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紅細胞計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邊界跟蹤;粘連細胞分割;二次掃描標記;細胞計數
中圖分類號R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35-0090-02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圖像處理技術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越來越多的應用于細胞圖像的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檢驗精度。本文針對已經獲得的紅細胞顯微圖像,進行了分割和計數的算法研究,并在Matlab軟件中進行了仿真,獲得了比較好的實驗效果。
1 細胞圖像的預處理
將顯微圖像從RGB空間轉換到HSI空間后,在飽和度高的區域,H量化細,采用色調H的閾值進行分割;在飽和度低的區域,H量化粗無法分割,但由于此時比較接近灰度圖像,因而可采用強度I的閾值進行分割,最后對分割后的圖像合成。這種方法利用了顏色信息,有效的獲得紅細胞區域。對于合并后的紅細胞區域圖像,采用大津法即可得到紅細胞的二值化圖像,如圖1所示。
2 紅細胞的分割
從圖1(c)中可以看出,二值化后的細胞圖像中重疊和粘連情況比較嚴重,針對此問題,本文采用邊界跟蹤的分割方法且進行了相應的改進進。
本文的邊界跟蹤算法是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搜索目標,設序列數組為K。首先從左上方開始搜索第一個目標像素點,設為k0,則像素k0是該區域最左上角的邊界像素,也就是搜索的起點,設定搜索方向按逆時針,八鄰域方向搜索。k0設置為跟蹤標志,并將k0做為序列數組的第一個元素插入,按逆時針方向搜索下一個目標像素,并設為k。如果找不到,則k為孤立像素區域;若k等于搜索起始邊界像素k0,則按順序繼續判斷其它鄰近方向上是否還有未跟蹤到的邊界像素,若沒有,則已回到起始點,算法結束。序列K中的邊界像素點組成一條封閉區域,將目標區域包圍在內。在實驗過程中,為了提高邊界跟蹤的效率將搜索方向做了相應的改變。設搜索方向變量為M,若當前M在斜角方向上,則更新M=(M+4+2)/8,否則按照M反向方向搜索,經實驗得出,運用這種方法,每跟蹤一個邊界像素點只需要檢測其鄰近的3個像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搜索速度。該基于八鏈碼的邊界跟蹤算法,可以一次掃描獲得物體邊界點序列以及邊界鏈碼信息,為后續分割做好了準備。
對于凹陷特征有明顯的重疊、粘邊細胞區域的分割,引入一個概念:最短刪除路徑。所謂最短刪除路徑,是指從目標區域某一個邊界像素出發,通過區域內部,到達另一個邊界像素的最短距離。用所需要刪除的像素數來衡量這一路徑,用該路徑將目標區域分割所需要刪除的像素數是最少的。
所以在八連通邊界跟蹤過程中,如果區域的刪除路徑的寬度小于等于2個像素時,則跟蹤過程會第二次遇到原先檢測過的邊界點。如圖2所示,當八連通邊界跟蹤檢測到k13和k14時,會分別遇到已檢測過的邊界像素點k6和k5。一般情況下,這正是細胞的重疊、粘連處所在。如果將跟蹤獲得的邊界序列點刪除掉,則重疊、粘連將在此處分裂為兩個細胞。以此類推,即使兩個細胞在粘連處的最小刪除路徑大于2個像素,只要圖像中的細胞滿足類圓的凸集特性,則細胞重疊、粘邊處必然會有凹陷的情況,因此,只要等寬度地不斷跟蹤、刪除區域邊界像素,則重疊、粘連細胞最終會分裂。
3 紅細胞的計數
由于分割后的一幅圖像內存在多個目標區域,為每個目標區域分配相應標號的工作被稱為標記,標記結束時也就同時完成了計數。標記的實質工作就是檢查各像素與其相鄰像素的連通性,然后對連通區域進行計數,進而實現目標的自動計數。
二次掃描標記法只需要掃描兩次即可完成整個的標記,如圖4所示為二次掃描標記算法示意圖:
設圖像的目標區域灰度為0,背景區域灰度值為1。第一次掃描結束后,所有灰度值為0的像素點都已經被標記過了,但是有些標記是等價的。在進行第二次掃描時,首先要根據等價對數組整理出等價關系,然后根據等價關系對目標區域進行重新標記。在第二次掃描結束后,所有灰度值為0的目標區域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標記值,據此就可以將目標區分為不同的連通區域。得到不同的連通區域的數目就是相應細胞的個數,即完成了細胞的計數。
4 結論
在MATLAB中分別對基于凹點算法、分水嶺算法和本算法進行了分析對比。其中基于凹點算法的漏識數目為26,識別效率為87.9%;基于分水嶺算法的漏識數目為17,識別效率為92.1%;本文算法的漏識數目為11個,識別效率為94.5%。整體上看,本文算法在計數準確度和計數速度上都有明顯的優勢。
參考文獻
[1]秦紅星,蔡紹皙.彩色血液細胞圖像的分割[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3(13):3.
[2]陸建峰.重疊細胞圖像分享算法的設計[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0,2,2.
[3]李盛陽.醫學細胞圖像分割與分析方法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3.
[4]Istvan Cseke.A fast segmentation scheme for while blood cell images [J].Pattern Recognition,1992,3(3):530-533.
關鍵詞:顯微鏡紅細胞計數檢驗法 尿液分析儀潛血檢驗法 尿液潛血檢驗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284-01
尿液常規檢驗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查項目之一,主要用于診斷泌尿系統及腎臟疾病。尿常規中紅細胞項檢驗可為炎癥、結石和腫瘤等所致的出血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1]。臨床中對尿潛血的檢測主要采用尿液分析儀潛血檢驗法和顯微鏡紅細胞計數檢驗法[2]。尿液分析儀基本原理是,用尿干化學分析試帶上模塊中的試劑與尿液發生化學反應,根據呈現顏色不同而定性和半定量的,方便快速。但在實驗過程中,干擾因素較多,容易使實驗結果產生誤差。顯微鏡計數方法能及時發現并糾正某些錯誤報告。本研究探討兩種檢驗方法在尿液潛血中的臨床應用。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檢驗科接收的新鮮晨尿標本130例(2016-10-1---2016-10
-31,21-74歲,性別不限)。
2.方法
2.1標本采集 用一次性無菌尿杯采集中斷新鮮晨尿,混勻后分兩管,一管用于尿液分析儀檢驗,另一管用于尿沉渣顯微鏡檢驗。均在2h內完成檢驗。
2.2尿液分析儀法 嚴格按照Uritest-500 尿液分析儀說明書操作,先進行質控,再用原裝試劑帶對混勻尿標本進行測定。
2.3尿沉渣顯微鏡檢驗法 取混勻晨尿10ml于刻度離心管內,以1500r/min離心5min,棄上清液留0.2ml沉淀物,混勻后取20l于載玻片上,先用低倍鏡觀察全片,再用高倍鏡至少觀察10個視野,記錄紅細胞形態及數目。
2.4Y果判定 尿液分析儀法(+)為陽性,尿沉渣鏡檢法紅細胞≥3個/HPF為陽性。
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檢驗陽性率;對比兩種檢驗方法下陽性符合率。
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 檢驗,P
二、結果
1.兩組檢驗方法陽性率比較 尿液分析儀檢驗法陽性率為(40/130)30.77%,顯微鏡檢驗法陽性率為27.69%(36/130),由此可見,兩組檢出陽性率比較無顯著差異(X2=0.149,P>0.05)。
2.兩種檢驗方法下陽性符合率比較 兩種檢驗方法中均為陽性的為34例,若以尿液分析儀檢驗結果為標準,使用顯微鏡紅細胞計數檢驗法中假陽性率為5.56%,假陰性率為4.62%;以顯微鏡紅細胞計數檢驗結果為標準,使用則尿液分析儀檢查中假陽性率為15.00%,假陰性率為1.54%。見表1、2。
三、討論
正常人的尿液中無紅細胞,若尿液中紅細胞升高,則提示醫生患者泌尿系統可能出現炎癥、結石、腫瘤等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因此,尿液潛血檢查在臨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
尿液分析儀檢驗法,主要檢測項目為尿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及肌紅蛋白等,這種檢驗方法具有操作簡便、高效、檢測結果重復性好等優勢,現已在醫療機構廣泛使用。但此種檢驗方法容易受到易熱酶、肌紅蛋白、細菌等外界因素干擾,導致特異性下降,假陽性率升高 [4]。尿沉渣顯微鏡檢驗法準確性較高,但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若患者尿液中存在過氧化物酶,在檢驗中無法體現,則增加了檢驗中假陽性率[5]。
本研究選取檢驗科尿液標本130例作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尿液分析儀法陽性率為30.77%,顯微鏡檢驗法陽性率為27.69%,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兩種檢驗方法均可檢驗出患者尿潛血的陽性率;對兩種檢驗方法下陽性符合率進行比較,在尿液分析儀檢驗潛血結果的標準上,尿沉渣顯微鏡紅細胞計數檢驗法中假陽性率為5.56%,假陰性率為4.62%;以顯微鏡紅細胞計數檢驗結果為標準,則尿液分析儀檢查中假陽性率為15.00%,假陰性率為1.54%,由于兩種檢驗方法不同,影響因素不同,造成在陽性符合率比較中數據不一致。由此可見,兩種檢測方法具有各自的優勢及缺點,在選擇檢測方法時不能單純以一種檢驗方法為標準,若要獲得更加準確的數據,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可以將兩種檢驗方式聯合使用,尿液分析儀法檢測的陽性結果,需用顯微鏡法進行驗證。為臨床對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療效觀察與預后判斷提供可參考的實驗數據。
綜上所述,兩種檢驗方法在尿液潛血檢驗中應聯合使用,對減少檢驗誤差、提高檢驗準確度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進,祖翠芬,沈洋.尿液潛血檢驗方法的臨床檢查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01):64-65.
[2]孫琪.不同檢驗方法在尿液潛血檢驗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06):26-26.
[3]趙憲文.比較觀察尿液潛血檢驗中不同檢驗方法的應用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5,9(12):105.
關鍵詞:賽艇運動員;網織紅細胞參數;特征;機能評定
中圖分類號:G8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3612(2010)03-0065-03
A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meter and FunctionEvaluation of the Excellent Rowers’ Reticulocytes
LIAO Shubing1, XINH Li1, LIU Xirong2
(1.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6102 25,Sichuan China;2. Aquatic Sports School,Xinjin 611436,Sichuan China )
Abstract: It uses Sysmex2100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to analyze the p arameter of the excellent rowers’ reticulocytes. It finds that the body functio n status of male rower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female rowers. The rate of femalerowers’ immature reticulocytes is higher and that of the mature ones are lowerwhich proves that when the volume and intensity of exercises can’t be balancedby enough nutrition complement in athletes’ diet, the training ability of athl etes will decline. The hemoglobin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are normal wi th RBC、MCV、MCH、 MCHC slightly fluctuating within normal range.
Key words: rowing rowers;the parameter of reticulocytes;characteristic s; function evaluation
在運動訓練中,科研人員和教練員通常把成熟紅細胞作為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及訓練效 果的一個重要監控指標,而網織紅細胞因是紅細胞的前體,它的增加或減少可直接反映骨髓 紅細胞的生成能力,因此,訓練或比賽中把對紅細胞的監控延伸到對網織紅細胞的監控上, 可更準確了解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況,及時調整,及時營養補充,以確保運動員訓練和比賽能 力。
目前,運動中網織紅細胞的研究有見對大鼠、高住低練、運動相群之間的相關報道,未 見結合運動訓練對運動員網織紅細胞各參數變化及機能評定方面的研究。本文通過對長期在 平原地區訓練的男、女賽艇運動員進行了網織紅細胞參數檢測,分析賽艇運動員網織紅細胞 各參數變化的關系,根據賽艇運動項目特點、訓練特點,建立賽艇運動員網織紅細胞參考值 范圍。為科研人員利用網織紅細胞各參數監控運動訓練提供必要依據,也為教練員制定并調 整訓練計劃提供科學指導。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受試者為四川省優秀賽艇運動員男12名、女9名,其中,國際健將級運動員3名,國家健 將級運動員2名。于2007年8月9日進行網織紅細胞參數檢測,檢測時運動員正處于三周大運 動量、高強度訓練后,以小運動量、低強度進行為期一周的訓練調整期。運動員均無血液疾 病、心血管疾病和家族遺傳性疾病,檢測前未服用影響檢測結果的藥物和營養補劑。
1.2 研究方法
1.2.1 檢測儀器及指標檢測儀器為Sysmex-21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采用流式細胞激光技術進行全血細胞計 數、網織紅細胞計數及分群,檢測指標有RBC(紅細胞計數)、HGB(血紅蛋白)、Ret#(網織 紅細胞絕對值)、Ret%(網織紅細胞百分比)、IRF(未成熟網織紅細胞)、LFR(低熒光 強度網織紅細胞)、MFR(中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HFR(高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MCV (紅細胞平均體積)、MCH(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C(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所 有指標檢測均可進行重復實驗。
1.2.2 取樣抽取運動員早晨空腹血液2 mL,及時送往四川大學華西附屬醫院,檢測儀器為Sysmex-2100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1.2.3 數據處理及來源本實驗結果采用Excel 2003進行常規數據處理,數據結果統計出平均值、標準差(x±s)和參考值。普通人數據來源《網織紅細胞六項指標的正常參考值調查》[1] 的健康人群,且采用的是相同檢測儀器進行指標比較。
投稿日期:2009-04-27
作者簡介:廖述兵,講師,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與訓 練、體育信息化。2 結 果
2.1 賽艇運動員網織紅細胞參數Ret#、Ret%、IRF%、HFR%、MFR%、LFR% 表1 網織紅細胞參數的x±s及參考值
Ret#/×109•L-1 Ret/%IRF/%HFR/%MFR/%LFR/%運動員 男 52.2±10.6 1.05±0.238.88±6.2 1.32±1.3 7.95±4.991.11±6.2(31~73.4) (0.59~1.51) (0~21.28) (0~3.92)(0~17.75) (78.71~103.51)運動員 女 54.6±13.0 1.30±0.27 18.97±3.7 3.93±1.615.04±2.681.02±3.7(28.6~80.6)(0.76~1.84)(11~26)(0.73~7.14)(9.8~20.2)(73.6~88.4)差-2.4 -0.25* -10.09**-3.01** -7.09**10.09**普通人 男 60.1±18.9 1.20±0.36 5.7±2.80.5±0.55.2±2.5 94.3±2.8(22.3~97.9)(0.48~1.92)(0.1~11.3) (0~1.5) (0.2~10.2)(88.7~99.9)普通人 女 50.1±14.0 1.12±0.31 4.6±2.30.3±0.34.2±2.2 95.5±2.3(22~78) (0.5~1.74)(0~9.2)(0~0.9)(0~8.6)(90.9~100.1)差100.08 1.10.21 -1.2注:差=男-女 **:男女比較P
2.2 賽艇運動員網織紅細胞參數RBC、HGB、MCV、MCH、MCHC
表2 網織紅細胞參數的x±s及參考值
RBC/×1012 •L-1 HGB/g•L-1 MCV/fL MCH/pgMC HC/g•L-1 運動員 男4.96±0.3149.7±10.9 90.3±7.6 30.3±2.5 335.2±5.1 (4.3~5.5) (127~171)(75~105)(25.3~35.3 ) (325~345)運動員 女4.14±0.2132.5±3.6 95.8±3.4 32.0±1.0 334.3±4.7 (3.7~4.5) (125~139)(89~102) (30~34)(324~343) 差 0.8217.2**-5.5-1.70.9普通人 男 4.98±0.43 150±1088.1±5.3 30.2±2.2342±8(4.12~5.84) (130~170) (77.5~98.7)(25.8~34. 6)(326~358)普通人 女 4.44±0.23 133±6 88.3±3.7 30.2±1.8339±7(3.98~4.90) (121~145) (80.9~95.7)(26.6~33 .8)(325~353)注:差=運動員男-運動員女; **:男女比較P
3 討 論
3.1 賽艇運動員HFR、MFR、LFR的百分含量及未成熟網織紅細胞IRF的比較分析網織紅細胞內RNA含量多少與其成熟程度有關,根據RNA染色后熒光強弱程度、光吸收量 和光散射量等參數比例,可將網織紅細胞分為高 (HFR)、中(MFR)、低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 LFR)[2],紅細胞生成正常時,MFR、HFR的水平很低,在造血受到刺激時,大量較 為幼稚的 網織紅細胞從脊髓釋放入外周血,使MFR、HFR的水平顯著增高,因此,MFR、HFR更能反映紅 細胞生成的開始。IRF為網織紅細胞總數中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數IRF=MFR+HFR。[3]
表1是賽艇運動員HFR、MFR、LFR、IRF比較,可見女運動員HFR、MFR明顯高于男運動員 ,LFR則相反,經檢驗,男、女運動員間差異非常顯著,說明女運動員未成熟的網織紅細胞 明顯多于男運動員。相對運動員個體而言,在沒有疾病和藥物影響下,網織紅細胞總數不會 有太大變化,并且每天的生成與破壞保持動態平衡,因此,女運動員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的增 高(IRF)導致了成熟網織紅細胞(LFR)的降低,與男運動員相比,差異是非常顯著。
與普通人進行比較,男運動員HFR、MFR低于普通人,而女運動員卻高于普通人,LFR則 相反,女運動員檢測結果與相關報道結果有明顯差異,為什么女運動員會出現高于普通人這 樣一種現象呢?網織紅細胞是骨髓最早釋放到外周血中的紅細胞,高強度運動訓練能夠增加 紅細胞的破壞,嚴重時甚至發生溶血現象,這種情況下的機體就會出現代償性反應,即刺激骨 髓 造血,促進網織紅細胞的生成增加,女運動員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數值偏高應該與訓練量和強 度太大而運動員膳食和營養素的補充沒有及時跟上有關,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的增加必定影響 成熟紅細胞的生成,從而導致運動員訓練能力的下降,說明該階段女運動員雖處于訓練的調 整期,但調整的情況并不理想。
3.2 賽艇運動員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GB、網織紅細胞計數Ret#、網織紅細胞百分比 Ret%的比較分析紅細胞作用是為各組織器官輸送氧氣,并把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完成這一功 能主要依靠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相 對固定的[4]。血紅蛋白含量變化與有氧耐力訓練強度有直接關系,因此,訓練監控 時往往把 血紅蛋白作為檢驗運動員有氧耐力訓練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本結果顯示,男運動員RBC略 高于女運動員,這與普通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因為男性雄性激素較高而使紅細胞數比女性高 ,男運動員與普通人相比,結果很接近,但女運動員低于女普通人0.3(×1012/L) 。男、女 運動員HGB為正常范圍,說明無貧血現象。賽艇女運動員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數IRF較高,那為 什么RBC、HGB卻在正常值范圍內,據研究報道,IRF水平變化只與脊髓狀態有關,不受外周 紅細胞數量的影響,所以當脊髓增生狀態發生改變時,IRF水平比RBC水平的改變更為明顯。
RET與RBC區別在于RET胞漿內含有嗜堿性物質RNA,檢測時,通過激光散射把RET與成熟R BC區分開來,RET比成熟RBC稍大。網織紅細胞絕對值Ret#是網織紅細胞百分數與紅細胞計數 值的乘積,據相關文獻報道,男性RET#高于女性,本研究中,女運動員RET#、Ret%均高于男 運動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女運動員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異常高而導致Ret#增高,與男 運動員相比有顯著性差異,這與相關報道不一致,而本研究也認為出現這樣的結果應該不是 賽艇運動員的共性特點,而是這段時期女賽艇運動員機能水平下降而出現的一個現象。
3.3 賽艇運動員HGB與MCV、MCH、 MCHC的分析MCV指紅細胞平均體積大小,MCH指平均血紅蛋白量,既每升紅血球所含的血紅蛋白的多 少(MCV/HGB),MCHC指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臨床上把MCV、MCH、MCHC簡稱貧血3指標,RDW-CV%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在診斷運動員是否貧血時,需要結合HGB值進行評價, 如果HGB值正常,MCV、MCH、MCHC在允許范圍內產生波動屬于正常現象,因為MCV、MCH、MCH C指標變化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運動、損傷、腦梗死甚至過量飲水等,如果HGB值下降,出 現了貧血,那么就需要結合MCV、MCH、MCHC判斷貧血的性質,再進行針對性治療。因此,在 監控運動訓練時,只要HGB正常,MCV、MCH、MCHC就不作為重點研究指標。從本數據結果來 看,男、女運動員HGB值正常,男、女運動員MCV略高于普通人,男、女運動員之間相差5.5 (fg),但無顯著性差異, 男運動員MCH、MCHC與普通人比較,幾乎沒有差異,與男運動員 相比,女運動員有微小變化,應屬于正常范圍內波動。
4 小 結
總體來說,在訓練調整期,男運動員機能狀態好于女運動員,女賽艇運動員未成熟網織 紅細胞高,成熟網織紅細胞低,反映該階段訓練量和強度太大,膳食和營養素的補充沒有及 時跟上,導致運動員身體機能降低,訓練能力下降,雖處于訓練的調整期,但調整的情況并 不理想。男、女運動員血色素正常,未見貧血現象,RBC、MCV、MCH、 MCHC略有波動,但在 正常范圍內。
參考文獻:
[1] 陳梅,方偉禎,丁鶴林,等.網織紅細胞六項指標的正常參考值調查[J] .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07,12(01):51-53.
[2] 張曉娟,張燦珍.網織紅細胞計數方法及臨床應用研究現狀[J].臨床檢驗雜志,2 006,24(5):394-395.
[3] 李曉京,張時民.網織紅細胞的測定和臨床應用[J].中國醫刊,2007,42(03) :63-66.
[4] 省略/wiki/%E8%A1%80%E5%B8%B8%E8%A7%84.
[5] 趙超.全自動血細胞儀網織紅細胞四項參考值檢測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8 ,25(1):33-34.
[6] 盛蕾,樊云彩,馮煒權等.不同項目運動員網織紅細胞參數特點初探[J].體育與科 學,2006,27(2):71-74.
[7] 陳梅,方偉禎,傅玉如.Sysmex XE-21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分析網織紅細胞性能評 價[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2):268-270.
[8] 李見紅,顧敏,張靜,等.XT-20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網織紅細胞的臨床應用[ J].中國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6,5(12):26-28.
[9] 孫學健.網織紅細胞的新參數[J].臨床和試驗醫學雜志,2007,6(6):160-161 .
[10] 劉文鋒,瞿樹林,等.“高住低練”對大鼠網織紅細胞參數和成熟紅細胞參數的影 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5):78-81.
[11] 李愛麗,宋玉姬,劉.Sysmex RAM-1血液分析儀檢測6項網織紅細胞參數參考值 調查[J].臨床檢驗雜志,2006,24(4):258.
[12] 張春麗,王竹影.高、低強度模擬HiLo對網織紅細胞參數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 技,2007,43(01):116-119.
[13] 高飛,邱紀,陳偉,等.XE-2100血液分析儀測定網織紅細胞的臨床應用探討[J].重 慶醫學,2008,37(3):244-246.
[14] 裴怡然,李強,高偉,等.優秀運動員網織紅細胞常用參數測定及應用探討[C].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20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09)7-0090-01
[摘要]目的:探討肝硬化患者紅細胞平均體積(MVC),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及血小板參數變化與病情關系的臨床意義。方法:應用庫爾特5分類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43例肝硬化患者平均紅細胞體積(MCV),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血小板計數(PLT),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壓積(PCT),及血小板分布寬度(PDW)。結果:(1)肝硬化患者MCV,RDW,PDW顯著高與對照組(P
[關鍵詞]肝硬化;紅細胞容積;血小板參數
為探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血小板參數變化及其在判斷病情中的價值,對本院2000年10月-2008年6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MCV、RDW以及血小板參數進行統計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觀察組43例,為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齡35-61歲,平均49。1歲,臨床診斷符合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1]其結果來自患者住院后第一次測試所得,健康對照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18-58歲,平均41歲,均為門診體檢者,經檢查未發現肝功能,血常規未見異常。
1.2檢測方法,空腹靜脈采血1ML,放入裝有15%的EDTA-K2試管中搖勻,用NLITONKOHDEN-6318型血液分析儀進行檢測,采血后2H內完成。所用試劑由庫爾特提供。
全血質控物進行室內質控檢測。
1.3統計方法:所有數據均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結果:肝硬化患者與對照組MCV、RDW及血小板參數測試結果,見表1。
2討論
2.1肝臟為造血的主要器官以生成紅細胞為主。肝臟病變會造成紅細胞系統異常。肝硬化患者MCV、RDW會發生明顯改變,RDW是反映紅細胞體積大小變化的指標,其值明顯升高提示紅細胞大小不一、多形態以及紅細胞碎片增加造成其大小不一的原因可能是:(1)造血物質缺乏。許多肝硬化患者長期食欲減退胃腸道吸收功能低下,常因葉酸、維生素B12和鐵雙重缺乏導致貧血,前者可導致紅細胞巨幼樣變,后者可引起小細胞變化。(2)大多數肝硬化患者有脾大及脾功亢進表現,使紅細胞破壞加速壽命縮短及形態發生明顯改變。(3)免疫因素造成與肝炎病毒相關性的再障,骨髓造血障礙。隨著肝病病情的進展肝功能損害進行性加重,上述造成肝病患者紅細胞形態早改變的因素也越復雜,因而,MCV、RDW的改變也越明顯[2]。
關鍵詞:涼血活血法;陰虛火旺型;慢性腎炎;效果
血尿是慢性腎炎的基本臨床癥狀,發病率很高,而且治療困難;經過長期的研究探索,發現清除淤血乃治療關鍵。西醫并無確切治療手段,近年來中藥治療開始受到關注[1]。黃葵膠囊說明書藥理實驗:家兔腎小球基底腎炎模型結果顯示,黃葵膠囊可降低尿蛋白含量和血清肌酐作用。為比較黃葵膠囊和涼血活血法治療陰虛火旺型慢性腎炎血尿的效果以及對尿紅細胞數水平的影響,筆者選取了96例患者進行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4月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96例慢性腎炎患者。
利用隨機數表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平均年齡(39.2±8.4)歲;平均病程(5.6±2.4)年。主癥心煩不寐10例,多夢易醒12例,次癥頭暈5例,心悸5例,腰膝酸軟10例。中醫辨證陰虛火旺型的典型癥狀為[2]:五心煩熱,尤以夜間明顯,腰膝酸軟,口干,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多數陰虛火旺型可能病程較長,或前期使用清熱藥物傷陰所致,多體型偏瘦。觀察組4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平均年齡(38.9±7.8)歲;平均病程(5.2±2.8)年。主癥心煩不寐9例,多夢易醒11例,次癥頭暈6例,心悸6例,腰膝酸軟12例。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及病理診斷均符合慢性腎炎標準[3],患者均無過往用藥史,無精神疾病;患者及患者家屬均知情并同意配合研究。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其他臨床資料方面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要求低脂低鹽飲食,每天休息充分,針對每名患者接受必須的降脂、降壓、利尿以及抗感染等基礎治療。對照組采用黃葵膠囊(江蘇蘇中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0040,0.5g*30粒)治療,用法用量:3次/d,5粒/次,8w為1療程。觀察組采用涼血活血化瘀中藥治療,中藥藥方:赤芍15g,通草、甘草各6g,桃仁、竹葉、紅花、川芎各10g,生地黃30g。水煎口服,1劑/d,早中晚3次/d服用。兩組患者均服藥8w,8w后進行尿常規RBC指數檢查和尿沉渣紅細胞計數。
1.3療效指標 臨床療效分為四級。痊愈:8w后連續三次檢查尿常規RBC指數和尿沉渣紅細胞計數均為正常人水平。顯效:尿常規RBC指數減少大于2個"+"或者3個/HP。尿沉渣紅細胞計數數量下降超過原有的40%。有效:尿常規RBC指數減少但未到達顯效標準,尿沉渣紅細胞計數數量下降,但未超過原有40%。無效:尿常規RBC指數和尿沉渣紅細胞計數均未下降甚至上升。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根據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當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79.17%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54.17%(χ2=6.750,P
2.2兩組治療前后尿沉渣紅細胞計數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紅細胞計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0,P>0.05),但治療后觀察組紅細胞計數明顯小于對照組(t=25.68,P
3討論
陰虛火旺型慢性腎炎較一般慢性腎炎相比難于發現,患者偶爾可見血尿,該病易反復發作,損傷腎功能危害極大,且難于治療。目前西醫理論尚沒有特效的治療手段。
目前大部分專家認為治療瘀血乃治療該病之關鍵。中醫認為,離經之血為瘀血,久病入絡為瘀血,飲血火旺型慢性腎炎恰好符合。如果患者因為飲食不當、氣候變化而加重體內的濕熱之氣,便會引起血尿的反復發作。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瘀血,瘀血使得新血無法流通,進一步導致血尿無法清除[4],故而瘀血不僅為病理產物,也是發病因素。然而涼血活血治療可以減少瘀血、打通經脈,并且可以減少腎的纖維化,避免腎功能損傷。血尿出現原因首先是患者抵抗力下降,受到外界感染導致氣血不暢,并且離經之血堆積,久而溢出經脈經小便排出。涼血活血恰可以去除瘀血,通達經脈,健脾保腎,標本兼治[5]。
生地黃味苦、屬寒,有清熱涼血、生津養陰的功效,其根莖中含有的β-谷甾醇、甘露醇、豆甾醇等分子,涼血止血的功效極高[6];桃仁可以去除瘀血,亦可以腸道,舒張血管;川芎可活血行氣,改善行氣通血,腎小球微循環;竹葉素來為清熱利水之藥,其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和香豆素不僅可以抗自由基還有調節血脂的功能;紅花味辛,屬溫。可以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通草味甘、屬微寒,治療水腫、利尿;赤芍亦是清熱涼血,消除瘀血;甘草則是調和諸藥,治療乏力。將上述諸藥合用便可滋陰祛濕,活血化瘀,清熱消腫,可以很好的涼血活血。
本研究結果可見涼血活血法的優勢所在。綜上,涼血活血法治療陰虛火旺型慢性腎炎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減少尿紅細胞計數,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文景,孫明霞,趙凱聲,等.補腎地龜湯治療脾腎氣虛型慢性腎炎蛋白尿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藥,2009,28(11):866-868.
[2].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8-173.
[3]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試行方案)[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6,40(6):8-9.
[4]趙堅.涼血活血法治療陰虛火旺型慢性腎炎血尿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2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