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五好家庭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孝敬公公婆婆
我叫于x,今年42歲,是房山區大安山鄉的一個普通的村民。初中畢業后,便在村里務農。十幾年前,嫁給了同村的青年楊x。婚后,我們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我們同住在一個院里、同吃一鍋飯。公公婆婆歲數都大了,他們一輩子過的很不容易,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隨著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勃勃生機,我們的日子也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但我沒有因為生活好了而嫌棄我的公公婆婆,是他們給了我丈夫生命,撫養他長大成人,是他們帶他步入社會,教他怎樣做人。
我覺得: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碼的標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善良的孝敬父母的心。我不僅僅把這種良知埋在了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實在了行動上。十年前夏季的一個傍晚,雨嘩嘩的下個不停,我正在廚房吃飯,突然聽到我的丈夫焦急地喊:“你快來看看呀,咱媽這是怎么了?”我立即放下飯碗,奔到婆婆的房間,看到婆婆倒在床邊,已經說不出話來,只是用右手指著身體的左側,原來她的左半個身子已經不能動了。我沒有再多想,立刻撐起雨傘,找了輛出租車,把婆婆送到了醫院,樓上樓下拿藥、輸液,一直忙到下半夜一點多鐘,直到婆婆的病情穩定下來,這才喘了一口氣。婆婆被確診為腦血栓,自此之后,需要長期的用藥維持。婆婆不能再做家務活了,家里的活我全包了,做飯、收拾屋子、種地、養豬……每月還要為婆婆買藥,我的生活不但忙碌了許多,更是一下子顯得拮據了許多,但我毫無怨言,我覺得我這樣做是對的,我覺得生活的很充實。
公公原來是大安山煤礦的一名工人,身體一直很瘦,但卻沒發現有什么疾病。退休后,幫著照顧婆婆、照顧家里,我的負擔減輕了許多。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有一次,公公在外出砍柴火時,不慎從樹上摔了下來,造成了大腿骨折,不能下地行走,只能躺在床上。這下我就更忙碌了,要照顧有腦血栓的婆婆,要照顧受傷在床的公公,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要照顧外出干活掙錢養家的丈夫。有時,真感覺自己像陀螺一樣在轉,撂下這件事,接著就是那件事。但我沒有牢騷滿腹,沒有叫苦連天。看著公公在我的照顧下逐漸好轉,看著婆婆在我的照顧下一點點行動自如,看著孩子們在我的照顧下漸漸長大,看著丈夫在我上午照顧下露出了笑容,我欣慰,我歡喜。但上天似乎總是不眷顧我這樣的人,公公的摔傷逐漸好轉了,已經基本上能依靠拐杖下地行走了,可這時,更為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公公感覺有些發燒,沒精神,懶得抬頭,懶得說話,開始時,大家以為是感冒了,服用了一些治感冒的藥,可兩、三天后未見好轉。我和丈夫覺得不對勁,便找車帶公公到良鄉醫院就診。診斷的結果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公公被確診為肺癌晚期,癌細胞已經擴散。我求醫生盡全力搶救,丈夫回去酬錢,我則一直守在醫院,拿藥、輸液、喂飯、接尿、擦洗身子……但終究未能挽救公公的生命。二十多天后,公公離開了我們。
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嘮嘮叨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和丈夫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每當這個時候,我都要告訴孩子們,不要和爺爺、奶奶頂嘴,雖然爺爺、奶奶說的有些話我們不愛聽,但他們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完后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所以結婚十幾年來,我們婆媳關系一直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好心就有好報,我對公婆的精心照料,同時也換取了公婆對兒孫的疼愛,對我的信任與牽掛。
二、孝敬親生父母
在農村有這樣的一種說法,那就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意思是說姑娘出嫁以后,就是婆家的人了,不用再管自己娘家的事了,也不需要再管娘家的事了,如果再管娘家的事,反而是多事兒,是不好了。可我不這樣認為,就是我國的憲法都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兒子要贍養自己的父母,女兒也要贍養自己的親生父母,不是說出嫁以后就可以不管了。
我的哥哥和弟弟一直工作在外,并在那里安家、取妻、生子。父母過不慣住樓房的生活,總感覺憋悶,缺少了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因此,沒有隨哥哥、弟弟一起生活,而是獨自生活在農村的老家,和我家住的不遠。我不放心父母,每天都去看看他們,看看他們精神好不好,身體是否不舒服,有沒有什么需要做的事情。家里做了什么不常吃的飯菜,我都叫父母過來一起吃,或者是給父母端一些過去,讓他們嘗嘗。
八年前,母親突發心肌梗,撒手離開了我們。這下便只剩下父親孤單的一個人。哥哥和弟弟把父親接到了門頭溝,和他們一起居住。但父親仍舊是不習慣,又一人回到了家中。這次,我便主動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開始時,天天去看看父親,時常幫父親洗洗衣服,收拾收拾屋子,做做飯,讓孩子逗逗父親開心,使父親不感覺到孤獨。后來,干脆讓父親和我們一起吃飯,晚上,我讓自己的孩子和父親一起住,和父親做伴。
我是開發區**服裝企業的老總***,和妻子***一起在事業上共同拼搏,患難與共,在生活中互敬、互愛、真誠相處,善待老人,是一個和睦家庭的典范。在事業和家庭成功的背后有著我們付出的艱辛和感人故事。
20xx年我們夫妻倆都從國有企業雙雙下崗,當時感到生活的壓力巨大,上有年近七旬的父母;沒有任何經濟來源,下有正在上學的孩子。20xx年兩人決定辦一家小食品加工廠,找親戚朋友東借西籌,在政府和街道辦的支持下,工廠終于開始生產。當時工廠剛剛起步,資金短缺,訂單不足,方方面面運行十分困難。就在此時愛人的父親被醫生診斷為晚期胃癌,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夫妻倆感到無比悲痛。但是現實無法逃避,夫妻倆商量決定在老人有生之日,哪怕工作再忙,也要堅持每星期去看望老人一次。當時他們生活并不寬裕,每次去都要給老人買一些吃的用的,陪伴老人過一天,天黑前乘晚班車返回,每次往返四十多公里;十個多月跑了四十多趟,直到到老人離去。
到20xx年,工廠在我們夫妻倆的辛勤經營下已得到穩步發展。此時又有一個不好的消息突然傳來,我的小弟被診斷為腦瘤,當時工廠已在開發區征地,我們一要建廠房,二要維持工廠正常生產,夫妻倆忙的是沒日沒夜。我們商量后決定一切都可以放下;治病要緊,我們找朋友去上海請專家到合肥來做手術,每天都要往返醫院幾趟,我的妻子還不辭辛苦將做好的飯菜冒著夏日高溫送到醫院,每天都變換口味,直到治愈后一個多月出院。由于小弟的條件不好,又沒有醫療保險,我們夫妻倆還支付了幾萬元的全部醫療費用。
我的妻子既要照顧家又要幫助我管理工廠,她比常人付出更大的艱辛,結婚十幾年從未間斷過給公公婆婆買衣服;冬天的、夏天的,吃的、用的,照顧得十分周到。因為我太忙,教育孩子的擔子大部分都落在她的身上,教孩子她講究方法也比較有耐心,首先教孩子怎樣做人,培養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各方面都比較優秀,全面健康成長,這也是我最欣慰的。
____x熱心公益事業,村內修路修閘籌款等工作上,總是身先士卒,帶頭交款參與。平時也積極配合村務工作,將黨的政策方針宣傳給身邊人,配合村內抓好婦女和計生工作,他號召家人要自食其力,積極奉獻,不給黨和政府添麻煩,憑自己之力做福祉之事。
三、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該家庭的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妯娌之間、姑嫂之間關系十分親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睦家庭。在處理家庭的每一件大事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做到求大同,存小異,每辦完一件大事全家人都心情舒暢。 在對待鄰里關系上,平時見面都是熱情有加,互相問候,當鄰里有困難時,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助他們排擾解難,同鄰里創造了一個和睦相處的環境。
四、尊老愛幼、重視學習
為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水平,推進我縣“兩區”建設,根據市、縣文明辦的通知精神,根據幫扶村實際情況,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現就做好省黨校結對幫扶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結對幫扶活動對象
Xx鄉Xx村
二、結對幫扶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結對幫扶活動主要內容
1、組織教育培訓。充分發揮黨校教育培訓優勢,結合幫扶村實際,積極開展政策法律、農村實用技術、科技文化、道德規范、健康衛生等知識培訓,初步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講文明、守法紀、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2、開展鄉風建設與環境整治。指導幫扶村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為內容,以創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為活動載體,廣泛開展禮貌、禮儀、禮節主題教育,促進家庭和美、鄰里和睦、人際和諧。幫助制定村規民約,建立“道德評議會”、“紅白事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反對封建迷信和婚喪大操大辦,革除陳規陋習,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對照文明衛生標準,幫助建立村民組保潔隊伍,促進保潔機制的建立,完善保潔設施,組織村民開展衛生大掃除,凈化庭院,粉刷墻壁,打掃房屋。發揮群眾自治精神,整修坑塘溝渠,清除殘垣斷壁,解決農村“五亂”現象,使村貌整潔美觀。
3、幫建文化設施組織文化活動。積極幫助幫扶村建設文化大院(室),配備文體器材,努力達到“三室一場”(圖書室、活動室、多功能教室、文體活動廣場)、“四有一建”(有電視、有音響、有廣播、有科技書架,建有宣傳櫥窗)標準。指導幫扶村開展群眾開展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豐富廣大干部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四、工作要求
一、基本情況
下轄11個居委會、11行政村,286個居民小組,7.5萬人。按照3‰的比例配齊、配足農村保潔員242名,垃圾轉運車8輛、灑水車3臺,掃路車1臺,按照“組保潔、村收集、鎮集中、縣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模式進行生活垃圾處理日產日清。經過近三年來的人居環境整治,已建成美麗宜居鄉村18個,特色田園鄉村1 個,著力打造農房改善項目3個。
二、存在問題
1、思想認識盲點多。在工作中,主要還是依靠以上率下、組織推動式展開,因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制約,大部分村居沒有將其擺在優先位置,不能有效發動群眾參與整治。
2、整治標準有待進一步推進。群眾衛生戶廁廢棄的比較多。村莊綠化全面推進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眾存在重視硬化、輕視綠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體品味較低。垃圾桶、垃圾池、清運車、中轉站等設施配置標準和規模無法滿足垃圾分類處置需要,運行費用保障不足,垃圾收運和無害化處理有待加強。有的村組日常保潔不到位,生活、養殖污水橫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長效治理措施。
3、資金保障不足,因村居在人居整治過程中,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后期整治經費村(社區)跟不上。在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較大資金缺口。
三、如何改革
1、培育群眾主體意識。依靠群眾因地制宜制定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監督和獎懲機制。大力推進清潔文明戶、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以點帶面激發群眾主體意識,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村民自治。
2、因地制宜推進重點工作。整合技術力量,加強指導,因地制宜穩步推進污水治理、垃圾治理、衛生健康廁所建設、串戶路和庭院硬化、村莊綠化等項目建設,鼓勵發動群眾投工投勞,用最少的資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內涵的村莊院落。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接小型工程項目,組織當地工匠組成小工程隊進行施工,助推集體經濟發展。
3、健全資金保障機制。鎮將安排專項經費400萬元,用于人居環境整治獎補資金,將實現村莊美化、綠化、點化、三類水沖式公廁村(社區)至少一座。同時加大資金的多渠道籌措力度,形成“受益群體自籌、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化格局,著重挖掘社會企業、在外鄉賢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