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理戰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實戰;散打;對方;壓力
中圖分類號:G8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1)011(C)-0245-01
散打場上的情況會不斷變化,往往會出乎意料之外,這時訓練有素的戰術意識便會判斷出形勢和散打戰術方案。
一、什么是散打戰術。散打戰術是根據比賽雙方的具體情形,為戰勝對方而采用的計謀和方式。散打比賽不僅是技術水平的抗衡,也是心理意志和智慧的較量。一名優良的散打運動員能夠應用自己身體性能和技術專長抑制對手之短,從而爭奪比賽的終極勝利。防身散打戰術與技巧是相輔相成的,技術是戰術的基本,只有熟練地把握了散打的各種基礎技術,才干機動地運用各種戰術。散打戰術的作用在于把運動員已經獲得的身材、技術、心理等方面的練習結果,依據比賽雙方的具體情況,最優化地進行綜合應用。其核心就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造成有利的態勢,控制自動權。
二、散打比賽戰術運用的重要性。隨著散打運動的普及,防身散打比賽的程度不斷進步,競賽中運發動的技術程度和競技巧力日趨接近,單憑身材條件和技術上風克服對手的現象逐漸減少,比賽中只有通過有效的戰術,把更好的專項身體素質和技術充足發揮應用出來,才干取得比賽的成功。公道地運用戰術可以減少無效的行為,對取得比賽的成功有著極其主要的作用。同時散打戰術的造就對活動員身體、技巧、心理和智慧的練習水平具有較大的增進作用。例如,練習主動進攻戰術,可以提高運動員的反映速度、動作速度、位移速度,進步運動員對機會、間隔等的斷定才能,培育運動員堅決武斷英勇堅強的品德,有利于運動員自身技術的全面發展,提高競技水平。練習防守回擊戰術可以進步活動員的防守能力,加強回擊意識。散打的戰術練習,首先應當確立準確的戰術領導思想,遵守散打技術的規律和比賽規矩,重視適用性和靈活性。準確運用戰術的基本是必需控制戰術原則、戰術情勢和施展戰術作用的條件。良好的戰術意識應體現在龐雜多變的條件下,積極察看場上情況,隨機應變,快速正確地決議自己的戰術舉動,把握場上的自動權。另外,戰術意識還反應在舉動的預感性、動作的隱藏性、配合的一致性、戰術的機動性等幾方面。
三、散打比賽戰術設計的原則。(一)按機動多變原理設計戰術。散打比賽緊張劇烈,錯綜龐雜,比賽時假如應用為數未幾的戰術,甚至采取固定的戰術,一旦被對方摸到規律,往往使自己陷進被動的困境。因此,設計戰術時,應多斟酌幾種戰術情勢,及其互相之間的連接關系,利用多種戰術方式,最大水平地體現不同進攻方向和進攻點。應用競賽場上的時光、空間、方向和地位,設計和練習靈巧、多變、多種情勢的戰術組合、戰術意圖,既靈巧多變又突出針對性和時效性。(二)按對手實際情況設計戰術?!爸酥?,百戰不殆”是軍事家斷定作戰計劃的先決條只有準確地認識自己,清晰地懂得對手的實際情況,能力百戰百勝。要想克服對手,就要懂得對手的優毛病,根據實在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戰術,實現運籌帷幄。真實地懂得對手的實際情況一般通過以下五個方面:1、專項技術程度。要明白了解對方比賽中的技術特色,如,對方是擅長用拳,擅長用腿,還是擅長用摔。他的重要得分別段是什么,他的弱點是什么,是防摔的才能差,還是防腿,或防拳的才能差等。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技術戰術,到達揚長避短的戰術目標。2、身體素質條件。運發動之間的身材素質各不雷同,有的速度快,有的氣力大,有的體力好,有的柔韌性好,有的反響快。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戰術,如,對付力氣型選手,須要用以快制力、以巧制力的戰術,遏制其氣力的運用。對付耐力差的,就要用耗費其體力的戰術,逼著打,不給其喘息的機遇。3、攻防類型。散打比賽中運動員的攻防類型有三種:第一種是自動進攻型,第二種是防守回擊為主的防守型,第三種是能攻能守的綜合型。在制訂戰術前,要了解對方屬于哪一種攻防類型運動員,然后依據實際情形制訂相應的戰術。4、比賽動態類型。散打比賽中運動員表示出不同的動態類型,有的屬于技巧型,即重要靠良好的技術施展得分取勝,對付這種類型的對手時要用封堵路線,轉變間隔等辦法;有的屬于力氣型,則須要運用以快制力、以巧制力的戰術。5、臨場心理素質?;顒訂T比賽時臨場的心理素質是一個十分主要的制勝因素。心理素質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有訓練型和競賽型運動員的說法。這里重要指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有的運發動雖技術好,但心理蒙受能力差,碰到劇烈反抗便發生害怕、恐慌等心理障礙,影響技術戰術施展,造成比賽失敗。有的運動員無所害怕,敢打敢拼,靠其臨場穩固的心理素質從容對陣,發揮自己的上風,取得比賽的勝利。
四、戰術應用時應注意的具體問題。(一)戰術上要有盡招。所謂盡招,是指用以制勝的奇特戰術,包含別人沒有的戰術,在戰術打法上有獨到之處,那么這種戰術就是你取得比賽成功的有效道路。(二)戰術上有創新??梢栽诒荣愐幘厝菰S和根本許可的條件下,追求可利用的條件,以其忽然性造成對手一時束手無策,不能適應,來克服對手。(三)戰術要熟練。熟練把握和應用多種戰術,特殊是合適自己特色的戰術,只有熟練地控制和運用,能力到達有效的應用目標。(四)戰術要先進。隨著散打技術的不斷提高,戰術也要隨之更新。如:1、70年代的散打戰術同現在散打戰術比擬,現在散打戰術更簡捷,更重視實效性。2、戰術先過程度越高,對手就相對不適應。運用時還要依據對方適應情形,可以選用對手不熟習的戰術。3、某種戰術已經進人停止階段,就不要再學習和選用。
作者單位:武警成都指揮學院教研部
參考文獻:
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柔道運動員在比賽中戰術使用的情況和運動員在比賽中心理出現的變化進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 柔道 運動員 戰術運用 心理素質
現代柔道比賽日趨緊張劇烈,對抗拼搏越來越兇,有時比賽雙方在實力旗鼓相當,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正確運用戰術,減少體力消耗,減少勞動,對奪取比賽的勝利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同時,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增加比賽的勝算很大的籌碼之一。本文從實戰角度出發,全面的分析比賽中運動員的戰術運用和心理變化,為提高柔道運動員的比賽綜合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比賽中運動員的戰術和心理素質。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邏輯分析法。對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后,進行了歸納、分析和比對,再結合本人多年的執教經驗,對文章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
二、柔道戰術及心理素質的相關概念
(一)柔道戰術
柔道戰術是指根據比賽雙方的具體情況,正確的分配力量,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所長,限制對方的特長,而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與行動而戰勝對方。
(二)柔道運動員的心理素質
所謂的柔道運動員心理素是指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的心理變化,良好的心理素質能促使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正常發揮,相反,則會使運動員的戰術使用較差,甚至連平時的訓練水平都達不到。
三、柔道戰術的運用
(一)柔道戰術的特點
1.柔道技術特點,制服對方,不準踢打,以柔克剛,剛柔相濟,攻防結合,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以攻為主,主動前進進攻,進攻與防守是矛盾的統一體,進攻可以得分,可是進攻得分又是在防守成功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也就是沒有防守的成功,就不會有進攻,兩者是緊密相連的;以攻為主,攻防結合,攻中有防,防中有攻,首先要先學會投技、舍身技、寢技中各種防守技術,柔后在防守的基礎上學各種進攻技術。
2.對抗性的項目比賽中千變萬千,對戰術要求除了應具有預測外,還必須具有靈活性隨機應變的特點,在比賽之前應準備好幾套作戰方案,用以應付各種復雜多變的情況,同時又要求在比賽中能根據比賽變化情況,靈活的運用戰術。
3.柔道比賽戰術運用與運動員的意質品質,心理狀態也密切聯系,在有些情況下,兩個運動員在比賽不分上下,體力已消耗很大,在處于旗鼓相當的爭奪戰中,可是在一剎那時間,一個運動員咬牙拼搏,另一個運動員忽然敗下陣來,這就是心理和運動員的堅強意志品質的作用。
(二)柔道比賽中戰術的運用
柔道比賽每場五分鐘,對手之間的對抗是相當激烈的,臨場變化也是變化莫測的,柔道比賽中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例子很多。柔道的特點是兩人身體直接接觸進行較量,在接觸的一瞬間,行動上就要做出反應,采取的戰術是主動進攻還是防守反擊要有充分的準備和經驗。
在比賽中要根據對手的把位變化、間距變化、站架變化、重心變化等進行相應戰術的選擇。針對對手不同的站架與技術特點,要采用不同的抓把技術,充分利用抓把技術動作的變化來擺脫對手有威脅的抓握,而且還要使自己獲得有利的把位;而與對手之間的距離是由雙方的實力和技術特點決定的,這就要求運動員正確地估計對手的實力,注意觀察對手的動態,采取相應的技術并選擇有利的距離,為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占據一個有利的位置,同時針對對手使用技術設置障礙;站架的變化主要起到限制對手正常使用技術動作的作用,它能迫使對手只能使用單調的技術或無法實施技術,以達完全瓦解其進攻;重心的變化同間距,把位和站架的變化相似,在比賽過程中重心的變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比賽中處于優勢,進攻戰術是多數運動員的首選。通過假動作破壞對方的身體重心,比賽的前期可能對手有威脅,但是后來對手熟悉套路時,不妨將自己的進攻方式簡單化,采取直接進攻戰術,可能成功率會大大提升。
四、柔道比賽中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變化
在比賽中,運動員處于領先地位時會出現盲目的自信,對于自己所處的領先優勢過于自信時,往往思想會出現松懈,導致對手乘勝追擊,被對手反超。在這種情況下,要建立自我心理機制控制,正確樹立比賽動機,制定好自己的技術水平目標。在比賽中應當學會控制自己內心的情緒,保持頭腦清醒,鎮定沉穩。
運動員在與以往交過手的對手再次比賽時心理會產生恐懼,會想起以前無法戰勝對手的場景,在比賽中無法正常發揮出自己的技術水平。教練要在賽前有針對性的疏導,對于一些以前交手過的對手,可以總結之前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正確分析對手現在的實力和自己現在的實力,以便能夠在即將到來的比賽中做到知己知彼。利用語言激勵法多鼓勵自己的隊員,使運動員發揮出自己正常的技術水平。
在比賽中,運動員處于落后的劣勢時會產生心理緊張、焦慮的狀態,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比較大,導致不能集中精力抓住對方的弱點,在極力掩蓋自身弱點不被對方發現的時候卻相反將自身弱點袒露在對手面前。運動員頭腦要清楚,明確即將采取的戰略戰術,集中精力,找到對手存在的弱點,針對手的弱點部位要集中攻擊,對其弱點采取猛攻的形式。
五、結束語
在柔道比賽中,運動員臨場的戰術運用是關系到比賽勝負的重要部分,同時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制勝的法寶。運動員不僅要把戰術運用的恰當好處,而且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支撐。針對不同的對手采用不同的戰術,同時也要隨機應變,平時要加強心理素質的訓練,這樣才能在比賽中發揮出正常的競技水平,甚至會超常發揮。
參考文獻:
[1] 冼東妹.略論柔道戰術的特點及其訓練方法[J].銅仁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10.7(6).
搏擊本身是一項非常靈活激烈的運動,綜合運用踢、打、摔結合技術、戰術進行對抗,步法變換、位置移動、攻防形式不拘一格,這給運動員靈活運用技術、戰術、戰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有利于運動員的自由發揮。實戰是考驗運動員的速度耐力、靈敏反應、經驗等多方面素質的有效方法,也是檢驗平時訓練成果的有效途徑。
在搏擊對抗中,迂直并用是進攻的有效方法之一,實戰過程中靈活運用多變的戰法對控制對手占據主動是非常重要的,迂直并用是指佯攻對手某一部位,迫其對手防守,當對手正面或側面露出空檔時,突然改變攻擊方向擊其空檔。例如實戰中兩人對峙我方主動以直拳或側踹等直線性腿法猛攻對手正面,等對手集中防守正面時,虛實并用,突然改變攻擊路線采用左右擺拳或鞭腿擊打對手兩肋或頭部。這種方法可歸納為:先擊正面后擊兩側,當然也可以先擊兩側后擊正面。使用迂回戰術關鍵是佯攻或實攻時步法要靈活多變,不可僵滯死板,直線進攻時打點要準,速度要快,轉變擊打方向時要迅速,不能給對方留有空擋。
實戰是獲取技術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之一,實戰過程中很大程度是敵我之間的心理較量,心理戰也是影響實戰的一個重要因素。心理戰是指通過各種手段對目標個體或集體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響,使其心理崩潰或產生錯覺,最終改變其行為方式的作戰行動。心理戰包括戰略心理戰和戰術心理戰,在實戰中后者運用的機會較多。戰術心理戰是指以目標人或局部戰斗中的敵人為作戰對象,使其產生錯覺或錯誤,破壞自信心,動搖其意志,最終使其行為隨心理戰實施者的意圖而改變心理的作戰方式。運用心理戰術可使對手攻其心、泄其氣、奪其志使他們意識到失敗不可避免,進而導致精神崩潰,從而改變實戰意圖。“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即說明了心理戰術的重要性。
對運動員自身而言,如何加強實戰心理的鍛煉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個人認為自我心理調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具體來說有兩種方法:第一是意志引導法,在對抗中調動意念這個級具殺傷力潛在的強大武器引導自己,告訴自己放松,這種放松是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不是身體上的放松,這樣使自己緊張的心情可以得到緩解,恢復到正常的比賽心態。第二可采用呼吸調節法,兩人在對峙過程中,眼睛集中精力注視對方,采用多次呼吸的方法,結合靈活的步法移動來調節心態。
搏擊技術實際上就是運用踢、打、摔、拿技能來制服敵手的能力,具有動作精煉實用性強的特點,搏擊訓練對個人的意志品質的考驗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對抗時首先要克服畏懼膽怯的心理,養成敢于拼搏的精神,耐力對抗中培養頑強的毅力和堅持到底的作風,以及在對抗中正確對待勝負的心理鍛煉等,訓練過程就是對自己磨練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通過持之以恒的訓練使自己具備這些特點是搏擊訓練的最終目的。
一天上午11:30分左右,有一個業務員敲門進了我的辦公室,很誠懇的說我說:“你好經理!不好意思,打擾你,快下班了不會耽誤你多少,給您說點私事!”,我想反正也快下班了就聽他們說說也無妨,另外他說的是私事,還好奇:在公司你能給我想有什么私事?所以就說“你說吧,什么事?”這個業務員就開始從包里拿出來一個比火柴盒大一倍的方塊東西說“這是我們公司的推出的一個保健按摩器,非常的實用,你看一下”;由于好奇我看了看說“這么小的東西會按摩,不會吧?”對方說“那我給做個試驗,你體驗一下”,由于我也有好奇心就說“好呀”
這時業務員又拿出了一條線,兩個小圓片,讓我把領口打開,并且把圓片和線、小方塊的機器連在了一起,把機器啟動以后,所兩個小貼片貼在我的肩背上,真讓我驚奇,分別體驗了垂背、按摩、捏拿三種體會,感覺還真是舒服,可以輕輕按摩,還可以調節加重按摩的力度,立馬讓我體會到自己的媳婦也沒有給自己這樣的一種享受,心里上本已感覺到這是一個好東西,機器小但科技的含量還不小呀!對方這時候在連續不段的說:“這個產品是高科技而且很實用,是采用電脈沖原理,二節七號的電池每天用二個小時可以用三十天,像你經??措娔X,脖子累了可以按摩,你愛人在家作飯的時候也可按摩,家里有了長輩了也可以按摩,你看這是你們這棟樓上的其它客戶購買我們產品的資料,**公司的***買了二臺,**公司的***買了……”
我問“這東西是多少錢呀?”,對方說“這個產品我們公司統一的銷售價是198元/臺”,我在猶豫說:“這么小的東西,這么貴”,其實心理上感覺是稍微偏貴了一點點,對方接著說“不過沒關系,我們最近在搞活動,打五折,現在是100元/臺”,對方接著又打開一包裝十分精致的盒子,里面有2個這樣的機器,這個人接著說“我還沒說完,其實我們現在是買一臺送一臺”這讓我心里上感覺到實惠的驚人,也想過怕上當,但真的又很想用,就說“這樣吧,我先買一臺,我先試一段時間,如果好我可以再買一臺”,對方說:“你準備好50元錢,我可以特殊的先賣給你一臺,如果用的好了你要幫我們宣傳一下”,我很順利的拿出來50元錢,讓對方給我填好了單據和保修單,很快的完成了這筆交易。
作為營銷人,事后總結對方這次的推銷過程,這個銷售員分別在選擇時間、喚起興趣、實物體驗、產品介紹、打折促銷、心理戰,最終完成了這筆銷售,而且沒有讓我感覺到任何的懷疑和不滿意,反過來想如果當時對方直接說這臺機器50元錢,我一定連試都不試,我一定想50元能有什么好東西,但是經過這個銷售人員的話術加工,就很順利的完成這筆交易,而且在我心目中建立起了這個產品的初期檔次,這也是對方采取最高明的心理戰術,這正是這個推銷員給我們的啟示。
作為談判的過程控制,價格一直是最敏感的問題,如果報的價格高了,使對方認為我們的產品質量檔次低,如果高了對方又不能接受,確實是一個很難處理的一個問題,但經過這個業務員的啟示以后,更加確認了我們做銷售工作者的正確心理戰術思路,那就是產品報價必須要從高到中再到低這么一個過程,最終會使我們的談判效果更加主動;
【關鍵詞】新經濟地理學 “新”新經濟地理學 企業區位選擇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國際間行業內貿易量快速增長、企業分布全球化、產業集聚等現象的大量出現,傳統理論對企業區位選擇的解釋越來越無力,直到新經濟地理學的出現。本文系統梳理了從古典區位理論到“新”新經濟地理學發展的過程,以期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經濟學最新分支的理論脈絡。
二、古典區位理論與新古典區位理論下的區位選擇
將地理空間與經濟問題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經濟學初期。德國經濟學家杜能(1826)最早注意到區位對運輸費用的影響,他指出距離城市遠近的地租差異是決定農業土地利用方式的關鍵因素。由此他提出了以城市為中心呈六個同心圓狀分布的農業地帶理論,即著名的"杜能環"。德國經濟學家韋伯在20世紀初發表了兩篇名著《論工業區位》(1909)、《工業區位理論》 (1914)。他認為運輸費用決定著工業區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業區位是運距和運量最低的地點。
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區位理論獲得了迅速的發展。美國學者Isard 創立的“區域科學”和Alonso 開創的“新城市經濟學”為大家所熟知。Isard (1949) 致力于將古典區位理論整合到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之中,建立一個完整的關于經濟活動區位問題的分析范式,但其始終未能建立起關于區位的一般均衡模型。隨后Alonso (1964) 提出城市土地競租理論,以完整的微觀經濟學的理論為基礎,分析城市居民和企業布局、生活和生產活動的行為,揭示了城市內部空間中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
新古典區位論主要關注的是企業的均衡與空間競爭,其在古典區位理論的基礎上從比較靜態與最優化角度分析企業區位選址問題。然而,新古典區位論的整個理論框架仍然沿用新古典經濟學關于產品同質、規模報酬不變和完全競爭的假設,這極大的影響了其理論對于現實中企業區位選擇現象的解釋力度。
三、新經濟地理學理論下的區位選擇
1991年,克魯格曼發表了《收益遞增與經濟地理》一文,提出了“中心―”模型(CP模型),它標志著新經濟地理學的誕生。在分析中,克魯格曼將D-S模型(Dixit,Stiglitz,1977)拓展到了兩個區域,在兩個區域對稱分布的初始狀態下,勞動力跨區域流動導致流入區域市場規模增加,通過“本地市場效應”吸引企業入駐;企業聚集區域的商品由于包含較少的交通成本而使得價格較低,從而產生“價格指數效應”吸引勞動者流入。這兩種效應產生循h累積因果關系形成聚集力。同時,由于農業勞動力不可流動,并且一個區域內企業增加會導致競爭加劇產生“市場競爭效應”,從而產生分散力。聚集力和分散力的權衡形成區域聚集或擴散的格局,其中貿易成本是關鍵參數。
1999年Fujita等人出版了《空間經濟學:城市、區域與國際貿易》、2001年Brakman等人出版了《經濟地理導論:貿易、區位與增長》、2003年Baldwin和自己的學生一起出版了《經濟地理與公共政策》,這三部著作的出現標志著新經濟地理理論體系逐步完善并趨于成熟。
新經濟地理學的出現對經濟學來說是把空間概念引入經濟系統,和采用報酬不變與完全競爭假設的傳統經濟理論和經濟地理研究不同,新經濟地理學以規模經濟、報酬遞增、不完全競爭為假設條件來研究區域經濟問題,比新古典經濟學更接近于現實。在C-P模型(1991)的基礎之上,大量拓展模型相繼出現,新經濟地理學的理論體系也得以不斷完善。Martin 和Rogers (1995) 的自由資本(FC) 模型、Ottaviano 等(2002)的OTT 模型、Forslid 和Ottaviano (2003)的自由企業家(FE)模型都是其中重要模型。
四、“新”新經濟地理學理論
新經濟地理學主要關注產業層面的異質性,然而,現實中相同產業內部不同企業之間的異質性以及企業勞動力的異質性要明顯得多。因此,借鑒國際貿易領域“‘新’新貿易理論”的思路,研究企業異質性的“新”新經濟地理學興起,成為新經濟地理學分析框架的又一次突破。2006年,Baldwin與Okubo共同發表的《異質性企業、集聚與經濟地理: 空間選擇與分類》標志著“新”新經濟地理學的開端。
Baldwin 和Okubo(2006)將企業異質性引入了自由資本(FC)模型中,分析異質性企業的空間選擇行為。文章有兩個主要結論,選擇效應:由于高效率企業定位于大市場能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也能夠應對大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因而大市場總是傾向于吸引高效率企業的遷入,并且生產率越高的企業遷移至大市場的意愿越強烈。分類效應:隨著高效率企業遷移至中心區,中心區市場競爭加劇,中心區低效率的企業將不得不向小市場轉移以逃避激烈的競爭,從而形成高效率企業定位于大市場和低效率企業定位于小市場的格局。
五、結論
新經濟地理學的一些研究結論與現實經濟更為貼切,能夠有效地說明社會經濟問題,從而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政策建議。中國處于轉型發展時期,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面臨著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可以預見,新經濟地理學,尤其是“新”新經濟地理學的中國化研究將是下步國內研究的一個重點。
參考文獻:
[1]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