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筍芽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長期以來,保護熱帶雨林的任務艱巨。最近40年,地球的雨林面積正在銳減,因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非法伐木變得越來越惡劣。然而現有的反盜伐技術卻過于落后或者昂貴――衛星圖像通常用來分析盜伐結束后的破壞情況,那時罪犯們早已拉著木材逃之夭夭了。而飛機巡邏盡管可行,但費用太高,發展中國家根本無法承擔。
2013年,硅谷物理學家、非營利機構“雨林聯通”的創始人托弗?懷特在世界上原始森林破壞率最高的國家――印度尼西亞開始了自己的“雨林聯通”公益環保項目――用手機給熱帶雨林安上監聽盜伐聲音的“耳朵”。
剛開始,懷特考慮的監聽設備并不是手機,但其他監聽設備對廣袤的雨林來說成本昂貴,直到有一天,他的一個朋友剛換了一款新手機,正準備把半新的手機送到手機環保回收站,這時,懷特突然意識到大家不用的智能手機裝有感應器,同時發展平臺已經相當完善,而且每年有數百萬還能工作的手機被拋棄,短時間內自己的項目完全不用為沒有足夠的手機而擔心。
于是,他們開始與手機回收站合作,為舊手機設計了形狀類似花瓣的硬件,上面安裝微小的太陽能光電池。在與雨林地區當地居民的幫助下,然后把智能手機悄悄綁在雨林的參天大樹上。經測算,一部智能手機能保護一平方英里的雨林,通過手機與手機的信號對接,讓“耳朵”覆蓋整個森林。它們就像一個雨林衛士一樣,全天監聽雨林深處盜伐者鏈鋸的聲音,當手機檢測到非法活動的聲音后,藏在其中的GSM會利用網絡自己給監管部門打電話告知具體方位,這樣護林員能在盜伐者造成更大損失之前趕來。
結果是智能手機兩周內就檢測到盜伐信號,印尼蘇門答臘地區的護林部門準確找到非法活動的發生地點,避免了大范圍盜伐的發生。
不僅如此,“雨林聯通”還能捕捉到車輛的動靜、偷獵者的槍聲,甚至能跟蹤到野生大象等雨林動物的腳步聲,幫助生物學家們珍稀特種的科研項目實施。
[關鍵詞] 玻璃纖維樁;牙體缺損;樁核;前磨牙
[中圖分類號] R7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6(c)-034-02
Glass fiber post in a single tube of second premolar tooth defects in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JIANG Zhiping,GAO Mingwu,CHEN Pe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Longhua Dental Branc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Jinan University in Shenzhen,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glass fiber post in the single premolar tooth root canal.Methods: Chose the single premolar tooth root canal defects of 80 patients, with 104 teeth,and after the complete root canal treatment, selectedthe glass fiber post diameter and length according to the root of the situation, then the whole crown with two years of clinical follow-up observation. Results:There were 104 teethes, and no exception in the 100 teeth. There were 4 teeth loss or gingivitis. And repair success rate of 96.15%, with a satisfactory result.Conclusion: The defect treatmen of glass fiber post in a single premolar tooth root canal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Fiber post of glass; Dental defects; Post and core; Premolar
自20世紀中期以來,由于牙髓治療技術及方法的改進,樁核修復廣泛應用于臨床。多數學者認為無髓牙(pulpless teeth)采用樁核修復在恢復其外形及功能的同時,能夠改變其應力分布,從而保護余留牙體組織[1]。前磨牙由于其解剖特性,多為錐形扁根,為獲取良好的與根管密合的形態而大多采用鑄造金屬樁核修復,但隨著口腔修復美容材料的發展,其不足之處也日益顯現:存在腐蝕、過敏、色素沉著等現象;影響美觀及核磁共振診斷;其彈性模量遠遠高于牙本質、發生根折的概率高。而纖維樁以其優越的美學性能、抗腐蝕抗疲勞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在強度上的不斷改進提高,使其在臨床上逐漸得到推廣。近年來,作者采用玻璃纖維樁進行前磨牙牙體缺損的修復,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1月~2008年1月就診于本院的80例單根管第二前磨牙牙體缺損的患者,共104顆患牙,其中,男40例54顆,女40例50顆,上頜第二前磨牙48顆,下頜第二前磨牙56顆。患者年齡18~70歲,患牙均予以完善的根管治療,觀察2周后修復。
1.2材料
3M ESPE RelyX纖維樁(3M,USA);3M ESPE RelyX Uniem通用自黏接樹脂黏結劑;3M ESPE Kiltek Z250樹脂(3M ESPE,USA)。
1.3治療方法
①上下頜第二前磨牙患者修復前均予以完善的根管治療,熱牙膠充填,術后攝片顯示根充密合,根尖無慢性炎癥病變。②按全冠牙體預備原則進行牙體預備。③根據牙根粗細的不同,選擇相應規格的根管預備鉆針,按照根管預備的一般原則進行制備。樁長達根長的2/3~3/4或樁的長度與冠的長度一致,根尖部需留3~4 mm的牙膠尖。樁的冠部長度由咬合和最終修復體情況決定,并用金剛砂切割纖維樁。④根管內蒸餾水沖洗,吸潮紙尖吸干,將3M ESPA RelyX Uniem樹脂黏接劑機混后用專用槍導入根管,將纖維樁放入根管內并保持壓力,光固化處理約40 s。黏固完成后3 min,在樁及牙本質表面涂布處理劑,然后在其上堆筑雙重固化的復合樹脂形成核的外形,光照40 s。固化后修整牙體,硅橡膠取模,灌注石膏模型,制作全冠。將完成的全冠在患者口內試戴、調 、黏固。囑患者在治療后按時復診,以觀察修復效果。
1.4療效評定標準
成功:患者無自覺癥狀,咀嚼功能正常,牙齦無炎癥,牙周良好,修復體邊緣密合無松動,叩診無不適感,X線示根尖區無明顯異常。失敗:有自覺癥狀,不能行使咀嚼功能,牙齦紅腫,出現深牙周袋,根折,修復體松動或折裂脫落,X線示根尖區出現病變。符合其中一項者即為失敗[2]。
2結果
80例上下頜第二前磨牙殘根殘冠患者共104顆患牙采用玻璃纖維樁外覆全冠進行修復治療,經2年的臨床隨訪觀察,其中77例100顆患牙修復體完好,X線示根尖無異常,邊緣密合,牙周無炎癥,成功率為96.15%,1例患者1顆上頜第二前磨牙基牙牙齦炎,探出血。2例患者2顆下頜第二前磨牙基牙纖維樁脫落。1例下頜第二前磨牙患者冠折。
3討論
樁核修復牙體缺損成功與否有眾多影響因素:
3.1樁核材料的選擇
樁核材料的選擇是決定樁冠修復成功的重要因素。理想的樁核材料應具有高強度,耐腐蝕,抗疲勞,透光性好,彈性模量接近于牙體組織,操作簡單方便的特點。尤其是當樁核具有和牙本質相同的彈性模量時,能夠使作用力沿整個長軸均勻分布,減少應力集中,進而降低牙根折裂的發生率。金屬材料因其強度高,在臨床上一直被廣泛應用。但金屬材料的彈性模量遠高于牙本質,容易產生較大的應力,當受到較大咬合力時易使牙體組織先于樁核折斷,使修復失敗[3]。由于金屬樁可與牙本質小管中的液體相互作用,發生腐蝕。非貴金屬樁的表面腐蝕不但可成為垂直根折的誘因,還能對人體造成危害[4]。尤其是金屬樁折斷或因治療需要拆除時,在老齡化社會中,醫學檢查及治療使金屬的使用受到限制,如在頭面部腫瘤的放療中,各種金屬修補修復體會吸收放射線成為再放射源;同樣在核磁共振的檢查中,許多金屬會造成成像的偽影,嚴重影響成像的質量。在進行這方面的檢查治療時需要拆除金屬修補物和修復體,而金屬樁核與根管十分密合,多數難以拆除而只能拔除患牙[5]。
玻璃纖維樁具有耐腐蝕、透光性好、美觀性高、生物相容性好、不影響磁共振成像、操作簡單、減少就診次數等優勢,特別指出的是,其彈性模量與牙本質相近,作用力可以沿整個樁均勻分布,減少應力集中,降低發生根折的危險。即使發生牙體折裂也多位于牙槽嵴頂上,稱為可修復性破壞,再次修復也仍有可能[6],即使當纖維樁發生折斷需要拆除時,可以用螺旋器械方便的去除,易于進行再次修復或治療。
3.2樁道的預備
前磨牙由于根管窄而扁,且牙體頸部明顯縮窄,根管治療過程中,經過常規根管預備后,根管壁厚度相應減小,因此,針對其特點,在樁道預備時,應盡量保存剩余牙體組織,可先使用攜熱器去除距根尖5 mm的牙膠,再使用配套的鉆針修整樁道,確保樁的直徑為根管直徑的1/3。
3.3根管壁牙本質的處理
唾液、齦溝液、血液、手機油、根管封閉劑及機械預備時的殘屑等都有可能污染根管壁牙本質表面,形成玷污層,從而阻礙黏接劑與牙本質的緊密結合,尤其是樹脂類黏接劑[7]。若去除根管壁牙本質表面的玷污層,可顯著增加樁的固位力[8]。因此,在黏接前對管壁牙本質進行處理,以獲得清潔的牙本質表面就顯得十分重要。
3.4 黏接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用黏固劑黏固冠樁時黏固方法的不同也會影響黏接效果。將黏固劑涂于樁表面的同時將黏固劑注入根管內并用螺旋充填器使之涂布于根管壁上,樁黏固后可以獲得的固位力優于黏固劑僅包裹樁表面黏固后所獲得的固位力[9]。黏接劑的厚度對固位力的大小影響也很大。均勻的有適宜厚度的黏固劑黏接面的形成是獲得良好固位的必要條件,30~50 μm厚的黏接面被認為是最理想的黏接厚度[10]。3M ESPE RelyX Uniem是一種自黏接樹脂黏接劑,再與牙本質黏接過程中不需要對牙本質表面進行處理,機器調拌使之混合充分,用專用槍導入根管,操作簡便。
3.5牙冠預備對樁固位力的影響
有學者[11]研究得出樁的固位力隨著牙冠預備時間的推后而增加。在樁黏固24 h后對牙冠進行高速預備,已經對樁的固位無明顯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在臨床上不應該在樁剛黏固后就進行冠的預備,否則會降低樁的固位力。并且應盡量縮短高速鉆針磨切的時間。因此,在臨床操作中,在預備樁道前即行牙體預備,樁核黏固后稍作修整即可。
修復體失敗的原因是:1例患者基牙齦炎是由于冠折到齦下,牙齦切除術不徹底。2例患者纖維樁脫落,可能在使用樹脂黏結劑時,酸蝕劑、唾液、血液、丁香油等成分會影響黏結效果,使黏接劑和牙本質之間未形成良好的機械和化學固位作用。1例因外傷致牙體頸部橫折,去除樁核后重新修復。
總之,在嚴格選擇適應證的前提下,應注意臨床操作中的要點,采用玻璃纖維樁進行前磨牙牙體缺損的修復,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Kishen A,Kumar GV,Chen NN. Stress-strain response in human dentine: rethinking fracture predilection in postcore restored teeth[J]. Dental Traumatology, 2004,20(2):90-100.
[2]Bass EV.Cast post and core foundation for the badly broken down molar tooth[J]. Aust Dent J,2002,47(1):57-62.
[3]王愛軍,何小明,劉莉霞,等.石英纖維樹脂核全冠修復效果的短期觀察[J].北京口腔醫學,2007,15(3):147-149.
[4]Avridson A, Wroblewski EF. The migration of metallicions from screw posts into dentin and surrounding tissues[J]. J Dent Res,1978,86(8): 200-205.
[5]Hochman N , Zalkind M. New all-ceramic indirect post-and-core system[J].J Prosthet Dent,1999,81(5):625-629.
[6]Martinez-Insua A,da Sliva L,Rilo B,et parison of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of pulpless teeth restored with a cast post and core or carbonfiber post with a composite core [J].J Prosthet Dent,1998,80(5):527-532.
[7]James EN,Marvin HG. Convergence of the axial walls of full veneer crown preparations in a dental school environment[J]. J Prosthe Dent,1991,66(5):706-708.
[8]Weed RW,Baez RJ.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dequate resistance form of complete cast crown preparations[J]. J Prosthet Dent,1984,52(3):330-334.
[9]Nissan J, Dmitry Y, Assif D. The use of reinforced composite resin cement as compensation for reduced post length[J].J Prosthet Dent, 2001,86(3):304-313.
[10]Nerg IZ. Bond strengths of five tapered root posts regarding the post surface[J]. J Oral Rehabil,2002,29(4):330-333.
【關鍵詞】 腦疾病/治療; 腦炎; 腦出血; 窒息,新生兒; 高壓氧/治療應用
兒童腦損傷是由多種原因如腦炎、顱內出血、意外事故、產傷、新生兒窒息等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導致神經系統病變的結果。近年來,隨著診療和重癥監護技術的提高,兒童腦損傷的死亡率已逐漸下降,而神經系統后遺癥的發病率卻逐年增加,以至于嚴重影響兒童的生活、學習及社會功能。本科采用高壓氧早期綜合治療腦損傷,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901/12開封市兒童醫院康復科收治腦損傷患兒160例,其中腦癱98例,重癥手足口病36例,病毒性腦炎19例,新生兒窒息3例,顱內出血2例,意外事故和產傷各1例。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高壓氧組和對照組各80例,高壓氧組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80 d至7歲。對照組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3個月至6.5歲。兩組年齡、性別及腦損傷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有引起腦損傷的病史;(2)異常的運動模式和異常的姿勢模式,肌肉緊張度異常;(3)病理反射的出現:姿勢反射和平衡反應異常;(4)CT或MRI可有腦的缺血缺氧改變,表現為廣泛的低密度灶[1]。
1.3 納入標準 (1)所有患兒均符合以上診斷標準;(2)生命體征穩定;(3)胎齡均為37周以上。
1.4 排除標準 (1)嚴重心肺疾病、中耳炎、鼻竇炎,嚴重營養不良;(2)頻繁癲癇發作;(3)顱內出血活動期。
1.5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均進行臨床常規治療(康復訓練,蠟療,電子生物反饋,痙攣肌儀器等治療)。高壓氧組于住院10 d內開始高壓氧治療。采用國產YLC0.5/1.5 A型和YLC0.5/1.0 A型兩臺醫用高壓氧艙治療,以凈化純氧加壓的兒童單艙。
1.5.1 治療壓力設置 依年齡不同而定:6個月為0.07~0.08 MPa.。但均設置為0.1 MPa以下。
1.5.2 升壓時間 根據患兒狀況而定,一般為15~20 min,尤其首次做治療時要觀察患兒反應和適應情況,部分兒童敏感性要較成人低。
1.5.3 升壓速度 0.02 MPa/min,供氧流量控制在5~6 L/min。減壓為15~20 min,排氣速度為6~7 L/min。
1.5.4 治療時間 新生兒40~50 min,嬰兒50~60 min,1歲以上患兒60~80 min。每日1次,15 d為1個療程。休息15 d,再進行第2個療程,共計3個療程。整個高壓氧艙操作由通過國家衛生部醫政司醫用高壓氧培訓中心培訓合格的專職人員進行。
1.6 觀察指標 患兒在開始治療3個月后進行如下神經系統檢查評價:(1)臨床癥狀及體征;(2)肌力、肌張力;(3)關節活動范圍檢查;(4)神經反射檢查:包括姿勢反射和平衡反應。
1.7 療效判定標準 (1)痊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肌力、肌張力恢復正常,關節活動達到正常范圍,身體協調性及穩定性無異常;(2)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恢復正常,肌力至少恢復至4級,肌張力至多1級,關節活動基本達到正常范圍,身體協調性及穩定性基本能接近正常;(3)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2]。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進行率的比較。
2 結果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n(%),n=80]注:與對照組比較,aχ2=34.92,P
從表1可見,高壓氧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腦損傷是由于腦組織出現缺血缺氧而導致的神經系統病變,其病理變化是腦實質彌漫性炎癥和毛細血管損害而引起的腦組織水腫、充血、軟化、壞死及腦組織循環障礙而導致的腦細胞損害。高壓氧治療是通過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壓,擴大血氧彌散范圍,改善腦組織中缺氧狀態,在高壓氧狀態下,腦組織氧分壓可提高5~13倍,使氧代謝旺盛,三磷酸腺苷生成增加,大腦皮質的生理活動逐漸得到恢復并對腦細胞由促進轉化作用,還可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有利于腦細胞正常代謝,促進受損腦細胞的修復和腦功能恢復,從而達到減輕神經系統癥狀的目的[3]。由于高壓下腦血管發生收縮,腦血流量減少,腦組織腫脹減輕,糾正了缺氧—腦水腫—顱內壓增高的惡性循環,有利于腦功能恢復,明顯減少了后遺癥的發生[4]。另外,通過臨床觀察發現,高壓氧在提高頸、腰及四肢運動系統的肌力,也有一定效果。本文結果表明高壓氧治療可縮短病程,減輕神經系統癥狀并減少后遺癥的發生。而且高壓氧治療開始越早,效果越明顯。
由于本觀察缺乏長期性,對患兒的遠期療效仍有一定局限性。但該項治療無侵害性,療效顯著,治療費用低,因此作為兒童腦損傷的綜合治療方案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秀潔,張劍,柴瑛,等.兒童運動障礙和精神障礙的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686,239246.
[2] 程華,袁寶強,路明,等.高壓氧治療兒童腦損傷療效觀察[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11(4):284285.
1 資料和方法
1.1 對象 實驗組:均經CMV—IgM定性檢測陽性,排除了CMV感染外的其他病毒,診斷標準按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方案[1] ;臨床除外圍產期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膽紅素腦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無神經系統的臨床表現。測定2008年7-2010.7收住我院符合上述條件的40例新生兒。其中男22例,女18例。隨機分為黃芪干預組和常規治療組。
對照組:為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兒22例,胎齡、日齡、體重及性別與實驗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清NSE測定: 40例實驗組患兒入院后取晨空腹靜血3ml送檢。對照組于體檢同時取靜脈血3ml送檢。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
1.2.2 NBNA評分:采用中國新生兒20項行為神經測查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均于采血同日測評NBNA。
1.2.3 治療方法:常規治療組給予營養腦細胞,更昔洛韋治療,連用10天;治療組給予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連用10天。
1.2.4 統計學處理:測定結果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統計采用SPSSIO.0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2.1 血清NSE濃度、NBNA評分 實驗組血清NSE濃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
2.2.2 實驗組血清NSE濃度與NBNA評分之間相關性分析 實驗組患兒血清NSE
濃度與NBNA評分均值呈顯著性負相關(r:一0.679,P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NSE濃度與NBNA評分的比較
組別n NSE (ng/ml) NBNA
實驗組22 12.82±2.59 38.56±0.83
對照組40 24.81±3.67 31.10±3.24
T值 2.898 2.658
P
2.2.3 黃芪干預前后血清NSE濃度、NBNA評分的變化
表2 治療前后NSE濃度與NBNA評分的比較
組別例數 NSE(ng/ml) NBNA
治療前治療后 治療前治療后
實驗組 21 25.16±2.1514.87±3.0830.42±0.8537.16±1.94
對照組19 24.04±4.0619.25±2.15 31.96±2.1536.58±2.65
注:與常規治療組比較<0.05;與組內治療前比較,<0.05 3.討論
神經元烯醇化酶存在于腦神經元,腦損傷時神經細胞崩解,血腦脊液屏障破壞,該酶進入腦脊液和血液中,使其濃度升高,故其改變可反映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程度[2-3] ;NBNA評分法可全面評價新生兒神經行為發育水平,對早期發現新生兒腦功能異常敏感性高、特異性強。本研究中巨細胞病毒感染組新生兒血清NSE濃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NBNA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NSE濃度與NBNA評分呈負相關,說明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兒亞臨床腦損傷確實存在。
巨細胞病毒(HCMV)感染所致腦損傷,部分病例早期無典型臨床表現。該研究的相關指標NSE,NBNA評分,為臨床提供HCMV感染后新生兒早期腦損傷的診斷提供實驗依據。及早作出病情的判斷和治療,改善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黃芪這一中藥制劑,其不良反應較小,但其組成成分復雜,所含生物堿、黃酮和苷類等成分均有直接抑殺病毒的作用。在體內還可通過誘生干擾素或提高NK細胞活性等間接發揮抗病毒作用[4]。另一方面黃芪具有改善微循環和抗自由基的作用,對腦損傷具有保護作用。臨床上巨細胞病毒所致的亞臨床腦損傷可試用黃芪注射液治療。
參 考 文 獻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消化學組.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I999,37(7):441.
[2]施旭來,胡鴻文,李光乾,等.癲疴和熱性驚厥患兒血清及腦脊液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測定的l臨床意義.臨床兒科雜志,2004,22(2):97—98.
[關鍵詞]自酸蝕粘結劑;牙體頸部楔狀缺損;全酸蝕粘結劑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4)19-1636-03
光固化樹脂充填前牙缺損是一種常用、理想的治療方法,充填材料的粘結強度直接影響到樹脂的充填牢固度和遠期的治療效果,而充填體-牙體粘結界面是復合樹脂直接粘結修復成功的關鍵。全酸蝕粘結修復技術成熟,但易出現術后敏感且操作技術依賴性強,自酸蝕粘結劑臨床操作步驟簡便術后敏感率低[1]。本實驗通過比較自酸蝕粘結劑Adper Easy One和全酸蝕粘結劑Prime&Bond NT用于活髓牙牙體頸部楔狀缺損復合樹脂充填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患者75例(93顆活髓患牙)。對患者進行治療知情宣教并簽字同意。納入標準:所選患牙均未經治療,楔狀洞齦壁位于齦緣上0.5mm以上, 洞深達牙本質淺層,牙髓活力正常。所有患者完成楔狀缺損充填治療后均告知正確口腔牙體疾病預防及刷牙方法。排除標準:有牙髓癥狀者,有牙周及根尖周病變患牙,不能按時復診者。
1.2 材料:實驗組使用美國3M公司生產的自酸蝕粘結劑Adper Easy One;對照組使用登士伯全酸蝕粘結劑Prime&Bond NT;3M Filtek Z350樹脂(美國);橡皮障(Heraeus,德國);多功能高強度發光二極管光固化燈LED.D型(桂林啄木鳥);單反相機(Cannon,日本)。
1.3方法:將所有病例患牙隨機分為2組,患牙牙體預備:在自然光下,用Vita比色板比色,上橡皮章,排齦線排齦,用金剛砂車針去盡腐質,制備洞形,制備洞緣短斜面,充分沖洗,適宜吹干,按照產品說明書要求涂布粘結劑靜置。實驗組使用美國3M公司生產的自酸蝕粘結劑Adper Easy One,用蘸滿粘結劑的小毛刷在窩洞表面涂布10s,輕吹約5s,光固化10s,進行3M Filtek Z350納米樹脂分層充填,每層光照20s,修整外形,調整咬合,拋光。對照組使用登士伯全酸蝕粘結劑Prime&Bond NT涂布窩洞,以35%的磷酸酸蝕劑將打磨區酸蝕20s,水槍噴射沖洗15s,隔濕,吹干牙面,使用小毛刷蘸粘結劑涂布術區的牙體表面,持續輕擦15s,壓縮空氣輕吹5s,光固化照射10s,進行Z350納米樹脂分層充填,光固化,拋光。囑患者平時避免咬硬食物,修復后1年進行臨床評價。所有病例均由1位有經驗的醫師操作,充填后均使用單反相機拍照記錄。
1.4 療效判斷標準:患牙于術后1年進行復查。參考標準是Ryge 提出的美國公共健康部制定評價系統(USPHS)[2],采用視、問、探、叩和牙髓活力測定等方法復查患牙。①成功:牙髓活力正常、充填體外形完整美觀、表面光滑無裂痕、無缺損、充填體邊緣密合、無縫隙、無染色,無繼發齲;②失敗:充填體外形明顯缺損或全部脫落、充填體邊緣有縫隙、染色沿邊緣滲入、出現牙髓病變,發生繼發齲;其中出現任何一項臨床指征者均為失敗。
1.5 統計學方法:所有原始實驗數據用SPSS13.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進行χ2檢驗,t檢驗分析組間差異,P
2 結果
2組93顆患牙在術后1年進行復查,復診率為100%。實驗組發生充填體脫落2例,變色1例;對照組充填體脫落3例,變色1例,冷熱敏感3例。自酸蝕粘結劑Adper Easy One的成功率為93.33%, 全酸蝕粘結劑Prime&Bond NT的成功率為83.33%。經χ2檢驗, 2種酸蝕粘結劑在充填修復牙體頸部楔狀缺損的粘結修復的成功率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在牙髓冷熱敏感對比分析中,自酸蝕粘結劑組牙髓病變率明顯小于全酸蝕粘結劑組(χ2=4.062,P
3 討論
牙齒常見的慢性牙體組織損傷是楔狀缺損,且隨年齡增長,楔狀缺損有增加的趨勢。臨床主要以充填修復治療為,然而牙頸部的楔狀缺損近齦緣洞形多淺而寬、固位性差、齦溝隔濕性差、不易操作、充填術后材料往往容易脫落,是充填修復牙體楔狀缺損常見的棘手問題。現代牙體缺損修復的原則和趨勢是盡可能少磨除天然牙體組織,粘結修復可減少牙體組織與充填體間的微滲漏,可防止產生繼發齲、牙體折裂的危險,最大程度保留牙體健康組織,而復合樹脂粘結修復技術是實現這種目標的關鍵[1-3]。而充填體與牙體組織間的固位力主要來自化學固位,粘結劑的粘結強度與充填體的脫落率存在必然的相關性[4]。牙體頸部楔狀缺損的充填體是否脫落除了取決于材料與牙體組織的粘結強度還與充填體與窩洞邊緣密合度以及進食咬合力積累所導致的充填材料疲勞有關。好的充填材料更需要可靠的牙體-修復體粘結界面,粘結界面是否密合連接,主要影響牙齒術后敏感乃至牙髓病變的發生。邊緣不密合、微滲漏可降低粘結修復的成功導致修復體松動、脫落、繼發齲、牙髓炎。
全酸蝕粘結劑是通過酸蝕牙釉質和牙本質去除玷污層并在牙本質表面及管間牙本質形成脫礦層,形成膠原纖維的微孔支架,然后涂布底膠濕潤牙本質表面,使粘結劑滲入脫礦的膠原纖維網架中并與之形成相互纏繞扣鎖的混合層,成為連接修復樹脂和牙本質的一層過渡結構其全層封閉脫礦的牙本質小管。混合層起主要的固位作用其與滲入牙本質小管的樹脂突一起提供粘結所需的固位力。全酸蝕樹脂粘結劑Prime&Bond NT在臨床使用中步驟較為繁瑣,在粘結過程中要求保持牙本質一定的濕潤,濕潤的“度”不好客觀把握,過干和過濕都會影響粘結劑的滲透影響粘結效果,這對醫師的治療操作技術要求嚴格。
自酸蝕粘結劑處理牙本質表面時僅僅去除牙本質表面的玷污層,維持表面結構的完整性不去除管塞,不擴大牙本質小管,以利于粘結和避免刺激牙髓。自酸蝕粘結技術,僅溶解玷污層和牙體組織部分脫礦,可較好地封閉牙本質小管口保護牙髓,大大降低術后敏感癥狀的發生[5]。自酸蝕粘結劑臨床操作簡單,操作過程中不用單獨酸蝕處理牙齒表面,降低了粘結術后過敏反應,同時避免了牙本質小管液體外流對粘結強度的影響。自酸蝕粘結劑的酸性較弱使得牙本質脫礦較為表淺,樹脂更易滲透充分,減少了納米微滲漏的發生[4-6]。粘結劑經歷了七代的發展,粘結修復技術的操作程序也逐漸簡化,規范化,操作技術敏感性逐漸降低,使其可靠易用大大提高了臨床的工作效率及效果。本研究表明,自酸蝕粘結劑和全酸蝕粘結劑用于前牙粘結修復治療療效可靠,自酸蝕粘結劑對牙髓的刺激性略小于全酸蝕粘結劑。自酸蝕粘結劑操作簡單,低技術敏感性,低微滲漏,可獲得理想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韋曦,何慶銀,凌均,等.自酸蝕粘結劑Adper Easy One的臨床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2,6(4):348-352.
[2]Ryge G.Clinical criteria[J].Int Dent J,1980,30(4):347-358.
[3]袁佳,王萍,吳新中,等.納米樹脂與自酸蝕粘結劑粘結修復活髓前牙缺損2年隨訪[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34):6173-6178.
[4]姜靖,丁永紅,朱海華.全酸蝕和自酸蝕粘結劑在前牙修復的臨床比較研究[J].口腔醫學,2012,32(11):660-662.
[5]Opdam NJ,Roeters FJ,Feilzer AJ,et al.Marginal integrity and postoperative sensitivity in class 2 resin composite restorations in vivo[J].J Dent,1998,26(7): 555-562.