如需提供樁道者、義齒修復前牙髓狀態可疑者牙周治療需要者、頜面外科手術需要摘除牙髓者、牙體預備意外露髓者、根尖切除或牙半切除術的術前準備、牙本質過敏癥狀經其他治療失敗,且癥狀明顯干擾該牙行使正常功能者。根管治療非適應證(1)不能恢復功能或不能進行牙體修復的患牙(2)牙周支持組織不足的患牙(3)預后不佳的患牙、不合作的患者或不能耐受完成治療的患者;(4)患者口腔狀況很差不能改善者。
2根管治療的術前準備
病史采集和臨床檢查:根管治療前應對患者的全身狀況、口腔頜面部情況,牙弓情況進行必要的檢查和問訊,以判定患者是否能夠完全配合治療以及治療的難易度。術前X線片X線片的拍攝對于根管治療是重要的輔助條件,X線片的可重復性對于醫師進行根管治療十分重要。推薦使用平行投照技術,以保證影象的失真程度最小。根管治療的難度評估:牙的根管系統比較復雜,對于一些彎曲細小根管或彎曲根管,治療難度大療效不肯定。術前應當就患者情況、患牙情況診斷治療的意義、治療步驟治療難度、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預后等與患者進行充分的交流。在進行根管治療前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無痛技術及無菌技術:操作步驟關于牙體預備;根管預備,根管沖洗;感染根管的開放引流和消毒;根管充填,牙體修復。
3根管治療的難度評估項目
術前情況和治療或病人方面的障礙因素:一般因素:身體狀況(醫療史: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腎病、糖尿病、 精神病、急性系統病、妊娠,等);個人因素(開口受限、牙科恐懼癥、拍X線片困難):局麻因素(心血管疾病、過敏);診斷因素(不能得出明確診斷、 X線片無診斷價值);根管系統(牙齒位置、牙長度、根管數目、根管彎曲度、鈣化度);根尖孔狀況;有并發癥(牙劈裂,牙吸收,牙髓一牙周聯合癥,創傷等);再治療(以往牙髓治療,穿孔,是否存在固定修復體等)。關于根管內器械分離:醫師應認識到根管器械偶爾會因不可控因素在根管內分離。基于此點,操作者必須:①使用消毒滅菌器械;②器械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如不銹鋼、鎳鈦)。使用不銹鋼、鎳鈦根管器械;③記次使用;④根管預備過程中要求根管內始終充盈有;中洗消毒液或劑。 一旦發生器械在根管內分離,需做:①以生物相容材料充填根管剩余的空間;②告知患者;③病歷中詳細記錄。牙髓治療服務標準 與患者建立和睦、信任的關系;充分采集醫療史、牙科治療史及疼痛史的資料;治療前必須給出診斷;向牙髓專科醫生轉診;術前告知牙髓治療合格標準;術后告知;保留完整的病歷記錄。
4根管治療臨床療效評價指標
臨床療效評價指標的基本要求:有效性:反映疾病本質,按病情輕重排序,能區別改善與惡化的程度。重現性:何時、何地、何人來評定,得到相同或近似的評價結果。客觀性:可量化的客觀指標。靈敏性:表現病情發生的微小變化。現用的根管治療療效評定的指標:教科書原有根管治療成功和失敗的定義:成功:原有臨床癥狀消失;X線片上根尖周組織表現完全正常。根管治療X線評定的現狀: x線評定指標痊愈:根尖周x線透射區消失;骨組織修復、骨硬板清晰;根尖牙周膜間隙正常;或根尖周組織x線片表現保持正常。有效:根尖周x線透射區明顯縮小。無效:根尖周x線透射區不變或擴大;或根尖周出現x線透射區x線評定指標的問題及處理辦法 有效性:對牙髓和根尖周病治療療效評定是有效的。客觀性:基本是定性X線片投射區的有、無。靈敏性:只能反映根尖周組織病變區一段期間累積的變化。重現性:被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被不同程度地評述出來。量化指標:根尖周指數體系 1級:根尖周間隙均勻一致,無增寬或牙周膜從根尖向側方呈漸變細的錐形;骨質結構正常,骨硬板邊界光滑均勻或呈鋸齒狀。2級:根尖孔以外的根周膜不規則增寬。其上方骨質結構輕度紊亂,部分骨小梁粗細不均,髓腔變大,根面可有吸收。3級:根尖孔處或超充物周圍的X線片透射區中度增寬,骨質結構更加紊亂,骨小梁有環繞透射區呈“圍墻”形或“貝殼”的趨勢,根面可有吸收。4級:根尖上方的X透射區寬度明顯增加,骨小梁變細,骨髓腔變大,部分骨小梁可呈弓形、放射狀、或網狀環繞透射區排列,根面可有吸收。5級:根尖周X線透射區大而不規則,邊界不清,骨質結構紊亂,骨小梁變細,骨髓腔變大.
關鍵詞:超聲根管 牙尖周炎 牙髓炎 側向加壓
牙髓炎和牙尖周炎是牙科門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該病往往是由于患者的牙根管內殘留大量壞死的牙髓、一些牙髓的降解產物、細菌和一些毒素,擴大根管,為擴大后的根管的填充預留良好的形態[1],是治療上述病癥的關鍵所在。傳統的治療方法往往是使用K銼進行側向加壓填充進行治療。但是由于根管系統的復雜性和根管預備器械的材質等因素的影響,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本人采用超聲根儀進行了預備根管的一些臨床研究,現將臨床研究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來我院接受牙尖周炎和牙髓炎的患者80名,其中牙尖周炎患者38名,牙髓炎患者42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最高年齡68歲,最低年齡8歲,平均年齡43歲;女性患者31例,最高年齡69歲,最低年齡5歲,平均年齡40歲。將患者隨機平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齡和病情的嚴重程度上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臨床治療方法
治療組的患者使用超聲根管治療儀進行預備根管的臨床操作,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先對對患者的患處進行局部麻醉,進行開隨撥髓的操作,清理患者的髓腔,患者的髓腔清理干凈后需探查患者的根管,探查患者的根管時使用10號K銼。使用牙根尖定位儀測量后續工作所需的根管長度,使用超聲根管治療儀進行預備根管的操作,每次在更換器械是均使用2.5%的次氯酸鈉沖洗完全[2],在對根管的治療是采用多次法進行治療并使用氫氧化鈣作為牙根管的內封材料,使用側向加壓法完成根管的填充。對照組患者在預備根管時,使用K銼逐步后退法進行預備,其余操作與治療組相同。
1.2.2 療效評價
成功:患者根管為根端小、冠方大的連續形錐形,為出現根管偏移現象、錐度的流暢度好,填充材料充填嚴密;失敗:根管方向發生改變,椎體的流暢性較差,填充材料填充不嚴密或出現超充的現象。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結果
對兩組的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后均取得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治療組患者成功38例,失敗2例,手術成功率為95%;對照組患者:成功20例,失敗20例,手術成功率50%。詳細結果見表1。
2.2 統計學結果
【關鍵詞】根管顯微鏡聯合超聲技術治療;困難根管;治療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037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5-2435-01在現階段下,治療牙髓病與根尖周病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根管治療術,根管治療術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但是,在臨床治療工作中常常會發生器械折斷、根管鈣化以及根管側穿的情況,以上問題的處理一直困擾著口腔科醫生,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外口腔科醫生逐漸將根管顯微鏡引入治療領域之中,這樣就能夠有效提升治療的成功率[1]。近年來,我院使用根管顯微鏡聯合超聲技術治療困難根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在普通牙體牙髓病門診中根管治療無法繼續的困難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齡為21-75歲,平均年齡為(53.2±3.1)歲。術前X線片與臨床檢查結果顯示,在80例患者之中,折斷器械根管38個,鈣化根管31個,側穿根管29個,困難根管共計98個。其中,13個為雙尖牙根管、32個為前牙根管,53個為磨牙根管。在進行手術前與患者進行了解,了解其治療期望值,并為其介紹顯微根管治療的相關知識,遠期預后以及治療費用,緩解其心理疑慮,上述80例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材料與器械根管顯微鏡、超聲治療儀、15#-40#K型超聲銼、10#-25#顯微擴銼針,根管探針DG16、橡皮障、根管顯微鏡專用面反射口鏡、17%EDTA液、溶塑液、RayPex5型根管測量儀。
1.3治療方法在治療開始前記錄好患者年齡、姓名與牙位等資料,了解其心理狀態,看是否存在牙科畏懼癥狀,拍攝X線片,觀察患牙根管形態、根管彎曲度、髓腔形態、根管口位置,若根管內部有異物,則觀察其具置,分析治療可行性。對于使用橡皮章夾無法固定的牙齒,使用棉卷實施簡易術區隔濕,對于其他患者,在橡皮障下進行操作。對于顯微根管治療術成功的患牙,實施根管填充以及永久修復,對于需要實施全冠術的患者在術后1-2周后轉至口腔科。
1.3.1鈣化根管的疏通調整好顯微口鏡角度,觀察患牙髓室底具體情況,使用根管探針檢查根管口位置,除去鈣化部分,用顯微鏡根管銼檢查上段根管,使用K型超聲銼聯合ED-TA液來疏通根管。
1.3.2根管異物的取出在確定斷針位置、長度以及根管壁情況之后,將充填材料去除,使器械進入根管,使用GG鉆將斷針冠方根管擴大至斷面位置,在顯微鏡下再次修正根管與洞型,觀察斷針斷面情況,使用超聲工作間將斷針周圍牙本質去除,向根尖方向延伸,挑出斷針[2]。
1.3.3修補髓室低穿孔在顯微鏡下將根管冠部敞開,保證手術視野,對于陳舊性穿孔,使用超聲器械進行清創預備,并用氫氧化鈣糊劑封藥1周,在復診階段,使用MTA糊劑輸送穿孔區,并防止MTA超充。
1.4統計學方法本文中的所有實驗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經t檢驗,期間比較以x2檢驗并以P
2結果
2.1各類型困難根管治療結果使用根管顯微鏡聯合超聲診斷技術進行治療后,38個折斷器械根管成功例數28例,失敗10例;31個鈣化根管中成功例數23例,失敗8例;29個側穿根管中成功例數21個,失敗8個,總成功率為73.5%。
2.2斷針器械取出情況在98個根管之中,共取出斷針器械73個,取出成功率為74.5%,直根管與彎曲部位以上取出成功率高于彎曲部位以下,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
3討論
根管顯微鏡技術最早應用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在牙髓病治療的各個方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管顯微鏡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充足的光源,同時,具有放大鏡,能夠幫助醫生清晰的看到術中的視野,將其與各類超聲工作尖、顯微器械與超聲根管銼進行有機結合能夠準確的定位根管細微結構,將猜測性操作轉化為直視下操作,有效提升操作準確率。
在本組研究中,各類型困難根管治療成功率為73.5%,共取出斷針器械73個,取出成功率為74.5%,直根管與彎曲部位以上取出成功率高于彎曲部位以下,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
總而言之,在根管治療時,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常會出現髓室底穿通、根管側壁測穿等并發癥,利用根管顯微鏡聯合超聲技術能夠準確確定病變位置,提升治療成功率,該種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董立武,方玲,王麗杰,黃燕軍,毛慶華,高鵬杰,遲宏宇.根管顯微鏡聯合超聲技術治療困難根管效果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0,01(15):175-176.
【關鍵詞】 根管治療;牙髓病;療效觀察
根管治療即RCT是近年來治療牙髓病的最佳治療方法,對壞死或感染的牙髓進行管內清除,再將根管填充封閉,防止發生并發癥,促進牙髓病的愈合,治療效果顯著且穩。通過對靖江市靖江市人民醫院45位典型的牙髓病患者進行根管治療并進行為期兩年的隨訪,將這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根管填充的治療方法的療效做了一次評價,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0年3月份收治了45位牙髓病患者,其中男30人,女15人,患者年齡在37歲到65歲之間,平均45歲,一共有67顆患牙,其中前牙有12顆,前磨牙有24顆,磨牙有31顆,這67顆牙中,有25顆牙是進行第二次治療的患牙。
1.2 方法 根管填充即RCT治療方法所采用的根管是來自日本公司的G型鉆,對根管的冠部做預處理,然后用不銹鋼根管銼常規法,把根管工作的長度消減4 mm,作為進入牙髓的長度,充填的設施來自天津的達雅公司,用牙膠尖和氧化鋅的丁香油糊劑一起通過側向加壓對根管進行充填。患者入院時要對患者的患牙進行精密的監測,在根管填充后進行X線片拍攝,根據牙片的情況評判充填的質量,在患者出院后由專職人員進行隨訪,為期兩年。
1.3 評價標準 根充材料和根尖的距離為2 mm的被稱為恰填,距離大于2 mm的被稱為欠填,根充材料比根尖要高的被稱為超填,接受充填治療后患者會有一段時間感到不適,患牙沒有咀嚼的能力,觸碰會感到疼痛,但是如果發現牙折裂或者在X線片中發現牙周膜的間隙變寬沒有新的骨質形成,治療即被評判為失敗,如果患者出院后兩年內沒有發生上述的癥狀或者體征,那么就表示治療成功[1]。這一評判標準是第十四屆國際醫學大會上制定的標準,具有國際通用性。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相對數描述,χ2檢驗分析相關數據之間的差異性。
2 結果
在45位患者中,有35位患者的牙齒恰好充填,有5位患者的牙齒欠填,還有5位患者的牙齒超填。前牙的根管恰填率和超填率很明顯要比磨牙根管高,前牙的根管欠填率要明顯比磨牙低。隨訪的兩年里,第一年隨訪了43位患者,64顆患牙,根管充填失敗的有9顆牙,成功的55顆牙成功的比率很高,有2位患者失去訪問線索。在隨訪的第二年里,有5位患者失去了隨訪線索,填充成功的有50顆牙,有8顆牙填充不成功,其中3顆欠填,5顆超填。
3 討論
牙髓病是一種口腔內科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一種疾病,這種病的發病原因最主要就是齲病。近年來,隨著醫學工作者們在材料學和方法學上對牙髓病的不斷探索,牙髓病在治療結果上出現了明顯的改進[2]。但是不管這些技術再怎么改進,治療牙髓病的最有效手段依然是根管填充,完善良好的根管充填治療,可以取得完全治愈牙髓病的效果,而且成功的幾率很高,達到80%以上。現如今的大部分的醫學工作者將根管充填的嚴密程度作為評價根管填充治療效果的標準,但是就目前來說,磨牙根管治療由于情況復雜,單純依靠填充密度很難判斷治療情況。這次本院對著45位患者進行的隨訪過程中,對患者進行X線片的拍攝,直觀準確的了解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影響根管填充是否成功的因素也有很多,除了有些醫生操作不當外,根管的數目和形態的差異、根管的鈣化程度、根管的彎曲度以及再治療患牙等等因素也會影響治療結果。患者發生牙髓病的病牙位置各不相同,磨牙的治療難度明顯要高,比如,前牙別是尖牙和切牙,一般來說都只用植入比較直和粗的單根管牙,根管填充的難度較小,因此充填的質量比較高,但是要注意超填的問題[3]。而磨牙根管相對來說比較細而且要彎曲,治療磨牙的根管數量和形態都不確定,治療的難度是牙髓病中最大的。目前,雖然治療牙髓病的方法已經比較成熟,但是失敗率也高于10%,在治療過程中,如何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療的準確率和有效率,還需要廣大的醫學工作者們不懈的探索。
參 考 文 獻
[1] 無名.根管治療技術規范與療效評價標準.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4,22(3):196197.
[2] 魯新穎,唐勇.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一次性根管治療的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0,5(3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